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逃避的,唯一的应对就是绝不后悔。
看了电影《自虐之诗》,也许每一个人的自虐都能从生命的源头找到真相,但生命给予我们的东西,从一开始就不是自己想要的模样。
回顾国王,因为成长经历,有人在压抑自己,过于照顾别人的想法,控制自己的需要,抑制自己表达的客观要求和真实愿望,理智控制住体的行动力,陷入情绪的无力感,陷入焦虑的漩涡,这么多年以来,我活得像个假人。
如果早已明了一切真相,是否愿意像从未明了一样生活?
哪怕结局早已注定,你还是要靠自己去找出自己的路,这条路的背后,让人痛苦,虽然爱最终会走向走出痛苦,痛苦是因为在乎。
我们在乎才那么心痛。
MIKI曾邂逅过一个成年男性,他大胆坦率,近乎莽撞,与他的身份毫不相称,与MIKI认可的世界有如天差地别,可人就是因为不一样而产生吸引,MIKI无法接受,接受他的观点和响应,超出自己的认可,无法和缺乏同理心的对方走进亲密关系,他是对的,因为受伤的人是自己,所以MIKI放弃。
放弃并没有什么不对,但选择逃避而假装不需要对方,而放弃与相互吸引的人沟通交流的机会,无异于自我逃避:否认自己的需要,恐惧自己在亲密关系中不被在意而害怕受伤的内在自我,需要自己予以强大。
以逃避的心态拒绝接受真实的人生挑战,这是不可取的。
在亲密关系中,伤痛和波动在所难免,只能以两个人的觉知,去找到共同的解决方案。
很久之前曾蜷缩起来为了避免受伤,而自我抑制住自我的生命力,生命的本质是交换,以人有的时间去换从未被满足过的体验。
比起真实的语言,人们更加刻骨铭心的自己经历的的感受和心理变化,男女关系中的分寸,就犹如我们与世界交往的尺度。
适度意味着一切,如果亲密关系不是水到渠成就只能消散如烟,人际关系的终端是割裂的自我关系,遵循循序渐进,才能水到渠成,否则犹如空中楼阁,壮哉美好,却心中不安,自然行之不远。
建立关系需要双方对关系的界定。
但关系确实是模糊不清的,我们有必要通过交往建立情感和现实联系。
第一阶段需要看工作内容,生活见闻,求学经历,工作经历,爱好和兴趣。
第二阶段注重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吃喝玩睡,提问回答中加强了解,能听取对方的建议。
第三阶段关于彼此领域对生活的向往,习惯和家庭,梦想以及恐惧。
第四个阶段,了解关于爱的想法,聊人生的走向和打算,聊亲密关系和性格磨合,对方心目中的理想型和期望的生活方式,对各自的朋友,同事,家庭有所了解。
更深入的理解彼此对婚姻的看法,不压抑双方的天性,不要围着对方转,身段绵软,内心坚定。
为什么女人容易被骗,是因为被家人喜欢的感觉非常舒心,被体贴而感受到了理解的妥帖。
为什么男人容易被骗,是因为绿茶响应了他们所有的幻想,满足他们全知全能的自恋,以及一切皆能被满足的幻想。
成为好的恋人的前提是独立的自己,自己是充满安全感的个体,因为爱与恨是相对的,幸与不幸也是相对的。
在一段关系中,五味杂陈是基本的,痛苦和快乐是相对的。
为一个人动情的时候,背后是真实奔涌不可抑制的喜怒哀乐,与另一个个体保持稳定关系的能量,就是我们能走多远的人生。
人们之所以防御,是害。
爱恨带来的冲击,会让人破碎,而是和别人产生感情的过程中,期望如果不被满足,如果内心的其他部分满足,就会感到虚弱和羞耻。
很长的一段时间中把自己关起来,因为从工作中没有办法得到成就感,年龄的焦虑和恐惧让自己失去信心,所以疯狂的回避现实,不愿意与与他人建立关系,将自己困住狭小的天地,将自己囚禁起来。
后来我发现这样的做法让我觉得很安全,却远离了真实的人生。
需要肯定自己的不快乐和欲望,因为缺乏可以交流的人,没有办法激发自己的创造力,缺乏积累和精力,所以自己的无价值感很强烈,而无价值感优势在与别人比对中出来的。
无法摆脱与他人对比所造就的无成就感让我极其低落的。
