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第一受害女性的和解,母女关系的强化,女儿共同抛弃父亲,女儿之间的从仇恨到和解到连带,最后是男娃的彻底死亡。
允儿其实很敬佩她妈妈,爸爸老早就跑路了,一直是妈妈一手带大的,但妈妈终归是想嫁个工作上进的男人,生个男娃,达到男权社会下女性的理想结局,这又让允儿非常失望。
她也甚至想过一拳打死妈妈肚子里的男娃,但是当男娃出生,带着一种最单纯的对生命的惊叹,并且也因为她妈妈完全不闻不问,于是决定像她妈妈当初高中就生下她并养大她一样养大男娃。
并且她的想要承担既是爸爸也是妈妈也是姐姐的角色的想法,体现了她对父亲这个存在的彻底否决,并通过这样来实现对她妈妈的超越。
她既爱妈妈又看不起妈妈,于是她既想成为她妈妈一样的人又想要做的比她更好。
成长环境相对比较优越的朱莉,自然觉得允儿的想法成本非常高不值得,想把男娃送去领养,但允儿非常固执,如果允儿真要养男娃那她这辈子在很大程度上就会非常艰难,于是喜大普奔男娃死了,因为先天缺陷。
但是允儿非常难过,一是毕竟是她弟弟,二是她成为并且超越她妈妈的绝佳机会没了。
朱莉则清楚知道,这个男娃的死毕竟不是任何人的错,也没有把男娃归进过自己人生的未来的一部分,于是能相对平静的接受这件事并且帮助允儿把男娃从自己的未来中除名。
最后把骨灰喝掉说实话我也真觉得有点惊悚,但是这个安排确实非常有意思。
首先并没有把男娃完好地土葬而是依然火葬,其次是既没有放到庙里啥的也不是撒掉,而是结结实实的喝掉了。
允儿说早知道就放庙里了,朱莉说那样多寂寞,她没有自信会去看望他,允儿说她也是。
按理说允儿本来是想养大这个男娃的,并且当初还那么伤心,却在这里自白如果把他放庙里会没有自信去看望他,这可能也证明了她对男娃的爱并没有那么深,很可能当初的伤心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理想破灭。
从头到尾见过男娃的就只有她俩,男娃的出生把两个女儿的心连到了一起,也让朱莉认清她爸并决心抛弃她爸,但是也多亏男娃死了,她们的未来才能依然是光明的。
这里也不能不回想起,允儿和朱莉第一次见过婴儿后一起吃饭的时候,彼此都坦白了其实本来希望男娃能死掉,并且说不需要弟弟。
所以最后,她们带着对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男娃的爱,以及当初的其实希望他一开始就死掉的恨,喝掉了他,也可以说这次是她们亲手杀掉了他,用合二为一的方式,为了女儿们的美好未来。
时势造英雄,说出了英雄的出处,却没说出英雄的分布。
反观小三,只能说小三的分布越来越广,但和时势无关,小三的出现显然是人的差异性导致,而不是人民群众的乌合之选。
所以影片虽然选择小三话题,但并未加入世俗的评判,而是用未来人的眼光来看小三,,角度比较清奇。
尤其是丑八怪的眼里,小三只是追求自己的感情,带给他的只有姐姐,哥哥。
不过两个如花似玉,行为鬼精的未成年,洞悉成人的一切,却没有道德的优越感,当然也没有世俗的自卑感,更是让这个社会充满了希望,从而赋予出淤泥而不染更多地内涵。
不过总有点百合要盛开的感觉,以后的小三会不会也走啦啦路线,管你外边多少柜子,异性正房只此一个,了却多少青丝。
总之夜路走多,屁股乱舔,感觉一棍子插到底的轴人越来越不是资本电影的菜了,必须吸引一切可以吸引到人来看,当然可以像球场隔离球迷一样,女拳做坐标,公知做坐标,其他做中间。
没有送票就算赢。
《未成年》最近最佳!
