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多年不看国内影视剧了,但这个电影让我有了民族自豪感,华人搞的喜剧,比外国人还好,让我以后看到国内的影视剧时,会纠结一下,而不是之前那样,只要国内电影,直接就不看,我膈应自己还不如去重复看路易 ck演出视频或者经典影视剧。
说回电影,一是笑点极其密集,但大多数都很巧妙。
二是每个人的行为举止都非常符合角色定位,三是那个专家采访,我觉得最好笑。
很多人说的什么前后呼应,我觉得没什么最重要的是,如果你看了二十分钟,还是觉得没意思,那么停下来就好了,你们不适合,没必要折磨自己,这是喜剧,不是技能教程,想不想看取决于自己的真实感受,如果你觉得前边没意思,那后边可能也不觉得很有趣。
每个人其实也应该尝试去做一些跟自己生活没有关系的事情。
--龚举人其实诚如导演自己所说,这是一个很仓促的作品,当然在很多人看来也很粗糙。
但是无论粗糙与否,是否有很多的bug,笑点是不是没有照顾好所有的人。
导演和一群演职员们一起讲了这个的故事,而且讲的很好很完整,我很喜欢。
就像是片子里的各位角色,用一大堆意外完成了一个很粗糙的“春晚”一样,他们也一起完成这部瑕不掩瑜的电影。
片子里除了那些非常脸谱化的主创团队角色,也有很多喜欢的小角色。
比如说“不见了”的原导演,乱颂一首海子,大谈大家都会归于虚无,说了一通面对现实的道理;用超级变变变模式实现“威亚”的仙女;还有各种路人通过只言片语还原了海外华人的人间百态。
maybe I could flymaybe I could try maybe or maybeI will fight it one more time--《如果有我》龙井说唱AKA21https://music.163.com/#/song?id=19817487492023年的元旦看到了这部作品,也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都可以完成些什么吧,做些非必要的事情。
这两天又看到Tim Urban在推上又分析了一下这张图。
往回看,我们走到今天,成为此时此刻的自己好像都是既定的路线,必然的结果。
但是从现在开始的每一刻,每一天,每一次决定,依然可以创造出无限的可能。
You must love.
全程嘴角上扬看完,这部伪纪录片真就挺荒诞挺无厘头的,全片围绕“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春晚”这一主题。
从取名到视听语言,各种玩梗、打脸、整活,甚至摄像也接连各种奇妙镜头,海选那里笑点太密集了,说唱那块实在没有绷住哈哈哈。
在影片的筹备阶段,大家为了体现自己的认真一本正经的说废话提没有意义的建议,太好玩了,也很真实了(是团队作业现状没错了),这样一个“毫无效率”的团队制作出炉的作品也可想而知,说这个“春晚”不烂那是假的,它烂过我们初中的元旦晚会,但圆满是真的,它真的帮助了很多人圆了梦。
整片中到真正演出那里,竟让人有一丝感动,那些荒唐太真实了,小人物们为了一个共同的,抽象的,兴许不切实际的目标而坚持着,达不到目的硬凑也要上,“想都不敢想,但是没想到我们还都做成了”,他们中间有着坚定艺术信仰的盲人,有做着小本生意却渴望表演的rapper(他们在自己的店里看到导演组满眼泛光,不管水平如何,他们也在渴望某一天能登上某个属于自己的舞台呀!
两个人正式表演那里也是全片的高光时刻,真的蛮好听的)片中“信念”这一词很能描述他们所有人,谁都希望他们能做到一个不一样的春晚,无论看的人多不多,谁都希望自己在舞台上展现最完美的一面,为圆梦与帮助他人圆梦而努力(两黑衣人,噗,不要想,一想我又要开始笑了)“烟雾骑手”组合在救场那里,强行押韵与尴尬的表演与一本正经的春晚报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然意识到他们只是普通人,普通人最真实的一面才是大家希望在春晚舞台上能看到的,不要太多渲染,太多刻意的迎合流行文化,不要太多完美!
