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结局

Happy End,快乐终结(港),完美结局(台)

主演:伊莎贝尔·于佩尔,让-路易·特兰蒂尼昂,马修·卡索维茨,芳汀·阿杜安,弗兰茨·罗戈夫斯基,劳拉·薇琳顿,奥拉利亚·佩蒂特,托比·琼斯,希尔·佩尔,哈萨姆·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奥地利,德国语言:法语年份:2017

《快乐结局》剧照

快乐结局 剧照 NO.1快乐结局 剧照 NO.2快乐结局 剧照 NO.3快乐结局 剧照 NO.4快乐结局 剧照 NO.5快乐结局 剧照 NO.6快乐结局 剧照 NO.13快乐结局 剧照 NO.14快乐结局 剧照 NO.15快乐结局 剧照 NO.16快乐结局 剧照 NO.17快乐结局 剧照 NO.18快乐结局 剧照 NO.19快乐结局 剧照 NO.20

《快乐结局》剧情介绍

快乐结局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洛朗(Laurent)家是一个富裕的上层中产阶级家庭。80多岁的老人乔治·洛朗(George Laurent)逐渐陷入老年痴呆。他和两个已婚的儿女托马斯(Thomas)和安妮(Anne)一起,正不自在地分享他在加莱(Calais)富丽堂皇的庄园。离异而冷漠的安妮,不得不承受因儿子皮埃尔(Pierre)的失职而导致的灾难性工作场所事故的影响。与此同时,托马斯的前妻因一场神秘的中毒而被紧急送进医院,导致他13岁的郁郁寡欢的女儿艾芙(Ève)与父亲和他的新婚妻子安娜伊思(Anais)生活在一起。毫无疑问,在这个家庭中,每个人都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而随着洛朗家的命运与持续而不光彩的欲望交织在一起,一种特殊而又令人不安的联盟就会形成。但最终,有些更大的秘密即将揭晓……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律政狂鲨第二季恋恋巴黎我非英雄鬼手传奇之寒食帖行尸走肉:死城第一季黄河浪潜水不是不想嫁婚姻乏术头文字D第五季大厅里的孩子们素味平生紫玉金砂寻找连环杀手:雷吉娜·史密斯的故事快乐星球第一部恋之魔法波波糖欲海医心第四季假日爱情贝尔吉卡绿能战士暗金丑岛君:完结篇致亲爱的你寂静岭2蝙蝠侠:龙之魂异兽现代美女森林奇缘家常菜夏目友人帐童年的许诺

《快乐结局》长篇影评

 1 ) 上层社会的沉静,或死寂

无论是对媒体、评论人,还是熟悉欧洲电影的影迷来说,迈克尔·哈内克新作《快乐结局》一定是今年最令人期待的作品之一。

毕竟,哈内克此前曾在四年之内拿到两次戛纳电影节最高奖金棕榈奖,一跃进入“双金棕榈俱乐部”,成为新世纪以来为数不多且“货真价实”的大师级导演。

这一次,哈内克虽然未能在戛纳第三次夺得金棕榈,但作品依旧保持了很高水准,其冷酷、犀利又不乏幽默的影像风格在首映时就博得了观众的阵阵笑声和掌声,故事所反映的欧洲社会的严重问题也让人深思。

《快乐结局》围绕一个支离破碎的上层社会家庭展开,其家庭成员的关系生疏而冷漠,每个人都对生活无比厌倦,一举一动之中流露出让人细思恐极的病态。

一家之主乔治·劳伦(让-路易·特兰蒂尼昂饰)由于下身瘫痪只能坐在轮椅上,无聊的生活让他每天活得毫无期待和兴致,几次想要寻死但又几次被人救回。

他的孙女伊娃·劳伦(芳汀·哈德温饰)同样“生无可恋”——先是在母亲自杀身亡后回到劳伦家族和离异的父亲身边,接着发现了已经再婚却仍然欲壑难填的父亲在社交平台上给情人留下的淫荡话语。

