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西蒙

Love,亲爱的初恋(台),抱抱我的初恋(港),西蒙和他的出柜日记,爱你的西蒙,爱,赛蒙

主演:尼克·罗宾森,詹妮弗·加纳,乔什·杜哈明,小豪尔赫·兰登伯格,凯瑟琳·兰福德,亚历山德拉·希普,洛根·米勒,凯南·朗斯代尔,特丽莎·贝特曼,托尼·海尔,娜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爱你,西蒙》剧照

爱你,西蒙 剧照 NO.1爱你,西蒙 剧照 NO.2爱你,西蒙 剧照 NO.3爱你,西蒙 剧照 NO.4爱你,西蒙 剧照 NO.5爱你,西蒙 剧照 NO.6爱你,西蒙 剧照 NO.13爱你,西蒙 剧照 NO.14爱你,西蒙 剧照 NO.15爱你,西蒙 剧照 NO.16爱你,西蒙 剧照 NO.17爱你,西蒙 剧照 NO.18爱你,西蒙 剧照 NO.19爱你,西蒙 剧照 NO.20

《爱你,西蒙》剧情介绍

爱你,西蒙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每个人都值得拥有一个伟大的爱情故事。但是对一个17岁的高中生「赛门」来说这一切却是件超複杂的事:第一、没有人知道他是同性恋;第二、他也搞不清楚自己爱上跟他一样有同样困扰的不具名网友到底是何方神圣???为了解决这两个大麻烦,赛门展开一段爆笑又吓人的解答过程,但他没料到的是,最后得到的答案却从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星愿骤雨忍者神龟测不准原理心魔淑女之家西游之问道飞虎之潜行极战非礼勿言罗宾汉之箭X!又是星期一暴风的恋人梦乡哈雷与戴维森爱上特种兵扭曲春天里的人们我的阳台男友萨拉热窝事件逃出克隆岛恐惧天使小李飞刀之飞刀外传富贵门克雷斯的魔法学院三块石行尸之惧第三季最终频率月出悟空传背叛

《爱你,西蒙》长篇影评

 1 ) 这是我渴望的勇敢

这是一场真实的幻梦Simon的母亲告诉他:我想看到的,还是那个原来的你。

Simon的父亲说:你依然是我的骄傲。

多少次渴望张口而不敢说出的秘密,被无数的眼光围观,生生的吞回心底。

而在电影里,这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

我记得有一次我欲言又止,眼泪打转。

但是那句话始终说不出口,我抬头看着爸妈,她们怒目而视。

想起几年前,我爸关于同志群体态度的言论,硬生生的憋回了肚子里。

“出柜”这个行为,仿佛在我们的世界里,成了一种恐惧和禁忌。

所以看电影的过程里,我跟着Simon笑,但是笑着笑着,却早就已经泪流满面。

他和我们所有人一样,过着一个高中生该过的日子。

他有他的迷茫,他的无助,他在被迫出柜后,有着不知所措和心酸。

可是他的父母,即便是泪流满面还是说着我们会毫无保留的去爱你,他的朋友并没有因为他的身份而疏远。

即便是冲突,那也在他的自我认同之后,完美的解决。

这便是我遥不可及的美梦,即便他的呈现如此的真实。

我没有Simon勇敢,甚至这一篇影评在我的朋友圈都要发出两个版本给两个分组。

我的秘密始终深藏心底。

看电影时坐我旁边的,是一个les小姐姐,看到中途我们满脸泪水的相视一笑。

影片结束,我们和其他人一样没有走,互相交流着自己的感受,她对我说:这或许很难,但是当你挺过去了,便是很美好的事情。

是啊,我想有一天,我的父母可以告诉我他们还是像以前那样毫无保留的爱着我,我可以和所爱的人在阳光下拥吻,就像万千情侣一样,得到的是祝福,而不是惊奇的目光。

电影的最后,Simon终于找到了他的Mr. Blue,那个梦终究是一个美好的结局。

而这个故事,本身却又那么的简单。

看完电影出来,墨尔本的风吹着我有些发怵。

抬头看见了很多星星,世界突然宁静。

我何时可以变得勇敢呢?

向世界宣布你是谁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毕竟这个世界,可能并不喜欢这样的你。

但是,每个人,都值得去拥有一个完美的love story。

 2 ) Love Simon: 爱你的“陈词滥调”

本日记隶属于 2018 随影随行院线观影写作计划,计划详情请点击这里,所含文章列表,请点击这里。

禁止任何形式转载,若感兴趣,请私信--如果说去年的《伯德小姐》是一部现代美国女生视角的小品,那么《爱你,西蒙》就是现代美国男生青年的爱情宣言;只不过《爱》更为简单直接,它没有故乡情结,母女羁绊,没有“大城市”“小乡镇”的企图心对比。

它有的,就是直率的爱情故事,一个男同志高中生的爱情故事。

我们无法想象《伯德小姐》的发生地从萨克拉门托变成棕榈泉,但我们可以把西蒙变成皮特,变成杰瑞,变成身边的朋友,甚至代入自己。

如果说去年的《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展现了八十年代南欧风情的男同故事,细腻地描绘了懵懂男生的憧憬与自我认同,那么《爱你,西蒙》就是2018年3月的北美自由派主流的同性青年爱情观。

主流并不是指数量上的绝对,也不是指意识形态上优势;主流是一种被青年人普遍接受的同性爱情观。

少了时代背景的限制,《爱》显得更为普通大众。

它真诚的以男青年学生身份,在大银幕上展现了同性爱情的另一维度:没有苦大仇深,没有环境的不解,没有悲惨的结局,没有艾滋的环绕,有的只是青春期恋爱(puppy love)的小事两三件。

