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真地琢磨了水芹菜的味道为什么在这部电影里变成了米纳里,而米纳里永远也不是那个水芹菜的味儿!
张律把《福冈》里的福冈作为意象,被内化了,福冈不再是一个地方一个素丹要从头到尾找到的地方,而是主角们自己。
《绿头苍蝇》懂得以暴制暴的男主还是像蛆虫一样活下去,太脏了但是终于脏成金基德了,《雌猫们》不是粉红映画雌猫就不发情了吗,那必然不是。
而《米纳里》活生生地把我们吃过知道的水芹菜变成一个物种一个干巴巴的植物样本。
这就是水芹好吃但米纳里无法下咽的原因!
水芹菜什么样,水芹菜和芹菜几乎在长相上没有分别。
男主和妻子谁都没有脱韩入美,没有必要因为移民的故事背景而把他们的矛盾升级到美韩文化矛盾,用普世的概念来看水芹菜这个比喻,仅仅是堪堪及格,换个什么吃食或许都是适配的。
水芹菜长在水里,沼泽地,很脏,需要仔细清洗。
《米纳里》的外婆被仔细清洗了吗?
这个具象化的韩国外婆只是个模子是人们统称的概念,很明显“外婆”脏兮兮的没有被清洗过,导演选择米纳里感觉很天真,那么他创造出外婆这个角色真就是太天真了。
芫荽的味道是冲人的,鲫鱼多刺,多致总要卡喉咙,水芹菜和它们俩太像了,《米纳里》这样温情平和的田园故事竟然要如此比肩,冲人的劲头想靠最后一场大火来补齐,导演是想尊重意象还是摆正身份,我真的清醒了。
我好爱吃鲫鱼啊,咬指甲的时候指甲会卡在我的喉咙里靠麻药拿出来,但是吃鲫鱼从来不会卡喉咙,因为我知道它是鲫鱼。
恭喜尹老师拿到42座奖杯,最最重要就是奥斯卡女配角奖,恭喜尹老师拿到42座奖杯,最最重要就是奥斯卡女配角奖,恭喜尹老师拿到42座奖杯,最最重要就是奥斯卡女配角奖,恭喜尹老师拿到42座奖杯,最最重要就是奥斯卡女配角奖。
恭喜尹老师拿到42座奖杯,最最重要就是奥斯卡女配角奖。
恭喜尹老师拿到42座奖杯,最最重要就是奥斯卡女配角奖,恭喜尹老师拿到42座奖杯,最最重要就是奥斯卡女配角奖。
这部电影又一次让我意识到,欣赏电影是一件多么私人化的事情。
看完之后习惯性打开豆瓣,惊讶地发现高赞评论很多提到“煽情”,第三幕大火太突兀的问题。
煽情我是完全没觉得,至于大火,我觉得其实不是这部电影的重点。
仔细想想,可能我在理解这部电影的时候,已经代入了很多的个人经验。
于是也明白了这样的评价从何而来。
一部试图引起共情的电影,在观众中产生分歧的情况非常常见,尤其是各种手法被反复使用,当代观众观影经验日益丰富之后。
一部分观众跳脱电影叙事,没有产生情绪共鸣,转而解构电影的表达动机甚至表达方法,这时导演试图引发某种感受的动机很容易被套上煽情的原罪。
一般表达方式越直接,叙事能力越差,煽情感越明显。
但事实是几乎所有的电影一定程度上都有唤起情感共鸣的意图(我觉得一定要举反例的话可能是库布里克)。
而观者的情感共鸣,很大程度上是和观看者的个人经验有关。
所以观众觉得是否煽情,实际上和观看者自身经验密不可分。
个人觉得引起情感共鸣不应该是电影的目的,甚至可能也不是电影好坏的标准,但对《minari》这样题材的电影来说,却很容易成为观众判断好坏的标准。
既然观影体验是如此依赖个人经验的东西,接下来也要不可避免地夹带私货了。
电影里的外婆自然而然地让我想起了我的外婆。
我小时候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外婆的时间除了做家务,几乎都给了方寸菜地。
当小男孩抱怨外婆身上有味道的时候,我几乎一瞬间回想起了那种农村老人身上独有的气味。
电影中有许多关于孩子和老人的天真的场景,作为观众我看的时候从未怀疑过这些细节的真实性。
一部分原因来自演员优秀的表演,但更重要的,我相信这些都来自导演自身的生活经历。
如果没有这些温馨的,有趣的生活细节,这部电影就失去了灵魂,灾难后的重建也不再有说服力。
电影丝毫不避讳人物的性格缺陷。
我们能看到妈妈的保守僵化,爸爸的固执和认为男人要干出一番事业的传统男性自尊,以及外婆不负责任传统守旧的一面。
某种程度上这是东方家庭的两面性,母亲过于心系家人常常也成了最不愿冒险的人,父亲承担太多责任却疏于沟通。
这种东亚文化下的缺陷却构成了电影独特的乡愁气息。
至于这场大火,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剧情的关键转折点,是灾难将家人重新联结在一起,因此导演的叙述略显生硬仓促。
但我的观点正好相反,导演刻意淡化了火灾的地位。
火灾是如何重新连起破碎的家庭的?
