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著制服的學生們笑著、鬧著,跑過植滿綠樹的人行道;陽光柔和地散落下來,灑在學生身上。
好一幅充滿青春氣息的景象。
這一閃而過的畫面,卻扎實映入車內林克銘(任賢齊飾)的眼裡,因為這是他曾經擁有,但早已失去且無法再度擁有的美好時光。
這正是青春的特性。
一如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裡的經典台詞所言:「青春就是用來懷念的。
」於是知名MV導演周格泰的電影處女作《五月一号》便以青春為題材,紀念那個再也回不去的時光。
看見片名,不免想起那首由Bee Gees所演唱的經典同名歌曲〈First of May〉。
這首歌收錄在1969年發行的專輯《Odessa》,是以聖誕樹與人的高矮比對來襯托時間的變遷,藉此帶出戀情的逝去與感懷。
周格泰既然採用此曲點題,理所當然是以回憶的視角說故事。
那一年,17歲的王蕾(程予希飾)和林克銘(石知田飾)在學校的英文演講比賽中分居第一、二名,為了鼓勵他們,陳修如老師(王宇婕飾)各別送了一張〈First of May〉的黑膠唱片給兩人,並要他們將歌詞翻譯成中文。
外表冷酷的林克銘在翻譯完歌詞之後,便附在黑膠唱片中,一同轉贈給王蕾。
20多年過去,45歲的王蕾和林克銘在音樂廳裡再度相遇,只是林克銘並未認出王蕾,而王蕾只是暗自流著眼淚,不發一語。
兩人之間到底有什麼過往?
這是電影拋出的懸念,負責尋找解答的是王蕾17歲的女兒白白(程予希飾)。
導演讓兩個世代的故事交互進行,除了追憶過去,更意圖透過各種形式的男女關係辯證愛情,同時探討婚姻。
每個人都需要愛情,卻沒有人敢說自己真正了解愛情。
愛是什麼?
喜歡一個人是什麼樣的感覺?
可惜愛情從來沒有道理可言,我們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在跌跌撞撞中不斷摸索,即使已然邁入中年的林克銘也是一樣。
電影開場,林克銘和女友(楊淇飾)一起去欣賞音樂會,然而狀似親密的表象之下,早已潛伏著分手的危機。
不僅是交往中的男女難逃愛情的考驗,就連已經結婚的夫妻也需要面對。
品冠和黃嘉千客串演出的夫妻為了新居的格局起了爭執、雯雯(邵雨薇飾)的父親毫不掩飾外遇的事實,而王蕾早和丈夫離婚,分居台灣和中國兩地。
不曉得是不是刻意為之,電影裡的婚姻關係都帶有缺陷、不甚完滿,唯一例外的,大概只有林克銘的父母,而那卻是屬於上個世代的愛情。
或許是時間能淘盡記憶裡所有的雜質,讓一切回憶都變得美麗,懷緬青春的電影總喜歡以現在的複雜與醜陋來對比過去的單純與美好。
在《五月一号》裡,兩段同樣是17歲的愛情,卻展現出截然不同的氣味。
17歲的林克銘與王蕾,愛情初萌芽,懵懵懂懂,不知道如何表達這份情意。
血氣方剛的林克銘就像多數小男孩,或調皮捉弄王蕾,或默默尾隨在她後方,這就是青春時期的愛情,就算留有遺憾,卻叫人看得甜蜜。
至於17歲的白白,雖然一樣處於懵懂茫然的青春期,卻必須面對更多殘酷的現實,先是聽聞好友雯雯的父親外遇,接著母親車禍昏迷,最後則是好友的背叛和再也得不到的父愛。
接踵而來的打擊逼得白白不得不概括承受,然而這正是成長的節奏。
當下必然覺得苦不堪言,可是隨著時間推移,終將轉化成美麗的回憶。
時間是《五月一号》的重要命題。
誠如Bee Gees的同名歌曲所唱:「小時候,聖誕樹看起來好高好高;長大了,聖誕樹就變得好小了。
」聖誕樹會變大變小嗎?
