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关注底层,被撞的人,可是陈果的底层没有道德优势,不像小武、韩三明那么重情重义,可是他们也没特别坏,他们只不过有和普通人一样的欲望,并因欲望而受挫。
贾樟柯是不会表现一个人的痛苦曲折的,他要表现社会变化下的一群人,他悬置了底层的隐秘欲望。
又想起了《夏日暖洋洋》,同样是没有道德优势的被撞的人。
喜欢陈果的原因很简单,他是香港导演中的一个异类。
很少见香港导演拍很本土,很草根题材的电影。
所以他的电影总是会给我一个不一样的香港,更让人信服也更辛酸的一个香港。
泥泞的小巷,污浊的空气,满是垃圾的环境以及随处可见的高楼大厦,对比是那么的强烈和真实。
其实这样的情形在北京又何尝不是呢?
他的“妓女三部曲”通过妓女的生活,反映了社会中最地层的那个群落。
这个群落是被无数人努力忘记和尽力无视存在的,可在这里却展现出了生命中最残酷的现实。
人们都理所当然的挣扎的活着,并努力在其中寻找快乐。
人们有意无意的忽视,可能正是不忍面对这样的残酷现实。
不过感觉他的这部片子,比起前面两部要差一些。
故事上有点天马行空,不着边际。
中间那些开心的荡秋千不禁想起了周星驰。
周迅演技不错。
女主三个化名,东东、芳芳、红红……老实说,我一向不喜欢政治隐喻。
影片从香港回归初期、底层小人物的视角来揭露社会的病态。
音画错位倒是个特色,血腥场景配上优雅的钢琴曲,加强讽刺意味。
但是!
人体在牲口烤炉后的纠结交媾使我身体不适,近乎宣泄的吊诡隐喻又使我精神不适。
生活特别悠闲惬意的可以看看,能找到一些久违的别扭。
我觉得导演有点用力过猛。
我不喜欢偏激和破碎的东西,但也有可能有人喜欢(安全的话术)
诙谐的镜头,舒缓略带欢快的背景音乐讲述出一段特殊时期发生的故事。
几个香港男人周旋于一位大陆来妓女身边,朱家老少三位天生卖猪肉的男性原本平淡油腻的生活被她的出现溅起层层波浪。
朱父,目测超过三百斤的体重在秋千上荡漾的时候,他仿佛要飞出自己的猪肉铺,飞出这片即将被推倒重建的村落。
正值青春期的朱哥,羞涩自卑,面对她的勾引如同爆发的小火山。
皮条客强哥,在和她相处的时候竟露出羞涩,他们是真的喜欢过她。
至于她和朱小弟的关系,显然和其他人不同,他们之间没有浑浊,她的出现让朱小弟看到了生活中有一个女性角色的样子。
“东方红”在敲诈了朱家两位成年男性后,她还来信感谢着小朱,感谢从何而来呢?
现在想想也许是小朱的纯洁让红红看到了自己本该有的面目,也许红红从他身上看到了心中未熄灭的希望之光。
18岁的阿强,脸上稚气未脱,已经被人叫做强哥了。
他的职业是在大厦旁的香港村庄里为妓女们做“经理人”,却对网上一个叫上海天使的妓女红红动了心,大概他觉得这个北姑脸上有着香港女子少有的清爽吧。
第一次性交易,他心里竟然生出些羞怯。
可是那晚他的心情应该很愉快,夏夜的晚风微拂,灯光迷离,红红当他是自己的男朋友,一起看香港的夜景,想象高不可攀的大厦永远超不出他们的五指山。
我想,这会是个爱情故事,两个浮世中无依靠的孩子相互取暖,为他们的梦想,分分合合。
肥伴阿细放学的时候遇见了漂亮的东东姐姐,他带姐姐到朱仔记吃乳猪,荡秋千,姐姐请他吃汉堡和荔枝,他们做了朋友。
虽然东东其实是个妓女,但这丝毫不影响老朱和阿细对她的喜爱,这个女性缺席的家庭太需要东东活力四射的笑了。
认识了东东,老朱的生活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像个少年似的梦遗,肥胖的身子荡着秋千,欢畅大笑。
我又以为这是个温情甚至矫情的故事,灰色生涯里的人们彼此安慰,快乐飞翔。
破旧的棚屋究竟负担不起老朱沉重的身体,薄薄一层屋顶还是塌了,轰然坠地,我的猜测落了空。
阿强为那一夜付出了一只右手,老朱也遭勒索破财,甚至杀了人。
红红还是东东?