一开始影片所呈现的柔软与细腻、伤害与俏皮让颇为触动的内心还以为导演是一位女性,万万没想到导演竟是往日韩国影片里的恶汉同样也是该片中的可怜又可恨偏向于“渣男”的“金允石”。
在导演的“讲述”中,观者会看到最为无奈的假,同样也能感受到最为炙热的真,“假”的是虚情,“真”的是暖心,一场残酷的伦理纠纷却因为有着善意的依托让两个本不应该有任何交集的家庭为之又付出了代价但又彰显了人性。
没有任何选择是完全无罪的,但也没有任何结果是不能被情有可原的,孰是孰非谁对谁错好似一目了然但又未必是最终真相,恶与善是对立的但又相互纠葛,谁若将其绝对化那依然是一场不公平的审判,带着枷锁的人也有值得被原谅的地方,未在牢狱的灵魂也不能享受彻底的自由,我们来到人世本就是一次别无选择,而人生进程的诸多选择又有多少是心甘情愿又有多少带着诸多难过?
伤过了,就不要再去加害;笑过了,更应该学会体恤痛苦,让生命鲜活不是自私的自我保护,让岁月洒脱只因我们真心爱过。
QJ
在青春电影中,往往都是美好的爱情。
穿着校服与初恋邂逅,满屏的粉红泡泡。
但韩国这一部《未成年》,带来青春片的全新定义。
故事发生在朱莉和允儿两个高中女生之间。
等一下,这不是一部Les片。
后面才是狗血的部分……朱莉呢,是衣食无忧的尖子生;而允儿则是需要自己兼职打工的顽劣少女。
两人住的很远,小学、国中也都是不同的学校,来到高中也是一个理科一个文科,可以说日常生活中没有任何的交集。
那为什么朱莉要趴在允儿家的窗户呢?
允儿又为什么要约朱莉去天台,然后给她一个强吻呢?
两人又为什么在学校大打出手,连钢化玻璃都能打碎?
因为她们两人的父母。
朱莉的爸爸和允儿的妈妈在搞婚外情,两个孩子都知道了。
而更糟糕的是,允儿的妈妈已经怀孕了。
(韩国堕胎违法)朱莉的妈妈,则还被蒙在鼓里面。
于是,相互看不惯的两人决定先统一站线,解决这一场“闹剧”。
允儿捡到了朱莉的手机,直接给她妈妈打了电话,告诉她丈夫在外偷情的丑事。
虽然,丈夫回到家还是装没事人一样。
但在听到这个破坏自己家庭的小三已经怀孕的消息后,朱莉妈妈还是绝望了。
她悉心打扮一番,来到小三的餐馆决定好好会会她。
确实朱莉妈妈满是岁月的痕迹,在家中也是随意,对自己没有外表的要求。
远比不上眼前这一位胭脂水粉,满脸笑容迎接顾客的“老板娘”。
在点餐后朱莉越想越气,气小三、气丈夫、更是气丈夫,于是起身要走。
与前来挽留的小三发生推冉,小三摔倒在地早产了。
这样一来,所有的人终于都聚集到了一起。
在你以为,一场撕逼大战即将来袭的时候,你又失望了。
虽然医生说了摔倒只是早产中很小的一部分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平日里营养不良导致的。
但是,朱莉妈妈还是很自责,离开的时候还提前垫付医药费。
她回到家,剪短了头发,变得干练许多,决定了与丈夫翻盘。
丈夫唯唯诺诺,一个劲的道歉,却终究说不出个所以然。
而昏睡了几天的小三允儿妈妈,终究是连这个男人一眼都没瞧到。
一个男人,同时伤害了四个女人。
正需要他的时候,却选择了逃之夭夭……朱莉和允儿因为一系列的事情,关系缓和了不少。
尤其是,在一起去探望早产的弟弟,看着渺小他躺在保温箱里,身上插满管子的时候。
两人同时感受到了责任与亲情。
因为这两样东西是这两个孩子的家庭中最缺的东西。
早产的弟弟,是他们在这个世界上唯一感受到爱的温存。
允儿把日常兼职的钱凑在一起,拿去还给了朱莉妈妈,因为她从不欠别人的。
看着眼前这个痛哭流涕的女人,允儿知道她根本没有错,她也是受害者。
反正学习不好的她,决定辍学担当起“弟弟”的母亲的角色。
每日去悉心的探望,为他织小袜子……但最后弟弟还是离开了人世,允儿并不能接受这个事实。
朱莉追回了弟弟的遗体,带着允儿来到了小时候的游乐场。
爸爸曾经带着允儿妈妈来这里的摩天轮下拍过照片。
这场照片既是爸爸出轨的证据,也是弟弟存在过的证明。
两个孩子在已经停运的游乐场自娱自乐了一番,终究是要面对弟弟的骨灰。
朱莉拿出了两瓶牛奶,像和最亲密的朋友询问一样,“草莓还是巧克力?
