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难过, 又美好。
“喜欢一个人,很痛苦是吧。
” 因为喜欢你,所以连看见的风都是彩色的。
道路尽头的雪已经开始融化。
我爬上山顶去看了一场日出,看了开所有,包括你我一场相遇,很高兴在这小小的世界小小的小镇,遇到你。
这大概是,佳能的广告?
喜欢片头日式婚礼的片段:在宗庙举行的典礼、黑白对应的新郎新娘礼服,以及凄哀的音乐似乎使一切更像是葬礼而非结婚,物质学总是这样有意思...女主角长得很像我高中时曾朝夕共处过一段时间的朋友,想起和她在省图书馆自习的日子,年轻真好......女主演技很好,平淡天真大抵就是如此,尤其喜欢她眼睛下那颗痣。
片中恪守传统道德的老父亲、温柔持家的母亲、英气中不缺温暖的哥哥、美丽明媚的嫂子,还有个性鲜明的堂姐.......每个人物也都塑造得有自己的味道。
整部电影最大的缺点可能在于男主离开后女主自己登顶雪山的情节,缺少留白的同时又显得过度鸡汤。
其次应该是配乐,总体而言,影片好像太过安静了一些,多一点真白和堂姐登顶雪山,看到日出时的那种音乐是否会好一些?
是不是也就能和《海街日记》的高度更接近一点?
另外,片头女主在河边遛狗,和船上的同村人打招呼的场景会让我想起居住过的威尼斯和东京京郊,还有《情书》和《天国的树》里的小樽与北海道........日本小镇的冬日总是这般令人神往。
当年那部日韩合拍的《天国的树》赚取了我多少眼泪啊.......这么多年过去,现在想起剧中一幕,冬夜里男女主角隔着窗户脸贴脸的场景还会忍不住流泪.....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电影总能让人重燃拾起相机的热情。
想起《恋爱写真》里广末凉子和松田龙平,被阳光笼罩着的那两张年轻的面庞。
“青春若有张不老的脸,但愿它永远不被改变”.......安安静静看完这部《真白之恋》,不到被治愈的程度,却足够觉得放松和充盈。
典型日本纯爱电影,典型到平淡至极且毫无亮点。
影片主要讲一个智障女孩勇敢追求爱的故事。
但同样是表现残疾的爱的题材,这部片显然要比《那年夏天,宁静的海》差了不止三个档次。
电影中的女孩除了眼神有些呆滞根本没有任何智商缺陷的表现。
可以为了跟男友约会说谎骗家里人,被阻止约会的时候懂得发泄,用绝食相逼,甚至还会离家出走,这不是完完全全一个正常人的感情思维逻辑吗?
导演为了制造剧情冲突生生把一个正常女孩设定为智障实在是牵强附会,无法理解。
而在人物设定尤其是主要人物上出现败笔的话,那这部电影几乎可以说是提前宣布完蛋了。
另外,剧情落俗老套,偶然相遇—一起经历—被迫分开—解脱怀念。
基本上属于那种一眼望得到头,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糖水片。
最要命的是,作为一部糖水片,男女主颜值居然双双不在线,这就真的神仙难救了。
但好在,北海道的雪还是那么温润可人。
依我来看,这部电影更像是一部佳能硬广,比男女主感情更抢镜的是一直在晃来晃去的相机。
可能是托了那句广告的福吧,毕竟“佳能,感动常在”(开个玩笑)。
相比于豆瓣7.6不低的评分,个人给这部电影评价只有两颗星。
一颗星给最后的音乐和日出,还有一颗星给北海道那纯白的雪。
可笑的是,往往是家人让你意识到自己有缺陷。
家人的关爱一次次地提醒真白,她是个有障碍的人,她不是正常人。
其实有认知障碍的人活得更像是一个真人。
真白智力上并没有缺陷,她只是社交障碍,而社交,仔细想想,其实就是在自己的真人上戴上一个面具,学会阿谀奉承,尔虞我诈。
那么,不拥有社交能力又如何呢?
是谁有病?
