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在搜狐看到关于八爷的一篇新闻采访,当八爷谈及动作设计时有这么一段话:看武侠书时,看到“剑花朵朵”几个字就会想:“这电影中怎么表现呢?
”袁八爷昨日在记者面前用一只手比划着动作,但还是笑着败下阵来:“太难了,我也不知道怎么剑花朵朵。
”袁和平这段话道出了香港武术指导称雄世界的秘密:用心!
创新!
应该说自李小龙以来大部分香港武指对电影中武打动作的设计已经潜移默化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他们每天在琢磨每个动作应该怎么去表现,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而这点在袁和平和甄子丹师徒身上表现的尤为强烈,应该有人还记得84年甄子丹和袁氏兄弟首次合作的电影《笑太极》中贺寿那一段,“观众越来越挑剔,再不搞些创新的东西更没人看了”,片中的师父对徒弟说,于是他们把霹雳舞融入到木偶戏中,果然赢得了满堂彩。
这句对白直接反映了两人对于动作设计的态度,袁和平是个值得尊敬的动作导演,他可以随着不同的电影时代不同的导演来设计动作,使自己设计的动作永远不落伍,而奉李小龙为偶像的甄子丹自然除了武术上继承了李小龙的特点外,对于武术及电影的拍摄也是延续了李小龙那种广博吸收,不断探索求新的习惯,而两人在多年的合作过程中应该是互相促进的,这点按时间顺序看两人历年作品便可看出,不再详细说了,不然要跑题(不习惯写东西,所以废话总是很多),说这个的目的是说看过《龙虎门》可以看出甄子丹对动作设计的态度,里面有很多细节值得击掌赞叹!
《龙虎门》市场定位于青少年观众,对于中国的观众来说,这是一个热血的年龄段,充满激情,会有很多功夫梦想,我们沉浸在武侠小说,功夫漫画里,甚至有时把自己对号入座,想象自己就是里面的主人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简单是这个年龄段的标志,思想很简单,行为也很简单,看完电影可以看出,龙虎门团队就是想追求简单,打造一个以武打为主的暑期娱乐片,让你完全沉浸于超眩超劲的武术世界里,轻轻松松的度过一个半小时。
同时,作为一部从漫画改编的电影,也力图再现原作的风格,作为一部激爽热血格斗港漫电影,最终的效果也让原作者黄玉郎很是满意,并客串了其中的奇侠一角。
在《杀破狼》中,甄子丹的动作设计让吴京脱胎换骨,让观众见到了一个迥异于他以前所有作品的吴京,而在《龙虎门》中,甄子丹让小谢小余的动作也脱胎换骨,两个原来不懂或略通武术偶像明星亮出了他们超劲的拳脚,典型的实打风格,无论动作和效果均无可挑剔,这个是很挑战动作设计功底的,一些细节体现了动作导演的用心之处,比如谢霆锋比较瘦弱,踢腿就容易显的比较飘,没有力道,所以里面的高位横扫踢动作全是翻胯下砸的,比较霸道凌厉,再加上速度的辅助,让小谢打出了现在很多当红打星也无法做出的腿法效果。
甄子丹根据余文乐喜欢打篮球,步法移动比较协调的特点也相应对他的动作做了设计和优化,而对于双节棍,出来的效果也是很让我满意,值得称道的是设计了充满想象力的金钟罩,石黑龙挥舞双节棍,以棍风筑起一座金钟,密不透风的保护自己的全身,在电脑特效的辅助下,煞是好看!
这种在武侠小说里是很常见的,以拳脚或者兵器的内力在自己身体周围构筑起一个屏障,但是在电影中很少见到,再加上主角的兵器是近年风头最劲的双节棍,而且动作是实打风格,综合效果让影院里让很多人眼睛睁得大大的!