我们只看到大火中妻子奋不顾身抢救蔬菜,仿佛之前的隔阂都不存在。
大火之中丈夫最后关心的是自己的妻子在哪里,而不是未能抢救出的蔬菜。
至于火灾之后他们经历了什么,如何冰释前嫌,都没有交代。
因为答案都在火灾之前铺垫好了。
导演用前面的一百分钟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却如何因为种种困难沟通出现障碍,因爱生怨。
显然这是一部十分朴素的电影,叙事克制,运镜也没有太多花样,连描绘乡村风光的远景镜头都少有(换作日本电影大概会多些)。
但我只想感谢导演将这些拍出来,而且是这样真诚的态度。
是否引起共情见仁见智,但煽情是无论如何也说不上的。
因为在我看来导演似乎是被一种分享的态度,一种天然的倾诉欲望驱动着。
但之后的电影水准会如何还很难说,毕竟讲自己的故事和讲别人的故事还是很不一样的,期待下一部作品。
作者:彼得·布拉德肖发表日期:2021年4月1日译者:八月三十一评分:★★★★★(五星为满分)
水芹(米纳里)是一种东亚草本植物,生长在野外,被鉴赏家们珍视,有点像英国的盐角草。
它在这部电影中是神秘与天缘的迹象,预示着来自土壤的美好事物。
这是部引人入胜、令人感动的家庭剧,带有几分阳光照耀下的多愁善感。
编剧兼导演李·以萨克·郑根据他80年代在阿肯色州农场的童年经历改编而成。
《米纳里》表面看起来是部深受欢迎的经典作品,它的每个场景都让人感到熟悉和喜爱,它以一种神奇的方式重现了童年。
看着这部电影,我几十年来第一次回忆起小时候在那些没有空调的日子里,坐在热气腾腾的、停着的汽车的后座上,等待爸爸妈妈的情景,阳光直射下来,也许有一缕风吹过敞开的窗户,热乎乎的塑料座椅贴着赤裸的双腿。
史蒂文·元机智地饰演了雅各布,一个在里根时代来到美国的韩国移民;他和妻子莫妮卡(韩艺璃 饰)以及他们的两个孩子,大女儿安妮和小儿子大卫从加州来到了阿肯色州,之前雅各布一直在加州的鸡孵化场里赚取着毫无乐趣但可靠的工厂工资。
雅各布有个远大的梦想:他将在这里耕种土地,为美国众多渴望品尝家乡味道的韩国移民种植真正的韩国蔬菜,从而致富。
但莫妮卡已经对他给他们的这种新的、艰苦的生活感到失望。
韩艺璃表演得非常棒,像被流放的公主一样骄傲、独立。
她说服雅各布让她的母亲从韩国来和他们一起生活,表面上是为了帮忙照顾孩子,但也是因为莫妮卡需要一个真正的成年朋友。
尹汝贞出色地饰演了一位抱怨不休、直言不讳的“姥姥”,她带来了包括水芹种子在内的物质享受,而莫妮卡多年来第一次见到自己母亲时的情绪几乎是难以忍受的。
雅各布在虔诚的基督教徒保罗(威尔·帕顿 饰)的帮助下,继续着艰难的播种和收割,他不得不忽视婚姻中的分歧以及年幼的大卫的健康。
不可避免地,雅各布的庄稼开始失败,我们看到他就像他的孩子们看到的一样:拼命工作,压抑着对金钱的恐慌。
可怜、紧张的雅各布达到了某种地位,就像《草原小屋》中的父亲,或是《恋恋山城》中的热拉尔·德帕迪约,渴望雨水能拯救他的庄稼。
看着他因工作而几乎瘫痪,然后又与莫妮卡争论,真是令人心痛;看着孩子们冲进自己的房间,在纸飞机上写下“不要吵架”,然后拼命把它们投进父母对骂的房间,真是令人心碎。
无论对错,在这类电影中你会等一句种族主义言论。
它什么时候出现?
在银行,和白人经理?
在教堂,和白人牧师?
在医院,和白人医生?