油井也与世俗格格不入,他只想拍出好的照片,所以他的拍照技术高超,所以他没有认为真白有病。
两个这么纯粹的人理应相爱。
“喜欢一个人,很痛苦是吧。
”堂姐雪菜爱上了一个在他人眼中不该爱的人,是人人唾弃的小三,她真是有病。
可是爱一个人哪有那么刚刚好呢,这世上找到彼此相爱的人已经那么不易,又有几人能幸福地名正言顺地生活在一块呢?
爱上了,又有什么错呢?
是谁有病?
胡言乱语,是我有病吧。
这是最好的结局,也是最真实的结局。
当看到真白登上立山,用相机拍下日出,隐约知道这可能就是结局了,尽管内心在偷偷期待和猜想导演会不会最后给大家一个美好的结局,像大多数同类型电影那样,虽然不现实,但还是以男女主角美好的相守为结局,给观众一颗独立于现实之外的糖。
但它没有。
电影中有几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当真白用被子蒙住头,哭着说:“我爽约了。
我再也见不到他了。
”当堂姐在门口大声质问真白的父亲:“就因为生下来有残疾,所以就不可以有喜欢的人,连那些稀松平常的事情也要都放弃吗?
”当去往东京的火车开动,真白对着火车上的油井用力挥动双手,大声地喊“拜拜”,一声,一声,又一声。
火车开走了。
他们没有如我猜想的:真白虽然爽约,但最后还是追上油井,两人一起登上雪山。
在回小镇的列车上油井向真白描述立山的美景,“怎么说呢,爬到山顶之后,看着朝阳慢慢升起,看了之后觉得,很多事情都无所谓了,那些烂事也都能接受了。
真白什么时候也去爬吧。
”告别时,她说“我也会去看日出,为了看开,我会去登立山看日出。
”后来当她站在山顶,笑着用相机拍下日出的照片,眼睛湿润,却坚定地看着前方。
我知道,这就是结局。
美好的相遇在这里划上句号。
故事的背景是雪山,是我向往的地方。
故事的结局让我想起之前看过的One Day(泰),也是一个以雪山为背景的美丽故事。
雪山,是我最纯净的期待。
有缺憾才是人生。
告别很难,遇见很珍贵,这段经历让每个人都有收获,每个人都在成长。
堂姐开始改变,敞开心扉,开始接受镇上人们的推荐去认识别人。
真白的家人也从过度保护到发现真白其实远比他们想像地要好,能用相机拍下非常美丽的作品,也能放下心来让她和堂姐一起去登雪山。
这或许是真白交到的第一个男性朋友,她开始发现看世界的另一种方式,学会用相机来发现、去记录下每一个美好的瞬间。
有缺憾才是人生,遇见就值得感谢,放在心底就是存在。
这是一部唤起人心中最柔软地方的电影。
她可能有些反应慢,话不多,有些愣,但那样坚定、执着,对油井说“我想和你一起去看日出”,不顾家人反对在深夜跑去立山的真白,真好,像雪一样纯真,美好。
感谢看过。
上个周末偶然看到的影片,因为这部电影从导演到演员一个不认识,故事简介看上去也无特别之处,要不是对影片的拍摄地——被称作「日本威尼斯」的射水市好奇,差一点儿就错过。
值得一提的是和同类型影片相比,这部片里面角色年龄略大,通常纯爱类电影主角好像都是在十几岁,而这里的两个主角的年龄设定我推断应该是在30岁左右。
另外女主角的出色表演,将这个角色演的非常可爱,很多细节给我印象深刻,好的演员会和角色融为一体以及给观众一种绝对无可替代的错觉。
女主叫做真白,是居住在小镇上的一名患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女孩,家中是卖自行车的,除了父母兄长还有一只叫TAMO的小狗,日子过的简单,真白每天的生活就是带TAMO散步和在家中看店。
电影从真白带着TAMO散步开始,随着女主孩童般轻快的步伐,画面牵出影片的舞台,一个冬日美丽的海边小镇,以及女主纯真无邪的笑容。
