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与荣耀

Dolor y gloria,万千痛爱在一身(港),Pain & Glory

主演:安东尼奥·班德拉斯,阿谢尔·埃特塞安迪亚,莱昂纳多·斯巴拉格利亚,诺拉·纳瓦斯,胡丽叶塔·塞拉诺,塞萨尔·文森特,阿瑟·弗洛雷斯,佩内洛普·克鲁兹,塞

类型:电影地区:西班牙,法国语言:西班牙语年份:2019

《痛苦与荣耀》剧照

痛苦与荣耀 剧照 NO.1痛苦与荣耀 剧照 NO.2痛苦与荣耀 剧照 NO.3痛苦与荣耀 剧照 NO.4痛苦与荣耀 剧照 NO.5痛苦与荣耀 剧照 NO.6痛苦与荣耀 剧照 NO.13痛苦与荣耀 剧照 NO.14痛苦与荣耀 剧照 NO.15痛苦与荣耀 剧照 NO.16痛苦与荣耀 剧照 NO.17痛苦与荣耀 剧照 NO.18痛苦与荣耀 剧照 NO.19痛苦与荣耀 剧照 NO.20

《痛苦与荣耀》剧情介绍

痛苦与荣耀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佩德罗·阿莫多瓦、安东尼奥·班德拉斯、佩内洛普·克鲁兹将合作新片《痛苦与荣耀》(Dolor y Gloria),7月上半月开拍。和阿莫多瓦上部影片《胡丽叶塔》相反,影片主角将是两名男性,由班德拉斯和阿谢尔·埃特塞安迪亚扮演,克鲁兹和胡丽叶塔·塞拉饰女配,讲述一个处于晚年的电影导演的生活故事,包含初恋、第二次恋爱、母亲、死亡、与他合作过的一些演员,时间跨越60、80年代和现在,一种不适应的空虚感导致他现在无法拍电影。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结伴前行魔法使的新娘第二季Part.2三个人的冬天明日之战千秋赋东京金盏花曼哈顿的槲寄生一切为了幸福绀田照的合法食谱001锂X失联第三季兄弟有你就知足寂静岭罗密欧方程式七月半2:前世今生口红我不是继承人双重时间在窗边寻找神话之鸟星际旅行:进取号第一季狂医魔徒平行迷途黑暗仪式局中人芙蓉诀杀儿凶手人鱼咒白屋农场

《痛苦与荣耀》长篇影评

 1 ) 喜欢这部电影一定不能错过的一篇精彩访谈

搬运自Interview杂志2019年电影上映宣传期的采访。

由Penelope Cruz采访Antonio Banderas。

两人谈了很多对事业和生活的看法,很有意思,值得一看。

———Antonio Banderas Can Trust Penélope Cruz to Keep His Secrets SafeANTONIO BANDERAS: 佩内洛普,你还想知道什么关于我的事吗?

来看看你当记者的水平是不是跟你演戏一样好。

PENÉLOPE CRUZ: 来试试吧。

人们通常觉得演员是通过工作认识的,但没人知道我们在纽约曾经是多年邻居。

BANDERAS: 从1993年开始,我拍费城故事的时候,在格林威治租了一间公寓,坐火车往返费城拍戏。

你当时应该刚到美国。

在那之前,你已经做了一些重要的事情。

你是个非常有趣的姑娘。

CRUZ: 还记得我有时候会给你做饭吗?

BANDERAS: 记得,你喜欢做有机食品。

CRUZ:我现在变得更健康了。

我想借此机会祝贺你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奖,虽然获奖当天我已经祝贺过了,现在再祝贺一次。

这个奖让你感到意外吗?

BANDERAS: 我永远都是被提名者。

这么多年我被重要奖项提名过多次,但从没上过领奖台。

四次金球奖、四次戈雅奖、美国演员工会、托尼奖,这些全部都有提名过。

直到有人告诉我,我获奖了,我才相信自己能获奖。

事实上,这是一种快乐。

我不会掩饰。

CRUZ: 你做出了一个非常勇敢的选择,那就是避免模仿佩德罗,尽管我想那是非常诱人的。

你选择抓住佩德罗的精髓,而不是成为一个滑稽模仿。

你是有意回避这一点吗?

BANDERAS: 是有意的,佩德罗告诉我 "如果你想加入我的任何举止,请随意"。

但我想从内到外塑造角色。

佩德罗已经决定让我留着他的发型,穿着和他一样的衣服,并在马德里使用他公寓的复制品。

这个角色的本质是一个非常孤独的人,一个痛苦的人,有很多未了的心愿。

他还没有认清自己。

模仿他是很危险的。

佩德罗的写作风格就是他的表达方式,但这个角色几乎不动,很少说话,更多地观察。

他是他自己历史的见证人。

CRUZ: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和佩德罗一起拍过八部电影。

BANDERAS: 另一个和他一起拍过八部电影的人是 Chus Lampreave, 愿她安息。

我和她并列。

CRUZ: 我和他拍了五部,算上跟你一起的客串就是六部。

人们认为,合作拍了这么多部电影之后,到片场时会感觉很放松,知道对方在想什么。

但和佩德罗一起工作,每次都像是第一次。

他对工作非常尊重,就像他第一次拍电影一样投入。

BANDERAS: 佩德罗和我是近 40 年的朋友。

他是一个非常注重隐私的人,我们之间的友谊有一些界限,我非常清楚,也从未试图逾越。

因此,当我第一次读剧本时,我对一连串我不知道的事情感到惊讶。

我不知道他想和他的母亲交谈,向演员、他的情人、电影和他自己寻求原谅。

我们提前了一周半完成拍摄,因为一切进行得非常顺利。

多年来,我很久没有看到佩德罗如此幸福和如释重负。

你还记得他拍摄结束后的反应吗?

CRUZ: 我当时在你旁边,你和佩德罗手拉着手,一起哭了。

现在你饰演了这个角色,你是否对他有了更深的理解?

BANDERAS: 人们问我,“这部电影里有多少是佩德罗自己?

" 接着我问自己:"我们是什么?

" 人类是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所梦想的一切,我们想说而从未说出口的一切。

那么,我们是什么?

CRUZ: 我们是所有这些事情的综合。

BANDERAS: 我们都带着一个装满苦难和伟大、痛苦和荣耀的行李箱走过一生。

每个人都能感同身受。

CRUZ: 人们总是问我,"你怎么总能和佩德罗在片场相处融洽?

" 这是因为我们在个人层面上有共鸣。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在和他拍摄时变得像一块黏土。

这并不意味着我不提意见,或者他不接受改变。

佩德罗希望你和他一起经历整个过程。

BANDERAS: 你信任他。

曾经的痛苦已不复存在。

曾经的障碍现在是敞开的大门。

CRUZ: 你必须回到学生的姿态去应对这些项目。

BANDERAS: 好奇心是根本。

生命中总会有那么一刻——两年半前我因为心脏问题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意识到只有真相才有存在的空间。

有那么一刻,你会说 "如果不是对我来说完全真实的东西,我就不感兴趣"。

你会意识到岁月在流逝,生命在缩短。

在排练期间,佩德罗对我说:"安东尼奥,自从你心脏病发作后,你身上的某些东西发生了变化。

不要害怕展示你的那部分"。

我很清楚他在说什么。

当你如此近距离地看到死亡时,它就会留下印记,并留在那里,深深地扎在心里。

佩德罗察觉到了,我在整部电影中都使用了它。

这是一种悲伤——不是抑郁,只是角色知道死亡存在的悲伤。

佩内洛普,潜意识里你知道,我们不过是我们的经历而已。

我们这些演员,就是靠这个生存的。

如果没有经历,就什么都不是。

CRUZ: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继续保持清醒的好奇心。

你能告诉我如何平衡做父亲和演员吗?

BANDERAS: 坦率地说,我做得不好。

我错过了女儿生命中的许多时刻,我将永远无法弥补。

在她很小的时候,我没有陪她过生日,因为我在阿根廷、意大利或其他地方工作。

你试着找回那些时光。

现在她要来马拉加,然后再去伦敦,我们将共度美好时光。

我一生中做得最好的作品就是我的女儿,但这也是我未能完全照顾好的作品。

这是我将永远铭记在心的。

CRUZ: 听你回答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通常只有女性才会被问到这样的问题。

BANDERAS: 有一件对Stella [Banderas]和我的其他孩子们都很好的事情是我和Melanie [Griffith]的关系。

尽管他们不是我的亲生子女,但我把他们当作我的孩子。

当我进入这个家庭时,Dakota [Johnson]五岁,而Alexander [Bauer]则九岁。

我抚养了他们。

Melanie不再是我的妻子,但她是我的家人,直到我死去。

孩子们非常感激我们能够相互对视、共进晚餐、进行深入的交流。

我每隔一天就会和Melanie交谈。

CRUZ: 你说起她时总是充满尊重和爱意,我觉得这很美好。

你们能够拥有这样的关系真是太好了。

BANDERAS: 我非常爱她。

有些人认为分开是一种失败,有些人对这种失败不太接受。

他们互相指责,然后一切就崩溃了。

我们决定不去埋葬我们20年的生活,因为我们一起经历了很多。

CRUZ: 你现在是否感觉有一种内心的平静,你不会为了再度年轻而换取?