”接着将弟弟的一半骨灰倒入到牛奶中,并示意允儿也这么做。
于是,两人就着弟弟的骨灰“干杯”了。
她们将弟弟永远的留在了身边。
《未成年》是金允石首次担当导演的跨界之作。
说起这位韩国影帝金允石,《老千》、《追击者》、《暗数杀人》、《黄海》中奉献精彩演技。
因为经常扮演超强战斗力的角色,还被粉丝成为“延边战神”。
然而首次导演作品,他并没有选择自己擅长的悬疑惊悚片,而是《未成年》这样的青春剧情片。
剧中主要角色就只有金允石自己扮演的丈夫、爸爸一角。
但偏偏就是这个男人,成为了剧中最令人看不起的角色。
他出轨、他不负责任、他懦弱、他绝情……允儿妈妈出院前,苦苦哀求他来医院看看她,他不肯。
朱莉妈妈想要让他净身出户,才发现家中的遗产都在他的名下。
而其他的男性角色,允儿爸爸连自己女儿几岁、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
男老师也是满口谎言,只会背后和其他说同学说允儿的坏话的小人。
《未成年》是一场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展现。
将一个个男性角色打入谷底,真正演绎了一番“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而终究“制服”男人的也只有男人。
逃之夭夭的朱莉爸爸,在回家路中被抢劫,被打到手骨折。
《未成年》更是成年人与孩子之间的一场“战争”。
剧中所有的成年人心理上都是“未成年”。
朱莉爸爸就不说了,不仅婚内出轨还把人家肚子搞大后一走了之。
允儿妈妈也是,明知道对方已有家室,但还是奋不顾身。
面对的早产的儿子倒是一次都没有前途探望。
朱莉妈妈虽然没有什么大错,但在过去的日子里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
以至于落得如此下场之后,只能措手不及掩面哭泣。
倒是朱莉和允儿两位17岁的高中生才真正的诠释了什么叫责任和爱。
她们是真正的心理上的“成年人”。
人最不能控制的就是爱情和性欲,而当两者撞到一起的时候,才发现能把人性显露无遗。
自诩是成年人的我们,要过得潇洒,过的坦然……但往往变成自己自私的借口,把亲情和责任置于不顾。
而那些在我们眼里的未成年,确是活得最明白的,不觉得讽刺吗?
身理成年、心理未成年和身理未成年、心理成年,其实都挺让人悲伤的。
一个是没有救,一个是太懂事。
看电影《未成年》有感: 曹操诗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酒现在应该很贵,我当然是买不起,只能喝二锅头或喝几块钱的啤酒当做解忧了,当然,读古籍书、听古风歌、看电影、欣赏汉服也是一种解忧。
晚上看了韩国电影《未成年》,韩片很能入戏,表演技巧也很成熟,一举一动都是特写。
电影里金允儿和权朱莉两个高中女生,原本是陌路人,一个读文科,一个读理科,却因为权父的外遇而水火不容,权父的外遇恰好是金允儿的母亲。
金母读高中的时候就认识了一个小混混,结果被搞大肚子,只能生下允儿,在家里经营着一家餐馆,丈夫却极少回到家里,对他们母女也没尽什么义务,金父爱赌,却想入非非靠赌博发财。
两个文理科的女生,开始杀气腾腾,互相厮打,撞碎钢化玻璃,撞倒学校大门,最后又因为早产的弟弟而冰释前嫌。
每个人从小到大都有自己的经历和故事,从叛逆到成熟,从幼稚到老成,当然,也因每个人的故事而异,一些人会因为少小的挫折和阴影造成心理疾病,反而越变越坏。
既然是未成年,那就是需要被关爱和保护的年代,什么想法当然也很天真,却也纯情,少小的路最好能风和日丽,少些苦难,心理的伤痕很难治愈。
