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

국제시장,半世纪的诺言(港),国际市场:半世纪的诺言(台),给父亲的承诺,Ode to My Father,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主演:黄政民,金允珍,吴达洙,张荣男,郑镇荣,罗美兰,金瑟祺,郑允浩,Stella Choe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英语,德语年份:2014

《国际市场》剧照

国际市场 剧照 NO.1国际市场 剧照 NO.2国际市场 剧照 NO.3国际市场 剧照 NO.4国际市场 剧照 NO.5国际市场 剧照 NO.6国际市场 剧照 NO.13国际市场 剧照 NO.14国际市场 剧照 NO.15国际市场 剧照 NO.16国际市场 剧照 NO.17国际市场 剧照 NO.18国际市场 剧照 NO.19国际市场 剧照 NO.20

《国际市场》剧情介绍

国际市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朝鲜战争期间,少年尹德秀随同父母登上美军的救援船,却遭遇了毕生难忘的生离死别。战火虽然停息,南北半岛则一分为二,饱受炮火荼毒的北方故乡遥不可及。长大之后,代替父亲成为顶梁柱的德秀(黄政民 饰)努力赚钱,为了筹备弟弟妹妹的学费,他和童年好友千达九(吴达洙 饰)前往西德当起了矿工。万里家国,乡愁如缕,孤独的德秀偶然邂逅在德国念护士专业的韩国女孩英子(金允珍 饰),从此黑若煤炭的生活照进了灿烂光芒。快乐的时光与死亡的磨难如影随形,好在在经历了生死考验之后,德秀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中,并赢得了英子的芳心。 漫长而坎坷的人生路,德秀在妻子、亲朋的陪伴下艰难前行……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间接伤害火红的青春秘岛切尔茜·汉德勒:蜕变英雄联盟:双城之战第二季胜利之拳金钱豹子汤隆天体的秩序月光光心慌慌8龙门驿站之蝴蝶飞野蛮入侵孤舟高速路连环杀手蔡李佛拳暴走财神6描准坏宝贝中国城眩:北斋之女夜行追踪全城热恋玛雅帮第三季开膛手的复仇山田君与7个魔女OAD2他马克老板梦幻舞马-卡瓦利亚嘟嘟猫观察日记路西法第二季间谍游戏赤道的男人

《国际市场》长篇影评

 1 ) 看后的瞎几把感想

不得不说韩国电影的质量真的很高… 刚看完《国际市场》整个人哭的不行 无论是故事情节 场景切换 还是逻辑前后衔接 甚至于细枝末节的处理 都看得出导演的用心 演员的演技更是完美到炸裂……真的不愧是横扫青龙奖的良心之作!

故事不反转不猎奇单看甚至会觉得有点琐碎 但是却通过这个男人的一生折射出了个人 家庭 国家之间的那种矛盾重重却又难以割舍的情感…小人物 大时代 电影卖的是一种集体情怀 牺牲小我 成就大我 但是这种情怀却丝毫不让人觉得反感反而深受触动 每个人都是这个时代的缩影 这部电影看似细碎其实就是整个大韩民国的民族回忆录 那些屈辱的 痛苦的 煎熬的 以及后来欣喜的 幸福的所有一切都被那默默地沐浴在夕阳余晖中的釜山港所见证 男主拼了性命穷尽一生换来了幸福美满的一大家 却永远也抓不住那天在店铺门前的被吹走地录取通知书了 抱着几十年前爸爸失踪前留给他的衣服痛哭时 他应该是后悔了吧…

 2 ) 想当年

作为《国际市场》重要背景的国际市场(德秀一直守着的店铺就位于国际市场内)可以说是釜山最大的传统市场,1950年才由“自由市场”更名为“国际市场”。

1945年韩国光复后,日本撤退,这里成了战时物资流通的主要场所,市场因此初具规模,之后朝鲜战争爆发,避难民涌入釜山,他们为了维持生计,只要能够换钱的就都拿到这里来卖,不仅如此,各类商品包括美军的军用物资通过釜山港口进入釜山,这些走私品集中到国际市场,流向全国。