我最近经常有这种感觉。

BANDERAS: 毫无疑问。

回想我二十几岁的时候,我是如此焦虑。

事情来得不够快。

我想让事情在应有的时候之前就到来。

在我们生命的春天里,并非一切都是美好的。

CRUZ: 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 说过一句话我很喜欢,"低期望,高宁静。

” 这或多或少定义了我们所说的焦虑。

BANDERAS: 我认为成功最大的敌人就是对成功的焦虑。

当事情不顺利、未达预期时,你必须放松自己,享受工作,然后机会就会来临。

CRUZ: 你能分享一些人们不知道的事吗?

一个小秘密。

BANDERAS: 如果有一件事是我的朋友告诉我的,那就是我是一个非常坦率的人。

我很难保守秘密。

CRUZ: 这是真的,你确实告诉了我很多事情。

BANDERAS: 我真的没什么秘密。

CRUZ: 我不会把我知道的说出去的,别担心。

 2 ) 回首生命中的温柔时光

阿莫多瓦说,痛苦与荣耀中有他的灵魂。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他一定是个温柔的人。

自传式的电影,讲述了细细碎碎漫长绵密的一生。

第一次窥探阿莫多瓦的内心世界,而其中的有趣和精彩远超我的想象,导致看完总觉得还没有结束,只恨时光太短暂,总觉得这场梦还可以做的久一点,这个故事可以永远不结束的讲下去。

片子讲的东西太多,文笔有限只挑几个记忆深刻的点写一写吧。

「关于痛苦」

萨尔瓦多的痛苦有太多。

身体上各种各样的病症、心理上的长时间抑郁、年迈带来的虚弱和僵硬、以及体力无法支撑创作的痛苦。

如果算上感情,那和恋人、母亲之间充满遗憾的过去更是他内心里忘却不掉的伤疤。

于是他喜欢在水中冥想,隔绝掉外界的所有声音,只剩下周身的水波,仿佛婴儿般回到初始的状态。

然而作为创作者而言,痛苦作为灵感的助推剂带给人的是更加敏锐的洞察和感受,我们无法预知如果萨尔瓦多的生活四平八稳一帆风顺,我们是否还能看到这样情感丰沛的、充满创造力及冲击力的不朽作品。

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大抵是同样的道理。

所以片名叫作痛苦与荣耀,睿智如阿莫多瓦自然知道这两者的相伴相随,所以即便痛苦,他也没有煽情的表现,就像他背后的长长的疤痕,转瞬即逝。

「关于性觉醒」

片子里萨尔瓦多的第一次自我认知起源于看到了水泥匠小哥Eduardo的裸体。

在那个燥热的夏天,年少的萨尔瓦多第一次发现自己对男性躯体产生兴趣,懵懂的内心也随之躁动不安,甚至产生昏厥。

那个时刻对于他来说应该是毕生难忘的吧,所以五十年之后当萨尔瓦多看到当年的画作辗转到自己手中的时候,内心深处的回忆被翻动起,那幅画让他与小时候的自己重逢,也让他有了继续创作的欲望。

想起靛蓝色的心情里,当小说家木岛丧失了和城户的联系,当情欲无法被满足、当性无法作为两人的纽带时,他也便失去了创作的能力。

作为创作者,这样心动的体验及经历、心底深处的细微情感,是滋养自我创作力的良药,也是通过作品展示内心里隐秘世界的途径。

就像能让萨尔瓦多重新振作的,不是海洛因,而是费德里克在时隔三十年后的吻。

「关于旧情人」

费德里克登门拜访萨尔瓦多是我最爱的桥段之一。

费德里克辗转在爱人房前,拿起手机小心问候,不经意间又流露着相见的渴望。

旧情人相见,沧海桑田,身边的人也换了几番。

好像什么都改变,又好像什么都没变。

他给他看手机里儿子的照片,他笑称像极了你年轻时的模样,言语间都是对旧时光的眷恋和柔情。

告别前的吻,带着两人心中从未熄灭的火焰,深情而绝望。

最终萨尔瓦多还是拒绝了费德里克留下来陪他过夜,就像他和阿尔贝多说一个好演员不是随时随地都会哭,而是知道如何克制自己的哭泣一样,他冷静而隐忍的克制了自己的欲望,故事不再有结尾,于是就永远停留在最美丽的时刻。

我们看电影的时候,总是下意识的寻找自己的影子,而看到两人转身离别,不禁泪如雨下,仿佛看到曾经面对感情又无能为力的自己。

阿莫多瓦是那么自由的人,拍过那么多浓烈大胆、充斥着涌动的情欲、荷尔蒙爆裂的片子,而最终面对旧情人,却不舍得让这份感情再起波澜,尽管他从未忘记三十年前的一切,尽管他的余生也许都带着这份遗憾度过。

说到这里不得不佩服一下班德拉斯的演技,最后望向情人的眼神简直是胜过了千言万语阿...「关于热爱」

在萨尔瓦多的情感世界之外,最打动我的大概是他对电影永不熄灭的热爱。

对他而言疾病缠身最难过的是无法维持创作、当自己或其他人每发生一个故事第一反应是可以作为素材记录下来、拗不过阿尔贝多而把自己的戏给对方拍却不敢去看因为倾注了太多心血、为了电影事业而在亲情上留有遗憾...每一个细节都是萨尔瓦多对电影的留恋。

他说,如果不能拍电影,那我的人生也不再有意义。

对于创作者而言,丧失创作力就是在精神上的死亡,作为观者,无法不为这样的热忱和勇气动容。

我无法判断自己是否到了七十岁也能在热爱的领域持续保有创作力、即便疾病缠身也能不断输入及产出,也因此更加敬佩阿莫多瓦对电影的热爱。

这种爱有别与和任何人的情感,是每一个人在这贫瘠荒芜的世界里无可替代的慰藉,带着一丝人生旅途中最重大而有意义的使命感,当你遇到它,便觉得其他事情都无关紧要。

能够找到自己的热爱是幸运的,亦是纠结的。

幸运在于你找到一生志向所在,能够充实这短暂渺小的一生,纠结在于当选择出现势必取舍,当思虑过重又徒增烦恼,而如何平衡热爱和生活,大概就像莫多瓦或者瓦尔达一样,把热爱变成生活本身,把生命变成最酷的旅程。