但它从来没发生过,或者至少只有在教友联谊会上,一个白人孩子对大卫说的一句坏话。
(基督教在韩国人生活中的重要性是另一个未被充分讨论的电影主题。
)
即使如此,这个孩子和大卫还是很快成为了朋友。
这不是一部关于种族紧张关系的电影:仿佛这个家庭是如此与世隔绝,以至于整个问题都无关紧要。
最重要的是这个家庭,以及它与天气、命运之间的搏斗。
这部电影中的细节、孩子视角的片段、灾难、温柔记忆中的感动,就像唱诗班一样合唱起来了。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电影的审慎魅力
飞机上看的这部电影。
讲述一个移民美国的韩国家庭的故事。
故事的开头,Monica和Jacob(妈妈和爸爸)带着姐姐和弟弟一家四口,从美国加州一路颠簸来到了鸡不生蛋鸟不拉屎的美国中部大乡下。
一下车,monica看到了现实版jacob所描述的“梦想之地”:一个破破烂烂的房车车厢——他们的新家。
“This is different from what you have promised.”这是Monica下车后对Jacob说的第一句话。
隐患的伏笔也就此埋下。
生活是艰苦的,jacob和monica白天以chick sexing(为小鸡分性别)为生,孩子们没有保姆,就只能跟着父母一路辗转,去工厂做作业,姐姐管着弟弟。
两个孩子实在是乖得让人心疼。
对辛苦的生活毫无怨言,还处处显露出小孩子的纯真。
其中有一幕:Jacob因为chick sexing做得快一些,弟弟想找妈妈玩的时候,jacob就带他到工厂外面溜达,让monica可以继续完成工作。
jacob(爸爸)问:你喜欢现在这个地方吗?
弟弟点点头。
爸爸又问:那你觉得加州怎么样呢(原来的家)?
弟弟说:我们在那什么都没有了爸爸沉默,点点头。
爸爸忽悠弟弟说会把这里打造成梦想的家园,弟弟听了深信不疑,很开心,于是爸爸说:你回家后要告诉妈妈你很喜欢这里,好吗?
弟弟欢快地点头。
单纯的孩子啊!
jacob是希望通过孩子的口来安抚妈妈(Monica),他知道Monica一点都不喜欢这里,可是如果孩子说喜欢,Monica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和所有的亚洲移民一样,monica和jacob是如此勤奋,忍耐,而能吃苦的。
jacob想要在这块荒地上开辟自己的农场,打造他的梦想家园,每天不辞辛劳从早忙到晚。
而monica也尽自己所能,在穷苦困顿中把家里和孩子都打理好,还费心为娃们造了个秋千。
他们是如此努力地在生活,如此努力让生活变好。
圆圆脸的弟弟特别可爱,有这个年纪小男孩特有的调皮和天真(看上去只有五岁的样子,超可爱)。
可是生活就是生活,生活总是不那么如意的。
弟弟的心脏有先天的问题,医生说随时都可能会死。
而他们这个破地方离最近的医院有一个小时的路程。
这也是Monica非常不满意这里的原因之一。
Jacob和Monica因为生活中的各种琐碎和艰辛,不断地争吵。
孩子们躲在小隔间里折纸飞机,上面写着:爸爸妈妈,你们不要再吵了。
好想抱抱他们所有人,你们活得太辛苦了。
外婆来了。
从那么那么远的韩国,辗转来到了这个美国大乡下——来带孩子。
弟弟不喜欢外婆。
他觉得外婆是爸爸妈妈吵架的原因之一。
后来妈妈安慰弟弟说说,外婆来了,爸爸妈妈就不用吵架了。
外婆是个开朗可爱的老太太,教会了弟弟打牌,和弟弟去溪边种minari(水芹)。
外婆说,水芹生命力很顽强,你只要在水边撒一些种子,就能长出一大片来;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都可以去摘了吃,又不用钱又好吃,所有人都能快乐。
弟弟就自顾自哼起小曲:minari minari,wonderful wonderful.可以看见,弟弟从开始的排斥,到越来越喜欢外婆了。
然后外婆就中风了。
生活,你永远不知道它的底线在哪里。
可是活着的人还得继续活。
Monica和Jacob又背上了照顾外婆的重任。
我好担心生活把他们压垮。
jacob农场的水井枯了。
供应商反悔不要他的农产品了。
家里没水了。
生活,真的过不下去了。
Monica说,就这样吧,我再也受不了了。
我会带着孩子离开的。
我们分开吧。
jacob沉默了一会儿说,好吧。
他们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么勤劳善良隐忍,都在为了保住这个家并开始新生活而奋斗,但这些都不能让他们的生活变得好起来。
现实非常残忍。
外婆中风后,虽然行动十分受限,但她在想方设法为这个家出一分力,不让自己成为一个累赘。
就像我们的父亲母亲一样,在我们年幼的时候照顾我们,在他们年迈的时候并没有得到我们的照顾,却还要反过来照顾我们的孩子——从遥远的韩国飞来破房车里照顾她两个外孙和外孙女,来的时候还带了自己在韩国的积蓄给女儿。
直到中风后,还在坚持做家务,怕给他们添麻烦。
也因此,惹来了一场无名大火,把他们本来就所剩无几的一切都烧了。
生活真的能重新开始吗?
