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击者之追凶

目擊者,Who Killed Cock Robin

主演:庄凯勋,许玮甯,柯佳嬿,李铭顺,李淳,陈彦允,郑志伟,汤志伟,马力欧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闽南语年份:2017

《目击者之追凶》剧照

目击者之追凶 剧照 NO.1目击者之追凶 剧照 NO.2目击者之追凶 剧照 NO.3目击者之追凶 剧照 NO.4目击者之追凶 剧照 NO.5目击者之追凶 剧照 NO.6目击者之追凶 剧照 NO.13目击者之追凶 剧照 NO.14目击者之追凶 剧照 NO.15目击者之追凶 剧照 NO.16目击者之追凶 剧照 NO.17目击者之追凶 剧照 NO.18目击者之追凶 剧照 NO.19目击者之追凶 剧照 NO.20

《目击者之追凶》剧情介绍

目击者之追凶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冲劲十足、富有野心的社会线记者小齐,在报导一则事故车还魂新闻时,意外发现9年前一宗肇事逃逸命案并不单纯,虽然提案不被长官邱哥重视,但相信直觉的小齐找上菜鸟警员阿纬帮忙,并说服女主管Maggie连手调查当年的真相。当小齐、Maggie 好不容易找到命案中唯一生还的受害者徐爱婷,并取得采访同意后 ,徐爱婷却无故失踪了…到底九年前被隐瞒的真相是什么?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母爱食堂水球不良少年婚礼派对2:终点迪拜拳师浴血突围1942天地传奇记忆码熄灯追缉令猎冰生死追凶西装暴徒灭证大追杀假日之旅12回合3:致命禁闭谯国夫人一对一人生海海饥饿游戏3:嘲笑鸟(上)纵情一曲一夜新娘之落跑新娘鲁贝之灯龙与地下城:秽恶之书老广的味道第五季来自大海的女人极品妈妈结婚七年玉水站之鬼圈套特别篇祭坛艺伎回忆录

《目击者之追凶》长篇影评

 1 ) 心里没点b数的犯罪者

首先声明,本片绝对是值得一看的好电影,优点夸的人很多了,这里不多赘述,以下内容较为负面,皆为观影途中有点小小困惑,只是出于本人多事,并非恶评。

《目》的成功最早体现在色调上,常看韩国电影的同学应该一眼就看出来这色调明显是模仿韩爹的惊悚系列,学得有模有样,如果之前没做过功课,搞不好一上来会以为又是什么首尔行之类的韩国电影。

这种色调的好处本身有氛围自不必提,更重要的是,喜欢会选择《目》这种悬疑惊悚片的同学,谁不是经过韩影的洗礼的呢?这色调一上来还没开始剧情,就已经开始自我惊悚了,不得不说调色师傅加鸡腿。

不过剧本并没有吹捧中那么神仙,悬疑片最大的卖点就是反转的力度,可以说你要拍悬疑必须反转先要自己给自己挖坑,坑挖得越大,填起来越爽;但同时反转力度越猛,前后矛盾的危险就越大,这是也是必然的,总而言之,理论上来讲,悬疑片的分数取决于反转力度,与剧情矛盾之间的平衡性,就像走钢丝一样,稳稳得走完两个小时的剧情,稍微往某一个方向贪心心一点就是剧情崩溃,这也是现在很多大陆原创惊悚片扑街的原因,挖了大坑吓不到人,最后又不能自圆其说,整个和胡说八道 一样。

《目》方面算是走完钢丝没掉下来的模范生,但是中间还是摇摇晃摇得看得有点尴尬。

1 .最首当其冲的一点,小齐Maggie两个正义使者,在推动案情发展的第一阶段斗智斗勇,深度追踪,掘地三尺把张老师给刨了出来。

最后反转为了强行一人一口锅,一个是拿了事故车辆上的不义之财(还tm是人质赎金),一个是事故肇事车辆的驾驶者(别和我说罗生门,开车的有可能是大佬,捅出谁开车的角色本身对事故一无所知),这两位设定上应该是最愿意看到事件石沉大海的,然而事实却是最作死的引燃事件重新螺旋爆炸的导火索,可别告诉我小齐找张老师谈话是为了还钱,手动滑稽。

难道男女主人对自己所作所为可能导致的后果心里就没一点b数吗?

2 .都说李安儿子演技好,是挺好,好得把变态两个字都直接写在脸上了,这样吓吓人是不错,但是骗人就不行了,作为一个资深变态,我认为他根本是丑化了我们变态的形象……咳咳,我是说丑化了那些变态的形象。

一个合格的变态明明是应该有一个残忍智障的心灵,敦厚老实的脸庞,宛如大雕萌妹一样能迷惑人的存在的嘛。

你老是那种眼神看人,真的不会暴露什么吗。

我上次用这种眼皮上提,眼珠向下看人姿式去超市买东西,也只被人打了三次而已;——“什么!

难道你也知道了我床底藏尸的秘密?

”——“并没有,我只是看你的样子很欠揍啊。

”话说回来,这小崽子是怎么混进警队的,看他的角色情商很低,绑架都干了,不行闹一闹就撕票,我怎么就不信这样的性格会会没有案底呢?

弯弯的警队中队长还真是奇葩——“我当年也像他一样正直哦”——捉那么多年贼,直不直你心里……啊不对,正不正直你心里没点b数啊!

3 所以说,大佬你到底有多大错你,开车的又不是你,逃逸就算了,快被下属刨出来时还实力 掩护情妇说是自己开的,你自己也知道人家狗急跳墙搞不好和你来个鱼死网破了,老老实实交代“实际上就是你哪个炮友开的车”不是挺好吗,搞不好小齐还念着一夜夫妻百日约的感情,互相掩护。

炮友和前辈那个轻哪个种你心里难道就没点逼数吗?

小老头也是,你去送个蛋糕就罢了,明明你就是换了个车牌,事发也就是三年不亏的节奏,你弄死自己算什么事呢?可能我看剧不仔细,难道还有细节暗示了是大佬还是变态警察动得手不成?

这两人都没动机啊。

不过等等,你换改了一下事故车而已,那你去送什么蛋糕道歉啊……这,心里也没点那什么吗?

4.没有第4了,第4是为了整齐,随便想告诉你们,一部悬疑片漏洞多少是有的, 但是不影响片子的精彩程度,《目》是近年来华语电影中难得的悬疑惊悚片原创作品——定语有点长——中的佳作,对于这一点,我心里还是有点b数的。

推荐大家人肉下饭。

小齐,你那个笑话,在我还是胚胎的时候,就在我妈的肚子里听对面的阿姨讲过了,你那么一本正经的拿它出来做结尾陈词,我真的好尴尬。

 2 ) 别看结局,别看真相

反转的非常自然,结局太棒,是难得的国产悬疑剧好片子。

最后的鬼故事简直是精髓。

不要看结局,不要知道真相,因为你承担不起。

没有人是绝对的好人,大家都有各自的秘密和私心。

既然知道,也没必要强行要一个happy ending。

你利用我,我利用你。

我得到了想要的位子,帮你掩盖了真相,就可以了。

曾经的女神原来是个bitch,曾经尊敬的领导原来是个渣男。

当然,自己也不是什么一心追求真相的好记者,不过也是寻求上位,会鬼迷心窍昧黑心钱的“普通人”罢了。

故事很好看,案中案中案,一个是当年三人绑架的真相,一个是当年车祸的真相,通过男主交织在了一起,最后一个以血腥收尾,一个以所谓“共赢”收尾。

可叹。

在利益面前,真相一点都不重要。

惊喜之作。

 3 ) 《红衣小女孩》后两年,他是台湾类型片的最大惊喜

本文首发于公号「文慧园路三号」,亦见于「作者电影」。

台湾导演程伟豪的作品《目击者之追凶》自6月上影节放映后,曾网传疑似能拿到龙标,会在大陆上映。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就恭喜了!

