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比秋天的风铃声更让人伤感的了。
每年回家,我妈总会怀念些过去的事。
说的最多的就是那年夏天。
我考上三流大学,为了庆祝,我们一起去了海南。
那其实是10年前的事了。
后来我仔细一想,也确实我们在那之后再也没有了共同的回忆。
她不知我这10年来生活上的改变,我也不曾多想过她的饮食起居。
我们的时间,就停滞在那个夏天。
夏日傍晚, 你经过那户人家,凉风带着风铃铃铃作响,听着丝丝凉意。
周围密密麻麻的绿色无限伸展的茂盛着,还有各种虫鸣蛙叫。
就算是无风的日子,那家的小孩还是会顽皮的吹响风铃。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四季环转,一转眼到了秋天。
那天刮起了秋风,雨点也大起来。
风铃在风中狂乱,铃铃铃铃的让人听了恼。
你突然想起了那户人家,好似好久没有开过窗,也不再见那孩子。
难道不知夏天已远,秋天已至?
很多人的时间就停滞在了那个夏天。
仓岛亲手做着房车,催老婆快点病好,我们可以一起去这里,去那里。
洋子咯咯咯的笑起来,说给这小花瓶也搁个位置哈他们年过50才结婚,各自有着自己的过去。
没有过多的探讨,但隐隐可以感觉出洋子曾经爱过谁。
而那个人不在了,洋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过着日子,直到遇到仓岛。
所以洋子知道停滞的苦。
她用自己的方式跟丈夫告别。
仓岛按照洋子的遗愿踏上了旅程。
一路上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怀着各种各样的烦恼。
大家都忘记不了,却又放手不了。
北野武问道:你这是旅行呢?
还是流浪?
旅行和流浪的区别你知道吗?
前者有目的地,后者没有。
前者有可以回去的地方,后者也没有。
你是旅行还是流浪?
仓岛原本是只能流浪的。
他没了伴侣,到了退休的年纪。
计划好的旅行也没有了目的地。
他的妻子在临死前费尽心机,让他知道哪怕是夫妻,也有猜不透对方的地方。
哪怕对方停住了,你也要向前走。
把我的骨灰撒回我故乡的大海,你放手我骨灰的那一瞬间,把我们的回忆也放手吧。
你可以不忘记它,但不要一直记怀于它。
让我停滞在这长崎平户的大海里,而你,回去你的富山,回去你的生活里。
死去的人,过去的事,犯过的错。
全部都放下吧。
记得到了秋天就摘下夏天的风铃。
哪怕那个夏天很美好,再难忘。
可是天凉好个秋不是吗?
这炒热的栗子,泛红的枫叶你怎么舍得不瞧一瞧。
所以,我准备在明年结束我的流浪。
让它变成一个有始有终的旅程。
把我的妈妈从那个夏天里唤醒起来,在春天一起去冲绳。
腊月二十八,回到乌江怡园,小小对家充满了感情,怎么也不愿睡觉,一直到十一点半才沉沉睡去,我接着收整洗衣沐浴浇花,时间一晃到了十二点半,心里不甘夜晚就这么过去,清闲的夜晚越来越少,一定要谋求一份感动,才对的起自己,于是挑选了一部亲爱的你!
电影在舒缓的节奏中推进,北野武饰演的房车旅行者不断说着点睛之语,旅途与流浪的区别,旅途是有归程的,还有一个可以回到的地方。
影片一开始就甩出了包袱,往生的妻子将一封信寄往了自己的家乡,让近在咫尺的高仓健要到1千公里以外去取那封信件,按照惯例,这会是一个不得了的包袱,那封信件所牵引出的故事将在影片的结尾给我们浑身鸡皮疙瘩的战栗感动,我期待着这样的感动,也着迷于这样的影片,情书,心动,那样的结尾一直深刻在骨子里,随时保持着我对光影世界的迷恋。
这次却意外了,信上只有三个字:永别了!
