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片子不是给五颗星就是一颗不给,为了我消耗的这四个小时我不得不给五颗星。
宗教、暴力、血腥、女同、偷拍、无厘头、精神分裂,所有究极元素都被运用到了影片中,再加上爱情这个贯穿全片的主旨,构成了一部我觉得是我有史以来看过的最究极最变态淋漓畅快最目瞪口呆的一部日本爱情片。
每一位演员如果没有一点精神分裂的倾向的话我想是不可能拍出这个效果的,尤其是导演。
说实话,我深深的被日本人这种曝光人性最深处心理的能力所折服。
很可惜,看过这部片子的人却不多。
1、算是题外话,我看的人人影视Sweet神父校订的字幕,不禁要感慨,字幕君,你是怎么了。
随机下了个市售DVD的自带字幕,载入后发现一模一样(前19分钟左右)所以只得作罢,用几乎等于零的日语听力空耳吧本来不应该抱怨的,字幕制作本是义务劳动,吃着锅里的还说不好吃有点不厚道,不过看着那一幕确实无语了,字幕显示的是伊斯兰教,女主手上拿的却是《新约圣经》。。。
就不提圣经章节的翻译了2、宗教似乎是本片的一个主题,我原来以为导演又是9段的反思高手,想要以讲故事的方式来探索。。。
有些日本的导演编剧确实很优秀,前面确实很像,有点唬住我,日本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吃得这么深?!
神父和儿子关于罪的言行(理解)几乎就是前一部分剧情的推动力,如果说本片是要对爱(与罪的关系)进行探索,这个引题(虽然剧情几乎只是一种纯粹的可能性)确实不错。
神父作恶的我看过的多了,调侃解构宗教题材的也不少,(如有基督徒看过这部电影后发生信心动摇,还真是哑然,若有人因电影而对基督教产生了兴趣或更不可思议了)看到后面我才发现跟字幕君无关,本片的宗教题材就是后现代的噱头,后现代有深刻的,不过本片显然不是。
我也一直在想信仰到底是怎么回事,很多人以为:神父作恶,很多信教人士都有黑幕,似乎真的是批评的好借口,类似于现在的人指点说,这个和尚吃肉那个和尚开宝马。。。
在这个不信神圣的时代对于这种言论也没什么可说的,在家人评判出家人仿佛他们有更硬的道德高地。
问题是到底信的是什么?
是某个人(宗教领袖)?
还是自己的利益?
如果 是此二者而不是一种超越出此尘世的神圣。。。
当然也不能说什么,有那么多信仰的大众,要这么论断是要失去爱心的。
不过问题得明白地提出来回到神父身上,在他被熏引诱的时候,罪已经在他身上发动(他自己浑然不觉),神父独身,告解忏悔都证明这是天主教在日本的一支(我这么说没有那个啥的意思)跟人秘密同居,分手后又回到教会里对儿子不管不顾再到后来逼儿子忏悔。。。
(如果没有这种纯属可能性的剧情后面儿子性格的发展几乎不可能,当然有对女主妄图施暴的禽兽父亲存在的可能性,我也不能否认这个神父近乎脱离常情的存在何况如此后现代的本片还依据真实事件改编,儿子的选择性勃起明显是不可能存在于现实的象征符号)如果把对罪的忏悔理解成他人(而不是自己)的事情,在这个层面上我倒是挺怀疑救恩的意义。
“我们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显多吗?
断乎不可!
”(罗6:1-2)罪人在地上岂有赦罪的权柄?
如果说相信原罪是可以(洗礼)洗去或许神父对儿子的苛求还有目的,他希望儿子归入信仰,只是他走错了路,反而唤醒了儿子身上的罪性。
回头来说,基督信仰不是性善论的,如果说儿子原本善良,只是因父亲而走入歧途,恐怕这种理解还在“自义”之中,然而影片前面这部分剧情确实也构成了对原罪教义的反思和冲击,虽然并不是根本上的。
人都是罪身,虽然封了那么多圣人,不过成圣这只是希望和勉励,不代表信仰本身即可让“人人皆为尧舜”。
不过儿子怎么走上罪的道路,恐怕就不是解构所能解释的——变态也是人,这是本片呼声中的又一个亮点,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看起来扭曲的人存在,恋物、偷拍甚至女主开始以为自己是同志,归根结底是尘世的罪恶和败坏,没有两个父亲没有家庭的悲剧,倘有青春期情欲的正常合宜释放恐怕两个孩子都不会那么扭曲。
不过罪这个神学话题不适宜在这里展开讨论。
此处只指出电影并不构成根本上的反思和冲击,因为对罪的理解本来也就是形式上和表面的(世俗理解的)。
因信“称”义,并不代表人就因信而有了义,乃是指我们披戴基督这件新衣,过得以被免,罪得以被遮盖,然而若没有痛定悔改之心以及成为新人的行为,恐怕也是枉然。
没有口头可以赦免的罪,到了审判之日,即使信徒也要独自面对。
将人的欲望发展成经济区的色情产业以及对此容忍的地上的律法和掌权者,难道不是这种败坏的体现?
不然男主为何会走上偷拍的道路(走上是因为路已经存在在那里了)?
就好比说抽烟可以致死这种广告都必须打在烟盒上但是为什么无法根绝(反人类?
)的烟毒?
高税收是一方面,再就是人的肉体软弱必然会掉进去。。。
烟可禁,但没法禁止的是已落水的人和勾起的欲望。
最后,认罪也好信仰也好,是不可以强加于人的。
这是影片可以得出的道理。
3、不过影片后段确实也几次指明哥林多前书第13章,可以认为,前部分对罪的铺陈导演(或编剧)有意在此用“爱”来回应,这几处的字幕委实构成剧情理解上的困难,也没法引用,因为从字幕本身看不出如何过渡的。
男主去追逃跑的女主,两人沙滩上搏斗中女主反压住他,大声宣告的就是这段经文。
为什么要念这个,前情原委根据字幕一概不知。
不过权且这么理解——女主说,你声称爱我,那么你懂得什么是爱么?