当然,最难设计的应该是降龙十八掌,抛开甄子丹舍弃自己的长处腿功无法发挥不说,单是对于如何表现掌的厉害来说,就会让人大废脑筋,在一些电影尤其是武侠剧中可以看到,那些敷衍了事的武指一般就是让主角摆个POSE——亮掌——用特效做个光线连到目标——目标被击到,这样的设计最让人倒胃口,但是如果把八卦掌一类的实际动作直接搞上来肯定又会让人看的昏昏欲睡,所以我对《龙虎门》中如何表现这个也是充满期待,当看到电影后也非常满意,甄子丹凭借娴熟的武术功底完美演绎了既有实战威力又有观赏效果的降龙十八掌, 连打带消,攻防兼备,而且完整说来,这套掌法包含了所有的上肢攻击,所以观众可以看到肘法,甚至有膝法,应该说甄子丹心目中龙虎门漫画中的降龙十八掌是一套以上肢攻击为主的拳法,这样符合武术上对一套拳法的设定(任何武术流派都不会是单一的技法,而是以某种技法为主的合理的完整体系),也防止了单独用掌的单调,这样你看到的是一套具有实战风格的真实的拳法,里面有防守,有身法步法,有肘膝的攻击,快速威猛,以攻为主,连打带消,与截拳道的上肢攻击法一样。
甄子丹作为公认的实打风格动作导演,而且是完美主义者,与动作有关的一切细节都被考虑进去,棒球场马坤独对群匪,慢慢的把棒球棍用围巾紧紧的缠在自己手上,防止剧烈格斗中被强烈撞击武器脱手,这是现实中街头格斗的常识,但不立足于实战的武指是想不到这点的。
当塑造了种种性格各异的大侠或者高手后,甄子丹有资格说动作仅仅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对于他来说,什么类型的角色他会设计适合角色的动作,对于他自己,更可是完美的以动作来表达情感,动作或如精武门陈真般愤怒,或如七剑楚昭南般孤傲,龙虎门中也是如此,甄式功夫片打的精彩已是单纯超过了为打而打的概念,已和剧情融为一体,龙虎门从头打到尾已经完整的达成了老板黄百鸣要的电影整体效果,所以我感觉很顺畅,如果剧情复杂了反而没有该片应有的效果。
主角三种不同风格的功夫,大大小小七八场热血激战,再加上狂傲的反派火云邪神以及一些性格各异的一些小反派,从拖鞋到长棍棒球棍双节棍,从大刀到短戟,再到最原始的武器——拳头,让你玩到过瘾。
反派火云邪神的是一个非常酷的男人,并不杀死被自己打倒的比较弱的对手,正如他说的:“你还不配死在我的手里”,短短一句话刻画出他的狂傲,对自己的武功自恃甚高(剧中很多处这样反复把“武”字向观众灌输),而反过来又用拳隔着匾额硬生生砸死王降龙,反映其凶残的一面。
和看过电影的朋友交流,发现李小冉演罗刹女的爱情感动了许多人,一个黑社会的女子,外表和王小龙一样冷傲,内心对爱情狂热直白,而且很执着的去追求和付出,和马小灵和王小虎的爱情比较,这是龙虎门世界的另一种爱情,对于本文来说,这里不是重点,略过。
当然影片也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不是剧情简单,前面已经说了,我觉得就应该简单),而是剧情到后半段发展的有点过快,不过对于沉浸在武打中的我来说,这点可以忽略不计,稍微有点影响的就是感觉时间太快了,这么快电影就结束了,有点略微不过瘾,哈哈。
我很支持龙虎门电影,正式公映后还会去看,里面的动作设计值得反复琢磨,吸引我的另一原因就是《龙虎门》电影所表现的龙虎门侠义精神,不光是剧内,更多的是剧外,当香港功夫片逐渐淡出世界观众的视野时,叶伟信甄子丹带领一群小兄弟打造出这样一部精彩的功夫题材电影,是一种侠义,作为偶像明星,谢霆锋余文乐不怕受伤,敢于吃苦,这种尚武精神也是现在的年轻人缺乏的,武,有时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力量!
P.S.我佩服的是当八爷还在琢磨怎么表现剑花朵朵的时候,甄子丹已经打出了自己的降龙十八掌,上届金像奖最佳动作设计拿的理所当然.我的BLOG:http://www.donnieyen.net/blog/u/2/archives/2006/477.html
今日龙虎门全国公映,因对甄子丹的武戏极为仰慕,遂第一时间前往观看。
本片仍然沿用杀破狼的编导组合:叶伟信+甄子丹。
两人合作的杀破狼相当出色,叫好又叫座,俨然HK功夫片重新回归的模样,本片又是由热门漫画改编而来,自然让人多几分期待。
剧情无需详述,无非灭门报仇之类的老桥段,为人瞩目的只是几段武戏,但很失望,本片的武戏对特技的使用已经到了滥用的地步,所有武戏都是很夸张的动作,不如杀破狼中多是硬桥硬马的实打实,两个非打星出身的谢霆锋以及余文乐自不消说,多数时间都只是在借助钢索的帮助,再摆摆几个貌似很酷的pose便完成一段武戏;但甄子丹在本片中也多以钢索协助完成众多武打动作则颇为令人失望,其招牌动作“凌空三脚”也一概欠奉;而最终boss与甄子丹的决斗居然只有短短3,4分钟,实在让人失望。
甄子丹在宣传时自称龙虎门将是10年无法超越的动作巨制,在我看来,比起杀破狼实在差上一个档次。
当然也不排除其他人喜欢这种动作设计,例如我就在某些影评上看到为龙虎门的武戏打了满分的,个人来说,由于近数年来依借吊钢索而拍的功夫片已经多如牛毛,因此比较希望看到多一些实打实,没有那么多特技辅助(完全没有也不可能)的功夫片,有消息称甄叶二人已经筹拍杀破狼2,期待ing。
至于文戏方面,大多数人的看法都很一致,零分,我也完全赞同。
但忍不住又想拿杀破狼出来说,杀片以任达华,廖启智,夏韶声等老戏骨串演的文戏,其实完全不逊于武戏,但为何相同的导演,拍出来的东西相差如此之大呢?