 3 ) Federico, tu Marcelo ——【痛苦与荣耀】中的映射与镜像

如果【Roma】是卡隆的【Amarcord】,这部【痛苦与荣耀】就是阿莫多瓦的【8 1/2】。

【8 1/2】连同导演十几年前的半自传作品【不良教育】,和这部【痛苦与荣耀】有着镜花水月般的联系。

忘不了的画1.【痛苦与荣耀】开场,处于身心困境中的导演Salvator悬浮于水中【8 1/2】开场,处于身心困境中的导演Guido在梦境中飘浮于空中2. 【痛苦与荣耀】中,Salvator在半梦半醒的恍惚中时常会想起童年往事,影片由此插入童年部分叙事【8 1/2】中,Guido在无意识的白日梦中时常会想起童年往事,影片由此插入童年部分叙事3.【痛苦与荣耀】中,童年Salvator上宗教寄宿学校,被神父选中参加合唱团【不良教育】中,童年Ignacio上宗教寄宿学校,并且是合唱团一份子4. 【痛苦与荣耀】中,成年Salvator将过往写成了一份回忆录《L’Adiccion》,并最终被改编为独白剧【不良教育】中,成年Ignacio将过往写成了一本小说《La visita》,并最终改编为电影5. 【痛苦与荣耀】中,Salvator一度拒绝改编,但又改变主意,亲自上门携带文本,将改编权交出【不良教育】中,Juan一度拒绝改编,但又改变主意,亲自上门携带文本,将改编权交出6. 最复杂的一组【痛苦与荣耀】的独白剧【L´Adiccion】中,恋人名叫Marcelo,但真名是Federico:Marcelo=Federico【8 1/2】中,现实世界演员Marcello Mastroianni扮演的导演Guido的原型即是该片导演Federico Fellini:Marcello=Guido=Federico【甜蜜的生活】中,现实世界演员Marcello Mastroianni扮演的娱记Marcello的原型即是该片导演Federico Fellini:Marcello=Marcello=Federico【痛苦与荣耀】中,现实世界演员Antonio Banderas扮演的导演Salvator的原型即是该片导演Almodovar【痛苦与荣耀】中,演员Alberto与导演Salvator早年合作【Sabor】后分道扬镳(导演认为演员不适合角色),数十年后重新合作【不良教育】中,演员Juan 与导演Enrique合作【La visita】后分道扬镳(导演认为演员不适合角色)现实世界中,演员Antonio Banderas与导演Almodovar早年数度合作,之后分道扬镳,数十年后重新合作现实世界中,演员Marcello Mastroianni与导演Federico Fellini数度合作,并被后者视为另一个自己7. 【痛苦与荣耀】中,独白剧结束后的后台,主演Alberto迎来故事原型人物之一Federico的意外来访【不良教育】中,拍摄完成后的后台,导演Enrique迎来故事原型人物之一Manolo神父的意外来访8.【痛苦与荣耀】中,导演Salvator青年时期的恋人Federico父母生活在加利西亚【不良教育】中,导演Enrique少年时代的恋人Ignacio母亲生活在加利西亚9. 【痛苦与荣耀】中,Salvator吸毒后带上墨镜在最亲近的女性Mercedes面前掩饰【8 1/2】中,Guido说谎后带上墨镜在妻子Luisa面前企图掩饰(两者戴墨镜后摆的姿势都是一样的)10. 【痛苦与荣耀】中,最亲密的女性Mercedes的形象与母亲发生重合【8 1/2】中,妻子Luisa的形象与母亲发生重合11.【痛苦与荣耀】中,导演Salvator收到了一封几经波折、迟到了五十年的信,写信的人与他自分别后再也没见面【不良教育】中,导演Enrique收到了一封几经波折、迟到了数年的信,写信的人与他自分别后再也没见面12. 【痛苦与荣耀】中,童年Salvator因为看见邻家哥哥Edouardo赤裸的肉体而发生性觉醒;Edouardo反复出现在成年Salvator的回忆中【8 1/2】中,童年Guido因为妓女Saraghina高大丰满的肉体而发生性觉醒;Saraghina反复出现在成年Guido的白日梦里13.【痛苦与荣耀】中,Salvator最终与一切和解,从无法工作到重新找到灵感,开始拍电影【8 1/2】中,Guido最终与一切和解,从没有拍摄灵感的持续焦虑到找到勇气放弃手头的电影计划14. 【痛苦与荣耀】最后戏中戏结构揭晓,观众得知电影的童年阶段的叙事也同时是影片中导演Salvator新作【El Primero Deseo】的童年阶段故事内容【不良教育】尾声阶段戏中戏结构揭晓,观众得知电影的所有画幅变化片段的叙事也同时是影片中导演Enrique新作【La visita】的内容一些随感:完整地分析这部影片超出我的能力范围,因为本片模糊了许多界限——我们永远都无从得知,剧中的演员Alberto从哪里结束,现实中的演员Antonio从哪里开始;Salvator,既是Almodovar,又是Banderas,就像【甜蜜的生活】里的娱记Marcello,既是Marcello Mastroianni,又是费里尼——比起一般影片,它涉及太多现实里的东西,搭出了更大的一个框架,却留出了更多的空白待填补。

【痛苦与荣耀】和【不良教育】两部片子的情节拼凑起来,就好像是Almodovar讲完了自己一生的故事。

那些在两部电影里拍了两遍的情节,几乎可以确定真的发生过——Almodovar承受了多少的苦痛,难以想象。

最喜欢和邻家哥哥的那条线,整部电影唯一不参杂着痛苦的部分。

看了两遍,第一遍法语配音版,全场十来个人;第二遍西语原声版配法语字幕,几乎满场。

散场后好像大家都很喜欢这部片子。

第一次看时本来以为Antonio Banderas和Leonardo Sbaraglia要有激情戏来着,结果白激动一场;被情节带着情绪走,每个让我想起【不良教育】的部分都让我接近落泪,看完后瘫坐了好久;第二次看才注意到Banderas演得太棒,从来没见他这样带着一种很可爱的扭捏情态,尤其是在和Sbaraglia脸对脸的那场戏,对比太明显。

虽然结构太接近【8 1/2】,但没有给我抄袭之感。

Almodovar标志性元素的运用起了很大作用。

这部影片令我感到幸运。

 4 ) 《痛苦与荣耀》:阿莫多瓦下凡 · 追忆痛苦与温暖

自从2019年下半年看完《痛苦与荣耀》,念念不忘。

只觉得太好看,丝丝扣心,完美的没有留下任何能予评的入口。

最近牵挂上来,再次看了三遍,看了一些豆评,终于找到一点小小切入点。

与诸友分享。

这应该是我看到最温和,坦诚的阿莫多瓦,一位擅长设计迷宫的大师,忽然放弃了复杂,转而展示最极简的爱、爱人、亲人、成长、伙伴、苍老、身体之痛。

凝练、纯粹的像那件平整、艳丽的红色毛衣。

故事简单,单人男主角电影。

做完脊柱手术的老导演萨尔多瓦,突然决定与32年前绝交的男演员共同出席旧片重映,并由此发生了与同性旧爱重逢、与少年时泥瓦匠为自己做的自画像重逢的故事,其间以母亲、宗教、成长的线索穿插,冷静、睿智的追忆情绪、记忆、灵感、爱人。

萨尔瓦多开篇介绍身体的各种痛苦,色彩绚烂。

萨尔瓦多:身体的痛苦开发了新的生命力萨尔瓦多,苍老的身体,双眼紧闭,背部留着脊柱手术留下的伤痕。

他将自己沉浸在泳池的最深处,就像婴儿包裹在母亲的羊水里。

萨尔瓦多回忆起他的童年,一条小河边,母亲和美丽的邻居们在涣洗。

在一段阳光、草地、西班牙女人的歌谣、白色床单、肥皂鱼的迷人回忆里,《痛苦与荣耀》开始。

开篇的自我独白,萨尔瓦多耐心的讲述着自己身处的各种疼痛。

腰痛、背痛、肌腱炎、双膝和肩膀酸痛、耳鸣、抑郁症等,它们分布在身体各个角落,配上各异的色彩。

这段痛苦介绍的如此细致,就像导演精心安排的演员出场。

而所有痛苦的颜色又恰好是电影的主色调,随着情节的深入被萨尔多瓦穿在身上。

水载入了萨尔瓦多的一段回忆,当他从泳池中抽身,眼神是某种想法的坚定,这在偶遇的女演员的话中有验证。

当萨尔瓦多和女演员提起想和32年不见的阿尔杯托一起参加《味道》的重映时,女演员除了吃惊,有一句看穿萨尔瓦内心的台词,“是你看事物的眼光变了,电影(人)还是那个电影(人)。

”阿尔贝托:萨尔瓦多是阿莫多瓦第二重身份外的又一重要避免情感宣泄那一套,克制住你的情绪,不要哭哭啼啼,你们演员动不动就掉眼泪,最好的演员不是那些随便撒泪的,而是那些使劲克制住泪水的。

导演克制,避免过度煽情的舞台警告,同样是融合式的表达,如同萨尔瓦多面对自己、母亲、爱人、和生活的尺度。

与阿尔贝托的重逢,是在《味道》首映断交的32年后。

身体的痛苦让萨尔瓦多重新审视毒品和阿尔贝托,和班德拉斯扮演的导演的融合的一生不同,当《上瘾》这样的自白剧本连导演的二重身份都想隐身时,阿尔贝托又成了他电影二重身份外的第三重。

他读懂了《上瘾》里的情感,并被打动。

他穿着绿色衬衫,紫色长裤,在空旷的舞台布景上,用男子的独白完美的演出了导演的作品。

并引出了萨尔瓦多与旧爱的重逢。

马塞洛:绝望之际,爱也无法拯救的痛苦“我是在一间挤满人的厕所里认识马塞洛的,那不是我第一次看到他,可就在那个夜晚,在一次偶然的碰触之后,我发现我喜欢那个男孩。

我们在床上度过了整个周末,当我想弄懂这是怎么回事时,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年,我们已经无法离开彼此而活,那是1981年,马德里是我们的。

有一天,我发现马塞洛比平时更苍白了,最近他瘦了不少,而且眼圈很重,我问他是不是不舒服,他对我坦白说,他已经吸上了白粉,我很吃惊,因为我从来没碰过这东西,我喝酒,吸可卡因,跟所有人一样,但白粉我永远不会碰,我的直觉告诉我,那不是什么好东西,我也不喜欢。

那时的我活得无比激烈,我撰写晚间报道,参加音乐节目,在一个恶搞性的朋克乐队当主唱,为我的第一部电影做准备,摄制,首映。

这部电影获得了成功,我又写了第二部拍了出来,我做着无数件事情,觉也不睡。

与此同时,马塞洛躺在家里的沙发上日渐消沉,或者是关在浴室里,或者就是在外面,在某个我不知道的地方,我整夜都在床和窗户间来来回回,留意着门的声音。

这一段表白实在像清风朗月般,温柔,纯净,自然。

这段自白里有1981年代马德里激情、自由和欲望的生活,就像阿尔贝托在白色幕布前缓慢、沉醉的独舞前调,满是湿润、暧昧的荷尔蒙气息。

马塞洛坐在台下,看着自己和曾经爱人的故事,眼中含泪。

两人爱恋的三年里,马塞洛处于海洛因戒断的痛苦中,萨尔多瓦承担着爱人的照顾,在逃离马德里的旅途中,他同时感受到强烈的写作、电影的启发和创作。

奇妙的正在于此,两个同性爱人的生命里,就像电影的双重属性一样,马塞洛经历戒断的痛苦时,萨尔瓦多则在一段对抗的爱里,收获着他创作生命的荣耀。

二人的重逢设计更是精妙、好看。

萨尔瓦多从橙色的T恤换成淡蓝色的上衣,这一场戏看的让人心碎。

见到曾经爱的人,阿尔瓦多紧张,羞涩,小心,强克制着没有流出的眼泪。

他听着旧爱说着此后结婚、生子、离婚、正在换新伴侣的生活,曾经移山倒海的爱,愈发伤感。

马塞洛说到这以后,萨尔瓦多慢慢放下了紧张的手

旧爱后面的人生,似乎,萨尔瓦多受伤了在自白的内容里,马塞洛和阿尔瓦多都看清了自己在对方生命中扮演的角色,那是一段他们互相深爱,又同时为其他内容(海洛因、创作灵感)诱惑的痛苦、挣扎的人生。