但是,直率与真诚,并不等同于真实。

这部以十七岁高中生西蒙,通过网络和另一位代号为“蓝”的柜中男生邮件交流,而产生爱慕,最终更为清晰认识自己的爱情喜剧小品,充满了陈词滥调和一定的“政治正确”:古怪呆瓜的校长,大嗓门的黑人女老师,古灵精怪的妹妹,包容但却埋在鼓里的父母,两白两黑两男两女的友谊小团体…故事情节中的反转,结尾的恍然大悟,掐着时间高潮结尾的叙事节奏,都不甚新鲜。

但有着丰富电视剧经验的导演伯兰蒂,却把如此套路的背景和故事和盘托出,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巧合意图,甚至用片段自嘲的方式来告诉观众某些政治影射。

而这些陈词滥调,经由充满活力的学生说出,反而稀释了那些“做作”“讨巧”而变成了一种幽默的调剂。

比如在万圣节化妆派对上,就有着担心自己政治遗产被川普破坏的,穿着夏威夷衬衫带着花圈的退休版奥巴马;在面对爱情拷问时,西蒙(白人)对尼克(非裔美国人)直言所说的自己不喜欢艾比(非裔美国人)的原因不是因为她是黑人;在车上找寻《柠檬水》(碧昂斯)专辑但找不到…这种调剂和套路背景,没有令观众反感的原因,除了受众明确(自由派年轻人,LGBTQI+群体)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同性爱情套路上的翻新与突破。

最为直接的突破有在大荧幕上,以学生男同身份作为主人公背景的亲吻和爱情探索。

虽然同性题材,相比以往,已然有了大幅度的自由度和接受度,但是以学生背景,并且作为主人公直面探讨的还是极为少数。

这种程度上的突破,不亚于在《威尔和格蕾丝》中所说的“小荧幕男同绝对主角第一吻”。

当然,这并不是说《爱》是独一家,但是大面积商业院线直铺受众,并且跳脱了同志欺凌甚至被压迫的主题,绝对正常化最大限度缩压背景的学生视角,《爱》无疑做出了现在好莱坞的明确表态。

因为商业院线商业影片的背景,让它不得不考虑整个宣发时的市场影响和公司品牌。

更为关键的突破在于同性题材表达方式和表达维度的改变。

随着社会运动的发展,同性,尤其在欧美国家青少年眼中,不再被视为绝对的异类。

虽然描述同性运动和同性压抑的主题依然占据影视主流,但有越来越多的作品从“自我压抑”“环境压抑”的视角,变成了“自我正常化”“融入环境/环境接受的困境”;而《爱》则进一步跳过了身份认知的角度,变成了“出柜权力”的身份肯定。

简而言之,《爱》中的环境阻力和自我阻力是有的但是是被弱化的,它强调的是,作为同志,出柜的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被环境压力被出柜。

由于弱化了同性题材中最为关键的身份与环境冲突,于是如何展现权力的攫取就成了关键点。

这时,“陈词滥调”的背景设置(支持的家庭,友谊的坚固,高中爱情生活的锁杂)就成了最好的平台。

西蒙可以轻易地以电影开头的一段话跳过冲突的缔结,而去探讨出柜的另一面:父母会支持我,朋友会接受我,但是我不想让出柜改变我现在“普通,与你们一样的”生活,但是,我要一直拥有何时何地选择出柜的权力。

同性恋不再是桎梏,自我肯定不再是桎梏,环境也不再是桎梏,问题转移到了在包容的环境中,当出柜的直接结果不再是担忧时,我们又该如何出柜,是否还要出柜呢?

电影无疑给了正面的答案:出柜的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一看似简单的答案,却往往在影视作品中被忽略。

因为绝对多数的影片依然(当然,这类题材是必须且重要的)以负面的出发点去探索同性所面对的各类压力。

除此之外,在面对同性题材屡屡被提及的这不是同性故事,这是所有人的爱情故事一面:本片一部分肯定了这一做法,比如和“蓝”交流时的随时查邮件的小心思,措辞多次不知如何调整语言,生活细节似乎都是“蓝”的映射等等,都是标准的青春期恋爱表现,和性别无关;但影片同时进一步普通化全面化地把从爱情单一故事中拉出,放在现实的多维度世界中。

于是,爱情就像是高中生活的一个重要“注脚”,和友谊,舞台剧功课,等等串联在一起。

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青年在爱情中审视自己,而是一个普通人在各种烦杂中找到清晰的爱情脉络。

而这一切,又要归功于那些陈词滥调的背景设置了。

对于普通观众,相对而言,他们不在乎陈词滥调的庸俗程度,他们喜欢配角的“刻板”所带来的哈哈一笑。

他们喜欢故事中的小心思。

这是个人在2018年院线看的观众最为投入热情的作品。

在电影结束的深情一吻中,场上不约地响起掌声。

而这种掌声在影片不同片段,多次出现。

而对于影评而言,他们也不得不佩服导演的直率与真诚,不得不承认导演毫不掩饰的陈词滥调是为了铺垫作品内核的必要表现。

于是,在影评人场,大家也纷纷给予好评。

实际上,很多人并不厌烦陈词滥调的平庸,大家厌烦的是给陈词滥调套上各种噱头去掩盖自己的粗浅浅薄,而毫无创新意图。

 3 ) 出柜这件小事

【本文不含剧透】当我看到《综艺》杂志形容《爱你,西蒙》是一部“在各种层面上有着里程碑意义”的电影时,我的内心是崩溃的:你们就不怕捧杀吗?