春晚该是属于普通人的狂欢!
最终每个人都与这荒诞的一切和解,“笑点低”甚至一直乐在其中,仿佛所有的尴尬都是节目效果,团长听着《同一首歌》眼眶湿润了,虽然可能是“错觉”,但她认为他们做到了!
导演一本正经讲述自己的感受:烂活,但是另一种烂,烂的太好了。
当你成为荒诞本身,那荒诞也就是另一种艺术。
片中还有一个非常正经的桥段,就是团长家里人在国内去世她没有见到最后一面,然后采访在加拿大很久没有回国的华人,那里我看出了大家的艰辛,无论外面的天空有多蓝,家里的年夜饭永远是心之神往,春晚的意义在于团聚,在于共赏,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唯有家里人在一起的日子,才能叫做节日。
他们制作这么一款春晚(国外版)想必也是为了唤醒大家心里对春晚最初的认识吧。
远在他乡的中国人找到了归属感,找到那种家的氛围,片中台下的华人莫名其妙被拉到后台准备帮助节目,虽然不知道是干什么但还是乐意帮忙,因为他们愿意去帮忙完成这么一件事,即使互相不知道对方是谁,但对方是中国人,那就是远在他乡遇上的的老乡,足足的信任感一下子就上来了,从这种意义上看,中国人还是需要“春晚”的。
我觉得这才是最好的喜剧吧现代意义下的最好的喜剧,你不能再在一堆奇奇怪怪的现实主义的困境和混乱的故事之下忙慌半天然后最后很唯心主义的一家人围在一起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然后说“我们一起过年吧,一起吃团圆饭吧,一起包饺子吧。
”这部电影真的很巧妙的在不知不觉中突破了这一难题现代年轻人都疯疯癫癫的,那我就顺势而下,拍一部疯疯癫癫的喜剧吧没有试图拔高任何东西,没有任何的政治文化目的,也没看到任何的集体性的表达。
最后一群人嘻嘻哈哈插科打诨搞完这一场一点水平也没有的春节联欢晚会之后,他们带着我们观众们走向了最终的存在主义问题“现在这个时代,我们瓷器人每年这个时候就倾巢而出回到一个地方各种血缘近亲一起聚一聚的目的是什么?
”我不知道目的是什么,反正我不喜欢过年。
我不知道这个电影拍了些什么,反正我喜欢这个电影😄
我一直在大笑,真的很多东西很怪诞,电影把生活当中的怪诞以艺术的方式加工,而更加直面的呈现出来,特别是那个胖虎,我真的笑死!!!
我没能get这部电影所有的点,但这部电影确实反应了生活当中许多的怪诞现象,并且以喜剧的方式呈现出来,更能体现出对这些怪诞的嘲笑,仿佛是在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
看了一眼那些打低分的评论,很多挺无脑的,甚至可以看出他并没有看这部电影,很遗憾这部电影里面没有讽刺这种无脑的行为。
啊呀,真是忍不住的笑啊。
这个团里面的人都好职场,特别会。
你看那个做海报的人,汇报工作时候的节奏,太会了太会了,首先说,我们团队开始了做这个宣传,然后马上说,诶老赵,你们那个场地怎么样了,立马转移了大家的注意力。
后面说要跟大家说海报的事儿的时候,用问句先问大家,大家有什么意见,大家说的意见都记下来跟设计沟通一下,马上工作就出去了。
然后后来跟大家汇报海报成果的时候,也特别有手段,先摆出来第一稿,当然是牛头不对马嘴,特别拉胯,然后出来第二版,大家会觉得,嗯,对比特别强烈,很好啊,该有的元素都有了,还有人还有意见,就说,诶,你看, 我还有第三版,大家觉得怎么样,拉一个不明情况的人问,得到肯定的答复,然后就定下来了!!!
