男主最终成绩是4.589″,排名第一夺冠小男孩最终成绩4.456″,比赛结束最后时刻放弃了和偶像竞争,没上传成绩小女孩的成绩是3.876″,被男主拜师了,是最快的,一直就没有参加比赛的想法不知道电影要表达的真正思想是什么,难道这就是成人和孩子的区别?
女主真的是好善良,付出那么多,教会了男主那么多,没能在一起
泰国片近年来也保持着每年在国内大陆地区上映一部的节奏。
去年在泰上映差不多晚了一年引进国内。
质量还是不错的,和导演上一部作品《就爱断舍离》是两种感觉,上一部是静,这一部就是动了。
导演运用大量泰式幽默和国际大片的恶搞,还有打破次元墙直接与观众对话等手段来突出喜剧的主题,但是一部好的喜剧片一定是以悲剧为核心的,就像本片的结尾一样,爱情没有结果,男女主角和平分手。
但是这才让本片比国内95%的爱情片更好:真实但是又美好。
谁说一定要happy ending的才叫爱情呢?
爱情不是人生的主题,爱自己才是。
你一定看过那种搞笑的泰国广告。
前一秒还一本正经,后一秒画风突变,来个神转折。
让你措手不及,差点喷饭,惊叹于泰国人无厘头的脑洞。
在喜剧方面,泰国人的天赋当然不止于广告,电影方面,也有许多出色的作品。
比如,今年最让人惊艳的泰国喜剧《速度与爱情》。
看片名,你就能猜到,它是在恶搞好莱坞大片《速度与激情》。
但它其实还是完美展现了这部电影的两大主题:速度和爱情。
速度——男主大高是一个竞技叠杯的世界冠军。
竞技叠杯,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这是一项要求以最快的时间,把杯子按规律叠高后还原的运动。
具体来说,整个过程是这样的:
别看它看起来好像很无聊,但其实是一项在全世界都很流行的运动。
在2007年,全球就有超过2万间学校,把竞技叠杯列入它们的体育课程。
而且,这项运动,还发展出了国际性的赛事,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同台竞技。
这个片子中的男主,就是来自泰国的一位选手。
从高中开始,他就痴迷于这项运动。
老师问他,你成绩这么差,以后靠什么谋生?
他回答:我会玩竞技叠杯。
老师嘲笑他:大学里有竞技叠杯专业吗?
手速快,能当饭吃吗?
除了当一辈子流水线工人,还能做什么?
讽刺的是,镜头一转,没多久,男主就得到了这项运动的世界冠军,获得了相当丰厚的奖金,买了别墅,走上人生巅峰。
打脸来得这么快,果真是泰国电影的节奏了。
不仅如此,靠着这项独特的运动,男主还获得了自己的爱情——这部电影的第二个主题。
女主小婕,是个美丽、善良的女生。
高中时,她看到大高,一个人孤独地玩叠杯,没有朋友,还被班主任嘲笑,就主动找他搭话,最终成了他女朋友。
在生活方面,大高完全是一个白痴,连自己喝牛奶过敏这种小事都不知道,全靠小婕全心全意地照顾他,才能一门心思扑到竞技叠杯上。
因为这项运动,是一个以0.001秒为计时单位的比赛,输赢往往只在一瞬之间。
所以,它要求选手以极高的专注力,反复练习,来提高自己的手速。
这一对恋人,也发展出了自己的相处模式。
大高只负责提高手速,赢得比赛,获得奖金,满足两人的生活需求。
小婕作为家庭主妇,负责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照顾大高。
从做饭、洗衣、修水泵等所有家务,到交税、理财、买房等所有一切和社会打交道的事项,小婕几乎包揽了所有。
刚开始,这样的分工似乎没什么问题。
因为小婕自认为是一个没有什么高远理想的“普通人”,所以能够拥有自己的家庭,帮丈夫实现他的理想追求,是一件幸福的事。
尽管这个追求可能不为一般人所理解,但同样帮他们获得了富足的生活。
但是,慢慢地,两人之间开始出现裂痕。
这种典型的“男人负责事业,女人负责家庭”的分工,让两个人的距离越来越远。
大高为了专心练习,不允许家里发出任何声音,连洗澡、洗菜、洗手,都得静音,更别提有时间和小婕谈心了。
另一方面,大高一心扑在比赛上,生活上似乎从未前进。
而小婕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希望进入新的人生阶段,她想要有自己的孩子。
但自己还像一个“巨婴”,事事都需要人照顾的大高,似乎从没想过,人生还有这种可能。
这导致了两人在人生方向上,出现了巨大的分歧。
最终,小婕决定离开大高。
而大高,一方面需要再提高自己的成绩,战胜挑战者,另一方面,还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难题,学会照顾自己,从一个巨婴,成长为独立的大人。
在这过程中,大高的种种尝试笑料百出。
生活中的各种琐碎小事,在他这里,仿佛都变成了007面对的敌人般危险。
煎个鸡蛋,差点把自己烫死;清理一下洗手间,就够把自己恶心死。
电影用无厘头的方式,给所有这些小事,配上恢弘的BGM,再加上如《叶问》一般高深却中二的台词,让这一切都显得无比滑稽。
最好笑的是,大高甚至直接打破第四堵墙,向观众吐槽:电影都过半了,我都还没怎么练习竞技叠杯,怎么跟观众和制片公司交代?