因此,这场近30年后的意外重逢的对话在两个老男人之间显得那么平静、温情、治愈。

(根据马塞洛见过阿尔贝托的时间推导)两个60岁男人的拥抱、对视、花白胡子缠绕,吻别,互相感知的爱欲。

阿尔瓦多主动抽身告了别。

转向屋内,将枕头垫于膝下,取出海洛因,又几乎是立刻的丢弃,细致的将药片碾成粉洒在酸奶里。

与旧爱重逢、道别,阿尔瓦多精神上的痛苦终于能消解,这时的身体痛苦只需用药物解决。

他依旧是克制的,保持对依赖性(爱、毒品)高度警觉,拒绝任何宣泄的导演。

母亲:陪伴与失去,终极的生命对话

阿尔瓦多与母亲的关系,使他能清晰的观察自我的成长经历。

从被选为唱诗班独唱,到与母亲一起投奔父亲,违背意愿的进入神学院读书,成年后拒绝与母亲同住,向母亲坦白自己的性向。

他只有面对母亲,才表露出不掩饰的焦虑、失落、沮丧。

焦虑于母亲频繁谈论着死亡,失落于自己没有成为她理想的儿子,沮丧的了解因为坚持做自己让她失望。

与母亲的三次对话,母亲双手解开佛珠,留给她旧的佛珠串、送他缝衣服的木制圆蛋、表达的对他电影的不满。

母子的关系如此透明,带着微弱的悔恨,和那段同性的爱恋一样,充满启发性。

粉刷匠:平静与纯真,成长的避难所我童年的影院,总有一股尿骚味,还有茉莉花香,和夏日微风的气息

萨尔瓦多住在灰白的地洞里时,整个空间看起来就像播放电影的白色幕布。

他在这里的少年时光,纯真而平静。

粉刷匠的眼睛像他童年记忆里的那条清河,他的身体像梦露一样充满战时的希望和力量。

粉刷匠在天井下用水冲洗身体,也是电影在泳池、母亲洗衣服的河后,第三次出现水的意象。

此时,小萨尔瓦多因为自己上升的体温晕眩。

而母亲大概基于父亲的了解,敏感的捕捉到萨尔瓦多的秘密,藏起了那张粉刷匠寄去的带着夏日微风气息的的画像。

电影有趣处是在小萨尔瓦多摔倒时,穿插了成年后的他与助理在医生诊所问诊的情节。

而后偶然在助理处看到旧画作,并前往画廊寻觅画像时,两个人第一次以灰色装扮出现。

不再鲜艳炫目,回到现实了一般。

这件偶得的50年后的礼物,成了母亲、马塞洛、痛苦纷纷离去后的避难所,使他再次拥有活过来的力量。

最后,与片头呼应,萨尔瓦多第二次半身赤裸的出现在手术台,告诉医生,自己已经开始写作。

再醒来,导演穿着欲望的花衬衫,镜头落在和母亲睡在车站的梦幻里。

电影再次拯救了他。

《痛苦与荣耀》里,导演用了不同的策略引入闪回,一次是酒吧里的钢琴和儿童唱诗班老师演奏的钢琴,一次是萨尔瓦多母亲放着天主教念珠的首相盒,一次萨尔瓦多在家里的床上闭上眼睛,三次在毒品的影响下失去知觉,陷入童年回忆的周期性中景和特写镜头。

与片名的浓烈相反,《痛苦与荣耀》像水一般冷静、优雅的展示了经历的痛苦和内心温暖的平衡。

“它不是用来解决过去的问题,也不是用来忘却的,而是作为一种安抚性的追忆。

并让一系列戏剧性的场景以一种克制的、最终感人的坚忍重新与生命相遇。

”(此段为引用)

 5 ) 守卫与失去

阿莫多瓦电影中的情感总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守卫。

他的电影中的主人公不管身份有多边缘,不管需要突破何重禁忌,不管需要克服多少困难,都拼命地想守卫住自己的情感。

这也是阿莫多瓦的电影最为炽热的地方,为了守卫,主人公们的行动常常都不顾一切。

然而到了《痛苦与荣耀》,阿莫多瓦仿佛呈现的是守卫的反面,男主角失去了所有。

他失去了健康,绵延不断的病痛让他不能专注于工作,只能靠毒品来获得片刻的安宁。

他失去了自己的爱人和母亲,面对他们的时候除了追忆之外别无他法。

而正是这种失去,让《痛苦与荣耀》获得了和阿莫多瓦之前的作品不同的质感。

阿莫多瓦不再执着于展现守卫感情的艰难,也不再展示奇情奇事,他呈现的是回望人生时的坦然。

他不惮于把自己病痛的身体展示给观众,也不避讳自己人生的失意和后悔。

所以这一次,放弃用奇情奇事来吸引观众的阿莫多瓦反而能让观众能够更加容易地抵达他的内心,因为一切都是那么的坦然,没有丝毫的掩饰夸张沉溺。

不仅是内容上的失去,在形式上《痛苦与荣耀》也失去了很多。

阿莫多瓦不再在其中安插丰富复杂的叙事结构,不再刻意扰乱时间顺序,甚至是他招牌的戏中戏部分也大大简化。

在男演员演绎《上瘾》的部分中,阿莫多瓦呈现给观众的只是一块白色银幕和一块红色背景板而已。

阿莫多瓦没有选择在银幕上直接呈现戏中戏,而是以男演员的独白为主轴,镜头只是部分带到银幕,辅以环境音。

这样的呈现方式比起他之前的作品显得过于“素面朝天”,但是达到的效果是极端惊人的,观众在这样简单的条件下也能够一秒进入导演的童年,去感受那充斥着尿骚味和茉莉花香的夏夜放映。

这充分说明,不需要直接呈现故事,只需要调动氛围和意境同样也能打动观众。

同样,阿莫多瓦在这部电影中罕见地没有使用同一个演员来演绎同一角色年老年轻时的不同片段。

尤其是没有让男主角换上年轻扮相来演绎《上瘾》中的故事,而是选择了用另一个演员的独白来呈现。

这种形式的失去进一步地增强了间离的效果,让观众能够站在局外去回望导演的人生。

就如同影片中两次给到台下的观众的镜头一样,导演从自我沉溺中退场,从强烈干预中退场,将自己的遗憾留给观众去感受和评说。

正如片名所示,生活给导演带来了满身的痛苦,可这痛苦也是创作的源泉,因为在导演看来,“人生没有电影将毫无意义,而我的人生已然如此”。

所以全片虽然都是在讲失去,但是整体氛围不是一味的哀伤,而是在经历的美好,失去的遗憾,和解的心境共同的构成的复杂情感之间反复摆动。

这种微妙的复杂氛围和导演的人生完全同构——哪有简简单单的生活?

只有五味杂陈的经历。

观看《痛苦与荣耀》的过程是一次非常奇妙的观影经历,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我也能成功地对接上一个老导演的私密碎语。

因为在作品的背后站着的是一个丰富立体的导演,是一颗真诚敞开的心灵,他的电影作品丝毫不外在于他,而完全就是他个人气质的内在延伸。

在这里,技术也好内容也好都退居其次,打动人的永远是最有“人味”的那一部分,我想这就是阿莫多瓦作为一个导演最有独特性的地方。

 6 ) 这个男人的故事的结局是喜剧

阿莫多瓦继续拍片子,这个世界是值得期盼的。

他擅长拍女人的故事,但是也讲男人的故事。

说男人的故事的时候,让我觉得总是在说他自己,说女人的故事的时候,感觉他总是在说他母亲。

似乎是在重复,却却不让人腻烦。

所谓风格,就是嵌入其中,又能发扬光大。

昨天晚上忙完工作,发现只有一个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的郊区的电影院10点40还有一场。