一个多月前,有不少自媒体安利这部宝岛悬疑片。

但因为尺度过大,不少标题直接起成这样:“今年最惊艳的悬疑片,可惜不能上。

”甚至是:“年度最强华语悬疑片注定与大陆院线无缘。

”引进的消息传来时,着实让人有点小兴奋。

然而两个月过去了,隔壁同样主打反转的西班牙电影《看不见的客人》都已经下映了。

在《红衣小女孩2》成为台湾新晋亿万票房电影之际,程伟豪距离北上到底还有多远?

回到这部片子,与浓浓的“走近科学”式片名及海报设计背道而驰,其口碑竟然出奇得好,在豆瓣上的评分稳定于8.1,迄今已经有超过4万人码片。

对此,我十分后悔自己在上影节期间的台片观影选择,在选择了《白蚁》和《强尼凯克》的情况下错过了《目击者之追凶》。

说到上影节,导演程伟豪曾率全体主创亮相去年第19届SIFF,今年则携制片人唐在扬、摄影师陈骐文及女主角许玮甯亮相映前交流。

加之上影节的版本自带简体字幕,且删除了大尺度及限制级的残肢镜头,可见该片为了能在大陆上映做了多大努力。

2015年,程伟豪以《红衣小女孩》在台湾取得票房佳绩。

程伟豪曾在采访中称:“我执导的时候也会对市场观察,如果某类型在市场上比较少,就会去做。

”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恐怖悬疑片在台湾类型电影中的缺席。

千禧年以来,《双瞳》《宅变》《诡丝》《尸忆》等恐怖片屈指可数。

而程伟豪的横空出世无疑在开拓新的版图,已经破亿的《红衣小女孩2》足够说明:台湾成熟的分级制度有能力孕育高工业水准的类型片,程伟豪也已经在创造“台式恐怖”的路上已越走越远。

《红衣小女孩》剧照程伟豪成功在哪儿?

从早期的短片《搞什么鬼》,到夺得金马52最佳原创短片的《保全员之死》,再到最近的三部长片,他一直专注于悬疑叙事。

然而在这一类型的外衣下,程伟豪真正关注的倒是对台湾社会执着的介入。

他的野心是拍摄出耐看又让人反思现实的类型片。

借片名来说,程伟豪作为台湾类型片如今的新贵与翘楚,在某种意义上更是台湾现实的“目击者”。

在早期作品《搞什么鬼》之中,程伟豪借片中年轻导演的口说出一段话:“我想写的,是有内容、剧情的,比较能够刻画人性内心层面,讲的是都市人疏离、寂寞的感觉,有一种想要从黑暗中获得救赎的那种感觉。

”这几乎就成了程伟豪后续创作的宣言。

《搞什么鬼》剧照《红衣小女孩》中关于台湾民间传说的魔神仔的故事,其得以作祟的根源往往是利用了台湾现代社会人群的种种压力与郁结,包括极大的工作压力、人与青年人之间的亲情危机、情侣之间是否结婚生子的矛盾等等。

很显然,程伟豪在恐怖片的外衣下,其实剑指的是台湾人的心魔。

《红衣小女孩》剧照这种对社会问题的侧面反映延续到了《目击者之追凶》中。

影片讲述冲劲十足的社会线记者小齐意外调查起9年前的一宗肇事逃逸命案,通过追踪命案中唯一生还的受害者徐爱婷,逐渐发现女上司Maggie、报社总编邱敬凯、车行老板阿吉以及菜鸟警员阿纬均牵连其中。

每个人、每个阶段的描述都不一样,随着视角的转换,真相抽丝剥茧般地逐渐出现。

不到最后,观众无法获知真相的全貌。

正如这张开场的车祸戏里被反复提及的剧照,破碎的后视镜里反射出多只眼睛,意指真相的的无数个维度。

程伟豪依靠不同角色的视角切换,多次闪回到九年前那个车祸的夜晚。

同为编剧的他,早在写剧本阶段就设计好了这样的时间线,而不是靠剪辑之功(据说剧本的定稿花了四五年)。

这实现的其实不是剧情的反转,而是在角色塑造上不断挖掘着人性的冰山。

不少文章提黑化,提人设的崩塌,归结起来就是一种对社会的不信任感,即到最后,你发现没有一个人是好人。

在这场车祸罗生门中,每个人都心怀鬼胎。

受害者携巨款逃脱昔日的变态小混混队友,报社领导与美女下属不可言说的肇事经历,甚至追凶者本人小齐也曾在车祸中动过赃款。

到最后,莫大的无奈是明知道社会的阴暗但仍在名利的轨道上一去不回头:小齐和Maggi双双升职后再度碰面,互相知根知底地共存下去。

已经当了媒体公关室主任的小齐在记者会上借一个冷笑话来嘲讽知道真相的人,包括自己,并直勾勾地注视着已在电视台工作的Maggi。

一案件真相句“千万千万不要翻到最后一页”,既是小齐自己经历一切之后“只信自己”的醒悟,也是导演和观众玩的关于真相的把戏。

作为应对,女主角许玮甯把Maggi下图这一个邪魅的笑容演得太好了。

对于这个社会的内情,既心知肚明,又装作一切没发生一样,这可能是许多人要面临的当代生活。

许玮甯本人如果说在《红衣小女孩》中还是略显稚嫩的“尖叫女王”,那在本片中则是全程演技在线。

无论是性感魅惑的女上司,亦或是略显稚嫩又蠢蠢欲动的职场新人,还是最后那个邪魅全露的职场老手,其表演都具有可信度。

在姣好的外表下,她的表演是拥有可塑性的。

说起演技,《目击者之追凶》的群像表演极具实力,女主角许玮甯、扮演受害者徐爱婷的女演员柯佳嬿、男主角庄凯勋、扮演总编的李铭顺,以及报社领导仲文的扮演者汤志伟,都拥有台湾电视金钟奖奖项加持。

