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是我第一次接触《丁丁历险记》这个系列,尽管斯皮尔伯格用的自己的手法讲述了一个俗套的寻宝故事,但是仍然抵不过剧情内容的俗套。
期间我看着睡着了的三四次,如豆瓣网友所说,比起故事本身更多的是“cg动画+动作捕捉”的炫技。
起初看画风很精致,误以为是定格动画,只有30帧的观影体验。
虽然内容上有待改进,或者需要情怀才能看出好来,比起动画技术,更让我竖大拇指的地方是丝滑的转场,可以说是登峰造极,目前本人看过的所有影片里最佳最多的转场都在其中,说是最佳转场动漫也不过分。
海上划船——路人走过的丝滑转场;船长沙漠看到海市蜃楼讲述故事的转场;握手联合——骑骆驼的转场...量大管饱丁丁是一名记者,但是真的是一名记者吗?
如果你还没有看过这部电影,接下来你会看到电报员丁丁,神枪手丁丁,飞行员丁丁,密室逃脱丁丁,福尔摩斯丁丁,杂技丁丁,摩托手丁丁...全才!
当记者屈才了!
正是因为丁丁的无所不能让这部电影降了级别,显得人物本身不真实,尽管喜剧成分加持也过于幼稚和单调,没有新意也没有深刻的道理,有的只是电影技巧,缺乏人文精神,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我相信,看过这部影片一遍的人和看过两遍的人对它的感觉是不会相同的。
原先看过《丁丁历险记》漫画的人和没看过漫画的人对它的感觉也是不会相同的。
这是一部可以被当成很普通的好莱坞大片来看的影片,也是一部可以被当成不同于以往任何一部好莱坞动画大片的影片。
你对它的感受,既可以来自于影片的素材本身,比如噱头、桥段、惊险的追逐、丰富的镜头运用和巧妙的蒙太奇剪接等等,当然也可以来自于更简单的一个东西——你对“丁丁”这个名字本身就抱有的独特而深厚的感情。
看《丁丁历险记》,给我的感觉就像从源头开始顺着一条河流在游览一样,一开始的时候是涓涓细流,到了最后总是波澜壮阔,汇入海洋。
“丁丁”作为一名记者,却每每完成侦探的任务,从一个偶然遇到的奇怪事情开始,像解决谜题一样抽丝剥茧,最终寻找到令人瞠目结舌的真相。
一方面,这里有天马行空的故事,机智勇敢的丁丁总能巧妙地解决困难,这让丁丁的文本拥有一种幻想主义的色彩。
另一方面,在找寻真相的过程中,各国的风土人情映入眼帘,政治背景与时代背景交相呼应,让丁丁的文本又拥有了一种深度的历史现实感。
《丁丁历险记》的价值,其实就体现在这种浓郁的幻想主义与深度的现实主义的融合中。
在影片中,我最欣赏的部分其实不是那些看似惊险的追逐场景。
因为在好莱坞大片中,这种追逐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套路,虽然《丁丁历险记》在追逐场面中已经把幽默与惊险结合得非常完美,但我依然觉得这只不过是素材级别的东西。
我更欣赏的其实是影片不停地把你带到新的国度、新的场景和新的环境中,让你像丁丁一样游历大半个地球。
从法国的蒙马特高地到摩洛哥,从海洋到沙漠,从巨轮到飞机,影片从一个场景穿梭到另一个场景、从一种交通工具变换到另一种交通工具的时候,那种跨越时空、跨越阻碍的感觉,正是丁丁所追求的人生价值的实现方式。
丁丁的历险,其实关键就在于他决定去历险,而不在于他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危险。
丁丁的传奇,其实关键就在于他想尝试怎样的生活方式,而不在于他从这些生活中获得了什么宝藏。
在影片中,他与阿道克船长相互鼓励,两个人都有丧失信心的时候,但每当这种时候,总有一方会站出来,告诉另一方坚持下去的重要意义。
这也是丁丁和阿道克互相成为生命中最重要的拍档的核心所在。
每个人都有三个属性:职业属性、家庭属性和社会属性。
职业属性是说你在从事什么职业,它对一个人有什么要求。
家庭属性是说你在家庭中是扮演什么角色的,是父亲、丈夫还是儿子。
社会属性则是说你在社会中有着怎样的位置,是一个普通人,还是一个名人,是一个为社会带来价值的人,还是一个对社会造成危害的人。
丁丁的职业属性是一名记者,但或许更应该是一名探险家,因为他最后写不写出报道,其实是无所谓的;人们并不是跟他的新闻报道、跟他所在的媒体发生互动,而只是跟他本人发生互动。
丁丁的家庭属性是单身男,上无老下无小还没有老婆,甚至连女朋友都没有,或许这种设定是为了让他更好地去投身于冒险事业,不过家庭身份的缺失也让丁丁这个人物缺乏某种情感上的立体感。
丁丁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小有名气的社会贡献者,他能和执法者们保持良好的关系,这说明他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同时他还通过自己的智慧为身边的人提供帮助。
在这样三种属性特点的包裹下,丁丁这个人物究竟给人一种现实感还是一种虚幻感呢?