无惊无喜,平淡如水,就是“永别了”。
看完电影,已是接近3点,明天还要回去都匀,我带着困惑和失望,关掉了投影,臆想中的感动没有出现。
第二天在车上,小帅开车,小小枕在我的腿上沉沉睡去,看着窗外,想着高仓健昨天的旅程,开着自己改造的房车,兑现了对妻子的承诺,带上骨灰,和床前的那一小罐花,横贯日本1000多公里,只为了把骨灰洒向妻子家乡的大海,然后接受那封只有3个字的信。
有一瞬间,突然明白了。
生活,就是要向前看,它应该是旅程,而不是流浪,它有目的地,有归程,过去的,就永别,要上路,去遇见新的人,做新的尝试,北野武爱读诗,喜欢美,也在摸索生命的意义,却迷路了;小吃展销会的主任,一直积极主动的打拼,不辞辛劳的奔波于各个城市,确是不敢面对自己家庭破碎的现实,只能在醉酒后痛哭流涕,第二天继续打拼;帮厨也有自己不敢面对的过去,丢下妻子女儿,诈尸复活,用新的身份开启新的人生,只是是真正的新的人生吗?
他真能和过去决裂?
当他看见女儿结婚的照片,他会是怎样的复杂,面对真的比死还难?
高仓健最后理解了妻子的用意,开上车,走出去,在1000公里以外的故乡,阴阳相隔的对他说:永别了!
手指缝间渗过骨灰,缓缓的流向大海,妻子真的走了,那个带他走出自己自闭人生的,善解人意的妻子走了,没有来得及兑现承诺和他周游旅行,却用自己的最后一封信,把挚爱的丈夫推了出去,推上了旅程,推向了他新的生活。
永别才是最好的怀念,时隔一天,我才理解了这部电影,致亲爱的你!
这样的电影,有什么人能够陪伴着一起看呢?
应该没有吧。
想到你喜欢高仓健(我也喜欢,忘不了电视机里面,他在《追捕》里的背影)他还是这么沉默又深情。
只是这个电影的题材成了禁忌。
恋人啊,朋友啊。
没有人可以一起看这部电影。
因为有的情绪,就是无处可诉,无法可解。
最终,都是孤独的。
这是最真实又宝贵的。
等我考试回来,一个安静的夜晚。
一个人。
不久前,看腾讯的深度稿,采访冯小刚,谈的是《只有芸知道》的创作初衷。
那时节,正值小钢炮被炮轰至谷底之时,他说,偶看到高仓健的遗作,心中一恸,也因彼时如烬的心境,决定仿作一部同样洗尽铅华的作品,于是就有了芸。
我对行家的推荐一向在意,也好奇怎样的影像能抚慰那时的他,终于在某一个闲暇的午后,耐心看完这部高仓健暮年的冲淡之作。
看到田中裕子,内心已有窃喜,等到北野武以一副正经八百的教师模样出现时,心中不由大乐,再查导演,一切豁然开朗,这分明就是夜叉2嘛。
只是隔着二十七年的烟尘,美人迟暮,英雄气短。
当年清纯无畏的裕子,纵使仍有着隐忍坚毅的眼神,也无法摆脱病痛,终究走到了人生的黄昏;而一向桀骜的高仓健,一路驾车,一路恳求,跨越大半个日本,终于遂了亡妻遗愿,将骨灰撒入故乡的深海。
只有北野武,依然坏的可爱,背诵着流浪诗人的哲思绯句,一路盗车四处旅行,还是那个率性洒脱的老男孩。
这部电影之后第三年,高仓健辞世,又过了五年,导演降旗亡故,沉郁到化不开的日本黑帮片时代,悄无声息地落下了大幕。
用旅程和你郑重地说再见。
旅行和流浪的差别,有无目的地,有没有可以回去的地方。
以为没有了你,我已无处可去。
你却笑着说,“哪里哟,你还有有你自己的人生”。
多喝了点酒,用力拍拍自己的胸脯,指着雪夜里那点灯光,“是你点亮了我心里的灯”,说完了那么开心地笑了。
是好人坏人都不重要。
懂美的人能坏到哪里去呢?