上代人如果发生外遇,或是离婚,对下一代人都是心理打击,容易导致孩子们青春叛逆,有强烈的报复心理,自卑产生傲慢,孤独导致厌世,对周围人没什么好感,不信任社会,对别人也十分警惕,会羡慕比自己环境好的人。
破碎的家变也容易让下一代产生维持家庭的恐惧,甚至抛弃爱情,或是不敢生儿育女,如果生了可能会因为过度想保护儿女而让儿女觉得不适应。
人总是形形色色的,因缘也是如此,有时候喜欢什么人却擦肩而过,有时候会和陌生的人一见钟情,有时候感性多过理性,形形色色的人欲做形形色色的人欲事,有人移情别恋,有人不离不弃,有人喜新厌旧,有人至死不渝,有人口是心非,有人相濡以沫。
只要是一个完整和健康的家庭,少小的遭遇都会被岁月洗刷干净,不觉得是什么大事,也就不在乎,无所谓,可要是破碎家庭,小时候发生的任何事,都觉得是大事,觉得是屈辱,一辈子都要像背书一样唠唠叨叨,没完没了,别人听多了也烦,甚至觉得对方精神有问题,不敢主动交往。
假如长大后事业一帆风顺,倒也能淡化掉,可万一生活是十分艰难,就更加重阴影的受害程度,或自暴自弃,或有轻生的念头,或很内向自闭,或自私自利,可能会得抑郁症,或是精神分裂。
磨难是历练活着的人,不同地域也就结局不一样,一些土壤很特殊,只要后来不是爱好文艺了,日常就会少许多文攻武卫的荒诞困境,就能勉强的活下去。
一些人很无辜,无论是小时候的未成年,还是后来长大的旅途,都是“一路风雨路三千”,或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都因为文艺激情,因为选择和浑浊的世道分道扬镳,所以经常吃苦和吃亏。
什么人都看不起他,看不惯他,嫌弃、憎恨,社会早不需要说道理的人,更不需要有善良的倾向和行为,社会需要的是不择手段,吃人的野兽。
如此精彩视角独特的伦理片!
主演们不相上下的表演,全程没有浪费一句对白一个特写和一个镜头。
绵老板的导演功力竞令人叹为观止刮目相看。
中间绵老板遇到打劫的桥段时,镜头一黑一度以为这里夹带了黑色邪典场面,直到他一身是血地狼狈归来,才赞叹导演把男性集体虐得不浅。
反观他周围的这些女性角色,我作为女性代入两个女人和两个女孩的境遇一位一位地去思考如何表达,发现我不会比她们中的任何一个人做得更好,她们是竭尽所能地做到了她们当时的最优解最克制最大的努力,为女性集体唱了一首悠扬美妙的歌,荡气回肠。
两个女孩都给人眼前一亮的惊艳,允儿哭着拍着车窗说要辍学养活弟弟,她竟然愿意承担大人的责任去养育孩子,让人心碎。
最后一场戏,朱莉和允儿带着弟弟的骨灰来到游乐场,要把弟弟安葬最欢乐的游乐场,允儿问是把骨灰洒在这里吗?
朱莉看了她一眼,拿出两盒牛奶,她竟然选择和允儿一起把骨灰倒进牛奶一同喝下这种特别戳心的方式来安葬弟弟,喝了这混着骨灰的牛奶来与这荒谬残忍的世界和解,那一刻看得人又心痛又感动,潸然泪流。
本片由两个姑娘牵引故事主线 当然也是这部片子里最重要的两个角色但我想谈谈本片中的一些配角——两位姑娘背后的母亲朱莉妈妈在知道朱莉爸爸出轨之后 并没太多惊讶,毕竟早已分居两年 她应该很早就有所怀疑朱莉爸爸的外遇。
甚至说 早就知道 只是为了这个家为了孩子自己受委屈 不肯说出来。
而允儿的电话 正是摧毁这个家庭的最后导火索。
朱莉妈妈见到了“那个女人” 最终怒火难抑推了她一把 导致她流血住院。
这个时候朱莉妈妈才知道 眼前的这个女人已经怀了自己丈夫的孩子 本想得过且过勉强粘合的婚姻 瞬间土崩瓦解。
所以 她恨她 咬牙切齿地恨 可最终还是因为于心不忍 帮她交了医药费。
朱莉妈妈一直很坚强 这个被丈夫背叛的女人 在剧中只哭了两次 一次是想到女儿的懂事 一次是两个人最后的和解。
就像她对允儿说“ 坚强点!
熬过去就行了!
” 她又何尝不是这样安慰自己的呢?