不,其實聖誕樹沒變,變的是我們,是我們長大又長高了。
就像那所校園,林克銘可以回到原來的地方回味過往,甚至還能指出王蕾當年的座位,卻無法回到原來的時光。
時間就是這麼殘忍。
就算林克銘仍然可以像個衝動的小夥子和別人打架,對於路經的女學生而言,他早已到了可以被喚作「大叔」的年紀。
時間是多數人不願面對的現實,但周格泰在片中從不刻意美化它,反而真實呈現時間流動所造成的各種變化,林克銘的「大叔」稱號是一例,上了年紀的林父因反應不及而跌倒受傷也是一例。
時間總是無聲無息地爬過,於是當林克銘收到那封遲了20多年的回信,並從老家床鋪底下翻出〈First of May〉的黑膠唱片時,才又喚起塵封已久的青春初戀回憶。
這也提醒了他,自己早就不是過去的那個林克銘。
重新搭上線的林克銘與王蕾能否再續前緣?
周格泰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畢竟這不是一部充滿甜膩幻想的愛情電影,況且時間和距離產生的美感反而更讓人眷戀。
時光不再,青春只能用來懷念,初戀不也是如此嗎?
这部电影的观后感昨天下午在图书馆写了一千来字,当时写的真是很不在状态的感觉。
后来因为上网时间已满,电脑自动关机。
之前那一千多字便消失无迹。
说实话当时心里并不觉得十分可惜,因为写的东西自己看着都觉得无趣,一直以来对自家创作的唯一要求基本就是要有趣,要好玩,要有意思。
最好是读了让人忍俊不禁那种效果才是最好的。
看这部电影纯粹是为了在金宝汇领的电影票兑换券不作废,所以进门前瞥见主演是任贤齐这事已经无法刺激俺,毕竟选座位时只有三个观众的座位单已经对此部电影的水平进行了无声的宣判。
个人唯一的遗憾是没带薯片,不过想想只有四个人的影院,睡个觉肯定足够空间。
于是,抱着对此电影不抱任何希望的心情,开始观影。
事实证明,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同理,反向操作亦复如是。
所以电影虽然无趣,但个人抱着“那怕就当是看个台湾人民生活状态的纪录片罢了”的心情,权当是为了心中一直YY的台湾之行做点备课功。
虽然,虽然之前看《落跑吧爱情》时,就觉得台湾有的地方看起来,咳咳,好像我们这边的城乡结合部喔。
看了这部电影之后呢,这种印象更进一步加深了有木有。
一直YY去台湾旅游的铜子内心各种内牛,俺想去的是台湾,不是中国大陆的地级县呐啊喂。
不是身在帝都高要求,而是怎么看怎么觉得电影里面的台湾相比我们这边真的是有些惨淡,你看怪不得台湾人民一直把“拼经济”挂在嘴边,怪不得电影里女猪前老公,那个台商,都跑去上海发展、另立家庭了,还劝女儿也随他到上海去。
好吧,不谈经济,我们说爱情,打从《那些年》开始,这些年新出的各种青春电影谈的都是爱情,当然有时也买大送小的讲讲人生、青春、中国梦,啊不,是梦想。
(宣宣,我们的梦想不就是中国梦。
来啊,拉下去掌嘴)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讲的就是两个学霸早恋失败的故事好吧。
因为得了英文演讲的第一名和第二名而彼此关注,然后发生感情,然后因为某些原因没能在一起,然后就是20年后了,女猪遭遇车祸入院昏迷不醒,忠诚执行戈多定律,也许马上醒,也许永远不醒,具体操作看剧情需要和导演心情。
这期间女猪的女儿在女猪电脑里看到她写给男猪的邮件,便将信发了出去,这其中给明基家赞助的电脑打了多少广告此处不计。
总之是男猪找来,大俗的处理方法当然是再续前缘,可是个人眼巴巴将电影看完,到最后也没等来彩蛋,贾静雯饰演的女猪从头晕到尾,全程卧床不醒。
做为青春电影,唯美当然是主旋律,要被放在第一。
所以影片中的情节全程都在一种柔光场景中进行。
很怀旧,很美图,当下的现实与过往的青春岁月交错演绎,情节穿插进行。
在这种光晕中各种少男少女嘻笑打闹的场景看着如幻如梦。
当然个人认为情节也是,做为一个批判现实主义兼浪漫理想主义者,请注意,头衔是以批判二字为主打嘀。
个人松仁大的脑仁对于影片中十七岁那年的男生女生每日以谈恋爱为生活唯一主题,偶尔穿插一些演讲、考试之类看似上学的事儿非常理解无力。
鉴于两岸教育形式不同,我等不能用大陆的高考制度理解台湾校园情景。
下面这段引用自台湾作家刘墉的描述:我也常想起,自己高中时,一直到大学联考的前三个月,还在写文章嘲笑联考的制度和同学们k书的可怜相,但是就在考前一个半月,我竟然也发了疯似地用功起来。
由于日夜颠倒、用脑过度,我那一阵子甚至非得服安眼药才能睡觉,而且由起先服用四分之一颗,到后来的两三颗。
我常在清晨六点多上床,八九点还没能阖眼,只觉得头与身体都分开了,稍稍一转头,就轰地一阵晕眩。
窗外的树变得特别绿,绿得透明而刺眼,只是我仍然无法入睡。
那时你的祖母开始担心了,担心她这个独子会出毛病,常说些“何必念这么多书?
