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
Louis van Beethoven,Beethoven
导演:Niki Stein
主演:托比亚斯·莫雷蒂,罗纳德·库克利斯,曼努埃尔·鲁比,Caroline Hellwig,科内利乌斯·奥博尼亚,约翰娜·加斯多夫,萨宾·塔布瑞亚,安塞尔姆·布雷斯哥特,Colin Pü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捷克语言:德语年份:2020
简介:1779. Eight-year-old Ludwig van Beethoven, called "Louis", is already known as a musical prodigy. He learns to go his own way - much to the dismay of the peo..详细 >
油画质感的色调和服化道(除了几件不该在大革命前出现的帝政女袍,本片截图均为随手油画水平),恰到好处的配乐,沉静流淌的情感,还有完爆19版小妇人班门弄斧的剪辑的高超技艺,把命运的无力,颓唐,和抗争苦难的力量展现得精妙而又不过分张扬和炫技。对历史的考据应该是下了功夫的,以至于看到影片中历史本身的活色生香和历史长河中人物的丰满立体时,不禁浑身震颤。看毕耳畔只剩一句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德国人的认真,一言难尽。没半点明星光环和滤镜加持,以致没法喜欢上的贝多芬~屠龙少年终成恶龙?儿子终成老子?
“出身决定命运。我从没想过要承认这一点。”太多有能力有天赋的人敌不过宿命,真正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命运,也许不过30%,所以何不看淡。服化道走心,以前讲究的男人都化妆戴假发,除了不多戴首饰,对自己外表的打扮程度不输女人。
六公主艺术影片,少年贝多芬追逐梦想
好像每个音乐大师都有苦大仇深的童年,有望子成龙的老爹。别看这些大师们今天那么受追捧,在当年不过是一群贵族们的玩物,就像旧社会的戏子一样,尤其是贝多芬的爸爸领着他讨赏钱的模样。咋说呢,这传记片儿拍得挺乏味的。
乏善可陈
CCTV6艺术影院,国配版,当一世功名尘埃落定,人生的起点与终点也纵横交错,蓦然回首是艺术之光在黑暗中闪烁。天才不拘一格也惺惺相惜,难得一见的Mozart&Beethoven世纪同框(同是天涯沦落人,王公贵族们的可悲附庸),“永远都有贵族,也永远都有奴仆。生在什么阶级,就待在什么阶级,我一辈子都在反抗!”“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想起铿锵有力誓不认命的《命运交响曲》,纵然命运多舛也绝不低头妥协,那些指引艺术家不断前行的人们也令人难忘(比如Beethoven的恩师聂弗),“世俗之刃分割的一切,你会将其重新连接,在你温柔的羽翼下,王公与乞丐把手相携。”一曲不朽的《欢乐颂》,致自由的圣洁灵魂,致敬永远的音乐巨人Louis van Beethoven。
结局有点太草率了,三星给激荡的配乐和不同年龄段穿插的叙述手法吧
少年和老年切换的挺丝滑,脸盲的人看了半天。还真是少年成名,就像中国诗歌能流传下来,欧洲人流传的都是乐曲,这父亲的棒打学习法还真有效果啊,原来家庭的羁绊那么深入,看起来好像颇有矛盾,但妈妈,兄弟们都是创作灵感。
故事线太跳脱了,看的有点儿乱~天才的一生让人唏嘘
正因受制于命运,所以更要蔑视命运。
2024/01/20 因为最近一直在听古典音乐,所以纵然电影拍得索然无味,仍然看出了一些乐趣。其中名场面是莫扎特与贝多芬的相遇,那是1787年,17岁的贝多芬来到维也纳,见到崇拜已久的莫扎特,那时莫扎特30岁,才华横溢,却疾病缠身、穷困潦倒,距离他的去世仅剩5年。然而这段相遇只是来自一段道听途说的史料,莫扎特与贝多芬究竟有没有见过面,至今无人能确定。
塑造了一个不知道是主动还是被迫活在自己世界里的贝多芬
7分。平淡铺陈。画面色彩是很喜欢的淡雅。贝多芬也有很多兄弟姐妹啊,早晚期生活都很不容易
场景服装都极美,然而只选取了几个片段确实不过瘾的…
贝多芬的一生,命运多舛,和莫扎特、海顿都有交集;背景音乐不断有贝多芬的曲子、还有莫扎特的曲子……
这是看过的第三部贝多芬的传记片了。从黑白片的《贝多芬传》到《复制贝多芬》。影片中两个时空的转换很自然,可惜贝多芬的重要作品展示不多。
2020德国人新拍的贝多芬传记电影,老年与童年、青年交错叙述,可贵的是展现了青年贝多芬与莫扎特的简短相遇;音乐展现得太少,对贝的情感、创作浅尝而止,一般了。
古怪的剪辑,不明不白的贝多芬的一生,跟《莫扎特》一比简直天上地下
壮年贝多芬的演员仿佛任何情绪任何情况下都只有一个惶恐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