我打车前往,经历了一些完全不知道的区,南美洲是冬天,呼呼的风吹。

售票处的小哥哥昏昏欲睡,我买票的时候,发现只有我一个人在买。

我赶到放映厅,门口的卖爆米花的都开始收拾东西了。

我推开门,发现一个小哥正在打扫为生, 我说我可以进去坐着吗,我有点害怕外面。

小哥说好。

小哥扫完地说,我要关灯了,你害怕吗。

我说没有关系,你关灯吧。

他说,我陪你坐一会儿吧,一会还有几个观众要来。

阿莫多瓦说,女人的故事都是以喜剧结尾,而男人的故事是以悲剧结尾。

但是这一次,故事是一个喜剧。

阿莫多瓦从来不回避人生的痛苦和低沉。

这个故事甚至有点烂俗和狗血,但是阿莫多瓦的那个故事不是烂俗的呢。

回归里的佩内洛普杀掉自己的夫妻,对她说你的男护士强奸昏迷的女病人,关于我母亲的一切里每一个情节都是奇怪的。

剧中Salvodor(班德拉斯饰演)的保姆说,"在这里,一切都很奇怪”。

对了,一切的故事在阿莫多瓦的电影里,都觉得诧异,但这种吊诡的情绪之下,却一切都可以保持感同身受。

佩内洛普在剧中演技大赞,只要去过西班牙,就让人觉得她就是这样的西班牙女生。

苦难中的坚强,坚持原则又淡然面对生活的挑战。

在生命的晚年,Salvador寻找生命的平静,寻找生命残存的美好,通过毒品来让自己生活质量提高,为了交换到毒品的来源交出自己的作品,却吸引到了早年的爱人(英俊逼人的阿根廷人Leonardo啊),一晚叙旧之后,Salvdor决定不再依赖毒品,重新振作。

生命在绝地反弹之后又让他偶然间想了最初的爱人。

让我欣喜的是,故事虽然也跟《不良教育》非常类似,同样是少年的教会唱诗班,同样的是年轻的绝望的启蒙的恋爱,同样的是作家和电影行业,同样是Galicia的少年,却没有乱伦,没有欺诈,没有阴谋。

一切都是美好的,少年时代的真诚得到了回报,青年的时代的恋爱得到了回报和认可。

故事的最后,Salvador也salvar(拯救)了自己。

一个美好的故事,穿越了年轻时候可怕的故事情节,故事虽然仍然质感十足,但却不再流于边缘。

一帧一格都精致极了。

老安东尼班德拉斯的穿着风格真是大爱,一切都让人觉得,人间值得!

 7 ) 涌动的少年记忆

在今年戛纳电影节上,西班牙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的新作《痛苦与荣耀》力压意大利导演马可·贝洛奇奥执导的影片《叛徒》,助力安东尼奥·班德拉斯夺得了主竞赛最佳男演员奖。

不仅如此,该片还在英语和法语场刊中得到了极高评价,并且一度被认为是金棕榈奖的最有力竞争者之一。

这其中固然有全世界媒体和影评人对阿莫多瓦惊人创作力的肯定和对他从未拿过大奖的惋惜,但也不可否认,影片的确具有一种不同于以往的非凡魅力。

与之前的作品不同,《痛苦与荣耀》给人的感觉更加内敛,甚至会让人熟悉阿莫多瓦一贯视觉风格的影迷有些不适应:那种我们所期待的色彩上的“大红大紫”和酒神式的情感宣泄大幅度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蓝与白以及在这些色彩之下暗流涌动的情感。

可以想见,阿莫多瓦在这部影片中融入了更多的个人经历和情感体验,而这些经验也恰恰因为层层累积而变得深沉,使得影片与《欲望法则》、《不良教育》一道,构成了浓烈程度和自传程度各异的三部曲。

尽管很难说这部影片究竟有多强的自传性,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这部电影很大程度上可以称为阿莫多瓦的“精神自传”:一方面,《痛苦与荣耀》和费里尼的《八部半》在情节以至细节上有太多相似之处,讲述的都是电影导演在创作期间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主人公、导演萨尔瓦多·马洛有一种艺术创作者身上特有的敏感和脆弱,这种脆弱感既来源于其在片中不断恶化的身体状况(脊柱神经压迫经常让他承受巨大的痛苦和折磨),同时也来源于精神状态的不稳定性,所有这些都在阿莫多瓦的个人经历中有迹可循,也让人隐约想起南尼·莫莱蒂在《教皇诞生》《我的母亲》等影片里对精神状态的叙写。

外在的、身体的痛苦对萨尔瓦多的心理状态产生了极大影响,以至于他不得不通过毒品来获取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快慰。

吸食成瘾的萨尔瓦多眼看就要跌入深渊,直到某天意外与多年前分别的恋人重新相遇,他才开始想要竭力弥补生活的空虚,重新鼓起了面对生活的勇气。

毒品制造着幻觉,而借由与恋人重逢这一契机,被动形成的幻觉开始在不知不觉中被主动重构的回忆所替代。

最终我们发现,观众在银幕上看到的所谓“回忆”并不完全是角色在头脑中“过电影”,其中多有被萨尔瓦多搬演到自己随后创作的电影里的场景。

从表面上看,《痛苦与荣耀》玩弄了一个近似于《不良教育》的戏中戏结构,但不同的是,后者的戏中戏投射了一段过往的秘密,秘密也搭建起全片的悬念,而在前者中,“秘密”和“悬念”都不存在,剩下的只有一种由片段式的回忆构成的平缓的生命状态,它们被艺术加工、被导演“施咒”,不再指向真相、见证,而指向创作者对自身人格结构的彻底审视。

更仔细观察还会发现,片中几乎所有的角色,都是来自过去的幽灵。

他们虽以现在的面目示人,却无一不来自过往。

与阿莫多瓦之前那些发生在当下的作品不同,《痛苦与荣耀》中的主人公甚至不再想去追寻什么,虽然他还有这个机会——他的年龄与阅历让他相信,只有与过去的恋人分别才是明智之选,粉刷匠的下落也没有必要再刻意追寻;记忆好像是被主人公整体“打包”,似乎这样才可以不被现实触碰、延续、污染。

这些打包的记忆片段只属于过去,同时也只属于萨尔瓦多一人;它永远处在“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位置上,成为一种永恒,作为生命曾经的馈赠被封存起来。

透过这种颇有距离感的回忆,主人公不断进行着一场逐渐深入的精神之旅:他先是“发现”了自己的母亲,继而“发现”了一个年轻的粉刷匠,二人不仅对童年时期的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也让他在身体的痛苦之下寻回了勇气,寻回了人生的正确方向,而且还让他在某种程度上回到了人生真正“开始”的地方,也就是全家搬入的那个地下室新居所,一个白色“子宫”。

如果说伯格曼在《呼喊与细语》中呈现的那个红色“子宫”意味着激情和冲突,阿莫多瓦则用白色表达着纯净和圣洁。

事实上,我们通常都会认为,阿莫多瓦是“火与红”(西班牙式激情)的代名词,但在《痛苦与荣耀》中,他似乎有意展示他对“水与白”的精妙运用,让人很难不想起加斯东·巴什拉对“水与梦”的种种阐释。

比如,回忆中的母亲一开始就是在用河水清洗白色床单,主角有关自己童年居所的回忆里也充斥着大量的白色,阳光由顶部的天井打到白色的墙面和粉刷匠意大利雕塑式的身体上,形成了一种近乎教堂般的神圣感。

当粉刷匠开始用水冲洗他赤裸的身体时,童年的主人公被眼前的一幕彻底惊呆了,随即晕倒在地上。

这个颇富性启蒙意味的场景被阿莫多瓦描绘得近乎梦幻,而或许直到此刻,我们才意识到水在阿莫多瓦的电影中竟然一直以来都占据着重要地位,无论是《对她说》的熔岩灯,还是《关于我母亲的一切》的倾盆大雨,更不用提几乎所有作品里都少不了的眼泪。

在《痛苦的荣耀》中,主人公更是一开场就漂浮在一池清水中,而漂浮带来的舒适感将疼痛、母亲、孕育等等萨尔瓦多人生中至关重要的意象紧密联系在一起。

它引领我们滑入一个流动的、原初的、精神性的世界。

正是在这里,阿莫多瓦与我们相会了,他肆意摆弄着光影和时间,将过去和当下、现实和虚构融合在一起;他人生中最珍贵的痛苦与荣耀似乎都叠放在一个深不见底的魔术盒里,直到最后,他从里面翻出了一颗无比赤诚的真心。

 8 ) 长情如你,时间会珍惜

看过《痛苦与荣耀》已经好些天了,我试图写下些什么,却擦擦写写无法成文。

一想到它呀,那种感觉好比胸口中了枪,牵扯着心脏的神经让人痛到泪流。

每每忆起,感觉自己也跟着阿莫多瓦一起老了,任凭时间如流沙般在故人的指缝间流逝。

我对阿莫多瓦的爱,情不知所起,却一往情深。

或许是从《欲望法则》开始吧,我被阿莫多瓦电影画面中的浓烈的色彩深深吸引,那是多么馥郁而醇厚的背景,仿佛毕加索的版画,彰显着西班牙的奔放与自由。

而在这片自由的背景之上,更让人震惊的是电影的内容。

《欲望法则》里两个男人阳刚的狂放的爱被阿莫多瓦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那对于年轻、炙热的肉体的痴迷一幕幕,仿佛冲刷着我年轻的心,毕竟这部电影和我和出生年份一样。