然后开坝泄洪。。。
女主逃出来似乎是对那个零教的邪教性质有所感受但是在她的理解中找不到出路,不过男主的“绑架”似乎也好不到哪里去。
论爱德圣阿奎那《神学大全》有专门论述(台译本现在还有下载),加上这里显然这不是在教义和神学的理解上来回答罪人如何可以爱以及什么是罪中的爱,算了。
男主对玛丽亚的寻找以及寻找方式,说真的不是渎神也是渎圣了。
孩子年幼无知(看看金基德的撒玛利亚女孩,那个认为性可以洗净男人的罪的姑娘>
我比较较真,不过原则也有,评论不是拔高自己而是迈向更好的理解以及思考,所以片子到什么地方为止,好或者不足,就是这里。
片子(文本)本身,不能承载“过度诠释”。
要说罪恶之城什么的很有哲理性,恐怕写出来的哲理只展示出自己对哲理的理解如何肤浅。
本片结尾充分证明它不是要对基督信仰如何反思(都没有真正进入也谈不上反思或者对话,后现代的解构,游戏而已),勃起作为复苏的爱的象征说实话让弗洛伊德都会流汗。。。
滥俗的利比多论调不弹也罢,如果爱是在利比多层面上并最后以男主猛追汽车砸碎车窗二人拉手来理解,得出“这种纯爱超越了任何虚伪的宗教(邪教)之爱”这种结论,真心觉得可笑。
这种理解不乏粉丝和信众,不多说什么。
4、值得反思的是邪教,不少细节显示出利用比如忏悔仪式达到对于人的意识控制。
源自现实天主教宗教形式,本身无可讳言也值得思考。
包括某轮功也会吸收基督教的东西。
在国内不知道,出来才发现“异端”真多。。。
不信的人往往没法区分天主教新教摩尼教什么见证人,一概打为邪教,统斥为洗脑害人,不过也许掉进去的恰是没有基本知识或立场的人。
只有自己真的立住了,才不至走上歧途。
为什么身为神父会被拉进零教会?
倒在自己的罪下,对于信仰也只有一味接受(不加反思)传统,没有真的立在耶稣基督里。
如果信仰本身排斥反思或者宣称杜绝理性,那恐怕离邪教不远。
“从前在百姓中有假先知起来,将来在你们中间也必有假师傅,私自引进陷害人的异端,连买他们的主他们也不承认,自取速速的灭亡。
”(彼后2:1)耶稣之前也有许多人兴起声称自己是弥赛亚,门徒聚散至多不过百年,若是真道,必然留于历史也将一直传下去。
不敢说得着、造就,愿这篇小评对于弟兄姊妹真有辨识之启发。
“没有爱我什么也不是,即使抛弃我所有的财产,即使我自己接受,没有爱我没有任何益处。
”——《圣经》第十三章电影时长237分钟,四个小时,可是我居然一点不觉得冗长,情节曲折离奇,画面刺激高能,纯情变态又狗血,看完甚至有些意犹未尽。
《爱的曝光》是日本鬼才导演园子温的代表作,园子温的电影一向以充满暴力、血腥、情色、反叛等异色元素而闻名,题材诡异,剑走偏锋, 角色游离于正常社会之外,《爱的曝光》更是一部集合家庭、伦理、宗教、cult、青春、纯爱、性、暴力等超多元素于一体的混搭片,乍看不伦不类,又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极致变态,又无比纯情,让人拍案叫绝,惊叹于导演的才华横溢。
个人觉得《爱的曝光》是园子温最好的电影。
01 原生家庭的父权批判原生家庭是园子温永恒探讨的主题。
电影中的三个主角的不幸皆源于家庭,准确地说是父权:优的父亲在忏悔室里实施精神暴力,每天强迫优忏悔,高压逼问的氛围令人窒息,为了积累足够的“素材”供忏悔,讨好父亲,优走上了主动犯罪的道路;洋子的父亲不断带女人回家,甚至觊觎女儿,导致洋子憎恶所有男性,认为自己的存在就是为了打倒男人;古池是街头大姐大,也是零教会的幕后boss,少女时期遭到了父亲的持续性侵,最终剪断了父亲象征暴力的根部,鲜血如注喷射在她的脸上。
所有悲剧的源头都是传统家庭中以父权为主导的制度,最终结果都指向了传统家庭的分崩离析,充分表达了园子温对父权制和传统家庭结构的思考和批判。
优的家庭不仅面临着内部的失序,还受到了社会上宗教势力的外部侵入,双重压力最终导致了家庭的失衡和解体,也反映了当时日本社会阴暗沉重的环境和气氛。
父母仿佛天然拥有可以对子女施暴的权力,这种只是因为是大人所以获得的权力,何其不公,又何其普遍和“正当“,像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压在子女的身上。
阿德勒曾言,“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子女在传统家庭关系里的天然弱势,使之成为父母过错的真正承担者和牺牲者,往往终其一生都无法弥合家庭的伤痕。
“看不见的子弹总是擦过我的身体,谁也不相信我会中弹而死。
”洋子如是描述自己的感觉。
言语、冷淡、暴力、侵犯……社会仿佛一场透明的战争,看不见的子弹纷飞,进行着对少年少女的无声扼杀。
02 少年对抗成人世界在园子温的世界里,成年人是最无用的。
他们一无是处,又过早地死去,是失去灵魂的庸俗肉体。
电影中有段情节是二十几个少年少女街头混战,穿着跆拳道服、外表健壮的三个中年大叔路过,摆出成年人的权威想要制止,还未加入战局就被古池小组的三个女生打趴下,园子温讽刺了成年人总是试图向少年人宣扬权威,实则花拳绣腿,不堪一击。
这里是少年的主场:少年人可以飞檐走壁,优偷拍的走位像旋风一样酷炫,十八般武器玩出花样;少年人可以以一打十,优和洋子街头对战十几个小混混如入无人之境,秋风扫落叶般ko对手;少年人可以无所不能,一个人穿着佐素梨的黑衣单枪匹马冲进教会大楼,优历经艰辛从零教会拯救了洋子,洋子从精神病院唤醒了发疯的优,达成了完美的双向救赎。
可是哪怕成年人如此怯懦和无用,这个世界的法则依旧是他们构建的,占据着至高无上的权威。
他们构造的世界很病态,形成一种麻木、虚伪、畸形的社会秩序,肆意伤害着未成年人。
少年们尽情抵抗着,努力为自己的存在立法,“变态”则是主要的形式和手段。
优偷拍女生的底裤,被社会所排斥,说“变态也有变态的人生”,至少“不是虚幻”;洋子将对父亲的憎恨转嫁到男性身上,认为所有男人都很恶心,所以对从天而降拯救她的女人“佐素梨”(男扮女装的优)产生了狂热的爱,其实更多是对强大女性符号的过度依恋;古池则异化得更为彻底,她认定同样追求犯罪的优是同类,不择手段希望得到优,她假扮成佐素梨,取代了优在洋子心中的地位,还拆散了优的家庭,将他们心甘情愿引诱进入零教会,不断扩大这个黑暗宗教组织,环环设计逼得优走投无路,不得已加入了零教会,最终自己也在阴谋最盛时亢奋自杀。
少年们的行为看似都很“变态”,可这恰恰是因为这个世界已经黑白颠倒日月不分,只有以变态对抗变态,才有希望获得亲情和爱情,难道不是一种极大的讽刺吗?