谁都有故事。
谁都又不过平常。
粉末状的骨灰洒进海里,静静地潜入水,伸展成一个个微小优美的花朵。
又像深蓝天空中的星星,亮闪闪的。
我想象你变成了拥有尾巴的美人鱼,欢快地被放归大海,没有悲伤,没有留恋,只是全然地愉悦。
紧咬着覆盖骨灰罐的黑布,一次一次地轻轻地放你入海中。
老渔夫说,今日大海真温柔。
君子成人之美。
不说再见了。
【前言无关】我家老爹是看着《追捕》长大的,曾经抢购过同样立领风衣的高仓健的粉丝。
到我们的年代高仓健已经暮年,约十年前为了和频频冷战老爹找共同话题,特意看了《千里走单骑》,当时第一是被“这居然是张艺谋拍的”所震惊,第二就是被沉默的铁汉柔情感动的泣不成声。
如今我身在岛国,惊闻高仓健去世,马上联系老爹问他难不难过,老爹回信说“我已知道,不难过,前几年《千里走单骑》的时候才难过,真是老了。
”【回正题】现在我和老爹都是北野武的粉丝,虽然一直想看这个老戏骨们合作的电影,但一直没有查中文名是什么。
找到之后一看,发现本电影里的出发点居然是富山,离我不过几十公里(而且还去过无数次),一样的街景一样的气候,看着同一片山。
关于富山所在的日本北陆地区是日本的村中之村,貌似是日本气候最恶劣的地方没有之一,有着日本一百分之一的人口。
我在这里上学,生活,打工,求职,实习,最后考研,从最开始的哈日小脑残到现在提起日本尤其农村态度变成“呵呵,去你M的”。
只举两个栗子,第一这边公交车上大妈抢座的凶悍程度比国内更甚,第二是猥琐老头堪比AV剧情。
很遗憾我和不少中国同学对这里的评价都是“穷山恶水出刁民”,连我的东京出身的教授听我说不想考西部的大学的时候都说“嗯,其实我懂你”。
不知道导演是想突出旅途之远还是不知道北陆民风之恶,你其实完全可以选择一个稍微善良点的地方。
电影的剧情太日本了,而且是理想化的日本,所有人都那么善良,旅途上一定有美好的邂逅,刚认识几个小时的人一定会对你掏心掏肺,一定会有帮忙和被帮忙,然后有各种奇迹般的巧合。
(我自己开车五个小时山路去京都的时候抛锚在伏见区一个便利店,不仅没人可怜我这个遥远的农村车牌,便利店的大妈还催我赶紧想办法给车挪走,呵呵)电影通过对话强调了无数次一本满足君草彅刚演的非要人帮忙的推销员“恨不起来呢”“不讨厌呢”,试图给人洗脑他不讨厌,好吧主角都不讨厌观众还能说什么?
遗憾的是作为一个在日料店打工过的人来说,这种员工给“客人”“添了巨大的麻烦”,不让你下跪就不错了居然还死乞白赖地强迫人给你打工?
起码住旅店要给人免费吧?
到了长崎事情变得更加戏剧化了,高仓健身处众人之中就像湍急河流里的巨石一样,一直那么的strong but silent,不得不说看惯了前半部分老戏骨们的表现,绫濑遥等人的演技真不是一个level,我其实挺喜欢她的,但是果然她那种偶像剧派的表演实在跟高仓健不合拍....顺便一说九州方言真的是土掉渣..还好没让高仓健讲富山方言否则他的形象会毁掉一半,嗯。
怎么说呢,我觉得这个电影真的就是看老戏骨的。
洋子去世时候53,他们结婚15年,这对夫妻年龄应该还是差得蛮大的吧,难怪田中裕子就像少女一样文艺又甜美,婚前婚后的神情差异很大,感觉她是很幸福的。
高仓健让每个沉默又深情的角色都像是量身定做一样,虽然无言的特写超级多,但是每一个眼神都是戏。
可能这就是日本人理想中的硬汉形象吧,用的第一人称都是“自分”,除了对洋子其他人都是语气都是标准体,对洋子还偶尔有撒娇,实在是太铁骨柔肠了。
北野武的角色倒是,终于离痞子和黑社会远了一些,甚至比他在电视新闻里当嘉宾的样子还要温柔和文艺,我就喜欢看他咧着歪嘴笑,噗。