新加坡出身的李铭顺最为大陆观众熟悉,但他过于英气成熟的气场反倒让他的反派性质早早暴露。

而那个不起眼的角色仲文,老戏骨汤志伟表演得稳重又不抢戏,观众完全把他当成了一位讨人厌的报社上司。

开选题会时一个表情,汤志伟把角色意欲排挤的意图演得十分到位,从而成功地帮助导演迷惑了观众一把,由他牵扯出的最后一重反转令观众十分意外。

最令人惊喜的是李安导演的公子李淳。

在他扮演的警员阿玮还没露出变态面目的时候,其阴郁的眼神就已经逼人,为后面的变态行为做了铺垫。

作为90后,李淳与在台湾影视圈浸淫十几年的庄凯勋对飚虐杀戏,气场竟丝毫不输。

难怪作为曾认识希斯·莱杰(《蝙蝠侠:黑暗骑士》中小丑一角的扮演者)的一名父亲,安叔提醒李淳以后少接类似的片子。

可以说,上述的这一批演员,保证了程伟豪的野心的完成度。

相比之下,这部片子已经超越北上发展的台湾导演陈正道的不少作品。

同为80后台湾导演,拍类似风格的电影,同样展现人性思考,但陈正道今年的作品《记忆大师》则明显不如《目击者之追凶》。

前者中家庭暴力、同性恋等讨巧的元素倒成了一个个构建悬疑的工具,一带而过而难以深挖了。

与之相反,在本片“追凶”的整个过程中,“追凶”二字倒并不重要,床戏、残肢等戏份也只是点缀,程伟豪再次意图介入更深的台湾社会现实,例如茶文化,又如警察局的看脸办事,甚至是警察与媒体合谋掩盖杀人事件。

而其中一个重要的核心是台湾报社的官僚制度。

我们可以看到上下级之间等级森严,每个人都在努力往上爬,女记者不惜出卖身体,大Boss邱敬凯向上接掌政府内政部长也是一样。

电影之初,小齐的召集人身份则是晋升路上一个关键的职位,内外线都要跑,接触到许许多多的社会线,与警察局等单位有着密切的利益来往,同时往上一步就将进入报社的核心集团。

在程伟豪的刻画下,台湾报社的许多丑恶面展露出来。

九年前,邱哥就对执意调查车祸一案的小齐说过:“记者,永远是记录历史的人,你要学着跳脱出来,因为你永远不会是参与者。

”入职之初的小齐听完似懂非懂,可想而知这番话击碎了多少新闻理想。

有意思的是,这不是程伟豪第一次嘲讽台湾新闻界了。

其短片《保全员之死》讲述在一名夜班保全员死在自己值勤的社区后,电视新闻媒体、谈话性节目甚至一众网民都对事件的真相大肆讨论、众说纷纭,其中牵连出台湾社会的同性恋问题。

尽管还没有办法观看全片,但从已有的资料来看,程伟豪几乎全程采用新闻播报的形式去叙述故事,片中每一帧剧情式的“新闻”都能以假乱真。

《保全员之死》剧照运用这种“表演”新闻的“伪纪录片”方式,程伟豪在2015年的短片里就实践了他的罗生门式叙事,并早早对台湾泛滥的媒体报道及不加节制的网络讨论狠狠地嘲讽了一把。

可见,程伟豪一路走来已经深谙如何拍摄出有味道的类型片。

而他的重要养分都来自于改编,《保全员之死》、两部《红衣小女孩》及《目击者之追凶》都部分改编自台湾民间传说或真实事件,这既影响了他介入现实的力度,也保证了他电影中的“台味”。

对于青年导演,他的创作建议是多看社会新闻以获得灵感。

的确,在当代,新闻早已比电影或文学来得更为光怪陆离。

 4 ) 粉碎在命运交叉的雨夜

近来的类型片频频让人惊喜,台湾导演程伟豪的《目击者之追凶》便是其中之一。

在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程也凭借本片获得了亚洲新人奖最佳导演奖的提名。

尽管最终未能夺魁,《目击者》这部电影已经足以将程伟豪的名字标记在观众的关注视野中。

根据导演的说法,《目击者》是原创剧本,案头的修改调整更是花去了数年时间,最后呈现出来的也确实散发着陈酿的芬芳。

影片以嵌套的方式讲述了一个目击者——年轻又有企图心的记者小齐——因故回溯车祸命案,发现其中重峦叠嶂般的阴暗人性,乃至目击者本身最终也以匪夷所思却又情理之中的姿态,成了阴暗的代言人。

随着小齐的追查,事件的两个核心谜团显露出来:九年前的车祸肇事车主是谁?

如今绑架车祸幸存者徐爱婷的又是谁?

就在谜团推进的过程中,观众渐渐得知小齐身边的人,连同小齐自己,都以一种可怕的身份与整个事件相关联。

导演一方面以小齐这一有限视角称为主轴,传递了一种扑簌迷离的氛围,又在特定场景以典型的类型片视角(凶手视角),营造了惊悚的观感。

刑侦故事常见视角的转换,但导演不满足于此,在他通过小齐向观众开具了可疑人士清单之后(仲文、邱敬凯、阿吉、Maggie……),干脆佐以大段的闪回,让那个命运的暴风雨之夜被多次讲述,但每次都不一样。

诚如影片的英文名“Who Killed Cock Robin”(谁杀了知更鸟),不同的人讲述着不同的案情,审判迟迟未能降临。

但审判终究没有降临。

尽管小齐最终查明了车祸与绑架的真相,他也明白自己所谓的“目击者”身份最终并没有成为自己在暴风雨之夜中的灯塔。

与此相反,他却猛地投身走进夜的更深处。

在笔者看来,影片中最具张力的一幕大概可以说是临近末尾,小齐在绑架案中死里逃生后与邱部长谈判的场景。

小齐说:“我有答案了,你听听看。

”飞机于顶上飞过,掷下满耳轰鸣,恰好抹去了二人此时的谈话内容。

此时他们面对台北流光溢彩的夜景,地标101大楼矗立在画面中央,毫不遮掩地指涉着权力与财富。

小齐选择不举发邱敬凯作为车祸肇事者之一的身份,而邱部长则通过行政手段,将小齐杀死绑架徐爱婷的凶手一事处理为正当防卫,并让他“以目击者的身份结案”,不受影响地晋升为部门主任。

事后的玻璃门上贴着“祝王逸齐官运亨通”,多么赤裸裸又血淋淋。

直到影片最末尾,导演仍然不忘再来一个反转,连同小齐素来暗恋的女神Maggie也一并被拉下马。

虽然导演似乎仍有意为小齐留存最后一丝善良,正如他假冒已死的徐爱婷,给徐的祖母邮寄物品,但小齐最终直视镜头而讲述的鬼故事又将了所有人一军。

至此,连同绑架被杀的徐爱婷在内,所有人的不堪都被淋漓尽致地揭露出来——所有人,毫无例外。

“目击者”并不一定是“义者”,甚至可能是更加贪婪的人。

只是,《目击者》讲述的不仅仅是“凝望深渊,深渊也在凝望你”,也是“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

而这一“原罪”究竟又是什么,则有待观众回味与自省。

尽管近年来的台湾电影倾向于走“人文”和“小清新”路线,但台湾一度有着十分兴盛的类型片市场。

90年代至新世纪初期,连电视剧乃至综艺节目都有大量主打刑侦、灵异和惊悚的内容,涌现出例如《台湾灵异事件》、《台湾风云起》、《福州伯讲鬼故事》等或警世或娱乐的视听节目(后者也正是“小明”冷笑话系列的滥觞)。

有趣的是,千禧年左右推出的以“魔神仔”为主题的亲情动画催泪弹《魔法阿嬷》却又曾因“宣扬迷信”而与金马奖失之交臂。

无论是追求警世抑或诉诸腥膻色,类型片在台湾一度有着相当可观的市场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功能。