看到这干净爽朗的笑容让人不禁会想这纯真的背后一定少不了身边人细致而周到的保护。
在哥哥的婚礼上真白邂逅了来自东京的摄影师油井,其后逐渐熟络了起来…在真白单调无聊的人生里,这可能是她最幸福的时光,和每一个恋爱中的女孩一样,即小心谨慎又充满快乐,甚至跑到堂姐的店里主动要求把睫毛弄翘。
因为真白患有认知障碍,所以相对普通同龄女孩有那么一点怪,直接点说就是要傻一些,也正是因为如此,她更容易会有那种全心全意的去爱的体验,毫无保留用力去爱,不会顾虑什么「女孩要矜持」「安全恋爱法则」之类,开心就手舞足蹈,伤心就蒙在被子里面。
这些毫无保留的体验才是恋爱最珍贵的。
然而快乐时光总是短暂,真白家里知道了后开始阻扰,表面上是保护,实质上是不信任,既有对外乡人的不信任也有对女儿智商的不信任,爸爸总是会将在报上看到的「女孩遭诱拐」一类新闻脑补到女儿身上。
紧接着是一段稍显老套的冲突,以及之后油井离去。
说到油井,虽然之前当女助手告诉他说真白是有问题的时候油井说道:
而当真白问自己会不会让油井感到恶心,油井帅气的说道:
道理他都懂,话也说的漂亮极了,但是到了动真格的时候,当真白说最想去的地方是东京时,还是脸都给吓白了啊。
油井并不是渣男,内心也比普通人单纯,甚至有点不通人情世故,导致在这个社会上混不太开,而他在真白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或者说是理想中自己的样子,但是尽管如此依然不可能做出那观众所期待的选择。
当面对爱情时,男人好像总是比女人要胆小的多。
终究原因我想可能是男人的理性强于女人吧。
总之一段哭的稀里哗啦的道别之后,生活又恢复了最初的样子。
而后真白去爬了雪山,拍了日出。
爱情来过,总比没来过强,人总是妄想永恒、妄想圆满,可是哪有那玩意,过于执念这些反而会连过程都享受不到。
最后影片结尾和开头一样,真白又戴回了小红毛线帽子,带着TAMO去散步。
笑容依然纯真,并且多了一些从容不迫的气息。
- F I N -
看了豆瓣介绍和评价去看的电影,真白真的很可爱,她看上去只是比别人单纯很多,并不像有缺陷的人,但是可悲的是她也许不太擅长表达自己,但其实这不是她才这样,大部分人都不太擅于表达自己,每次出门都只是说出去一下,不敢将自己与油井的故事告诉父母,也没有将自己的心意告诉油井,最后的那几声发自内心的呐喊——拜拜 拜拜 ,其实内心应该是——我喜欢你 我喜欢你。
故事随着油井的离开而终止了,油井虽然可能再也无法出现在自己的世界里,但是在真白的心里,油井象征着一个美好幸福的世界,第一次抓紧他的衣角,第一次与异性亲密交往,第一次有了喜欢的人,这个世界的美好,她感受到了。
这足以让她淡忘二十年前的拐骗经历,不那么封锁自己,让她有了勇气拥抱这个原本看上去黯淡的世界。
油井离去后,她并没有显得很悲伤,最后一幕,抬头远望,我猜想她是在看远处的立山吧,油井是她生活的希望,每当抬头看看立山,就会想起油井,想起和他在一起时空气的温度。
我觉得这部电影带给我最大的感触,并不是他们之间多么多么美妙的爱情故事,而是真白和油井的故事带给我的感动,油井之前就有所察觉,觉得真白有点奇怪,后来听说了她的情况,也没有嫌弃她,而是依旧像对待正常人一样对待她,还有她嫂子和堂姐,他们并没有因为她的缺陷而对她另眼相待,这是我觉得这部电影给我带来的最大的感动。
现实生活中也有类似的弱智患者,和他们可能不太好交流,但是请尽量以对待正常人的方式对待他们,因为这是他们最渴望的,正如真白被带回家后说的那句全片最戳中泪点的话“怎样才能做一个正常人啊,妈妈”……说真的,油井喜欢真白吗?