所以,讲这么一长串,就是想说明此国际市场非彼国际市场,“国际市场”这个看似高大上的名字,可能就是来源于“这个市场卖很多外国货”这个现象。

《国际市场》集合了韩国现代史上的几个重大事件。

50年代,朝鲜战争爆发,兴南撤退;60年代派遣第一批旷工和护士远赴德国工作;60年代到70年代参加越南战争。

各种社会现象,如部分韩国人对外国劳动者的歧视,电视台为做节目效果而做出的荒唐举动,多文化家庭的产生,离散家庭团聚等等都在电影中出现。

当然作为主角,所有的这些事儿,都有德秀一份儿。

他牺牲梦想,耗掉一辈子只为了担起一家之长的重任。

总的来说不够味儿,不论是人物还是事件。

导演野心太大,什么都要放到电影里去,无奈锅太小炒不出那盘菜。

电影之所以在韩国会火,或许比起故事更多是因为它唤起了回忆,关于苦难,关于过去。

好笑的是德秀一再跟家人强调自己去越南“不是去打仗,而是做跟打仗没有关联的工作”,连导演都对韩国参加越战觉得理亏,德秀想跟战争撇清关系,但是人家放火,他帮着找打火机了,没办法洗白。

商品,侵略,文明自海上来,釜山靠海,它最先承受日本的炮火,也最终养活了无数可怜的避难者,釜山没有首尔blingbling,或许就是因为一身从不会掩藏的海腥味,它留不住年轻的心,但它独有的沉稳朴实与浪漫,能够让短暂停留的过客舔舐伤口继续前行。

釜山是治愈系的城市。

 3 ) 辛苦一生却没有一个真正懂他内心的人

辛苦一生,一辈子都在为了家中弟弟妹妹奔波。

为了弟弟上大学冒死赶赴德国成为矿工,为了妹妹结婚又冒生命危险前往越南战场。

他的好友达九似乎和他截然不同,达九一直在为了自己快乐生活,去德国是为了白马,去越南是陪德秀。

真正懂他心酸的母亲已经去世了,也许妻子和达九都理解,他们可能不愿再去面对这段国网,希望一心向前。

但是德秀源于父亲的承诺一辈子都很执着,一直默默的承受着作为家长应该承担的一切,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

就算老了也依旧被孩子们嫌弃,似乎孩子们认为德秀对他们的好理所应当那些不堪的过往似乎是令人丢脸的。

可这些在德秀看来过去都是他的骄傲,这个国家每一个苦难每一个发展都离不开他的努力。

最后结局两个房间鲜明的对比,让我内心十分触动。

我以为,读了首尔大学的弟弟应该理解哥哥的一切,或者在窗户后面应该是妻子的身影,可是从始至终都是德秀一个人默默撑起这个家庭,默默承受着这一切苦痛。

久久沉浸在德秀的心情难以释怀。

 4 ) 国际市场

故事背景设定在1950年爆发的韩国战争。

在6.25事件爆发后年幼的德秀(黄政民饰)一家逃亡到釜山投靠在国际市场开店的亲戚,但父亲和妹妹却在逃亡中走散,从此德秀作为年轻家长照顾老幼挑起养家的大梁,不得已到德国当矿工。

这时遇上了护士英子(金允珍饰)而相恋婚后回到釜山,但随着孩子的出生,要养家的德秀不得不只身到越南打工和想办法找回父亲和妹妹,一生都在为家庭奔波劳碌。

虽然2小时内演绎了一个男人的一生,但它却不会让人有速度太快或者太狗血的感觉。

不过反方面,导演处处细节都细腻来演绎的方面,有点太明显刻意,想感动又感动不起来

 5 ) 人生是自己的人生

百度搜索韩国电影,按用户好评排序,定位到国际市场。

影片呈献了一位在朝鲜战争的逃难过程中的小孩,自认为由于自己的过失丢掉了父亲和妹妹,一生在肩负着对家人的责任和包容,牺牲自己的梦想,坚守与父亲约定的见面地点,等待不归人。