一个在神父面前都要诅咒他们孩子的女人 最终竟然连一巴掌都打不出来 所有的恨 在两个人的同病相怜中都烟消云散。
允儿妈妈 一个看似不负责任放浪形骸的妈妈 实际上也并不是如此。
她插足了别人的婚姻这是事实 但她对他的爱同样是事实。
她图的不是钱 就是打心眼里爱这个男人。
而她之所以一眼都不去看孩子 也是怕自己伤心过度不能自拔 她一直在装 装作漠不关心自己的孩子 但实际上却比谁都关心。
允儿爸爸虽然只出场了几分钟 但一个连自己女儿名字都记不起来的爸爸 足以让我们想象到 允儿妈妈独自带孩子的艰难。
所以她开头跟允儿吵架讲得那些话 不是夸大其词矫揉做作 而确实是她的真心话。
如果真的说错的话 那她只是看错了人。
影片的最后 两个女人终于放下了对彼此的恨 实际上 这两个女人同样可怜 小三以为男人有多爱自己 可生病住院孩子出生 男人从来没看过一眼。
原配以为自己能守住男人的财产 以钱作为要挟 但实际上 所有财产证明上写的都是男人的名字。
两个被骗的女人最终和解 像水溶于水。
电影《未成年》,韩国两届青龙奖影帝金允石的导演处女作。
熟悉韩国电影的小伙伴都会听说过金大叔,当年金大叔饰演《黄海》中凶悍的黑帮大佬绵正鹤绵老板,猛龙过江客场作战所向披靡,被网民封为“延边战神”。
《黄海》剧照去年凭《1987:When the Day Comes》以惊人演技再度封帝,片中饰演政治搜查处处长朴处源,“凶”“恶”得让人不寒而栗,我立马被俘获为忠实影迷一枚。
因此,对他筹备了两年时间的导演处女作十分期待。
《1987》剧照在我看来“不想当导演的演员不是好演员”,虽然演员把角色演好已完成份内事,演得入木三分更让人赞叹不已,但有创作欲望的人会想得到更多。
演戏时投入度高特别有自己想法的演员一定有当导演的欲望。
金允石正是有这种欲望的演员,接下来就要看看他能否胜任,毕竟导演和演员是不同的技术活。
初看片名《未成年》,很奇怪“绵老板”怎么对未成年群体的世界感兴趣。
消息指影片根据同名话剧改编,“绵老板”出身于话剧表演,暗自揣度那该是看中剧本里哪些闪光点?
过了好一阵子,随着4月份在韩国上映看到电影海报,满眼是女人,我对电影的期待值减半,因为我对以女性为主导的电影不太感冒,对电影的期盼只剩下对金导演空洞的情感上的支持。
《未成年》海报终于有机会看这部电影!
关于两个女中学生的故事……没能多想就随着剧情看下去,居然一发不可收拾,没有尿点不乏泪点。
故事讲述高中生朱莉发现了爸爸出轨,出轨对象的女儿允儿刚好是同校同级学生,于是两人在校时相约见面对质。
谁知允儿更是快准狠,把朱莉电话抢去直接告诉正妻丈夫出轨的事实,这让朱莉和她妈妈被杀个措手不及,不知所措。
朱莉妈妈英珠无法按捺住好奇心要去看看丈夫出轨的女子——烧鸭店老板娘美喜,已怀有身孕的美喜与英珠推撞中倒地,胎儿早产……
两个家庭就此纠缠起来,特别是两个不打不相识的女高中生。
出轨男人不负责任的出逃(片中金允石饰演这个窝囊没用的男人),正妻的愤怒、内疚与无奈,小三的痴心妄想与苦困,这些成年人的作为在两个未成年人前显得那么懦弱与苍白无力,反观两小女生勇敢面对现实、有担当、奋力抗争。
两小女生扭打作一团、多次一起探看早产弟弟和最后带着弟弟骨灰到游乐场的情景,着实让我看到未成年与成年人的不同。
这是不成熟,幼稚,不知所谓吗?
不,反倒涌动着强烈的青春气息。
那刻我想,谁说致青春只能想到《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匆匆那年》,其实应该看看《夏洛特烦恼》和此片,一种另类的致青春,会给已是成年人的我们很多反思的空间。
据悉金允石首次执导的这部影片获得韩媒的充分肯定:“影片的平衡与客观,超出了对于男演员导演的期待”;“‘导演金允石’的节奏、配合、视线很成熟,下一部导演作品令人期待”;“让故事少一些野心,更加能突出导演的执导能力”。
我对金导演的创作成果很满意,电影主题的选取可以看到导演的眼光、思想深度,本片选取对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探讨有社会意义,有现实意义。
金导演在访谈中说到:电影标题其实是“我们全都是未成年人”的缩写。
所谓成年,不是像考取驾驶证那样通过一个具体的东西就能证明的。
也有徒长年龄,其他方面却在退步的人,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努力。
”另外,主体剧情婚外恋曝光本来必将引发一哭二闹各种撕逼狗血剧情,却能处理得如此细腻甚至让人动容,看来“绵老板”现实中温暖敦厚的外表下果然怀着一颗柔软的心,嗜血凶狠只是精湛演技在线。
最后聊影片中印象深刻的三处场景:场景一,朱莉和允儿首次在楼顶相遇,发生这样的对话,朱莉问:“(我爸爸与你妈妈出轨的事)知道吗?