我个人觉得,相比杜邦兄弟、阿道克这种现实存在感很强的角色来说,丁丁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个透明人,他其实是不存在的。
他是埃尔热构思出来,用以实现每个人冒险欲望的一个代言人,他拥有完全正义的品格和全面的能力,来去匆匆,不带走一片云彩。
他只是体味着冒险的快乐和追求真相的过程,他只是阿道克等等周遭的人、作者埃尔热、亦或是你我用来实现梦想、找寻真知的一个道具。
最后想说的一点是关于《丁丁历险记》影片的动作捕捉技术。
虽然有报道称,动作捕捉技术是斯皮尔伯格为了通过电影的手法实现丁丁的故事所做的终极努力,但我却并不认为动作捕捉是丁丁呈现的最好方式。
因为埃尔热的漫画《丁丁历险记》是简约派风格的代表作,抽象和简约化是其非常重要的特点,但是动作捕捉的视觉观感却是极端的现实主义。
这种繁复和现实感其实是和丁丁的漫画风格完全背道而驰的。
当然,这并不掩影片在动作捕捉技术的运用本身方面相当完美的表现。
记不清是多大年纪时在伙伴家看到一本黑白的小人书就被丁丁的魅力深深吸引那个头顶一撮毛的如孩子般的青年人从此留在了我的心中那时只看了几本什么《黑岛》、《奥托卡王的权杖》、《红海鲨鱼》什么的……前几年想起来去网上又订了一套全集买回来看了一遍虽没了儿时的废寝忘食但也还算兴味盎然对于这个除了发型特别外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卡通形象对于这个几乎是比利时的象征的人物我们深深热爱但想想我们究竟爱他什么?
小时我们喜欢跟着他周游世界喜欢正面英雄打败坏蛋喜欢英雄丁丁和他的搞笑朋友……后来看到了那么多的美国的日本的力量超群的随时可以拯救世界的卡通形象我们发现丁丁似乎是一个如此普通的人物不高不帅看起来像一个没有长大的大孩子没有超能力没有力量和特别的技能说起来是记者却似乎从来没工作过……甚至性格模糊经常被永远倒霉的令人捧腹的杜邦兄弟、嗜酒如命的鲁莽的阿道克船长和听力极差我行我素却又创造力非凡的卡尔斯鲁厄教授们抢去了风头甚至可能我们更爱的是那个比人更通人性热爱骨头总在危急时刻救出丁丁的小狗白雪吧……那么丁丁吸引我们的是什么?