三观崩塌却完全无计可施的伊娃对亲情、家庭和生活彻底失去了信心,同样走向了自戕的道路,但与他的祖父一样,命运未能让她轻易解脱。

生无可恋的伊娃·劳伦 与此同时,乔治的女儿安妮·劳伦(伊莎贝尔·于佩尔饰)和他的儿子皮埃尔·劳伦(弗兰茨·罗戈夫斯基饰)也没有好到哪儿去:前者一方面需要处理家族企业面临的突发困境,另一方面还要应付不省心的父亲和其他琐事,其经历简直就是法国版“女人四十”;后者则完全游离于家庭之外,对母亲的关心表现冷淡,既不想承担任何家族责任,也对上层生活完全不感兴趣,整日游手好闲并混迹于底层社区,喜欢在大型聚会等公共场合大放厥词,以生事为乐。

在影片后半段,皮埃尔更是将一群黑人难民邀请到自家为乔治·劳伦举办的生日午宴上,一个个详细介绍他们的国籍和经历,让在场所有人尴尬不已。

忍无可忍的安妮·劳伦最终只得采取一个颇为极端的方法:拧断皮埃尔的小指头(瞬间让人想起《钢琴教师》里人狠话不多的女主角艾丽卡),才让他放弃了这场闹剧般的表演。

总的来看,影片并没有一个连贯、完整的故事可言,也没有对任何角色行事的动机做出说明;它只是将家庭成员的生活和交流状态连接、拼贴在一起,中远景以至远景镜头冷静地观察着所有人物的行动;有些情况下,影片甚至隐去了对话内容,仅留下一个对话或冲突的场景,力图以极度客观的视角摄取一张张疏离淡漠、意义模糊的家庭和街头快照(snapshot)。

除此以外,《快乐结局》中还穿插了监控画面(与前作《隐藏摄像机》类似,但《隐》是以电影镜头戏仿监控,《快》中的则是货真价实的监控)、社交网页聊天界面、Youtube视频和手机直播APP界面,这些元素的使用体现出哈内克对新型媒介的高度敏感性和本片的后设性,它们的出现不仅喻示着着媒介的不断发展和演进,也重新探讨了新型媒介在影像表达中持续提高的地位和作用,更将观众和拍摄者紧密连接在一起。

于导演而言,这些影像最初只是具有记录和窥视性,但随后,影像的功能开始进化,窥视逐渐成为了娱乐,直到手机直播和界面中弹幕的出现,观众被间离出剧情,开始对影像及其叙事进行评判和思考,而这也正是哈内克全片的目的所在。

影片结尾,乔治·劳伦在目睹皮埃尔制造的闹剧之后,悄声离开了家族特意为他举办的午宴,并请求伊娃将自己和轮椅推入大海中,企图再次自杀。

伊娃并没有拒绝;她只是将他送入海水之中,眼睁睁看着乔治的身体被浸没,没有寻求父亲和其他大人的帮助。

不止如此,她出人意料地掏出手机,点开录像,以旁观者的姿态猎取这个扣人心弦的死亡瞬间。

所幸的是,这次自杀行动看上去似乎又失败了(出现在画外,结果如何我们无法确知):安妮·劳伦从宴会厅跑出来,狠狠瞪了伊娃一眼,然后急忙向海边冲去。

所有人的惊慌失措都被手机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来;记录者本人虽然一直藏在手机之后,但其对家庭、对他人、对生命的冷漠和将亲人生命当做娱乐的荒诞却也间接保留在录像之中。

《快乐结局》海报 从以往的作品看,哈内克往往在影片的故事情节和大背景之间建立起一层隐性的因果联系,希望透过这种方式挖掘出大的事件、局势背后更深层、更微观的原因(比如《白丝带》便是用压抑病态的家庭氛围解释了作为背景的一战得以爆发和纳粹主义出现的原因)。

《快乐结局》也不例外。

它的情节恰是设定在一个特定的时空范围,即法国北部的加莱之内,而这个地区正是法国著名的“丛林”难民营所在地。

2002年,法国总统萨科齐下令关闭桑加特难民营,在原地重新修建加莱“丛林”难民营。

大量难民聚集在此地,为的就是等待机会穿越英吉利海峡,非法进入英国。

及至2016年10月26日,法国加莱“丛林”难民营被下令正式拆除,多达6500名来自阿富汗、科索沃、苏丹等非洲和中东地区的难民将被驱逐。

或许,哈内克正是想借这部影片表明,微观的上层社会生活与法国对待难民的姿态并无不同,两种疏离与冷漠不仅如出一辙,更有着确凿的因果关系。

或者,这其中还隐藏着一种讽刺:连自己生命都不在乎的个人和民族,还怎么指望他们做出任何人道主义的行为?