那是1987年,班德拉斯对爱人说,“我怀疑,你是否还能找到这样的爱,像我对你这样纯洁的爱。

”自此以后,阿莫多瓦成为我最爱的同志导演,他涉及同性题材的创作,比欧容早了十余年。

他是现代的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和德雷克·贾曼,甚至已有超过他们的成就。

《欲望法则》自己说自己的故事,难免矫情,将自己的软弱呈现出来的缴械投降,那是一种把自我私密剖开展示的决绝,一种飞蛾扑火的勇气。

仿佛圣塞巴斯蒂安的殉教,任万箭穿心,却如沐圣光。

《痛苦与荣耀》也如是。

这是阿莫多瓦的第21部长片,因和费里尼的《8 1/2》结构类似且带有自传性质,或许本片也可以被称为阿莫多瓦的《20 1/2》。

《痛苦与荣耀》与阿莫多瓦众多作品互文呼应,串联起《欲望法则》、《不良教育》,被誉为阿莫多瓦自传的三部曲的终章,它说的是他迟暮的人生。

《痛苦与荣耀》的片头用动画展现了身体的各种疾病,那些身体的疼痛被一一列举,它像一把刀,扎入年近七旬的阿莫多瓦的身体,他说:“如果痛苦把你的背切开,你便再也无法变回原来的样子。

” 这是他艰难的晚年。

偏头痛、耳鸣、胃溃疡:像电影男主角萨尔瓦多一样,病痛缠身的他喜欢在夏天静坐在游泳池的水底,通过这样的冥想来缓释痛苦,以求身体的宁静。

阿莫多瓦说,他不仅像萨尔瓦多一样病痛缠身,背上也像他一样有手术留下的伤疤,他不得不像萨尔瓦多一样僵硬、小心地起立和坐下。

然而他不想自怨自艾,因此仅仅通过片头的一分钟便交代了一切,转而开始讲述萨尔瓦多的三段故事。

萨尔瓦多的三段故事,讲述的仿佛是阿莫多瓦的三段回忆,每个故事我们都能看到他以前作品的影子。

有过错,但没有错过在阿莫多瓦的第一个故事里,萨尔瓦多为了追缅自己曾经的爱人费德里克,不惜将自己的剧本《上瘾》交出让别人担纲主演。

这一情节和《不良教育》惊人相似:男主角同样是导演和演员,同样争执于鸠占鹊巢的剧本。

而在《欲望法则》里,男主角也是个导演,他也试图把自己变性“姐姐”的故事拍成电影。

阿莫多瓦坦言,自己的很多经历和萨尔瓦多的很类似,但是当他陷入这个故事里,他便模糊了真实和创作的界限。

他还说,之所以选择班德拉斯做男主不仅因为他经历了电影中80年代的那些阿莫多瓦经历过的重要事件,他也能深刻地理解疼痛:班德拉斯在两年前也因心肌问题三次躺在手术刀下,那种生命随时可能被疼痛夺走的危机感他能够感同身受。

而在萨尔瓦多马德里公寓里挂的画作,其实都是阿莫多瓦自己的,之所以他喜欢这些鲜艳的色彩,是因为他的童年晦暗无光,直到20岁后他来到了马德里。

弗朗哥政权结束后的马德里新潮文化运动才将自由带给了阿莫多瓦,赐予了他新生。

那些鲜艳的画作便是他对“波普”那个色彩爆炸时代的记忆。

《上瘾》是一个话剧,阿莫多瓦的电影里话剧层出不穷,不管是《对她说》里的话剧《缩水情人》,还是《关于我母亲的一切》里的话剧《欲望号街车》。

阿莫多瓦喜欢用戏中戏的手法去解构故事,《痛苦与荣耀》里的《上瘾》,其实是阿莫多瓦对于表演的诠释:“只会哭算不上好演员,懂得克制眼泪才是好演员”。

电影里的萨尔瓦多曾经深深爱过费德里克,多年后依然珍藏着那份感情,即便费德里克曾经深深伤害过他。

两人曾因毒品分道扬镳,而在萨尔瓦多的晚年,他疼痛难忍时却也以身试险,但这已经说不清究竟是为了止痛,或者是为了体验费德里克曾经的感觉。

然而那种失去身体和记忆的痛都在这一部话剧里被呈现到极致:阿尔贝多和费德里克的泪,都是萨尔瓦多和阿莫多瓦的。

阿莫多瓦说,在自己疼痛难忍的时候,的确也想过食用海X因来止痛。

在八十年代他也见证过不少亲爱的朋友因为吸食海X因去世。

在人生的旅途上,在爱情的征程上,谁不曾犯过错,然而幸而有些人仍活着,仍记得那些深刻的感情。

于是当费德里克回到马德里,给了萨尔瓦多深深的吻,热烈如《烈焰焚币》的焚心之火,也烧出了观者因时光荏苒而无法抑制的泪,那感动于岁月的无情,更感动于他们这一次,没有错过。

《烈焰焚币》有遗憾,但没有遗忘阿莫多瓦喜欢拍女性,从《濒临崩溃的女人》开始,阿莫多瓦就走上了专注拍摄女性的创作之路,《情迷高跟鞋》、《对她说》、《关于我母亲的一切》、《回归》、《胡丽叶塔》都是女性题材,阿莫多瓦对于女性敏锐的捕捉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他电影中的女性都格外坚强、勇敢,面对边缘人依然公正友善,是阿莫多瓦理想和现实中的母亲形象。

因此他的电影也有不少母亲:《关于我母亲的一切》里丧失儿子的母亲,《回归》里两代饱受家庭问题折磨的母亲,《胡丽叶塔》里丧夫丧子的母亲。

在阿莫多瓦的电影里,父亲的形象一直是缺失的,在这部《痛苦与荣耀》里也不例外。

佩内洛普·克鲁兹饰演的母亲,与《回归》里的那个母亲形象很类似。

萨尔瓦多一直从在母亲的鼓励下从事创作,且被给予最好的教育,即便他憎恶童年教会的时光。

母亲的那串玫瑰念珠,居然成了遗物。

萨尔瓦多也因此自责,他没能成为让母亲骄傲的儿子,仅仅因为“他所呈现的是自己本来的样子”,却不是母亲希望的样子。

因此当母亲离开人世,曾经许诺带着母亲回到故乡却痛失时机的萨尔瓦多失声痛哭。

电影中,小萨尔瓦多在母亲的教育下给邻居写信念信。

然而现实中,阿莫多瓦的母亲也是一位给文盲念信和抄写的抄写员。

她于1999年离开人世。

人生总会有遗憾,萨尔瓦多没有来得及带母亲回到故乡,仿佛是阿莫多瓦没能成为母亲的骄傲的遗憾。

所幸阿莫多瓦没有遗忘,《关于我母亲的一切》唱尽了母亲的伟大;《回归》里,母亲“死而复生”;而在《痛苦与荣耀》里,萨尔瓦多终于不再思考死亡,重新开始创作,也象征着母亲灵魂的永生。

生与死在阿莫多瓦的电影里如一曲咏叹调,好似《对她说》里的鸽子之歌,简单而隽永。

《关于我母亲的一切》有迟到,但没有缺席在《欲望法则》里,男主的“姐姐”曾说:她一生只有两个男人,一个是教堂的神父,一个是她的父亲。

这影射着教会的性侵问题。

而《不良教育》则更加直接地控诉,甚至通过谋杀和复仇等极端的手段放大牧师性侵问题带来的伤害。

电影里的这些经历或多或少有阿莫多瓦的所见所闻,在传统的西班牙家庭里长大的阿莫多瓦,童年时就与教徒们一起学习、在唱诗班里唱歌。

于是在《痛苦与荣耀》里,那个有些懵懂却聪慧的小萨尔瓦多,在唱诗班第一次发出如天籁的音符,就注定了他的童年,将是灰暗与晦涩。

在他那灰暗晦涩的童年时代,唯一明亮的一抹色彩,或许就是那个给他带来性萌动的泥瓦匠。

那个燥热的夏日,小萨尔瓦多在床上如临春潮,身体如中暑般体会着燥热的晕厥,那介于病与欲之间的热浪,仿佛一场梦,又似乎是一场性的觉醒,在小萨尔瓦多的心里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此后的每一场恋爱,都是它的样子。

那如同春潮般的性觉醒有些划过自己生命的人,就这么匆匆离去了。

然而曾经的邂逅,那短暂擦亮彼此人生的火花,仿佛却一直在心底的角落里微弱地燃烧。

若干年后偶然遇见,才发现那些没有来得及说的话,虽然迟到,却从未缺席。

那一团心火便重新有了燎原之势,好似那一幅象征着爱情萌芽的画,兜兜转转,却殊途同归。

五十年,也不过是弹指之间。

时光啊,有时候很无情。

阿莫多瓦年近七旬,已经拍了21部长片,六次争夺金棕榈,却从未问鼎。

1999年他败给了达内兄弟的《罗塞塔》,那一年他拍了《关于我母亲的一切》;2006年他败给了肯·洛奇的《风吹麦浪》,那一年他拍了《回归》;2009年他败给了迈克尔·哈内克的《白丝带》,那一年他拍了《破碎的拥抱》。

