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不理解别人所说的一夜长大。
成熟和变老是完全两个概念。
小的时候,幻想王子,公主的惬意童话。
幻想着完美的男人在众目睽睽之下,向别人炫耀对于自己的迷恋。
再大一点,自以为现实,有个不那么帅,但是视我为掌上明珠,任由我各种拳打脚踢,刁蛮任性的人。
结果才发现所有的感情都是相互的一种交换,虽然现实里我们谁都没有直接的说出来。
之后又给自己说,有个人帮自己把世俗的一切,那些市侩的眼神。
繁琐的人生,粗俗的生活都远离自己。
对方最好给自己建造一个城堡,好让自己与周围的一切不堪,以及一切丑陋的本性都隔绝开来。
结果才发现,那是说辫子姑娘,那个为她建造城堡的却是巫婆。
女主角和残疾的男人躺在床上。
那个时候并不是你最好的时候。
而我最好的时候,你却看都没有看我过我一眼。
这里的人又肥又蠢,而你美丽又成功。
轻飘飘萦绕我们如空气的困窘之境,小尴尬、大社死,幻想与真实,活在过去和活在新世代,小镇与城市……喜欢女主和Matt睡的那晚他们关于“最美好的时光”的对话,然后一切流动在轻喜剧的氛围里,什么都不需要改变,这电影有一种“放那里吧”的精神,美丽的豪言壮语在一本过气青春期系列读物的终结篇,但无论如何,漫长的漫长的书中故事里,迎来了毕业式——个体人生的视角里,让一些人携带着所谓“最美好的”消失于大海,前面还有更美好的。
看上去女主沉浸式活在自己的世界没有长大——什么叫长大啊,实际上,也许我们一打眼看她确实忽视了现实生活漫漫对她的影响,小镇人令人迷惑的同情是世俗眼光的约定俗成,当然世俗不一定不幸福,只是女主角不属于这一种“幸福”的模式罢了,做一个怎样的人又如何呢。
但不爽的生活一定程度应当也是她执意认为曾经和巴迪在一起的时间才是她最好的时间的原因。
结局各归各位,young adult又如何, 和“最美好的”一起消失海上的,还有截断17岁的不美好。
最后,希望被女主嘴炮之神箭穿过的妹子,有过上她想要的生活,哪怕是试试而已的机会,姐妹,你说那句“那是因为他们的境遇不重要”时比女主更像个作家,如果没有紧接着那句的话。
这电影看得我害怕。
按照所有人的期许过完前28年,突然发现不对,在29岁这年将一切都打破重头来过。
而剧中那些看起来一辈子呆在小城的普通人们,过着平凡的一生,marvis回去之后没有奇迹、没有浪漫的新对象,只有破破烂烂的自己,尴尬地释放着自己无处安放的荷尔蒙。
我们总说,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你才会快乐。
37岁的marvis后悔了,她希望回到那个自己曾经认为最高光的时刻。
殊不知,所有人都在move on,只有她还在原地,做着只有年轻时才会被原谅的事情。
她被困在了自己不成功-当枪手和曾经青春时的光彩照人里。
导演为什么会这么写,是因为想揭示些什么,让人尽早地清醒过来吗?