影片的结尾是带有希望的。
可是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看法。
很多很多细节都非常真实而有共鸣,可把我哭惨了。
向影片中的所有演员致敬。
《米纳里》——让尹汝贞老师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的作品。
讲的是第一代韩国移民美国拓荒的故事。
米纳里,译为水芹菜,易种植,好养活,是坚韧顽强的象征。
丈夫雅各布,一心想要打造自己的农场,搬到阿肯色州,买地种韩国蔬菜,而妻子的莫妮卡想要定居在城市,离医院近些,方便儿子看病。
因为突然刮来的飓风,夫妻二人在搬家第一天就开始吵架。
女儿安妮灵巧懂事,儿子大卫心脏有毛病,但是脑袋很聪明,爸爸妈妈工作时不吵不闹,就是对素未蒙面的外婆有些排斥。
说起外婆,大卫经常问的一句就是“外婆,你到底会些啥?
”然后下一幕是外婆带着安妮、大卫打牌。
想不到吧。
外婆确实啥也不会,但这并不妨碍她强悍又可爱,幽默又直率。
女儿觉得把妈妈带到了无人烟的偏僻农场,住临时活动房很不是滋味,外婆却说“带轮子的家,很可爱嘛,多有趣!
”尹汝贞老师的角色应该是所有人中最出彩的。
给大卫讲米纳里的含义,顺便点题,半截还中了回风,激化一下夫妻二人矛盾,最后为了帮忙整理垃圾,不小心点燃仓库,贡献了一波可怜、顽强、惊恐、无措、自责的惊天演技。
一场大火,毁了丈夫的种植事业,也带走了家人之间的隔阂。
大火中,妻子奋不顾身跟随丈夫抢救蔬菜,而比起蔬菜,丈夫更在意妻子的安全。
清晨火灭了,一家人躺在一起面对未来,很温暖的ending。
只要家人团结,梦想迟早会实现,小溪边上,米纳里还在疯狂地长着。
另外,他们遇到的其他人也好nice:红脖子保罗给丈夫帮忙浇水种菜,教堂里白人小孩可以邀请韩裔小孩去家里做客,妻子工作的小鸡厂能听到韩国同胞的叮嘱。
平淡、沉静、细腻,克制地表达种族议题。
儿童节收到了妈妈的红包,还看了心心念念的《米纳里》,好像年纪一点点变大也没什么不好的。
太喜欢尹汝贞奶奶,认真又可爱,75岁无所畏惧,潇洒帅气的老太太。
影片以夫妻俩的争吵开篇,新房子是房车,新住址是乡下,新生活是种地。
Monica是带着气开车来的,见到现实后就更火上浇油了。
争吵的结果是将外婆接来。
但这个问题在于争吵的原因并不是接不接外婆来,而是靠看鸡屁股可以过上不错的生活,但Jacob因为是长子把钱借给了家里,自己又不甘一辈子看鸡屁股,所以赌了一把菜园。
而Monica想要的是用两人挣来的钱安安稳稳的过日子。
提起来外婆,只是因为丈夫寄钱给婆家的应激反应。
但最后化解矛盾的妥协方案却是把外婆接来。
这就像是你埋怨丈夫将钱都买游戏装备了,家里揭不开锅了,结果他给你买了瓶SKⅡ的神仙水,你消气了,但家里还是揭不开锅。
外婆来了后除了种了水芹菜之外似乎没干什么,不会做饭,不管收拾,就是看摔跤,玩牌九。
甚至忽视David的心脏问题,让他去挑水。
想喝水还让孩子去倒,不然也不会喝到尿。
而且和Jacob基本上毫无互动。
影片以夫妻俩的争吵结尾,连David的病有希望自行痊愈都无法熄灭Monica的怒火,基本上开车回来后,就是各自生活了。
结果外婆一把火烧毁了仓库,也再次把他们分开的决心烧掉。
Jacob第一晚就提议的大家一起睡地上,在最后一晚终于实现。
似乎没人再提分开的话题了。
但就和开篇的解决方案一样,真正的问题并未解决。
只是再一次被突发的更紧急的问题掩盖了。
Jacob去找了木棍寻水者,然后带着David去看水芹菜,似乎一切没有发生一样。
但问题呢,贯穿始终的夫妻俩对于生活方式的本质分歧丝毫没有改变。