从这个角度上看,《快乐结局》甚至可以算是一部难民题材电影,但它无疑是另辟蹊径的。

正是这种另辟蹊径,让哈内克的作品一直以来更加切中要害,更加鞭辟入里,也更能打动人心。

哈内克是焦虑的,这种焦虑导向冷冽的风格,同时也必然导向关怀和温度。

公允地说,《快乐结局》并未让哈内克超越自己,片中出现的一切元素、所探讨的一切话题在其之前的影片中均有所涉及;松散的叙事、略显冗余的人物设置和实验性的媒介处理也对影片的观感造成了一定影响。

于是乎,《快乐结局》不免给人以“炒冷饭”之感。

但好在,哈内克始终如一。

当我们坐在影院里面对以上种种时,就会明确无误地感受到,他对人性的理解、对媒介的超前探索依旧让人肃然起敬,而人们对《快乐结局》的重新审视和发现,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2 ) Happy End 观后小记

1冷漠。

这是我看完整个电影后脑海中第一时间蹦出来的词语。

影片中塑造的法国中产阶级大家庭里,每个人都冷漠且自私地活着。

小女孩Eve直播毒死仓鼠的视频,天天给同学饭里放安定片,让母亲中毒抢救;她的父亲Thomas背着现任妻子出轨网恋,却是谁都不爱只爱自己;大女儿Anne告诉被狼狗咬伤的佣人女儿吃巧克力可以止痛;她的儿子Pierre整日无所事事,忽视母亲操持家族企业的辛劳,时不时捅个篓子;老父亲Geoges受不了自己下身瘫痪的生活,想方设法要自杀......2最后老爷子推着轮椅淹入海中,他的女儿和儿子都惊慌失措地去救他。

仔细一想,救一个一心求死的人,到底是给予他救赎,还是给予他折磨?

毕竟“世上最可怕的不是眼前的刑罚,而是那无爱的未来”想起几个月前看的《血观音》,里面的棠真,和这部影片中的Eve,出奇地相似,无论是行为还是外表,那种不属于这种年龄的气质,阴郁的,灰暗的,只是也有所不同。

3小女孩Eve给讨厌的女同学饭里天天下安定片,无独有偶,前几天看新闻说一个女大学生毕业前在室友饭里下避孕药,是紧急的那种,多吃就会很大程度上生不出孩子的,她却笑嘻嘻地说是送她们毕业礼物。

小女孩Eve在片头使用Snapchat直播了几段小视频,片中又插入她无聊时在Macbook上看油管视频的场景,最后她在老爷子逐渐被海水淹没的时候,拿出手机录下这一幕的动作.....社交网络的普及,使人类间的交流,逐渐疏远,这一话题当今社会上都在讨论,国内的快手和抖音无形间毁了多少人?

而片中露骨地将这荒诞可笑的现象表现出来,还是让我反思自己频繁使用手机的问题。

4于佩尔阿姨在这部片中依旧演一位女强人,让我惊讶的是两部片中(另一部指去年的Elle)儿子的性格异常地相似。

不禁使我深思,在单亲家庭中,由女强人般的母亲独自抚养长大的男孩子,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否都和影片中的一样?

一事无成,好吃懒做,时常惹出一堆麻烦让母亲头疼......5影片中好多地方和该导演的另一部电影《Amour》相呼应,老爷子与大女儿的扮演者在《Amour》中也饰演父女,老爷子给孙女Eve讲述自己把病重的妻子闷死的秘密,在《Amour》中,老爷爷不忍心见妻子被疾病一点点夺去生命,用枕头闷死了她,给了她个痛快。

算不算是彩蛋呢?