第一遍看《爱你,西蒙》,是在二月底的悉尼同志狂欢节上。

那天夏日流火,我提前半小时去市中心最大的电影院排队,浩浩荡荡的人龙从门口排到了大街上,感觉半个悉尼的基佬都闻风出动了。

我身后一对老爷爷不停挥动着彩虹扇,毒舌主办方是想让他们刚结完婚就含笑九泉。

然而所有怨气在电影开始后一扫而空:整个影厅不断响起笑声、掌声和口哨声,就像在开一场盛大的派对。

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哪怕观影过程中发现有些瑕疵,我也毫不犹豫给了五星。

之后几周随着媒体口碑发酵,我有些坐不住了,甚至感到惊恐:这就是一部普通的校园电影啊,哪里当得起你们刷屏式的赞美?

在《爱你,西蒙》正式上映后的周末,我又去了趟电影院想验证自己的判断,结果走进影厅就两眼一黑:最后六排密密麻麻坐满了小女生(后来才知道,附近女子中学整个班都来了)。

我看了下周围,只有疏疏落落几对同性,更多是标配的男女情侣(我这排就有三对)。

等到大银幕开始放20世纪福斯的片头时,一个酷酷的少年牵着妈妈的手跑进来,低着身子坐到了第一排。

这些人——不同于同志狂欢节——就是《爱你,西蒙》正式上映后的观众群。

那一刻我想我能理解为什么它成为了一座“里程碑”:这是第一部由好莱坞主流片商制作发行、在全美2402家剧院同时上映、分级为PG13的主流同志片。

一个9年级生(初二)就可以买票入场,无论东西海岸还是闭塞内陆都有院线排片。

它的意义从一开始就不在于艺术性有多高,而在于用大众手法包装性小众的故事、还要确保大众不会对这个故事失去兴趣——这是同志电影借助资本力量、面向普通大众、对校园类型片的一次“模仿游戏”。

因此《爱你,西蒙》注定和《断背山》、《每分钟120击》、《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不在同一个坐标系;它的位置更靠近《春天不是读书天》、《早餐俱乐部》和《我恨你的十件事》——只不过《爱你,西蒙》的主角“碰巧”是同志而已。

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我相信对于看惯了同志电影的人来说,《爱你,西蒙》会非常的不够看:它没有约炮搭讪、没有恐同暴力、没有被世界排挤的阴暗、没有天雷勾动地火的床戏;它只有一个温暖得有如童话、但又无法套用到每个人身上的出柜故事。

这就是我一开始说的瑕疵——它太想讨好主流观众,太想展示同志正能量的一面,以致失去了这个群体真实的棱角。

但我不会因此就否定电影寻找最大公约数的努力,事实上Simon跟父亲出柜的那场戏成功把我看泪了(两次)。

它和《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Elio跟父亲的促膝长谈并列成为我心中最感人的父子片段。

如果说Elio的父亲是晓之以理,Simon的父亲就是动之以情,正是这些银幕形象的存在才让我敢断言:无论一部同志电影是否被主流收编,那些关于爱、渴望爱、理解爱和尊重爱的内核依然会完整的保留下来。

上世纪有一部以同性恋作为主角的美剧同样被赋予了里程碑意义。

很多人指责它对同志群体的描绘过于刻板,同志玩笑开得过于轻浮,然而这些没能阻碍它成为美国收视率最高、覆盖人群最广的情景喜剧之一。

1998年开播的《威尔与格蕾丝》让观众爱上男同志,让女人渴望有基友,让“同志审美”成为了褒义词,但用编剧的话来说:“为了保证最大观众群,同性恋只能感到被代表,异性恋只能感到被包容。

”《威尔与格蕾丝》正是stereotype和妥协的产物,但这无损于它的经典和带给人们的欢笑。

整整二十年过去了大银幕才学会接受小荧幕的创作逻辑,《爱你,西蒙》更像是一份迟来的礼物。

电影里的Simon是幸运的:他有着开明的父母、体贴的妹妹和无条件接纳他的好友,他不出柜只是因为害怕改变,一旦决定了就义无反顾。

因为爱上同样没有出柜的笔友Blue,寻找Blue的过程也见证了Simon的成长。

“Love, Simon”是他给Blue最后一封信的落款(爱你的西蒙),当他署上真名的时候,观众似乎可以看到他的未来在不远处光芒万丈。

《爱你,西蒙》是非主流的出柜故事,它没有拷贝我们作为过来人的痛苦挣扎,而是带着“It Gets Better”的信仰:出柜终有一天会成为一件小事,做自己不需要天翻地覆。

事实上就在电影拍摄过程中,Blue的三位饰演者中有两位都出柜了,男主演Nick Robinson的弟弟也跟家人出柜了。

你看,这样改变人生的电影是不是很棒?

两位已出柜的Blue - Joey Pollari 和 Keiynan Lonsdale电影放片尾曲的时候灯亮了,我看到坐第一排的母亲正在亲吻儿子的脸颊,那一刻我笑得好像一条狗。

爱你,西蒙。

 4 ) 不爱,西蒙。

实在没法喜欢西蒙这个角色。

首先,他为了一个素昧蒙面的网恋对象blue,准确说是为了自己不失去这个网恋对象,因此一再出卖自己的朋友,这一点就够让人反感了。

还有西蒙对blue的“爱”,似乎套在任何一个他以为是blue的男性身上都可以,可这些男性就算全都不是blue,如果其中有人想和西蒙交往,他似乎都会同意。

别忘了还有电影开头出现在家门外的小帅哥,西蒙也心动过……这种套在谁身上都ok的感情,不管在是异性恋还是同性恋里,都很难让我为之动容。

我甚至怀疑西蒙和blue根本没有相爱。

西蒙想通过blue这个角色的存在证实自己的存在。

他爱的只是自己。

而blue,发现邮件被曝光就拉黑的行为也实在让人失望。

其实电影里除了少数脑残同学恶意挑衅,从西蒙开明的父母和老师同学那里并没有感受到多大的压力,他们反而给予了各种意义上的理解和支持。

灵魂黑夜部分最大的困境也不是来自被出柜后被孤立排挤,而是因为自己欺骗朋友被揭穿,以及被网恋对象甩了这件事。

后来也因为一封公开信就化解了。

电影给了大量时间在《猜猜谁是blue》上,我到最后也没明白安排这种剧情的意义何在。

这样做并没有让我觉得主角更有魅力更让人喜欢,甚至可以说起到了反作用。

至于结局,最后当黑人小哥坐上摩天轮时,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失望:啊,为什么是他?

