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大劫案》。
7分。
布莱特·拉特纳导演,本·斯蒂勒、卡西·阿弗莱克主演作品。
我向来十分喜爱神偷片,毕竟策划一场大案确实是一件非常烧脑的事,但要找到一个真正好的案子非常难。
这也正是很多神偷片都是喜剧的原因,因为轻松,就一定会凑巧、忽略很多细节,也就是说,观众没必要去仔细推敲,大家看个热闹放松一下就好。
高楼大劫案,一开始我以为是一个很正经的抢劫盗窃案,没想到过程竟然如此轻描淡写。
富豪高楼里,一个顶级富豪因为涉嫌诈骗被抓,兄弟们的退休金都交给了这位大爷,但警方也不知道这些钱去了哪。
于是趁着富豪被警方带走审讯的间隙,物业经理带着几个兄弟爬进了富豪的家,惊讶发现这位大爷竟然把所有的钱都换成了黄金造了一辆黄金法拉利。
于是他们必须要在最快的时间内把这辆车从大楼里运走。
很遗憾,并没有高智商的桥段。
权当轻松一下。
其实Ben Stiller的片子我看得很少,好像只对《博物馆之夜》系列有印象,所以,这部片子可以说是我看过的他的最好的影片。
回头应该把那个什么岳父系列看看,作为将来的参考,哈哈。
本片的故事很应景,也很容易引起草根的共鸣,估计Ben是头一次演这种精英级别的人物,作为白领还为众多下层人民出气,这可能也是我喜欢本片的原因。
而且本片集合了各种新老明星,也算是看点之一。
至于其中的高智商偷盗,也很有趣的进行了喜剧处理,不过本片其实可笑的地方不太多,算是剧情上比较讨喜。
另外,本片有我很喜爱女演员Leoni,这种气质破表的女演员实在是怎么看怎么漂亮,不过在本片的表现较少,毕竟,本片的主要人物是那些小人物。
片中的大楼我应该见过,看着十分眼熟,不知道将来自己有没有机会去那种大楼住上一住,呵呵。
故事发生在一栋高级公寓楼里,英国人似乎总喜欢把较高的楼取名为Tower。
投资就像一种高级的赌博,而把钱给别人替你投资更像是在豪赌。
当赌博惨败时,一群吊死想要拿回属于自己的财产,于是谋划了这场偷窃。
确切的说,他们的偷窃是不成功的,而只是偷窃过程中发现的副产品帮助他们扳倒了偷窃对象。
这只是一步中规中矩的电影,没有火爆的动作,没有跌宕的剧情,只需要在电影中间发现他们的拙劣就好,当然这也不能怪他们,第一次犯罪就去偷2000million,他们的表现相信比绝大多数观众好多了。
其实电影最期待的还是男一与女FBI探员的爱情,虽然在电影中才刚刚萌芽,或许是因为我个人也在期待着爱情。
非常有人情味的一部喜剧 影片开始的铺垫很多 节奏比较慢 这种打劫的方法很特别 但导演似乎把那个富豪定位的跟傻子一样 影片在最后25分钟内就比较仓促了 感觉很多地方没有详细叙述 直接就有结果了 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 总体不错 高楼盗车的效果也很好 尤其是从上向下俯视
不知道为何这部电影在豆瓣的评价如此低。
美国式的幽默。
5个老实人,加1个半职业惯犯,要去抢劫。
有临阵脱逃的,有突然叛变的。
但最后还是成功了!
很好看,很精彩,和合乎逻辑。
一个高级白领屌丝带着一群普通屌丝,和一个烂到家的有钱大亨的战争。
如果有一个漂亮一点的女主角,这是一部适合用来放松心情的电影,很难想象一个做服务行业的人如何去应对各式各样的人群,又是如何日复一日的让自己恢复笑容和敬业的精神。
衣冠楚楚的有钱人可能能做到对任何人都彬彬有礼,但是一旦有意外发生,或许也难以避免说出潜意识里“你们这些下人”之类的词语。
除非你的内心正能量足够强大,如何去处理这种情况还真是个难题。
我本来对美式喜剧无甚兴趣。
即使金凯瑞之类,我也看得难得嘴角上扬,博物馆奇妙夜两部更是纯粹当风光片来看,这就解释了我一开始并不是冲着本斯蒂勒而下载的这部片。
2010年我看过杰森斯坦森的《银行大劫案》,本来一开始抱着“反正不好看我就DELETE”的想法,结果后面反而觉得不错。
所以,这次看中了这部名字相近的犯罪片,再加上简介里说这是一部“有色人种的Ocean's Twelve”,这才导致了这出惨剧的发生。
首先桥段老套之极我都不想多说了,先给主人公一个堂而皇之的、救世主般的行动理由,再拉一票各自身怀绝技的人马来,标准的集团犯罪电影套路。
是,没错,我知道这种电影几乎只能这么拍,这样才能交代清楚,但你可不可以不要把这么一段非常有拍点的伏笔搞得如此昏昏欲睡?