6看到豆瓣上的精彩影评,才品出原来本片还暗含着法国的社会问题——难民的处理。

7《神奇动物在哪里》(杜比影音),《蝴蝶梦》,《快乐结局》感谢电影节,让我感受了这三个美妙绝伦的故事将《快乐结局》作为本人此次电影节观看的最后一部电影,有演员和语言的因素,但如此有深度的故事,更让我庆幸我的选择。

尽管Happy End 并不happy。

2018 深夜 记Bonne nuit.

 3 ) 快樂結局(Happy End,2017)

1、布紐爾、夏布洛所批判的資本主義是十九世紀的資本主義,漢內克所批判的對象現在已經進入二十世紀的資本主義社會了——前者的敵人我們很熟悉,就是資本家,後者的社會各階層之間不同的特性業已消失,所有人共享一種非人的無能感,如果二十世紀後的資本主義社會中出了問題,災難必須所有人一起承擔。

可以這樣說,在快樂結局(Happy End,2017)中,漢內克關注的不是某個階級的處境,不過鑒於世界關心勞工階層已經夠多,這一次他把人類觀察集中在一個無望的高端中產家庭裡的三代,而一般人尚未經歷真正的資產階級內在的崩潰,在感覺上只是無法認同這光怪陸離的一家人。

佛洛姆理性的掙扎(The Sane Society,1955)中這樣描繪:綜觀十九世紀的社會特性,我們可以說在本質上它是競爭的、囤積的、剝削的、權威的、侵略的、個人的。

……在二十世紀的資本主義社會裡,去除了剝削與囤積,取而代之的是接納與銷售;去除了競爭,取而代之的是日益朝著「協同工作」邁進的趨勢;去除了永遠增加盈利的努力,取而代之的是獲得一份穩固而安全收入的希望;去除了剝削,取而代之的是共享與散布財富;去除了合理與不合理的公開權威,取而代之的是匿名的權威——輿論與市場的權威;驕傲與征服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日益增加卻又不自覺的無能感。

2、故事的表面非常零碎,可是在這麼碎片化的場景中,我們對每一個角色掌握得非常清晰——這證明導演的功力。

對於現代西方文明社會中人的無助、脆弱、徬徨、疏離,故事以職業災害到各種精神病(明顯如憂鬱症,隱蔽如愛與生存意志的喪失)所表徵,以至於不忍苛責每一個角色殘酷冷漠的行為舉止,因為我們對他們何以如次的原由抱以同情。

不過其中,我感到最為艱難的處境在伊莎貝雨蓓的身上。

3、快樂結局是人類永恆的追求,即便它只是暫時作為慰藉的假象,難道有人想目擊老人沒頂?

4、若不是傅達仁向瑞士申請安樂死通過的新聞播出,台灣人不會理解為什麼電影中老人向理髮師尋求幫助的時候,說自己因為身體太健康而「遭受蘇黎世的拒絕」。

5、電影中的自殺與殺人,相較於愛慕(Amour,2012)完全是兩回事。

一般媒體所謂快樂結局是愛慕的續篇,是形式上的便宜的認知。

如果忘掉愛慕的故事,不把它當作理解老人行為的原因,單純就老人和小女孩在書房裡說的話,那是非常駭人聽聞的:他們彼此交代了如何殺人的過程。

尤其當老人一再追問小女孩為什麼要給夏令營的孩子下藥,女孩說:「我不知道。

」這時,老人露出了一絲曖昧不明的笑容,太驚悚了!

