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以为《小猪佩琪过大年》是一部剧场版的动画片!
我就是看了标题,看了不到一分钟的预告片走进电影院的。
过年了,好不容易有空带孩子看心心念念的动画片电影,看完了开头,进入真人环节,宝宝问我是不是演广告了。
顿时明白了,有种被塞了一坨狗屎的郁闷!
宝宝都坐不住了,她是那样喜欢佩奇,却遇到这样的情况,这是不是爸爸妈妈骗了宝宝呢?
呃,这绝对是赤裸裸的欺诈!
没有想到,这居然会是本人注册豆瓣近十年来的第一篇影评。
在开始写这篇影评的时候,豆瓣评分已经跌到4.5,本来也不需要多我一个评价,而且大过年的,谁愿意给出负面评价然后招致可能的不善意的针锋相对来给自己添堵呢。
但实在有被愚弄的感觉,在看了一些热门影评后,给一些自己的看法。
由于即兴而作,所以写到哪儿算哪儿,不成体系,看官见谅。
首先要说,我打的2颗星,为了尽可能免失于偏颇,是在观影出来后反复与女儿确认后给出的。
打1星未免过于悭吝,也愧对自己在假日人头攒动的影院里的80分钟。
今天上午带亲女儿(不是外甥、侄子whoever等旁系血亲)去看了这部电影(姑且叫它电影吧)。
女儿四岁半,和很多同龄的孩子一样,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开始在电视和iPad上看《小猪佩奇》。
但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个经常陪伴和观察女儿的年轻爸爸,我理解她近一年在各种动画片中比较多的时间是给了《海底小纵队》和《超级飞侠》。
《熊出没》对于她而言有点过于闹腾和吓人了。
同时,在这个年纪,她也开始接触一些面向更大小孩的《哆啦A梦》以及男孩子比较多看的《奥特曼》。
所以,对于这部电影制片人鲁岩所言“电影瞄准的就是3-10岁的低幼人群” (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942879/,我没有核实最初来源),我作为孩子家长是不能认同的,或者说不能完全认同的。
四岁半的孩子已经觉得《小猪佩奇》比较“低幼”了,遑论更大一些的孩子。
我的女儿都是怀着“怀旧”的心态去看的。
鲁岩又说“我们不希望误导孩子”(出处同上)。
这一很基本的要求,在这部大电影中其实也食言了。
动画部分当然没有问题,问题出在真人演绎上。
在几乎不存在情节的故事里,导演构建了一个长期与北方的公婆生活(或者互相照顾)而往年选择与公婆一起过年的四口小家庭在年关因为南方的岳父母到访而在家迎接后者但公婆仍然跑来一起过年的背景。
如果片方真的不希望误导孩子,就没有任何理由在故事里多处体现婆婆和岳母的冲突,以及年轻妈妈和三个男人的斡旋与妥协。
这契合片方口口声声所说“瞄准3-10岁的低幼人群”?
我女儿完全不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我的家庭里我的父母和我的岳父母完全没有这种情况。
这个问题已经有人指出,不赘述了。
如果对此,洗地党还要硬解释为照顾大人,所谓“让成人和孩子各取所得”(出处同上),我想提醒一下:这可是片方自己在人文关照方面强调这是一部大人和孩子一起看的电影。
“一起看”,但在解释这个硬伤上却进行解构,这说不过去吧。
回到电影内容本身,就动画和真人演绎的结合而言,除了最后一个讲中国春节的动画,前面的几个无一不是硬接。
毫无过渡,毫无关联。
我窃以为,片方在这个问题上所犯的错误,是惹怒大人的几个关键爆点之一。
这个大IP的权利所有人无意做动画长片,也不让你参与制作短片,你把半小时的动画弄成80分钟的小电影长度当然是掣肘的(其实这本来就够招骂了,没食材做什么满汉全席),但完全不动脑子,采取“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的讲故事策略,就未免太不尊重观众了。
而没有最基本的诚心的、谦卑的态度,是不足以谈情怀,不足以宣扬所谓价值观的。
强调“只是为了让家长陪孩子80分钟”,批评“有些家长就是觉得浪费了自己的80分钟”之前,首先应正其心。
看到有豆友评论“ 国内导演要病毒营销自己电影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毕赣营销了被骂死了 佩奇营销了被骂死了 爱情公寓营销了被骂死了 更逗的是国内观众分不清电影本身和宣发的区别 不愿意承担自己做错选择的后果 反倒回头赖宣发做的太好了!
