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
დასაწყისი,一切从那火开始(港),寂静之死(台),Au commencement,Beginning,Dasatskisi
导演:迪亚·库伦贝加什维利
主演:亚姆泽·苏基塔什威利,拉蒂·奥奈利,卡卡·金祖拉什威利,Saba Gogichaishvili,Ia Kokiashvili,Mari Kopchenovi,格奥尔基·采列捷利
类型:电影地区:格鲁吉亚,法国语言:格鲁吉亚语年份:2020
简介:年轻的耶和华见证会传教士亚娜在一次礼拜中被愤怒的当地人烧毁了她的礼拜场所,她感到十分震惊。她的丈夫大卫设法获得了这次袭击的闭路电视录像。但在他们与年幼的儿子同住的格鲁吉亚偏远村庄里,他对正义的追求引发了一系列事件,他们将发现这个家庭被完全孤立,完全听任敌对的当地警察的摆布。详细 >
Gorgeous composition. Static camera. Getting raped is bringing shame to the husband? Fuck this shit.
格鲁吉亚电影,好陌生的面孔,看过觉得更陌生。整个片子的镜头语言相当另类,导演很喜欢把镜头停留在一个场景很长时间,突然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情节,比如片头平和的传教途中一个燃烧瓶猛然投进来,比如女主在河边站定瞭望突然被身后男人挟持强奸等等。4:3的画幅观感本来就很压抑,虽然导演想通过艺术手法来表达当地的宗教冲突、女性地位、政府执政等等现实问题,但完成度上让人感觉太作,太一味追求所谓镜头艺术,让演员和剧本都成为其表现形式可以忽略不计无关紧要的道具,从而让片子看上去空洞冗长而缓慢无聊。有人要说别人就是拍个文艺气质的现实片,可这种展示方式和结果会让普通观众很不适,观影过程如坐针毡,恨不能快进到片尾。女主被强奸后在浴室洗澡的镜头个人觉得是最有演技感的画面,可惜整个片子像此类的片段太少了。
这电影真的好僵啊……这是怎么吹起来的
镜头着实惊艳,亚娜在盘问之后躺在草地上日光的洗礼,结尾警探在干涸的河流中化成尘土,不过电影整体是失衡的,匠气太重。
摄影讲究,但内容与形式严重脱钩。而且片子实在是太长了....
#73rd Cannes# 宗教与国家之下的女性 摄影和构图出彩
想体验一下固定机位的可以看一看。至于电影的情节和想反映的东西实在是理解不了。
7.9/10,#NYFF2020
1980年的女主,长的相当成熟,演活了一个被孤立的东欧女人。
长片处女作真够稳,叙事克制却有力,视听成熟细腻,难得。能看到很多香特尔的影子,无论是镜头语言还是厨房布景,甚至连女主角妈妈都长得有几分像香特尔。
格鲁吉亚女版雷达,导演好像使出了吃奶的劲把自己的技巧全给搭上了。效果其实不错。但跟雷达一比就发现,整体结构的把控和文本深度上都差了一截。宗教题材的深邃广大完全没体现出来,不管怎么看都太小家子气了。
通篇固定机位拍摄,构图无敌好看🤫
原来被戛纳和鹿特丹从开发就支持的片子长这样。为啥像Haneke啊?几个镜头都直接让我想到Akerman。厨房那里让那迪尔曼的影子不轻。Rape那里石头拿起来又没砸下去真是多此一举……整体还是不错的,只是这个人物同理但喜欢不起来。之前想,导演其实大体可以塑造两种人物,一种是人们本身的样子,一种人们可以成为的样子。现在我可能更喜欢那些代表后者的人物吧。
看不懂
#威尼斯81补课04/+ 太僵硬了,看不到一点神迹,大可不必这样拍,先把最基础的东西做好吧
形式与内容的完美配合,成熟得不像是处女作。影片全程采用4:3的方向画幅,逼仄的取景框给观众强烈的窒息感,通过这样的镜头,导演全方位冷静客观地展现了保守的宗教生活与严苛的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与摧残。男人犯的罪让女人来赎,一个被骚扰、被强暴、被误解的女性在女性被压迫与人性被异化的基础之上,上演了另一出彻头彻尾的悲剧。
#Tiff# 3.5固定机位和强烈的复古气质映衬下有种强烈的表达欲,对与导演来说用宗教意味包裹着一出人性道德故事是非常有意思的,可惜个人感觉还是力度不够。但结尾的方式却让人心之一颤,Heaven or hell?
古典主义的画风,影片几乎由固定镜头组成的,导演很厉害,简单的摄影技术里堆叠起了复杂的变化,焦距,声音,光影,动静,画框之外都是她的工具,产生了不局限于画面的叙事和引申。电影在平静氛围的包衣里蕴藏的还是压抑和拘束,Yana可以因为思想上的游离而质疑自己,而给自己设限,甚至效仿圣经里亚伯拉罕的行为去赎罪,她所处的环境无时无刻不在给她上枷锁,无论是丈夫还是警察代表的都是顺从,一种从属于男性的顺从,无处释放,也只有独处,在自然的熏陶里才得片刻宁静。影片最值得称道的设计是强奸戏,伴着潺潺的水声,蒙上面,好似这种践踏就是无足轻重一样,抹上泥,就像堕入地狱一般残酷,清水也洗不净的“罪恶”,身体是肮脏的,心灵也被染黑了。电影是女性主义下对其他议题的显现,自上而下的侵害和恃强凌弱不分阶层,不分地域,不分场合。
挺垮的……
失效的装置品,对视听的好感甚至没撑过半小时,空有对议题观照的能力却没有对人物关怀的共情,那我作为观众也自然很难关心人物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