似乎是这样的——他是一个普通的人却独立正直勇敢机智疾恶如仇热爱生活永不放弃……可能我们和我们的周边很少看到这些品质了但在我们还没长大时我们或多或少都希望成为一个这样的人曾经是我们的目标……而且仔细想想在我们的身上似乎总有一点或真实或想象的丁丁的影子……电影很精彩斯皮尔伯格的名头确非浪得虚名几乎可以说找到了动画电影和真人电影之间的最佳平衡点画面、情节、动作、场景精心制作到苛刻的地步那段海战戏比《加勒比海盗》还要精彩而后面的追逐桥段也不输于任何的真人影片别出心裁到令人目瞪口呆的“塔吊单挑”……心潮澎湃的一场看下来还是有些许失落那些动作戏那些打斗戏那些追逐戏如此的精彩但那就是丁丁吗?
能代表我们心底的那些情节吗?
究竟给我们传递了什么样的情感?
我们要的绝不仅仅是一部好看的令人眼花缭乱的视听盛宴……
我在看完《丁丁历险记》之后,就有一个困惑一直萦绕不去。
为了解决这个困惑,我换了家设备更好的影院又看了一遍,然后终于确认了我的这个困惑:这个电影没有缺点,所有该做的都做到了,但它就是让我觉得有点无趣。
我作为一个“丁丁迷”,之前对这部电影有着很高的期待。
然而在看了两遍电影之后,还是觉得这个电影无趣,是一
我小时候应该没有真正看过《丁丁》的连环画或者动画,因为我没有什么关于具体情节的记忆,但要说没看过吧,却也不是一点印象都没有,尤其是最近的某天,我看见原作里的杜邦兄弟的形象,那穿着西装拿着手杖的笨手笨脚的双胞胎警探,有种强烈的似曾相识的印象。
那么我究竟是在什么情况下看过的呢?
是不是刊载于某儿童杂志上的片段?
这尚且是一个谜。
不管怎样,我觉得,如果我小时候有机会得到一本丁丁的连环画,应该会很喜欢。
就像我如此喜欢正在上映的这部电影版。
用前期表演捕捉+后期CG动画,应该是斯皮尔伯格和彼得杰克逊这两个“大丁丁”所能找到的向原作致敬的最好方式了。
它既能尽量保持原作的卡通气息,又融入了真人表演的细腻精致——无论多好多合适的演员,也不可能满足所有读者心中对原作形象的执着。
但是,这也只是“尽可能”的完美。
像阿道克船长、杜邦兄弟那类面庞圆乎乎眼睛滴溜溜的形象倒还好,丁丁这样更接近真人面容的设计,看久了,反而会让我产生一种感觉:要么就更接近真人吧——干脆用真人来演!
要么就干脆退回到同样圆溜溜的眼睛,手绘卡通式的简约稚朴。
不过,抛开人物形象永难完美的缺憾,就场景的宏大和物体的细腻质感而言,《丁丁》让人叹为观止。
而且我两遍看的都是2D版,已经相当过瘾——3D效果理应是锦上添花,没有3D效果也是上好的锦缎,这才是好电影。
老斯耗费三年的心力没有白费,这个故事就情节而言不算出人意料(况且它不是推理故事,而是冒险故事,追求情节的扑朔迷离本就没必要),但他把故事说得环环相扣,趣味盎然。
拍电影是拍什么?