总之对于高仓桑生前最后一部电影,我的好评和泪水全给诸位老戏骨,如果换了一拨人,这个电影真的是有些苍白和矫情,风景嘛,唉,日本除了几个世界知名的大城市之外都那样,富山——长崎只能说是从山村到渔村,对于旅游可能是好地方,但是宜居程度不敢恭维。
喜欢日本电影,对感情的刻画比较细腻。
或者说也和国家所在的环境有关,日本早已在精细化发展,弹丸之地,倡导物用其极致,匠心精神,对感情的关注点也有了更多的人文情怀,这对我们国家来说,在某种程度上说还是奢侈的,还在求温饱求小康的路上狂奔,还来不及没有精力多审视下自己的内心。
致亲爱的你,一开始看,以为这是一个妻子对丈夫最大的爱的表达,在离世之后,为了使丈夫更快的缓解失去爱人的悲痛,让丈夫“上路”,开车送自己回家乡。
一路上走走停停,终于赶到了约定时间,拿到了妻子最终的告别信,“再见了”。
但再往下看,路遇的种种,夫妻之间相处的方式,面对生活的压力人们如何去处理,停顿下来,糊涂的生活,甚至逃避,才是导演要告诉我们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不像其他电影一味要我们去励志,去迎战,去正能量,但深入思考,这也才是真正的小人物的生活。
中学大叔教师。
和主人公类似,为忘掉亡妻四处旅行或者流浪,却一直在絮絮叨叨着“她一直抱怨我只会说不会听”,为了忘掉却一直在思念。
“旅行和流浪的区别是有没有目的地。
”失去了爱人是没有心灵的家了吧,从此不再旅行而是流浪。
最终在路上迷失了自己,入车盗窃,终入囹圄。
天天出差忙于生意的小老板。
“天天出差适应么,适应啊。
”在人面前,强颜欢笑,一副小有成功人士的模样。
可是在喝了酒的时刻,将心底打开,却是如此的悲伤。
老婆出轨了,不知如何去面对,要装作不知道,住在酒店,每天醒来都是彻底的孤独。
小老板的下属。
对于老板酒后吐真言失意表示歉意,却也对他能吐露心扉表示了“嫉妒”。
由于不能忍受日复一日海上的生活,在一次海难中“自我遇难”逃离,改名换姓后活到了第七年。
是的,他的故事,喝了酒也不能讲,只能深埋心底,日复一日的拷问折磨着心灵。
相濡以沫的妻子,利用丈夫“遇难”的保险金还了债,开了小饭店,日复一日的思念着自己的丈夫;女儿日日望着大海,眼睛放着光,希望老爸能从海上归来;女儿要出嫁,即将成为别人的妻子,作为父亲却不能送她一程。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能与人言者一二”,南原君就是这样吧。
生活就是这样,需要一级一级的升级打怪,好让自己成长为无坚不摧的圣斗士。
可是我就想停一停,就想逃避,就想糊涂一些,这也是活生生的生活。
致亲爱的你 窗外阴雨连绵,大白天的屋子里暗若傍晚,开着灯,听着外面雨声潺潺,有一种淡淡的愁绪在滋长。
昨晚睡觉前看完了《致亲爱的你》,总觉得有千言万语要说,但是最后也只能化成一句幽幽的叹息。
我怀抱着沉沉的倦意睡去,眼角还带着湿润。
起床的时候已经上午十点,厚重的窗帘外面透过来些微的光线,让自己以为天还刚刚亮,原来外面大雨倾盆。
然后我想起电影中那场大雨,沧岛坐在自己改装的小房车内抓了一把洋子的骨灰,在手心细数了几下,然后又沉默的放入骨灰盒里,旁边是蓝色玻璃瓶装着的波斯菊,高仓健沉默而深情的老脸一下子就击中我的心房。
然后小饭店的老板娘打发自己的女儿邀请沧岛去家里住,台风席卷的小港口与室内温暖的气氛形成对比,然而沧岛睡不着,有着自己故事的老板娘也睡不着,于是两人对着一杯清酒,各自说着自己的故事,感情压抑而缱绻。
而屋外的狂风大雨或许也正是两人内心的写照,然而最后所有的一切又都会平静起来,每一个人的生活经历过波澜之后总是会慢慢的走入平静之中,如同前一晚还波澜壮阔的海面第二天又恢复成温和宁静的样子。
老板娘帮沧岛解答了困惑,又何尝不是对自己的劝解呢?