我全程都有在想这个问题,有什么细节能透露这一点吗?
他也许曾被真白的善良单纯所吸引了,真白想让她带她去东京,他说东京不行……全程他好像没什么表达心意的情节,最后安传统的青春偶像剧,男主不是应该留下来舍不得走嘛hhhhh,他的确很不舍,但还是走了。
电影名是《真白之恋》,很明显主要是将真白的初恋故事,油井喜欢不喜欢她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她的情愫以及她和油井之间的这段故事对她产生的影响。
看完顿时觉得世界如此美好!
“我本来想和你一起看日出的。
”“明天你有什么想去的地方吗?
”“想去的地方?
”“哪里都行,你想拍照也可以一起去,买东西也可以,有想去的地方吗?
”“东京,我想去东京。
”我大抵这辈子是没运气遇见这样的表白的,实在说很是羡慕。
又或者是日本人的方式比较含蓄?
有段时间流行说“今晚的月色真美”。
讲起来大概有人觉得最理想的结局应该是男主又回到了镇上。
其实我也希望这样。
不过现实里应该很难。
对话的后面是:“东京不行。
”“因为我有残疾吗?
如果我是正常人就会带我去了吗?
”不知道男主是如何作答的,但我想来多半是沉默以对。
代入其中的话,我确实也会是沉默的。
当面对这种情况时,我总是比女人要胆小的多。
看的时候我心里有很多的话,但是真到了一字一句写的时候又是一片空白。
我常常觉得我可能脑子有点什么毛病,只能浮现词汇但是又没办法组成句子。
我原来一直想着要女朋友的话一定要是个聪明的人,不然我应该会觉得很无趣的。
看了电影之后又觉得好像并没有必要,就真白这样的就挺好。
讲起来真白是轻度的认知障碍,其实并没有什么感觉,与其说是障碍,还不如说是比一般人单纯的多。
比一般人有趣多了。
嗯,其实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也谈不上感动,大概就真白回家之后问妈妈:“怎样才能变成正常的人?
”,我心里触动了一下。
基本所有的时间里我都觉得很平淡。
但是我很喜欢。
不过讲起来他们每次掏出佳能相机的时候,我都觉得这部电影拍的像个广告片。
脑子里无限循环自动播放:“佳能,感动常在。
”很出戏。
挺喜欢这种偏真实的化妆风格,脸上的毛孔啊、色斑啊、小痣啊什么的看的都很清楚。
我觉得很可爱。
算了随便写写就这样吧,脑子不好,就此放弃。
日本以小清新的纯爱片见长,但大都是以初高中生的爱情为基线。
要说成年人的纯爱片还真不多见,不过婊姐还真翻到了一部。
真白之恋
电影可以说是零卡司阵容,无论导演还是演员,没有一个名角。
场景极其简单,也没有高超的拍摄手法。
但就是这样一个小成本电影,在豆瓣上有7.5分的成绩。
或许看腻了快餐式的爱情,再来看一部连手都没拉过一次,更没一句表白的电影,都有一种心照不宣的感动,惹人泪目。
故事发生在有“日本威尼斯”之称的富山县射水市,单看电影的场景空镜,就已经美成了一幅画。
电影的女主叫真白,是一个患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女孩,通俗讲,就是有一点点智障。
她没有稳定的工作,生活得十分简单,每天就是遛遛狗,散散步,帮助家里看看店。
虽然患有轻度的认知障碍,但并不影响她的日常生活,反而让她看起来有些率真,可爱。
比如在哥哥婚礼的大合影上,所有人都摆出开心的样子,只有真白闷闷不乐,当堂姐让她笑一笑的时候,她直言,我不喜欢拍照。
比如媒人帮堂姐介绍相亲对象时,她看着那个男人的照片,直言,没头发。
她与男主相遇在哥哥的婚礼上。
男主叫油井,是一名摄影师,来到当地取景拍摄,碰到了真白。
真白帮着油井拿了一下相机,却无意间按到了快门键,于是在油井的相机里留下了一张角度奇特的自拍。
这张照片也给油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他把这张照片P了图,还给了真白。
一来二去,两人关系逐渐熟了起来。
油井想要去吴羽山拍更美的景色,但不知道如何才能到达。
于是真白就变成了地陪,开始为油井带路,慢慢的真白的感情也发生了变化。
她把油井送给自己的照片小心翼翼的表彰起来;嫂子送自己的新帽子就要立刻戴出去给油井看;以前拒绝烫睫毛,因为很痛,而现在主动要求烫睫毛,注重外貌。
最重要的是,她也迷上了摄影,跟着油井学习如何拍照。
油井虽然不知道真白患有智力障碍,但接触了很长时间,还是能感觉到真白与其他女孩子的不同。
他无意间笑着说,真白有点怪怪的呢,但真白却比谁都敏感,反问到,你觉得我恶心么?