还不是一辈子!
做什么不是都过了?
大不了不考大学;又怎么样?
不要念了!
”这一类的话。
好啦,引用完毕,如果有人对台湾联考感兴趣,还可以参看柏杨老先生的作品去,柏先生的书里骂联考的文章真是多了去。
那么,问题来了,电影中的主人公们是生活在火星吗?
好吧好吧,俺知道艺术是高于生活哒。
不过高的太厉害就令人高处不胜寒,只能将电影当玄幻看。
别的不谈,起码俺敢说你要是在大陆的高中也来场想谈就谈的恋爱神马的,那肯定会考的很惨,然后会被家里骂的很惨,将来还会过的很惨,*&^%¥。
像电影里任贤齐那样有一番事业神马的应该是少数族群哈。
当然,电影里必须给导演点赞的是演员的甄选,主人公的青年时期另选了青年演员来演。
说实话,如果让俺要看着任大叔那张老脸冒充高中青年神马的,俺是一定一定会撑不住的了。
十七岁就是这种空气里的灰尘都在飞扬,你的心可以突然因为一个人跳得好快好快。
不得不说最感人的是林克铭一直默默站在王蕾的窗外却没有去找她,等她走出来又忍不住抱住她的那一段。
我很难受,我想从你这里得到一点安慰,我是我怕你反感.然后两人相拥的时候简直不能再感动。
我不知道你为什么难过,可是我看到你难过,我也很难过。
关于爱情,在每个人心中,似乎都有一个不可替代的位置,留给令你刻骨铭心的那一个人。
影片讲述了妈妈王蕾(贾静雯饰)与女儿沈(程予希饰)各自的情感波折。
影片一开场,王蕾带着女儿参加一场音乐会,在一首《First of May》中泪流满面。
音乐谢幕,王蕾认出自己的初恋、成年后的林克铭(任贤齐饰),带着女友一同离场,由此回溯到十七岁那一年。
林克铭(石知田饰少年)和王蕾(程予希饰)在一场英文演讲比赛中分获冠亚军。
不服气的林克铭由此喜欢上了安静内敛的王蕾。
十七岁的感情克制而又充满悸动,美好的初恋才刚刚萌芽,却因林克铭的年少意气之举戛然而止,而后便是二十几年的错过与思念。
嫁了他人的王蕾生下女儿白白,却没能拥有幸福的婚姻。
与丈夫离异后,她独自带着女儿与外婆生活,平日收了一些学生教导钢琴课。
林克铭年少捅伤老师后离校,至四十多岁事业有成,却始终没有结婚。
女友催婚不成,选择离开。
林克铭重新回到自己的孤独寂寥时光。
十七岁的沈亦白,在学校也有心仪的追求者叶中树。
她尝试着接纳叶中树的靠近,不想却因闺蜜张怀雯的介入,造成无法解释的误会,由此陷入爱情和友情的尴尬境地。
这是母女两代人横跨二十几年的两段感情,原本没有交集,却因王蕾遭遇车祸、变成植物人后,有了新的变数。
十七岁的白白发现妈妈给初恋写好却未寄出的信,将邮件发给林克铭。
沈亦白的爸爸找到女儿,想带走她。
对女儿并不了解的爸爸,已经组建了新的家庭,白白在发现自己失去了可信任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后,悲伤痛哭。
影片的最后,沈亦白约见了林克铭,将他带回初恋的身边。
王蕾还躺在医院里沉睡,但林克铭和白白相信,她一定会醒过来。
四十多岁的林克铭,在翻找旧物时终于发现了一个搁浅二十几年的秘密。
十七岁时,他以为自己送给心上人的《FirstofMay》黑胶唱片被退回,殊不知,那是得到了同样奖品的王蕾,回赠给自己的《五月一号》。
这就是讲述纯情初恋的《十七岁》,故事虽然不复杂,但影片中所演绎的细腻情感、捕捉的唯美画面,还是值得一看。
《十七岁》拍得太好了,这是仍停留在锻造台词金句的大陆绝对拍不出的,根本不在同一个审美平台上。
我愿给四又四分之三颗星。
这部电影除了让我初识导演周格泰,还意外地让我记住了摄影师的名字:施书铭。