他们的“变态”,实是没有被腐蚀过的少年赤子之心,优并不令人反感,反而自始至终保持着可贵的真诚和纯粹。
园子温正是将反抗的希望寄托在少年身上,赋予他们反叛人格和精神,将少年视为社会救赎的出路。
03 没有爱我什么也不是优“绑架”了洋子,洋子在海边逃走时,对着优激动大声念着《圣经》第十三章的全文,园子温给了这一段足足三分钟的镜头。
“没有爱我什么也不是。
”一语道破少年的真实困境,无爱之地,寸草不生。
优的父亲把爱奉献给了神,给了后来的妻子熏,唯独没有给优,优只能凭借偷拍和犯罪激起父亲的怒火和情绪,从而享受着被关注和被爱的愉悦;洋子抵触父亲,厌恶男人,一直以来缺失爱的她,义无反顾地爱上了保护她的“佐素梨”;哪怕邪恶黑暗如古池,在优面前也是渴望被爱的,会暴露出自己脆弱纤细的一面,临死怀中的鹦鹉象征着她内心柔软的自我。
优一直在寻找玛利亚,他打赌输了穿女装的那一天终于遇到了自己的玛利亚——洋子。
两人背对背,并肩作战,互相总是错过对方的脸,却打出了横扫千军的气势和无与伦比的默契。
当丝巾盖在洋子头上时,优一瞬间仿佛看到了玛利亚降世;当风吹起洋子的裙子时,优第一次勃起了,爱上了这个女孩。
这一段情节,实在美好得无以言说,我倒回去看了三遍。
洋子又何尝不是呢?
长期依靠武力自我保护,第一次出现了从天而降的“佐素梨”,黑衣长发,又酷又飒,一起作战,她对“佐素梨”的爱,体现了内心深处渴望被保护的愿望,也存在对强大女性的慕强心理。
__bk:75f2o
然而,熏带着养女洋子与优的父亲重新组建了家庭。
错综复杂的父母之恋加上兄妹之情,注定他们的相爱不会顺利。
优陷入了纠结和迷失,不知道该怎样放置对妹妹的感情;洋子喜欢佐素梨,却讨厌“变态”的优,在古池假称自己是佐素梨之后,对“冒充”佐素梨的优的厌恶更是到达了顶峰。
“泪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真正想哭的时候,混合着血。
”当优化身佐素梨,持长刀冲进零教会大楼,试图救出洋子,而精神濒临崩溃的洋子,却用力死死掐住他的脖子,险些置他于死地。
优的眼睛流出了绝望的血泪。
优疯了。
一次次不被理解,一次次被诱骗算计,爱被误解,绝望来袭,优彻底陷入了身份迷失和意识错乱。
所幸,园子温狗血来狗血去,最后还是给了两人一个美好的结局——从精神病逃出的优,和终于明白自己所爱的洋子,在车中牵住了手。
空洞です巨大的不真实感袭来时,就像一个空洞。
俺は空洞じゃない!
距离奇迹发生还有0天!
美しい电影讲了个纯爱故事,围绕着因缺乏父爱而参与盗摄犯罪的优对玛利亚的寻找,洋子对ssl桑(女装优)的迷恋和误入0教会被优解救、古池吸纳优的家人进入0教会而展开。
从未感受到那么多血腥、暴力、邪教、变态、狗血、中二、情色、同性、致幻、想象、荒诞、救赎、疯狂、神秘、残忍元素集中汇集在眼前的影像冲击,第一次看的时候感受到了那份“勃起”,直捣灵魂内里,看得如痴如醉。
不禁在深夜怀疑起此刻的真实,刚刷完电影躺在床上的我是不是卡夫卡笔下的超级大甲虫呢。
2019.7.6.三个高中生循着相似的原生家庭中父亲施虐、缺乏父母之爱的成长轨迹走向命运之门,从此彼此情感、信仰交叉,优最后找到了他的玛利亚也找了真正的自己(从迷失在对洋子的信仰破碎里走出,洋子用爱解救了优),洋子终于超越信仰理解了真正的爱,古池毁灭了虚幻的自己。
从厌恶走向觉醒,从误解走向救赎,从虚假走向真实。
我们的人生是不是也有奇迹发生的一刻?
从那一刻起,便被引领着从巨大的虚幻中踏向超越一切的真实感里去,像优一样为之疯狂。
园子温用这样风格化、异色的故事试图撞碎你,而我在写下这句之后,经历了因为硬盘爆炸导致的电脑程序的异常崩溃,世界于我仿佛再次失去了秩序陷入了空白的混乱中,我眼里只有洋子和优的纯爱和那一瞬间象征般的十字架了。
(我必须承认要在high了之后才能写这个影评...)看不见的子弹,透明的战争つぎの夜へ观影的时候感觉,洋子在遇到优之前一直都在怀疑自己的存在,她认为身边一直都有看不见的子弹飞来飞去,危险一直潜伏在附近,而世界也会在潜伏的暴力中迎来新的战争,她在等待这一切的发生。
我感觉我似乎看到了自己叛逆的青春期,躁动不安,只不过没有洋子那么强烈的视一切为敌人的自我保护机制。
但其实她的内心渴望爱,从《圣经》里寻找,到遇到熏,遇到优的“错爱”,再到0教会的“洗脑”,最后意识到自己一直被爱着,也爱着优,她最终战胜了内心的恐惧。
整部电影前半部同样给我子弹、战争的感觉。
非常具有仪式感的内裤盗摄,熏和神父的爱欲,洋子时刻处于和男性的战斗状态,0教会的发展,整个世界都陷入一种奇怪的疯狂之中,每个人都在用特有的方式寻找些什么,也都在努力躲开些什么,在短暂的欢愉和迷失后,随时可能像优火烧大楼那样崩破,重启。
我愿意将这一点向内理解,这不正是我这几天所存在的由于工作焦虑的状态吗?
总觉得在某个时候抓住了能坚持下去的东西,原来也只是暂时,很快由陷入由恐惧造成的慌乱中,情绪乱窜无处逢生,形容枯木遇水成活,与青春期并无二致。
庆幸的是,但是有些事有些人,大概会是永久的慰藉和真心。
我始终相信,不断在怀疑中的自己终将如同洋子和优一样走出子弹,趋向真实。
黑暗的存在是为了寻找自由和光明爱是原罪勃起Boléro大概觉得会是写着忍不住噗嗤笑出来的章节。
电影里用一种比较男性的视角展现出来了,有些搞怪。
当优看到头戴白纱打架前祈祷的洋子裙子被吹开露出内裤的瞬间,身经百pants的他第一次勃起了,而洋子也因为神秘“女子”出手相助意外一吻小鹿乱撞勇敢去喜欢(尽管她以为是同性恋)。
身为观众的我,感受到一种原始而直观的东西,和后期被变态却坚定、眼睛里流出血的优打动相融合,回忆起这个片段竟然有些感动。
记得小时候看电视剧到高中再次翻开文言《红楼梦》才知道宝玉在秦可卿家中就有过梦中云雨的经历,当时更多是合书惊愕,这么多年过去对这个有个更客观的认识吧(并没有),正如弗洛伊德所说,性欲是本能之一。
作为女生羞于见到也许是因为长期闭塞的性教育使然,但这种源自心理、心理的双重力量和婴儿初生又有什么本质区别么。
谁看到《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宁静跳入泳池之前的略显丰腴的曼妙身姿不会面红心跳呢?