”(出处: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938106/)。
我可以同样的句式说:“鸿茅药酒/小罐茶/脑白金病毒营销自己产品的时候一定要慎重,要不然被骂死了,更逗的是国内消费者分不清产品本身和广告的区别,不愿意承担自己做错选择的后果,反倒回头赖广告做的太好了!
”岂不谬哉?
摸着自己的良心,当《谁是佩琪》在微信朋友圈里传播的时候,哪位观者不是对正片充满了期待?
难道期待的是动画和真人演绎所硬接成的长视频?
期待的是不管影片有什么问题一家人都要整整齐齐把它看完,因为我一年365天缺少这80分钟对孩子的陪伴?
所以说,可能归根结底还是中国家长太善良或者太苛刻,对这部给孩子的非物质礼物给予了过高的期待。
或者打个比方,你看了预售的商家给出的几个精致的乐高积木现货,你以为他卖的是一套很棒的乐高积木,实际你拿到的是乐高和乐拼混合的玩具,而且还有一本装帧很差的说明书。
你找到商家投诉,它说我们要卖你的就是这个东西,你之前理解错了我们很抱歉。
而且,你看的还是太肤浅,我们卖的是积木吗?
我们卖的是父母的陪伴。
你难道连坐下和孩子一起拼个积木都不肯,就这样你还为人父母?
还有脸退货?
你还是问问你家孩子喜欢不喜欢吧!
然而事实上,我女儿在11点半左右(10点40开场,去掉广告实际10点50左右正片开始)开始反复问我什么时候结束能够回家。
2018年的春天,我带女儿去看《大坏狐狸的故事》,那时她还没有现在懂得多,都没有这次这么坐不住。
基本上就这些了。
家长们还是会带孩子去看的,并不会因为低分而放弃,谁叫这个大IP深入童心呢?
而有哪个爱孩子的家长会因为这是一部名不副实的大电影而选择不带孩子去影院而为此让孩子失望呢?
反正我不会。
最后多说一句,我认为有一定概率的事件是中国片方和IP所有权人所签的协议只让中国片方拿到了几个内嵌的动画短片在中国院线的放映权。
真人歌舞穿插动画,真人完全孩子不爱看,大人看就更尴尬,真人歌舞幼稚,动画更幼稚。
把几集动画和一个普通人家过年的普通事,生生剪成一部电影。
这片子建议过完年叫孩子独自看就行了,大人完全没必要去贡献这份票房,尴尬的不行,满影院都是隔一个位置亮一个手机,无聊的不如看手机啊!
并且,很重要的,里面大人尬演,演技完全不如小朋友好,欺骗感情的圈钱之作。
听说过啥是佩奇,被啥是佩奇中感人的故事感动了,但这电影本身跟啥是佩奇关系不大,以一个感人的故事骗的大家进了影院,结果觉得自己的感情被廉价出售了!
嗯,已经写了一段短评了,但依旧难以平复我内心得怨念与气愤:我女儿看动画部分还好,看真人部分就哭闹,毕竟真人部分对她而言就是广告,要你看一部电影其中一大半是广告,就问你气不气,烦不烦?!
好了,步入正题首先以动画形式开头,对的,就是宣传片的那段,小猪佩奇过大年,然后迅速的切回真人部分,嗯,没错,还是宣传片部分!
小孩开开心心,高高兴兴的收拾行李准备去奶奶那过年,然后见到爸妈在大扫除,还傻拉吧唧的告诉孩子,今儿不去奶奶那过年了,外婆会过来,好吧,可想而知孩子们那失望劲儿了,这做爸妈的就可劲儿造吧!
中间还穿插了段不伦不类的仿阿三歌舞,嗯,看着多尬自行脑补就好!