佛洛姆對於人的基本需求,其中超越的需求,有一個說明:倘若我不能創造生命,至少我能毀滅生命,毀滅生命始我超越了創造生命。

⋯⋯破壞性是一種次等的潛能,只要人存在,就有這種屬性的存在,他的力量與任何激情無二。

可是破壞性卻是創造性的唯一替代物,創造與破壞,愛與恨,並不是兩種獨立存在的本能,而是對超越的這一人性需要所提供的兩種解答。

 4 ) 挺好看的

电影始于几段Snapchat视频,它们来自13岁的孙女伊娃,作为托马斯前妻的女儿,她恐怕还难以享用白人上流的身份标签,但是她的情感干涸症,完全没辱没洛朗这个姓。

开头视频里毒死宠物只是冰山一角,她的邪性,是哈内克另一个频现于作品的主题:对某种纯洁神话的怀疑。

在这个成人儿童化,儿童成人化的世界里,年龄不再是一个有效识别,孩子成了遮蔽,遮蔽这个世界崩坏的起始点,遮蔽快乐终结的真实时刻。

当伊娃协助祖父自杀,她想到的是什么?

打开手机,拍摄视频,在这出结尾的高潮戏中,浸泡在大海里的乔治固然令人动容,但伊娃的无动于衷,更加令人触目,哈内克一直关注媒介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伊娃的手机,与其说是赶时髦,不如说是旧论点的新证据。

所以,[快乐结局]拥有我们熟悉、敬畏的哈内克的一切,不新,但是够好。

值得注意的是,电影唯一的快乐只出现在片名里,但这不是哈内克唯一的“温柔”。

影片结尾的设计,自杀的乔治依然可能得救,若是更为残酷的哈内克,我们或许只能看到伊娃的手机视频里,一个逐渐接近大海的乔治……

 5 ) 快乐的结局在嘲讽着我们

思考生与死,法国人总是很在行,片子反映了各种人群的内心矛盾、生存状态,所有人都有其难以启齿的隐私。

所有的事情在结尾貌似都有一个好的结束,但揭开表面来看,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捉摸不透的。

我们只能试着去理解每个人对如何生如何死作出的选择,毕竟每个人都无法完全获得快乐的结局,当然,影片最后的幽默还是很有趣的。

 6 ) 快乐结局

影片中人物的行为举止是被导演放大加工过的,但也确实提炼自生活。

人们大多都活在自己设计好的皮囊下面,皮囊之下早都千疮百孔了,却还能衣着光鲜地面对外人。

这也并不只是欧洲中产阶级的特征,而是现代文明进程下的普遍现象:冷漠与虚伪。

欧洲电影人最喜欢聊的问题之一就是冰冷发达城市中的人际关系。

如果你对人生迷茫了,你能通过这部电影找到活着的希望。

如果你正奋斗在人生前线,你也能靠着这部电影审视自己。

就是这么神奇,信不信由你。

 7 ) 快乐,不在(影评,Happy End)

我的作品总有多种解读方式,因为我希望观众自己去解读。

这是我刺激观众的方式,用较为开放的模式讲述故事,从而迫使观众自己去思考、解读电影。

——奥地利著名导演Michael Haneke法国电影《Happy End》(快乐结局) 作品类型:剧情主要演员:Jean-Louis Trintignant(饰演85岁的父亲Georges)、Isabelle Huppert(饰演女儿Anne)、Mathieu Kassovitz(饰演儿子Thomas)、Fantine Harduin(饰演Thomas的女儿Eve)...故事概述:讲述法国一个中产阶级家族内部的人情冷暖上映时间:2017年10月4日在法国上映

时隔近三年,又一次在大银幕上遇见了奥地利著名导演Michael Haneke的作品,真是又惊又喜。

“惊”在“不知这一次,Michael又会为观众带来何种意味深长、耐人寻味的影片”,“喜”在“无论哪一次,Michael的作品从未让期待许久的影迷失望。

接着,让我们满怀期待,进入剧情,赏析佳作。

(看点不少,一一列举)I,知名导演Michael Haneke屡获殊荣(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最佳导演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得主...)、声名远播的老牌奥地利导演Michael Haneke携新作(自编自导)回归,熟悉的叙事风格、深邃的剧情内涵、简洁的故事脉络,这就是Michael执导作品的特质,从始至终都未曾偏离过,此作亦是如此,简单、慵懒、深刻。

II,豪华演员阵容Isabelle Huppert+Mathieu Kassovitz+Jean-Louis TrintignantIsabelle:这位不用过多介绍了,几乎包揽过欧洲各大电影节女主角金像奖的超级实力派。

此次再度联手导演Michael,合作默契,将家族的主心骨、女强人Anne的性格、特点拿捏十分细腻。

Mathieu:这个名字看似有些陌生,但如果看过2000年的那部《暗流》(法国两大男神主演,让·雷诺+文森特·卡索)的话,就会留下深刻印象,是的!