影片提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却没有找出应对的办法。
只是靠着外婆来住、外婆中风、外婆放火。
以外婆的一己之力让这段婚姻关系苟延残喘的存续。
这难道就是全片的意义么。
导筒上有篇文章,《米纳里》和《无依之地》荣获2020全球最佳的三部片子之一,而这两部恰恰又都是亚裔导演,就很好奇这是啥片,名字还怪怪的,直到看完才知道原来米纳里就是Minari,就是水芹菜的意思,象征着韩国移民在美国阿肯色这个连美国本土人都不愿意待的地方一样可以扎根生长。
其实亚裔的导演很擅长地便是拍摄接地气的生活片,《小偷家族》、《一一》、《春江水暖》……等等揭示有特定特色的人的生活气息的片子,不管在土生土长之地,还是在不熟悉的远方,而往往这样的片子很少出于韩裔导演之手,因为韩片更多的以政治、时事、社会热点为主,所以当史蒂文元带着儿子面对水芹菜重新开始并黑幕时,我觉得确实很生活很美好,而且也和杨德昌、是枝裕和大家不同之处是有着韩国电影的特色,这便是融合,这种融合也许刚刚开始并不习惯,但是必须要存在的。
《米纳里》虽然用手持不多,但是取景和镜头感都很好,那种荒地上的平地而起的激动和色调的变化是相符相成的,看着很舒服,而且在舒服之余又能体会到韩国移民家庭来美国阿肯色的不容易,好在每一个小的波折之后是小孩天真灿烂地插入,让人舒心一会儿。
导演的这种适时的穿插让人不会因为平淡的生活而磕睡,又易于让人有代入感。。
另外史蒂文 元的脸就是坏人的代入感太强外,以致于他做错的每一件事我都觉得是他应得的,尹老师就不用说了,她的出现和李舍管的出现就代表着本片的优质和稳!
很喜欢,本来想五星推荐,但是第三幕的烧屋子太像致敬沧东大诗人的《燃烧》了,而恰恰史蒂文 元又是《燃烧》的男反,这回烧得是真仓房,而还不是《燃烧》里的车,于是我错落了。
当然除了不喜随意致敬外,这里用烧仓房来做为第三幕太刻意,两个人因为生活与奋斗的选择矛盾到了最爆的地方了,就让这个最爆的地方如何进一步的影响生活就好了,真没有必要这么一把火烧尽了所有,看着重头来过的女儿和女婿和两个孙辈,我真得不知道尹老师是怎么挺过来的,那种沧老而无用的自知,与前文刚刚开始时的俏皮和关爱孙辈的对比,温柔的壳被岁月和移民生活的刀毫不留情的斩碎,是最无情的结局。
最近,《米纳里》在美国院线上映,赢得了不错的口碑。
一年之前,影片在圣丹斯电影节获得了评审团大奖,在今年奥斯卡各种前哨奖项中,影片也频频上榜,有评论预测,片中饰演外祖母的韩国演员尹汝贞很有可能凭借此片拿下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
由于这部电影里的主要角色全部由韩国演员或韩裔演员饰演,因此很容易给人这是一部韩国电影的错觉。
不过事实上,它却是一部地道的美国电影:该片由该国目前最具活力的制片公司A24出品,讲述了一个80年代发生在美国本土的韩裔移民故事。
“米纳里”(Minori)是韩语中水芹菜的音译。
影片一开始,镜头跟随一辆轿车来到一座简易活动板房前,一家四口进入房中,妻子莫妮卡(韩艺璃饰)显然因为丈夫雅各布(史蒂文·元饰)决定入住此处颇为不满,一双儿女则对他们的新家不置可否。
不久之后,外祖母从韩国来到美国,一家人的生活也开始慢慢发生变化。
在片中,水芹菜“哪里都能种,就像野草”,外祖母将水芹菜介绍给大卫,不仅因为这种植物象征着韩裔移民的普遍命运,也无疑是想在不同代际的血脉间传递某种民族情结。
“活动板房”这一极具美国特征的意象很容易让人想起德国导演沃纳·赫尔佐格1977年的名作《史楚锡流浪记》(Stroszek),在这部电影中,流浪艺人史楚锡从德国来到美国,从心怀美国梦的德国流浪汉变成了再无机会还乡的美国流浪汉,最终因绝望了结了自己的人生。