以原著漫画来说事,似乎也讲不过去,原著流行十数年,其中可用来拍成电影的故事相当之多,不至于像现在只是一个老桥段和弱智的台词。
究其原因,我猜可能是因为甄子丹过多地占据龙虎门的主导地位,叶伟信导演无法起到自己应有的作用,因此导致文戏拍出来较弱(甄子丹做导演的杀杀人,跳跳舞也是被人诟病其剧情的片子)。
这里我又开始为杀破狼2感到担忧了......
又是一部由漫画改编而成的电影。
不,香港其实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漫画,至少我如此认为。
既然名曰“漫画”,自然应该是以画为主,文字必须退居二线,可以由文字来点睛,但前提是以画面为龙身。
但香港漫画的通病就是“口水多过茶”,一味地评述,画面成了地道的插图。
隐去画面不看,漫画书就几乎与小说无二。
而且香港漫画的人物故事都臃肿不堪,一部书里面无数角色,很多都是“可有可无没有最好”的那种,缺乏与故事本身的联系,完全是为了增加其长度而硬扯进来的;其中的人物地位也是变动悬殊--一开始的武林至尊最后往往三两下就被更高深莫测的角色干掉,里面的武功心法动不动就是50多级,而所有人都是在跳级修炼;说到打斗,每个高手一出手必定天崩地裂,鬼哭神嚎,又是飞沙走石,又是雷电交加,线条繁复得令人眼花缭乱,可气势凶猛之余却往往没有什么可看的招数,徒有其形。
然而根据漫画改编的电影却也有成功之作,不过那是若干若干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香港电影还没有如今这么差劲。
因此,我根本就不期望这部影片能带来任何惊喜,我要的只是甄子丹。
知道幼年的他曾在国家武术队修炼,之后去了美国,家人在那里开了武馆,扬我雄风。
没想到的是,他在影坛的名气竟然超不过李连杰和成龙。
那样流畅迅猛的动作,尤其是潇洒刚劲的腿功,始终让我着迷。
《杀破狼》的故事较差,但打斗确实精彩,因为有他,并且由他担任武术指导,在这之前的《刀锋战士2》也是由他来打造,里面的动作华美激烈,我只恨不得看他来主演。
等待,等待他的新作。
没想到《龙虎门》会让我失望。
40%以上的是电脑特效,又怎么称得上是“十年之内无法超越的武术巨作”呢?
继....续.....等.......待..........
howie说跟《杀破狼》不一样,可我看的时候不由得回忆起《杀破狼》来。
http://blog.sina.com.cn/u/475e5802010000rl还是那么一以贯之地往“有型”的路上狂奔过去不回头。
甄子丹刻意让头发遮住脸,任风吹的样子,如果是他的影迷看到,会尖叫吧?
甚至在想,甄子丹的影迷里会否有一个他自己,甄子丹呢?