为了供弟弟上大学,中断了学业,选择了危险系数极高的挖矿工作;为了妹妹的婚礼和与失踪父亲约定的见面地点:“花粉之家”的购买,再次放弃了自己的入学机会,选择去越南战场挣钱,回来之后一直在等待父亲和妹妹的归来。

年迈之时,下一代对其固执充满了不理解。

是啊,人生是自己的人生最多也只有一起经历过的人才能感受和理解,下一代、下下一代终将会忘记你的故事和史诗。

影片中多次提到“时机”,一方面表达出主人公一次次放弃了自己的机会,却是在成就他人的机遇。

1、在达九劝德秀去做矿工时,告诉他:人生就得把握好时机阿,但这个时机并不符合德秀的梦想。

达九劝达九把握赚钱的机会2、德秀迫于家庭责任,回去后听见考上首尔大学的弟弟要参加矿工,转而将这句话送给了弟弟,自己则回到屋子里流泪。

德秀将这句话转给弟弟3、影片结尾时,妹妹调侃德秀拍照时闭眼睛,时机都掌握不好,我想意在表达德秀一次次没有把握自己梦想的机会吧

与德秀的牺牲相呼应4、儿子劝德秀把握机遇,卖掉“花粉之家”,此处不得不感叹,人生经历的不同,时代的隔阂终让我感受孤身一人要承担的人生是多么沉重。

一墙之隔,在一家人开开心心聚在一起欢声笑语时,年老的德秀独自回到房间,抱着父亲的遗物孤单地哭泣。

人物刻画德秀:这是个时刻肩负着家庭责任,放弃梦想,活得很累,在深夜哭泣的男人。

1、在抉择是否选择矿场的夜晚,对着父亲的照片,喝着酒哭泣

2、进入矿场的第1晚,对着窗外哭泣;

3、即要离开德国,而心爱的女人没能和他一起时哭泣

4、对着与父亲约定的花粉之家,看着随风飘去的海洋大学录取通知书哭泣;

5、抱着越南死去的小男孩哭泣

影片充满催泪和温情,但也因为达九这个角色,不时有逗逼和欢笑。

达九:达九在善良老实的德秀前,是个反应机敏、偷奸耍滑的形象。

影片从头至尾表达达九人设的都是始终如一的。

1、课堂上,达九在引起德秀愤怒地大声说话以致被老师发现时,达九立即趴下睡觉,装作事不关己,最终只有德秀自己受罚。

2、被大孩子打完后,要面子地说自己一直在忍,下次逮到他们必然痛打一顿。

3、矿工应聘时,达九在看到德秀对着面试官唱起国歌时,立马跟着站一起唱,并提醒德秀对着国旗,唱完大喊“万岁”,最终都得到了矿工的机会。

4、矿工的夜晚,达九在看的是大尺度美女杂志。

5、撩妹反被强悍的宿管大妈强上后的哭泣;

6、在泰国难民寻求帮助时,做好人;搬运武器弹药时,忙着“撩妹”。

场景刻画矿场是个危险系数极高的地方,影片在客户矿场时,连续几个镜头,足以表现它的残酷。

1、进入工厂时大家的衣服是五颜六色的,更换后都是统一的灰蓝色。

2、电梯送他们下井,互道平安归来时,矿工目光都是呆滞,因为去了可能就真的回不来了。

佩服导演深入细节。

描绘挖矿工作时,画面像旧时代的黑白电影,而到了描绘充满爱情的场景时,明亮的鲜艳,无疑是给枯燥的矿下生活带来一丝鲜明和希望。

战争:众所周知,战争是残酷的。

逃难的场景:

越南小村子被炸毁后,村民看着自己的家乡哭泣,所有的士兵,包括达九都是冷漠的表情,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这种事情,相比只有德秀能真实感受到这种无奈和痛苦吧。