相比史楚锡,《米纳里》中的韩裔移民要幸运得多了,他们有工作、有家庭,有家人的相互扶助……不过,一家人依旧生活在种种麻烦之中:小儿子心力先天不足,夫妇二人经常因为住房问题打得不可开交,雅各布种植的韩国蔬菜迟迟找不到卖家,而外祖母也因为居住环境和水土不服罹患中风。
他们居住的地方远离城市,这也让一家人陷入两难的境地:既想融入美国生活,又在客观上自我孤立。
《米纳里》无疑具有强烈的自传性质:导演和编剧李·艾萨克·郑(Lee Isaac Chung)本人就是在阿肯色州的一个乡间的小农场里成长起来的。
作为移民和赵婷的比较:都选择拍摄美国社会中的边缘人群,一个是住在房车中自我放逐的女性,一个是从房车移入“带轮子的房子”里的移民家庭,前者指向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美国人面临的经济和精神状态,后者则指向长久以来移民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问题,二者都试图为我们勾勒出美国中产以下更广大的社会群体的轮廓,也都给我们强烈的居无定所的游牧感和漂泊感。
影片中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角色是雅各布的雇工保罗,其为雅各布一家驱魔的段落和他虔诚的宗教信仰很容易让人联想到1974年的恐怖片《驱魔人》(The Exorcist)和美国由来已久的驱魔传说。
不过,如果说恐怖片对驱魔的处理更具宗教神秘主义色彩,那么《米纳里》的编导则不想故弄玄虚,而是特地为之祛魅,给了我们另一重合理解释:朝鲜战争老兵保罗对上帝的虔诚信仰不仅仅来源于美国南部的保守民风,更与他自身的经历密切相关——战争在他心中留下了难以消除的巨大阴影,而当地人对他的嘲讽进一步昭示了他作为老兵又被社会抛弃的边缘地位。
意味深长的是,关于保罗“住的地方没有水”“毛孔里都是泥土”“在铁桶里拉屎”的传闻,都是从童言无忌的孩子的嘴里跑出的,这也可以让我们大致猜测当地的大人们平常都在谈论什么。
正因为类似的社会地位,保罗才能和雅各布一家走得如此之近,尽管我们依旧能够看出他们之间并没有太多信任可言。
某种程度上说,《米纳里》还和韩国本土的电影作品形成了一种有趣的对照。
在结尾处,雅各布家的仓房和他精心培育的韩国蔬菜化为灰烬,刚刚和餐馆达成的交易只能取消。
这个场景很难不让人想起李沧东的《燃烧》(史蒂文·元的出演更增加了另一层对照的趣味),只是在这部作品里,塑料大棚是被故意点燃的,这一举动明显指向一种来自底层的愤怒。
而《米纳里》显然温吞许多,我们甚至没有办法为这次“燃烧”赋予任何社会性的意义,它只是一场纯粹的意外——外祖母的一个失手——或许我们可以称之为移民的宿命,或许在最底层价值观上,影片是在暗示雅各布不够虔诚,但这种情节上的编排无论如何让整部影片失去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批判性。
不得不说,这是《米纳里》给人留下的最大遗憾。
大火之后,雅各布用当地人的方法寻找水源,又在林中水塘旁挖出水芹菜,两个场景暗示出两种截然相反的意图:韩裔移民一面想要入乡随俗,一面又想要保有自己的习惯和传统,二者看似达成一致、相安无事,实则矛盾被全然搁置、束之高阁。
而恰好与之对应的是,雅各布和莫妮卡之间的矛盾也完全没有解决的迹象,甚至大火之后,莫妮卡在导演的镜头中彻底消失,处在一种“被和解”的状态里。
类似敷衍的处理让人不禁想问,如果说李·艾萨克·郑真的想要展现韩裔移民生活的困窘,如果他们的生活真的如此无望,何不学学赫尔佐格、肯·洛奇,提出一些更为尖锐的问题?