缺少方向,遗憾没能写出值得一读的文章,只会让自己感受更多挫败,调整自己的注意力让心力放在事情上,学会放轻松,结果才会好一些,就像对亲密关系的担忧和恐惧,无法在短时间内找到方法,但要学习勇于改变。
所有人在亲密关系中在于家人的相处中,遇到很多难题,要如何去面对,甚至知道自己会受伤,会难过,但无法选择离开,也能坚持下来。
人生,没有幸与不幸。
昨天看了电影《降临》:未来的我告诉现在的我,过去的我做过什么才能走到未来。
但知晓未来会让你清楚明白人生的结果,哪怕后果很糟糕也是我们需要去承担的真实,勇敢相信自己的成长,生命给予的一切无可抗拒。
完整的心,完整的人,去学习自我成长,无法如愿以偿,也不能放弃成长,但是我们争取对生活有了自己的展望,为自己去找寻属于自己的答案。
不管正经历着怎样的困境和挑战,唯一的选择是虽痛亦无惧,有恐惧亦向往,把握今天,相信明天。
哭着看完这一小时55分钟。
自小被母亲抛弃的幸江,十几岁的年纪冒着暴风雨去送报纸,路过神社祈求保佑自己幸福的时候竟把摇铃的长绳拽了下来...得到的报酬只有当天的报纸一张,奖金是一瓶牛奶和一个馒头,翻开报纸的头条竟是自己父亲抢劫银行的消息。
回到家刚好看到父亲被捕的场景,慌张的父亲手里还拿着继母梦想中的四季常夏的夏威夷宣传画...在这一切发生之后只有同班的熊本不计前嫌愿意做她的伙伴。
那句“不论远近我都不会忘记你”成了两人的约定。
来到东京,生活所迫做了妓女。
在一番翻天覆地的折腾以后和混黑道的老公成了家,住在狭小的6榻榻米公寓间里。
阿部宽饰演的老公异常粗暴,机会每天吃饭都会上演掀桌子的情景,隔壁的阿婆还特意记录每次掀桌子...知道这里还都有搞笑的成分,还恍然大悟的说怪不得他们家过的穷,原来饭都不吃都是用来放在桌子上宣泄情绪的...成年幸江的生活是这样的,吃不上饭,老公异常粗暴,不务正业;没正型的父亲又再次出现,隔壁阿婆还算热心,在拉面店做工,为生计的奔波。
幸江唯一的感情出口就是给她从未见过面的母亲写永远不会寄出去的信。
不断不断的询问母亲到底怎样才能幸福...只到幸江知道自己也即将成为母亲的那天...从桥上摔下的幸江被送到医院抢救,昏迷之中我们才终于看到了幸江的一生,这一切一切的原委...熊本为即将去东京的幸江准备的便当和饯别礼,那胖胖的女生在月台上奔跑着对她说,一定不能输一定要幸福!
老公追她时候的甜蜜也终于展示出来,她对他百依百顺也有了解释...昏迷中看见的母亲给了幸江活下去的动力...喜欢电影最后的大团圆结局,也因为幸江最后的话感动的眼泪决堤...在这个世上也许并没有什么幸与不幸 有得必有失 有舍才有得 比如失去一样无上宝贵的东西时会怎么样呢 我们哭喊 呆然 但这是可以用幸福与否来衡量的吗 我终于发现 失去无上宝贵的东西 就是对它真正无限的拥有 妈妈我从小失去了你的爱 然后我拼命的追求 不断的追求 我想得到别人的爱 可是到现在 才在自己的心理找到 一直紧紧地握着双手 偶然间张开 才发现原来就在自己手中 妈妈无论以后发生什么 我都不再害怕 我现在充满了勇气 幸与不幸都无所谓了 不管哪个都有同样的价值 因为人生总有它自己的意义
后半段一直喷泪啊,虽然不幸,但患难与共的真挚友谊,与不在乎她曾经是妓女的老公都是她在不幸中才能遇到的。
这些经历是那种幸福中的人无法经历的,那么宝贵,铝制的破饭盒装着好朋友从嘴里省出来的饭,还有用线穿的成吊的钱。
现在是朋友就一生都是朋友,不要背叛……
渐渐的,搞笑演变成了温馨,粗鲁的外在有时会掩饰掉内心的挚爱,有些表达方式或许会造成误解,但真心实意最终还是感受得到。
隐隐的,隐隐的开始妒嫉了,妒嫉那不完美但却美好的结局,那看透幸福的真谛的开心表情,从影片里传过来,传过来。
在这种悄无声息中,感动已经把我包围了起来,咧嘴的傻笑早就已经凝固起来,成了一声重重的唏嘘。
“不论幸福或不幸,都值得珍惜,这就是人生的意义。
”片尾的时候,幸江在海边靠在丈夫的肩头想着。