油田告诉真白,自己要用两天一晚去爬立山。
真白就会毫不矜持的说,我也想去。
直到油田工作上的同事告诉他,其实真白有问题时,油田还是会反问对方,到底以什么标准来判断有没有问题呢?
如果是从无法适应社会这个层面上来说的话,我认为自己也是。
这样的回答简直帅爆了。
真白已经做好了第二天去和油田赴约的准备,但真白的爱情就像青春期早恋时的学生,所有的变化都写在了脸上。
父母发现她不再积极的遛狗,每天吃完饭就往外跑,自行车借给了油井却给家里说丢了,一系列反常的举动还是漏出了端倪。
于是父母禁止她们继续来往,给她所谓的保护;认为接近真白的男人都是想利用她智力上的缺陷,图谋不轨;认为只要把真白关在家中,时刻在父母的眼皮底下,就是最安全的庇护。
被软禁,却无力反抗的真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吃不喝,以泪洗面。
在她心里,爽约是一件不可原谅的事,她担心油田会因此讨厌自己,担心油田觉得她是个骗子。
没有人可以看到,真白喜欢一个人,是多么困难的事,就连她自己都哭着问,怎样才能变成正常人。
为爱勇敢的真白还是从家中逃跑了,她找到油田,只想告诉油田,对不起,自己爽约了。
离家出走的真白急坏了所有的家人,以至于当哥哥找到真白与油田时,二话不说对油田就是一顿胖揍。
嘴里喊的,全是“你以为残疾人就什么都不懂么?
别把真白当傻子”的话。
真白回家了,她的摄影作品父母也看到了,但父母不知道,给了真白全新生活,每天让真白感到快乐幸福的就是她们认为的油田这个坏人。
油田回到了东京,在离别的车站上,真白歇斯底里的喊着再见。
她的生活又回到了往日的无波无澜,每天遛狗,散步,但不同的,她也会追逐着油田的脚步,爬雪山,看日出,多了一丝面对生活的勇气。
仔细想想,我们的确为真白感到惋惜,但造成这样结果的,真的只是真白在智力上的缺陷么?
其实不然。
亲手扼杀真白爱情的是她家人给予的过度保护。
父母把真白软禁在家时的“疼爱”,哥哥把油田打倒在地的“正义”,甚至父亲连真白的堂姐一起辱骂的“教育”,这些真的是长辈所谓的“对你好么?
”真白的堂姐说——就因为生下来又残疾,所以就不可以有喜欢的人么?
那些稀疏平常的事也要放弃么?
本来只是某一方面有一些小的缺陷,甚至外人都不曾发觉,而周围人却将这种差异化放大。
认为所有靠近的人都有利可图,认为所有关于她的聊天都是在诋毁,认为每一次别人给予的帮助都为了日后施与更大的威胁。
于是我们封闭她们的世界,限制她们的权力,用一个个牢笼把她们禁锢在自己的羽翼之下,然后告诉她们,我是为了你好。
这样只会夸大他们与普通人的差异,让他们无形的在心中放大自己与正常人的区别,无限的佐证我是个残疾人的自卑心理。
过分敏感的,只是我们自己。
无论残疾与否,父母对孩子,不应只有严格的管教,重要的是给孩子多一点信任,让孩子多一些判断是非的能力。
真白是无辜的,爱情来了,她抓不住;但她也是幸运的,没有被油田施舍,得到了与正常人同样的爱情尊重。
尽管结局并不圆满,但至少爱情曾经来过,给了真白对生活的信仰。
不过我们也不禁反思,何为人生,又何为保护?