电影里,导演用这种“伪崇高“的方式,来解构崇高。
但是又在不经意之间,让我们感到一丝温馨。
比如,必须要学会照顾自己的大高,终于体会到了,“只要做家务就好”这件小事,原来有多么不容易。
也只有真正做到换位思考后,大高才理解了小婕,并且认真考虑,除了自己的“理想”之外,小婕的人生有什么样的规划。
看到这里,我们已经能感受到,导演要讲的,其实根本不是这项运动,而是性别不平等的问题。
想想看,如果把电影中的“竞技叠杯”这件事,替换成更常见的字眼——“事业”,是不是一切都会更加清晰?
整部电影其实都在讲,所谓的“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造成了多么严重的性别不平等。
导演非常尖锐,同时又幽默地把人们口中的“事业”,替换成了“竞技叠杯”,这项看上去很滑稽,很没有意义的运动。
把这一严肃的社会问题,用非常轻松幽默,同时又不失深度的方式,展现在我们面前。
大高没日没夜地投入到所谓的“事业”之中,好像生活中的其他一切事情,都不用自己负责:衣服自己会被洗好,地板自己会变得一尘不染,早中晚餐自己都会做好送到面前,浴室里的头发会自己消失。
大高因为拥有“事业”这张挡箭牌,好像对家庭负更少的责任,也变得理所当然。
但这其实只是小婕在背后默默承担了一切,才换来的生活上的一切正常。
一旦小婕开始在家庭中罢工,大高追求的那个事业,也变得难以支撑下去。
虽然此类话题在《82年的金智英》《坡道上的家》的等多部影片中都不同程度地呈现过,但《速度与爱情》显然是其中最无厘头且最不压抑的。
它用喜剧的方式解构社会问题,告诉我们:原来谈论严肃的社会话题,不一定非得用一本正经的方式,来激烈地呈现矛盾。
尤其是在一些社会分歧很大的问题面前,如果我们能多一点幽默和轻松,同时,多一点经得起调侃的大度,那么一切会变得容易很多。
不论是在电影里,还是在生活中,可能都是如此。
「哈姆雷特害怕做梦,我害怕生活。
」 ——契诃夫《普拉东诺夫》广深两地刚举办的泰国影展上,纳瓦彭一人,就播映有三部片子(《盗版大师》、《恋爱诊疗中》、《死于明日》)。
与此同时,他最新的片子,《速度与爱情》也出来了。
从玩概念的《36》开始,创作时间不过十年,泰国导演纳瓦彭践行着他艺术与商业并举,为求生存闪躲腾挪,还有“见微知著”的一贯电影主题。
而他更吸引中国影迷或一部分业内人士的,是他更善于和社交网络世代,共同感知迭代嬗变的人类命运,被我们疏忽的,遗忘的,或者漠视的。
这类主题从不同角度被表现,反复练习。
像《时光机》(港译《无痛断舍离》、陆译《就爱断舍离》),就是一个案例,却不巧会被最终译名,带偏去到了生活实用技能层面进行评价。
但事实上,《时光机》是一次检讨照片为代表的往日旧物,它们除了作为被删除、丢弃和遗忘,究竟还可以代表了什么。
新作《速度与爱情》,同样如是。
无人赏识也近乎无快不破的叠杯竞技运动,它对于男主人公,是一个梦想。
女主人公自认没有梦想,也支持爱人去实践这一梦想,日夜陪伴,默默付出。
但梦想化作了流逝的,真实的时间,作用在他们身上,却是不一样的速率(流逝速度)。
男主人公仿佛只能感知到0.001秒的喜悦——机器注视下的打破世界纪录,挑战超级赛亚人之手速,而女主人公却突然意识到十年时间过去了,她作为女人或者一个妻子和伴侣,已经来了人生的断崖边上。
《时光机》或《速度与爱情》,按照纳瓦彭自己的谱系分析,一个偏艺术,一个靠商业(他在电影里抑制不住地自嘲了起来)。
它们共同的特质,是揣摩人物内心的一丝风吹草动,围绕小动作,微表情,抠细节,觅重点,以生命的始末,情感的有无,在“许许多多的不可名状”之中做文章。