电影如是温馨的结束了。
在经历了种种不幸之后,她一脸的幸福都带着乐天知命的意味了。
从化身松子以来一直让人怜爱得心疼的中谷美纪大姐终于在这一刻让广大治愈系电影爱好者长舒一口气内流满面了。
看到结局是旧有重逢的同学们,你们错过了片尾字幕之后真正的结局。
当然是松子,看完这个片很自然让人想起松子,相同的女主演相似的境地。
诸多相似之处以外,两者还是很有些区别。
松子是孤身一人在谋求幸福的路上且败且战,最后变成卖火柴的小女孩去了天国。
而这部电影则是环形的结构,在最后回到现实的时候情节完整,故事也圆满了。
影片前半段主要讲了幸江的不幸经历以及她的乐观与坚强,就在幸江重伤眼看故事就要沦落到狗血的时候,镜头及时转到了从前,画完了影片的另外半个圆。
原来这个片子不仅仅有幸江柔弱者的坚强,还有一批人为她密谋的幸福:父亲、老板、朋友、楼下阿姨,还有最重要的,丈夫叶山。
由于比较圆满,配乐一如治愈系的动人,画面有别于松子,是写实的风格。
主演中谷美纪饰演这个角色自然是轻车熟路,一如松子的坚强善良惹人怜。
阿部宽大叔则以其非同一般的酷共同撑起了整部影片。
苦情也好,哀情也好,片中时时刻刻对幸福的呼唤,还有那句流传极广的“要坚持,一定要幸福啊!
”都表明了片子励志的本性。
穷人、陋巷、破旧的火车、底层劳动者、妓女、黑帮古惑仔,没有意识形态,有奋斗没有解放与斗争。
关于小人物的生存,却没有沉重的气息。
它是对追寻幸福的一种轻松地探讨与表达,却不似《顽主》需要依托一个特定时代。
我觉得这是我们需要的,只是似乎还没有出现过。
看看国产片里充斥的“假大空”方式表达的“虚伪黑暗或者幸福光明”,难免让然难过。
《活着》当然是一部好电影,只是广大劳动人民已经够“活着”了,何必添堵呢?
党的政策亚克西票房低又低,群众眼睛有时候是雪亮的。
要么抛开现实架空历史,要么低俗媚俗庸俗娱乐至死,要么一副苦情样被压迫的被损害的,让人无所适从。
本片的内容以及表达方式,是很有启发性的。
集中营题材都能拍出一部《美丽人生》,何况现当代。
当然了,站着说话不腰疼(这一点根据我火车站票的经历,深表疑惑)。
对幸福的探索、追寻与体验是片子的中心,也是中心事件。
这是人之常情,也就成为了一个和现实接轨的良好突破口。
幸江的幸福有自己的努力,有幸运的偶然,也有那些她不知道的“密谋”。
电影一步步展示了痛苦的表面,然后又一步步剥开了层层的痛苦,展示了温馨的“幸福阴谋”。
我有种感觉,人们在密谋让我幸福。
刚刚过去了艰难的一年,换个思考的方式吧。
我觉得也许每个人都被这种“密谋”包围,每个人也都在密谋者他人的幸福。
如果觉得自己没有这么无私,那应该是没有意识到。
如果没有觉得自己处于这种“阴谋”中,那很自然,让你知道了就不是密谋了。
如果某人幸福了,那么肯定是这种密谋的结果;如果某人最终还是不幸,很简单,那个密谋失败了。
2010年初的北京下了好大的雪。
凌晨五点在窗口看到暗黄的路灯下没有人影。
那是看上去很温暖的颜色,像是烛光。
没有人影,四处都比往日要亮,没有人影,雪上也没有任何痕迹。
新的开始吧。
朋友们新年快乐。
记得当初看《松子被嫌弃的一生》时,我被那五彩缤纷的糖衣包裹的悲剧轰的黯然神伤,半天缓不过劲儿来,当看到在那片中扮演一生寻幸福不得的松子的中谷美纪,在《自虐的诗》扮演的幸江在大部分时间里,也一脸惆怅的追问“什么是幸福”时,我的心一下子紧了起来,这孩子也忒苦命了吧,好在这一次,从松子到幸江,追寻幸福的她终于体味幸福,她身边的人们终于体味幸福,终于,我们大家都幸福了。
幸江的人生看上去何其不顺,家境贫寒,母亲早早离她而去,少女时期的她亲眼目睹犯罪的父亲在家中被抓走后,幸江面对的是旁人的躲闪。
之后,故事跳到她长大后,依然看不到希望,每天辛苦工作,虽然已经结婚,但是丈夫却是个“掀桌”爱好者,稍有不爽就猛的将摆满幸江带着浓浓爱意和体贴做成的饭菜的桌子掀翻,而且还不工作,好吃懒做,上街寻衅惹事,可偏偏幸江对其痴情不改,任他人劝也好,有心人求爱也好,她自屹然不动,让人感到奇怪。