拍鬼片出身的程伟豪证明了自己在不怪力乱神的情况下(《红衣小女孩》的有些桥段还真是让人无语),也可以借助颇为成熟的镜头语言和节奏积极地介入社会议题、直面人性。

尤其值得一提的更有演员精湛的呈现,以至于李安不得不劝饰演变态小警察的次子李淳今后少接此类剧本,只因不愿再见希斯莱杰的悲剧。

尽管某些瑕疵仍然较为明显,例如过分倚重巧合作为发展的动机,以知更鸟为信号的切场过渡也很刻意(最后字幕滚动时还有鸟鸣彩蛋),2小时内的多次闪回与反转也要求观众交付相当的耐心,但《目击者》仍然出色地再现了类型片在台湾影史曾有过的辉煌与使命。

它足以让人在夜晚淋浴时,紧张地想起影片中多次重现的暴风雨之夜——大雨瓢泼,敲打着我们破碎的人性。

---本文首发于《虹膜》 电影杂志微信公众号 2017年8月22日

 5 ) 知更鸟之死

《目击者》的另一个名字是who Killed Cock Robin 这首暗黑童谣早已成为各种悬疑作品的范本 而在本片的运用也恰到好处Who killed the cock robin?

I,said the Sparrow,With my bow and arrow,I killed Cock Robin.童谣的开头麻雀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在所有鸟儿哀悼结束后 法官宣布下一个受审的即是麻雀NOTICETo all it concerns,This notice apprises,The Sparrow's for trial,At next bird assizes.这是影片的第一个主题 善恶终有报知更鸟是谁?

是富商的千金 是徐爱玲 还是那个忠厚老实的阿吉?

比起对知更鸟身份的探讨 麻雀的身份更加引人深思绑架三人组 邱部长 女记者 甚至是隐瞒犯罪的阿吉 他们每一个人都是那只麻雀童谣的第二段 每一只飞虫和禽类 都在哀悼知更鸟的逝世Who saw him die?I,said the Fly.With my little eye,I saw him die.绑架三人组 邱部长 女记者 阿吉和小齐 他们每个人都是那只麻雀 但在成为麻雀之前 他们曾是那只苍蝇观影中 我看到有无数个弹幕刷着 为什么不报警?

明明每个人都是目击者 可为什么没有像童谣中的苍蝇那样 大声的向审判长宣告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为了那一点点的秘密 可以牺牲那只知更鸟最后的最后 那个关于小明的冷笑话“建议零售价十五元”的台词被消音了翻到最后一页时的小明 其实已经不爱看鬼故事了 未来的他会把手中一千元的书 用同样的计谋卖到一万元 那时的他还会想起曾经跋山涉水寻觅鬼故事的自己吗?

王逸齐是什么时候发觉自己苦苦找寻的不是鬼故事呢?

是在那个雨夜 初生牛犊的他和刚刚萌芽的正义感 被两百万元蒙住了双眼 至此跌入深渊还是心负愧疚杀死变态杀人犯后 坐牢和升官的两难的抉择 最终坐上王主任的权力交椅这才是人性常态 少有的是正义感 常伴的是权力和利益

 6 ) 最恐怖的事情是你身边没有一个是“好人”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七号影库(Theater7)我们所认为的真相往往是片面的,因为没有人可以站在他人的角度完整地通晓人性。

七号评分:7.60剧 情 简 介小齐(庄凯勋饰)是一名社会线记者,一天他在开车回家的路上发生了车祸。

所幸人没事,他将车开到朋友阿吉的汽修厂让他帮忙看看。

阿吉检查后告诉小齐,他这辆车之前就出过事故。

小齐很气愤,自己的车刚买不久,没想到竟然是辆事故车。

他想去查查这车到底出过什么事故,于是来到警局,找到警局的王组长调查这辆车。

因为平时没少送礼,王组长很快就答应下来,他将事情交给新来的警员阿纬(李淳饰)调查。

几天后,车子资料给到了小齐,原来这车9年前就出过事故。

车里有一男一女,男的死亡,女的受伤后在医院失踪,而肇事者并没有找到。

小齐回忆起9年前,他是那起事故的目击者,正是他第一个到现场报道了那起新闻,才转正成为一名记者。

真是无巧不成书,他万万没想到如今这辆事故车竟然被自己买到了。

这就像是命中注定,小齐决定调查当年的事故。

他翻看9年前自己拍下的照片,发现里面竟然少了几张,而当时只有编辑部长仲文碰过他的相机。

难道仲文是肇事者?

这仅仅是猜测,小齐认为找到在医院失踪的女子才是关键。

于是他将事情告诉上司小M(许玮甯饰),并通过她的关系,在医院里调出了失踪女子的资料。

女子叫徐爱婷(柯佳嬿饰),两人通过地址找到了她家,可他们发现徐爱婷并没有回来过,只是经常往家里寄茶叶。

通过这个线索,两人又找到了茶叶的卖家,并通过商家找到了徐爱婷。

徐爱婷一瘸一拐的,她似乎不想谈起车祸的任何事情,也不想找到肇事者,只是说死了的是他男朋友,车祸是因为男友酒驾。

小齐感到非常奇怪,他隐约觉得其中一定有什么隐情,于是他给徐爱婷留下了电话。

晚上到家后,小齐查看资料,他发现资料显示徐爱婷的男友当时并没有喝酒。

那为什么她要说谎?

正想着,一个电话打了进来,正是徐爱婷。

电话那头的她希望小齐不要再查这件事,她只是想过平静的生活,正说着,徐爱婷发出了尖叫声,似乎有人闯进了她的屋子……影 片 浅 析有人说影片的创意类似于《看不见的客人》,可我认为该片和《看不见的客人》的内核都是《罗生门》,尤其是这一部,后半部分的精彩就是来源于“罗生门”式的重重反转,不同的是,影片在这个基础上,加入了一条支线,并辅以惊悚和恐怖的元素,让情节变得更为丰富,也更有可看性。

“罗生门”式的故事就是探寻人性的黑暗,最恐怖的事情是什么?

不是来源于我们所未知的灵异现象、鬼魂诅咒或者突如其来的叫声,而是来源于我们每天都实实在在会遇到的人。

当你发现身边没有一个是“好人”,人们都为了自己的利益做着一些昧着良心的勾当,看似衣冠楚楚实则猥亵不堪,甚至自己在不知觉中也成为了这种人,这才是最恐怖的。

影片中有非常多的角色,各有各的特点,而其中能称之为“好人”的屈指可数。

主角小齐一腔热血追求真相;部长老邱温文尔雅体恤下属;美女小M善解人意乐于助人;警员阿纬勤勤恳恳天真无害,可这些都只是表象,每个人都为了个人目的披上虚伪的外衣,不以真面目示人。

所以在这个世界上“让彼此之间取得一个信任”真是太难了!