造成现在她的焦虑的全是她自己吗?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个电影看的人难受死了,揭露了问题,并没有给他们一个好的结果。
但在美国,开车行走在很多地方,特别是downtown,真的总会有种生化危机的感觉,一切都停在那里了,没有往前走。
很可怕。
唯一对抗中年危机的办法,就是keep moving。
让自己动起来。
郊区小镇的Prom Queen不再是光彩夺目的十七岁高中生, 而是三十七岁离异的不出名作家。
她穿着T-shirt醒来, 灌自己一大口健怡可乐,摘掉睡觉时忘记摘掉的NU BRA, 然后收到旧情人生孩子的喜讯。
她穿上低胸裙去赴一场blind date, 一夜情后醒来, 她做出了个决定, 回到那个她最初厌恶至极的小镇, 夺走刚刚当父亲的旧情人。
她开着她的红色MINI COOPER,不停放1991年的旧磁带里的老歌, 象征着她的过去和旧情人的歌。
她三十七岁了,可是还是活在十七岁。
起码这个时刻她是这么努力成为十七岁。
旧情人巴迪说, 你看起来还是一样, 不像我们其他人都已经变了。
她回到十七岁的梦在旧情人这里好像得到了承认, 却没有听懂那一句“不像我们其他人都已经变了”。
她去造访巴迪和他的妻子,一副胜利者的姿态。
巴迪的妻子看起来那么平凡,还有个傻里傻气的乐队,她充满了鄙夷。
但是巴迪深情款款看着妻子弹奏那首充斥着她和巴迪回忆的曲子的时候, 她头上PROM QUEEN的头冠仿佛碎了一地。
灌醉他,讲起青少年时的DIRTY LITTLE STORY。
得到醉酒的巴迪的吻,她好像胜利者一样。
又充满青少年的狂妄自恋和自以为是。
最后,白色丝绸衬衫染了葡萄酒变得紫红色的她,站在巴迪家门前吵吵嚷嚷像个孩子,变成所有人眼里被同情的疯子。
她叫嚷着她和巴迪是天生一对和他们如何相爱又怎样失去了他们的孩子。
叫嚷着好像到现在的一切变成这样都是莫名其妙又对她极其残忍。
她哭着跟马特说,为什么这世上没有人爱我。
马特说,像我这样的男人生来就是为了爱你这样的女人的。
马特问她为什么一定是巴迪, 不是这世上其他的男人。
她说,因为他知道的是THE BEST OF ME。
马特说,不,那才不是最好的你,那个时候是我最好的时候,可是你却连正眼都没看我。
她是不是终于决定长大了。
她再次离开了这个小镇, 和PROM QUEEN的旧梦。
她曾经就是那种校园电影里的MEAN GIRL,电影里帅气聪明的男主角最后和平凡善良的女主角在一起了, 那些令人讨厌又羡慕的MEAN GIRL最后怎么样了,大概没有人在意。
其实不管是在学校被欺凌的LOSER,还是受欢迎的QUEEN BEE,每个人都想要幸福而已, 对谁而言这都不容易。
以前不理解别人所说的一夜长大。
成熟和变老是完全两个概念。
小的时候,幻想王子,公主的惬意童话。
幻想着完美的男人在众目睽睽之下,向别人炫耀对于自己的迷恋。
再大一点,自以为现实,有个不那么帅,但是视我为掌上明珠,任由我各种拳打脚踢,刁蛮任性的人。
结果才发现所有的感情都是相互的一种交换,虽然现实里我们谁都没有直接的说出来。
之后又给自己说,有个人帮自己把世俗的一切,那些市侩的眼神。
繁琐的人生,粗俗的生活都远离自己。
对方最好给自己建造一个城堡,好让自己与周围的一切不堪,以及一切丑陋的本性都隔绝开来。
结果才发现,那是说辫子姑娘,那个为她建造城堡的却是巫婆。
女主角和残疾的男人躺在床上。
那个时候并不是你最好的时候。
而我最好的时候,你却看都没有看我过我一眼。
这里的人又肥又蠢,而你美丽又成功。