在生活中,我们也不时从身边,从八卦闲聊中听到这样的故事,往往,对这样的女人,我们会在同情之余,粗俗的说声这是“贱”,或者稍稍“文雅”的讲,这叫有受虐倾向。
难道真的有人会有受虐倾向,真的有人会平白无故的承受那旁人眼中明摆的不幸。
本片的不俗之处正是在这样的疑问中开始出现,转折发生在幸江与出狱的父亲相遇,接着发现自己怀孕,而丈夫对此的冷漠让她心碎,并在一次送外卖途中跌下天桥,进入急救室抢救,这时昏迷的她开始进行类似死亡体验的回忆,也将添补了电影从她少女到成人间的空白。
原来,她曾那么羡慕高贵漂亮的有钱同学的生活,却从一位同样生活艰难的好友熊本那里获得鼓励,走出贫穷的地方,来到城市。
原来,父亲是为了迎合新情人才笨拙的前去抢银行,他也在以一种激进的方式追寻幸福。
原来,幸江在进城后曾经是一个妓女,却一直被一个黑帮背景的男人默默保护和关爱,他也在追寻幸福,而他正是现在暴力的丈夫,正是他用爱唤醒了幸江,正是他救了寻死的幸江,正是他为了幸江肯脱离黑帮作一个普通人,一个开着小货车迎接他的人,一个与她平静的并肩看海的人,这样的男人哪怕沉沦,却怎能不让幸江痴情,并且期待。
本片的巧妙之处正在此处,它以一个表像先将观众引向表面的思考,误入歧途,然后,再将故事深层次展开,给我们在后面最温情的一击。
他人的幸福我们常常无法体会,我们的幸福也常常是他人无法知晓的,所以,幸福往往是甘苦自知。
往往有时,我们无法抓住自己幸福的机会,即生在福中不知福的状态,所以,社会无论处于战乱还是和平,经济衰退还是经济繁荣,我们都会常常感叹自己的幸福感缺失,满口“郁闷”,这很正常,没有太多人天生就要那么高的悟性,我们需要去追求,去学习,去碰壁,去感受,就如幸江,少女的时候就想如她眼中的幸福女同学一样,能被她们接纳是她最期待的一种幸福,但是追求后,碰壁后,她发现,最后,幸福其实就在身边,一个与在她相比显的甚至更不幸的女孩熊本就是真正愿意与她患难与共的人,她俩的相互依靠就是幸福。
她们的友谊是本片的一大亮点,熊本鼓励幸江前往东京的一幕,很像《心灵捕手》中,查克鼓励威尔去追求爱与理想的一幕,纯真的友情令人感动。
在幸江死亡体验的回忆中,她悟到了很多东西,而她的事故,也在身边的人中引起一阵涟漪,丈夫终于醒悟,明白了该如何对待一个曾经让他抛开一切的女人,在幸江醒来后,他俩平淡生活的一幕传递着温馨的幸福感。
醒来后的幸江如同重生一般大彻大悟,“妈妈,我从小失去了你的爱,然后我拼命的追求,不断的追求,我想得到别人的爱,可是到现在才在自己这里找到,一直紧紧地握着双手,偶然间张开,才发现原来就在自己手中”,由于前面她经历的铺垫,这样的领悟显的顺其自然,而不煽情。
这部电影从两个看似矛盾的方向表达着一种幸福观,一方面,幸福是需要去追求的,不是去看着旁人幸福的笑脸去羡慕的;另一方面,幸福是需要领悟的,是自身的领悟,不是他人的认可,在埋头苦寻的时候,有时候需要停下来回望体会。
其实归结起来是一样的,就是幸福是自己的,我们追求着自己的幸福,然后体会,领悟,如同片末幸江和熊本重逢,两人十指相并打转,尽情享受那眩晕的幸福感觉。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46ff6bd0679de889a1ec9c19.html
开始很不明白这个女孩子为什么不选择面店的老板,一个看似老实的人,其实,他也借着幸江的幻想满足自己.影片在幸江昏迷的时候揭开了迷题,原来她的混混老公在之前也曾苦苦追求她,在她沦落为烟花女子的时候,也没有抛弃她,甚至说,我爱你,爱你的一切.也正是这个混混男人,应为幸江所做的一切而感动,改变.而幸江,终于得到了自己的幸福.但是,只有在这么苦又这么乐的电影里面,才能造一把梦了,千会百转,得之不易的爱情,让所有人兴叹.