洋子说:“没有什么比错过季节的风铃声更让人伤感了。
”说话的时候她脸上带着俏皮的笑容,像得到糖果的小孩子那般满足,而坐在旁边忙着的沧岛那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这画面会伴随着他今后漫长的旅途。
柔和的风铃声以及那些你微笑着的时刻,我都记在心里,一遍一遍的重温只是为了温暖寂寞的自己。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回忆有时让人觉得温暖,但是大多数的时候是会让人觉得感伤甚至难过的。
而我们生命中出现的很多人只是陪着我们走过那么一段,总有一天我们还是要学着一个人去继续新的生活。
这就是洋子为什么大费周折的给沧岛两封简单的信的原因吧,是为了让他放下,是为了让他和过去道别,和有她的记忆的那些生活道别。
道别不是为了遗忘,是为了更好的开始。
然而也有很多人是执着着无法走出那一步的,就像是辗转在外拼命在车站销售便当的主任,明明知道自己的妻子在外面有了其他的男人可是却没有勇气去捅破,像一只乌龟把头缩进厚重的壳里,背负着枷锁般踽踽独行。
然而我在那些明媚的画面里看到了美好,那使人宁静的风铃声,让人眼前一亮的蓝色玻璃瓶,以及将要结婚的渔夫坚毅的说我想要奈绪子幸福,这些都是生活中很平常的事情啊,可是我们的生活难道不正是这些小事拼凑而成的么?
那些困惑的模样,那些对未来充满幻想的期待,那些小人物的悲欢离合,经过了那么久的沉淀之后,我们才能够从容的面对生和死吧。
我总是被这样的故事治愈,这些日常的小温情总是能够引发我内心那个燃烧着小火苗的角落,小火苗跳跃着,像是夏日咸咸的海风吹来,眼角有些微的潮湿。
你说感情从来都不说话,可是你看高仓健满脸皱纹沉默的样子就能明白什么叫情深不已了吧。
很多年以后等到我们都老了的时候,等到我们都可以从容的面对生和死的时候,等到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回忆一生的时候,我们再来看这样一部电影吧。
还有啊,北野武饰演的偷车贼依旧是那样的可爱啊,他说我只是在旅途中迷失了的时候我真的有那么一丝的难过啊,他问高仓健你知道旅行和流浪的区别吗?
旅行有一个目的地,旅行还有一个可以回到的地方。
呐,亲爱的你,多年以后,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开着自己改造的简单小房车去旅行呢。
2013/3/17
《高仓健,去了》高仓健10日因病去世 享年83岁。
为了缅怀,为了自己童年中被《追捕》激发,和伙伴们玩了几百遍的“昭仓跳下去了,唐塔也跳下去了......”,寻找一部旧作看看!
tu--1在中国,刘德华拍过150多部电影,基本已算最高产的演员;但相比之下,高仓健一生拍过超过204部电影,而且绝大部分都是主演,在亚洲无人能出其左右。
选择具有代表性,且我未看过的,不难!
6、《致亲爱的你》我只能说,这是一部关于日本男人中:丧偶、逃避、外遇,三合一的故事体!
当然,由导演: 降旗康男 出面组合,影片阵容不会低!
上映日期: 2012-08-25,高仓健先生足足81岁了,不容易啊!
非常非常非常敬佩!
致81岁的高仓健先生!
啊,已经看了6部了,再看2部吧!