如今他败给的三位导演都加入了双金棕榈俱乐部,而他却没有放弃,还在用他的热情去演绎,让观众一次又一次流着眼泪、笑出声来。

这好比陪伴着阿莫多瓦电影成长的班德拉斯。

1982年,班德拉斯第一次在阿莫多瓦的电影《激情迷宫》里出镜,此后在阿导的21部长片中,总共担纲7部电影的男主角,可以说是阿莫多瓦一手培养了班德拉斯。

班德拉斯之后在好莱坞名声大噪,成了西班牙性感符号,也像阿莫多瓦一样逐渐步入晚年。

37年后,他终于凭借《痛苦与荣耀》摘得戛纳影帝,这个奖虽然迟到了,却最终没有缺席。

那一个三十年后重逢的吻;那一串母亲留下的玫瑰念珠;那一幅穿越半个世纪来找自己的画像;那一个夏日里男子俊美的身躯;那一幕停格在车站里的戏中之戏:它们已经远远逝去,再也不会回来,却无比清晰地活在了你的记忆里。

“我爱你,太美好,时间会知道。

” 看完阿莫多瓦的电影,我慨叹光阴似箭、人生苦短。

人们终其一生,不过是为了收集深刻的记忆。

我又不免有些羡慕、有些妒忌,人生要有多少运气,才能像阿莫多瓦一样在迟暮之年回望:有过错,但没有错过;有遗憾,但没有遗忘;有迟到,但没有缺席。

毕竟,长情如你,时间会珍惜。

 9 ) 仿佛看到了未来的自己

1.病痛

因为家人的原因从小到大没少跑医院,特别是在我妈妈发病期间,在医院进进出出待了一年半,见证了太多的生老病死。

病痛和死亡不能承受之重,是人类再怎么拼命想要努力抵抗和摆脱都没用的事情,殊途同归,到了最后不得不面对和接受。

片中班德拉斯饰演的导演,一身的毛病,吃一堆的药,身体上的痛楚一样也会影响精神上的状态,持续折磨,好在最后通过手术除掉了最致命的一个病症。

很多时候人怕的并非死亡,而是病痛。

活到一把岁数,冒出来一些毛病在所难免,认识并了解自己的身体,积极的治疗,试着坦然的接纳吧。

2.衰老

当我活到三十岁的时候,明显和二十岁的自己有着天差地别的感觉差异,身体机能已经逐渐进入了一种退化的模式,这是体育锻炼或是积极保养也没法挽救的一种下跌趋势。

时间开始快速流逝,不知不觉中和年老挂钩。

谁也无法忤逆这种必然的自然现象,但我一直觉得年老并非就一定不好,特别是心智上的变化,人会变得更加的稳重和成熟,见识的扩宽和经验的积累,可以褪去年轻时的锋芒、磨平棱角,以另一种更加平静释然的心态继续生活,想想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我们才能看到如此柔和的阿莫多瓦。

3.瘾

片中导演和老友相聚后开始尝试吸毒,一来可能真是好奇,二来出于过去的矛盾和分别的原因,最主要还是为了减轻身体上的痛感和精神上的空虚。

这种瘾不排除其中含有对难忘旧情的意指。

活着总需要点精神慰藉和需求,在生活并不尽如人意或是无能为力的时候,特别是没有其他机会可以供应这种需求的时候,人就会很容易误入歧途的走捷径。

昨天特地去图书馆看了《大裂》,看到黄丽群写的序,内心觉得不要放弃,继续写吧,发泄也好,慰藉也罢,一直到人生的尽头,因为这是证明自己真正活着的唯一佐证,也是最能让我持续上瘾的一件事。

4.朋友和爱人

有没有曾经因为意见不合或是某种原则性的问题而与之分道扬镳的朋友,我所经历更多的是自然而然就断了联系,各自对生活的追求和看法不再有交集。

片中导演和演员朋友两人分分合合,甚至直接吐槽闹掰。

导演亲自找上门把演员朋友看中的《瘾》拿给他演,两人化干戈为玉帛,一个有了创作的动力,一个有了表演的热情,没啥事是化解不了的,特别是双方到了一定的年纪,不再年轻气盛任性妄为,懂得了克制和理解,主动一点,便能解开心结。

片中最感动的一段是导演和昔日爱人的重逢,机缘巧合下通过“创作”再聚。

对饱含热泪的班德拉斯难以忘怀,经过时间的沉淀后,依旧有温度的爱意真的特别触动人。

爱情并不是说一定得天长地久,而是将最初美好的经历保留在心中,时间不会让它过期或变质,有缘再见时,时过境迁,容貌不再,但你依然是当初我爱的那个你,还有感觉,紧紧的拥抱和亲吻。

“你不必请求原谅…到今天为止没有任何人或事像你一样充实了我的人生”,有点浪漫和羡慕。

5.母亲

这是最让我记忆犹新的一段。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也经常想到以前有妈妈陪伴的时光,可能全世界最包容最能体谅我的人就是我的妈妈,曾经我也因为自己的任性和执拗而一直忠于“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想和大多人一样屈服于主流价值观。

想要证明即便“一无所有”,也能凭借自己的努力活出精彩。

曾经有过像泡影般的希望,但很快便消失了,我用了十年的时间还是没能找到机会。

现在看来有些天真和幼稚,很多事情不是说够努力就能实现的,可是身边唯一支持我的人也是我最好的知心朋友却永远的离开了我,这份沉甸甸的伤痛,和导演一样,真的很难走出来。

6.童年

童年可能是所有人都没法轻易忘掉或是舍弃的一段宝贵经历。

片中阿莫多瓦有两段非常妙的设计,画作的巧合和意识觉醒般的晕倒,还有那个如同梦境般的美妙洞穴。

有些事情就是注定的,性取向在那一刻被点醒,成为人生重要的转折点。

因为儿时的经历而改变了一生,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时候和爸妈一起去电影院看《泰坦尼克号》,火爆异常,补票入座,无比震撼,终身难忘,从此入了电影这个巨大的坑,也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成了我的精神粮食。

进入暮年,忆当年慢慢会成为一种习惯,并且会越来越频繁,片段也会变得越来越清晰。

7.创作

这片其实偏向于“阿莫多瓦的私生活”,个人影像和回顾,牛掰的是又能和观众产生一定“交流上的共鸣”,仿佛看到了未来的自己。

情感没有强烈的外放,甚至是内收的,在不动声色中能感受到蕴含着的绵密和情深,即便没有跌宕起伏,也特别耐看的原因。

班德拉斯拿下戛纳的影帝真是实至名归,写满内容和情绪的表情,一切尽在不言中,很难不被打动,就像片中他说的:“最好的演员…是使劲强忍泪水的”。

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经历才是人一生中更为宝贵的财富。

层层镶嵌式的影像和创作乐趣与魅力,在最后的收工中自然体现。

还是继续创作吧,用以对抗日益老化的身体和处于瓶颈停滞的痛苦,戒不掉的不是毒品,是专属于个人的荣耀(不单单是指作品还有生活的反馈)。

想到了库布里克晚年说的那句话:“任何一个有幸做导演的人都知道,虽然这可能会像在游乐场里的碰碰车上创作《战争与和平》那样困难,但当你真正拍好一部电影的时候,这一辈子没有几件快乐的事能比得上这种感觉。

”首发 | 公众号:yuchishangjiu ,欢迎关注!

 10 ) 以我残存的肉身关照着身心的生死

回看这部电影,仿佛回到那个关于艺术和爱的时代。

七十岁的埃尔莫多瓦和将近六十岁的安东尼奥班德拉斯以及四十五岁的佩内洛普克罗兹为我们奉献了今年法国戛纳电影节最佳私人电影。

说它是私人的,是因为它注定是属于Pedro私人的一封情书。

正如Alfonso卡隆的罗马,以及昆丁的好莱坞往事。

痛苦与荣耀是一部回忆导演本人青春时代的电影。

痛苦代表着创作本身是一件耗费体力以及脑力的事情,荣耀则代表着作品面向观众时,他所获得的掌声。

作为一名导演,Pedro是痛苦的,却也是荣耀的。

西班牙不是一个电影大国,西班牙的电影工业甚至不如阿根廷和墨西哥。

然而提到西班牙电影导演,我们脑子里不得不提的就是超现实主义大师—————路易斯布努埃尔。

从《一条安达鲁狗》1927到 《欲望的隐晦表达》1977. 在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布努埃尔似乎总是在阐述资本主义世界里的爱欲。