在现实中,处世久了我们会发现,真正无害的是那些喜怒形于色的人,是否喜欢你,从他们脸上就看得出来,这种人不太受欢迎,常被认为情商低,可他们不会在背后捅刀子,影片中的仲文就是这种人。

有一定阅片量的朋友应该很早就能察觉,往往导演刻意安排的一个“恶”的角色一定不是真恶人,仲文从一开始就没给小齐好脸色,而真正的做局者一定是最深藏不露,深得你心的那个人,毕竟要欺骗一个人首先要取得他的信任。

导演用一个鬼故事作为影片的结尾,你以为它很恐怖,其实它是个笑话,这意味着小齐在历尽千辛万苦寻到真相后却发现并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做了这么多无用功就是个笑话。

你乍一看是个笑话,其实它是个很恐怖的故事,有多少所谓的“成功人士”看着外表值1000块,其实骨子里就只值15块,谁知道呢?

最恐怖的不是诅咒、鬼魂,而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好人”。

 7 ) 反差:人物塑造

剧情就不多做累述了,整个脉络其他网友已经分析的很清楚了。

我就来说说里面人物的塑造。

这是一部很精彩的戏,很精彩。

通过多种蒙太奇的使用,让观众自己去拼凑整个事件的原委,中间有多重反转,让人欲罢不能。

而这,很大一点要归功于人物前后的“反差”,甚至让观众产生“哇,原来他是这样的一个人”的感觉要远远浓于“这个事情竟然如此恐怖”的感觉。

先从配角开始说起吧。

首先是杂志社的总编,姑且称为男四吧。

(哇,这人好眼熟啊。

等等,是那个,《痞子英雄》里面的陈组长嘛)一开场便是一脸严肃,面对男主拍到的花边新闻坚持要查一下其中涉及的模特身份,很一丝不苟是不是。

后来男主的事件闹出乌龙,在大会上男四一副公事公办模样,要下面的人登道歉启事,丝毫不顾男主的颜面。

处理男主乌龙事件后来的出现在两个聚会的镜头里。

一个是九年前,时任总编(男二)升官宴,这位将来的总编男四只是吃吃喝喝,是不是瞟瞟女主跟男二。

另一个是现在,九年前的男二准备从政,这位现任的主编坐在沙发角落,一脸不屑地看着男主谄媚地向男二敬酒。

与上面的画面相接,会发现男四总是喜欢针对男主对不对,为什么呢。

原来男主被开除后开始查九年前的意外案件,发现自己拍的照片里面少了两张,而唯一动过这个相机的,就是这位总编了。

看见没,一个肇事逃逸者为了报复目击证人,所以公报私仇。

可后来呢。

面对公司目前的人员流失的困境,他放下了所谓的面子,来招揽男主。

他知道他们之间有芥蒂,但他欣赏男主的业务能力。

通过前期案件的伏笔,接上男四对男主的所作所为,到后期如此行为,其实都是因为他热爱报社,热爱这份工作。

而我们,却一直把关注点都放在男主身上并以他为一切的衡量标准,这样带来的反差,让人记住了这个没几场戏的总编。

而且,总编在说几年前他就看穿了男二跟女二之间有猫腻时那副一脸的自信,不仅推动了剧情,还表明了他能爬到如今这个位置,绝非偶然。

形象瞬间饱满起来。

再来看看我们的神经刀男三。

这个人也看起来很眼熟啊,嗯,演过李安的《喜宴》跟《比特林恩的中场战事》。

他一开始是个啥样呢。

领导收了男主的钱,违规帮助男主查一些资料。

可领导一想啊,钱是要收的,但锅总不能自己背吧。

于是,男三便中奖了。

“啥?

”从领导过来找他时慌忙起身的诚惶诚恐,以及领导让他帮忙查资料时那一脸懵懂的小眼神,简直就是个初入职场啥都不懂的二比好吗。

而且在后来男主来拿资料的时候,还抱怨领导找这样一个憨憨怕是要坏事。

加上男主急着要资料,可领导不在,于是男主把要查的东西直接给我们的男三,直接被拒绝了,这种一脸木然的职场二比形象就深入脑海啊。

可后来呢。

男三竟然住在男主查案的那栋楼,这个人一定有问题。

跟着画风一转,男三逼向受害的女二,那凶恶的眼神,那凌厉的动作,妥妥的罪犯啊。

接着便是颠倒蒙太奇的妙用,男三照顾着被自己迫害的女二,喂她吃饭、给她削水果、帮她整理头发,最后和她睡了,一个标准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啊。

随后画面切回来,原来两人以前就是男女朋友,原来女二前面是说想要摆脱的人就是他。

那他们之间的一切便不奇怪了,因爱生恨嘛。

可不巧,男主发现了他的秘密,找上他。

两人殊死一搏。

男主没打赢。

接着便是惊天秘密。

女二的男朋友是另一个人,加上男三他们仨是一个犯罪团伙。

他们绑架一个富家女,只为求财。

结果男三因为这个小女孩一直哭叫觉得很烦,便把她给杀了。

加上,男主进入到密室看见的是:

卧槽,分尸现场......从一开头的二比警员,到后来犯罪团伙的火爆因子,加上面对男主毫不留情般地出手,这个暴力狂杀人魔的形象实在是让人印象深刻。

接着来说男二。

先说结论啊,我个人觉得男二的反差是这部戏里面比较正常的,因为他的作为都只是为了利益,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嘛。

首先与我们见面的时候,男二是个成功人士,商而优则仕,如今准备从政(而且后来还选上了)。

而且男主能有今天,全靠男二一手提携,这种知遇之恩加上显赫身份,让我们观众首先有了一个好的第一印象。

君临天下接着便是男主查的案子出了蹊跷,一个知道线索的好友竞自杀身亡。

有内幕,一定有内幕。

这时候,男二面对男主的疑惑,编了个好故事:这个开汽修厂的好友呢,过生日想去把妹,所以找自己借辆大奔开开。

可谁知道竟然酒驾还撞死了人。

他满怀内疚借酒消愁,便自杀了。

而且里面细枝末节男二都说得头头是道,简直是金牌编剧啊。

还不止,我觉得还差男二一个奥斯卡最佳男主角。

他说起借车给好友开时那种为了朋友两肋插刀的范儿,可以说是义薄云天;说起朋友违法酒驾时的无奈,以及酿成大错时的后悔莫及、痛心疾首之状,那可真是一个义结金兰的好朋友啊。

可作为戏里几乎是权利和金钱顶端的人物,我们这些吃瓜群众巴不得男二不得好死,哪怕有了上面那样光辉的形象,也就深深相信这个男二肯定一肚子坏水。

果不其然:先是女一是他的情人,妈的臭流氓一个;接着,他是肇事逃逸的凶手,这么说来,那位死掉的好友说不定就是被男二给灭口。

于是接下来,一个阴险狡诈却又怂的一批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升上总编,大开庆功宴,此谓“得即高歌”;跟着女下属大献殷勤,白送还不要?

到时候随便升个职就完事了;收了男主好处,自然要好好照顾;如今从政,政商两届前来庆贺,便是人脉了。

什么卖官鬻爵,什么权钱色交易,都不在话下,一切唯利益至上,简直了一个贪婪、奸诈的资本家。

后来出事了,而且还闹出了人命,这下便慌了神,锤着方向盘骂街。

果然只是个小流氓啊。

找到了修车厂的朋友让帮忙换车,还给人家跪下了。

尊严?