在寻亲节目中,对话的老人不是自己的父亲时,或许那一刻感受到的是绝望吧,不过事有转机,在与疑似妹妹的对话中,慢慢地慢慢地一个个细节都开始吻合,人物的情绪逐渐爆发,直至妹妹说出“这里不是运动场,你要牢牢抓住哥哥的手”,并且展示自己的衣服时,催泪到极致。

最终德秀说出要卖掉花粉之家,不会回来了吧,因为年事已高。

 6 ) 考验之后的曙光

朝鲜战争期间,少年尹德秀随同父母登上美军的救援船,却遭遇了毕生难忘的生离死别。

战火虽然停息,南北半岛则一分为二,饱受炮火荼毒的北方故乡遥不可及。

长大之后,代替父亲成为顶梁柱的德秀(黄政民 饰)努力赚钱,为了筹备弟弟妹妹的学费,他和童年好友千达九(吴达洙 饰)前往西德当起了矿工。

万里家国,乡愁如缕,孤独的德秀偶然邂逅在德国念护士专业的韩国女孩英子(金允珍 饰),从此黑若煤炭的生活照进了灿烂光芒。

快乐的时光与死亡的磨难如影随形,好在在经历了生死考验之后,德秀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中,并赢得了英子的芳心。

 7 ) 又一部走心之作,国内观众尤其要看

我为什么爱看韩国电影,因为文化、传统的相似;因为透着真、温情、爱和深度;因为看到了韩国电影人的执着和用心。

无关乎爱国,无关乎矫情,只缘于深度和艺术。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家国之痛,分离之苦,历来不分民族、国家和地区,古今东西都一样。

至于国产片拍不出如此震撼之作的原因,大中华同胞心照不宣,往大了说,是政治现状的限制,国产片无法触及这一敏感问题,2010年王全安的《团圆》,艺术水平和思想深度都不错,演员演技也有得发挥,但是只谈现在,不及过去,点到即止,缺乏张力;往小了说,是电影工业的问题,不是导演水平差,演员不好,拍一部表现分离之痛的经典电影并非难事,是电影人的态度问题,用流行话讲,“不走心呐”。

其实,相似的传统文化、相似的现实情况,总能使我们在这种电影里找到共鸣,联想到本民族似曾相似之处,有一种感动叫感同身受,如今的80后、90后、00后已经很难找到这种共鸣了。

两岸本一家的情怀,只能去韩国电影里寻找了。

 8 ) 《国际市场》:深夜痛哭的男人

影片行将结束前,黄政民饰演的德洙起身离开了家人团聚在一起的“热闹圈”,孤身一人走进自己安静的房间,沉默地望着父亲的照片。

照片上的父亲定格在了几十年前德洙最后一次见到时的模样,平静、刚毅,不失温柔。

父亲的“消失”给了德洙人生一个最大的遗憾,也扔给了他注定一生要肩负的责任——照顾家人、支撑家庭。

在终于找到失联多年的妹妹之后,压在德洙内心多年的“石头”总算是掉了,愧疚多年的内心获得了救赎,面对“父亲”,他终于可以说出“我做到了”。

可即便是在这样一个某种程度上值得“高兴”的时刻,他还是哭了,佝偻着身躯,痛哭不已,泣不成声。

类似的痛哭不止这一次,在德洙从幼小孩童到耄耋老翁的人生旅途里,他痛哭过多次。

在举家逃亡不慎丢掉妹妹又不得不和父亲别离的时刻,在西德煤矿崩塌眼看着自己的朋友被掩埋的时刻,在遇见心仪的爱人却不得不分别的夜晚,在买下姑父喊着要卖出去的“花粉世家”店铺的夜晚,在历经越南战争回到家人身边的时刻,在满怀希望于人群中寻找失联多年的亲人并找到妹妹的时刻......每一次哭泣,都真实而残酷,一个男人一生所经历的、承担的、努力去追寻和改变的,欢喜、痛苦、希望、绝望、收获、失去,凡此种种,都在浸满眼眶的泪水中得到了诠释。