不重要了,那几个在生活底层消磨光阴的香港人,在陈果的镜头里,不过就像朱仔记的乳猪,早已掉入她的烤炉,通身红遍,油脂耗干。
陈果还是那个陈果,没有理会观众温情的诉求,一路仍是少年中秋乱刀披风,刀风所及,人情炎凉,一地狼藉。
以前看陈果的香港时,我会想到杨德昌的台北和马丁·斯科西斯的纽约,比之他们,陈果更冲动些,画面晃动,声音凄厉,生活在后现代都市的他,在纪实风格中融入了波普文化的因素,而且因为年轻,神经新鲜而脆弱,大开大阖,砍杀和抒情都力道十足,不加遮掩,往往使人措手不及。
忽然一年镜头里的少年香港断奶之后,内敛温厚,像那只其貌不扬的榴槤,闻起来臭哄哄,却让人总有回味。
到这部新作,渲泻和抒情都没有了,味道怪怪的,似乎在哈哈镜里来看新世纪的香港,比如通过那只迷失游走的猪,比如通过在即将拆迁的大磡村拍照怀旧的人,试图尽量客观,脸上却表情怪异,心头五味杂陈。
他的香港为什么总是和我们从其他人那里看到的不一样呢?
老朱的小屋里电锯声响起,镜头缓缓摇过大片杂乱无序的棚屋,傲慢耸立的荷里活广场,在太阳下像是失语的庞然巨兽,然后是那只吃人肉的猪,和正在转动的搅肉机。
比起感情的克制,《香港有个好莱坞》更大的变化在于它的黑色幽默,陈果开始懂得影像符号的象征作用和荒诞的力量,尤其是荒诞感,在一向以载道言志为己任的中国主流电影中尤其难得,也许还是因为香港文化特有的后现代特征吧。
其实在他以前的作品里我们已经见到了某些黑色的成分,比如《今年烟花特别多》开头洞穿的人脸,西瓜炸弹,那场劫匪撞车的荒唐抢劫。
只不过,那时候,它们更多只是作为电影语言的一部分,这一次,荒诞则成了陈果认知和再现现实的方式。
先看地点。
故事发生的大磡村,可以称做香港的农村,旁边就是荷里活广场的摩天大楼,两种物质文明的对比,显现出欲望对人性的强大塑造能力,这个善恶交织的村庄,那一丁点毫无功利色彩的善意只存在于阿细的天真里,其余的,只是荒芜和欲念,苍蝇嗡嗡,懒洋洋地在猪油一样凝滞的空气里拼命扇着翅膀。
北姑落脚大磡村,棚民向往摩天楼,香港念念不忘大洋彼岸的好莱坞,欲望永无餍足。
电影里有一个绝非可有可无的角色,那头叫娘娘的猪。
这头猪俨然是老朱家的第四口人,同一屋檐下,同样喝酒吃肉,满身画着代表五千年古老文明的汉字符号在香港的街头流浪示威竟然毫发无伤,更搞笑的是,无照医生还打算给它人工授精,为老朱生子。
异化的猪是否象征异化的香港,假如它真的生出baby,那就是香港的新人类?
在欲望里迷失,大厦和棚屋原也没有多大区别。
再看人物。
改变了几个人生命轨迹的大陆妓女,究竟是上海天使红红、东东姐姐还是骗子芳芳,这本来就没有什么意义,那些名字只是一个个欲望的符号,到了真正的好莱坞,她必定会有更多新的名字、新的欲望,这不过是当代人的欲念写真罢了。
阿细一家,胖子陈果特意找了另外三个更胖的胖子来演,他们已经胖到我们不可能当正常人来看待,老朱和阿明严重地性饥饿,生活的重心是吃,吃乳猪解决肚子问题,找女人、登陆色情网站解决下半身的问题。
固然他们并无伤人之心,不过本能地寻找一点卑微的满足而已,而最后被那个叫做命运的荒诞之手牵着去砍人、杀人,何尝又不是出于本能呢?