归根结底,影片向我们展示了困难但又不想深入呈现,这本身就向我们昭示着移民群体在美国面临的最大困窘,也深刻揭示了美国电影工业整体保守化的趋向。
只能说,美国电影恐怕早就已经不再需要一部亚裔《绿皮书》,而需要更多像斯派克·李、《逃出绝命镇》一样具有战斗性和创造性的影人和电影;一味敷衍、缺乏揭露的结果,恐怕不会是矛盾的弥合,而是幻想的破灭,是国会大楼被攻占。
如果在弱冠之年看到水芹菜这部电影,也许会对第一代移民的生活环境生出畏惧,或者因为调皮捣蛋的姥姥感到懊恼。
但现在知道,真实生活就是这样:意外会以无法预想的方式展现它自身。
好在,我们不必独自对抗这种意外。
即便像雅各布和莫妮卡这样的韩裔移民,身处偏远的阿肯色州,也不是独自在对抗一切。
人们以某种怪诞又无可奈何的方式连接在一起,这种不情不愿的羁绊,才是“梦想之地”的真正含义吧。
患有心脏病的孩子大卫,被胡搅蛮缠的姥姥吆喝着做这做那,大卫每天被姥姥烦的要命,说“你一点都不像个姥姥,姥姥不都应该会做饭麼。
你不会做饭也罢了,还满嘴喷粪”。
大卫烦到极处,灵机一动把黄色的山泉水换成了尿液,给在看摔角比赛的姥姥端了过去。
爸爸知道大卫给姥姥喝了一壶童子尿后,破口大骂,让他出门找根棍子来受罚。
结果大卫找了半天找来一根芦苇,姥姥大笑,抱起孩子说:“好了好了不打你了,孩子真聪明。
”和姥姥相处一段时间过后,大卫的心脏病被诊断出戏剧性的好转,医生建议他保持现在的生活环境,不必迁去大城市。
另一边,姥姥却中风了。
中风的姥姥,颤颤巍巍地往焚烧的铁桶里添加可燃垃圾,几个烧得正旺的纸袋掉出,火种顺着稻草蔓延,烧掉了父亲雅各布下周要交给韩国物产店老板的所有果蔬。
雅各布和莫妮卡在抢救果蔬时差点双双丧命,濒临断裂的夫妻关系却意外复活。
为什么莫妮卡会对雅各布失望?
莫妮卡最需要的是安全感,阿瑟肯州的房子龙卷风一来就会被卷跑,这里只有十五个韩国人,所以没有韩国人教会也没有紧密的社区,医院离家太远...可就像绝大部分男人一样,雅各布无视了一切不便,在坚守农场和坚守家庭之间,始终选择农场。
实际上,雅各布做一辈子小鸡性别鉴定师也可以把家人供得很好,但他不想看一辈子鸡屁股,不想在加州住鸡窝一样小小的房子,不想只有一亩土地,五十亩土地才够格。
他想证明给孩子看,异乡人只要有决心也可以做一番事业。
这是男人和女人的不同么?
不是。
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兑现自己的诺言。
兑现自己当初从韩国移民到美国,许下的“要相处搀扶”的诺言。
梦想之地,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啊。
-写在最后* 看完电影给一位很会讲故事的朋友发信息:终于知道为什么你说的每一件事我都能记得了,不是我的记忆力好,而是你在讲述事件的时候,会描述那些最重要的细节和事件,轻描淡写地、不带任何煽情地说,这已经足够让人记得很清楚。
因为情感、因果、趣味,都藏在这些线索里了。
* 背着重重的十字架,苦苦行走的基督徒,没有像样的住处甚至没有自来水,他坚信雅各布是上帝派来的,是自己和旧时韩国的连接、和上帝的连接。
* 这部电影是身体课的老师推荐的,当时他把水芹菜的BGM放给我们听,让我们随着音乐做呼吸练习。
我久违地有了一种超脱感。
幸运的是,当时我妈跟我一起在上课。
终于有一个我幸福的瞬间,她也是在场的。
那个夜晚,我觉得奶奶与上帝交换了条件。
其实我常常会想,当我们的生活和生命怠惰不前陷入死水时,需要的不是那一根稻草彻底压垮或是残喘更需要的是一场无源之火,将一切火光冲天,将一切熊熊烈焰可以选择冲进去,同生共灭也可以安然地欣赏,等灰飞烟灭后,让自己彻底的无能为力后选择涅槃重生
吵的不够,非常非常不够
有感动,但通篇不懂这个妻子反对的点在哪,养家看病都不要钱?自立赚钱有什么问题?更不懂导演这样设计人物的点在哪,韩国传统女性就是竭力反对创业,需要且只需要人情?还是因为不够勇敢,不敢把男主写成彻底不管不顾的野心家在两难面前抛弃孩子选择农场?问题出现了,按照这样的剧本逻辑设计出来,看起来就类型化了,不大真实了,所以导演开始收,让演员温吞演,等符号的奇迹来解决——哦,火与水,灾难与重生,在苦难中坚韧的韩国人,懂了,获得符号式快乐,yep(姥姥演得真好