而本质上,这并非泰国电影、小清新或佛系的任何一共同面相,而是纳瓦彭的作者特征——近乎十年时间,所孕育造就的感官综合征。
上世纪末,港片最繁荣的黄金时代,但凡有好莱坞大片火了,爆了。
它会迅速被周星驰或王晶等,摘抄揶揄调侃指渋,迅速本地俚俗化,如《整蛊专家》、《破坏之王》与《国产凌凌漆》。
打破讯息流通周期的影像同步,彰显了香港作为娱乐之都与电影宝地的时代特性,纳瓦彭此番的《速度与爱情》,形式上是一回事,虚张声势的场面不断,既有《速度与激情》,也有《寄生虫》,但电影还是表里不一,内在藏着的,还是他的小心思,小玩味,小确幸。
好莱坞娱乐片依赖技术场面,强调完美人设,沉迷虚张声势、大开大合,语不惊人死不休。
到了纳瓦彭把玩的《速度与爱情》,它们无一例外,全部成了小孩子的早慧游戏。
与此并举的,是纳瓦彭的迷影趣味,《寄生虫》之类的角色桥段乱入。
好莱坞娱乐片依赖技术场面,强调完美人设,沉迷虚张声势、大开大合,语不惊人死不休。
到了纳瓦彭把玩的《速度与爱情》,它们无一例外,全部成了小孩子讲大话的早慧游戏,专业术语,就叫:解构。
与此并举的,是纳瓦彭的迷影趣味,穿插《寄生虫》之类的角色桥段乱入。
可眼见的,是他过于倾心,不惜给奉俊昊加戏,讨好影迷。
叠杯竞技作为动作片的一类题材,依然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纳瓦彭在《速度与爱情》中,分植了潜心训练、害怕生活(因日常生活意味着麻烦状况不断)的大高,还有拳怕少壮的迷影调侃、故作深沉好莱坞大片场面调度戏仿(如哥伦比亚少年娃的背影和电话),肆意自我揶揄嘲笑,放任中二激情不灭。
作为世界纪录保持者的Kao,他并没有遇见真正的反派敌手,而是对抗潜藏自己体内的另一人格面相——“害怕生活”的大魔王。
在相生相克的挑战敌人过程中,纳瓦彭把日常生活中,寻常人会遇到,对于不少人却被无限放大的购物选择恐惧症、推销陷阱、地漏毛发、缴纳水电费、绿植浇水、家务噪音等生活细节,一再放大。
一点麻烦都不能忍受,也不想应付的Kao,只为提升人类感知无法察觉、完全由机器说话的0.001秒,却漠视了真实流逝的十年人生——作为妻子的Jay,平时要应付的一切。
Kao很难被定义为成大事者,他似乎沉浸在他的0.001秒之中。
他因为梦想,把自己打造成了一台梦想机器,练习、锻造和冲击梦想,除此以外,他就什么都不是了。
两小时的相衡下,与一般电影的最大不同出现了,纳瓦彭并没有移造和否定主人公的梦想目标,而是让他继续他的路,正如支持Jay走她的路——同时也支持Kao继续他的路。
可如此一来,作为实体的,具象的那个家,纯粹作为了遗址纪念物而存在,但事实上,那些细节意味着分歧堆积,而非填充了两人共同经历和美好回忆的场所。
导演选择了善良,让观众去思考,不顾一切追逐梦想,哪怕行大运,到底会产生何等后果。
这种良善,也导致电影的结尾少了什么东西,就好比Kao在比赛之前或者结束,深深吸入或呼出的那口气。
0.001秒,除了是0.001秒,以及无法感知之外,它,还能代表什么呢。
或许,它等于可忽略不计的变异株,或是一道眼角的细纹,总而言之,生活中有许多完全不值一提的东西,却会被放大到超乎一切想象,导致不仅自己在冲刺跑,还有周围人跟着陪跑。
Kao所漠视的十年,并非单纯时间意义上的十年,更深层的悲剧,是他并非靠叠杯,叠出来了一个家,而是那个家,给了他叠杯的空间,给了他可以叠杯的十年。
ps.《非必要清单》两年前的最初案名,是《36》/《时光机》。
最后尽管没采用,还是感谢纳瓦彭提供的灵感。
少了那最后一口气
【速度与爱情·泰·2022】一部爱情动作大片。
不要想歪了!
