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关于爱和死亡的故事。
”他们仿佛在演一个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其实他们就身处“罗密欧与朱丽叶”其中。
朱丽叶死了,罗密欧继续他的复仇。
“罗密欧”死了,朱丽叶延续他留下的快乐。
我已经不知道故事该从何讲起了,从看见阿乐时再次悸动的少女心,还是他死后我许久不曾落下的眼泪。
我爱的人离我而去,自此我的生活里到处都是他的影子,可我再也找不到他。
当阿乐死后,小真的生活还在继续,可是到处都是阿乐留下的痕迹。
我没办法像小真一样,继续传递着阿乐的快乐,当话剧社的人一次次地提起阿乐时,我只能感受到心一次次的刺痛。
我想起第一次阿乐送小真回家时,睡梦里小真拉着阿乐的手说的那句“不要留下我”。
可是最后,还是只剩小真一个人。
生离,死别。
这也是小真每天都在见证的事。
人们为财、为名、为命来到庙里,可最后真正想得到的无非是生离的人回到他们身边,死去的人能安心而去。
珍惜身边这句话,我听了一百遍,可是再看到是,还是会感动得喉头哽咽,强忍泪水。
我们都太要强,以为这句鸡汤再也打动不了我们,可是当我看见阿乐倔强地等着所有人认为已经死了的爸爸回来,小真抱着逝去的阿乐流泪时,我还是会被这句话感动得落泪。
阿乐等的爸爸回来了,他却再也见不到了。
阿乐的妈妈在阿乐的葬礼上求着小真通灵,让她再给儿子道个别好好说句话。
可是小真却做不到,阿乐妈妈崩溃地大哭,小真跑到街上疯狂地喊阿乐的名字。
“人生到头来就是不断地放下,但永远最痛心的就是来不及好好道别。
”人对于生离死别的感受都是一样,不管是通灵少女还是少年派。
不过还好,至少在生前时我们有过爱、有过美。
即使生命消逝,可那份爱还会永远留在人们心中,小真翻墙时遇到的那个少年的笑容会永远留在她心中。
他教会她的爱,她会好好去去爱身边的人。
他会随我懵懂的青春一起消失,可我会永远记住那段美好。
像小真一样,到了这个年龄后的我们总是一边想着爱,一边经历着死亡。
或者说我们对爱的意识和对死亡的意识,是同时觉醒的。
这么说,好像很残忍,但是谁不会经历了失去才学会珍惜了呢?
生活的美好都等我们慢慢地去寻觅,一开始我们觉得讲课很无聊,一直没有主见的老师,可能是最后,在人群散去后默默给我们鼓掌的那个。
开始只想着赚钱的师傅,其实是个看见我们开心也会会心微笑的人。
我们以为失去的东西,最后会明白失去的意义,学会放手。
我觉得大家写的观后感,要比剧本身好看多了。
因为一直以来对郭书瑶童颜巨乳的印象,所以看剧的时候一直盯着胸看,穿的是背心。
看了三集,对宫庙文化没有很好的描述,对鬼的故事没有很好的描述,仙姑施法就是打坐闭眼睛和按脑袋。
觉得男主很作,据剧透,最后男主死了 。
我觉得这个剧本身就是青春偶像剧,主要讲女主的成长和爱情,没有一丝惊悚,我之前期待的因素一点都没有,好吧,我弃了,就算有蔡英文推荐和HBO加持,那又怎样?
也许看完这部剧许多愤青们可以化解下对于世俗规则的误会(包括我🙄)问事心安世界上可怕的从来不是鬼(当然这是东方思想,西方的神话可不是这样)把男女感情上升到舍与得这样的哲学思辨是台剧的一个提升,但是为此抛弃了剧作结构(应该也是碍于剧集所限。
就商业角度,扎根本土文化,吸引了东南亚市场,类型杂糅的很棒,在这之前做的最好的应该是韩剧,据我所知台湾本土前两年对韩剧的迷恋不输大陆。
(韩国人拍什么都是惊悚爱情,悬疑偶像剧。。。
so,没看过不予置评。
)对于很多深刻的本质问题都只进行了浅表的隐喻,一如台剧作风的清淡处理,是技艺的成果没有巧思,其实我有点惊讶,作为闽南人看不到作者对于诸如神明的理解,或者是对舍与得这样的哲学思辨应有的思考(大抵对实质的探索停靠在了很现代日本的故事核心,诸如夏目友人帐此类。
甚至故事有点像借用了神鬼题材的偶像剧外壳,本质上是多元的类型化创作。
还有,台剧还有大陆剧的台词什么时候能好一点🙄🙄(不好意思顺便黑🙄郭书瑶令人刮目相看,演技在线。
男主角笑起来简直不要太帅,非常!