连着两个片子看下来,就会觉得,他这样热爱自己,简直是一枝热血沸腾版的水仙花。
我并非对这种对自己的热爱有所反感,毕竟,剧中人物并非只是在搔首弄姿,而是结结实实地在散发着硬朗的光芒。
是自恋,也算是恋得其所。
记得小时候不是很爱看功夫片,总觉得功夫片有很多练功打斗的场景,拖得好长,如果当时有快进键,我一定会把这些个场面快进过去,直接看结果谁赢谁输。
现在反而倒过来了,情节倒不怎么去挑剔,功夫场面打得好看才紧要。
所以看《龙虎门》,居然不觉得“文戏零分”之类的感觉,看下去还算过瘾。
实际上这部片子简单到,人只需要用好人和坏人来区分,跟我小时候的是非观一致,跟直截了当拳脚到肉的打斗风格也匹配。
有一个场景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就是龙虎门武馆一出场的情景,很多小孩子在练功。
我看到这里不知为什么有些激动。
很有之前看《七剑》时想冲上去跟那帮侠客握手的感觉。
功夫片里始终应该有正义告急的焦虑,这个出场以及片首的那段旁白让我误以为这种焦虑在《龙虎门》可以血气重现。
直到电影结束时,才略有失落地回过神来,一场误会。
本想跟那位英雄讨论一下时势险恶,可是英雄只顾顾盼自雄,真顾不上谈谈那些事关正义的事情。
佐证一下:http://yingxiang.org/howie/?p=183《龙虎门》的武打设计其实跟《杀破狼》不能比。
后者的打斗很有层次,动感十足。
而《龙虎门》的打斗设计终极目的似乎是为了摆甫士,打得没有层次,没有动感。
当然这也许是为了将就谢余二人没有功底。
(HOWIE观点)
看之前很期待,大报小报消息不断。
看了之后,武戏还算过瘾,文戏惨不忍睹,甄子丹很牛,编剧很烂。
整部戏在我看来只有三分之一是精彩的,而这三分之一的戏几乎都是武戏。
小谢第一场武戏真不错,其爆发的速度和力量在那一跳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正是地道的甄子丹式的搏击。
如果说什么地方稍有不足,那只能说还缺少点“气和韵”。
“气和韵”这个东西很神奇,学是学不来的,教也教不会,完全靠后天长时间的积累大概只有在真正的武者身上才能看到。
现代的演员里面看看甄子丹和李连杰就知道了,前者的“气”石破天惊,后者的“韵”浑然天成。
余文乐这个角色有点多余,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真正的鸡肋,武戏也有点软。
元华让我有点失望,或许是角色限制(没什么发威的戏,唯一算上打戏的一段,还是失败者),原本《功夫》里面挺出彩的一个演员啊。
甄子丹我就不说什么了,比起李连杰的倜傥流畅大家风范,他更像是一个尖锐犀利的血性男儿,似乎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
很多人都把甄子丹和李连杰进行比较,我个人觉得没什么可比的,一个是有门有派的套路高手,一个是博采众家的搏击奇才,各有看头,要是没了其中任何一位,武打影片可还真没什么意思呢。
根据漫画改编的影片如果不在编剧上狠下功夫,内容将会很空洞,本片即是如此。
人物之间的对话令我一再笑场,几段小龙的童年叙述也有些无力。
人物塑造和情节也都有些简单:有董洁的清纯不染烟尘就一定会有李小冉的妖媚(俩姑娘不论立场还都是舍己为人的情种),有个有情有义的彪叔就一定有个脸谱化的白痴反骨仔,甚至小谢善攻小余就要善防。
最后的那场打戏,太神话了一点,反而失去了血性,或许该片定位为玄幻武打?
汗。
片中有2段戏有点意思,都是甄子丹和李小冉的对手戏。
一场是李小冉在水池中拖住甄子丹,待说明真相时被甄子丹打入水中,镜头先拍摄李小冉沉入水中,无论是镜头还是气泡都能让我感觉到李小冉的悲哀,就这么沉下去好了,全无希望的沉下去。
另一个场景是李小冉用命抵命救活甄子丹,甄子丹用尽全力未能起身颓然倒下,身下的地板如同拼图一般轰然下陷,无论是甄子丹的表演还是特技设计都很逼真,或许心灵的塌陷要比死亡更让小龙痛苦吧。
当然除了这两个镜头之外,李小冉完全没有作为,再无亮点。
综上所述,开场2武戏,中途2文戏,ok,算算时间,刚好三分之一的精彩。
说点与本片无关的题外话,甄子丹的肌肉真不错,看上去很顺眼,接下来想到的竟然是我很喜爱的一个女演员万琦雯,她和甄子丹其实看上去真的很配,为什么俩人最终没能走到一起呢?