“爱情”两层含义,一是男主一生至爱的竞速叠杯,二是小公母十年恩爱的情长路更长。
“运动”指伦家正经是一部正式国际赛事的体育电影,男主为保千分之一秒的冠军优势,与群狼环伺的竞手们缠磨恶斗了十年!
“大片”则是电影华丽丽的超英外壳。
一部严格按照超英电影操作手册拍摄的电影,孤独受命的苦主英雄,反差悬殊的各种配角——反派、大师加帮手,起伏跌宕的故事,荡气回肠的配乐,包括赛博朋克的字幕条都如假包换,而它与超英的巨大落差,才是电影的趣点、笑点、槽点和泪点。
当超英们伴着恢弘的BGM在高速摄影的慢镜头烘托下所经历的生死挑战和慷慨赴死,被替换成巨婴男主一道道闯关打怪地煎鸡蛋、倒牛奶、换床单、冲地漏和洗内内,观众爆笑,一再经历看泰式广告心情如坐过山车似的错位、颠覆、反转与渗透。
导演纳瓦彭·坦荣瓜塔纳利的文艺片功力与修为没有让电影止步于情绪快感,而是发轫出成长哲学、女性话题,甚至机会困境等多样议题。
当然他赠予普通观众的仍是钻透超英与常人的次元壁后的那层省悟,原来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麻烦,就是我的超能力。
每个梦想都值得尊重,持不同梦想者,也要彼此成就。
当超英们伴着恢弘的BGM在高速摄影的慢镜头烘托下所经历的生死挑战和慷慨赴死,被替换成巨婴男主一道道闯关打怪地煎鸡蛋、倒牛奶、换床单、冲地漏和洗内内,观众爆笑,一再经历看泰式广告心情如坐过山车似的错位、颠覆、反转与渗透。
导演纳瓦彭·坦荣瓜塔纳利的文艺片功力与修为没有让电影止步于情绪快感,而是发轫出成长哲学、女性话题,甚至机会困境等多样议题。
当然他赠予普通观众的仍是钻透超英与常人的次元壁后的那层省悟,原来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麻烦,就是我的超能力。
每个梦想都值得尊重,持不同梦想者,也要彼此成就。
二刷是在影院,值得去。
在大银幕上换个视角体察生活的琐屑,触目惊心。
导演真是恋物,彩蛋中镜头在阿高和小婕空无一人的家中游走,你才发现,他们的甜蜜、分歧、争执、经历与回忆原来一直默默地堆积于此,从未消失。
速度与爱情 เร็วโหด..เหมือนโกรธเธอ作者:Kinyuan“我学着看。
”(里尔克)“原来这片儿和《天才枪手》不是一个导演啊,我还纳闷导演怎么退步这么多。
”一起去看的朋友同我吐槽道。
的确,在提前愤然离场的他错过的片尾彩蛋里,在这组静谧的空镜头序列里,我们才直观地重逢熟悉的纳瓦彭:还记得在《36》里,女主角带着她的卡片式数码相机寻觅充满过往的地点;在《就爱断舍离》里,承载着记忆与旧情的物件是女主角艰难“断舍离”过程中的对象;而在《速度与爱情》的彩蛋中,摄影机对准空无一人的房间,Kao和Jay二人的记忆徘徊在空间和小物件(最激烈的、显眼的是地毯上的烧痕)之上——照相、记忆/怀旧、恋物癖是他风格的关键词。
《速度与爱情》剧照正如其片名所示,《速度与爱情》一反他昔日影片中的慢与静,聚焦竞技叠杯这项小众运动项目,以商业喜剧片式的快节奏跟随男主角在事业与感情之路上的成长。
然而纳瓦彭并不甘于制作一部标准的竞技运动电影,而穿插对类型片和好莱坞大片的戏仿:被引用和调侃的影片包括《速度与激情》《蝙蝠侠:黑暗骑士》《星球大战》《复仇者联盟》《疾速追杀》乃至于中国武侠功夫片(《叶问》《卧虎藏龙》)等等,影片更是还原和恶搞了《寄生虫》中的几个经典段落。
实际上,纳瓦彭之前的作品就不乏迷影“梗”。
例如,在《玛丽真快乐,玛丽真快乐》里,他不仅找人扮演戈达尔只为让女主角用蹩脚的法语对他说一句“你好戈达尔先生,我很喜欢你的电影。
”还盗用《花样年华》的经典配乐Yumeji’s Theme并戏仿了王家卫招牌的低帧率影像。
《速度与爱情》剧照然而《速度与爱情》在形式上的问题,化用纳瓦彭致敬过的戈达尔的话,即在于它反套路的方式非常老套(“as an anti-convention it was too conventional”)。
影片的喜剧效果十分依赖于戛然而止和突兀转折的剪辑风格。
一面是众多经典大片贡献的“神话修辞术”,一面是男主角身边的世俗日常。
二者之间的高度差,赋予影片以喜剧势能:一个包袱总是起始于某种大片的语气(主要通过配乐和声效),然后迅速下坠到日常琐事之中,解构上一个镜头的一本正经;有时是一段温馨动人的配乐,旋即话锋一转,打断煽情(“我们就不能有个伤感的结尾吗?