我还以为是xxx……这种看到最后发现站错cp的观影体验也并不怎么好。

想起麦基说过,角色在面对压力下做出的选择往往揭露了人物的本性。

通过这部电影我并没有看到西蒙这个角色有太多值得出柜群体学习的地方。

而且,一部电影的角色让人觉得不喜,剧情让人觉得无趣,如果因为打上lgbt的标签就可以拿高分,未免有些对不起这个标签。

 5 ) 好烂的片子,为什么好尬吹的……

看完了真是觉得好无聊啊,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尬吹一波好片。

男主莫名其妙的交换几封邮件之后就至死不渝的爱上对方了吗?

这么几封邮件我觉得是可以和任何同在gay圈的人都能进行的正常交流呀,这样一来男主仿佛可以爱上任何一个gay。

况且跟爸爸的交流里也提到有gay间的facebook,Simon已经4年是gay了难道以前没有试图过跟别的gay交流吗?

非要好朋友告诉他一篇gay写的帖子然后他就跟发件人天雷勾地火了?

收写邮件的时候他也是表现的莫名在意,连对方是谁都不知道就神魂颠倒?

美国这么开放的大环境下,大家对gay有这么恐惧吗?

男主怕被Martin告密做的是什么智障事啊?

他凭什么可以把朋友的生活弄的一团糟?

喜欢了他多年的异性好友也是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宽容……要是我爱了整个少年时代的异性是个gay …… 头秃头秃 不是因为他是gay,而是这么多年错付的心意,那么快就可以轻易放下吗……为了大团圆的结局剧情也是完全不讲道理啊……不过话说回来,整个剧情发展都不讲道理……后来男主勇敢的出了个柜上个摩天轮kiss大家就为他鼓掌了吗?

观众这么捧场的吗?

整个剧情的发展我都觉得好智障啊,能打零星的话我就这么做了另外让我感觉恶心的还有Martin,Walf House里让Abby喊的那几嗓子鸡汤真是让人鸡皮疙瘩都起来了,Abby还觉得interesting ? Excuse me ? 总之,一切发展或是转变都很突兀反转也丝毫没什么逻辑,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吧……Brandon是个gay不清醒的时候还能和女人kiss,看来也没有那么坚定是gay吧?

最后突然跳出来说我就是Bleu OK fine,导演说什么就是什么吧整部剧仿佛就是男主自己不知道为啥莫名4年才出轨,出柜的契机是莫名一个Blue 男主对Blue莫名的爱,男主的朋友莫名的宽容,男主的家人超级无敌好。

所以整个片子就是外界对我没什么压力是我自己不愿意出柜,出柜了之后一切都没有改变,世界都是如此美好。

Ok fine Très bien.....最后,感谢陪我看的室友,陪我看的时候是第二遍看了,这种片子还能陪我看一遍,着实室友情深了

 6 ) 甜甜的爱情,原来不只是属于男生和女生

我知道我上年纪了,该现实一点,可是当我看到小清新的爱情片时,还是会有脸红心跳的感觉,有些戏码呢还能引起我的姨母笑。

我就是这么不争气,或许,我还年轻,哈哈...... 今天想说的电影是2018年上映的美国喜剧片《爱你,西蒙》,满屏的青春气息,学院风式的故事,海外的背景,不同的文化信仰,却也碰撞出了令人为之动容的感动,勇气,以及包容。

每个人都值得拥有一个伟大的爱情故事。

但是对于一个17岁的高中生(尼克.罗宾森饰)来说这一切却是件超复杂的事:第一,没有人知道他是同性恋;第二,他也搞不清楚自己爱上的跟他一样有同样困扰的不具名网友到底是何方神圣。

为了解决这两个大麻烦,西蒙展开一段爆笑又吓人的解答过程,但他没料到的是,最后得到的答案却从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这部电影的魅力该是在于两点。

一、其实任何群体的爱情都是一样,没有区别的!

自从人类进化以来,男人喜欢女人,女人喜欢男人,这是被普罗大众灌输到骨子里的默认意识。

好像人生来就该是这样!

但是偏偏有人从出生以来,就跟大家不一样,他们喜欢的是同性的人。

这一类人被称为性少数群体的一个类别,也就是比较流行的简称为LGBT的一员。

在中国,这一类人是比较少的。

其实在我看来,应该是每个国家的这一类人占比应该不会有太大区别,但是在中国反而比较少的原因可能是,中国作为一个传统观念比较强的国家,很多人会选择压抑自己,一如既往的去过上结婚生子的日子,选择淹没在人海,只是不想受到异样的对待。

而在国外,这种群体却如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

这种现象在很多人看来,并不是什么好现象。

但是对于我这样一个崇尚自由,乐观勇敢的人来说,如果有一个机会,去做真实的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我是喜欢男生的,尤其是帅到不能再帅的那种,哈哈......)