而对于埃尔莫多瓦,爱欲是属于众生的。

《回归》里,佩内洛普的爱是属于母亲,也属于女儿。

《Julieta》中,EmmaSuarez扮演的母亲的爱欲,是属于已经逝去的丈夫和将要丢失的自我。

《不良教育》和《欲望法则》以及《吾栖之肤》中的爱欲,属于每一个深陷欲望而不得的人。

《关于我母亲的一切》《处于崩溃边缘的女人》中的爱欲,则是在平衡之中,掌握控制。

不同于布努埃尔出生于一个优渥的家庭,阿尔莫多瓦的童年则是在西班牙中部一个贫穷的小镇上度过的。

贫穷曾经对于他来说,是一种,而第二种痛苦则是对于自我身份的无法认同。

时代造就了天才,天才成就时代。

1968年,此时的法国正经历着五月风暴,阿尔莫多瓦独身前往马德里开始自己的青年时代,那些在马德里街头度过的芳华岁月,也许对他来说,都是荣耀与苦痛交织的敏感。

1975年,Franco去世,Carlos一世上台,两年后,Pedro才正式进入电影行业,编写脚本。

不知道是不是一种传承,此时刚好也是布努埃尔进入创作晚期的时代。

西班牙电影行业停滞不前。

但是,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只有在1987年拍完《las mujeres en el margen de nervios》他才真正明白,原来自己就是为成为电影导演而生的。

对于安东尼奥尼,费里尼或者是伯格曼来说,电影是一种语言。

如何解构这种语言,需要我们自身去探索。

而对阿尔莫多瓦来说,电影就是一种 痛苦,也是一种荣耀。

因为这种痛苦的存在,而使得他荣耀。

但是也因为这份荣耀,他却痛苦不堪。

胡波说,我不能有钱,一旦有了钱,贫穷便抛弃了我,那么创作便再也无法随心所欲,无法才思隽永。

The workplace is an especially difficult place for anyone to tell the truth, because no matter how flat we want our organizations to be, all organizations have some form of hierarchy. and what that means is that one person’s performance is assessed by someone else’s perception. This is not a setup for honesty. Y el llanto y el afán, para nosotros gestos vacíos sobre faz pintada, pueden subir, cuando en la voz humana suenan con la verdad de acorde puro, a las estrellas altas su agonía que los dioses aplauden.

《痛苦与荣耀》短评

当一个导演开始怀旧开始怀念,我也只能跟着怀念从前的佳作了

5分钟前
  • Possum SICK
  • 较差

唯一觉得好看的就是买药那一点点

6分钟前
  • AaronK
  • 很差

和罗马一样欣赏不来,看不进去,可能24的年纪还不够?

10分钟前
  • GATSBY...
  • 较差

整个世界的电影界是不是快要迎来一个断层了?近年来逝去的泰斗越来越多,余下的也在迅速老去,也都逐渐进入了回顾和内省的阶段。对母亲的依恋、感激与和解,性启蒙、对旧日同性恋人的怀念、重逢、和解与惜别,分别用回忆的方式和剧场重现独白的方式展现,故事线简单又整洁地交叠、重合,阿莫多瓦还是那个擅长用强烈的色彩布景展现细节和内心冲突的阿莫多瓦,暧昧温暖的往昔,精神和肉体双重痛苦折磨的现实——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那么幸运的在人生进入第三幕时迎来前两幕的完美终结的。没想到安东尼奥·班德拉斯可以把老年艺术家的困境和细微动态都表演的那么恰如其分。私心的喜欢多加一颗星,另外看香港电影界如何译名依然是日常乐趣来源之一呢。

12分钟前
  • 墨梓🐳
  • 力荐

强烈的形式感与质朴的自然主义构成了《痛苦与荣耀》的两条故事线,随后,我们明白,这是一部戏中戏的嵌套结构,阿莫多瓦以一种非现实感营造“此在”,萨尔瓦多的家近似于Art Gallery,而他正在经历着外界的符号化之中,成为“被观看”的艺术品与被搬演的对象;而这也是导演阿莫多瓦的焦虑,高对比度的色块正在将他吞噬。《痛苦与荣耀》是私密化的Nostalgia,也是一次regression,由凝滞的艺术品状态退回地中海光照充足的夏天,以及那个看书的男孩。毫无疑问,阿莫多瓦理想主义地重构了这种回忆,他没有像寺山修司一样在不断回溯中还原其真实的模样,而是顺遂着真夏夜的烟火,获得一种“重生”之喻。

15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力荐

剧本明显有一些私人情感,但周边人物关系的真情实感不够多。总体影片情感张力不够。苛刻说的话一切老调而陈旧。孩童性启蒙那场戏合格而已,除了剧场和旧情侣相遇两场戏以外,其他地方都不够有情绪。女性“家具”化,不被真实关心,只是为了服务剧情而出现。巧合,戏剧,画面,部分色彩,这些元素如A导前作。隐喻部分亦是。最后flashback与拍影片让人猜疑的拍法并不新鲜,也不够有趣,对有些人如果flashback记忆也许会显得剧情更呆板,但我会觉得那样会让整部片更真情。

19分钟前
  • andarta
  • 还行

【上海电影节展映】相比此前对女性的关注与歌颂,这一次阿莫多瓦将摄影机面对自己,以自传性作品面世。魂牵梦萦的母爱亲情、一起吸毒的复合友情、念念不忘的往事爱情,以及初见男性赤裸肉体的暗恋情愫。不煽情不花哨,娓娓道来,情感细腻,柔情似水,足够真挚动人。片尾破墙拍戏有猜到。对俺这个直男而言,电影还是缺乏电光石火间直击心灵的震撼一瞬(不是大鸡鸡那种啦!)

24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FLC. 最後一場很厲害

26分钟前
  • 介意
  • 还行

吸毒 同性恋,叨逼叨烂片

27分钟前
  • Sagittarius
  • 很差

很多导演都会拍摄这样一部自传性质很强的电影,有的真诚坦荡,有的虚伪自恋,有的如春风吹拂般情感细腻、诗意盎然,有的如白烟入鼻般迷离梦幻、混乱失度,无论是风华正茂时,还是日暮残年时。于侯孝贤,是细碎平淡的《童年往事》;于鲍勃·福斯,是热闹癫狂的《爵士春秋》;于阿方索·卡隆,是考究隽永的《罗马》;于费里尼,是纯真幽默的《阿玛柯德》,亦是幻梦交织的《八部半》;而于阿莫多瓦,之前是《不良教育》,现在则是本片。除此之外,《碧海蓝天》、《钢琴家》、《岁月神偷》、《天堂电影院》、《美丽人生》等电影中也都或多或少地融入了导演的个人经历和情感——这是他们献给自己的珍礼,也是一封写给往日的情书。

28分钟前
  • 康报虹
  • 推荐

基本是四平八稳,完全料到是这样的作品,关于个人,关于灵魂,母性,童年,神,私人的失落和回忆,但是晚年的阿莫多瓦对于新生的看法实在是有偏见,可能是有点多多少少的固步自封。对这样的颜色有点烦了。阿>肯

31分钟前
  • faroe.
  • 还行

隐秘而又温柔的双层嵌套,每场戏都是告白与告别。巅峰时期的他是“一把刀子”,而如今则是“化骨绵掌”——花了三十二年与《欲望法则》和解。于我而言,还是比预期中稍失望,这部不会是结束,相信阿莫多瓦马上会拍出更好的作品。

35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导演写给自己的电影情书。

37分钟前
  • 梅花野老
  • 还行

想起了二十几年前第一次通过录像机不小心看到了黄片的下午,也是迷一样的发烧了

42分钟前
  • 拾叁空城
  • 还行

Sous les traits de cette figure "souffrante" avec qui le réalisateur partage un rapprochement gémellaire, derrière une jolie (double) mise en abyme, Almodovar tarde à nous dévoiler la beauté ambigüe mais précise de cette autobiographie toujours flamboyante récapitulant sa filmographie. Du saut espace-temporel à la rupture de ton, il faut sans doute attendre la dernière scène pour admirer cette magnifique œuvre dans sa globalité. Un hymne à la création artistique et à l'auteur qui revient sur le sommet son art.

43分钟前
  • KUMA
  • 力荐

痛苦是所有艺术的源泉,默默吞下这痛苦,品尝结出的果实。

44分钟前
  • alan3396815
  • 还行

7.7 阿莫多瓦有点不一样了,这回忆很轻,点水一般“偶然”动情。

48分钟前
  • 失意的孩子
  • 还行

海报上的影子就是阿莫多瓦吧?和他以往的作品还是有些不同的,有一种深沉的宁静。人老了就开始追怀往事,可能并不是什么充满戏剧性的事件,但在纷杂的记忆里,就是它们不知道基于什么样的缘由被保存并愈发清晰起来,这样的时刻即使一个闪念,都能让人感动。

52分钟前
  • 苏莫
  • 推荐

属于阿莫多瓦的《八部半》。借他人之口说出的自白,是最懦弱的忏悔。

57分钟前
  • 冰山的阴影
  • 还行

7分,阿莫多瓦对记忆的回望。童年、母亲、以及对电影的爱。连班德拉斯的发型都很阿莫多瓦。整部片子都很温柔,人到老年之后,记忆也都成了暖色。

6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