但该片的豆瓣评分只有6.7,可见不能一味怪罪大陆电影人,大陆观众的观影水平摆在那里(67分),太高的东西也着实够不着。
【巧妙的软广】https://site.douban.com/215175/ (我的小站)
典型湾湾风格的爱情片,母女两段时空的爱情完全没有任何新意,更没有任何可以感动甚至值得记住的地方,小家子气的叽叽歪歪强行煽情。
唯一亮点是头一次意识到任贤齐居然也有演技!
女儿的演技算是灵动,至少演偶像剧没问题。
我喜欢你,你喜欢他,你们最后也没有在一起。
这就是校园爱情的大多数结局吧。
莫名的喜欢一个人,却又很现实的分开。
任贤齐算是为数不多的两地都有出片的台湾艺人,尽管成就不算大,但很勤奋。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裏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裏吗?
」--张爱玲相较于台湾2015拍的另一部青春片《我的少女时代》,我个人更喜爱《17岁》,这部影片更靠近我年少时的情怀, 许是导演真诚而浪漫的叙事方式吧,突然,我好想念17岁的自己--自由奔放、疯狂又勇敢、天马行空、倔强随性、也开始成熟处事,充满无限可能性、有些激烈冲撞、友情和爱情都十分纯粹美好的年龄。
人到中年会用什麽样的心情回忆过去是怀念?
是遗憾?
是温暖?
是不捨?
还是微微一笑 嗨!
give me five !
记得十七岁的自己吗?
遇到谁 爱过谁 做过什麽样的梦?
唱过哪些动人的歌?
那个让你流泪的故事还记得吗?
那些相知相重的朋友是否还常联络?
想那些日子有些模煳迷煳的青春喜欢一个人 是甚麽感觉一起欢笑、流汗 是怎样的痛快别人还在嬉戏的时候,我们就懂得爱。
那现在呢?
17的我喜欢现在的我吗?
原来时光真是如飞而逝 人生只能奋不顾身地向前好像愈来愈平凡普通的我疯狂的心却永远不死明天 还有很多想去的地方要走的路 人迹罕至 风景独好无畏风雨飘摇 期待风和日丽
好久不见,十七岁 ,好久不见,林克铭。
当贾静雯缓缓自述,青春的怀旧气息便扑面而来了。
本片由不老女神贾静雯和温柔男神任贤齐主演,两人的戏份却不是最重。
一众小鲜肉赏心悦目。
友情背叛、第三者插足、爱与性等元素与校园产生奇妙化学反应。
作为知名MV导演的电影处女作,周格泰非常注重镜头语言的运用。
身着制服的学生肆无忌惮在林荫大道奔跑嬉戏,头顶阳光倾泻而下,柔和明媚,勾起每个人往昔的记忆。
在那样一个年代,大概每个人都有一个想靠近而不敢靠近的人,有各种复杂的心事和喜悦。
也有特别不走运的,遭遇了爱情或友情的背叛,却也因此加速成长。
导演让两个年代的故事穿插进行,互相交融,在回忆的过程中同时探讨了婚姻与爱情,寄予了对未来的期望。
观影过程中有那么一瞬,仿佛王蕾就是白白,白白就是王蕾。
但是显然,因为时代背景的不同和性格迥异,两代人的感情路线和指向完全不同。
17岁的林克铭和王蕾,懵懵懂懂,互相试探却不知如何表达。
此时的林克铭采用了那个年代的男孩最惯用的手段,调皮捉弄、默默尾随,最后不了了之却依旧美好。
17岁的白白,情路则坎坷得多,父辈外遇、母亲昏迷,最好的朋友也背叛了自己。
当她模仿自己的好友,报复性地把男孩的手放在自己胸口上的时候,也是对青春期的爱与性的命题再次进行了审视。
最终林克铭与王蕾是否重拾记忆也未可知,但是正如一句话所说,相见不如怀念。
青春曾经有过就很好。
但是很可惜的是,该片搞笑不足,催泪不够,整体感觉过平。
白月光上位记吗?