回到电影《爱你,西蒙》,上文中有提到,这部电影写尽了青春期的悸动、紧张、忧虑。

即使他是LGBT,但是当西蒙与神秘笔友Blue展开邮件交流时,他一睁眼会去看看有没有回信,就连上课,都会走神,迫不及待的去洗手间看看有没有心上人的回信。

与朋友聊天的过程中,全程走神,深怕错过任何一封回信。

在他一次次的去确认Blue的身份时,宛如一场紧张又刺激的冒险。

他是贪心的,他不想只是停留在网络阶段,他想在现实生活当中发展出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

再说说电影让我喜欢的第二个原因吧!

西蒙真的太酷了,他还只有17岁啊,但是他的勇敢已经吊打很多人了。

即使文化开放如美国,面对LGBT,人们还是会以异样的眼光去看待。

这该需要多大的勇气,去承认,去追求,这一切的一切比正常的恋爱多了更多甜蜜的负担。

电影的结局是美好的,它应该也给了很多人去追求做自己,去自信满满的追求爱情的勇气吧!

该片具备青春气息,除了宣示少数社群的平等权利,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勇于面对自己的困难,不畏他人的闲言闲语,亦毋须回避他人的歧视目光。

只要以真诚待人,便能跨越各式范畴的规限。

原来,甜甜的恋爱,不只是属于男生和女生的。

看了这部电影,感觉自己的世界观瞬间又包容了些。

 7 ) 出柜是一项权利

西蒙第一个出柜对象并不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于是后来被朋友反问“如果我是你最好的朋友,为什么你没有最先告诉我?

”西蒙说因为告诉另外那个朋友是“更容易”,他说自己认识另外那个朋友六个月,而和这个最好的朋友认识了十三年,他不知道对一个长达十三年的朋友出柜会对他们的友情带来什么改变。

他显然不愿意承受这样的改变发生在自己最好的朋友身上。

之所以有强烈的共鸣,是因为在自己陆陆续续向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出柜的过程中,我大学时代三个最好的兄弟,也正是我迟迟没有出柜的对象。

我甚至最终都没敢直接告诉他们,而是选择了让其他朋友代为转告。

《爱你,西蒙》中,搞恶作剧的马丁把西蒙和另外一个同性恋的往来邮件公布在网上,于是西蒙被动地向所有人出柜了。

后来马丁试图向西蒙道歉,但西蒙愤怒地对他说:“你没有权利这样做!

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向谁出柜、用什么方式,这一切本来都应该由我来决定,但你把这些都从我这里抢走了!

”再次回忆自己的经历,不禁感慨,没有人把这个“权利”从我这里抢走,但我自己没有用好这个“权利”,我很后悔,没有亲口告诉大学时代三个最好的兄弟,我是同性恋。

谢谢你,西蒙,你让我认识到出柜是一项权利。

我虽然没能用好这项权利,但我还有一次机会。

 8 ) LGBT电影里的“normal”和“gay”

《爱你,西蒙》发生的背景更接近现在的西方社会,所以剧情里并没有什么严重的社会阻碍和悲壮感,我买票的时候看到归类写的是喜剧,结果还是看得又哭又笑的剧情不多啰嗦,以男主Simon的出柜经历和猜神秘笔友Blue的真实身份串起来,中间穿插了一些主流青春电影常见狗血,什么A以为B喜欢C结果B喜欢A之类的,Simon被同学向全校出柜,然后接纳自己并且勇敢向神秘笔友求爱,最后大家愉快地生活在一起……补充几个难忘的情节:(因为太现代社会了,忍不住一直想到自己看的酷儿理论……)##一开始Simon以笔名和Blue通邮件的时候互相问是怎么知道自己性取向的,Blue说 :“《权力的游戏》热播的时候,其他男生都盯着龙母的胸看,我却爱上了琼恩雪诺。

”Simon 回信说:“琼恩雪诺对于性取向觉醒是个好选择呢” ##Simon在思考出柜的时候内心想法很丰富:为什么异性恋不要出柜啊?

然后脑补了他异性恋朋友向家人出柜的场景。

电影表现得很明显,他真正害怕的不是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性取向,而是出柜意味着要公开宣告自己的身份,正是这点让他感到不安。

他知道爱着他的家人和朋友会接受他,但他本能地害怕生活发生改变。

他甚至对同校的Ethan感到嫉妒,因为Ethan本来就“看起来gay”,不需要出柜大家就都知道的,所以在Ethan出柜前后其实大家对待他没什么变化。

而他自己呢?

如他所说的,看起来和大家一样,有着完美的正常生活,除了性取向这个巨大的秘密。

电影为了表现Simon的外貌打扮和举止都很“正常”和“直男”,还让Simon的青梅Leah暗恋他……好的,我们都知道Simon一点也不“gay”了……(摊手,青春电影的必备狗血)Simon这样不主动说别人就不知道他性取向的性少数人群很多,可以说是或主动或被动的“深柜”了。

我一直忍不住想到身边人也会用“xx很姬”这样的语式。

在看我导师采访gay/lesbian studies领域大牛Mother Camp作者的文章时,她说femme必须要一直证明自己,让自己be a legible lebian;而butch的姬气十足,却一定会挑战(confront)公众对normal的认知从而遭到歧视等对待。

大概是,不够gay的人担心自己gay气不明显,“gay气”足的人则或多或少会生活得艰难吧。

Simon的gay达在猜谁是blue时屡屡失灵,gay达文化似乎容易让大家觉得性取向能被“看”到,所谓见一个人前几面就能猜测出性取向只适用于非常少的人。

除了少数打扮举止明显的人以外,性取向本来就不是一个肉眼能辨别的东西,对大多数性少数人群来说,性取向必须要以告知的方式才能变得明确。

而这种告知(也就是我们说的出柜)往往是具有冲击性的,而且出柜要对不同的人出很多次,比如在这部电影里出柜场景累积发生了7次,Simon出柜了6次,Blue在结尾也出柜了。