帅!
然鹅现实生活的潮男打扮soso导演台艺大毕业,算是半个校友?
同类题材,天然加分一颗星,没为什么,因为闽南人天然热衷。
😊总体安利 想看的我有资源私我!
饼干节要送饼干 突然觉得浪漫 但是仙姑好可爱 怎么也做不出饼干 另辟蹊径做了粿 我觉得很中啊 只可惜仙姑后来没有送出去 阿乐车祸没必要吧 虽然因此结尾礼堂道别很升华很感人 再连到第二部的肇事女律师那集 “重要的是活着的人” 也很水落石出 但是阿乐可是阳光啊 唉宫庙文化 青春校园 六集好短 阳光好短 回忆也好短 窗前的风铃垂一条线系上阿乐写的纸片 风吹风铃响叮当
我们不好的时候 有憧憬的时候 神明宫庙是精神依托 都很重要 神重要 人也很重要 自己最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知道心的出口在哪里 珍惜眼前 珍惜无题日常片尾曲就像一颗轻盈的月亮 高高挂在天边
近几年的台剧市场真可以说暗淡无光,烂片太多,到处是套着青春片外壳却连剧情都说不通的次品,不然就是仗着珠玉在前的优势,不断出续集捞钱的手段(比如《终极一班2》、《终极一班3》、《终极一班4》)。
遥想在我年少时,台剧的流行可以说是摧枯拉朽式的,什么《王子变青蛙》、《天国的嫁衣》、《恶作剧之吻》等等还有本人最钟爱的终极系列(《终极一班》、《终极一家》),可以说当年就是飞轮海四个人撑起了终极系列。
当年的他们真是四只让人着迷的大男生,可惜现在也是分道扬镳。
从这一点上来看,台剧的发展像极了类似飞轮海的偶像团体,顺应时代的潮流出现,独树一帜的风格瞬间抓住人们的眼球,然后,随着时代的发展淘汰。
2005年前后的台湾,亚洲四小龙的威名响彻亚洲,经济上甩大陆好几条街,传统文化上,继承了民国之风,温良恭俭让。
在娱乐产业发展上,那时的台湾的偶像剧,综艺模式已经很成熟了。
而那时的大陆还在拼命搞经济,搞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卖劳动力,真没有太多闲功夫重视文化,重视娱乐产业。
那时候的台湾,可以说是一手开创了大陆对于偶像剧的认知。
大概还在我玩泥巴的时候,那时候的初中高中生,谁不知道《陪你去看流星雨》,估计是要被人笑话的。
然而随着大陆之后在各方面的发愤图强,经济上开始超越,文化上开始复兴,连娱乐产业,现在大陆也是办得风生水起,可以参照近几年的综艺,泛滥成灾。
台湾开始进入失落期,甚至是,全面的失落期。
其中,就有台剧的失落。
大量的两岸合拍剧开始出现。
中国的市场那么庞大,人们会发现,当初的台剧模式,已经吃不开了,观众不买账了。
传统台剧想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突围,难度很大。
但这不代表就没有希望。
即使在恶劣的市场预期下,台剧还是能够出现堪称神剧的存在,比如说“大仁哥”陈柏霖主演的《我可能不会爱你》,豆瓣评分8.9,看哭无数人,不怕笑话,我看了整整三遍,不快进。
台剧或许已经没有那种大军压境的那种蓬勃气势,但依然会时不时给我们一些小惊喜。
就像今天要说的这部剧。
《通灵少女》老实说,这部剧着实有点“挂羊头卖狗肉”。
《通灵少女》这个剧名能够吸引很多恐怖元素爱好者。
那些脑子里期待着刺激的抓鬼情节的观众,也许会失望之极。
因为这部剧,鬼很少,人很多。
恶意很少,温暖很多。
故事讲的是一个16岁高中少女的日常。
这个叫谢雅真的少女,从小就有超能力,她能看到鬼,有通灵的能力,爸爸在她出生前就去世了,妈妈从小就将她交付给庙里当仙姑,让她积阴德,又说因为她的能力,当仙姑是天命。
故事开始的时候,就能很快把人带进那个情境中——庙里来了一个中邪的“病人”,伙计和庙里的掌事心急如焚,镜头一切,一身校服穿着的女生踩着脚踏车疯狂往回赶。
画面越来越紧张就快到极限的时候,少女在庙门口扔下自行车,小小的身板嗖的一下挡在“病人”面前,露出一张严肃的娃娃脸。