就是把故事讲好呗。
这是正理,也是老斯一贯坚持的核心理念。
全片节奏紧凑,全无“尿点”。
从一开场丁丁意外发现并买下独角兽号的模型开始,情节就迅速展开,毫不拖沓,丁丁被绑架,忠诚的小狗白雪勇敢而灵巧地紧紧追随,其间还有一不留心“胸袭”到奶牛的笑点,接着丁丁逃出被监禁的船舱,结识醉意朦胧的倒霉船长阿道克,一同携手逃出生天,却又被困海面,又劫持了萨克林手下的飞机,跌跌撞撞穿越乌云闪电交织的“死亡之墙”,最后一头扎进北非的沙漠……丁丁和阿道克的不断遇险脱险又遇险,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又时刻有滑稽笑点让人开怀,但更让我心潮澎湃的,则是由阿道克船长时不时灵光闪现的记忆里叙述的阿道克的祖先弗朗西斯爵士与海盗头子“红色拉克姆”那场悲壮的正邪对决:在风暴肆虐波涛汹涌的大海中。
两艘几乎被海浪吞没的船在厮杀,船员们和海盗们在厮杀,智勇双全的弗朗西斯爵士和凶残狡诈的拉克姆在厮杀……相比之下,作为后人的阿道克与萨克林在码头的吊车对决就没有这么惨烈了,影片也没有设计阿道克一赢到底,而是萨克林占了上风,毕竟此人一直是一个厉害角色,只不过,螳螂捕蝉,丁丁这只大黄雀在后,出其不意地夺走了萨克林手上的三张纸卷。
瞧,这对所有反派角色都是一个警告呀:得意的时候话别太多。
不可不提的是摩洛哥街头的追逐戏:为了三张纸卷,双方展开争夺,把城里折腾得水漫金山,鸡飞狗跳。
一个长镜头不间断地跟下来,简直是叫人气都来不及喘,车子散架了的丁丁飞了出去,拎着轮子在电线上滑动,我的心脏也差点要飞出去了。
而为了缓解一下紧张气氛,这时也附送了一个可爱的笑点:当巴格赫旅馆一路浩浩荡荡滑到海边,旅馆里的杜邦兄弟开心地说我们到了海滩了,而旅馆老板则淡定地走出门瞅了瞅,然后给旅馆门口的两颗星旁边又挂上了一颗大星星——因为是海景房了嘛。
与主线相比,老窃贼费罗塞尔则是一个有趣的副线人物,他的偷窃行为,避免了丁丁放在钱包里的纸卷被萨克林迅速获得,而这位手法优雅不留痕迹的扒手本身也是一个“萌点”——他不为钱,偷来的成百上千个钱包里的钱他甚至没有动用过(还根据证件在标签上注明主人的名字和窃得的时间),仅仅是出于爱好收藏钱包,堪称十足的“钱包控”。
声评之前就知道丁丁给了上译,这对于一个根据老连环画改编的冒险电影来说实在是再合适不过。
更根据情报得知丁丁是翟巍配音,不由喜上眉梢。
因为自从他转为非专职之后,我只能调整心态:上译的片子里没他是正常,有他是惊喜。
今年他参与的公映片,印象里也只有《雷神托尔》里的大反派洛基和《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依然没几句台词的德拉科马尔福,还有目前尚未上映的巴西佳作《精英部队2》。
而丁丁,是久违了的男一号,主人公,整个故事的核心人物。
一个有着尖翘翘的俏皮刘海的大男孩,一个自由记者,对所有神秘事物保持着旺盛的好奇心,坚持不懈追求真相,脑子总是转得飞快,又机灵又勇敢……所有这些特质,都符合翟巍的声音性格,并且他的声线和杰米贝尔偏纤细的原声也很贴近,只是他比后者更明亮,更开朗。
第一遍看,刚开场的时候,我还突然担心影院会不会错放原声版,刚开口问帮我买票的妈妈时,字幕就打出了“丁丁配音翟巍”的字样,顿时安心了。
回应街头画家的“我以前好像见过你”,丁丁正脸未现,声已响起,仿佛带着一点笑意的一句“有可能”,那个我熟悉的声音回来了。
元气十足。
整部片子丁丁的台词量很大,且根据场景转换的情绪转换也很频繁,但我们翟导的嘴皮子很利索地完成了,流畅而灵动,谜一样的青春(因为丁丁从未公布实际年龄)和冒险的气息显露无遗。
至于胡平智的阿道克船长/弗朗西斯爵士和张欣的萨克林/拉克姆,真的是只能用驾轻就熟来形容了。
胡平智老师那种憨而浑厚的声音太适合酗酒成性半醉半醒的阿道克船长,包括回忆起自己惨遭背叛后垂头丧气的怒骂:“那只肮脏的猪!