##Simon和身边的朋友们一样,穿着不怎么鲜艳的衣服,喝着连锁品牌的冰咖啡,过着很“直人”的生活。

虽然很“大众”,但他内心也有彩虹情节,也想过gay lifestyle。

比如他安慰自己说等大学要去加州,要“be out and proud”,然后脑补了自己在加州的大学宿舍和一群穿着五颜六色衣服的同学们一起伴着彩虹旗载歌载舞……然后他自言自语:“恩,可能不要那么gay……” 无论是Simon眼里的作为形容词的“gay”,还是别人眼里的,一旦“你很gay”和“你很man”“你好娘”的论述出现,就意味着说的人心理对“gay” “man” “娘”有了一套(刻板)印象。

当Simon想象自己“out and proud”的大学生活时,其实他在想象一个典型的现代西方gay形象:对大家出柜,衣着时尚有品位,举止谈吐自信,对生活态度积极,敢于挑战传统和规范。

他一边想要做真正的自我,一边又不确定这样的gay lifestyle是不是他想要的。

他只是觉得身份从直人变成gay的话,自己也要有些变化。

(后来他被出柜后在家选衣服的时候还纠结了一会)而这种对于gay的形象塑造也其实一直在被批判。

在各国gay的平权路上,往往不止伴随着为性少数争取权利,在有的社会对有些人来说歧视反而会加重。

比如对性别气质的歧视(男性气质的gay看不起他们认为娘娘腔的gay),比如对社会阶级的歧视(精英gay看不起money boy)。

有没有发现,这种圈子内歧视链的生成,无论哪个性取向都有?

这样的观念在国内城市其实也有,比如一个“合格的gay”要至少中产阶级,健身有肌肉,有品位,不能太“娘”……总之,一方面要和直人不一样,但一方面又有和主流相似的阶级观。

从这个角度来看,想要完全脱离主流本身就是个误区。

就算你认为自己够小众够反主流,你可能还是无意识地在遵从和加固其他社会主流规范。

真正的反规范反霸权,应该是全面的。

##Simon和家人出柜后,他的妈妈、妹妹、爸爸都接受了他。

他的妈妈说:“你还是你。

”平时没心没肺开些恐同玩笑的爸爸问他什么时候知道自己性取向的,他说13岁。

爸爸说:“已经4年了,这4年我都在和你开愚蠢的玩笑,对不起。

我不会去改变你的任何东西,我爱你。

”然后他爸爸就开开心心说嘿下载Grindr吧 我知道那是啥,facebook for gay people在Simon和家人出柜时,别说性行为了,他还没和同性谈过恋爱。

与许多现代青少年一样,他出柜的方式是表达“我是同性恋,我爱同性”(who I am),而不是说表达性行为。

这是出柜奇妙的地方,因为你们虽然是在谈论性取向,但去掉性的那部分。

在出柜的时刻,同性恋以一种身份被表达出来,而非行为。

也因为这个是前提,出柜才成立。

这也是出柜在国内为什么一直有争议,很多人觉得出柜这个概念在国内不适用,觉得同性恋在国内没当成一种身份而认知(要不要成为一种身份也是争议)。

##最后,害怕自己too gay的Simon还是坐上了gay gay 的摩天轮 (开玩笑),高调告诉全校自己在找Blue。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部电影不够浪漫,不够文艺,或者不够现实。

看完电影后我在网上看到了对这个电影的批判,有人认为这部电影过于庸俗和主流,甚至有人批判这部电影在迎合异性恋主流的品位审美。

有趣的是,这也恰恰说明了一个问题:LGBT/酷儿题材的影视作品是否一定要“非主流”,要小众,要 transgressive(反潮流)/ anti-normative(反规范)?

要和主流异性恋电影拉开距离?

电影间接表达了Simon对于自己在不在“gay籍”的焦虑,和最后的释然:我不需要变得和主流不一样去当gay。

我还是一样穿着简单的衣服,喝着连锁品牌的咖啡,和朋友在车里扯谈,同时,我也可以是个gay,和男朋友谈甜蜜的恋爱(撒狗粮)。

“I'm just like you.”这个“你”,是直人,是Blue,是gay,是所有性取向。

与其说《爱你,西蒙》的青春狗血和傻白甜是在贴合直人品位,不如说它在和你强调“直人”和“LGBT”之间的差别本来就是无意义的。

一个gay可能会像Ethan一样明显到不需要出柜人就在柜子外,或者像Simon或者Blue一样不明显身边最好的朋友都看不出来,不代表他们哪个就“更gay”,哪个就更“直人”。

你不可能会too gay,因为首先,gay没有什么对生活方式的规定。

being gay 更不是要以直人为标准对比去和直人“不一样”。

任何一部试图去塑造“gay”,甚至定义“queer”形象的电影,无论本意好坏都是耍流氓。

而作为观众,也不应该去定义LGBT、酷儿电影应该是啥样。

我蛮开心《爱你,西蒙》出现的,它是一部相对轻松的喜剧,笑点多,适合携家人观看。

(可惜国内不能在电影院看)就像任何题材一样,一个LGBT题材的电影可以悲情,可以文艺,可以轻松,可以商业。

如果一个LGBT电影里主流元素多,我们就说它“不够LGBT", 说它“迎合直人”,那就等于我们在把直人当做一个标准和LGBT对比,甚至在塑造LGBT电影的固定形象。