”)。
影片就这样在单调重复的快速充气与泄气之中消耗观众的耐心和新奇感。
反观《玛丽》一片,并无意密集地向外指涉,所有的喜剧/荒诞都内含并散落在日常之中,与怀旧感伤完美调配,串成苦乐参半的青春物语。
《速度与爱情》剧照尽管尝试了不同的风格,《速度与爱情》延续了《就爱断舍离》的主题:如何告别/分手。
而Kao和Jay二人关系的开始、两人缘何互相喜欢则被一笔带过。
女主角Jay自认为是个庸常的普通人,只拥有“毕业工作结婚生子买房”的普通梦想。
她被男主角Kao不同寻常的热爱所吸引,认为自己的价值在于帮助他实现价值:“当你成为某件非凡之物的一部分,你会感到自己也变得独特。
他的世界在我眼中如此美丽,我想见证它成长。
”二人在一起的十年间,Jay一直在默默牺牲自我。
她不忍干扰Kao对专注力的严苛要求(后者以此为由拒绝倾听),主动提出将他们新房的那间儿童卧室用作Kao的训练室:她一直以来的家庭梦让位于他再快0.001秒的事业梦。
Jay的成长正在于她意识到“人们可以有普通的梦想”,并不低人一等。
倘若彼此的梦想冲突,不如潇洒地分道扬镳。
《速度与爱情》剧照影片虽然关注到了女性为家庭未被看见的牺牲,但无法被称为是女性主义的,因为巨婴男主角的成长才是影片的焦点,而他身边的女性,从老到少,似乎都为此沦为工具人。
首当其冲是Jay,在正式放手之前,她大发慈悲地决定教会Kao基本的生活技能。
也正是因为Kao欠缺这些基本常识,所有的日常(购物、打扫卫生、交水电费等)对他来说像特工任务一般,影片便夸张反差来制造喜剧。
在Jay离开后,另外四名女性——Kao的母亲、管家、经纪人、学生——以戏仿《复仇者联盟》的方式集结在一起,帮助Kao清除障碍、挑战世界纪录。
《速度与爱情》剧照正因如此,Jay的那句“不如如何,那是我生命中一段美好的时光,我不后悔”显得如此没有说服力:既当保姆又当妈的这十年里,她到底快乐在哪里?
影片几乎没有展示。
我们看到的只是她平凡的梦想被持续地搁置、轻视,最终收获了一个“要为自己而活”的教训,相比Kao的事业和生活上的丰收就显得有些讽刺。
《速度与爱情》剧照回到影片刚开始的一个场景,Kao和Jay在教室里相遇。
二人互报名字之后,Kao开始了一次叠杯的计时。
8秒156,“可恶,你让我分心了,我原本可以更快。
”这句台词或许无意间点出了速度与爱情之间的关系:这拖慢他、令他分神的才是萌发的爱意。
爱是时间速率的曲折、是无限放大的瞬间。
而当Kao叠杯的速度越来越快,他和Jay之间的情感却越来越疏离。
我原本兴奋地误以为纳瓦彭会在这溜走的时间上做文章,谁知背景中渐强的大片式配乐,宣告了影片将转向不那么好笑的戏仿好莱坞游戏。
- FIN -
风格真的很王大锤非常王大锤然后还有点DC风还有点瞬息全宇宙的感觉感觉应该致敬了好几部电影但我只认出了寄生虫哈哈哈哈xsl他这bgm虽然改了但一放我就想到了再是管家司机家教水蜜桃[doge]很不错“绝境出奇迹”带着大家悟人生的喜剧电影风格特异但真的挺好看华哥好帅!!
官方吐槽
我也准备好了!
这真的不是以爱德妈的面馆吗?
瞬间梦回!