阿强由于一夜情遭勒索,被砍了右手,大陆来的无照医生竟然能断手再植,不料自己的右手没找到,平空多出一只左手来,虎头蛇尾的纹身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有手的痛苦比无手还要甚,所以他宁肯让阿明再次砍下那只荒诞的手。
青春的错位、心理的错位在陈果以前的作品里都曾让人叹惋,而今,身体的错位落到实处,眼见得一天天生长,终于长成畸型。
两个挥旗的桥段也让人印象颇深。
第一次更像是孩子间的游戏,胡子拉茬、五大三粗的老朱兴致高昂,找一面红旗攀上屋顶狂舞,幸福胀红了他的脸,直让人不信这样天真的举动会来自一个成人,锣鼓热热闹闹响着,似乎在调笑他不知不觉间已主动将一只脚踏进陷阱。
第二次,阿强和阿明去杀东东,阿细用红颜料在白床单上写上大大的“走”去屋顶挥舞,给东东姐姐报信。
在咚咚锵的京戏锣鼓声中,恍如一场喜剧上演,只见一面白旗在高低错落的棚屋上游走,后景一排排突兀的大厦,阿细的纯洁和无辜如此微弱和执拗。
如果说电影里有纯粹意义上的受害者,那就是阿细,是一个孩子干净未染的心灵。
电影里有趣、荒谬之处仍有很多,刚开始猪身上的印章化为字幕,寻猪和寻手的启事,猪变为老朱的大陆女人与他同床共枕,小混混们讨债却砍错了人。
可是因为陈果眼里的现实一向都太过沉重,他的荒诞也无法让人轻松,越到后来,笑声里越泛着冷意,他骨子里原来的那股狠劲还是透了出来,甚至越发得狠了。
出道数年,拍片5部,最初毒火攻心的感情蓄积借香港三部曲这付猛药发完后,他冷静了,但锋芒依旧,仍异常难得地坚持走自己的路线。
其实我个人并不很喜欢这部片子,它的黑色成分在影片里仍然只是一个手段,陈果并没有让电影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可它放在其作品系列里体现了一个导演的逐渐成熟。
他不再依赖最初的愤激,而是开始面对平庸生活的荒诞本质,并尝试用荒诞的方式呈现。
而我对有荒诞感的艺术家总是有些好感的。
有多少人会像中秋那样用最激烈的方式与生活作别?
他们帮更多的人发现生活的荒诞之处,用荒诞和幽默抚慰创伤,保存自尊,消解我们被灌输的那些所谓崇高的意义,我不知这能不能让生活重获意义,但起码可以让我不再轻信和盲目乐观,并有力量忍受。
我想,这应该是我对他仍然有所期待的理由吧。
首先响应和菜头的号召,给出一个词的评价:超赞!
完全是冲着陈果的名头买下了这部碟,然后放在柜子里积灰。
直到前两天拿出来看,从一开始到出字幕,只有一个表情:会心微笑陈果拍这部片子显然没打算得什么奥斯卡之类的劳什子,否则就有可能比《无极》还无极。
感觉他一定是嘻嘻哈哈的和一帮马仔打打闹闹地完成了这部影片,没有规矩的束缚,也没有崇高意义的牵绊,天马行空无拘无束。
天马行空的不只是剧情的安排,还有镜头的语言和画面的设计。
这部片子感觉上不是为了讲一个故事,如果非要说导演有什么预谋或者目的性,那么我更相信是陈果为了好玩。
一开始用猪身上的检疫戳一样的东西代替片头字幕很好玩德比德比的大讲“科学原理”还要拿猪生Baby的大陆江湖医生很好玩那种给一个空镜头照着门口,明摆着告诉你有主角要走进来让你等半天的小阴谋很好玩朱家老爸傻乎乎的荡秋千(当然里面包含了委婉的性幻想)很好玩东东帮哥哥阿明擦汗吹风一场包含的那种紧绷绷的张力很好玩阿细两次在房顶上挥舞用的类似京剧过场一样的音乐很好玩阿强和另外一个倒霉蛋被砍手又接错了的事情好玩的要死……如果说陈果有什么地方超越了他在大陆的同姓前辈的话,我想至少他没有那么多无谓的顾虑和想法,平平淡淡拍戏快快乐乐得奖,即娱乐了自己又娱乐了大众http://www.naojiang.com/post/10.html
梦、霞晕、一段想念 无非是叩响内心深处 几句深沉的对白 “兰兰去哪里了呢?