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语人生。

这句话对黄政民饰演的德洙而言,再贴切不过。

正是因为有过那样的痛哭,影片勾勒出来的他的人生,才更加令人信服和触动。

在平稳舒缓的镜头切换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叫德洙的男人跨越几十年的人生,可以透过这个男人的人生,窥见到其肩负的责任、坚守的承诺以及始终怀抱的爱。

过早的独立让这个男人早在男孩时期就有了撑起整个家的意识,而这个“家庭支柱”的定位也让他拥有了责任、乐观、坚强、不屈、担当、忍耐等内心品质,并用这样的品质浇灌出一个十分立体的男人形象。

这些品质体现在他放弃学业让弟妹升学的举动里,体现在远赴西德、奔赴战场赚取收入的举动里,体现在从不言弃一直寻找的“寻亲”举动里,这个男人的一生历尽坎坷,不断地遭遇阻碍,却从未轻易妥协轻易言弃,反倒是用强大的内心品质顶住一切,既收获了爱情,也圆满了家庭。

也正是如此,我们在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会被这个男人感动,并油然生出敬意。

如果仅从人物塑造来评判《国际市场》的话,那导演尹齐均显然已经做得不错了,但凡看过电影的人大概都会被德洙这个深夜痛哭的男人留下深刻印象,也会毫不犹豫地为黄政民的演技竖大拇指。

但这部电影并不打算只是塑造一个令人触动和佩服的男人形象,也不止于讲述一个平凡人的人生故事,而是通过这样一个男人的人生故事,近乎直白地揭露时代、反映时代甚至批判时代。

这再明显不过,影片一开始就是朝鲜战争,用一个庞大的逃亡刻画战争的残酷,随着德洙的成长,他所历经的各个年代,无论是集市店铺的变迁,还是西德煤矿、越南战争,其所折射的,正是韩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众生活的时代表现。

时代背景的真实融入,让影片更加真实,也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而这些时代元素的意义,不仅在于表现人物命运,还在于传递某种拷问。

这种拷问,有对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发出声音,有对国际市场的繁华到衰落的变迁发出声音,并最终在声嘶力竭的“寻亲”环节飙出最强音。

不少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表示有被“催泪”,甚至不乏哭得稀里哗啦的,这不是在矫情,也不是泪点低,而是这部电影本身就具备了不少这样触人心弦的泪点。

该怎么说呢,但凡对生活抱有一定理解,对人生的不易有所感触者,大抵都会被感动到。

一个平凡人的艰辛、艰苦和坚韧,以及夹杂在其间的爱意、生活的种种不易,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很能引发共鸣的。

而我能想到最催人泪下的桥段,应该在德洙和一大群韩国百姓通过电视节目寻找失联的北韩亲人那一段,影片在这一段制造了非常真实的情感共鸣。

那些因为战争、政治以及其他原因而分离、失联甚至永远都没能再见的亲人,给渴望家庭团圆的人造成的悲痛,是无法估量的。

能够感受得到的,便是那些声嘶力竭的哭泣中,紧紧抓住的希望和不得不面对的绝望。

影片中有一个镜头闪现了主人公德洙十分信奉的格言:忍耐是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的。

是的,这个叫德洙的男人面对生活的阻碍和命运的坎坷所做得最多的,便是忍耐,即使有那么多次的深夜痛哭,也还是得到了一定的圆满:这,或许就是甜的果实吧。

 9 ) 时代

时代对一个人的人生有多大的影响,在二十世纪,这个影响可能就是一切吧。

很多人说这是韩国版的阿甘,我怎么看怎么不像,虽然说的都是时代变迁,但阿甘是美式的个人主义和美国梦,韩国这版更多是时代对个人略悲剧的影响,我倒觉得更像“活着”(当然“活着”的跨度和在意识形态上的时代影响是这部完全不能比的)。