我特么都要坐牢了谁还有心思管尊严。

尊严,那是什么,可以让我免除牢狱之灾吗。

插一句题外话,这位后来不幸离世的修车厂好友,在戏里面只具有功能性。

换句话说,只要具备“能处理掉这辆肇事车”能力的人,都可以。

比如位高权重的前辈啊、富二代啊之类的。

但毕竟是留了把柄在人家手上,所以导演弄一个社会地位远低于男二的人物,有助于后面弄死他,从而避免了受制于高权力人物而使男二完全成为一颗棋子的情况出现。

掩盖了这件事后,案子变成了悬案。

男二一看,这啥事没有啊,继续潇洒快活。

犯了罪却继续逍遥法外,让男二完成了黑化的蜕变。

什么正义,什么真相,什么能力,通通都不重要。

我只要收买那些关键性的人,给他们想要的利益,一切皆大欢喜。

于是给了男主他想要的位置,而他这样有恃无恐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于男主没有直接证据。

我们以为,真的遇上了一个道德修养如此高尚的老板;我们以为,真的有这样一个肯为社会无私奉献的榜样。

谁知道,最后还是如此。

多讽刺,多悲哀。

跟着是女二。

开场时是车祸受害者身份,让基于弱者同情的我们不禁对其多了一份怜悯。

加上男主找到她的时候,因车祸造成腿部的终生残疾,致使走路一瘸一拐。

还有那一身白衣,弱不禁风。

脸上无辜的表情,楚楚可怜。

简直就是一个让人心疼不已的小姑娘啊。

人畜无害跟着和男主的对话,表明自己不想继续查。

她说,自己有现在的生活,不想总是困于过去。

虽然编了谎话骗男主,但也是为了摆脱前男友的纠缠。

天呐,多么自强自立的女生啊,简直是现代社会的典范。

又一次赢得观众好感。

画面随即一转,女二遇害。

男主根本无从找到她。

就这么前后一对比,直接纠起了观众的心。

被囚禁在小黑屋,脸上都是血,重重的喘息声,挣脱不断的手铐,多可怜。

然而女儿没有放弃,虽然腿瘸了,但仍然卖力地走下床,寻求生机。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手机,联系男主的时候被匪徒暴力打断。

这时候,我恨不得钻到屏幕里把她解救出来。

就这样,我无比同情女二,一直持续到她跟匪徒,也就是神经刀男三上床。

看见这一幕的时候,我心想:妈蛋,这特么是什么玩意儿?

还有她跟神经刀之间的纠葛,以及钱。

我才想起来,男主之所以能找到她,就是因为她买了只有一个茶铺有卖的最高档比赛茶。

那这么贵的茶,女二是哪来的钱呢。

此时,我们对女二心中充满了疑惑。

也是第一次,同情和怜悯,不再是对女二所抱有的情感主流。

到后来,真相大白。

原来女二是一个犯罪团伙的成员,一头非主流,一脸烟熏妆,整个就一不学无术的社会小太妹。

而神经刀男三是团伙之一,另一个是女二男友。

而且,极其混乱的是,三个人没穿衣服的睡在一张床上。

这特么又是啥?

双龙戏凤?

最后出了车祸,男友毙命,被男三纠缠,最后落得个分尸。

活该,根本不值得被同情。

从最初的满心欢喜,到最后的冷眼旁观,女二的这个形象反差,也是极其成功了。

然后便到了女一。

还是先下个定论吧,绿茶婊。

刚登场时,是男一的来电显示“女神”,直接让人有了一个较高标准,如同王熙凤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一般。

跟着画面切到女一办公的画面,马尾,黑衣,咖啡,整个一干练OL的形象,高雅,知性,冷静,果断,啥词儿都来了。

也怪不得男主迷她。

(嗯,看着又挺眼熟,《下一站幸福》里安以轩的情敌嘛)

跟着是总编头儿从政的聚会上,女一混迹在一群高管中间,喝着酒、抽着烟,动作之娴熟、模样之老道,让人感叹不愧是职场老江湖。

还从对话中得知,女主还没有男朋友,而且面对“征婚”显得很不耐烦。

这一幕的处理很是精彩,用女神也要参加一帮臭男人的饭局,因为他们有权力;女神也免不了被催婚,因为她为了事业奋斗故没有时间去谈恋爱这两个内容,直接写出了女神的烟火气息。

不是那种高高在上、触不可及的幻想,而是实实在在的、活生生的人。

我们跟女神的距离感一下子就消除了。

接下来一幕就是剧情的转折点了。

女主因感情不顺,便跟男主上床了。

男主倒是喜欢得紧啊,能睡到女神,几世修来的福分。

虽然并没有和男主在一起,但也并不存在把男主使唤来去的行为,不过是简单的一夜情而已。

况且,男主被开除后,还跟着他一起查案,帮他思考、想对策。

这样看起来,女主的形象不过是个情场失意职场得意且有个异性好友而已。

直到,他跟男二的关系大白。

调情在别墅里,喝了酒微醺的女主,用埋怨一般地语气责怪男二那天为什么没来陪自己。

手指轻点,嘴唇微翘,轻嗔薄怒,一段教科书般的撒娇。

随后谈起那天跟男主上床,女主说只是为了气气男二,随后便抱怨说这么多年自己连一个名分也没有,歇斯底里。

男二心疼,抱住哭泣的女主。

好一个欲擒故纵啊。

而男主对她来说,不过是个工具而已,并无感情。

甚至于,在男主的乌龙事件出来后,女主为了自保,在大会上提议开除男主;而私底下又暗示男主是那位男四搞得鬼害得他丢了工作。

啧啧啧,厚黑学的功底简直深厚。

而且,女主如此认真地帮助男主查案,也只是为了获得第一手消息,确保多年前的犯罪不会被抖露出来。

噢,对了,真相大白之时,原来女主才是凶手,恳求男二帮忙。

最后慌了神导致了大出血,小产。

来总结一下。

女主给人的感觉,一开始确实惊艳。

但后来事情逐渐铺开,才发现:果然啊,毕竟是一个弱女子,如果没个靠山,如何在职场站稳脚跟;而仅凭自己那几两能力,可爬不了多高,所以若不睡了男二,又怎会能有如今的职位;至于追求自己的人,他算毛线啊。

老娘心情好还理他几句,若关系的自身安危,第一个拿她来垫背;做了小三这么久,也有了觉悟。

让男二离婚娶自己是不可能的,那就各取所需吧,我用身体换职位,大家公平交易。

自己选择了小三上位,自然看起来道貌岸然。

最后啊,是男主。

作为一部片子的主角,总会给人一种莫名的好感,让观众不自觉地想站在他这边。

一开始呢,男主兢兢业业地工作,身为媒体从业者,拍到了惊天大素材,而且跟政界有关,让人觉得男主简直前途无量啊。

跟着是到警察局办私事,拿了点好处打点。

跟警察局领导谈笑风生的时候,看得出来男主很吃得开,由此得来其在社会各界的关系都还处理得满不错,那意气风发的样子,闪闪发亮,就是一个新时代的好青年。

而且,因为被开除成为无业游民有了大把的时间,加上被撞的二手新车竟然是九年前自己目睹的车祸中的车,这个巧合让人不寒而栗。

所以男主开始追查九年前的案件。

他对这件悬案的记挂,表明了他那高度自觉的良心;对案情透彻的分析,显示出心思之缜密;对每一个线索的联想和思考,最终找到受害人,能看出能力之高;对受害人的关心,表现了他高度的责任心;面对嫌疑犯,不顾性命地追捕;以及无论如何都要查清真相的决心:这完全是一个正义凛然的救世主形象嘛。