”允儿答:“怎么不知道,肚子都大了”。
从立场对立的孩子们口中说出大人们那些龌龊事情,黑色幽默中带着苦涩。
场景二,当朱莉知道爸爸出轨并被允儿告知了妈妈,回家后面对不知情的爸爸和知情的妈妈,当时我内心感受到那种害怕与难堪!
场景三,内疚的正妻英珠带着鲍鱼粥探望住院的“小三”美喜,看到美喜正坐在病床上化妆,最后崩溃的她对美喜说:“我以为你会穿着病号服,皮肤粗糙,头发脏兮兮地躺着,本来想看到你那个样子的,还给你喂鲍鱼粥,顺便勉强安慰你几句,只有这样我才能好好呼吸,以后才能好好活下去”那是何等的绝望,丈夫被人抢了,连最后挽回尊严的机会都没有!
《未成年》,观影值得!
(豆瓣/IMDB 评分:7.2)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生活消息参考
知道是金允石的导演处女作,所以还是很期待,看过之后,发现这是一部以未成年人的视角去看待父母的婚外恋,很与众不同的一部电影。
影片一开始就甩出包袱,紧抓观者的眼球。
两个女孩因为父母一起出轨,担心彼此的家庭受到侵犯而暗自较劲。
慢慢展开才知道,原来婚内出轨的两个人,男的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美满,有爱他的妻女陪伴。
女的独自一个人开了一家鸭肉店,并一带着上高中的女儿辛苦讨生活,甚至面临连房租都付不起的困窘。
按照正常的发展套路,应该是原配知道后一哭二闹三上吊,小三以怀孕相威胁以求扶正,结果男的抛弃妻女离婚娶小三……然而,韩影总会给人以惊喜,不会按照套路出牌,发展成一部对婚外恋的责任有谁承担的讨论剧。
这部电影中,原本应该由出轨男女承担的责任,到最后变成了,两个正上高中、面临高考的女儿,还有渣男的原配去担负。
故事娓娓道来,没有各种撕的高潮,渣男的胆小懦弱,敢偷吃却不敢擦嘴,出了事就知道逃避的面孔,不仅让原配不能原谅,甚至竟让原配转而向同情小三的步调上进军,也真心闪瞎了眼。
而小三,其实并没有扶正的企图,只是想生个儿子养老……然而这个早产的丑八怪成了最不被关注的可怜虫。
唯一关注他的是原本恨他入骨的两个同母异父、同父异母的姐姐,因为两个女孩看到的不仅是新生命,而且还有对生活的希望。
原本该成人们担当的责任,未成年人却勇于担当,这不能不让人深思。
影片另一面,对中年人的生活状态进行了深刻的展现,当老夫老妻,生活没有了激情,除了偷腥出轨还能做什么?
导演太狠了,把这么个角色留给自己,而且不留一丝的同情。
四位女性角色处理得都很细腻。
最先被击破的是权茱莉,因为亲手撕下了爸爸伪善的面目。
在妈妈的汽车后座痛哭后,反倒变强了,能够守护妈妈。
然后是妈妈英珠,在所有人面前都要佯装坚强,但是表面光鲜的生活,就像在烤鸭店发现破了洞的丝袜一样,回不去了。
生活本来就是一地鸡毛的烤鸭店老板娘美姬,把希望寄托在与一个已婚男的爱情之上,泡泡破了,至少还有尊严。
及时挂断了电话,让一切过去。
没有完整家庭生活下成长起来的允儿,爸爸记不住自己多少岁,训导主任眼里的坏孩子,一开始坚强想抗下弟弟的成长责任,后来的崩溃,是从哪一课开始的呢?