然后外公外婆过来了,孩子依旧失望脸,为了挽尊,老爸强行尬入佩奇动画,动画的一开头就是,今天是儿童节,嗯,你没听错,今天是儿!
童!
节!
特喵的说好小猪佩奇过大年呢?!
一开场就是今天是儿童节,你特喵的当大家都不懂人话呢编导?!
好吧,动画部分跳过,演一半拉回现实,然后奶奶突然旅游杀回,俩亲家一见面就是一顿比拼,行,过年外婆戴朵小花,好嘞,奶奶直接把外套一脱,一身标准的过年大花袄直接闪瞎众人的眼睛,再然后,奶奶一回,基本上是没外婆啥事儿了,基本秒杀,如若不是懂事儿的爷爷替亲家强行挽尊,恐怕这电影到这快演不下去了,嗯,中间再继续穿插小动画,动画完了奶奶再接着出来提醒外婆,对于哄小孩这块,你是真的不行,总之奶奶比拼外婆环节,奶奶方完胜!
其实看到这我就挺纳闷了,而且电影也觉得没看下去的必要了,为何一部家庭电影非要尬演成中国宫斗剧?
好好的传统家庭剧不行吗?
再就是介绍中国的传统习俗了,为什么只介绍怎么去做而不介绍为何去做?
一部电影直接失去了它最该具备的底蕴!
就宛如一本干巴巴的教科书,教你该如何如何去做,却始终不告诉你为什么该这么去做!
再则表现出的亲情,奶奶外婆争风吃醋的那劲儿,就宛如后宫争宠,这所谓的亲情又有多真多纯多有针对性,对编导不经又得画个问号了,这样一部电影让小孩看,真的有多合适?
最后,依旧是要提醒各位,这就是部垃圾电影,真不值得您浪费时间浪费金钱带着您的孩子走进电影院!
与其想指望着这部电影帮您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并带给你们一家人欢乐,倒不如带着您的孩子出去走走逛逛,外面总有更好的!
最最后,祝大家新年愉快,“zhu”事顺心,万事如意!
上一个让我坐下来看了十分钟就想走的电影是小时代,看完佩奇后,我觉得之前对小时代这部电影太苛刻了。
长江后浪推前浪,底线也许就是这样一次次推低的吧不是其他电影有多好,而是从小时代后,我已经学会了先在豆瓣上看评分和评语再决定去不去影院了,基本上没有再踩过雷。
可惜这一次,受了预告片的蛊惑,少数的几个点评没能及时阻止我的步伐…一开始,我以为是蓝精灵,精灵鼠小弟,捉妖记之类的模式,很好奇会怎样将这种平面的动画与真人结合呢?
十分钟后,就证明我纯粹是想多了……整个电影就是将平时孩子在ipad上看的动画以家人讲故事的形式放给你看,而且讲故事的家人行为毫无逻辑,情绪尴尬,场景还涉及到了一点婆媳矛盾?
亲家矛盾?
再拼凑一些尬歌尬舞…如此,电影就完成了?
看了啥是佩琦宣传片!
带着孩子到了电影院。
结果吃了苍蝇一样恶心。
水军更无耻。
被垃圾侮辱了我的智商!
就现在这分数都太高了。
1分以下。
强烈要求退票。
这压根就不能叫电影啊!
7岁的孩子都看不下去,喊幼稚!
这种烂片都能拍出来,真难为制片人了!。
主题没有,中心不明,乌七八糟的大杂汇!
小猪佩奇过大年这部电影吗?
我看了下预告片,其中有这样的一个镜头,有个老爷爷问啥是佩奇?
小猪佩奇过大年这部电影呢,是我最近在网络上看完的,陪我妹妹看的,我妹妹呢特别喜欢这部动画片,我跟着我妹妹一起看了这部电影,我才看到了一半,我就想说tmd这是电影啊,害我还白充了个VIP。
外婆和奶奶是在演宫斗剧吗?
编剧你脑子进水了吗?
这部电影tmd究竟要表达什么个意思?