《速度与爱情》感觉全片贯穿的冷幽默,让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喜剧”魅力!
整个故事线也很流畅而不失张力,让人全程沉浸在主角的故事发展中,随着角色的情绪起伏而起伏,主线的叠被竞技也相对冷门,更容易勾起看官的好奇心,让人知道简单的运动也有不一样的“激情”。
男女主的爱情线也不拘泥于以往的爱情结局,让我们看到了爱情对人的改变和另一种美好。
最后影片中对《寄生虫》进行了恶搞,给了一个与之不一样的结局,也是让我们看到了亲情及友情的美好力量,有点泪目。
看完会很爱的一部电影!
速度与爱情,贴近生活,非常生动的刻画了两个因爱走到一起的年轻人,随着生活的变化,人生目标的更替,最终带着爱彼此告别的故事,虽然结局有些遗憾,但很真实反应了现实生活,工作和生活如何平衡,两个人怎么保持目标一致,沟通及换位思考的重要,很值得反思,整部剧轻松舒适,没有刻板说教也没有童话故事的演绎。
说起近年来不断崛起的泰国新导演,纳瓦彭·坦荣瓜塔纳利无疑是其中之一。
如果你曾看过这位导演的《死于明日》和《就爱断舍离》,就一定会对他印象至深。
2017《死于明日》
2019《就爱断舍离》时至今年,坦荣瓜塔纳利导演又为我们带来一部新作《速度与爱情》。
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一部致敬超级英雄电影的爱情动作喜剧。
该片在国内最初亮相于北京国际电影节,随后又作为开幕片出现在金鸡国际影展,赢得不少影迷的追捧。
电影《速度与爱情》中的众角色这部电影的出现,也让我对好莱坞的超级英雄电影产生一些新的思考。
随着超英电影在我们这代人中日益耳熟能详,俨然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取代灰姑娘和白雪公主,成为新的理想、新的童话。
我们总是期望自己拥有超能力,能用自己的力量去战胜生活中那些有悖于正义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超能力可以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容易。
但我们或多或少都有所忽略,这些英雄在获得超能力之前所历经的种种苦难:父母双亡、疾病缠身、人体实验,等等。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好莱坞并不擅长将苦难示人;另一方面,制造幻梦原本便是这类电影的使命,使我们沉浸其中。
我们之所以深度沉浸、选择“相信”,还有一个根本原因:超级英雄当中的许多人,在最初也跟我们一样平平无奇。
而正是他们的“咸鱼翻身”,让我们看到了改变自我的希望。
这是源自“童话”的魅力,让人对未知的明天充满期待。
但与此同时,由于这些影片中所传达的人生教益都建立在超能力的获得之上,我们便难免产生一种错觉,似乎眼前顺心的生活只能跟超能力划上等号,而不是如创作者所期望的,将“超能力”视为某种象征(如果有的话)。
但到头来,超英电影终究还是关于英雄的故事,而非属于普通的凡人、银幕前的我们。
我们为英雄呐喊助威,不愿灯亮,因为走出影院后,将有一堆琐事等我们处理。
我们会幻想:如果自己也有超能力该多好,任何琐事都将不再是问题。
我们当然明白,超能力永远不会降临到自己身上,那不过是好莱坞精心制造的美梦。
当我们不得不面对生活困境时,便难免多出几分烦躁——这或许就是“童话”的诅咒吧。
这也正是《速度与爱情》能够在当下博得众彩的重要原因。
这部泰国电影所做的,就是让那些看似虚无缥缈的“童话”真正回归到现实的凡间。
影片的主角是一位竞技叠杯运动员,为提高比赛的手速而刻苦训练,却因此忽视了始终尽心尽力陪伴在自己身边的女友。
直到两人分手后,他必须学习独自面对生活。
乍看之下,这样的故事放在当下的电影市场里,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然而,当我们把目光移向电影海报,就会注意到,这部影片散发着一股浓厚的“戏仿”味道:从电影片名到字体设计再到角色站位,无不让人想到好莱坞的“速度与激情”系列。
但细看每个角色的形象造型和他们拿在手里的道具,我们却会发现,《速激》正片的严肃性与所谓的个人英雄主义都在此被统统解构,滑稽效果呼之欲出。
2022《速度与爱情》对传统超英电影乃至一切英雄行为的解构所产生的笑点,无疑是本片的最大特色,这也正是它得以受到追捧的原因之一。
整部影片中,大量使用了充满史诗感的恢弘配乐,这在超英电影里屡见不鲜;但在这里,与其相配套的动作却显得过于“鸡毛蒜皮”:比如主人公练习叠杯时,终于刷新了纪录,此时的背景音乐却仿佛是他拯救了全人类。
利用观众对音乐的主观感受和原有的观影经验,通过声画之间的强烈反差,便制造出数量众多的笑点,而且屡试不爽。
与之类似,超英电影必备的、具有机械感的字幕条,也时常会出现在画面左下角,用以标识时间和地点。
这种做法,往往都是为了使复杂的叙事变得更为简练,而且也能够增强影片的史诗气质。
但在本片中,主要还是为了体现反差、制造笑料。
纵观影片中的人物设计,同样全盘参考超英电影,同时也全然实现了对它们的解构。
影片中的“反派”、“大师”、“帮手”等角色无一例外都很出乎意料,而他们所呈现的表演和功能,配合镜头语言的运用,又都让观众们的思维向超英电影靠拢。
就连主人公也在镜头前戏谑地疑惑道:“天呐,这真的是一部讲竞技叠杯的电影吗?