”,被丁丁感染着一起露出满怀期待的表情之后却是呆呆的一句“我忘了”,真能让人笑喷,而在表现弗朗西斯时则是一种豪迈自信又不失聪颖的气质;而堪称反派专业户的张欣,深沉的邪恶气质与萨克林/拉克姆实乃绝配,存在感超强,让我印象特别深的就是在冲天火光之中“红色拉克姆”临死时咆哮着发出诅咒“我诅咒你们……我们之间的决斗还没有结束,将在另一个时间,另一个生命……”(大意)吴磊和邹亮分饰杜邦和杜庞这对圆滚滚傻乎乎的双胞胎警探,压着嗓子你一言我一语,喜感十足,特别是在老窃贼费罗塞尔的“钱包博物馆”旁,还没意识到人家的偷包贼身份,却在那里争吵各自的名字怎么拼写,终于惹得惶恐不安的老人家发了飙——“拿去吧!
都拿去吧!
”倪康老师也把老窃贼的惶恐不安表现得淋漓尽致,抖着嗓子可怜兮兮地解释自己的“钱包控”。
看完后才意识到全片基本没有女性角色,除了“米兰夜莺”——女歌唱家比安卡卡斯塔菲尔,台词没几句,本来以为会是曾丹导演顺便代劳,没想到会把王建新老师请来,其浑厚华贵倒也更贴合人物的女高音身份。
好片+好音,当然是影迷&声迷的享受,丁丁的银幕之旅才刚刚开始,我非常非常期待续集
1 这是《夺宝奇兵5》。
2 情节完整,起承转合细腻而富有趣味,技术实现完美,无可挑剔。
透镜、浮尘、海水给观众带来的的完全真实感表明量子力学和光学等物理化学的玩意在3D动画这种视觉艺术中的伪造都已经再也不是问题,丁丁与鹰争夺纸头的超长镜头令我叹为观止,细节设置精彩,动作捕捉完美,不得不感叹这种镜头在真人电影里实现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丁丁历险记》已经不能看做一部单纯的3D动画电影,它正式宣告了3D动画新时代的到来,视觉艺术只能止步于创作者的想象力,技术已经无所不能。
3 宠物等级加满是非常有必要的。
4 这部电影教会大家许多关于戒酒的道理。
今晚去看了斯老和彼得帝的《丁丁历险记》,一开头就看得我头晕,画风很赞但是开头镜头变得太快却又很长很长以至于我没看清开头那么长的漫画在讲些什么,好像是抓小偷之类的吧。
默默糊糊的看到一半之后高潮才来到:即是预告片里眼见得独角兽号破浪冲进沙漠陆上行舟,以为真是剧情里的现实,没想到是剧情里的海市蜃楼。
不过这一场想象中的古代大战,桅杆缠绕吊起红色克拉姆凌空飞过,海战立马秒杀加勒比海盗4,回想起来加4才真TM的坑爹,一场像样点的海战都没有的加4竟然硬生生在全球骗了10亿。
海战都不拍你TM拍神马海盗?也许是没读过原著的缘故, 不满的是阿道克船长像疯子一样,性格太夸张,令人难以接受。
动作有时也太不写实,为什么船长坐在灰机头上被闪电打了一下不但没有焦还更生龙活虎了呢,超越物理极限的动作在电影里太多了。
勉强算是艺术的夸张博人一笑吧。
丁丁的头发在被螺旋桨切着脑袋下一秒就要被卷进去了但船长马上救了他——命悬一线的套路很斯皮尔伯格这个已经不惊了。
我这都是鸡蛋里挑刺了其实这片子已经做得很完美了,我觉得目前为止,这片子已经做到动画所能表现的极限了。
最牛逼的还是快到最后追鹰的片段,好几分钟的不断的超长镜头,只有做动画才能有这样挥洒自如的镜头吧,我都难以回想这镜头到底是怎样钻来钻去腾上挪下的,简直是出神入化,看来自称technician斯老的用镜头技艺是近于道矣。
令我目瞪口呆。
看完默然出来,中文系诸兄弟勇哥,华仔,力哥均表示如果是真人版的话就更好了,敏敏突然说为什么不鼓掌,那么好的电影。