其实应该改名叫“翻桌的艺术”?
开玩笑如果是以幸江为蓝本的生活,苦逼中带有强烈的喜感,倒也是不错的人生。
在电影的前半段以乐衬哀,这样的手法在小时候听老师讲多的,不过还真第一次看见有作品能把这一点发挥得如此极致。
一方面我们同情幸江痛苦而无意义的日常:动不动就发脾气打人的丈夫、辛苦却工资低微的工作、多年前因抢劫而被捕入狱的父亲、小时候就离家出走的母亲;另一方面我们却笑得不可开交,因为幸江乐观的积极态度。
幸江的态度就像她只是一个对生活极度迟钝的女人,甚至是笨蛋。
幸江活该么?
明明还是有好男人喜欢她不是吗?
如果仅仅听别人述说我大概会这样想,但真正进入故事里面,我却没有了这样的念头。
我无法在故事中找到任何一个坏人,没有;我们看到的只是底层人物的苦逼物语。
甚至连她的丈夫,在故事开始的时候都没有引起我的厌恶。
她的丈夫只是一个沉默寡言,不善于表达的人。
我们看到最后会发现的确是这样的。
导演刻意在前半段描写他的缺点,但也很注意的没有让他做出任何违背他本性的事:没有打骂过幸江,没有混入黑道,也没有外遇。
如果细心的人留意到,大概也能提前猜到导演的用意。
所以我们会为丈夫突然出去工作这一行为充满感动,在故事极度苦逼的铺垫下我们忘了基本的幸福构成——其实丈夫出去工作是应该的。
同时为丈夫替幸江出气而感动。
在幸江不幸的生活下,我们为她感动的事情,变得以她为标准。
可是我们的丈夫大人,在工作的第一天就丢掉了饭碗。
我们以为幸江只是个笨蛋,明明那么不幸,却不会改变。
直到我们看到了她写的信,就像电影开头的那句话:妈妈,你到底为什么,要生下我呢?
幸江并不是没有思考过,她察觉到自己的不幸。
然而为什么不作出改变,这正是整个故事的要点所在。
后来幸江的爸爸出狱,好男人店主先生的求婚,丈夫赢回来了一大笔钱。
这些重要的事情突然变得都不重要了——因为幸江怀孕了。
再后来,幸江和丈夫分手。
她掉下了天桥,快要死了。
故事的基调从怀孕开始发生了改变,故事变得偏向了思考力的一方。
我们好像看到了幸江的成熟,她不再撒娇,因为她知道她不能害了孩子。
她问丈夫是否生下来的问题并不是要答案,她知道答案,她只是需要一个方式告别。
幸江第一次以自己的意志对生活做出改变,她不再对命运撒娇。
其实幸江不作出改变的行为到这里看来并不是奇怪的,她只是想把一切的不幸归咎于命运,她害怕就算自己去做出改变,却什么也改变不了。
这就是她一直处于被动的原因。
后面的两段回忆——幸江的初中生活和与丈夫的结识——给故事做了完整的解释。
初中的幸江本来拥有同样贫穷的朋友熊本,常受到别人欺负的两人关系很好。
但幸江后来却“背叛”了,她接受了“好学生的好意”(本人最讨厌人人生而平等这句屁话)。
这里我们又一次见证了幸江的被动。
就像幸江自己说过,“只要一点点幸福就好了”,于是她的倒戈导致两个人的决裂。
而打架的戏码和与丈夫过去的结识中打丈夫的戏码非常相像。
前者是熊本(幸江的穷好友)在拒绝幸福,后者是幸江在拒绝幸福。
这里抖出了幸江的第二个属性——逃离幸福。
如果我们把上述的结论总结一下,发现幸江之所以不幸是因为她的“一点点幸福就好”的意识和“逃离幸福”的恐惧的结合。
所以当微小幸福到来时幸江会紧紧抓住不放手,而当更大的幸福来临时她却不敢跨出这一步,因为害怕失去。
其实如果整部电影到这里完结已经算是很出色的电影。
但更绝的是电影在最后加入了导演的自我思考与深化,他让幸江醒来,以不一样的眼光看看她的人生。
那些围绕在她病床上的有着糟糕生活的人,又何尝不是幸江的幸福呢?
