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陈志汉
主演: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7
简介:一具冰冷的遗体,在医学院的解剖课中,默默的和一群医学院学生,走过一学期艰巨的学习,陪伴他们穿越成为医生的成年礼。在台湾捐赠遗体做为解剖课教材使用的亡者,被尊称为大体老师,在极度重视亡者身体安葬的亚洲,贡献自己的身体需要面对亲人的不舍,获得深厚的了解与支持。这样贡献的心意,将带给家人以及医学院师生什么样的改变?即使..详细 >
respect;台湾跟我们的风俗真是同根同源啊
今天外公火化,送回老家。时隔多年,再次因亲人去世踏进殡仪馆。丧葬仪式,晚上坐夜,翻出这部片子,关于离别,关于死亡,关于生而为人活着的意义,永远都在思考和学习中。
这一部作品是在讲医学大学的大生理解剖教室的实质的故事,叙述家里的人的身历其境的成长故事。
一个人的人格让人所以为人
前面叙述平缓杂乱,先生在与医学院学生见面开着玩笑但看到照片后突然失控流泪中被击中。当一个人死去了却没有下葬而是泡在福尔马林里等待解剖过程确实就好像这个人没解剖之前只是睡着了。而在被决定要解剖那一刻情绪不得不面对这个现实,情绪才有了宣泄的出口,亲朋才有了失去的仪式感。
3.9
挺震撼的,受教育了。
导演说,这是一个爱情故事。至于标题,因为解剖课是在下午,大体老师不会说话,却又教导学生很多事情。大体老师的解剖课就发生在「那个静默的阳光午后」。嗯,看完电影,像是重新经历了一次祖母的去世前后。
完全無法平靜
哭惨了,这一部会永远记得。
潰湜。
很棒!
大体老师的「资质认证」,在于需要为了防腐停留未知的时间。这样看,葬礼仿佛不是终点,更像是活着的人以逃避死亡的方式。哪怕归根结底盘算到最后也还是一抔树底的土,可生者连逃避的机会也要无限等待。最震撼我的镜头,解剖教室的正中有一幅耶稣的图像,导演特意在解剖进行时给了个圣洁的眼神特写。天主教和解剖学共存,耶稣注视着肉体的分解,灵魂在人情间永存。
还行吧,不够有很多细节没交代清楚
关于爱和决定,面对亲人的死亡,是安静地入土还是一如片子里提到的大体老师?多亏映后导演的沟通,知道了很多背后的故事,在中国讨论这个不容易,但总有这么一天其实生命有多样方式延续下去。
所謂大體老師淺嘗輒止,又倒像是披了邊緣話題的紀錄片。
8.9/10 想起我的身體, 切開的話, 太肥....
一种特别的身份在此生与往生之间停滞几年。分裂感在电影中不断跳出来,既强调要像对待所有人一样对待逝者的身体,又一再表现希望不要触碰熟者,尤其解剖老师提及的有捐赠意愿的自己的父母。于是,解剖本身不再是医学行为,更成了葬礼的仪式。
要了解每个大体老师的生平,然后给每个大体老师一个生平的简介,包括性格,爱好等。尊重在每一个细节体现。感谢
最难的不是接受亲人的离世,而是面对想起ta存在的日子时瞬间涌入的空荡感。这是一堂关于生命和告别的课,我受益匪浅。感恩这些推动现代医学发展的大体老师们,同时惊讶于辅仁大学对医学生的人性教育之全面真的令人赞叹。另外,那组大体老师上课和林先生游泳的穿插镜头真的,打到人心里去了。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respect;台湾跟我们的风俗真是同根同源啊
今天外公火化,送回老家。时隔多年,再次因亲人去世踏进殡仪馆。丧葬仪式,晚上坐夜,翻出这部片子,关于离别,关于死亡,关于生而为人活着的意义,永远都在思考和学习中。
这一部作品是在讲医学大学的大生理解剖教室的实质的故事,叙述家里的人的身历其境的成长故事。
一个人的人格让人所以为人
前面叙述平缓杂乱,先生在与医学院学生见面开着玩笑但看到照片后突然失控流泪中被击中。当一个人死去了却没有下葬而是泡在福尔马林里等待解剖过程确实就好像这个人没解剖之前只是睡着了。而在被决定要解剖那一刻情绪不得不面对这个现实,情绪才有了宣泄的出口,亲朋才有了失去的仪式感。
3.9
挺震撼的,受教育了。
导演说,这是一个爱情故事。至于标题,因为解剖课是在下午,大体老师不会说话,却又教导学生很多事情。大体老师的解剖课就发生在「那个静默的阳光午后」。嗯,看完电影,像是重新经历了一次祖母的去世前后。
完全無法平靜
哭惨了,这一部会永远记得。
潰湜。
很棒!
大体老师的「资质认证」,在于需要为了防腐停留未知的时间。这样看,葬礼仿佛不是终点,更像是活着的人以逃避死亡的方式。哪怕归根结底盘算到最后也还是一抔树底的土,可生者连逃避的机会也要无限等待。最震撼我的镜头,解剖教室的正中有一幅耶稣的图像,导演特意在解剖进行时给了个圣洁的眼神特写。天主教和解剖学共存,耶稣注视着肉体的分解,灵魂在人情间永存。
还行吧,不够有很多细节没交代清楚
关于爱和决定,面对亲人的死亡,是安静地入土还是一如片子里提到的大体老师?多亏映后导演的沟通,知道了很多背后的故事,在中国讨论这个不容易,但总有这么一天其实生命有多样方式延续下去。
所謂大體老師淺嘗輒止,又倒像是披了邊緣話題的紀錄片。
8.9/10 想起我的身體, 切開的話, 太肥....
一种特别的身份在此生与往生之间停滞几年。分裂感在电影中不断跳出来,既强调要像对待所有人一样对待逝者的身体,又一再表现希望不要触碰熟者,尤其解剖老师提及的有捐赠意愿的自己的父母。于是,解剖本身不再是医学行为,更成了葬礼的仪式。
要了解每个大体老师的生平,然后给每个大体老师一个生平的简介,包括性格,爱好等。尊重在每一个细节体现。感谢
最难的不是接受亲人的离世,而是面对想起ta存在的日子时瞬间涌入的空荡感。这是一堂关于生命和告别的课,我受益匪浅。感恩这些推动现代医学发展的大体老师们,同时惊讶于辅仁大学对医学生的人性教育之全面真的令人赞叹。另外,那组大体老师上课和林先生游泳的穿插镜头真的,打到人心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