这个画面,不知道为什么,瞬间抓住了我的眼球。
大概是郭书瑶的演技真的进步很大,大概是剧中那个蝉鸣的午后勾起了我在台湾的回忆,大概是那些个蝉鸣的午后,承载了自己的青春。
但排除这些主观因素,这段开头的确能够很快将观众带入剧中的情境,而之后通灵少女的设定也就顺理成章了。
之后的剧情,围绕16岁高中女生的日常生活,结合她“仙姑”的身份开始了不紧不慢的叙述。
总体上,与夏目友人帐一集故事相似,每一集,小真(女主角)都会遇到一个问题,与鬼怪相关的问题,然后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只是这一点上相似,我是不敢说这是一部夏目友人帐式的台剧的。
在我看来,之所以把这两者用来类比,是因为《通灵少女》的暖心。
这种暖心,也是人生哲理式的,通过配乐,演员,场景,剧情,一丝丝散发这种温暖。
是不是和夏目友人帐有点像呢?
举个例子。
男主角的爸爸是无国界医生,在中东失踪很多年了。
男主带小真去游戏室打电动,给小真看游戏记录,第一名是男主,第二名是他爸爸。
男主说,以前我和爸爸经常来这里打电动,以前的记录一直都是爸爸领先的,爸爸不见以后,我经常来,可惜爸爸的记录再也没有变过了。
16岁的小真就开始拼命打电动,能够让男主看到爸爸的记录超过他,结果最接近破纪录的一次,游戏机死机了。
16岁的少女特别懊恼,却发现,老板可以修改记录……16岁的我们也许就是在这样的小事上,傻傻地绕了一大圈,只为了某个人。
但笑得最开心的,还是我们自己。
台湾是一个宗教特别混杂的地区,宗教的信仰一直被学者们认为是稳定社会的积极因素,甚至在社会学领域里,原始的神圣的宗教之后才演变出了文化,演变出了文化的多种形式。
我更愿意相信宗教是来自于社会本身的,正是基于社会的需要,早期的社会将自身与自然相适应,自然秩序投射到人类社会关系上,产生了宗教的文化方式。
很巧,这部剧从宗教出发,但最后却做出了消解宗教至上看法的尝试。
人死天注定,但不要试图让神灵解决一切。
患癌症濒死的妻子,最需要的不是烧香请神,最需要的是丈夫陪在她身边,度过最后一段日子。
剧中传达出的那种豁达,自然的观点,汇合成一句话就是:“我终于理解,真正的超能力,并不是通灵驱魔,超渡祭改,而是面对生命中的种种无常,还能够坦然地微笑”。
这也许才是宗教之于我们最大的礼物,抛却那些形式上的东西,最核心的,是让自己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生,还能够真心地微笑。
所以,正如我在豆瓣上短评的那样,这部神鬼剧,包装了宗教民俗的外壳,本质却是在说人性。
剥离那些神秘色彩的东西以后,剩下的,是能让我们温暖的人性。
而且,它只有短短的6集,又是和HBO合作的戏剧,有口碑基础,又不耗时间。
所以,你准备好,去看《通灵少女》了吗
颠覆了以前对台剧的看法,最初看的台剧是爱情片,然而现在回想起大多是玛丽苏剧。
而近年来的台剧也没有什么能吸引我去看的,直到出了这部戏,才让我把以前对台剧的定位再重新衡量了一次。
宫庙文化在台湾一直很火,但搬上银幕的例子不多,所以在内容和剧名上首先就吸引人,让人有了一种新鲜感。
再而内容上,抛弃了以往的算是传统的剧情,但不可否认有些剧情真的自己都能想到后面的桥段会是怎样,不过已经是进步了。
剧里用小真来串起一个个故事,人情世故的味道很浓,也很容易会引起观众的共鸣。
整部剧的长度虽说只有短短六集,但是已经足够了。
整个剧的节奏都很紧凑,废话蛮少的,让人看了一集就忍不住看下一集(至少我是一晚看完所有的)。
再说说女主郭书瑶,颠覆了以往自己的形象,扮演一个每天烦恼于自己的事和庙里的事的高中生,不得不说她的形象其实和我所想的女主的样子很接近,不算漂亮、性格什么的也一般般,但是这反而更贴近真实的高中生的模样。
剧中虽有的角色我觉得都还不错。
其实看这部戏也是看到很多网友的推荐,看了以后觉得其实还真的挺不错的,毕竟内容和演员都是新颖的。
希望能出更多好的台剧吧!