这部电影问题在于两条线的主次没做好,本该是夫妻二人为主线,孩孙为副线,但呈现出来是反的,并且两条线都没有深入探讨,各自的矛盾也很浮于表面,最后表现的情感又拍得太刻意。配乐虽然很好听但用得非常突兀。尹汝贞的演技可以说是吊打两位主角,至于史蒂文元,我觉得他在这部电影的表现没有在《燃烧》好,主要是在这部戏里他的戏份也不算多,这个角色的发挥空间并不大,提名奥斯卡男主有点水。反而韩艺璃还意外地很打动人。
没看过太多韩影 看过的几个韩影都带给了我如出一辙的感受闷闷的感觉 喘不过来气就像是春天在我眼中的样子日光丰盛 空气干涩 气温烦热 周身痒燥 一切还未苏醒 也不知道还会不会苏醒 没有云 也没有未来
看之前还以为是女导演,因为有一种刻意偏离理智的“母性”的感觉,看到是男导演才知道我思维定式了。虽然在极力塑造他们每个人的动机,但觉得只有妻子是成功的,当她从韩国食品店出来,满眼含泪的时候是女性意识坚定迸发的高光时刻。丈夫从开始就一厢情愿一意孤行,丝毫没有顾及家庭是由双方(甚至加入孩子的多方)构建的,农场计划也像是过家家一样想当然。史蒂文元实在适合演富二代,演这种角色总觉得硬凹落魄,有点撑不起来。姥姥真的太可爱了,自然又生动。可惜影片以这种不明不白的方式结尾,什么问题都没解决却硬要岁月静好,大火虽然一开始就埋下伏笔却是最失败的使用。史蒂文元演了两次“烧仓房”。
极其不喜欢,用了很好的音乐,看似很好的设定想探索亚洲人的美国梦,但前因后果的完全缺失以及生硬的演技,加上角色本身没有任何魅力以及化学反应,最终效果干巴巴
韩国一家人在美国的凄惨漂泊生活,无法融入当地的文化和宗教信仰,夫妇俩的人生愿景也没有达成共识,丈夫一心想开荒种地做农场主,妻子一心想求稳定,这一切分歧直到一场大火把辛辛苦苦结出的果实烧成灰烬后才有所弥合。外婆的生活方式是东方式的,溺爱孩子。男主想夺回父权的地位,两个孩子的思维已经美国化了。整体看下来除了外婆和孙子有温馨的亲情场面之外,这一家人更像是散装的组合,结尾又强行好莱坞式大团圆,整体看上去一盘散沙,唯一的亮点是外婆的表演和奶孙的关系。看导演的名字已知其移民身份,也可窥见题材。minari不仅是这一家人的水源,也是他们生活的绿洲,但据我所知,这不是真正的亚裔韩裔在美国的生活。【DTS-FGT】
三星半。只有表演是A级,其他都过于常规,对亚裔移民群体、个体奋斗历程以及家庭内部矛盾都做了不同程度的呈现,但又都是蜻蜓点水式的,且剧本上的人为痕迹还是过强了,能看出演员都在努力演出日常感,但又被导演工于设计的情节编排拉回“正轨”,总之亚裔移民题材仍旧没摸到天花板就对了。韩艺璃和尹汝贞都太厉害,以至于抢走史蒂文·元的风头,用本土国民演员为作品背书,大概是近年好莱坞大银幕上那些讲述美籍华裔群体故事的电影所羡慕不来的。
我一直在苦苦思索“阿肯色州的韩国移民”这一设定的必要性,因为电影看似触及“耕作”“家庭”“移民”三个主题,但只是将三者的浅显观察拼接在一起,并没能挖掘出这个背景的独特性。剧本很糟糕,沉着铺垫所积蓄下的努力,在刻意的戏剧性转折和爆发前尽数折损了。而真正有灵性和洞见的时刻,都是出自两个小孩之眼,也不难猜出导演自己在故事里的身份其实是小孩,而非父母。那么,在试图兼顾更多的议题前,不妨先把自己这一代人的问题讲清楚。另外,在描绘“耕作”上,游戏的优势大太多了。
就这?这奥斯卡女配我感觉国内不少女演员也能拿。韩国电影就怎么说,即使这么平淡的一个故事(不平淡的那个情节在其中显得刻意而突兀),你也觉得他们在暗处用力过猛。
韩国移民在美国中西部农村的生活,让人联想到美国十九世纪西部垦荒的岁月。影片拍得很朴实,其中韩国演员也很接地气。当然最出色的当属剧中小男孩,戏份最足。
都时间的问题吗?既然都是在为了节约水舀水洗手洗脸,吃饭都要没水了,那洗过后的水不拿来冲马桶直接倒掉,这种程度的不自洽,导演自己也觉得合理吗。再仔细想想找水源也是一带而过。家里人之间的感情关系的描写,大特别是大人之间的,孩子之间的,都缺少事件的累积。
-1
话说,你准备自己建大棚么?! doge
大老远跑纸老虎地界种地.... 可不收录.
烧一把火
灾难啊
金靖演的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