对比之下是古池,她因受父亲的性虐待产生了对性欲的毁灭意识,经典的gif一幕吓煞我也。
加入0教会后,她也在通过对优家庭的发展试图改变她喜欢的优,毁灭他的性欲(爱情)意识。
最后她意识到自己无法影响优,爱是无法改变的,她最终将自己毁灭。
她更是个可悲的角色,童年的遭遇使她认为(性欲导致的)爱即原罪,只有0的信仰才能解救自己,而爱始终超越了信仰,男女主角最后也证明了这一点。
第一次看的时候,正是怀疑爱、拒绝爱和压抑爱的时候,但内心还是相信切实的爱,在这部电影里我也找到了我的答案,一个直接的结果便是喜欢上了导演和演员。
正如也会被俗套的爱情电影打动,园子温这种赤裸的、直接的、放飞的方式难得唤醒了一些很本真的东西,也是一些我们内心明白却很少看见、这样去感受的。
以及后来看到演员的采访,“感觉大人们拼命一起把我的外壳剥开,抱着明天会死的心情活在当下,一天又一天,发现自己还活着,哭了、笑了、愤怒、喊了、思考很多,感觉获得了重生“,与导演对决般,不断打碎、极限自我逼迫将饱满、爆发式的情感通过镜头激烈地传达出来,成功击垮了我。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永不止息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
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爱是永不止息。
————《新约·哥林多前书》第13章被形形色色的爱震撼着。
2019年末读完了《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本小说讲了个听起来不太真实但你却能去相信的故事,阿尔萨从年轻到老一直深爱女主,也一直为有一天能拥有她不断努力,即使一生持续不断和其他女人性交,用他的话来说,从灵魂一直为她保留着童贞,直到结局他们在一起。
与此类似的还有《千年女优》,千代子为一位少女时邂逅的神秘男子等待了一生,在她的演艺事业里不断追寻爱。
优被洋子压在身下,面对着洋子呐喊宣读爱的定义,他试图解救身陷0教会的她,也说出了自己内心的声音:我是变态但不虚幻!
我理解的爱是广义的,可以是爱情、亲情、友情和一些事物奇妙的连接。
曾经有过爱之不纯,或被爱绑架,或自私的爱的经历和行为,进而去逃避或者毁灭。
年岁渐长经历的事情变多,开始对恐惧习以为常后,开始理解爱、接纳爱、感恩爱、享受爱、奉献爱,恒久忍耐又有恩慈,需要时间和真诚的面对,现实世界里真实的自己太难曝光(剥脱,回归本我真实)了,爱终将使我们无畏。
爱的真谛看完这部电影一直记着“爱是永不止息”,虽然苦于不知道怎么去理解和践行。
去年偶然的机会参加了主内小伙伴的圣诞聚会,大家一起唱诗唱了这首歌,彼时不安状态的我突然得到了某种平静的治愈,不禁偷偷地掉眼泪,感觉到自己不再是虚无空洞般的存在,而是真真切切存在在这一片空气的实体中,呼气,吸气,一直被爱着,也一直爱着。
第十三章信望爱中最大的是爱1我若能说世人和天使的方言,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样。
2我若有先知讲道的恩赐,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并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
3我若把一切所有的分给人,又舍己身被人焚烧,却没有爱,对我仍然毫无益处。
4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
爱是不嫉妒,不自夸,不张狂;5不作失礼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动怒,不计较人的过犯;6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7爱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8爱是永存不息的。
先知的讲道终必过去,方言终必停止,知识终必消失。
9因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只是一部分;所讲的道也只是一部分;10等那完全的来到,这部分的就要过去了。
11我作孩子的时候,说话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想法像孩子,既然长大了,就把孩子的事都丢弃了。
12我们现在是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
我现在所知道的只是一部分,到那时就完全知道了,好像主完全知道我一样。
13现在常存的有信、望、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
对于一部观看前就知道时长有近四个小时的电影,我本做好了吃饱喝足,同时中间多休息下,把它当电视剧看的心理准备,但是《爱的曝光》不同,这部电影有着丰富的内容,又交织出独特的电影个性,让我四个小时的观影时光连贯而富于趣味。
本片导演园子温并不是多产导演,但是一部《奇妙马戏团》让他与情色、粉色、变态之类的词汇紧密相连,而这部《爱的曝光》依然“变态”,但是还是我对所谓的日式“变态”的看法,那是一种别样的、夸张的“变态”在表现“常态”,何况本片的变态青春交织着亲情、爱情与温情,让你时而错愕,时而大笑,时而惊讶,最终汇集到一种美好的情感中来,这是一个寻爱的故事,知道去寻求爱,这样的感情本身就应该是常态。
《爱的曝光》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它包含的内容丰富多样,爱情、亲情、暴力、偷拍、青春、Les、宗教、邪教、信仰,等等元素交织在一起,汇成一部Cult味甚浓的纯爱电影。
影片从一个少年丧母开始,信教的父亲看似要引出一段救赎的温情,却带出一段渎神的俗爱。
少年长成青年的优,他从小没有母爱,父亲又将爱献给了神,而结果却是优缺失爱带来的自卑和孤独,这也可以算某种程度的渎神的讽刺。