Mathieu就是这部影片的导演,有才华、有颜值。

本剧中,他出演“花心大萝卜”Thomas(见一个、爱一个,毫无责任心可言),完全不懂得“真爱”为何物。

Jean-Louis:又一名法国本土的老牌演员,片中饰演家族的大家长Georges,一位步入老年,看淡一切,心灰意冷的老者。

三人朴实无华的演绎,加上小演员Fantine Harduin的纯天然表演,将这个“无爱”家族彻底演活了。

III,作品的内在深意影片名为《Happy End》,中文直译“快乐结局”,在下感觉这个解读方式不太精确,因为本作中没有丝毫值得“快乐”的因子存在,所以个人斗胆为其做出如下解读——Happy,End。

何意?

快乐,终结。

换句话说,本作传递的不是“快乐”,而是“被终结的快乐”(即:忧伤)。

如何理解这句话?

让我慢慢解答。

忧伤1——无情这个大家族有没有爱?

没有!

大姐是工作狂,弟弟是花花公子,大姐的儿子是不成器的富二代,弟弟的女儿极致冷漠,老爷子看透人生...这个家族的爱在何处?!

忧伤2——虚伪代表人物——Thomas。

亲情之间,如此虚伪,现在的年代,还真不少见!

片中的Thomas就是最好的反面典型,他爱自己现在的妻子?

他爱自己女儿?

“No”。

忙于跟新恋人网上调情的他,哪有时间顾及他人,被“情欲”所挟制的Thomas,不正是许多现代人的真实写照?!

忧伤3——堕落人性的堕落!

a,当年仅13岁的Eve说出自己曾经在夏令营时毒害过同学;b,当她若无其事的拿出手机拍下老爷子被困水中、企图自杀的画面。

这两处场景,不禁让人内心唏嘘。

为什么一个尚未成年的孩子可以行出这种事?

这难道不是人性的堕落?!

这难道不是人心的扭曲?!

这难道不是人类的悲哀?!

忧伤4——冷漠片中有这么一个桥段(从62分钟30秒开始,到65分钟45秒结束),老迈的Georges坐在轮椅上,一路前行。

这一路中,画面中出现了两类人——法国本土居民与非洲裔青年;出现了两种现象——“非洲裔青年主动上前询问老爷子”与“本土人冷漠的擦肩而过”。

这组画面的含义,想必无需多言了。

IV,笔者的些许牢骚1,叙事架构,略显松散。

由于作品涉及的人物较多,均摊每个人的戏份,间接导致了剧中人物刻画不够深入,叙事结构不够严谨。

2,过于隐忍,寓意过浅。

无论是角色对白,还是故事发展,都相当简单、含蓄,有种法国电影的特有意境,但是总觉得意犹未尽,过于“隐忍”,或许说得更透彻一些,更为迷人。

书不尽言,就此搁笔。

下次见了。

导演★★★★☆(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演员★★★★☆(三个大腕+一个小女孩,绝配了)剧情★★★☆☆(意义深刻,可惜叙事稍显松散,失误了)视效★★★★☆(冷峻、干净,与作品主题吻合)音效 不做点评(配乐极少(大提琴那段绝赞),不注意听,几乎难以察觉,貌似导演有意弱化其存在感,故此,不做点评)推荐度★★★☆☆(与Michael的最佳作品稍有差距,由于是名导,所以评分要严苛一些) 更多影评+推荐首发于微信公众号“floyd与helen的旅途集锦”,谢谢

