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与远雷
蜜蜂と遠雷,Listen to the Universe
导演:石川庆
主演:松冈茉优,松坂桃李,森崎温,铃鹿央士,臼田麻美,千惠巳知惠美,福岛莉拉,真岛秀和,片桐入,光石研,平田满,齐藤由贵,鹿贺丈史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9
简介:三年一度的芳江钢琴比赛开幕,具备不同身份和天赋的参赛者们在此邂逅: 跟着养蜂人父亲辗转各地,喜欢音乐却没有一架属于自己的钢琴的天然少年; 曾被捧为神童,但在母亲去世后突然逃离舞台的少女; 出身钢琴世家,从外貌到琴艺无不令人痴迷的混血王子; 一度放弃音乐家梦想,直到孩子出生,才再次挑战比赛的平凡上班族。 所谓天才,..详细 >
比书还难看,书虽然情节乏味,人物还算比较鲜明,电影每个人都没讲明白,非常散乱。春与阿修罗编得还不错,但是进得太早了,人物关系都没建立起来就心有灵犀很突兀。喜欢mayu在月光下走路那一幕,好美,四手联弹几首月光theme又开始做作,和ma-kun合奏普二也是,朗朗和吉娜都没这么多对视……最后普三那场是在学王羽佳吧是吧?但是王羽佳很酷,亚夜太不酷了!新人害可以,mayu老了……
没办法,对我来说太深了,除了音乐完全不懂,不对,钢琴曲也不懂啊,没法带入音乐里啊!
三星半。四种与练习钢琴相关的人生轨迹,以及个人与音乐、音乐与世界、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内核、音乐与通感镜头都非常加分,与我音乐观还比较契合,但人物偏虚浮、表演偏用力,如果走泰伦斯马利克的风格,把剧情进一步淡化可能会更好。
其实是不用练习的,多跑跑步患上青光眼就行了
我就是觉得蛮好看的,虽然角色表现得可能没那么到位,但是电影有着很明显的日本风格。以音乐为主题,逃离的主角都让我想到了四谎。里面的演奏太动人了,我可能要因为这部影片而爱上古典音乐了。画面和音乐结合得很到位,非常有表现力。
果然电影化太难了……风间这个角色比起少年根本是小孩子,还是福君那种童星,亚夜这边删掉了奏的副线,很多细节也不好表现了,结果成了个有点神神叨叨的天才,啊说道天才这部电影倒是有意去天才化,几个人不同程度脱离原著……所以到底是拍给谁啊,书粉看了伤心非书粉看得一头懵……题外话,琴替上阵也算是某种市场成熟,想起砂糖那部自始至终没有表现真声的电影……
3.5
女神老了,不懂钢琴乐趣丧失大半。大师扎堆的年代,原来有人是火种,能燎原也能取暖。声音在脑海里能变成画面,
青春竞技片的 high culture 变调且没有任何自反性。
反复变奏的钢琴曲作为事件、场景和情感的三重动线,既是观众视线与心绪的收纳盒和粘合剂,又是角色身份与个性的标识码和节拍器。它既以声音形态唤醒观者的听觉,又以影像形态激活人物的生命。音符、小节、乐句、乐章;焦点、画面、情境、影像。手指落至琴键前的几秒钟,时间静止、呼吸停滞,一旦音乐响起,再无停摆的可能,要一直弹下去,直到所有人心悦诚服。
松冈茉优好看啊
音乐与节奏的溶入加了一星
画面很美,但是拍的流水账
坦白说,mayu不适合亚夜这个角色,除了最后弹钢琴那段,演得太平了。感受不到两位“天才”对于音乐的热爱,看不到演奏时候的“光芒”,反观桃李状态好多了,有表现出那种“努力的凡人”感,铃鹿作为新人也还OK。
越来越不欣赏这种清新风格,还是暴躁点儿好。
语焉不详,改编失败,原著中光彩夺目的东西没把握住。远低于预期。大迷题《春天与阿修罗》的实体化呈现得还可以。铃鹿央士和臼田麻美表现不错。多年以后我们将看到这部片不在松冈茉优代表作的行列。
名字看到一半才明白意思,这跟目前取名大段语句的日剧日影们很不一样,的确故事也很清新小众,钢琴曲听的我也是享受
凡人意淫天才,整体制作优良。Mayu演的亚夜没什么问题,有问题的反而是一厢情愿异类化所有天才,强迫天才热爱自己的天赋这种猎奇设定。天赋是天生的,但人是平凡的,每个天才对自己天赋的关注和运用都是截然不同的,不是所有天才都热爱自己的天赋并追求高尚纯粹的。Masaru就不提了,简直是“天才”的通用角色模板。天才少年风间:“想要一台钢琴”的参赛理由是正常的,“想替自然发声”就很奇怪,更像是凡人强加给天才的使命。村长看似是“凡人”,但能辨别天才和意识到差距,以及他野心勃勃的追求,证明村长其实并不平凡。反而亚夜就只是想借由钢琴回忆和祭奠母亲,撇开天赋她才是全剧唯一的“凡人”。
toho@tokyo,看这部电影,虽然自己的日语水平还很一般,有一些对白细节没有很明白(比如到现在还是不明白title里面为什么会有“蜜蜂”)。但是在电影院看,对于音乐来讲真的是一种享受。而且,竟然碰巧遇见来隔壁的《恶之华》见面会。
爱死松冈茉优了.钢琴美炸了.构图美炸了.文学与影像之间总是有着截然的表达却又永恒着的殊途同归.张力和冲击都是互通的.算得上是蛮难得的小说影视化作品.可能也是音乐本体在银幕上的具象度更高于言语描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