园子温在片中玩出了变态感的黑色幽默,父亲爱的女人终究离去,而是去爱的父亲也以变态的方式要孩子以负罪感来体现自己的价值,而优“找罪”一段显得荒唐,又充满无奈,最后他以偷拍少女裙下风光来引起罪过,在父亲的拳脚下获得被爱的愉悦更是一种变态的悲伤。
这部电影一直弥漫着这种变态的爱缺失哀怨,帮派少女古池因为一个暴力父亲从小的玷污,无父爱可言,倒是培养了一种暴力的反扑,然而哪怕断绝了父亲暴力象征的根部,哪怕她成为令人胆寒的街头女霸,缺少爱的她仍然是不完整的。
少女时期的经历让她又只能以暴力和阴谋的方式强占优的爱,哪怕这是要破坏优的幸福,哪怕这是摧毁优的家庭,她义无反顾,穷凶极恶,却在恶到极致之时,柔弱的倒下,让人感到悲哀。
优与洋子的爱是本片的纯爱主线,有着与古池多少相似的暴力家庭经历,父亲在她眼中就是丑恶男人的缩影,男人是可恨的,爱是迷茫的。
直到一天,在看起来荒唐的街头打斗中,她荒唐的遇上了在一次荒唐打赌后以女装上街的优,于是,两人触电,演绎一段变态的爱情,异性爱和同性爱就这样在一对恋人身上诡异的上演,而更诡异的是,因为父母的恋情,两人又有兄妹之情,于是,双方打着哑谜,做着周旋,迷宫中的爱注定充满波折。
而这个时候,古池的侵入,又将剧情代入邪教元素,让故事有了犯罪惊悚片的味道,邪教某种程度就是宗教的变态化表现,它没有了那份宽和与精神感召,倒是更多洗脑和暴力胁迫。
用暴力传播“福音”,用摧毁他人的亲情和爱情来获得尊重,这才是最大的变态。
于是,此时,优所作的偷拍、易装等事倒显得不是什么变态之事,生活、社会和这个世界已然变态,所以他要以负罪来求得亲情,要以易装来寻得爱情,要以自我毁灭来救赎人情,悲剧性就在这里,他要有变态来对抗变态,去追求常态的爱情和亲情。
优将迷失于邪教的洋子“绑架”在海滩废弃的车内一幕带着无奈而痛苦的感人,洋子不断的说优“变态”,而优只能无助的试图唤醒洋子沉睡的心,园子温是残酷的,他没有将纯爱的高潮放到海浪轻抚的海滩,而是将优推入更深的地狱,直到一场《杀死比尔》式的屠戮后,在精神病院的撕心裂肺中,才等来了两人的双手相牵,我喜欢这个结尾,一场动荡的经历后,淡淡的结束,余味反倒引人遐想。
这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个矛盾的个体,古池彪悍冷酷,但是当她尾随优的时候,眼神中也有着少女的期待,最后的绝望倒地更是给人柔弱的一击;洋子出场就显得暴力和孤僻,但是当她被易装的优所救时,立刻露出少女傻傻的天真微笑。
所谓变态常常是相对的,这是些缺少爱的不幸的人们,特别三个青年,都有着残缺,甚至痛苦的童年,变态的表现恰恰是渴望着常态的爱。
古池的暴力、洋子的冷淡、优的不举都带着象征性,优在变现种种看似变态行为时,内心却有着最纯洁的想法,期待着自己的玛利亚,所以当他以佐素梨与洋子相遇时,他看到了玛利亚,洋子看到了佐素梨,他们的悲剧在于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爱什么。
而他们的幸运又在于,他们又知道去探寻,去追求,去尝试,到后来,已经被看作怪物、变态的优做出怎样的疯狂举动反倒不会让我们感到奇怪,甚至感到感动和羡慕,他已然被打上“变态”标签,所以没有了主流的种种顾虑和体面,为爱,为爱情,为亲情,披荆斩棘,义无反顾,人不变态枉少年,当你已经经历了种种变态的人生,你只能以对它的变态来走向常态,优的路走的很辛苦,但是他的真挚感情让我感到,这不是一个变态的男人,一个爱的如此纯粹的人才是一个没有被现代社会种种功利主义腐蚀的正常的人。
在我看来,《爱的曝光》倒是与园子温的《奇妙马戏团》有些相通之处,体现的是一个导演思维的延续性。
家庭暴力、性、寻爱等主题在两片中都是很关键的因素。
《奇妙马戏团》更加重口味,表现的更张扬和肆无忌惮,深受家暴伤害的孩子寻爱的历程变态成了血腥的复仇。
而《爱的曝光》则走纯爱路线,导演表现的更内敛深沉,很多嘲讽也很隐性,而寻爱的历程虽然依然激烈,但是当《奇妙马戏团》的变性变成了本片的易装时,走向也更柔和,结局也更乐观。
如果说《奇妙马戏团》在警示,那么《爱的曝光》就是在表现着一丝希望,哪怕你曾经遭受创伤,只要你去寻爱,哪怕路途如何曲折,或许都能如优一般,达到彼岸,与爱牵手。
欢迎关注公众号:关于电影两三事,ID:aboutfilms
園子溫就像寺山修司一樣讓我對其不好用理性的具有邏輯結構的句子去言說。
因為他就是想怎麼拍就怎麼拍,各種荒唐,變態,大尺度,無厘頭,反邏輯,彷彿是他在用鏡頭做一個關於愛和慾望的嚴肅的夢,然後極端的場面不過是其“囈語”的方式。
但各種誇張無厘頭不過只是看起來如此而已,用一系列極端和反常來渲染氣氛或許正是其用意風格所在。
園子溫挺悲觀的,不然也不會拍出這樣的故事,用三個原生家庭很極端的問題來製造不可能的情境,三個人的“變態”不過是對各自愛欲缺席的增補,本田優的偷拍源於其在缺乏愛的情況下因為父親的自己無法閹割其纏繞的性欲的問題以“罪”的觀念對愛進行壓制,所以此後不受控的勃起像是愛的能力的覺醒和反抗。
池子則是在父親的暴力後從弒父的簡單和快感中得到自我滿足,從而用對她來說簡單可行的暴力與控制去代替愛(極端S),這也是最後發現一切不行時自殺的原因,洋子的認知失調最为严重,始終自我認知是處在破碎的真實建構的虛無(由父親的記憶,對於父親的怨恨到對於男性的憎惡)和渴望愛卻不得不面對新的實際性的衝突而一度依靠進入邪教來自我麻痺成為空殼。
整4個小時裏面可以挖掘的東西太多了,不少細節都可以延伸開去分析,從原生家庭,學校教育,制度宗教,從剝開日本社會,乃至現代都市文明,后工業資本主義社會的壓抑性結構。
洋子以“瑪利亞”形象剛出現時彷彿使女性成為了一種被慾望卻不慾望,一種暴露在男性“他者”的慾望下的一種慾望的充盈性和現實身體的脆弱性的統一。
但隨之園子溫就使這種可分析性破產,因為洋子馬上赤手空拳打翻了那些男人,同樣見于池子。
園子溫也許並非刻意地調戲了各種意識形態化的女性主義話語,當然還有宗教話語等等,輕而易舉地超越了男性女性的形象建構本身,但依然保留了男性生殖器的意向,作為一種不可被符號化分析的場所,一種可以與愛同體的生理表達,這便是本田的“勃起”,而不再像是洋子父親的生殖器一樣作為一種進攻性,侵入性,佔有性的慾望結構的象徵。
園子溫用极端夸张的表演先是打碎了宗教的話語,而把愛单独拎出来,明擺著說,下流低俗反道德什麼的也可以有純愛,神聖和世俗的邊界從來就不存在,彼岸世界也不存在,只有這個糟糕艹蛋荒唐無厘頭的壞的世界,但去愛就有希望,什麼是愛?