(气得我专门来豆瓣儿打两星我打两颗星,是因为有一颗星呢,是送给编剧,还有一颗心呢,是送给导演的导演的导演真敢拍演员真敢演。
编剧真敢写呀。
)这部电影我只想他,我只想骂娘,真的想骂娘,我就是想说这tmd是个什么玩意儿?
你一部小孩子看的电影,整那些南北差异的干啥玩意儿?
我怀疑编剧还有导演的脑子进水了。
我还想骂一句tmd这部电影的编剧导演脑子进水了。
作为一个男人,是合格的,作为一个爸爸深感羞愧,一年每天早晚得工作,真的很少时间陪女儿,好不容易春节长假可以带闺女出去玩,闺女喜欢看佩奇,正好有佩奇电影上映(真后悔没刷豆瓣就去看彡( ̄_ ̄;)彡)。
结果进了影院,我了个擦,这是个什么玩意????
佩奇冲破次元了吗???
尴尬的演员,尴尬的对白,尴尬的舞蹈,尴尬的转场,尬尬尬尬尬,我TM是带闺女看舞台剧来了!?!?
一个3周的孩子能看懂吗???
看到那几个演员,我闺女就喊“这不是动画片,你骗我”,编剧还算有那么点良心,好在还有那么点动画,动画部分看的入神,一到这些尬演我闺女就开始不停地问“啥时候佩奇出来,我不看他们”,电影还没完闺女就拉着我走了。。
眼睛里转着泪。。。
最后好不容易去宝贝王玩了半天才缓过来,不然真的是拉进父女感情的机会,反而会变得更糟。。
一部电影,大人看了会沉默,小孩看了会哭泣。
因此应该免费播出!
以供大家受教育,树新风,凭什么收钱?!
为什么收钱?!
哪个人如此贪财做的收钱的决定?!
凭什么收钱?!
为什么收钱?!
哪个人如此贪财做的收钱的决定?!
凭什么收钱?!
为什么收钱?!
哪个人如此贪财做的收钱的决定?!
凭什么收钱?!
为什么收钱?!
哪个人如此贪财做的收钱的决定?!
骂谁啦?
就是圈钱无良的制片方!
把所有人当傻子样玩。
不明就里以为是延续《啥是佩奇》兴匆匆跑进电影院的,然后一脸懵逼眉头紧锁出来的不占少数。
真人加进去本来就难出经典动画,你还搞几个尴尬非常的帅男美女大妈组合进去,看的心一揪一揪……孩子就看这玩意?
唉!
说再多,也是觉得悲哀。
人的不要底线能超出想象,为了圈钱啥都干的出。
这是一滩沉沉的死水,都是无良惹得祸。
第一次和家里小朋友在影院看电影,值得纪念的时刻~
朋友调侃这部电影最多三天就拍完了。 更像一部加长版公益广告片,不算电影吧。 不过动画片部分还是一如既往地好看,大概我可以get到佩奇的点吧。
看了评论区感觉你们这群大人跟一部低龄儿童电影较真什么啊!只要小朋友觉得好看就行了,家长陪孩子看就好。那些没看过小猪佩奇被《啥是佩琪》骗来的确实不适合你们看。有人有疑问是不是拿旧片段来播,我以我陪女儿把全部小猪佩奇全部看完的经验告诉你们,是新的!tv版没有!
⒈虽然是面向三四岁的儿童,但是也不要这样欺诈儿童的感情,真人部分与小猪佩奇有什么关系,而且还要学习印度,硬凹歌舞场面,可是歌曲实在难听,中国乐坛已经十分凋零,所以还是不要想歌舞电影的事情了!⒉虽然拥有众多的好演员,但是这个电影可能会成为他们的耻辱,欺骗成人不可怕,只能怪成人自己没有分辨力,可是欺骗孩子的感情,孩子只是想要小猪佩奇,不是想要看到演员装疯卖傻,紧急拼凑成只是利益,没有丝毫的诚意,还不如回家看小猪佩奇!