郭書瑤在劇中飾演一位具有通靈能力的不凡女子「謝雅真」,白天她與一般學生一樣到學校上課,晚上卻和一般愉快享受下課時光的學生大不相同,她是宮廟中當替人辦事、解惑的「仙姑」。
正值花樣年華,年僅16歲的她,因為在宮廟中看盡人世間悲歡離合,對人間百態早已了然於心。
這樣奇異的經驗在現實生活中真有其人,此劇以靈媒「索菲亞」為原型進行改編,劇組特別邀請已退休的索菲亞擔任文化顧問,指導劇中所有儀式、法器與擺設,她還大讚劇組認真,導演不斷和她討論並且她回憶當初「辦事」時手勢怎麼比,藉此才發現有許多儀式中的小細節她過去都未曾注意到。
也因為真實呈現引起共鳴,觸動人心。
劇中索非亞自含著奶嘴時就已經在聽神問鬼,6歲就會報明牌、15歲開道場成為學生靈媒,幫人問事看風水、為亡者傳達遺願;19歲更巧遇懂中醫的靈醫保生大帝,開始幫人問診看病,自此香火鼎盛,將事業推向高峰,卻在20多歲毅然退出靈媒這個行業。
她雖「帶天命」而從小接觸靈媒工作,卻從沒正式學過法術符咒,反而熱愛棒球、空手道和音樂,憑著樂觀搞笑的天性,即使從小面對光怪陸離的靈媒生涯也不致偏失。
大學唸社工系、現正攻讀政大宗教研究所與體大體育研究所。
並憑著過人毅力成為台灣第一位女性全國賽主審及國際棒球裁判,同時也是棒協翻譯,卓越的翻譯能力,連紐約洋基隊、澳洲國家代表隊等國外球隊都十分賞識。
27歲時又因緣際會讓她成為穆斯林,曲折離奇的人生際遇令人忍不住驚呼:「不可思議!