他不回答的,因為這個世界給予每個人的遭遇都不一樣,愛也不是一蹴而就,愛的表達也如在電影里有著天壤之別,愛可以是痛苦,愛可以是勃起,愛可以是罪,但似乎不管怎樣,愛總又朝向寬容,朝向放下然後向前去,是希望之流,是永不止息,這是一個向瘋而愛,不瘋不足以愛,以各種瀆神來表達信,望,愛的故事。
一次精神分裂式(隨心所欲打破一切教條道德)的嚴肅的愛的曝光。
雖然不完全是我的Taste,但的確有著不可替代的獨特的美感,而世界的確根本上是關於taste和美感的。
因为松冈茉优有出演该片,我才决定观看的。
下载高码率压缩版时,在那几十MB的样片中,我意外地发现安藤樱(我并没有留意出演名单),真没想到拍过《百元之恋》和《0.5毫米》的她,当年那么稚嫩。
而当年只有13岁的Mayu,在剧中担任一号女主满岛光(饰:洋子)的亲戚家的女儿。
CUT下来大概有3分钟的镜头和对白,还算不错。
这电影在豆瓣评分这么高,让我有点小惊讶。
前半段主要说男主成为变态的过程和变态的行径,还交代了男主和女主是如何喜欢上对方的。
虽然谈不上搞笑,但病态与荒诞间产生了有趣。
特别是描述成为变态的过程,思路清晰明了,非常通俗易懂。
而忏悔室的那一段则最为精彩。
“你今天犯了什么罪”,“我没罪”,“你觉得没罪本身就是罪”。
这段的思想冲突,让非教徒的我有所反思。
作品从这刻开始,成功地让我感到不悦。
正正由于抵制原罪论的情绪,使我看得更加认真。
我没有查看进度条的习惯。
可115分钟左右,剧情节奏明显缓了下来。
女主最终成为男主妹妹,这个时间节点,完全可以将电影一分为二。
剧情在后半段的跳跃性,让我大跌眼镜。
男主为拯救女主,委曲求全拍变态视频。
后又绑架女主,接着还进零教会当卧底。。。。
套路紧接着套路,桥段紧连着桥段。
编剧、导演、剪辑力求剧情衔接平滑,已经相当用心。
可剧情安排过多,拼凑和拖沓感跃然而起。
例如: 女主“背诵”《圣经》第13章,那3分钟宣泄感情虽然充沛,但内容十分冗长。
主要想说:[爱]的绝对永恒性、[爱]包含什么内容、没有[爱]最终都会被毁灭。
但扯上太多个人成长感受,对白也写得太过累赘。
男主和两位女主,早年都失去了母亲。
其实单亲家庭出身也可以孕育出心理健康的孩子,可他们的父亲都有各种各样的毛病。
最终导致孩子心智扭曲,人格发展不健全,成了“变态”的人。
而影片的制作者为了说明 “变态也有变态的人生”,桥段安排虽多,却说理明显不足;精彩之处虽有,却说服力明显不够。
后来,零教会被查封,男主疯掉了。
女主去了趟精神病院,拿着小刀大吵大闹一顿。
男主通过镜子看见自己穿的内内,瞬间被拯救了。。。。
这一切实在太戏剧了。
最后的言情纯爱,因失真而变得无聊。
影片将 [爱] 上升到最高层次。
其超越邪教,高于基督教义,有 [爱] 便可以竖起心中的十字架。
但难道爱之不死,就是能够勃起?
这说理终究肤浅了。
而且 “因爱而勃起” 这桥段,全剧使用次数过多。
套路泛滥则越看越无趣。
要观众相信 [爱],就必须得 [真]!
否则,无法引起大家的共鸣。
此刻,影片前半段因病态和荒诞带来的有兴趣感,已荡然无存。
男主因 [爱] 拍变态视频,因 [爱] 当卧底。
因 [爱] 杀了这么多人。
不断以 [爱] 之名讲述事情的过程,却没有深刻的道理,情感思念太作太欠缺,无法触动人的内心。
试问有多少人会因结局而感动?
影片最终即没有感人肺腑,又失去了原有趣味。
总之,[爱] 的上升失败,是全剧的最大问题。
总体来说,《爱的曝光》只有小聪明的剧情,却没有大智慧的道理。
PS: 二次编辑修改于2016.11.07,12:25.p.m.
神奇。
看后最大特点就是觉得神奇。
有时候主流社会的变态其实只不过是一种大无畏的豁出去的勇敢。
喜欢男主角从不放弃,在海边守着女主角的时候。
蔚蓝的天空湛蓝的海。
女主角提出想看看海的时候,总觉得这一刻静静地相守便足够了。
很多时候先爱的总是先痛。
王子不能吻醒公主,但公主总可拯救王子。
男主角说过,这勃起不是一种色情的表现,到最后,生理反应已经代表最真实的心理反应。
早已是爱的证明。
到结局的时候我实在好奇,这样温情的开头,这样变态的中间,这样血腥的高潮,到最后会是一个怎样的收官?
大抵也只能男女分开,孤独终老?
还是各自带着悔恨或者遗憾自杀?
但只是一个简单的结尾。
同样因为痴迷而忘记最爱,同样苦苦挣扎唤醒记忆。
女主角重复男主角的行为对白。
而最后是同样无数剧情总有的长镜头奔跑,然后是一个撞碎玻璃的画面,最后定格在两只手终于彼此交握,不再错过。
没有别的拖泥带水。
这一刻,可以很狗血,但也同样很感动。
够了,自此之后的一切什么都足够了,无论此前的血腥苦痛破釜沉舟,之后的甜蜜相守幸福快乐,都不再需要了,就定格在这一刻就好了。
也许,四个小时就为了这一刻。
男主角一直以来的付出很多时候会觉得凭什么,凭什么这样伟大。
大抵只为这个唯一使之勃起的玛利亚。
也许以后还会有别的女人出现。
但这一刻,这天地间便只有这个玛利亚,再无其他。
于是死死地守着坚持着爱着,到最后还高喊着爱意,完全是一种狂迷。
是的,就算疯了痴了,就算再没有自己,就算认不得其他人,总会记着你。
已经是一种习惯。
身体感官都只能对你有反应。
难怪是纯爱。
只对一个人才能勃起。
现在世间哪里还能找到这忠坚的爱情。
就算偷拍,也要偷拍出自己的心意。
世间上的女孩子多如繁星,却只能找到最可爱的一个。
找到后,任何裙底不再有意义。
真的,幸好最后没有错过。
才成就这最好的纯爱电影。
标题党hh,不过这是结合别人影评灵感和自己专业所学写出来的产物,欢迎交流讨论。
原先觉得男主,并不是真的爱女主的人格,他爱的是他妈妈,母爱留给他的遗物是圣母像,给他布置了人生任务:找到他的玛丽亚。
但是如何找呢?