全文请看http://site.douban.com/237924/widget/notes/16651380/note/473880642/
但或许是怕重名,所以影片在电影节上映时还是用了现在的名字。
故事不新鲜,老年夫妻感情;叙事不新鲜,公路片类型,最后圆满将妻子骨灰撒进大海;连那个妻子的明信片的悬念也不过是希望老头早点走出来丧妻之痛,一点不新鲜,甚至我觉得这个悬念还有故弄玄虚之嫌。
但日本人就是能把它整成一部好片——影片仍然有着日本美学专属的那种静美特质,加上无与伦比的细腻处理,使得影片精美、淡雅。
一个本该哀伤煽情的片子仿佛被洗了一遍,一切都淡淡的、静静的,如同高仓健沉静的脸庞的,但又会让人满怀温暖,犹如田中裕子甜美灿烂的笑容。
而叙事上的干练也很让我有好感。
影片一点没有在这对中年相恋、结伴15年的夫妻如何爱上这件事上纠缠,虽然其实有很多暗示,这个过程会很有故事。
影片甚至只吝啬地用了三个片段简单地交待他们认识相恋的缘由,而真正点睛的或许只是田中裕子酒后的那一句话“你把我的生活点亮了“,足矣。
这只能说明导演对影片节奏把握的老辣。
值得注意到是贯穿主人公旅程的那本小书“山头火俳句集”,导演在高仓健启程初始,费心通过北野武这个偶遇的旅人送给他这本书,一定是有深意的。
此后,此书一直相伴枕边,直至最后主人公参透生死,在海边朝阳下,健步向前,一个长镜头一直将其从身旁送到远方,直至留下一个空镜头,兀自对着海边浮动的船帆、蓝天……。
而这个镜头开始时,片中曾出现过的种田山头火俳句再次以打字的形式在银幕上出现,更明确地表明了导演拍此片与山头火俳句的深层关联。
或者说,深受山头火俳句意境影响的导演在投拍此片时,有意识将其作为提升整个影片奥义的那个点,因此会出现片中主人公多次看此书的镜头,也因此,在结尾用那个长镜头点题时,观者便很自然地领会了导演的意图,尽管那仍是淡淡地、意境悠远的处理。
再看山头火俳句,这个幼年丧母、中年丧父,酗酒成性最终皈依佛门,成为托钵云游僧的诗人,在其漫长地独自云游中写下的俳句里,很多都透着旅途中的寂寞孤独又怡然自得的意蕴,同时也带着浓郁的日本禅宗乃至日本民族特有的那种淡泊的生死观、美学观。
试看这几句:“再乞食已无人家,且眺望山上云霞”、“茕然背影,缓步暮秋冷雨中”、“忽闻斗笠响一声,却是山茶正落英”、“绿叶幽深犹有路,通向坟墓”、“一片白骨,秋来化作故乡土”。
回想高仓健带着妻子骨灰上路时的迷惘;朝阳下漫步妻子故乡小镇的街道,在老照相馆橱窗里见到妻子少年模样后的那个释然地一拳;直至最后撒完骨灰返航,夜幕中独对灯塔的沉默脸庞;直到最后那个远去的背影,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导演在故事背后渗入其间的那点点山头火俳句的意境与哲理。
这种淡对生死的美学风格与哲学意境对常看日本电影的观众并不陌生,出名的比如《入殓师》,但依然能打动人心。
影片也用了雪山(在富士市的镜头里多次出现)甚至下雪的镜头(田中裕子关键的那句话正是雪夜归家时说的),但降旗导演更多地用了海水、蓝天和朝阳的影调,使得影片的情绪相对《入殓师》更轻快、明亮了些。
而从技术层面讲,旅途中遇到的三组人物让故事有了不少可爱好玩好笑的亮点,平衡了主人公的故事的沉重,诸多大牌导演、演员北野武、草剪刚、绫濑遥、浅野忠信、山浦贵大(山口百惠的儿子哦)等的加盟助演更是让影片增加了观赏性。
更厉害的是,此片居然还能请出大泷秀治这样骨灰级的老演员,而大泷先生也凭此片获日本第36届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奖,同时此片也是大泷先生的遗作。
此片的另一特色是非典型的公路片。
通常公路片路上遇到的人物大多是一站式的,这个故事过去就过去了,不会对情节走向产生太大影响,而本片路遇的人物却直接参与剧情发展,与主人公的心理治愈有着密切关系——北野武的作用在于送出本片至关重要的那本种田山头火的诗集,并道出了流浪和旅行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最终的目的地。
这简直是部分代替了降旗导演在片中直接说话(这是北野武作为导演加盟的特殊待遇吗?