没有相对自由,人生便不属于自己。
每一个过分的保护,才是对他们最大的伤害。
——————————————————————————————————————-更多有趣内容欢迎婊姐知乎、微信“婊姐影评”电影界吐槽小能手,特长骂烂片。
资深魔法师,受尽凌辱的哲学家,三流且不客观影评人。
睡前看了一部纯爱电影,可能是人生第一部。
因为各种原因,好久没看过爱情片了。
于此同时,仔细思量这种感觉。
这种感觉就像小学时,读过《爱的教育》这本书后,心里充满了爱与善意,炽热的不得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于是就开始帮楼道邻居拎门口的垃圾。
那一刻,不想伤害任何人,想做的好孩子。
然而回顾来,并没有做到。
此时与彼时的善意与爱意多了一点不同的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感觉。
以“爱与美”为原则为支柱活着的,而非理性,而非自己奉承的 “无为wèi而为wéi”、“不过判断、执行而已”、“生而为人,一团矛盾”的人生:会呆呆的蠢蠢的吧,但可能会很开心很幸福的吧。
会像一个女生住进心头那种感觉吧,温热、柔软,舒服极了。
相比进化而来的,为了获得能量的口舌之欲、为了保存能量的物质之欲、为了完成复制的肉体之欲,“爱与美”似乎真的是件了不起的东西呐,可能某一瞬间不仅仅是前述三项功能的附属品。
哪怕那一瞬间是那样短暂,随后甚至产生了与之完全相矛盾的东西,哪怕它可能依靠物质储存、可能饱受激素影响、可能在各种群体效应前不堪一击,深深仰仗于那能量、那复制,但是因此而废弃、贬低它,就可能真的是本末倒置了;或者,至少是,太可惜了。
最终真白被当成了正常人去对待!可以自由的去拥抱这个世界!
年度小清新,真好。
说让油井别把真白当傻子,但把她当傻子的分明是你们这些家人吧。
2818.5
如果每个人都把她当正常人来对待,那么她也就是正常人了。最感动我的是真白回到家扑进妈妈怀里第一句话:“怎么才能变正常人?”因为在她看来,自己是个正常人的话,油井就会带她回东京了。
可能,已经过了这个年纪了吧
想去富山呐
单纯、平和、哀伤
初见真好。疫情结束,我要去一次射水市。20200405
“其实每一次恋都是初恋 ”。诚如木心所言,像雪一样纯美的《真白之恋》再次证明了摄影与爱情之间的关系。然而坂本欣弘镜头里的冬日明显要比纯粹描写初恋的《春逝》复杂得多。但真正令人可惜的是,这段如雪的爱情并没有随着温暖的日光消融在历史的河流当中,而是仿佛寒夜里冻僵的雪最终化为了一滩脏兮兮的污水。这部极为细腻的家庭剧让你意识到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被世俗道德绑架,从而变得不再敏感和清澈。但影片告诉我们的最重要一点是,以爱和救赎之名的保护主义才是歧视的根源。众所周知,木心写过太多与雪与爱情有关的句子。在《云雀叫了一整天》的最后,他留在雪野里的回响是:“再见” ,亦如女主对着男主喊得那句:“拜拜” 。说是悲哀也可以说吧,事物的味道,啄木尝得太早了。比人晚知道了恋爱的甜味,知道了悲哀的真白,依然像个孩子。
下雪的时候看效果更佳。题目取的很妙,一个词三个意思。
对对对,我也觉得佐藤美雪像筱崎爱,嘻嘻...是该夸摄影还是导演呢
年纪越大,越喜欢这种简单的故事。怀着一颗单纯美好的心,才能遇到另一颗单纯美好的心。
晓畅动人 清新自然
pure white,pure love。
人に好きになって苦しいです。
风景片!女主角是日版邓丽欣吗。
还可以
清纯过头没刺激…
怎么样才能变成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