」索非亞近日擔任電視劇《通靈少女》的文化顧問,指導劇中所有儀式、法器與擺設,她也是劇本故事原型,片場身兼郭書瑤的「教練」,訓練她仙姑該有的架式。
一般大眾對靈媒與神鬼之事的瞭解多來自於「聽說......」,所充斥的觀念混合道教、佛教、民間信仰,各種名稱混用、觀念似是而非,讓作者從小見多各種以訛傳訛所造成的亂象。
現在,請一起「聽說」一位學生靈媒的親身經歷,以她的「親眼所見」解開世人對神鬼之事的各種疑問。
她只是一个少女,可能会借通灵的力量打游戏,哪有能力帮议员决定他的事情。
金师傅虽然是为了赚钱,但说话有一定道理,通灵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人若心安,事情自然就会顺。
真的很有道理。
很多时候,人们要的就是这个心安,仙姑其实就是心理治疗师,激发人们心灵本来的力量。
小真太年轻了,生活又是学校和神庙两点一线,人生阅历那么少,什么都没有经历过,连共情都很难,这也是为什么开始她做不好仙姑,最后却可以做很好的心理治疗师。
通灵,真的不是就可以做人们人生的指导,这个需要智慧和阅历的。
最后,经过生活的历练与很痛的失去,她终于学会了平衡生活和宫庙,两边事情都能很好的处理,能够同时做好帮助别人与快乐生活每一天。
替她开心。
它是HBO参与的首部华语电视剧,一经播出就被视为今年金钟奖的最佳候选。
一举打破了此前《痞子英雄》维持了7年的纪录,4.03。
连四处漏风、左支右绌的蔡英文都忍不住在脸书上推荐。
台媒评论:《通灵少女》在全亚洲扬眉吐气,不仅振奋人心,扭转日益弥漫的失败主义氛围,而且更为台湾影视业乃至文创产业的未来出路,指出一条迷津。
所以,杉姐好久没有听到这样浓浓的台湾腔了。
饿的零次,饿的一次,跟饿的平方(这样的数学课越听越饿啊)。
女主小真被称为台版的“女哈利·波特”、“魔法少女”。
由童颜巨乳、宅男女神郭书瑶饰演。
电玩广告“杀很大”中,郭书瑶因为33F的傲人身材被观众记住。
哈利波特拥有漂浮咒、开门咒、石化咒、锁腿咒、遗忘咒、现形咒、发射咒、指路咒、索命咒、夺魂咒等等诸多魔法。
可《通灵少女》中的女主小真就只会一样事情——通灵。
俗称,活见鬼。
女主祖传阴阳眼,自带天命,师傅说她注定要一辈子侍奉神明、普度众生。
所以,16岁的她虽然还是一名中学生,但却已是庙里人人敬重的仙姑。
白天上学,晚上去庙里当仙姑。
为卡到阴的人驱鬼。
为学校的同学算姻缘。
为黑白两道的议员消灾,甚至操纵选举。
为大明星通灵死去的爱人,知道她鲜为人知的同性恋秘密。
有时还被忽然下凡来的神明附体。
所以,这个魔法少女的日常听起来超酷的。
但,真实情况确是:小真每次为死去的人超度就要肚子痛两天。
通灵少女一下变痛经少女。
初吻时,明明四下无人,她却要面对许多鬼。
在学校,她永远都是不起眼的配角,喜欢的男生被抢也没有勇气争取。
挑战朱莉叶的角色,却被说念台词像“中邪”。
好不容易上台表演,rap的台词是嘛咪嘛咪哄。
因为忙于庙里的事情,她已请了800多次假了。
虽然没有魔法扫帚,但时间一样不等人。
(魔法少女不是在宫庙,就是在去宫庙的路上)经常一副睡不醒的样子被老师骂。
天天躲在最好混的话剧社的道具棺材里睡大觉。
为了在饼干日给心仪的男孩送上亲自烤的饼干,结果不小心烧了寺庙的房子。
无奈,最后还是送上自己最擅长的红龟粿(祭祀用的糯米糕),谁让人家是仙姑!
和普通女孩一样化个妆,就要被师傅骂:一下穿得跟法国国旗一样你是哪一国的仙姑啊话剧社队友去“鬼屋”排练,看着屋子里的女鬼,她拿柳枝洒水为同学庇护,却被同学误解不认真。
自己随身携带的仙姑御用品被教官搜出。
全校同学都开始对她翻白眼。
即使这样,她还要面对宫庙里的财政亏空!
为此她不得不修改单一的祭祀动作。
你这样子 没有特色嘛(要)像他们那样摇来摇去放弃约会时间,为高官的夫人开专属“VIP诵经班”。
师傅希望发展年轻群体,把广告单发到学校里来,传单上的仙姑居然还是漫画版的她!
为卖出“仙姑牌”佛珠,在学校上课还要偷偷挂上几串珠子,炎热的夏天还要套上毛衣。
这个仙姑,和我们想象中的“女超人”完全不是一回事,简直就是憋屈的代表、被压垮的小花!