带侄女去看的,她们喜欢
幼稚但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的,哈哈哈哈哈哈。这种大朋友一本正经的唱唱跳跳然后穿插卡通人物的点映,真的有种在逛迪士尼乐园或者方特的临场感,是国内非常少见的DisneyTV类型的儿童片。但是“成也预告败也预告”,《啥是佩奇》成为爆款的同事,传递给观众的讯息是《小猪佩奇过大年》是一部适合全年龄观看的亲情片。实际上《小猪佩奇过大年》是一部动画部分适合1-3岁幼儿、歌舞部分适合6-8岁儿童的超低龄电影。虽然我个人还比较喜欢正片这种一本正经的幼稚感,但是同场的大人小孩都明显的不太喜欢。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已经与电影本身无关,预告和正片的内容严重不符,行销策略的问题导致《小猪佩奇过大年》在与《熊出没》的竞争中被压的毫无招架之力。
bia比的人生第一部电影。谁成想是部真人歌舞动画大乱炖,感觉像在看插播佩奇的春晚,被5分钟一次的“妈妈,佩奇呢”吓怕。就算是为了听朱亚文和归亚蕾讲佩奇故事吧。。
😂😂😂好逗
我是孩子应该很喜欢,画面好看,载歌载舞,有小可爱饺子汤圆和佩奇动画合成了一本故事书。不明白评论区的差评是因为导演还是编剧,还是画风像广告ppt?不应该要求所有的动画片都想迪士尼梦工厂一样讲大道理吧。加入了婆婆和丈母娘的南北文化小冲突,如果不看恶意差评,其实有点小可爱。
欺诈什么的不说,看了预告有预期后觉得在这个设定下这样做已经挺可口的了。不过也真不知拍了能给谁看。粤语配音挺用心,所有歌曲都做了粤语版,包括一些传统过年歌
过年“闭关”三天,陪着我家小小人看了七八遍吧……其实还蛮不错的,有几个不错的佩奇故事,有歌舞,有过年的氛围,很适合小朋友啊。
适合一家人看,带着小朋友,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骂这部电影,其实还好,动画和真人部分都在讲故事,说道理,还有歌舞片部分,国内这种电影挺少的,各位电影大咖轻车熟路的表演有点浪费资源,但是还是挺吸引人的
小朋友喜欢
啥是佩奇?傻子才来看佩奇!简直可以成为继《爱情公寓》电影版之后的又一国产电影大骗局!其实我本来挺喜欢佩奇的,觉得大人也可以看,有梗又有爱,但是如果把它割裂了,作为给烂电影台阶下的台阶,那就太恶心了……千万不要被优秀的预告片和佩奇动画片本身的优秀给骗了,这个根本就不是动画片,而是利用猪年热点,加上孩子对佩奇动画的喜爱,而拼凑的一个尬歌尬舞国产大烂片,硬性南北差异,硬性亲家不好处,硬性宣扬家庭和睦,硬性挂猪头卖蠢肉的一个大骗局!作为一个看了好几年《熊出没》大电影的人来讲,我觉得熊出没比这个好看不止一百倍……要看佩奇的自己在电视上看吧,不要浪费电影票看朱亚文带着满脸褶子给你卖萌了……
大年初一陪孩子看的
挺神奇的片子,发个短片能霸屏朋友圈,掀起网红热潮。结果正片无人问津,在春节档成为难得的双输选手。电视上有了就看看,结果没看满十分钟,就被我老婆勒令换片了,其实我也觉得这片子受众太窄,至少成年人很少会看得下去,但也不知道小朋友喜不喜欢。
《啥是佩奇》挺硬核,影片本身不说了,Entertainment One能不能对动画部分走点儿心?
这篇就是拍给孩子看的简单剧情片,选取一个生活化过年夜的片段,夹杂一些家长才能理解的小笑点,细节制作是很精良的,道具也不错,轻松过个初一让孩子多开心!孩子在爸爸妈妈陪伴下,在电影院专注开心地度过了这几十分钟,比什么东西都重要。打一分还说电影是💩的人是想看一部小猪佩奇三体版才乐意?
音乐剧剧情不行就算了,歌也不好听
看过预告就相当于看过电影,那我看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