偷拍大师做了他的引路人:你的玛丽亚不在天上,不要到虚无的彼岸世界找;她就在这个世间,是那个能让你从心底bo起的人。
女主在和混混打架前说:“愿主原谅在场所有的人,(尽管他们要霸凌我)”,一块纱布落在她头上,duang的一下,男主突然发现这种情景下的女主就是圣母玛丽亚。
于是他想从心底爱她,从心底bo起了。
这种喜欢不出于女主的本人人格,而是她作为圣母的神性,感觉她是玛丽亚,而这个任务,是他妈妈布置的。
但也许爱一个人本就是某一个瞬间,没有深刻理由。
女主出现后,他最关心的人就从父亲变成玛丽亚了。
他原先不理解他爸怎么那么爱后妈,但是他终于明白,爱不讲道理,就算是以变态、偏激的方式,但就想和她在一起。
(有导演本身的危险倾向。
客观看待。
) 再就是 0教会的灭杀,(滅杀简体字)。
我稍微了解些弗洛伊德和拉康(可能会说错,当是抛砖引玉了)。
人的身体和精神有关联性,人类的原初状态,婴幼童时期对自己的外部体征,有不同的认可以及这些认可背后的象征,真的会影响以后成长成人的精神世界。
男性生殖器是外显的,社会中的男性会觉得它越大越好,是动物本能认可自己力量的方式。
从隐喻和联想来说,它象征着外显的社会成就,比如我的听歌记录 45000首,这种数字自然是越大越好,被清空了我会像“阉割”般难受。
古驰从小的时候,被爸爸辱骂是鸡,被疯狂殴打,这从精神上把她的人格、自尊“阉割”了(灭杀了),而她外显的那只宠物鸟,她唯一用来寄托爱的宠物,也被物理的“阉割”了(打死了),这种画面让我想到三国杀里的太监贴图,旁边都画着一只鸟,但古驰的什么鸟都没了。
因此,她就学会了这种扭曲的方式,当她有欲望的时候,她就会伤害自己,来进行强行的克制,因为她学到了“欲望是不好的,一旦出现就要消灭”。
但同时通过克制自己的欲望达到对自己的掌控,自残同时也是一种攻击性,将精神与肉身分割后,再对肉体(即使是自己的肉体)进行这种掌控和攻击使她感觉爽快异常,所以她看到喜欢的男生,她越兴奋越自残。
她把喜欢的男生杀死,也是因为爽到极点,爽到受不了了。
(她不允许这事发生,欲望必须归零),况且杀死他的时候也很爽,实现了自己的毁灭欲。
而0教会和剧中的基督教会最大的区别是,是否承认爱的欲望,(基督教也禁欲,但是承认爱,并要求人们把爱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只能和爱人发生性关系)。
教父不能发生性关系是因为,教父的爱人是主耶稣,他去爱凡人就是背叛了情人耶稣。
所以全家人被控制洗脑的时候,古驰说真正的忏悔(消除“罪”的活动)开始了。
零教会别的地方其实是差不多的,甚至比传统教会,更向往毫无欲望束缚的超脱,要赶紧去往彼岸世界,通往极乐。
所以新闻中同样是杀了全班的女生,为什么眼镜男会找古驰,因为她的“灭杀”,对欲望的绝对否认。
而男主真的很奇怪,他太纯粹了。
他是个几乎没有本罪和原罪的人,(不傲慢、不嫉妒、不憤怒、不懒惰、不贪婪、不暴食、不淫欲)。
他长到17岁,从没bo起过,什么错都没犯过,好好上学,和兄弟们做事也是冲在最前面,不偷懒,还很爱爸爸妈妈,从一开始心底里就一直想做好事。
但是他见到女主,bo起了,于是终于有了原罪。
为什么爱一个人是原罪呢?
因为生理反应让他动了色心,想占有和侵犯。
除了女主,别人都无法使他有生理反应。
(剧中安排他拍同志片or强暴片,也是导演的恶趣味,导演这人动物性太重了,要不然“阉割”,要不就暴力侵犯)。
古驰对他感到好奇,因为他也是个纯粹的、有真爱力量的人,是她没见过的、世俗中真正圣洁,从生理上都只能纯爱的人。
她想把他的欲望杀死,从精神上挫败他,想证明全世界的人都应该放弃欲望,向往超越人肉身的圣洁彼世。
如果打败了男主这样没有弱点的人(几乎缺少原罪的人),就没有敌人了。
但同时他又是她的希望,真有杀不死的纯粹的爱吗?
她从精神到生理上都是被阉割得干净的人,如同经常响起的电影配乐“空洞”。
所以古驰要玷污他的玛丽亚,宁可和情敌涩涩(当然也有她一厢情愿的对信徒的拯救)。
最后其实,男主也差点被阉割成功了,掐住他的是自己最喜欢的人。
在绝望之际,古驰炫耀胜利地把他的玛丽亚雕像摔烂了,(他出发炸大楼带的信仰小像、母亲的遗物和爱),他终于有了反抗精神,把女主推翻了,但是实际上也差不多是精神阉割了,他的身份认同真正变成了女性。
古驰因此满意的自杀了。
一方面这种胜利让她爽到再也承受不住,杀死喜欢的人也同样让她欣喜。
只好选择用自杀方式强行压制欲望。
一方面她单恋男主,希望被打不倒的爱所拯救,但男主这么爱原配,她同样感到难过。
到后面女主跑来“救?
”男主的时候,他从地上的镜子再次看到自己的生殖器(正好因为爱所bo起,爱欲伴随着原罪徐徐上升),他终于意识到自己是男性,所以这次精神阉割以失败告终。
其他杂谈:1.其中出现了三次超写实画面,第一个画面:沙漠里的十字架在玛丽亚旁边轰然倒塌;第二个画面,沙漠里的十字架,男主、女主、爸爸、后妈艰难的互相依靠地扛起,古驰身后没有十字架,手指着嘲笑他们;第三个画面,沙漠里的十字架,从玛丽亚身后重新立起。
(欲望伴随着罪孽,但这种罪孽也是世人的幸福,需要大家一起来承担)2.据说耶稣是教父的情人,剧中的教父找到真正的情人以后,就不再需要虚幻的情人了。
为什么要安排教父在信仰上的出轨呢?