哈哈哈哈,我大笑三声。
还有一个特别像韩国妹子的选节目的人也特别心大,领导交代任务,肯定能办,就手边的资源,管它好不好往上怼。
然后发生了问题,一点也不着急,笑哈哈,心无挂碍跟领导汇报去了。
哈哈哈,特别有喜感,就是那种啥事儿跟我都没关系的那类人。
团长特别有管理智慧,面对着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一点都不生气,还能憋住笑跟大家说话,真的是太厉害了。
一切都太无厘头了。
笑死我了。
大家都看看吧。
第一个节目:老年,不青年广场舞,吐鲁番的葡萄干真干燥教授在旁边一本正经胡说八道说什么祈雨舞蹈,我居然差点信了!
第二个节目小女孩卖水,这段节目其实很简单,但是必须有儿童节目,所以本着政治正确,必须选上第三个节目儿童都有了,残疾人怎么能少,这阿卡贝拉还挺好听。
第四个节目民族乐器,加电音蝌蚪第五个节目魔术,其实是小品第六个节目,主持人临时凑时长,这可能是这个说唱组合最高光的时刻,希望现实中他们也有好作品第七个节目 王炸!!!!!
仙女求特写啊,明年还来赞助啊最后一个节目,难忘今宵,前面的小女孩到哪里去了?
这个是大女儿么?
求解答一直表演的节目:使大劲按摩!!!!!!!!
这是小彩旗和冯小刚被黑的最惨的一次。
这是我看的第一部以伪纪录片的形式来展开的电影,觉得是很新奇的,当时还在想是不是找错了片源,但其实,我产生了这个想法之后发现它其实就是一部电影的时候,这一个点就已经很好笑了。
然后当我去了解到这部电影的一些创作的背景和构思的时候,我就发现了里面一些人物名字的设计,还有拍摄手法的一些巧思,我就是整个电影前半段一直在捧腹大笑,印象很深的是有两个点,第一个,是那个选秀特别是那个写无字之书的书法,真的太好玩了。
第二个就是里面有点点胖,眼尾上挑的一个女生,她的那个憋笑的状态真的太逗太逗了。
因为我也了解到这部电影它本来是创作成本啊什么也比较低,是打算就放在某哔哩里面的作为一个长视频,但是就是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
其实真的比较荒诞,无厘头,但也是映射了一些现在年轻人对于春节形式啊主题思想上的一些想法吧。
还有就是里面的演员真的表演都太自然了,没有什么表演痕迹,真的就像是在我们身边的一些人人事事一样的。
还有里面那个盲人演奏家,那一段让我觉得很有意思,后半段的话,虽然他们有人说是前面埋的伏笔后面体现出来,但其实我没有那么喜欢了,然后后面那个圆圆满满的结尾也有点像春节的那种感觉吧,比较无感了。
我看到评论区就有人在说,这才是真正服务于人民的春晚,我的想法是这很难评价哦。
其实这部电影是我第二次看了,在这里写一下影评,我第一次看的时候是真的比较满意的,主要是真的带给我了很多快乐,这种不需要思考的无厘头的快乐。
但是怎么说呢,今天第二次看确实是差点意思,除了有几个点还是逗笑了,有些枯燥乏味了,所以不推荐重刷。
然后的话,我这个人看电影就是如果是第一次看这部片的话,就算是再不好看,我也不会去选择跳过啊或者不看了,可能会选择倍速吧。
当然了,如果是后来重刷,那就另说了。
这部电影虽然是二刷,但是后面半段我也是以倍速看完了的,重要一点的原因也是我需要整体来写一下影评吧。
鉴于我第一次看的时候的体验,还有自己的一点主观判断,给到了四分。
同时我也希望可以再次见到这种类型的影片,无厘头带来搞笑的纯粹喜剧。
刚开始我在想真的有这么搞笑的人吗?