 8 ) 欢迎来到这个糟糕的大家庭

有一天 我望向花园 偶然看到一直猛禽在撕咬一只小鸟它在空中就抓住了这只鸟 来回摇晃 然后就在地上用喙撕咬是真的撕咬羽毛四处散落 仿佛在下雪然后有辆车开过 那只猛禽就飞走了没有了羽毛 受伤的小鸟都不成样了 反正从我这边看过去是这样这挺有趣的 当我们从电视上看到这些时 会觉得很正常 大自然就是如此可当你在现实中看到的时候你的手会发抖

 9 ) 快乐结局

洛家是一个富裕的上层中产阶级家庭。

80多岁的老人乔治·洛朗渐陷入老年痴呆。

他和两个已婚的儿女托马和安妮一起,正不自在地分享他在加莱富丽堂皇的庄园。

离异而冷漠的安妮,不得不承受因儿子皮埃尔的失职而导致的灾难性工作场所事故的影响。

与此同时,托马斯的前妻因一场神秘的中毒而被紧急送进医院,导致他13岁的郁郁寡欢的女儿艾芙与父亲和他的新婚妻子安娜伊思生活在一起。

毫无疑问,在这个家庭中,每个人都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而随着洛朗家的命运与持续而不光彩的欲望交织在一起,一种特殊而又令人不安的联盟就会形成。

但最终,有些更大的秘密即将揭晓……

 10 ) un-happy un-end

托马和女大提琴手的网络性爱,寻求刺激的已婚男人,对婚姻的忠贞仅仅体现在嘴上说着的“我爱她,我不会和她离婚”,但是却在脑子里操着别的女人。

伊芙说托马不爱克莱尔。

这是对的么?

托马也不爱伊芙她自己,她说托马不爱任何人。

到了片子的结尾,我也没能明白伊芙自杀的原因,然而如果导演把回答这个问题的自由交到观众手中,恐怕什么有意思的回应都不会得到。

伊芙自杀因为她抑郁了,她为什么抑郁,因为她认为没有人爱她,然后呢?

整个家庭都是fucked up的,然而没有任何人能够成为安妮,能像她一样活着。

操持着整个家族企业,谈着恋爱和一个律师订婚,把发脾气的儿子的手折断,一切对她了如指掌。

如果说非要挑出一个人,最近接近理想生活的那个人,我想迈克尔会选择乔治,用双手结束了妻子的生命之后再将自己推向大海。

生命到底是什么呢?

显然,乔治看到妻子在受苦,于是结束了她的生命;关于他自己,他大概也觉得生活的痛苦大过了快乐。

我们可以认为乔治老了,生活没有什么盼头,但是小伊芙呢,她为什么要给同学投药,把仓鼠杀死,杀了她的妈妈,之后把自己杀死。

电影没有给我什么线索,像是一个空洞般,把一个扁平的角色摆放出来。

接近十个扁平的角色被放在了一栋房子里,谁也饶不过谁。

很看出迈克尔哈内克想要说的,看起来没有快感。

(伊芙的衣服上面写着的是I Love Japan)

《快乐结局》短评

向来就对dysfunctional family情有独钟,所以老爷子&小孙女这对cp算是绝杀。haneke总是在我以为自己已经变好的时候让我跟他片子里人物的阴暗面共鸣。谢谢了?

7分钟前
  • 名字特别酷的人
  • 推荐

哈内克就是哈内克,没想到和《爱》还有呼应。

8分钟前
  • 可乐杨
  • 力荐

故事叙述得也太散了 视觉观影体验同样不怎么愉快 还是Elle里的于佩尔比较美

13分钟前
  • 赖克朋
  • 还行

“你根本不爱任何人。”小女孩质问爸爸一句道出整个家庭与社会阶级无法解决的矛盾。在他们快乐又悲伤的生活中失去了爱人的能力,这里的每个人都如此凶恶与可怜,唯一看似正常有承担的Huppert其实是个毫无感情的工作狂。

17分钟前
  • 薾苨
  • 力荐

有点normal,也不能叫平庸;剧透警告:小萝莉太冷酷了,杀老鼠又杀妈,能听电话还能破译密码,这种萝莉给我一打不要停……

22分钟前
  • KD6-3.7
  • 推荐

《爱》之续集。And there is no fucking happy ending at all.