一个是剧情张力,先有第一个明线中的禁欲宗教被批判,再有暗线精神上真正严格禁欲宗教被批判;再就是导演在推崇人性中的动物野性,后妈在主奴关系中更像是主人,因为她不畏死亡,如果车祸那次,把情人撞死了那就一起死吧,要么爱要么死。
旺盛的生命力和激烈纯粹的爱俘获了教父,面对真正的勇敢者,宁可做奴隶。
3. 神父前面觉得自己有罪,于是投射给儿子,觉得儿子也是有原罪的人(你不知道你的原罪就是罪!
)几种可能:1.他嫉妒儿子纯粹干净,更有神性?
2.他投射心理 3.他希望以这种方式获得被儿子需要?
4.踢猫效应。
4. 导演在很穷的时候加入过教会,因为可以吃免费食物。
有些宗教内核把握得是比较准确的,邪教的逻辑也很真实、甚至可信,个人感觉比周处除三害的邪教更有宗教内核的逻辑自洽,真实更多。
整部片子,导演主观流露出的还是反抗宗教的,剧情中安排神父亵渎信仰,整篇传达的是更动物性的爱能穿破一切阻力,一点欲都不愿禁。
不能一下子理解这部片的人挺好的,这种片容易沦为(如qj犯的辩白工具),那些没道德观念的人看,容易被带歪了。
导演本人也是说过,类似于日本对女性很不友好,那女性要自由的话,可以先去做鸡,虽然也不一定得到真正自由,但美好的肉体是被凭你们自己的力量才被玷污了。
导演的价值观很歪,经常让自己老婆在电影里演别人妻子,还要被别人ntr恶堕。
他也经常强健女演员。
他大概是对女性有点恨意?
他挺喜欢见到女性烂掉被折磨的戏码,不知道为什么他扭曲成这样,这部片真的是他为数不多的很温情的片。
5. 总之我希望大家在肯定人性中动物的一面有价值,有生命力,要只对自己心爱的女生bo起、并为她克制自己以外,也要重视道德的约束,(别像零教会那么极端就行),如果所有人过于直接、过于放纵,会危害到社会中的其他人。
真正的道德,是让自己和他人都要幸福的生存方式,还是需要大家一起肯定、重视和维护的。
哭得不像样,空洞です//“我是最温柔的目光,我是多余的理解,我是勃起的阳具,我是不断的憧憬,但我绝不是爱。”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迄今为止园子温最高分片,荒诞中见温情,绝望中爱意丛生,4个小时看得痴醉。
开始觉得西岛隆宏发力过度 越看到后面越觉得演的还挺不错的跟整个电影调子很搭 渡部笃郎还是一如既往的深得我心 越老越帅 导演跟安藤樱是有多大的仇啊老让她演这种恨不得掐死她的角色
看了bbc纪录片再看这个,看几十分钟已经开始觉得難评。戏里戏外,男人的心就像猴子一样简单而扭曲
奔着光来看的,看完心情非常差,完全能理解为什么会在拍摄过程中感受到痛苦。演员只是一个工作,如果感受到不适,应该及时止损,而不是吹嘘“严师出高徒”。纯爱是用心判断的,不是用屌判断的,,赞美圣女,贬低娼妓,,彻头彻尾的厌女模版。园子温,彻头彻尾的强奸犯,剥削者
看到结尾连喊800句神经病,一个杀人 偷拍 绑架的色情狂还能被“爱情”力量强行洗白,洋子是脑子抽了还是m癖啊,神经病结局,圆子温脑子里装着都是什么贱东西……男凝镜头都快比我这辈子拉的屎都多了、各种恶趣味镜头,还在想要用“真爱”掩盖,滚…….安藤樱的一些戏份很好看,割父亲弔那段很爽…..纯粹为了补她的电影才看这部…..四个小时精神污染…现在精神状态比对高中数学卷子答案时发现第一道就错了还差、
时长是最大的问题。只有后妈演得好,奈何人设不讨喜。打斗场面太儿戏,歇斯底里背圣经犯尴尬。最喜欢的片段是《变态大会》。
把我喜欢的女演员放在一起用我最感兴趣的题材和最厌恶的、充满臭味的方式呈现她们。。。。。。
纯爱与变态的赞歌,疯都要疯成心上人最爱的样子。前150分钟爽炸,爱是邪教青春是邪教园子温也是邪教!可好不容易有机会上大银幕看一次,标放也做得太不上心了吧,不仅画幅有裁切,连字幕都极差。提前一秒蹦出来剧透,翻译离谱到连不懂日语的我都能听出错来,不切分不断句,已经到影响理解的程度了…
long,but intertesting.....maybe it is over-reading,just take it easy
很奇怪的电影,不过4小时的电影居然能看下来,还是算不错的吧
4个小时没必要 真的没必要
配乐很精彩,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被放在了一个背景下,成了个寓言。所以也可以当两个故事看,这样,4个小时也就不会嫌长了。
小日本 我受不了你们了
不能理解安藤樱怎么ctdddl演了这部。ok,你这是cult片,但老娘不接受你这性侵犯还不以为意的人大剌剌地把厌女二字甩在我脸上。非常差的电影,但影界有此电影负有盛名,我希望也有存在大量女性意淫且厌男的cult片颇受欢迎。
新年第一标。柏林论坛费比西奖,在大银幕看确实是个体力活儿,但是还算喜欢(大概真的讨影评人喜欢哈?)园子温还保存着超八时期的某些招牌调度(比如解放天性式的大喊大叫加奔跑),这部片格局实在太大了,无怪后来还剪了个电视剧版。“变态也有存在的价值”。光妹在这部戏里真好看,安藤樱已经大妈了
近4个小时的时间对一个对日本片缺乏耐性的人来说长了点,虽然电影拍得很有趣味!对圣经的原罪说不感兴趣,我的兴趣来自影片中对爱的缺失的控诉方式和对导演这个人的好奇!蕴纯洁于三俗,好一番恶趣味的倾诉,要是再紧凑一点就更好了。
住酒店期间分成几天看完,电影长达四小时,各段落题材风格不尽相同,像一部类型杂糅的迷你剧。家庭,青春,爱情,宗教,拉拉,乱伦,邪典...文艺又狗血,清新又变态。
看到后来,其实我都想切腹了,没明白这几个孩子到底瞎折腾什么,但诚如书所言,这是一部“又纯情又变态又狗血的cult文艺青春电影!”海滩,当洋子把优紧紧压在身下,对其狂喊《圣经》(足足有五分钟吧),洒家只觉内心无比凌乱……《莉莉周》之后,最日本的青春片。
偷拍的片段透着幼稚,两个人的恋爱历程也俗套,不过加了段家庭不堪的伦理,便使影片飞升了,奇葩。四个小时的影片,我觉得快进着看,也完全能看懂情节的。满岛是光果然是漂亮的,内裤露的次数可绕可绕日本两圈,秋都嘛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