然后我在想,编剧怎么找到这些人的,因为她们塑造出来的形象就是一个个认真搞笑逗比的普通人,然后怎么编出这些台词的?
看到一半,我在猜,这些人就是本色演出,然后尽情投入到这场电影里。
电影讲的是在加拿大的华人们举行了一场春晚。
一个华人社团团长带领着她的团队策划了一场春晚,当地已经两年没有举行过春晚了,说是团队,其实是一群很不专业的人[破涕为笑],有还在读书的大学生、慕名而来的游客当志愿者,还有在这边工作了很久的大龄女青年和男青年,一个人就是一个部门[破涕为笑] 接着在国内找了一个十八线电影导演,自诩出过作品,拿过金葵花奖,他倒是全场看上去最认真的人,其实他也没做啥东西,但是一切都在他意料之外。
然后在他们的东拼西凑下,一台别出生面的春晚诞生了。
在整个电影中,有两个特别好玩的点,一是电影的开头是以采访的形式展开,一直在采访当地各色各样的华人,对春节的看法之类,然后这种采访一直穿插在整个电影中,特别好玩,他们采访了很有想法的流浪汉、陪女儿来读书的母亲、在当地读书工作的年轻人、还有原本在国内开公司当老板的但因语言不通,来当地打工的阿叔等等,他们对春节有自己的看法,说出这些看法的时候也顺带讲了自己的生活什么的。
让我看到原来还有这么有趣的人!
往实际来,他们就是我们平常见到的普通人,但是我们很少去接触他们,不知道他们有这样的经历。
另一个很好玩的点是电影中出现了一个学者,他的作用就是解释春晚种种现象[破涕为笑] 但他是不认识这群策划春晚的人,更像是导演组在录制过程中,看到“演员们”搞笑的行为,而发出的质疑,然后来请教这个学者。
这个学者也是一本正经地搞笑[破涕为笑] 他解释了为什么春晚的主持人都要说这么多华丽的辞藻,尤其在开头结尾的时候。
原因是为了纪念民国时期几位非常著名的艺术家,把他们的表演风格搬到各种大场合(包括春晚),不知道他讲的对不对,还解释了为什么中国人要举办春晚,因为中国人有这个基因,只有当地有一定数量的华人就可以把这种潜在的基因激发出来[破涕为笑](真的好扯哈哈)但他说的有理有据。
后面他还解释了很多其他的春晚现象。
看电影的时候不知不觉就被他们戳中笑点,最后这一场春晚无厘头地开始,(几乎每个节目都有意外出现)温馨地结束了,(是一队母女唱的充满爱的《同一首歌》,比难忘今宵更合适作为春晚的结束歌耶!
)我听到这首歌的时候,和团长们的感受是一样的,为他们而感动!
这一场春晚太不容易了,也为他们松了一口气,不管节目出现什么意外,他们都没有放弃,而且超级乐观地去面对。
这场春晚让我意外的还有一个点,观众这个角色并不是很突出,甚至被忽略了,看完我意识到,这场春晚就是屏幕后的我们看的吧!
我再去看演员列表,发现只有导演、编剧、出品人,没有这些演员,说明他们真是本色出演呀!
里面每个人的名字都是真实地存在另一个半球上。
原来有一样一群有趣的人,他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可以一笑而过,甚至不用那么在意过程和结果,没有专业团队、专业演员、专业设备、专业舞台,却做着一件复杂的大事。
我敬佩于团长的执着和耐心,一次次被队员们奇葩的脑洞逗笑,还有被这群春晚的演员们感动,生活没有这么复杂!