一个妹夫,一个网校电气毕业生,还有一个小偷小摸的黑人小痞子,各种训练、磨合方式我真的是好几次想要关掉。
到了后来情节突变,发现这群人原来其实什么也干不了,于是又拖来一个前情完全没有任何提及的牙买加黑人妹,坐地成佛,就地指派一个绝世锁王的身份,于是又重整旗鼓打算开张。
导演也许是想给观众来点小逆转,制造点小悬念,小惊喜,但却跟后文的成功产生了严重的冲突。
其次,号称史上安保措施最严密的这栋大厦,可不可以站出来一位观众朋友告诉我,影片花了多少笔墨来渲染大厦的安保措施?
除了FBI因为其他原因而进进出出之外,我看不出这栋大厦的安保跟其他的好一点的大厦有任何过厦之处。
就是这么一栋原本就令人感觉不甚高明的大厦,竟然在行窃过程中的许多关键细节,就这么被导演忽略过去了!
就这么忽略过去了!!!
打个比方,一开始一群人煞有介事地在餐厅里拿个小破望远镜在计算警察的巡逻时间,我本以为后面要来一场更加牛逼的时间差,结果导演一犯懒,算啦,你们别计算了,直接趁人多挤进去算啦。
那请问你们一群人还在那里记录老半天时间差是干嘛咧?
再比如,那么大一辆车,电梯里塞不下,放到电梯顶上,到一楼出不来,放到地下车库出来。
导演一看,不知道如何交代是好了,干脆直接略过,不告诉我们车是如何从电梯顶上转移到卡车里面的,然后用一场卡车狂飙来转移我们的注意力。
导演你讲故事负责点好吗?
此外,在人物设置上,在剧情设计上,很多地方也是让人看得不明不白不知道在讲个什么或者有何玄机。
看这种电影真的是坑爹。
高楼大劫案 喜剧,最初我是没有把这两个词联系在一起。
看到该剧的标签是喜剧,原本以为和超级奶爸类似的,一群蠢贼。
但是看完后,有点意思。
刚看完的第一反应是一点不炫,不像偷天换日,不像碟中谍四这种,动辄里面各种高科技,黑客成了现在流行的这类剧中必不可少的,黑客破掉所有的防御,高手打开保险柜,剩下的就是斗智斗勇了,主角能打也能拼,绝对帅。。。
这部戏都是一群小人物,被逼无奈的走上偷窃,因为他们的养老金没了,在美国这种国家,养老金基本是这些人晚年的保障了,他们没有中国靠儿子的思想。
然而,这也是那个大骗子和勤勤恳恳的经理的博弈,大骗子不停的出招,而这帮菜鸟小贼则状况不断。
大骗子还不停的控告经理,因为一向对他恭敬有佳的经理居然敢砸了他的车。
两人就像在下棋,就像那个大骗子说的,国际象棋史上经典一步,牺牲皇后,换取胜利。
经理牺牲自己了,蹲了两年大牢,大骗子得蹲一辈子,他自以为掌控全局,结果被一个‘皇后’,断送了。
全片在看到最后,他们把汽车从最顶层的大骗子名贵游泳池弄出来,拆了,分给辛苦一辈子却被骗走养老金的人们,看门人最后拿着黄金方向盘笑得那么开心是我最喜欢的镜头。
说这部戏还行,这部戏也是有缺陷的,标签是喜剧,说老实话,我还真没看到哪里搞笑了,全剧唯一的笑点可能就是不停嘚吧自以为是的那个黑人。。。
说的那么快,我看字幕都没反映过来,然后,这几个菜鸟小贼状况百出,我也没看出啥笑点,其实,他们第一次去偷是可以在细节上在处理下,夸张点,然后他们在阳台上必须撬门进去取暖,也可以处理下,说不定就是喜剧了。。。
真实故事改编的抢劫案,还把,后面比较好看
IMDB评分 6.5/10 from 11,501 users幕后制作 不断打磨的剧本 影片故事的主角是一群受尽“蹂躏”的雇员,他们被逼到走投无路的时候奋起反击。
这种小人物的故事来自于艾迪·墨菲的头脑。
影片的制片人布莱恩·格雷泽说:“我曾经墨菲合作过《偷心情圣》、《肥佬教授》,彼此也算是老搭档。
在2005年的时候,墨菲决定要拍摄一部讲述既不酷也没有本事的人的喜剧,这就是《高楼大劫案》的雏形。
这群人是一帮遭受着不公正待遇的人,他们决定要实施一桩抢劫案。