贾森•雷特曼的《朱诺》和《在云端》着实令人惊艳,可惜此后的作品都反响平平、缺乏力度,2011年的《青少年》亦如是。
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个长大了却仍不成熟(Get old but not grow up)的女人,影片用讽刺的笔调讲述了她回到家乡试图重夺旧爱的荒谬故事。
查理斯•塞隆饰演的马维斯是一个性感漂亮却一事无成的女人,用编剧的话来说她是个“火辣辣的贱人”。
离婚后的她一直在大城市写着几乎卖不出去的青少年小说,过着极不健康的邋遢生活,爱看肥皂剧、爱吃垃圾食品、爱喝可乐、酗酒、烂交……完全一个loser形象。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loser却让她家乡的人羡慕不已,因为她美丽、性感,因为她住在大城市,因为她过着“光鲜靓丽”的生活。
影片最大的亮点即来源于此,反类型、反高潮、反心灵鸡汤,马维斯至始至终都没有成熟,至始至终都是一个大龄“青少年”。
影片讽刺了一把像马维斯这样的人,同时接结结实实地讽刺了那些崇拜马维斯空洞生活的人,他们同样都是没能真正长大的一群人。
就像海报上的宣传语,“每个人都会长大,但不是每个人都会成熟。
”如同2014年的《男人女人和孩子》,剧本以及电影本可以更好,可惜了。
给四颗星不是因为片子拍得多好,而是因为它给出了一个新的角度。
Mavis在我们看来,只有外表跟年龄相符而已,她还只活在她光辉的young adult时代。
而按照常理,我本来也是那么以为的,片尾部分她应该被,什么诱因都好(我本来以为是某个胖子),一下子从自己的世界中惊醒,然后开始反思、寻找,抛弃一切愤世嫉俗的不良情绪,重塑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什么观……然而,然而没想到某个胖子竟是路人甲,原来以为是路人甲的胖子的妹妹倒成了情节转折的关键人物。。
正是此妞一番劝慰让Mavis同学似乎是在恢复正常的路上越走越远了。。。
抛开这无厘头的转折不谈,结尾倒是值得回味,记不记得片中几次Mavis最正常的话?
一次是跟父母说自己可能酒精成瘾,另一次就是跟前面那妞说自己心理有不少问题,可是没有人在听,大家都只是活在自己的观点里,想着理所当然的事,说着自以为是的话。
父母仍然在以对待孩子的方式对待Mavis,他们关心的是她婚礼上的甜点,还有她有没有乱揪自己的头发……小粉丝就更明显了,她眼里的Mavis永远是当年学校里的超级偶像,而偶像永远是对的,她的狼狈也变成了优人一等的论据……结尾是不是稍微可以理解了?
Mavis是不是真的有问题还不一定呢,好吧,既然这个世界都是这么自说自话,不如干脆活得洒脱一点吧,抛开什么问题不问题的,往前走总没有错既然这个town觉得你不正常,换个town就是了
很喜欢Jason Reitman的电影,所以对这部电影期待了差不多有一年一大概在去年十一月份的时候,看到了电影的海报和预告片,里面有一句话:everyone gets old, not everyone grows up. 感觉突然就被击中了。
到了大学,拖延症症状越发明显,病入膏肓,不时自言自语“老了老了”。
但转念想想,这种软弱无力,逃避责任,倒更像是不成熟,于是自我评价为“不是老了,而是还未长大”。
看到这句话突然明白,原来getting old 和growing up是两回是。
所以,不是我没长大就不老了。
看看电影里的Mavis,顶着重重的黑眼圈,穿着hello kitty的衣服,做着幼稚的事情,万一是多年后的自己呢?