我们都可以笑着走过去吧~
【4.5星】电影形式新颖:纪录片形式一本正经地搞笑、讽刺。
最后一个节目与赞助商的黑人抬“仙女”强烈对比,开头那个小姐姐才真仙女
讽刺人们乱信教授,然后又怪教授
讽刺人们追求美,实际上就是丑
讽刺事情干得差,还总结得头头是道1、“我们这里最近闹老鼠,但是不用担心,我们这里小动物都是打了疫苗的”哈哈哈哈2、真是把我骗到了,我还以为春晚这种主持风格真是为了纪念民国的一个民间表演团体“因吹四汀”,结果是个假纪录片,我就说这纪录片怎么这么尴尬和搞笑呢3、春晚海选节目那里真的是对每个类型的节目在人们心里的一个刻板印象进行了非常好的刻画。
说唱rap真的是不入流;魔术表演真的是不太好撑起场子;唱歌跳舞啥的都是歪瓜裂枣没有新意。
4、盲人演奏是真的创新。。
你还别说,还不是那么难看。
5、抽奖环节:购房80元代金券,后厨免费帮工体验一个月,免费激光脱毛5根,48小时不间断魔鬼瘦身特训,免费海上货轮7日游。。
这里面好像也就最后一个,还稍微有点靠谱。
6、后面正式表演的时候还别说,这个rap还可以。
7、两个黑人抬着那个胖大妈仙女,过了之后下一个节目两个,哇,那真的是仙女在唱。
可能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吧。
好仙啊,胖大妈啊啊啊之后的那个节目。
8、“大家都特别特别好,我也学到好多……”这就是经管专业的社团部门长喜欢演的戏吧9、也就最后一个节目最好看了
胖虎也算虎😹
直白的戏谑,无厘头中锋利的荒诞。有人在短视频里看电影,竟也有人试图把短视频扩充成电影。优点是比春晚好笑,遗憾的是虽然时长被扩充,但这毕竟不是一部电影。
什么东西,关了吧
好离谱。但好笑程度吊打10/10的「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和9/10的「脱口秀大会5」。
我还挺害怕这种用尴尬来搞笑的喜剧。但这个电影还挺好的。整个电影特别中国人。就是那种,没什么计划,临到头了就想想办法凑活一下,但也能过下去,甚至还能过得好。至少也能感动一下自己的气息贯穿始终。
能get到想表达的笑点但并没觉得很好笑…
笑不活了。剧本非常妙,所有伏笔都有回收,而且造成的巧合顺理成章,最难得的是大部分演员都挺自然的。仙女姐姐好努力啊😂😂😂😂😂
2.5,活太密了,节奏被整的碎花似的,短片的手法拍近两小时...可想而知的效果,我笑点比较高..活都整的笑不出来,但是我真没想到这片子还能玩结构,还是特别眼前一亮的,至少比春晚强。
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其实真还挺特别的,埋了很多网络热梗,出其不意的地方很多。但有的地方也是真的很尬。就显得很神经质。
部分对上电波了,有些片段尬得不行,形式上很像宇探,但比起宇探是差远了。
3.5。比预期的好太多了
没太大存在的价值
梗太多了,像是B站手法的集大成者,未必“高级”但比大部分大制作都好看得多。
很粗糙,但是又有点好玩 各种草台班子,各种讽刺 哈哈
理想中,这种靠出洋相和巧合而不是低俗段子搞笑的算是喜剧的底线吧。看完只会觉得哪里好笑或不好笑,而不是感到不舒服。
还停留在搞笑的初级阶段,不过比我现实中看过的海外华人春晚有意思多了。其实我们看的不是春晚,我们只是每逢佳节盼团圆。那个{烧烤+外卖}组合可以出道哈...
用来打发时间都感觉浪费时间
匠人精神。一本正经胡说八道,半真半假的纪录片,今年笑的最多的电影(?)一场很(没)有必要且疑似糟糕透顶的春晚,但在最后一场节目开始时,没有一个人在批评这场春晚。PS:片尾曲出奇好听
一群不靠谱的人办一场不靠谱的晚会,讽刺满满但却觉得低俗无趣。
尬点比笑点更多一些。最大的戏剧效果,是主创或许原本是想完成一次对中式严肃的解构,没想到收获的却是与弹幕合作达成的lo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