幸与不幸根本不重要,每一种人生自有其收获。
如果能好好地活下来,去审视人生,一定会发现比幸福更重要的东西。
我想,这就是导演想告诉观众的东西。
最后说点轻松一点的话。
我猜想看这部电影时一边笑一边哭的人一定不少,而且能造成这种效果的情节在电影里真的有一大堆啊(笑)。
另外看着丈夫奔跑过去病房的画面,明明观众都已经在心里默默为丈夫加油感动,导演却还要加入喜感的情节(推倒众多路人),实在佩服导演的玩心太重。
如果以一句话来形容这个故事,前一个小时,它是一个妓女与一个黑道份子分别从良后的爱情故事,后一个小时,它是故事开始之前女人的遭遇,其中包括童年、校园以及友谊。
故事几乎以倒叙的方式来将幸江的感情经历完整化,因此,未能看到后一个小时的人会有损失。
中谷美纪并非被嫌弃的松子中的中谷美纪,阿部宽也并非龙樱中的阿部宽。
他们都有某种程度的丑化,同时也有某种程度的可爱。
导演同样是不喜欢将残酷摆放于台面的人,尽管影片有一个算作残酷的名字。
当一人的用心侍候被另一人残忍掀翻时,他们的邻居在楼下划正字以计算次数,并且以夸张且缓慢的镜头拍摄。
当我们看着桌子上的饭菜以各种惨不忍睹的姿态被掀起,我们笑出声音的同时,会心想,她好可怜。
不可否认电影剧本有些参照某些俗套的言情小说,并且如果缺少幸江与另一女孩的惺惺相惜,整部影片也只能够沦为普通的爱情片。
但最终的惊喜是他们的爱情十足动人。
叶山狂奔着冲过街道撞倒无数路人,只因为他的妻子与孩子遭遇危险。
曾应当被看作恶丈夫的男人在女人的回忆里一直深情款款,只需两人理解的真挚爱情其实藏在那道高大沉默的身影中。
女主角的名字叫幸江,据她的母亲之说,是一定要幸福的意思。
她从小的祈祷内容便是希望自己幸福。
但通常天公不作美,她没有可称作幸福的任何一段经历,即使瞬间的幸运也会被立即破灭。
她贫穷,心地也并不很善良,因此遭校园内其他同学的排挤。
她有一个抢劫入狱的父亲,而她的母亲也已早早死去。
世界那么大,惟有一个与她同样贫穷孤立的女同学愿意与她承诺,即使离得很远,她们也会一直在一起。
任何人的童年时期都有机会见到这样的例子,受排挤的穷学生与肮脏的孤儿。
通常没有人愿意将期望浪费在这样的人身上,也没有人相信这样的人将有美好的未来,更妄论他们会幸福。
无论如何,人总有向往光明远离黑暗的本性。
而导演的用意却在于扭转人的偏见。
片中主角都有着不甚光彩的过去,他们之间所发生故事的地点也再平常不过,但是,他们最终很幸福。
普通人将幸福的定义看得十分复杂,但对他们而言,相互依靠时便很美好。
长久以来,我都觉得幸福是种妄想。
多数人也都认为幸福遥不可及。
但谁也不想随意放弃。
因此,这部影片的本意似乎是励志。
幸江的性格里有如同松子一般执着于爱人的天性,她在每一次受欺凌后面带微笑地承受都同样令人心疼。
将自己的幸福抛于脑后,对待男人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这样的傻女人并非每一个人都能有幸遇见。
而松子直至逝世也未能真正拥有过幸福,这部影片似乎给了松子另一个结局。
幸江拿着叶山赠予的护身符甜蜜微笑,令人相信,这种幸福会一直延续。
从此,他们和他们的孩子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如同童话般的结局,也出自现实的生活。
开始的时候,我以为幸江总会离开。
因为前半段情节恶俗的就像每一部现代剧:暴戾的丈夫,柔顺的支撑家庭的妻子。