可这本来就该是多样化的。

公号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YZAydiUc85E0kMI4HL_ZAQ

 9 ) 从一位对大部分人未出柜的观众的角度看Love,Simon

二刷补充:Simon房间装潢真的太棒了 Simon家好大装修超棒还有妹妹每天做饭(消耗实验用的食材)他们家绝壁很有钱…里边很多台词和情节其实都特别幽默 发自内心地笑了很多配角都很可爱很真实很温暖,而且台词往往都直接把我逗笑Simon的心理活动特别戳心 感同身受 种种暗恋的情愫 “他会不会是blue” …就是我内心的真实写照啊!

zzzq梗就是要这样玩的没错哈哈哈哈哈哈哈以及,在北京的电影院看爱你西蒙,简直是有生之年系列…手动分割线——————————————看完这电影感触颇深。

一时竟不知从何写起。

首先谈谈我的小吐槽吧~我感觉这里边的故事简直太美好了,虽然不完美,可这简直要比现实中真正遭遇这样事情的人的境遇要好得太多太多了。

也有可能是国家不同,文化氛围以及对LGBT的接纳程度不同吧,不过我敢说现实中的美国高中也不会有这么理想这么美好到以至于让人羡慕得无以复加的故事的。

当然这是电影,描绘出这样美好的故事,有种浪漫与理想色彩,毕竟生活总是艰辛,也体现了我这样的人的美好追求嘛,对吧。

电影里的大部分人物,即便是路人,实际上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对Simon很包容,完全没有那种对gay异己的感觉。

怎么说呢,就像在国内,比如我的学校,假如我被这样公开出柜了,或许不太可能是像电影里边那样的一个场景…朋友们都Normally say hi,甚至是投以友善的笑容(当然这是电影的手法啦~)没有人开那种无聊的基佬玩笑(那俩货就是电影剧情需要才塑造出来的“反派角色”,不过这是作为一种现实中存在的那种反同且恶心的直男直女癌的夸张化手法象征存在的),没有一大片人用奇怪的眼神看着自己…当然电影里并不是Simon一出柜就氛围这么好…在故事中段Simon fucked up everything and went through a period that sucks.但这样的环境真的太美好了,美好到让我嫉妒…开明开放善解人意懂得尊重的家人,朋友,这不就是一个Gay最需要的一切吗?

他不需要什么,其实…仅仅只是需要身边人的支持和理解啊…然而这样一件看似简单的事情,在现实中不知道有碍于多少因素而显得尤其地难…接下来谈谈那些直戳我内心的,引起我强烈共鸣的小细节吧。

首先是Simon的老爸在知道Simon是gay 之前对Simon开异性黄腔,还有Nick对Simon讲Abby咋样咋样魅力性感啊,Lyle问Simon是不是喜欢Abby这么hot的女孩所以才跟他做朋友,Simon的那种尴尬的心情我简直不能再理解了。

那种朋友们谈论着女孩的东西时自己隐藏起自己的真实想法尴尬地笑(当然一般来讲是看不出来尴尬的)或者甚至随声附和时心里的感觉,简直不能再真实了。

这个共鸣真的非常强烈…强烈到我都有些心痛。

和同性好友毫无隔阂谈论自己喜欢的男生,这对gay 来说真的只是奢望 ,因为不同性取向在谈论性方面真的无法从内心上get到对方的点 我想这个大概生而为人 懂得都懂吧。

其次是Simon寻找Blue的历程。

撞见Bram和女孩亲热发现他原来是异性恋不是我要找的那个人的失望 还有后面的Lyle和Cal…那种一次次寻找 感觉好像找到同一类人了,从一开始接触搭话成功给人家留下好印象了耶高兴!

对方看起来也对我有好感的样子 报以微笑他竟然也很友好地回了一个哇好激动!

然而却一次次因为铁打的证据原来他是直男啊而失望透顶的感觉,对此的共鸣也实在是太强烈了。

以为A喜欢我然而虽然他是双性恋但我们注定不是一路人;男生之间的“小摩擦”“小游戏”让我误以为B对我有意思 等我接近他却发现他是个实打实的直男 我还欺骗自己沉浸在能和这位帅哥调情谈恋爱的幻想里 最终幻想破灭 还是接受了和他只能做朋友的事实 不然不断越界迟早连朋友都做不成 其实他人真的很好我真的很想和他继续做朋友;还有一众可疑的CDEF男生 也许只是我想太多吧,你们这么直男的人为什么我还会抱有你们是深柜的幻想呢哈哈哈…当我听见“那个女孩你看见了吗,太性感了”类似这样的话时 我和Simon的心情想法真的就完全一样啦…这样的细节描写简直不要太真实了 我想大多数的gay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吧,尤其是在校园生活中 对很多事情都充满了憧憬与期待 就像异性恋会对喜欢的对象怀有ta也喜欢自己的幻想 gay也一样。

只不过电影里是用了以blue的邮件的线索细节来找可能的男生的方式,形式不同,但本质一样啊。

中间看到Simon停车突然对Abby出柜时不知道为啥看哭了。

眼眶忽然地就湿润了。

也许是觉得,有这样的好朋友,可以面对她出柜但是她表现得没有吃惊没有讶异完全正常反应真的好幸福好奢侈。

虽然Simon最后说了选择对Abby说而不是Leah是觉得刚认识半年的Abby对他来讲,比Simon内心害怕改变了和认识13年的leah的关系要轻松的多…但这个瞬间就不知怎的打动了我,也许是我压抑太久,伪装太久的一种心酸吧。

还是那句话,电影里讲述的故事实在是太美好,太让我羡慕了。

那么好,善解人意又活泼可爱的家人朋友,简直是上辈子拯救了世界才能有的吧,但电影毕竟是电影,我觉得理想化一点,戏剧化一点,表达了人美好愿望与理想,也不失为一个好电影呀。

就像我喜欢la la land 一样,那样子浪漫的爱情(虽然以悲剧告终),现实中不可能出现,可谁又能说电影里的故事一定能出现在现实中呢?