我一拍脑袋我已经忘了,这次去之前就信誓旦旦说虽有被有些青年斥为2B的危险但都一定要鼓掌的。
不过看完了却忘记鼓掌,也许是因为看完我已经被震撼得大脑一片空白。
书柜里真的有一套他的小人书,翻箱倒柜也找不到,心痛。
有相同童年记忆的你们都知道电影结局应该是在下集红色拉克姆的宝藏精彩的海上航行后才出现的,然而还是很大的惊喜,除却主人公,每个配角包括船长,警察兄弟和snowy,性格和外貌都像复制出来一般,故事是有点不尽相同但大部分都可说是重现经典。
台词和rum酒更是如出一辙,小时候还不会英文,看着中文译本已经欢乐无穷,对于一众挑剔的骨灰影迷,塑造童年是很难的,一个不小心就会被骂得狗血淋头,史匹堡再次成功地把童话与商业天衣无缝地连在一起而看官依然受落,五星不能手软。
终于等到丁丁历险记上映了。
从小人书时代,那应该是80年代中期,关于丁丁最早的印象来自于月球探险一集,后来拥有的第一本是神秘的雪人上集,完整的一集是丁丁在美洲。
独角兽号的秘密,基本上也是最早看到的故事,差不多都能背下来。
电影作了很大的改动,糅合了好几部作品,包括拉克姆的宝藏,红螃蟹贩毒集团,还有一点红海鲨鱼的影子。
萨哈林由受害者变成了大反派……开头艾尔热画像那一段看着真是让人感动,丁丁的第一个面孔就是他著名的肖像……至于其余部分,船长回忆中的那段经验的海战,感觉真是秒杀加勒比海盗,摩洛哥港口那段追逐,更是无以伦比。
总之,儿时的美好回忆+精彩剧情改编+惊艳的动画场面。
这部影片觉得值得力荐。
我在看完《丁丁历险记》之后,就有一个困惑一直萦绕不去。
为了解决这个困惑,我换了家设备更好的影院又看了一遍,然后终于确认了我的这个困惑:这个电影没有缺点,所有该做的都做到了,但它就是让我觉得有点无趣。
我作为一个“丁丁迷”,之前对这部电影有着很高的期待。
然而在看了两遍电影之后,还是觉得这个电影无趣,是一件让我很困惑的事情。
我第一个反应是我年纪大了,失去了当年的童心。
这个感觉的打击面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我都没兴趣写观后感了。
《丁丁历险记》从技术上来说是无懈可击的,动作捕捉技术营造出的华丽视觉,以及动画片所独有的3D视觉优势,都让这部电影无可指责。
而丁丁的题材、故事、人物造型,在很大程度上都非常忠实于原著,对于一个丁丁迷来说,也几乎没什么可抱怨的。
但是,我看完之后就是觉得有点不对劲:这一切都太圆熟了,太完美了,隐约间缺失了点什么,让这个电影失去了打动我的东西。
后来和朋友聊天的时候,我无意间说了一句刻薄话,让我忽然反应过来,丁丁不应该是《夺宝奇兵5》啊!
斯皮尔伯格导演的这部《丁丁历险记》,其核心本质难道不是《夺宝奇兵5》的动画版吗?
如果我们要看夺宝奇兵,我们就要看挥舞着鞭子的印第安纳琼斯,就算福伯已经老到不得不在电影里给他安排一个二十多岁的儿子,可我们要看的还是那个牛仔版的历史学教授,而不是一个披着丁丁外衣的印第安纳琼斯。
现在的这部丁丁电影,有着一切娱乐电影所应具有的元素,动作、冒险、友谊、坏人,一切元素都被精心地设计过,所有的比例都按照观众所可能会有的情感反应进行了反复的调试,也努力让尽可能多的观众从中得到娱乐和欢笑。
但是在这一切的背后,我还是觉得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情怀。
我们为什么要看电影?