好在,她有如师如父的金老师,虽然他一心想挣钱。
把宫庙年轻化、专业化、科技化。
甚至要开发通灵APP。
但他却不愿意小真知道宫庙面临的危机。
帮小真出主意、练习舞台剧。
骑车送她赶话剧社的演出。
在台下看小真表演时的她,脸上写满慈父表情。
还有两个宫庙跑堂的,天天吃小真烤糊的饼干,都不忍心打击他。
虽然故事中小真的家人要么死,要么没有出过镜,但她有宫庙这个最幸福的家。
学校中极有可能黑化的女二和一帮背叛她的同学,也都出其意料的和谐。
《通灵少女》这部奇怪的青春题材电视剧在恐怖、惊悚、神秘的外衣下居然成了一部动人小清新。
(片头、片尾清新到爆炸)有通灵,有少女心。
赞喔!
导演陈和榆坦言,在写这个故事时,很直觉地把主角设定为少女,因为少女和这一切(公庙文化)的冲突性最大,而“冲突”就是戏剧的元素之一。
《通灵少女》的故事起源于一篇报道灵媒人物的专访,报道里提到一个信徒的小孩即将参加考试,希望”仙姑加持一下,可是仙姑自己也是个学生,也要参加明天的考试,也快被学校急哭了......”。
这样的冲突引人联想、让人想笑。
女主小真的原型是台湾知名灵媒索菲亚。
索菲亚从小帮大人看风水。
15岁被供上神坛,专职看病问事。
著有《灵界的译者》系列书籍,细致详尽的讲述了自己作为灵媒的心路历程。
这本书一出版,便在台湾引起轰动,也让索菲亚的名字广为人知。
《通灵少女》中,郭书瑶的祭祀动作,都是由索菲亚亲自指导。
导演陈和榆以索菲亚的经历为蓝本,创作了一部短片《神算》。
这部短片在2014年的台湾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短片和最佳女主角。
HBO正是因为这部短片,与台湾公视合作,拍了《神算》的升级版《通灵少女》。
从半小时的短片,发展成后来的总共6集、每集近1小时的高人气迷你电视剧集。
宫庙文化为这部剧带来了独特的文化底蕴,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被这样一位青春期的懵懂少女轻松重构。
虽然故事听上去很离奇,但杉姐看完后却感觉到真实二字。
为什么真实?
举几个例子。
课上迷迷糊糊,课下睡大觉,试问哪个中学学生不困?
仙姑为死人超度完了之后肚子痛,青春期女孩专属。
喜欢自言自语,和“鬼”讲话,难道你没有过?
(小真天天和过世的阿嫲对话)剧中把青春期女孩的这些特点与“仙姑”独特的个体身份联系起来。
也就是说,编剧利用了青春期女孩的“共有”特点来创造了一个“个例仙姑”。
所以,你会觉得这个仙姑很“真”、很小女生。
如果不说出她背后的故事,你完全可以认为这是一个普通女孩。
剧中,小真喜欢的男孩名叫阿乐,阳光度和牙齿的洁白度呈正比。
19岁的蔡凡熙因饰演阿乐一角一夜爆红,他表示:其实我內心很澎派,只是不太會讲话,很会傻笑。
果然,你一笑全世界女生都会爱上你。
你一出问题,全世界都要和导演怒吼!