不过呢,面对自己的女神,还是一副跪舔的模样。

有求必应啊,恨不得把自己当成祭品,献祭给女神。

看到女神为情所困,自己忧心脑神。

谁知道,竟然把女神睡了,福气啊福气。

虽然后来被开除了,但好在有女神在身边帮忙查案,一切倒也不算太坏。

情场的求而不得,更是大大加深了我们对男主同情。

此时,男主的形象还是如此的光辉、伟岸。

那么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崩坏的呢。

那一夜,男主看到男二从女神的别墅走出来,就什么都明白了。

(唉,舔狗啊,舔到最后一无所有)他在车里听完了男二的叙述,事情被一件件碎片给还原。

原来男主才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啊。

他确实目睹了一起肇事逃逸的车祸,但几年后如此这件案子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他想要弄清楚自己拿了车里两百万赃款的车祸缘由。

他不是正义感有多爆棚,而是怕自己的所作所为被发现。

虽然有良心发现的成分想要补偿女二,但并不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多么抱歉。

不然的话,他哪来的那么多钱,去打通那么多关系;不然,跟他一样有能力的人那么多,凭什么要提拔他。

如果不是因为被开除,他照样会继续用着这笔不义之财,来铺通自己的事业之路,还特心安理得。

又是什么好人了么,而且,在他查案的时候,他也没想到要殊死一搏,因为他根本没想过自己会遇到亡命之徒。

所以在面对神经刀男三的分尸台时,直接吓崩溃了。

瘫坐在地上,绝望着流眼泪,无力地叫喊着:“对不起。

”那一刻,他是真的怕了。

他只是想弄清楚那笔钱是怎么来的,自己会不会被发现,根本没想过会死啊。

什么尊严啊正义啊真相啊,他都不要了,只想活命。

这种样子,不禁让人鄙夷。

不过,主角光环来了,挡都挡不住,男主瞬间反杀男三。

经过次役,男主便谁也不怕了。

因为除了自己,完整地知道整个事件真相的人已经死了。

剩下的,就是一个男二跟女主,而他们俩恰恰是肇事逃逸的罪人,本身理亏,也就不具有威胁。

相反,自己手里握有筹码,为何不跟男二谈笔交易。

什么个人奋斗加伯乐,什么左右逢源八面玲珑,都他妈是放屁。

威逼利诱才是硬通货,价值交换才是真道理。

男主从男二那儿获得了如今的职位和正当防卫的说辞,又用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跟女神摊了牌。

反正如今权在手,你们算些什么玩意儿。

所以是,从一开始男主就不是什么好人,只不过画面通过现在的行为让我们误以为男主很正面。

可通过不断地闪回,那油腻的、徇私枉法的、逢场作戏的、大献殷勤的模样,逐渐在我们心中还原。

人物形象的反差,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角色的印象,也让整个故事显得更加生动。

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冲突不断出现,欲罢不能啊。

 8 ) 只要没到最后,就还可以反转

前面一大部分讲述了一个正常逻辑推理出的悬疑剧主线,后面小半段在这条主线中的每一环每个角色,都做了适当的旋转,也就成了一部都是凶手的凶杀案,一位凶手自己找寻自己的历程。

一个谎言背后需要有无限个谎言来掩盖,做过的事必定留有痕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人生路上,有时走着走着,啥是主要推动我们前行的?

是那些不堪的过往,还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9 ) 没有一个人是干净的

前大半部分进展缓慢,一看就猜到是老板是坏蛋的铺垫过长,而后半部分又故意层峦叠嶂,隐藏的情节铺开的又太快,有种头轻脚重之感。

表演其实蛮考验男女主角,但男主角总给我小混混的轻浮感觉,看到他的面孔让我想起以前认识的一个故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没有一个人是干净的,但有三个问题解释得不太合理。

一个大问题就是男主角当初为什么要重新查他也有污点的老案子,尤其是在刚被裁员的时间点,这点没有说的很清楚,动机不明,按道理说他偷了赃款,也没有人威胁到他,应该不会愿意再起波澜。

第二个,阿吉是怎么死的?

明显应该不是自杀,难道是部长?

但部长既然不是司机,难道为了一个情人意外撞死人,就起杀心?

似乎也说不过去。

第三个,年轻警察(抢劫犯之一)为什么要回来找那个女人,他已经有了全部赎金,只是少了区区200万,而且女人显然没有拿钱,那他回来找女人的唯一理由,就是报复吗?

就报复的动机也不是很有合理性。

所以这部电影展示的最大缺点就是悬疑片的为悬疑而悬疑,好像故意让观众体验猜不到,而忽略了情节的前后合理和动机的充分性。

把最开始一直塑造的有正义感的记者变成实则为了捞赃款或保住工作的大坏蛋,可惜弯子绕的太大圆不过来。

 10 ) 世界真的很小,小到喝个茶都能刚好遇见你!-----东方美人茶

看完大致梳理一下剧情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但导演和剪辑立功了,东拼西凑,现实与过去来回的穿插,成就了一部精彩绝伦的电影.电影开头从九年前的一起车祸说起,刚毕业的实习小王,遇到了一起车祸,下车查看然后又匆匆忙忙慌慌张张气喘吁吁的跑回自己的车里,怎么肥事?不会是前方霸王龙出没吧?(有点串戏了),接着又闪回了九年后,男主已经不是当年的小王了,他是开着豪车的王帅了,同样遇到车祸,他冷静沉着第一时间占用应急车道跑到事故现场救人,哦不,是拍照获取第一手资料曝光新闻.可以说相当老练专业了.传给公司的女神后,以为这样的新闻头条,约个女神出来吃个麻辣烫那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没想到女神无情的拒绝了他挂了他电话,这时他又被车撞了,什么鬼嘛,这电影拍的是交通宣传片吗,车祸大合辑,开车不要打电话...紧接着,当然是把车拉去修啦,不修不知道,一修吓一跳,原来台湾也有坑人的事故二手车哦...人家王帅是什么人,记者啊,干,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然后发散三千门生调查真相...接着一个派对后,跟女神共处一车,激情舌吻,以为要车震,原来还是床震,差评...一觉醒来,昨天还是意气风发,准备走上人生巅峰,今天电视新闻就报道说,他报道不实,涉及诽谤罪...最后还被炒鱿鱼.一下变成了无业游民...车子查出来真的是事故车.更巧的是这事故车还是九年前自己目击的那一辆车,世界真的小啊.干.王帅决定要找出当事人,找出肇事者.做个正义的人.做有意义的事.后来王帅通过高级茶叶---东方美人茶,找到了车祸受害者小婷,然后就发生了一连串的多诺米骨牌,小婷被绑架,修车老板被杀,肇事车辆是以前的恩师老邱,还他么跟女神有一腿,这一腿就是十年,原来王帅以为自己是遇见真爱,最后发现自己还是隔壁老王,干.恩师老邱承认了自己是肇事者.so what?你会为了那短短十五分钟的快感举报我吗?(我不知道为什么是十五分钟,为什么不是二十分钟或者半小时,这么精确可能是女神告诉他的吧), 还是选择跟着我走上人生巅峰?你可要想清楚哦.王帅很苦恼喽,走一步看一步,先找到小婷再说,后来发现是路人甲小警察绑架了小婷,在走廊发现小警察好像在清理凶杀现场的样子,看到这王帅当然要找个扫把棍跟他PK啦,最后当然还是拿刀的赢啦.小警察说,每个人都想查到真相,然后呢...(说这话时,两人贴着面说,我以为小警察要亲上去呢),刀给你,钥匙给你,亲爱的,打开你所想要的心房吧...