”
让人爆笑的“打破第四堵墙”时刻有谁能想到,这样一部低成本泰国电影竟然能够玩出漫威+DC的莫名爽感,而且还是全方位戏谑好莱坞商业大片的方式。
而最为出人意料的是,其间还穿插了一段对《寄生虫》的恶搞式致敬,那也是全场笑得最欢的时刻。
对《寄生虫》的恶搞式致敬有趣的创作形式的确拥有与众不同的生命力,但同时也要尽可能服务于影片本身的内容。
导演选择在形式上对超英电影进行解构,其目的真的仅仅是为了搞笑吗?
可以肯定,绝非如此。
正如上文所述,本片是一次让“童话回到凡间”的尝试,这也就是说,导演旨在让观众看到,超级英雄的故事并不只会发生在那些不存在的“幸运儿”或“倒霉蛋”身上。
有时候,他们也可能会是身处现实的我们;每个人都有成为超级英雄的潜质。
面对繁杂的家务活,向来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男主角必须从头学起,直面一项又一项挑战。
超英电影中的挑战,是事关生死的决斗;而在这里,则是换床单、洗衣服、擦百叶窗、清洁地漏、修抽水泵,这些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麻烦。
戏仿的手法成为一座沟通两种电影的桥梁,由此让两者之间的精神彼此产生互通。
而在这个过程中,新的阐释便悄然地应运而生,男主角的行动竟也如超级英雄一般帅气。
透过他的际遇,我们恍然惊觉,原来生活中的麻烦事,其实并不比超级英雄们所遭遇的更“低级”;能够顺利解决这些麻烦,就是属于我们的超能力。
可以说,这是一首献给平凡人的赞歌。
由此延伸,影片还涉及到关于梦想的讨论。
现实中,总有一些梦想被视为对人生的浪费,就像影片开头出现的那位老师,要对这样的梦想加以“纠正”。
这不免让我想到,超英电影最为讨喜的一点在于,它给予了观众对自身“不平凡”的畅想。
但纵使我们平凡,那又如何呢?
对于影片中的这对男女主角,创作者有意让男主角从事一项鲜有人听说的冷门运动,而女主角只想拥有一个美满家庭,意图将他俩置于对立面,极致地呈现出两个“最平凡”的梦想。
尽管他们最终没能彼此走到一起,但拆散他们的,显然并不是梦想本身,而是因为他们太执着于将梦想“变现”,以至于忽视掉对身边人应尽的爱。
我们暂且不论该如何平衡生活与事业的问题,但影片至少已经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梦想的大小,只要在自己热爱的领域中不断努力,就能够活出人生的价值。
超级英雄拯救了地球,主人公买下了房屋;两者所能体会到的快乐,大抵相似。
平凡不等于平庸。
做一个平凡人,挺好。
作者| 猫奴十二年;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12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最佳影片奖提名。确实有点日影稍微想起一些的意思,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迷影喜剧爱情片,比李慕白、叶问、甄子丹还快,比DC电影宇宙更黑暗,导演编剧的自我吐槽试图打破电影的第四堵墙,然而问题是剧情片本身还是太雕饰、匠气和刻意,132分钟毕竟也稍显冗长了,和瞬息全宇宙一样对国税局的无奈,果然这一点全世界似乎都一个样,保姆那一段的剧情设定仿佛是又看了一遍寄生虫,在挫折中成长,生命是个奇迹。如果你真心喜欢做一件事,你也是会容易激动的。
疯狂玩梗,《速度与激情》、《疾速追杀》、《寄生虫》,有点突兀的悬疑惊悚配乐,或许会让一般人看的莫名其妙,但是影迷直呼有意思
3.5 迷影恶搞伪动作片的包装里还是导演一贯的细腻relationship drama
靓仔靓女看着还行。就是剧情太弱太飘不切实际,浪费时间,都啥家庭啊,男的除了叠杯子啥自理能力都没有,谈个恋爱就买房,女的没见上班,男的当个兴趣班老师工资这么高吗?还请的起帮佣司机和家教。简直不是成人看的电影,是儿童电影。成人世界的辛酸,现实世界的残酷一点儿也没有展现。
这是什么,广告?