” 有一天不经意地回到母校 一个更小的女孩坐在 兰兰曾经用过的桌椅上 桌子上新添了几块墨渍 我敢说那墨渍、那黑的眼 都象极了兰兰,在这里 我曾不止一次的想过去找 有次一个老人冒失地告诉我 “至于你说的兰兰,真的 我好像在南方看见过,一个酒楼里 喝醉过酒,只要你去找 说不定还在那里哭泣……” 我利索地翻了翻白眼 对这件事物本身的疑惑 为无人称的自我,一两段 消褪了的空白,都让我 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一首歌 “有些花焚着,似乎向一切 挥别了所有预约着的香气 所余下的残灰和着目光 一起消瘦,颤动不已。
”
今天再看一遍,完全不同的感受,周迅太美了,哪怕是这样的角色也让人怜爱。
要不是电影名字很特别,几乎完全忘记自己看过这部电影。
观影过程中大部分充满恶心,除了和小胖子在一起的时候。
所谓的政治隐喻,成年人的腌臢。
荒诞、恐怖、压抑、神神叨叨……可以说不是周迅的灵气我几乎坚持看不完这部电影。
冲着周迅来的。
开始还真被她骗了,在暗夜下,月光里,盘山路旁的水渠,车灯都照耀得到的地方,做皮肉生意。
似乎肮脏无耻还有些下作,但是月夜下她的眼睛纯到发光,无所顾忌地抓着内裤爬山,对皮条客说要不你做我男朋友呀!
几乎就要相信这是个纯情的女孩子了,周迅怎么看都不像嘛。
跟小胖做朋友,只为支使小胖去买东西的时候勾引胖得像座山的大胖。
肥肉夹杂着汗水的欲望,让人同情又犯呕。
同样对红红有幻想的老胖,半夜听到秋千晃荡的声音,窗外一身红裙的红红像鬼一样飘过,好不吓人。
荡上秋千代表着已做了欲望的奴隶,晃晃悠悠的秋千像膨胀的欲望一样让人不着地,飘飘然,其实岌岌可危,那么笨重不堪的身子承载不住隐秘而强烈的欲望。
接错断手这个点设计得很巧妙。
绝妙的讽刺。
“不仔细看,看不出来的”,还以为说的是大小、样子。
断手就算续上,也沦为摆设,没有实际用处不说,还膈应人。
与结尾的司机对应,好笑又心酸。
结尾的误杀不知意义何在。
食,色,性也。
猪肉,人肉,都是欲望。
破败的摇摇欲坠的大堪村,高楼林立的荷里活广场,相隔只一瞬间,一念间。
创造这种强烈视觉冲突对比的,是物质的欲望。
当对欲望的贪求超越了道德,性就只是性,和动物交配、吃饭喝酒一回事,和对乳猪肉的需求平起平坐,单纯吃饭,单纯喝酒,单纯射精。
于是,人的尊严被降到与猪同等的地位。
人像猪,猪像人,人吃猪,猪吃猪,猪吃人。
在欲望深深的社会里,一切都乱了套。
老婆跟别的男人跑掉,老朱借店里请来的大陆婆和卖淫女解决下半身;男孩逼着女友去卖淫,自己却忍受不住制服诱惑去“打针”,“虎头蛇尾”的戏言一语成谮……只是,如果是这样一个主题,为什么身兼婊子和骗子两重身份的女主角,要用这样一个有着纯情眼睛的周迅?
而那些在肮脏的土堆旁在年轻的荷尔蒙刺激下的肉体交易,有必要给它一个那么纯美的镜头和音乐做背景么?
而在荷里活大厦摇旗的周迅那纯真的投入演出,是在说即使是婊子也有单纯可爱的一面么?