好吧,镜头又切到九年前,原来小警察跟小婷还有黄鹤,他们三人居然3P(瞎猜的),其实他们三人是绑架富商孩子的绑匪,赎金1500万,在拿到赎金后,小婷和黄鹤准备放人的,谁知道小警察撕票啦,不按套路出牌的人很可怕啊,黄鹤当然是带着小姨子跑啦,但是这世界所有的事都设计好了,没有一个人是例外,没跑几米就出车祸了,小警察当然捡了个漏啦.拿到了钱,然后还去医院把小婷接回家锁在床头好好照顾,日久生情后,以为解锁后会有更多姿势哦,谁知道最后人财两空,干.镜头又切到九年后,王帅带着伤找老邱讲数,不知道讲了什么鬼?只听到老邱说了句"狼长大了",我想大概是王帅终于从曾经的小王变成了真正的隔壁老王.然后老王烧了张200万的支票给小婷,原来九年前小王目击车祸的时候,从子凡和小婷车上的1500万赎金中拿了200万走.怪不得,要查什么肇事者,哪有那么多正义的人嘛,都是有赎罪之身而已."凡走过必留痕迹"老王最后还发现,原来到老板那点名要炒自己的人是女神,还有九年前开车肇事的人是女神,不是老邱,干..都是一丘之貉.最后,小警察把刀和钥匙给了老王,然后老王打开房门看到了什么,又发生了什么?就不要问了,自己去看最后一页吧.因为最后一页,最可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钱了,要低调,喝名贵茶的时候,要把包装丢掉,换一个比较便宜的茶叶盒子.嗯,这很重要.

《目击者之追凶》短评

纯黑的电影

6分钟前
  • 推荐

案中案中案中案!爱追新闻的男主,就像爱追鬼故事的小明,而最恐怖的鬼故事就是,自己早已是鬼故事一部分而不自知!最后十五块钱不仅是价值观的崩塌,也把自己改头换面!影片中文名太俗,其实英文名才是真名,读完民谣才发现其实其中潜藏了正义!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只魔鬼,这片子立意简直高的惊人!

11分钟前
  • 夜神月的猫
  • 推荐

看到自首结局在心里大喊了一声Nooooooo!

14分钟前
  • 内有恶犬
  • 推荐

过多反转与闪回,几乎要闪瞎一众人狗眼,黑天黑地黑得入骨,导致电影放弃人物角色塑造的前世今生,沦为吊着观众好奇心的功能人物,快感一时爽。没有好人,或是一般好片。难做好人,则需要更上一层楼。那么积极去查自己的家伙,太讨厌啊

17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许玮甯 柯佳嬿 真是长了张天生电影脸

22分钟前
  • 狮狮🦁
  • 还行

【血腥慎看】这个电影究竟是怎么上榜的,我的友邻们评分甚至更高。看着看着从四星到三星到两星,不是所以反转层层嵌套就代表是一个好剧本,不是设置邪恶就能把人物写的丰富,这叫有病。特别是男主发神经和死鱼眼。有必要加入一个变态角色吗?纯粹为了噱头的网飞裹脚剧。唯一好看的一幕是许玮宁喝醉酒发疯几分钟比较有张力。

23分钟前
  • C
  • 较差

导演用两个小时讲了一个非常复杂的故事,剪辑模糊了时间线,配乐让观感更加躁动不安,各种倒叙插叙,情节不断反转,这样的剪辑方式,既保证了情节的快速推进,也方便填补故事线的漏洞,人性随着真相的解开,也在不断黑化。这不再是一部普通的类型片了,而是不折不扣的作者电影,这位台湾新导演够硬!

2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台湾。

26分钟前
  • 小张
  • 力荐

巧合较多,所有角色都招人厌。

30分钟前
  • souvent
  • 还行

我觉得比去年大热的西班牙的《看不见的客人》好看。“你看到的永远只是部分真相” 千万不要看到事情的最后(最深处)去,那里除了黑暗,还是无尽的黑暗。世界会把每个人都变成怪物。PS:许玮甯长开了,好看了。

35分钟前
  • 陈哈
  • 推荐

意外好看,剧本写的真不错,但总闪回,闪得我脑袋疼.....

36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还行

强忍看到40分钟后弃了。对不起,昏暗的光线在我这儿根本营造不出一丝悬疑氛围,只让我眼睛乏累,就这一点能抹杀你所有的好。

40分钟前
  • 读不懂的卡夫卡
  • 较差

不明白给分这么高的原因,拖沓生硬尴尬是我观影期间的感受

43分钟前
  • 邻舍的老花猫
  • 较差

起先冲着李淳看,加上分高,期待不小。但前半部分还是松散与稚嫩了些,看到某人屡屡犯错挺捉急,追凶后不回去救人、贸然暴露证据给怀疑对象、制敌却留有余地等,都是纰漏。直到倒数第二个反转,才觉有三星半水平,然后再由暗黑炸高分数。另,李淳外的三个主角,略有吕颂贤、舒淇、桂纶镁的影子。

44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回魂车撞正七千块茶叶,在逐渐崩坏的故事中找回10年前缺失的拼图。一个15台币的冷笑话:硬派记者侦探开篇,人皮客栈般的荒诞滥杀和人模狗样结局。太过瘾

49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拿钱那个看三分之二猜到了。从犯罪心理来说,里面人物都太笨了......哪有话那么多、不提防引火烧身的。

51分钟前
  • 外外
  • 还行

看到最后才知道这部剧居然没一个人是好人,都藏着自己不好的一面,给编剧跪了

56分钟前
  • 接十分钟的吻
  • 力荐

感觉是低配版的看不见的客人

60分钟前
  • Edison Tam
  • 还行

所谓反转,对于我来说根本就算不上反转,男主就没有长着一张看起来像好人的脸,追求真相显得虚无缥缈。其实是个很简单的故事,但导演的猎奇心理把这个故事变得阴暗恐怖,可这样恰恰让我感到失望。李铭顺的角色造型以及表演风格从头至尾都给人一种笑面虎的感受,事实上这个角色的确如此,那么请问还有什么惊喜可言呢因为这大抵应该只是剑走偏锋罢了

1小时前
  • 对称的福尔摩斯
  • 还行

《红衣小女孩》导演新作,水平和上一部一样,也是用了罗生门式的框架与呈现方式,主题是以职场搭布景呈现社会规则里冷酷客观的成分。全片基本取暗调,特写也多,主角还开了光环,制作上有股年轻人按捺不住的表现欲。

1小时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