好无聊,真不信大叔和女主妈妈有多相爱,不过是曾经的美好被反复拿出来又美化了数倍罢了。
真在一起去除了美化光环又能怎样呢?
不过如此。
总觉得大叔会爱上女主,而不是她妈妈。
毕竟一个青春活力一个摊在床上。
相比之下正值青春美貌的女主更符合大叔记忆里那个美丽少女。
不过……大叔跟初恋的女儿…我果然太污
十七岁就是这种空气里的灰尘都在飞扬,你的心可以突然因为一个人跳得好快好快。
不得不说最感人的是林克铭一直默默站在王蕾的窗外却没有去找她,等她走出来又忍不住抱住她的那一段。
我很难受,我想从你这里得到一点安慰,我是我怕你反感.然后两人相拥的时候简直不能再感动。
我不知道你为什么难过,可是我看到你难过,我也很难过。
母亲车祸昏迷,女儿和朋友都喜欢的男生在天台遭遇表白和强吻,被女儿看到,女儿失望伤心,离婚父亲已有新家庭和孩子。女儿从母亲电脑中得知母亲初恋,找到男主,去看母亲唤醒母亲。当年男主因目睹主任与女教师偷情而误伤主任而被迫离开,现在仍然怀念女主。
110.11
导演应该很会拍MV吧 细节可看 连起来就… 最打动的两个点:①开头叶跟着白进地铁的那个假装试探②贾静雯谈钢琴的眼神
什么狗屁青春电影。明明是一支接近两个小时的MV。
咋说呢,整个气质都很对,但是校园爱情拍的这么不感人,剧本也是够烂的。
故事虽不完整,但那份十七岁的时光和情感真的很美。First of may很好听,女孩们都很可爱。
世路多崎,人海辽阔。
剪得有点乱
我不太习惯这种镜头的俗成,这是台湾电影以前的一些经验,不过在现在看来偷巧成分很大,内容的容量缺乏
导演拍MV出身,整部电影就像一部加长版的MV,故事有些俗套,无非就是“初恋不会有结果”,那首《First of may》都被青春片用烂了。画面倒是可圈可点,选角也不错(不是说任贤齐),女主角很青春,一点都看不出是80后,发型和气质很有能年玲奈的感觉。
看《我的少女时代》发现除了王大陆李玉玺之外的第三位帅哥,就是死去的阿远——石知田。然后就看了这部片。年少时错过后来重逢的故事。但是王大陆长大变成言承旭还可以忍,石知田长大变任贤齐就让人忍不住要换老公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细腻而美好,结尾的翻译段落很有感觉。豆瓣评分6.2偏低了。近来越来越爱安静的电影,Auld Lang Syne和First of May很好听。“世路多崎,人海辽阔”,是的。
矫情死我了,贾静雯这钱赚得真舒服。
想想自己十几岁的时候也和白白一样,又凶又喜欢哭。
一个巨型MV
这不拍的也不矫揉造作挺好的么,满屏的纯爱战士
吃饭时搭配的一部做作垃圾电影。
七岁的那一年,抓住那只蝉,以为能抓住夏天;十七岁的那年,吻过她的脸,就以为和她能永远。
弯弯小电影 慢悠悠 无趣趣
女主又白又美,男主很帅,让人回忆青春的电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