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别派对
מיתה טובה,安乐派对,Mita Tova,The Farewell Party
导演:塔尔·格兰尼特,沙龙·迈蒙
主演:杰夫·里凡奇,艾丽莎罗森,宜兰达累,Levana Finkelstein,拉菲·塔佛,Yosef Carmon,希拉·萨尔琼,Ruth Geller,Michael Koresh
类型:电影地区:以色列,德国语言:希伯来语年份:2014
简介:安老院最受欢迎的是什么,你懂的。老耶爱扮上帝致电一只脚已在天堂的老人:“天堂暂时无配额,继续和日子拼吧。”他很得意做了续命天使,不过上天看上这个机器达人,另有安排。垂死老友的妻子怂恿他发明死亡机器,知情者竟勒索老耶帮老婆圆梦安乐死。老耶如再世阎王,更组成死亡兵团,德行传遍安老院。自救自强相扶持从来是对付命运的杀手..详细 >
三星半。《爱》的复演,亮点在于轻巧,幽默段落和轻描淡写的转变很耐人寻味。
图解
人之将死,其愿也善。无论是探索死亡的意义还是争取选择死亡的权利,都出于人心里无法割舍的那份《爱》。但又区别于哈内克的冷静与沉重,全篇布满了轻声和喜色。幽默是岁月挖掘的智慧之泉,俏皮是生活催生的温情之花。悲中有喜,笑中含泪。众口同唱的心灵交汇与《木兰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较于生死,活的有尊严、有爱、有温度才更重要。
《道别派对》 “快乐告别的方法”—— 有一种死是有尊严的告别,和我们在临终告别医院不一样,和我们的ICU那种插管延缓生命不一样,一群老朋友和生命开起了“玩笑”。喜欢各种各样发明的老耶装扮“上帝”的语气給癌症患者打电话告诉她:天堂没有空位置,妳需要继续接受治疗;他就是这样乐于助人,包括同样患病的妻子开着善意的玩笑一天,老朋友实在是忍不住治疗的痛苦,妻子也告诉老耶,想让他安乐死,但是,当地安乐死非法,老耶和几个老伙伴从网上发现了一架安乐死注射仪,于是喜欢发明创造的他自己动手制造了一架静脉注射计时仪,而且非常迷你关键是让病患自己操作,之前录下遗言和保证。几个人在不断的加盟中开始了这项“业务”,而且很多人慕名前来咨询和要求尽快实施这项服务。面对死亡,我们某一时刻是挣扎、抵触和不甘心;而在这些耄耋老
几个关于老年病人安乐死的故事。有伴侣,有亲人,有子女,都无法消解躺在床上求死不能的痛苦。
两颗星星给那点小小的幽默。这样的主题,若不是真有很深刻的生活体验,就不要轻易尝试并利用。你的野心和对生活的不接地气出卖了这么好的题材,也出卖你本人。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拍这个主题的片子的,尤其是黑色喜剧。煽情没有问题,但煽得低级只能让人觉得可惜了这帮老演员。
类型化加强 群像式的《爱》 又一部讨论老人尊严死的电影 用尽量黑色幽默的方式讲述这样的主题是不少同类题材喜剧类型化的选择 本片做到了在喜剧和正剧间比较自如的转换 “老人杀手集团”成员各自的背景、初衷也做到了一些描写 题材的叙述方式让人想起了今年国内大热的《药神》不过本片的人物塑造 情节表现并不如《药神》 结构上也没有那么强的野心 “作案”结束后的超车细节设计的比较好
看着老人们蹒跚前行,不禁暗自神伤,变老似乎很可怕。
我是理解的😞
平平淡淡,比较真实
补标
他们内心都是小孩子,只不过是这副皮囊变老了(老人脱光衣服安慰朋友那里被打动到了QAQ
看过~
拍得很有新意
我不推荐这部电影的原因并不是他维护和推崇安乐死,而是在态度上近乎儿戏,在适应人群范围上很模糊。老年人很多时候都像孩子,如果任由情绪相互传染,非死才是解脱,态度上没中立,特别是生死问题上的偏袒,不能被推崇。
3.3 每个人对于死亡的认知不同。
好题材,但是太普通了
说到死亡,有时无关活着,就像《爱》中的老人希望在离开世间时保持最后一丝尊严,对于他们或许会比坚持下去更体面。这本是沉重的话题,导演丝毫不掩饰自己冷幽默的本质,让老人们在苦中作乐,勇敢面对。
喜欢那种慢吞吞的感觉 但是也是那种轻飘飘的感觉让我觉得少了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