茱莉站了起来,她给了一个肩膀,让本来也还是未成年的允儿,暂时卸下了防备。
面目最模糊的是出轨的爸爸,懦弱、没有担当、自私。
人与人之间的意识差异真的很大,生活、经历、年岁,都会让思想改变。
看过之后,更多的共情给到了茱莉的妈妈英珠。
发生在她身上的细节很多,与老公分床分屋已经2年。
家庭关系是表面的光鲜,就像挂在客厅显眼位置的那张全家福。
英珠的心理已经难以承受,她自救的选择,是去教堂告解,并且已经有半年时间。
老公的出轨隐隐约约是知道的,所以她能够在一堆杂物中,第一时间找到嫌疑对象。
刚到烤鸭店时,是体面的样子,拖鞋上炕动作轻柔。
落座后,第一个动作是用手抹了一下桌子,她在审视老公外遇的对象,是否邋遢。
然后环顾四周,服务员阿吉麻被排除。
然后美姬出现了,拖鞋随便一蹬,导演先让观众看到了美姬的不优雅。
然后让英珠见识了她做生意的游刃有余。
老公就是被美姬熟络的待客吸引的吗?
美姬的身体状况和接电话的状态,让英珠一眼看穿。
来到烤鸭店的目的已经达到,想赶快逃开。
起身的一瞬间,看到破损的丝袜,就是让她正视生活本身啊。
最令人心疼的是,明白了一切的英珠,想到了用家里的财产保护自己,但是结局溃败。
自以为反锁房门,就能把全家的财产锁住,但是除了香奈儿、珠宝,家庭硬资产全在丈夫的名下。
显而易见房子明明有英珠的贡献,老公都说幸亏你英明,周围房价一直在涨。
这对于韩国的婚姻法来说,自我保卫战,提前结束。
讽刺至极。
《未成年》名字非常好。
未成年时,想不到未来的际遇。
未成年时以为的运气好,是“如果运气好就不会死”。
见惯生死,活了快一辈子的殡仪馆老爷爷,是电影里安排的未成年的对比项。
他听完茱莉的话之后,轻轻地说,也有很多无人问津的死亡。
成年人还不如未成年承担起责任,那啥居然还能分一半兑牛奶喝。。
剧作以两个未成年少女的视角,看待父母们的出轨,这个切入点还挺新颖。不过剧作并没有预想那样张力十足。即使如此,两位主演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
俩女孩把骨灰倒进牛奶里一饮而尽的结局真的不知道说啥,大可不必了
金允石演而优则导,演惯硬汉和帮会大佬的他,首次执话筒由话剧改编的家庭伦理片,以孩子的目光去审视成年人的情感与困境,格局小而细腻,平淡中透着丝丝温情。戴着浓厚有色眼镜的老师,游手好闲嗜赌成性的父亲,闪烁其词逃避责任的丈夫。全片男人们的形象大多是负面与消极的,带着觉醒的意识,女性在这种包夹的环境里独立求存,着实不易。导演亲自扮演偷情的丈夫,和以往风火霸气的形象大相径庭,唯唯诺诺怂包怕事的模样,让人看了又气又好笑。主角们做事鲁莽冲动,但大人们也不见得好多少。随心所欲,不计后果,稀里糊涂,都是一群心理上的“未成年”。“人活着很累的,你准备好了吗?“电影由话剧改编而来,许多场景的言行对话,就有了话剧特有的舞台感与仪式感。例如结尾的这一段,可能看完觉得不舒服,类似cult片。
想讲点人性就非得这么拧巴么?为赋新词。
后劲不足,讨论不到位
结尾 点亮。
23.09.08 韩文 3.5
原来是话剧改编的。难怪这么小品。
靠我吐了啊 为什么要把骨灰喝掉啊
结局真是出乎意料 …… 可以但沒必要
淡化伤痛之后结尾来了个猝不及防
多一分给金允石.
青春视角的狗血伦理,没想到会是狠角色金允石的处女作,真的有点意外
真实情感,让人舒服,喜欢。
剧情简单但冲突不断,很有舞台剧的风采。内容并不罕见,但过程令人揪心。
骨灰😏拌饭要成为现实了?
出轨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这个拍摄试点是值得赞扬的。萨特的开放性婚姻是值得推崇的,因为人是一定会出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最开始打架,而是最后的何解。这四组人物是一个镜像,母亲和女儿之间的镜像,两对儿母亲和两对儿女儿之间的镜像。
3.5。结尾还是挺好的,女人们都和解了,但那个渣男就只管逃避,分分钟气死人。
把。。。把骨灰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