英子说:你什么时候才能想想自己。

德秀无奈得回答,这就是我的命。

为了别人活了一辈子的时代印记真的是我们这辈人无法想象的,我敬佩也感到很唏嘘,自认真心做不到。

同样感恩我们那些出生在20世纪中的长辈们,无论之前是怎样的人生,现在都该为自己想想了(不要管着我们了)。

 10 ) 背后的历史——兴南大撤退

国际市场这部电影开头前15分钟介绍了朝鲜战争中德顺一家因战火迫临而被迫举家外逃。

而这背后的兴南大撤退却鲜为人知。

本文想向读者介绍在朝鲜战争中这次被人遗忘的撤退。

整个撤退的起因要追溯至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

1950年11月初,志愿军第9兵团入朝作战, 采取“迂回切断、包围歼击”的战法。

同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中美两支王牌军在朝鲜长津湖地区展开了一场激战,史称“长津湖战役”。

美军包括陆战一师和第3、第7步兵师,以及韩国第1军团,约10万人;攻击这支部队的是志愿军第9兵团 ,此战志愿军9兵团获胜。

11月30日美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下令美军撤退至兴南地区,随着志愿军层层包围、步步逼近,12月8日,阿尔蒙德下令撤离兴南。

由此兴南大撤退开始。

影片情节12月15日,由陆战一师开始,美军进入撤退环节,目的地为釜山。

为抵抗志愿军进攻,以兴南码头为中心,设立了A 区到F 区六道防线并要求附近美海军提供舰炮支援。

因为撤离部队人数众多,船只数量紧张,附近兴南地区居民恐惧美军撤退后自己会被“镇压”,纷纷要求美军带走他们。

一开始阿尔蒙德将军拒绝相关建议。

但时任韩军第一军团长金白一少将说“ 与其抛弃难民,还不如我们徒步撤退!

”阿尔蒙德将军的翻译玄奉学在最后关头说服,让将军批准带着难民离开兴南(玄奉学因此举在2000年被韩国政府授予“护国英雄”的称号,阿尔蒙德将军于2020年被授予“625英雄”)

左为玄奉学时任韩国陆军参谋总长的丁一权曾指示金白一将军,这关系到数十万人的生命 ,必须和美军交涉,如果美军还不答应,就让他们强行登船,再不行, 还不如被我们的枪杀掉。

因为他们迟早会被北傀欺凌的 , 在最坏的情况下,我们必须亲自带难民撤离。

经过交涉协商,12月19日第一批难民登船。

撤离工作一直持续到24日。

根据影片分析,德秀一家就是24日最后一批撤离的难民。

当年撤离真实照片,此船为梅雷迪斯·维克托里号,是本次撤退中载运难民数量最多船,船长拉鲁2020年被授予“625战争英雄”称号 梅雷迪斯·维克托里号是美军运送航空燃料的运输船,在21日海面只剩维克托里号一艘船,船长拉鲁下令扔掉船上所有物品,最大可能搭载难民,最终到22日共有一万四千人左右登船((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单次撤退人数最多船只)

韩网漫画,讲述维克托里号撤离根据韩国报勋处编写的625战争史统计,最后撤离难民人数约有10万人,而留在码头没登上船的人也约有10万。

据韩军战史记载,志愿军9兵团第27军在12月25日上午占领了兴南。

而24日14时36分,在最后一艘船驶离兴南的那一刻,为了不将留在港口的物资交给志愿军部队, 韩美军队对兴南码头进行爆破,彻底炸毁兴南码头。

至于最后德秀的父亲,无非两种结局,在爆破码头时不幸死亡,在人民军进驻兴南后被以“反革命“处决( 韩语维基介绍根据后来成功脱北的难民证词,在当时留在兴南的难民中,许多难民在返回家乡时被贴上反动分子的标签,受到镇压,下落不明。