26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还行

一般

29分钟前
  • minor
  • 还行

迈克尔哈内克。电影通过一个家庭3个代际的生活状态,说明了人和人之间无法打破的年龄和处境代沟。老人对“活着”的不眷恋,长女为了利益的再婚,长子“谁也不爱”的婚外情,孙子受到母亲压制的迷惘,孙女沉浸在直播时代的快感和情感的冷漠,符合哈内克一贯批判思路,这就是“痛且撑着的”快乐结局吧

32分钟前
  • mayfog
  • 推荐

第七大陆的生冷一根筋一去不复返,哈内克对中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独特又例行的悲观解剖已经不能满足油滑的影迷们了,但也许有一天他能让大家感动到泪奔

33分钟前
  • Nightwing
  • 还行

對女孩而言,拍下一支祖父自殺未遂的錄像,是否是足以保護自己不被家人扔進孤兒院的籌碼?對家人而言,這個眼睜睜看著祖父自殺的孫輩,是否比軟弱長子更符合家族默契的冷血性情?這樁看似大逆不道的不孝事,竟因而比長女的新婚更證其血親、更穩固了家族成員的齊聚。這真是惡質卻棒呆了的Happy End……

37分钟前
  • 焚紙樓
  • 较差

大资产阶级的第三代严重退化,是要end了,但未必happy……

41分钟前
  • 高玉宝
  • 推荐

《爱》后传。拼图一样一步步探索人物的过程有趣。大量远距离固定镜头,听不清看不清具体内容,制造想象空间和间离效果。看得牙齿发酸。绝望的老一代,毫无人情味欺凌弱势群体金钱万能的中年一代,彻底冷漠自我保护和偏激反抗的年轻一代。得不到爱的燥郁不是伤害自己就是谋害他人,丧失爱和共情能力的人

45分钟前
  • 草垛儿
  • 推荐

看完一脸懵逼,明明说看到2/3会变喜剧啊,哪里喜了(ノ ○ Д ○)ノ 而且这么直白的dysfunctional中产阶级家庭,完全没有2nd degre啊,就是这么平铺直叙、这么赤裸裸。So what ? 现代人就是有病啊!及格分吧

46分钟前
  • beanie
  • 较差

阳光灿烂,海风宜人,也挡不住对人世深深的厌倦。

51分钟前
  • 4cats
  • 还行

结构和叙事都比较松散,"你谁都不爱 只爱你自己。我只是不想流落到收容所去。"真是聪敏的孩子。"欢迎来到这个糟糕的大家庭",中产阶级光鲜下的丑陋和冷漠自私。

56分钟前
  • 朴树的那些花儿
  • 较差

看起来像是【爱】的延续,其实却是对法国现状的委婉表达,外来小女孩的视角,突然闯入婚礼的黑人难民,谈判桌上的英国佬,看透一切早死早超生的老人,还有拼死维持最后一点可笑尊严的中年精英,这个社会究竟怎么了?这是我们为之坚持的那个社会吗,是该放弃还是垂死挣扎?

58分钟前
  • 盲忙
  • 推荐

boring到死

60分钟前
  • 糖炒栗子
  • 较差

冷漠无情。家庭令人想死。

1小时前
  • 外出偷狗
  • 推荐

#cannes2017 把可以升级为drama的情节拍得淡如水,克制到似乎是生活以下。角色间冷静的视角转换创造出欲言又止的内心挣扎。哈内克可以谈哈内克,我可以谈谈手机视频。

1小时前
  • 大 蜹 蜹
  • 较差

年过七旬的老导演也开始尝试融入新时代媒介,开场就用手机竖屏视频,偷情用社交网站的私信聊天来展示。叙事节奏上处理得过于缓慢,一些远景长镜很是空洞催眠。厌世的消极情绪浮在每个角色脸上,但又没有激化到足够尖锐的程度。哈内克直接引用自己上一部作品《爱》的情节,如此重复没能创造多少新意,反倒不如不提,让观众看着相同的演员自己去联想。

1小时前
  • 十一伏特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