因为我们要在电影银幕里的冒险故事中,看到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个小我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完成现实世界永远无法实现的梦想。
对于《丁丁历险记》这个电影来说,它带给我的感动,远没有当年我第一次看到丁丁小人书时带给我的震撼那么真切。
当然我知道要求一部好莱坞电影带给我情怀和感动是有点过分了,因为人家要照顾全世界的市场,不太可能顾及到一帮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里曾经看过黑白版小人书的中国孩子。
在那个时候,我刚刚小学毕业,借着父母在北京培训的机会,在暑假来北京游玩。
那时北京的街道还显得很宽敞,天空几乎每天都是蓝的,还能喝到放在大冰块上的北冰洋汽水,喝的时候还要插根麦管(是真的麦管)。
中关村当时还算是郊区,我坐了很久的公交车才到了一个亲戚家。
就在那里,我第一次看到了丁丁的黑白版小人书,带给我巨大震撼的同时,也给我的人生留下了第一个巨大的遗憾——他家的那套丁丁丢了几本,以至于我看完了《向月球飞去》以后,一直到我上大学才看到了下集《月球探险》。
中间横跨的那些年里,我没事儿的时候就会琢磨,丁丁、船长和教授在月球上到底都发现了什么?
(作为人生的一种补偿,我后来去过比利时的丁丁博物馆,作为丁丁迷来说,也算是得偿所愿了。
)作为陪伴我和整整一代人成长的一个漫画人物,丁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偶然来到了中国,从此给无数人的童年或青春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后来当我在丁丁博物馆看到了全世界几乎所有语言的版本被陈列在一间巨大的房间时,我意识到还有无数的孩子曾经和我一样被这个穿着风衣的小伙子所感动过。
但是,那种感动属于一去不返的时光,它其实和故事、技巧、技术都无关。
所以,尽管《丁丁历险记》的电影版无懈可击,但它和那些汹涌流逝的时光无关。
3D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但斯皮尔伯格完全落伍了,他的电影总是执意扩大电影的轮廓,内容就马马虎虎,剪辑和摄影接近一流,叙事最多是三流,人物对立设置的太过简单,缺乏悬念,结尾似完非完,抄了一笔《加勒比海盗》,太过无力。
当我们还在打飞机,人家就在开飞机了。2014.2.23成都
斯皮尔伯格神牛逼!
应该说还是不错的,画面很细致,在街上抢纸那段做的很棒
可能是我老了,对冒险的动画已经不再感兴趣了,也可能是我还不够老,没赶上丁丁流行的时代。除了追逐戏外,别的部分都让我提不起兴趣来
知与谁同
故事俗套,但作为商业片、特别是漫画改编合格,亮点是技术突破,这样的动画带来了各种各样全新的美学可能性,而斯皮尔伯格可谓游刃有余,可谓10数年尝试集大成者。
丁丁造型怎么那么像周黎明?
虎头蛇尾。
失望
效果出众
总体来说不失不过吧~
尿性的制作和技术特效。斯皮尔伯格没咋摆臭架子~
科技与时俱进
撕皮同志成功地把一贯宏大粗陋的视角移植到动画制作领域,一如既往地用浓墨重彩去渲染一个平凡无奇的故事~当然,我们永远喜爱丁丁~爱他那傻里傻气的狂热,爱他一小撮粪便似的发型,还有神兽转世般的米雪~~
第一次看DMAX@UME双井VS花 细节很出彩 整体显平庸 这就是为什么我少给了一颗星。。。
我也要养一个milo一样聪明的狗狗~不断想起以前很爱的图画探险类丛书,大冒险系列什么的名字
巴格赫的这场藏宝图追逐堪称经典,丁丁和阿道夫真人捕捉的细腻和真实超出我的预期。包括字幕在内的电影前五分钟非常出彩,琼斯博士+加勒比海盗+王小二(额。。)混搭的很自然,原著的精神得到了保留,同时也致敬了法国版的动画。索德伯格在《战马》之前的一道好吃的甜点。
画面还是不错的
真真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