这个从小被放弃从小被排挤的不幸的女孩,不要自尊的只是企图守住所谓的爱情。
虽然她一直看似乐观的期待着丈夫有一天能长大,但内心实则是悲观的。
即使,她是那么一个能够从各种微小中收获幸福感的人。
所幸,这只是个铺垫。
幸江的过往一点点展开。
她向往着别人的幸福,但她其实拥有着曾经放弃过但一直不放弃她的朋友,放弃自己作践自己仍一直守候在她身边的男人。
原来她脖子上的围巾是为了掩盖过往。
原来他缺少的那截小手指是代价、颓靡和暴躁也并不是一贯的姿态。
第一次结束自己,是因为厌倦,活过来以后,不再放弃自己。
第二次结束,总觉得是因为习惯性逃避而不是为了保护肚子里面的小孩。
但是这一次,她才明白自己一直苦苦寻觅的所谓幸福一直在手中。
昨天晚上很凉。
我躲在被子里面,哭得稀里哗啦。
不得不承认被感动,但我,还是觉得幸江辛苦。
要用这样的激烈去换来丈夫的表情,而更多普通的日子里面还只能战战兢兢。
如果生活要一直那么艰难,只有很偶尔的温暖怎么足够支撑呢,可是,就是这么一点点偶尔的温度却能让幸福感成倍放大。
我失去了这样的勇气,所以失去了无法获知的是不是可以期许的未来。
初中毕业高中毕业大学毕业,毕业册上最多的祝福就是“一定要幸福”。
看起来是一个多么媚俗的词语,却是大多数人心里一直追寻的心情。
这就是生活吧。
要不就是放低自己要不就是被别人放低,可是,却能靠近温暖。
另外,很喜欢熊本。
那个脏兮兮的也同样没有多少表情的女孩。
但是她一直努力,很努力的在往幸福的路上走。
她明白自己是谁,也明白幸江是谁。
节奏太缓慢了
看了一半看不下去了,配乐不错,剧情没什么大意思啊,阿部宽就是弹子店打弹珠,松子打工挣钱,磨磨叽叽半天也没什么推进。
1完全被名字骗了,不是晦涩片。
像一篇粗糙的四百字小学生作文,最后一定要写出一个正能量结尾。
抽桌子好劲
太一般了。。ending部分剧情写得没头没脑的
虽然老套的剧情。。堤导的泪点笑点深得我心
前半段日常系的神奇互动,后半段黑历史合集,掀桌梗泥嚎!原作是四格漫画,如果是小说且文笔还不差的话一定会喜欢,啊啊好想变得幸福……中谷美纪演技直戳泪点,宽叔好大一只,4.5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小时候有过同性之爱的女银,长大后根本不需要男银对她好也能够开开心心地活下去!囧rz.....\\
莫名其妙的表达方式 个人get不到这种幽默 主题是温暖的
怎么说,有点受不了中谷特意的口音。。。可能我标日听多了。中谷又演苦情角色鸟~~呼呼,明明觉得她是很有喜感的人。
中谷小姐这次的表演米有给我带来松子一样的震撼。
完全失去之后 才能真正无限拥有
日式的自嘲,片尾曲不错,也整点蓝色水母养养
就是太冗长~ 3.5星吧
我不理解……我是真的不理解……虽然我大概知道想表达什么,但我还是不理解,或许是某种从小到大的斯德哥尔摩养成之旅吧
幸不幸福,自己知道就好。P。S:我还是不习惯看这类片子……
百之二。
故事还没来得及画上句号就结束了。遗憾。中谷姐姐真可怜呀,每次都演这样苦哈哈的角色,还是那种苦到极致的。。。不过还是短发更合我胃口呢。。。这次终于获得幸福了,真好。
只看了几十分钟,松子即视感,网速卡,于是不看了。日本的电影,哎,没几套能让我提起劲啊,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