更何况爱你西蒙里想表达的,其实不就是gay is gay,it is not a big deal 嘛,不需要什么“虽然你是同性恋但是我们还是会好好和你相处”这样刻意强调的“我们理解你”,还是那种很政治正确的支持,其实,只要身边的人能够仍然正常对待自己,不就足够了吗。

然而这“不就足够了吗”是一件多么,多么,多么奢侈的事情啊。

btw Love,Simon 看得我真的有一股想出柜的冲动哈哈哈哈…

 10 ) “我爱你,就因为村儿里只有咱两是未出柜的同志。”

总结一句如题。

够了。

没搞明白1:网恋是怎么恋上的。

共同的秘密能让俩人成为朋友,怎么让俩人成为恋人的?

没明白。

没搞明白2:那么多未出柜同志,赶巧在一个学校,就一个人赶巧儿大胆写了帖子,赶巧就是个帅哥,然后就赶巧一个你(也是个帅哥)回了信,赶巧俩帅哥网聊变成网恋(没搞明白1)也就罢了,网恋见了面赶巧就能擦出火花,这么多赶巧都是怎么实现的?

没搞明白3:网恋见面了直接就一见钟情也就罢了,怎么相处起来还真能成,这馅饼从哪儿掉下来的?

一句粗暴解释:因为大家都是高中生,活在暮光之城小时代的虚假幻觉世界里。

爱情并不长这样,恋爱关系也没有这么简单。

有脸,有心,就是差点儿魂。

《爱你,西蒙》短评

Boring

4分钟前
  • 阿巴厮
  • 较差

写信和几个小细节好看的 整体确实假甜 不过看起来挺开心的 最后小黑的解释……emmm

6分钟前
  • 阿莱
  • 较差

“开始”到底有多难?耗尽九十分钟才知晓《爱你,西蒙》这两个词如何书写的男主恐怕最有发言权。然而在他套路满满有限的人生中压根就不存在所谓特殊的困惑,让他迟迟不敢迈出第一步的原因并不是身份,而是像那位大胆作出“表白”的同学一样害怕被这个世界拒绝。好在家庭教育于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7分钟前
  • Muto
  • 还行

结尾也太俗烂了吧。。。。。整部片子就是一颗低幼的糖果

11分钟前
  • BKKKKKKK君
  • 较差

青春LGBT,亲情向,需要被家庭朋友真正接受需要更大的考验,在平衡肤色的基础上同性情感的叙述反而显得层次很浅,反正每年都会冒出许多同类题材作品,手法已看不出特色。

13分钟前
  • 最幻想
  • 较差

套公式,假大空

18分钟前
  • 影呆
  • 较差

“这件事本来是由我来决定什么时间、地点、人物和时机,现在却变成了你” 亲下去的时候,全场掌声雷动…Wow

20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怎么那么老套,结局减分,也太青春少女梦幻了。

22分钟前
  • 🐖
  • 还行

看完一脸尴尬,主要是对鸡汤很不适。

26分钟前
  • 河原宏
  • 较差

老爸如果下载Grindr应该会家庭破裂:)

31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推荐

西蒙被出柜之后,一直没有哭,和爸妈没沟通没哭,朋友误会离他而去没有哭,别人当众羞辱嘲笑他也没有哭……甚至还把妹妹弄哭了他都没哭。但在布鲁表示不再和他通信要消失并拒绝接受他邮件后,他终于哭了。说到底,爱让我们脆弱,爱让我们坚强。

33分钟前
  • 惘然
  • 推荐

好肉麻 ...

34分钟前
  • ⸜( ˙-˙ )⸝
  • 还行

就“甜”,没了?男主角其实纠结的是在这样一个被几乎是完全的善意包围的环境之中到底该不该宣布出柜,这样的故事有任何张力可言吗?有一点模仿微博段子想象对着家长宣布自己是异性恋但是家长的反应是当下对同性恋的反应的那段算有意思。其实本片如果加强像cmbyn停留在对性探索层面的心理描绘倒也不错

35分钟前
  • 纯肉锅贴
  • 较差

不懂为什么那么多人叫好?!暹罗之恋,十年前的泰国做这种少年情事都比这个好!我就不拿每分钟120击说事儿了!杰克苏。

40分钟前
  • 秋木猹
  • 较差

政治正确啊,男主朋友宽容,爹妈讲理(尤其大直男老爹表白仍然疼爱儿子的时候超感动),余下的部分大多是套路,夹点狗血,小许悬念。相比之下《SKAM》更好看更感人,所表现的小受在出柜前的压抑和幼稚以及走出阴霾的转变更到位(自然他的友人圈也更感人些)。

42分钟前
  • 胡桃园咔嚓女王代表老柴咔了你
  • 还行

完美的家庭,完美的朋友,完美的笔友,完美的终遇,描绘一种只要下决心踏出去,就能完美化解小小心事的非常理想化的出柜人生。

43分钟前
  • 老罗Lazzaro
  • 还行

玛丽苏的一部同性爱情片,男主出柜后得到了身边家人朋友所有人的理解,并且最后面基也很圆满,很温暖的片子但评价过高了吧。

46分钟前
  • 瓶盖
  • 还行

这故事也太弱了

47分钟前
  • Idokil
  • 较差

如果最后blue是那个四分卫就圆满了

49分钟前
  • Cheuk
  • 力荐

要是詹妮弗加纳安抚儿子的表情不那么便秘,或者最终出柜的是副校长(这其实比较符合逻辑),我对这片也许还会刮目相看。现在这样,无非粉饰太平的大型广告美学现场罢了。

53分钟前
  • SydneyCarton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