和当初看完drive my car同感。他們都放棄了某些東西。
又烦又爽。
不愧是泰國戈達爾。跟一次性吃了太多好吃的東西的一樣,花活看多了還蠻想嘔的(無貶
纠正错误的记忆:不是《天才枪手》导演的作品!!别看错了。感觉创作者完全是短视频思维,无法驾驭长片,节奏又乱又单薄,片名都出来10分钟了似乎依然没有进入主线,给人一种:“不会吧,真的要讲个叠叠杯故事吗?看起来并不像是要讲这个但是到底要讲啥啊?”的感觉。片中对女性的态度总是让人觉得有点拧巴,给女性一些自由又不给多,给女性一些思想但又不能很先进,给女性一些权力,让她们【显得】是这个生活不能自理的男性的主宰,但其实都围着这个宝贝儿团团转,有种老式家庭祖孙三代姐姐妹妹供着一根独苗出人头地的“热血激情”,真的很别扭。用到一些电影梗,又不多也很浅,不过好在是跟剧情还能融合起来的。看完让人觉得特别黏腻,各种解决方式透出一种不成熟的人看待世界的感觉。就行吧,浪费了我这么久。幸亏没有去影院看。
能在一部片里同时恶搞《寄生虫》和《克隆人的进攻》,还能讲好一个不落俗套的体育励志的故事,黄金年代的港片精神在泰国找到了新生
还是导演《断舍离》的那种情感,这次包装得“很好看”,但132分钟,真的这种形式会嫌烦,一种“怎么还来”的感觉
结局几个人的处理有点意思
竟然是去年北影节的主竞赛提名吗?未免也太普通了,是直白地玩了很多电影梗,独立意识的处理也是很讨好当下,但也确实既没意思也不感动
成长是不是就是要学会看到别人呢?事实证明,到哪都找不到纯粹的做梦环境,叠杯子如此,泰国也一样,要学会爱狗血,也要学会和狗血和平共处,甚至还要学着把狗血变成那多玫瑰的养料。主题还是挺有趣的。讲讲这部的缺点,打破四面墙啥的,不如来一堆胖妹,尼日利亚小朋友和韩国人。本来是挺真的励志情绪,结果被吐槽和自以为是的致敬耍宝搞的索然无味了。一分真情+一分抖机灵,两星不能再多了,真诚就是被这么消解没的,40min就够了,求别再续集了。
这种片子更多点才能让如我一般的直男更多思考关于亲密关系的共生与责任
用动作片的视听语言来拍(顺直男以为的)爱情电影,但还是把人看睡着了。导演你这不得反思一下啊……
戏谑掩面吐露真情,每场节拍都反节奏反高潮。通篇这么玩,观感就不顺。
类型融合哦,体育片和爱情片融合,一部还不错的成长电影,用了很多噱头,但其实幽默的地方都是门槛比较高的地方。摄影好看但不端着,还是灵动的,大部分固定加几个手持就能有这样的效果。有一场戏拍的好,男主终于遇到最后的高手帮忙,是他来找店员问怎么赚钱,结果被在一边的小女孩听见了,这小女孩是最后的高手。第一次是用男主和店员的正反打,把小女孩藏住。第二次是用摇把小女孩带出来,好像小女孩是故意偷听的。第三次是大远景给关系镜头,让我们知道其实小女孩没打算偷听,只是刚好在场。这一场戏起码说明是懂视听语言懂创作者,而且有追求,会把视听语言和叙事结合在一起,好
速度与爱情,很坦荣瓜塔纳利的电影,只是剧情镜头剪辑更商业,节奏更快更离奇。叠杯子大赛似乎只是个幌子,当然内核离不开,当人们发现自己忽视了生活的真实性时,又重新发现了爱和温情的故事。故事的讲述完整而成熟,但在情节剪辑和配乐上玩很大,感觉太花哨和用力了。
6/11/2022 @ PREMIERE ELEMENTS [hkaff]。沒有妳,世界最速又如何? // 應該係nawapol最商業既一套?但d gag位笑得好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