)而草剪刚这个人物的设置更是让高仓健体会人生百态,并直接引出佐藤浩市,佐藤则又直接影响到后一拨人物的出现,可谓一环紧扣一环。
最终,主人公理解了亡妻的苦心(明信片上“永别了”三字就是要高仓健别再像自己先前那样因为一个男人的离去而停滞在那死一样沉寂的情绪里),了悟了旅行的真谛,此时,当他再看到依旧不敢走出心魔的草剪刚,想必是感慨万千吧,于是,便转身更坚定地寻找自己下一个目的地去了。
影片音乐与整片的气质极为相契,田中裕子亲自主唱也加分不少。
而影片中随处可见的秀丽风光也让影片的抒情特色更上层楼。
结尾最后的字幕走完,黑屏,还有三分之二观众没走,集体鼓掌。
除了证明电影节的观众都是素质高的、懂行的外,只能说这确实是个好片子。
毕竟人生经历还少,所以无法完全体会里面的种种感情。但确实带来了一种安宁的感觉。
一段注定要以告别作为结局的旅程,蕴含了道不尽的人生况味,日本的公路片也都是这种人淡如菊的味道,高仓健饰演的丈夫平淡间透着真诚,在和妻子的相处中又会像个孩子一样露出天真的一面,一众明星配角像草剪刚,北野武,佐藤浩市等也都各自有各自的故事,各自诉各自的心事。
倚老卖,牛卡司也只是中规中矩的演出,北野武第二次来高仓健片场又被黑。剧情平和过了,像是味精添多了,没有步履不停那份拿捏极佳的恍惚感。两秒钟的权衡之后,从6变成4。还是要说一句。卡司中北野武被排在最后,还是日语假名(其他都是汉字)。正派人士眼中的北野武如此吗?
有的人是主动放弃了自己的人生,有的人是被动的被开除出局。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同,无论爱与不爱,最后都是要独自面对自己的人生。
一般般
高仓健腿好长
漫漫人生路,行行复行行。今日吾亦往,从走此间路
日本人拍起这类东西毫不费力啊。感觉没有理清,并且洒了不必要的狗血。北野武真是亮瞎了。
siff #41. 非常套路化的日式公路治愈系人生感悟电影,无功无过。另我也终于见识到了传说中的上海中年夫妇的110分钟全程评论音轨。
2.5 忒大路货了点吧
这路上无人与我同行 无人迎面相遇.
不温不火的降旗康男。老木工送妻骨灰归乡之旅,日式温情公路片。中规中矩。
【漫漫人生路,行行复行行,今日吾亦往,重走此间路】昭和啊,老派啊又肿么样?一个特普通的老头送妻子骨灰回家乡的故事,平淡朴实的讲述,可就是很感动啊。旅行和流浪的区别是有没有目的地,不是在一起就不孤独,一个人也不一定会寂寞;离开后才懂得珍惜,但这分离未尝不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第一次觉得草剪刚那么可爱,以前好讨厌他觉得他长得怪
漫漫人生路,行行复行行,今日吾亦往,重走此间路。没有什么声音比错过季节的风铃声更让人伤感了,就好像没有任何错过比擦肩而过更让人唏嘘了,“永别了”短短三个字,温存,干脆,深刻,又令人迷惑,胜过千言万语的离愁别绪。
“漫漫人生路,行行复行行,今日吾亦往,重走此间路。”
童话般的强行感人。
漫漫人生路,行行复行行,今日悟亦往,重走此间路。
旅行和流浪的区别你知道吗?前者有目的地,后者没有。前者有可以回去的地方,后者也没有。
高仓健今后就是符号一般的存在了吧,只是在这电影里的存在感很奇怪啊,所有人物貌似都没有源头浮在表面,故事也进展的不自然啊,这种电影难道不是应该让人热泪盈眶才对嘛!田中裕子加分,居然有种天真少女的既视感是怎么回事,这就是在戏里常青的意思吧。还没见过这么安静的佐藤浩市,想看他的全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