)最后的一个彩蛋就是在这次兴南大撤退行动,登上维克托里号的还有一位朝鲜女人,她叫姜韩玉。

在三年后的韩国巨济,她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文在寅

《国际市场》短评

女主角選的不合適因為看著就是整容怪;失敗的特效化妝抵消了部分優秀的表演;為了轉場而轉場恨不得用到所有炫耀式的蒙太奇;為了拉大時代感而構建太多其實在歷史裡沒有代表性的時空。所以心思做作,結果都不會好。

4分钟前
  • 旭亮搜神记
  • 较差

完全不觉得此片哪里好看……

9分钟前
  • 傀。
  • 较差

not too much. 不过知道了一段中国朝鲜韩国美国的一段过往,也还不错。

14分钟前
  • 林风扬
  • 较差

港台译为《半个世纪的承诺》《给父亲的承诺》比较正常,就是从娃儿初记事一直拍到老死的半个多世纪的故事。我在想这种平白的叙事结构是不是为了完成某种主题性任务,能在其中插入更多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社会变迁,但这于电影本身太浪费了,情节严重冗余,家国和个人的交缠也不够紧密。德秀是个好人,但他不是个好看的人,黄政民能担起这个人物,但是浪费。浪费演员也浪费形式。泪点和笑点都中规中矩,在韩影里中等偏下。看点是年轻的黄政民(当然还有年轻的吴达洙)。

15分钟前
  • 伍岳凌
  • 较差

韩国斯皮尔伯格还真有冯小刚拍《1942》的抱负,和水平。

17分钟前
  • 黑狗成
  • 较差

民族苦难史

19分钟前
  • WilliamOsborne
  • 还行

充分演绎了什么叫做真正的“长兄如父”。【忍耐是苦的,但那果实是甜的。】

22分钟前
  • Jumpingtigger
  • 还行

一分,10分钟即关

27分钟前
  • Seven柒
  • 很差

韩影模式的固化与惯性。一方面民族之殇与普世情感拧结的主题屡见不鲜,另一方面商业元素与标准包装贯穿始终,一身精心雕琢的匠气。 在努力让人信服的同时也在努力的挖掘空幻,然而以血肉的苦役清洗世间的不公,又让眼泪的快意抚慰内心的伤痛,总是太过轻易。

30分钟前
  • Muto
  • 较差

煽情,是韩国人处理历史包袱和精神创伤的惯常手段。在这部要求工业大体量的朝鲜半岛版《阿甘正传》,无法掌握命运的愤懑贯穿始终,无论是骨肉分离还是家族重聚,该如何描摹苦难的岁月,眼泪是正确的武器,创作者别无他法。

33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还行

不喜欢煽情的

37分钟前
  • 春三十
  • 还行

题外话:之前这个片闹出什么财阀丑闻来着

38分钟前
  • 猫咪建筑师
  • 推荐

简明韩国现代史

42分钟前
  • 新月
  • 推荐

为了煽情而煽情,太刻意了

44分钟前
  • Lynne.Z
  • 还行

没有想象的好,很像人世间里的雷佳音。整体对比,还是新世界 、思悼、 共同警备区故事更加动人。虽然平常韩国电影要看忠武路男演员们,但韩国电影在这类沉重剧情的创作上,还是要看导演。

48分钟前
  • 马克西米利安
  • 还行

中规中矩韩国版阿甘正传。

50分钟前
  • 海娃兒
  • 推荐

我滴妈…哭得脑仁儿疼…韩国超长跨度版《活着》?

52分钟前
  • 小年左
  • 还行

这也叫剧本?这也叫电影?白瞎了一个好题材几个好演员。年代戏这么容易出彩的底子,愣是拍成了枯燥乏味的流水账,人物空洞的像一堆塑料,从头到尾就在那里煽啊煽,竟然豆瓣还给了8分,当年的韩剧脑残粉都长大了吧。

54分钟前
  • 白胖饺子
  • 很差

看了这部电影,我真的想好好哭一场!

56分钟前
  • 半醉先生
  • 力荐

总是感觉差那么一点意思,让我不能全情投入。。

60分钟前
  • 贝果在唱歌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