没必要,真的没必要。
这真让人费解。
如果不是周迅到位的演技给了这个角色很多诡媚妖冶的变化,这些情节我真看不懂了。
那只错位的手,是青春的错位?
社会的错位?
还是扭曲的欲望种下的恶果?
强哥哭喊着要阿明砍下那只接错的右手,是悔恨也好,人性的觉醒也好,都给人希望。
当一切平复,父子三人重遇那只长在另一个黄志强身上的右手,他们的集体惊诧,会是社会的集体觉醒么?
对于大众和社会来说,观看别人生活的错位,张大嘴惊叹,绝大多数仅仅是好奇心一动之后的一切going on。
而那鬼魅般游离飘荡的女子,那外表清纯内里却心机重重的婊子和妓女,她其实真的叫什么名字?
还重要吗?
当她扎起清纯的马尾走在美国的街头,她必然会有一个崭新的名字,继续活着,或继续当婊子,当骗子,她永远是笨男人的灾难。
系猪唔系人,周迅好好睇。
不看影评,哪能想到这么多隐喻,其实看部电影不用这么劳力费神的是吧
黑色,恶心,本来觉得这是有史以来看过最恶心的片子了,结尾的时候稍微回收了一点,天啊
充满隐喻。不懂黑色幽默的人当然觉得无聊。
请问好看么 催眠力作
有一种绿叫陈果绿,政治讽刺直白得近乎骂街,本来很不错的剧情片成为骂街的政治片,有点生理不适,三星半。
从此讨厌周迅,被列入没有演技的女星
陈果这个时候是真吊诡,可惜后面越来越烂。开头印在猪身上的字幕,便奠定了全片的基调。还是一如既往见缝插针地各种暗讽,可惜后来走偏了,变成强行明示了,那就没意思了。
1.一家人,四只猪。2.少女的诱惑,不是肥猪能抵挡的。3.右手接右手,无比滑稽。
这部拿了金马最佳导演,陈果镜头里的香港总是肮脏又迷人,文化冲突,忧患意识,希望与绝望,都随着看似荒诞的人物命运一一呈现。很多人总说他被意识形态裹挟,其实只有在他的电影中,才能看到最底层的香港那些真实的生态,你不懂也不关心政治,没关系,政治懂你也关心你。
香港有个成功,中国有个周迅
隐喻这种东西,做得巧妙流畅需要功力的,否则就变成了冗长拖沓的供专业学生咀嚼的苦蜡。
结构很中意。我爱那三胖子。港片气质十足。
魔幻现实下的香港村庄,魔幻现实下的港陆关系,同是讲妓女,和榴莲飘飘的最大区别是陈果抛弃了自己最拿手的散叙事,虽然仍聚焦底层人民,仍有着迷幻的镜头和影像,但是无源之水,立不住了。
我很早就看过这个啊,怎么现在才发现没点过
生理性不适,有一类导演的存在就是为了恶心人的
某些场景的表现很有象征性
cant stand the pigssssssss
被非人化的肥胖,猪吃烤猪(同类)的隐喻,阴暗的色调,周迅偶尔流露的若有似无的笑,断肢再植/猪生人的荒诞,氛围烘托到位,总觉得下一秒就会出现毫无预警的残酷死亡。但就觉得差的临门一脚,周迅的角色如果作为女主还是略显单薄。
太生猛了,太cult了!没想到在《香港制造》和《细路祥》的温情脉脉以及《红van》的商业摆烂之间,还有这么一个黑色幽默又动物凶猛的陈果。两天前刚在《红van》现场见了40岁的黄又南,再看银幕上这场十八岁独属的激情戏,难以想象时代的烙印已经被定格在如此上世纪质地的胶片里。这部片也是千禧年风物爱好者的狂欢——像素化的电脑页面,ICQ,即将拆迁的城中村。除了zz隐喻,戏里戏外值得咂摸的太多了。比如怎能想到这个接地气的杀猪屠夫竟然还在Seinfeld里客串了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真是worlds collide。周迅唱的《一颗荔枝三把火》妖冶又好听,可惜网上找不到高音质版,甚至作为片尾曲出现时,伴奏音轨的时间轴都没对好,和电影本身一样,粗糙又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