《通灵少女》因为有了美方的投资,跳脱出了以往台剧的故事局限。
仔细想来这部剧很HBO,杉姐曾介绍过一部HBO的动画剧集《纽约屁民》。
拍出这样高度的污剧,中国恐怕要等三十年其中,一群蚁族、袁程序和单身狗的奇葩故事,又黄又污,但每一集的最后,你都能感受到人间真情,热泪盈眶。
《通灵少女》虽然是一部宫庙文化有关的故事,但故事的内容却并非停留在宫庙文化的宣扬上。
每一集中,都会出现一个鬼,恐怖氛围笼罩下一定是一个温暖又治愈的故事。
传统文化覆盖下展现的是一个普通小女生的日常。
比如,剧中有一个小男孩小凯,他因卡到阴被家人带去见仙姑。
仙姑一眼就看出来,小男孩根本就是装卡。
后来,小男孩居然真的卡到阴。
正如小真所说:鬼不会附在健康人的身体但是你时常心情低落邀请他们他就会住进来她才明白,这个孩子多希望得到父母的关心,为此他不惜一次次装鬼,把自己后背打到淤青。
而附到他身体里的鬼居然是个孤单的小女孩,想跑过来和他玩。
仙姑只能通灵,并不能挽救好男孩的家庭。
但是她却告诉男孩的父母,每周都要全家人聚到一起为孩子祈福。
这样男孩便有了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
看着男孩和父母远去的背影,她忽然明白:仙姑真正的力量并不是和几次元外的灵沟通而是关心眼前的人让人连结到一起电影《推拿》里有一句话:看不见是一种局限,看得见同样是一种局限。
仙姑因为有了超能力变成了不一般的人,但超能力也为她带来烦恼。
无法评判她是否幸运。
但可以肯定,她和我们一样,都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
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平台《电影烂番茄》,作者:杉姐
一个出生自带天眼技能的台湾女孩小真,因为能看到,普通人看不到的灵魂,从小被父母送进宫庙修行,并帮助传达两个世界的信息。
处于青春期的小真,不能像普通女孩那样享受校园生活。
一边要应对宫庙诸多社会背景的信众的求助,一边要在校园内,隐藏技能的同时,尽量正常的生活。
但终究为了解决校内鬼屋传言,让自己的身份被学校同学所知。
之后跟一个叫阿乐的男孩有感情线,但阿乐遇到车祸,最后还是阴阳两隔,最后小真选择微笑的面对人生。
电视的基调是温暖的,玄学的外表下,仍描述的是人性。
阿乐好可怜。
解开了心结什么都解决了
听说台湾公视和HBO合作的,口碑炸裂,收视率超高,结果,真难看.🙂整部剧内容如题,就是讲一个通灵少女,非常没什么看点的通灵少女,我以为她的日常是打怪升级,并没有,她的日常是谈校园恋爱,全程都在怀疑真的是跟HBO合作的吗?一直在等惊喜,感觉就像普通校园剧情片,超普通,超不怕鬼,鬼都好善良..🤷🏻♀️看了四集实在不能忍了,去看了剧情介绍,烂俗到不行,弃了,第一次把HBO跟难看联系在一起,评分这么高,呵呵...
学长真死了,好伤心,好伤心
不過不失,幾條主線溫溫吞吞地下來,總覺得有些點可以再往深處挖進去的,反而是有些重複的青春校園劇情可以收斂一些。最後的降乩也是一台好戲!從這出戲又看到台灣社會的家長式管教有多麼頑固難化,但底子裡還是溫潤通透的。
烂俗情节,女主角演技跟大陆那些流量明星成正比,没想到hbo会投资这种剧。
小男主死了扣一星,伤心。。。
两个字 呵呵
扣颗星给狗血的让阿乐领了便当。那么好的阿乐,几乎算是间接被小真害死的,结尾却还要小真坚强乐观勇敢,这正能量我吃不消。设定有趣,拍得也很青春又温情。小真哭着让阿乐出来见她那段,和最后阿乐鬼魂出来小真扑上去痛哭那段,虐。
其实还可以的,节奏慢了一点,没有太多遗憾。
太可惜了,题材很有意思,灵异中重要的是人心和人情,好几次被感动,但是烂尾了,五六集到底什么鬼?前面埋的伏笔完全没拍出什么。最后,演技最让人出戏的就是女主。
剧情需要,你非死不可,啊,哈哈,滑稽。
狗血
真是太无聊了。。。
暖
非常可爱,不过结尾有点过分了。
好多年不看台剧了 看了几集真的是看不下去
第一集的百合线很动人,歌也很悲伤最后整这一出男主出车祸是为了啥? 为了治愈什么啊 社长怎么最后这么可爱啊,女孩子真好啊最后的告别感动到 仙姑挽不回生死,只是为了让活着的人释怀吧 可圈可点,乡土气和青春平衡极好 2017年就有这样的短剧了 真羡慕
就女主能不能换一顶假发呢?
我真的生气!阿乐那么好怎么挂掉了?!这也不是根据索菲亚的故事改编的吧……?索菲亚有过这段逝去的爱人经历吗?阿乐亡魂出来小真跑过去拥抱那一幕真的哭死我了😭能够拍出来人情味很不错!但是重点非在通灵就有点不扣题了…就是纯爱和灵异各不要侧重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