呵呵二据说这个片子很受美国70后的欢迎,那中国的90后呢,也许只是十几年岁月的痕迹吧。
片子开头的片段就能找到好几条自己身上的痕迹:看到Mavis敲了几行字后打开了邮箱,我想到了码程序中间打开校内的自己;看到Mavis费劲用早就该换的墨盒打印出一张惨不忍睹的邮件时,我看到了把纸篓塞得满满的,却懒得去倒的自己。
尽管跟剧中人物有年龄差距,但如果细心看的话,国内的90后们还是能从片中找到很多共鸣的。
三在Jason Reitman的四部长片中,几乎每部都有类似的主题呈现。
Juno中,Juno与年龄不符的成熟与坚强反衬出收养家庭男人的玩世不恭,和责任突然来临的躲避和软弱。
Up in the Air里的Ryan Bingham更是这样的人,沉浸在自己背包理论的生活哲学中,逃避真是的情感和责任。
片中Natalie的那句“I'm too young. You are twelve years old"更是暗合了”everyone gets old, not everyone grows up 这句话。
四说说电影的结尾。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的结尾和Up in the Air类似,都是引人思索,令人伤感的。
与其说导演最后宣扬了一种“做自己”的人生态度,倒不如说导演给出了一个最有群众基础的意见。
如果有朋友向我们倾诉他的迷茫,我们往往会用类似“坚持自己的路”,“做自己”这样的话去劝朋友。
但有时,亦或往往,这种所谓的“坚持”更像是一种害怕改变的软弱,这种软弱正是心理衰老的特质。
我不禁想起Scent of a Woman最后的演讲“I was on the crossroad in my life. I always knew which the right path was. But I never took it, Because it is too damn hard"-扯点无关主题的-Jason Reitman恐怕不知道在中国有一个D8,里面有群屌丝,但是影片里那个胖子把屌丝的形象表达得太到位了,矮矬穷丑撸胖宅。
当看到他说那句,Guys like me are born love women like you,我趴在桌上笑了好大一会,脑子里全是屌丝们一口一个女神的样子。
屌丝们常常引以为豪的是所谓知识水平,也就是不管自己生活有多混乱,扯起什么人生观价值观都是头头是道。
片中的胖子正是这样,干着搬砖一样的工作,劝百富美时却口若悬河。
当屌丝们看到片子里女神脱光衣服站在胖子面前时,一定会说大块人心,并yy着早晚有一天要逆袭。
当仔细想想,也许才明白过来,md,逆袭了也是备胎。
片子里面的歌太好听了说说J.K. Simmons这个长得很幽默的大叔在Jason Reitman之前的三部长片中均有出现。
在Thanks for Smoking里面,他作为男主的上司,算是片中重要角色。
Juno里,他演Juno的爸爸,戏份比上一不有所减少。
Up in the Air里面,基本上沦为了有台词的群众演员。
而看完这部Young Adult,他的身影始终没有出现。
然而,Mavis老板却是他配的音。
果然是jason Reitman的老基友
《脱线女王》我不敢面对你已结婚,已生崽,婚姻美满,生活和谐的事实我第一次为你blow job时听的歌曲一直强势地将我拉回那个时空 那一刻我属于你 你属于我"YOU and ME,Born of a couple"所以,我就是要抢回你,生了崽又怎样,你是我的,是我的FUCK YOU, ALL THE ONE 你们这些嘲笑我的人,劝我去看精神医生的人老娘不是没吃“脑残片”老娘只是,只是,不愿长大不愿失去你不愿失去曾和你厮混过的青春豆瓣上给了《love》四颗星,其中两颗都是给郭采洁当小霓忍住泪发泄道:“我很挑剔 我很难搞 我讲话难听 我常常臭脸 可是那就是我啊 我就是没有办法像你一样 听话顺从又牺牲奉献 就因为我没有那么伟大 我就不配爱人 我就不值得被爱了吗?
”因为这一段似曾相识的道白,荧幕前的我被强势拉回那个时空你说我总是口是心非 嘴贱 得理不饶人你说我那么难伺候 脾气不好 挑剔 你说可是我就是喜欢你啊脱线女王在影院的黑暗中握紧友人的手,默默流泪我希望在你面前我就是我,毫不掩饰的我我的臭脾气 我的坏习惯 我的企图心我的搞笑脱线 我的温柔善良 我的一切一切你看到的每个瞬间都是我不假思索的真实呈现若你接受 你便得到最完整的我所以,我很后悔,错过了这样一个愿意抓住所有的我的你可是,你们会后悔,错过了这样一个对你袒露所有的我然后...在经历那么多的擦肩而过,撞得肩膀生疼后,脱线女王会长大她咆哮道:不要再对我唱“I didn't want to hurt you”,老娘不会被打到,好嘛!!!