但是在犯罪的过程中,几乎每件事他们都做错了。
” 有了想法之后,墨菲和格雷泽并不着急要让电影开拍。
在数次的讨论之后,墨菲、格雷泽决定,要把这部电影拍摄成一部动作喜剧。
为了精雕细刻剧本,剧组特意找来了很多知名的编剧来一稿一稿地修改剧本。
格雷泽说:“我们前前后后找来了很多编剧修改剧本。
而且,为了能让这部金融犯罪动作喜剧更有特色,我找来的编剧都和这个题材有关。
比如说泰德·格里芬和杰夫·内桑森,他们曾经写过《十一罗汉》、《逍遥法外》以及《尖峰时刻2、3》的剧本。
我觉得他们的经验会给这部电影带来不小的帮助,毕竟我和墨菲准备拍摄的这部电影有着很多这些电影的特色。
”在导演选择方面,格雷泽找到的是擅长于拍摄动作喜剧的布莱特·拉特纳,他曾经成功执导了成龙闯荡好莱坞的《尖峰时刻》三部曲。
格雷泽说:“我觉得拉特纳是最为合适的人选,无论从风格还是资历上来说,他都非常符合我们的要求。
而且墨菲本人也很喜欢他。
于是我们便把他招进了剧组。
” 墨菲说:“我们寻找了很多的电影原型,想从中借鉴一些喜剧、动作、金融和犯罪片的元素。
渐渐地,在格雷泽的帮助下,这部电影的故事成型了。
我也很喜欢这个剧本中的各种元素,导演拉特纳也是我很欣赏的。
” 两大喜剧演员的联手 从创意阶段就开始参与影片制作的艾迪·墨菲一开始就被确定为影片的主演,但是他却觉得这么一部电影需要由一个更不像是喜剧演员班底的阵容来出演,这样才能显得影片本身更为有趣,他本人则扮演了一个配角。
墨菲说:“剧本完成之后,我们听说本·斯蒂勒想参演。
我觉得把主角给他是再合适也不过的事情。
而且他本身的气质和这个角色非常相似,这个角色和他在《博物馆奇妙夜》里的角色很相似,所以我们就把主角给了他。
”对于斯蒂勒能出演影片,最兴奋的是拉特纳,他说:“我已经做了斯蒂勒整整15年的粉丝,他一直以来都是我最喜欢的演员和导演之一。
他非常富有激情、工作严谨。
在和他讨论了影片的大致拍摄方向和质感之后,我才发现我们对这部电影的期望非常一致,我觉得这是一次伟大合作的开端。
” 能参演这部电影,和艾迪·墨菲合作,在斯蒂勒看来也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他说:“艾迪·墨菲是我那一代影迷心中最出色的喜剧演员,他在银幕上整整风靡了25年之久。
所以,能在这部电影里和他有合作,对我来说也是一件倍感荣幸的事情。
而且,在他的面前,我会觉得自己就好像是一个观众一样紧张和不知所措。
在拍摄的现场,我有时候会忘记自己是一个演员,只顾着专心致志地去看墨菲的表演,而忘记自己的戏份了。
我有的时候会在休息的时候想,天啊,这可是在和艾迪·墨菲一起拍电影呢。
” 从2005年的创意到影片真正开拍,中间过去了6年时间,格雷泽说:“在这六年的时间里,我设想过无数次影片的主演人选,但是几乎从来不曾想过能让墨菲和斯蒂勒在一起合作。
现在,他们俩出现在了一部电影中,我想,这可能就是悄然中的命运使然吧。
” 大楼里的拍摄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一栋大楼中,而导演则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可供拍摄的地方。
在考虑了很多高楼大厦后,剧组选取了著名的特朗普大楼进行拍摄。
而且在大楼的管理者的协助下,剧组获得了驻扎到大楼中,进行拍摄的“特权”。
在拍摄前,影片编剧之一的杰夫·内桑森专门采访了很多在大楼里工作的蓝领,仔细询问了他们的工作内容、时间和规章流程等等细节的内容,他说:“在拍摄的时候,这些细节内容很可能会使整部影片更为真实可信,因为来看电影的观众很可能就有这些工作人员。