好朋友这样形容她的男朋友 “第一个我觉得别人怎么抢也抢不走的人”多好呀!
她说,你也会遇见的是呀,终于有一天,脱线女王也会有她“抢不走的人”他们会一起散步买菜旅行做爱他的手婆娑着她的身体,抚平她所有的过往“喂,对,就是你,快来带我走出青春”
本以为很文艺,可是我那鄙视文艺的老公也都看进去了。
本以为要警醒谁,要可怜谁,要批判那个谁,本以为要赞扬谁,要烘托谁,要捧出幸福的真谛。。。
都做好了被教育一次,再好好反省一下我这抑郁城市生活人了,却在最后的五分钟,被导演带回了生活这条阴沟里呵,挺好生命从来都是一条单行道。
生活从来没有章法可循。
幸福,时隐时现,不在乡村,不在城市,不在离婚,也不在初恋,不在孩子,也不在独身。。。
幸福,只是生命的影子当你问自己为什么这么不幸福,答案也许很简单,你在过去徘徊太久,忘了你还有出发的权利p.s.塞隆张力依旧,喜欢:)
哎,Loser的片里最真诚的。
要进步 不能原地踏步
女主角真是可怜可笑又可恨。Patton Oswalt和他的STAR WARS WINE太有爱了。值得一提的是OST。sometimes in order to heal, some people have to get hurt.基本所有人都不满意自己的生活,有物质的渴求精神,有精神的渴求物质。没人能成功没人能满足没人能幸福没人能开心。FUCK THIS LIFE
导演你到底想说什么?
开头实在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让人继续看下去
光明正大抢夺前男友,结果被前男友妻子挫败。
故事行云流水,配乐神来之笔,塞隆真的演得好bitch但是就是让人讨厌不起来(也许因为内心里我们也是这样的bitch吧……穿着睡衣不刷牙从冰箱里直接对嘴喝可乐这种点真是loser真实写照= =+
“人人都会变老,但不是所有人都会长大。” 我简直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好嘛!(虽然塞隆比咱漂亮多了) 还有这个责任心好男人让我对Patrick Wilson的迷恋又深一层,叔您太帅了!以后就找您这样的!
这剧情又让我感同身受了,真想也大骂自己一句You're fucking mentally ill!!!赶紧好好做一个理智的Adult,别再像个Teenager一样在只放不收的情绪里煎熬了
最后一幕二女的谈话简直是一场颠覆生存价值观取向的灾难,一个偏执一个沮丧,大多数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这是一种近乎传染病样的潜意识调配洗脑;塞隆诠释角色很有一套,配合穿插叙述的一条剧情暗线来发展心路历程太讨巧了。
题材是中年寻找自我,这种类型的电影在我这基本都不会高过三分,结尾又是草草收尾到令人觉得莫名其妙。。。塞隆影后漂亮得天昏地暗啊,加一分!
有塞隆真心不想给这么低 之前的女王也好女魔头也好 丝丝入扣啊 可是这个屌丝女演得有点过火 就是喜欢不起来
( ⊙ o ⊙ )啊!这女人贱得让人无法看下去!!! 分几次看到一半又囤了一个月拉到最后打算彻底删除! 生活已经一团糟, 不想再看这种一团糟糕中发现真谛的所谓电影!
故事一般,讲的就是Moving on,但是塞隆的气质和身材无敌了#Chris的感官王国#
Diablo Cody 的新一部女性寓言……很犀利刻薄,但剧本有点太previsible了。Don't be bitchy.
既不美又无趣
靠,好大的两个创可贴....
哎 卢瑟总是一边痛恨一边向往着另一群卢瑟的某种生活,可以是无聊的安定,可以是寂寞的金闪闪
蛮有趣,不过比起朱诺还是差不少
其实是很悲哀的故事,但被拍得挺有意思。美丽的剩女,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了,为何她还是长不大?查理兹塞隆实在太漂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