如果我们胡编乱造了他们的生活,就会惹来很多的嘲笑。
这些细节的内容,最后会在电影中有所体现。
” 能在大楼里实景拍摄,对于导演拉特纳来说,自然是一件好得不能再好的事情。
他说:“真没有想到我们能有机会在真的大楼里实景拍摄,这里实在是太棒了,这栋大楼装修豪华、而且充满的特色和视觉上的个性。
在这里拍摄的好处就是,无论你怎么放置你的摄影机,无论镜头怎么取景,你都能从中找到一些很特别的元素,而且众多的场景都比我想象得要精致。
能在这里拍摄电影绝对是一种很奇妙的经历。
”花絮 ·艾迪·墨菲和克里斯·洛克都曾经是影片主演的人选,而当时制片方也准备把本片打造成非籍美国人版本的《十一罗汉》。
但是当本·斯蒂勒成为影片的主演之后,制片方调整了影片的拍摄思路,让艾迪·墨菲在影片中担任了配角。
·影片中出现的那辆红色老款法拉利的型号是250 GT Lusso,出品于1963年。
这辆车在2007年的拍卖价格是230万美元。
几年后,买主又将车售出,这次的价格是1000万美元。
·为了表现出富翁的奢华生活,剧组在他的公寓中摆了很多艺术作品的复制品,其中有毕加索、沃霍尔、巴斯奎特等人的作品。
故事中触动我的倒不是他们惊险刺激中又充满笑点的盗车过程,而是那个每天帮人开门的老头。
他在纽约最高端大厦工作了29年,整整29年,每天每时每刻都做着同样的事。
开门,关门,并给人一个微笑。
悲剧的不是他工作多年却只存了7万美金,而是他的工作根本就是不必要的。
因为人们是可以自己开门的…听到这,一种莫名的辛酸总是涌上心头另有几个不太明白的地方:1.为什么那个富豪把那么重要的帐本放在那个车里,别人只要搜查那个车岂不是很容易发现?
2.为什么几个普通的上班族(那个黑人小偷除外)关键时刻瞬间变身大盗,那么智勇双全?
第三,男主为什么不经大家允许,甚至告都没有告诉大家就把所有人的退休金拿给一个华尔街投资人?
这就是传说中的逼上梁山么?么?
Smooooooooth~~~
只能给三星,加一星是因为字幕组,太搞了!
很欢乐。
就是喜欢ben stiller
本来以为是屎尿屁喜剧,结果却很正经的犯罪喜剧。挺好笑的~
节奏慢了一点,,,
Sincerely,worth for staying late for this stuff. Drunken Elizabeth Téa Pantaleoni is damn hot!
艾迪墨菲的表情太逗了。老戏骨了。
一直拍喜剧的本斯蒂勒,这次要尝试点新玩意。虽然和阿汤哥的身手矫健科技领先不一样,就凭着几个老实本分的人,竟然也玩出一点惊险感来了。
男主一副配角脸,勉强看完,剧情也苍白
Casey Affleck 恩恩。
纽约时报永远那么精辟:mediocre entertainment是本片最好的形容。对于这个卡司和上映前的炒作来说,实在有点小失望,不过Eddie Murphy最近又状态回升了
原来是个烂片
虽然遍地都是漏洞但是我是CaseyAffleck脑残粉~~他声音太迷人了↖(^ω^)↗
傻逼版《十一罗汉》?电梯与法拉利的桥段很有意思。
只能说还撮合,没有高潮,电影弄的慌慌张张的,却没有什么真正的亮点。但能感觉演员们很卖力,但电影确实一般。
没什么出彩的地方,主角太多导致每人的台词过少,这种电影精彩的点缀就是谈话。但可惜了。
一想到这部片的标签是“真实案例改编”就更觉得荒诞了
電梯上的跑車是怎麼移動到游泳池裡的~沒有交代是因為~導演也想不出辦法~於是只好蒙太奇式的處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