叹气。。
同标题吧。
今天去看的是5点多,进场时已经是谢霆锋在打架鸟。。。
日本餐厅里用了大量的特写——应该是这样说吧,穿插过每个房间。
剧情是非常老套的,啊,xxxx杀了xxx,然后xxx和xxx,还有xxx去学了些什么还是怎样提升了武艺,回来复仇成功。
可能最搞笑的是他们的名字吧,火云邪神。
吖,《功夫》。
不过这两个同名同姓的看起来却大不一样。
有点失望的是这里的火云邪神最终到死也没有揭开那张丑陋的面具。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
我想NOKIA应该给了《龙虎门》很多的赞助费,片中的人物几乎都人手一台NOKIA的新机。
=-=|||——另类卖广告。
嗯,最后要说,余文乐真的被搞丑了。
那三个男猪脚的发型,甚至是他们小时候的发型,请允许我——无休止地汗下去。
OTLTHX FOR READING.
今天反正是无聊的时候做无聊的事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先看了一部无聊一百倍的鬼域所以觉得这部戏特别的精彩首先我很开心的看到 甄子丹并没有像以前那样把一整部电影80%的篇幅用作武戏,他知道了什么叫做适可而止。
虽然我很喜欢看他的武戏,可是自从被千机变 见习黑玫瑰 杀破狼没完没了还略带雷同的武打倒尽了胃口,就对甄子丹的戏有点不知所措,一边想着想着期待着,一边却又害怕那些没完没了看的快要睡着的武戏....虽然这部戏的文戏并不十分出彩,但是适当的比例分配无疑让片子更能够维持观众的注意力,而不是先对精彩的武戏亢奋到后面却对着不断重复的武戏睡大觉。
这部片子的灯光也很值得一提。
大概是受漫画影响颇深,很多时候的灯光都很戏剧化,有不知道哪里来的探照灯照在主觉身上,背景是被淡化的一片漆黑。
感觉很特别,很好的起到了强化的作用。
另外提两个小事情第一个是三处很明显的NOKIA广告....太扯了...人物的造型服装道具都是哪个年代的啊...跟那些手机的调调也差太远了我不反对赞助商在电影里面做广告,可是能不能做的有水平一点啊...这种硬梆梆的广告就令人生厌了第二个是...董洁的几套衣服都好漂亮啊!!
特别喜欢最后那套桃红色蝙蝠袖配大围巾的!
其实看过《杀破狼》之后就有心写一写甄子丹,但各种原因没有写成,这倒无关紧要,因为还有《龙虎门》这样的片子出现。
认识甄子丹是源于一部三级片,名叫《魔唇劫》,那是上大学时在录相厅看的,有一点请不要误会,此片绝不是《卿本佳人》类所能比及的,应该是一部有关邪教的影片。
朋友总结片中有三快:“女人脱衣快”,“地点转换快”,还有“甄子丹的腿快”。
前两快看片的增多慢慢忘却了,但最后一快始终令我记忆深刻。
《铁猴子》是甄子丹另一部极为叫座的影片,该片再一次将甄子丹的腿快发挥得淋漓尽致,很难想象,哪位武打明星还有甄子丹这样的迅捷。
所以虽然李连杰与徐克创造了黄飞鸿神话,但事实上,我还是偏向于甄子丹的佛山无影脚,恐怕也只有他能够真正诠释,对于我这个不懂武术的人来说,速度与力量是我所看重的,想来也与李小龙的截拳道精神是相吻合的。
心目中的甄子丹绝不次于李连杰,除了一些漂亮的动作以外,甄子丹的力度更是李连杰无法比拟的,所以我十分地看好此人,但事实上却是甄子丹基本上没有创造任何辉煌,虽然《铁猴子》中的黄麒英表现得极具大家风范,虽然《黄飞鸿》里的官爷阴狠毒辣,《新龙门客栈》里的公公变态霸道,但他仿佛只是一个过客,没有给人留下再深的印象了。
我想,如果真要找出一个理由的话,那就是甄子丹太有型,太酷,这反而是他演艺生涯的一个瓶颈,令他错过了许多好的角色。
《千机变》可以说是甄子丹回归的一部重要作品。
说实话,这并不是一部好片,但里面的武打设计可以说是甄子丹式风格的初现。
说到甄子丹必须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刘家良。
在香港有几大班,刘家班(刘家良),成家班(成龙),洪家班(洪金宝)和世界瞩目的袁家班(袁和平)。
作为武术指导,刘家良一直提倡武术的真实再现,所以他当年错过了徐克的《倩女幽魂》系列,直到《七剑》中才与徐克完美的合作了一把。
早期的刘家班为邵氏拍过了许多武打经典影片,一招一式,稳扎稳打,十分讲究中国的武术渊源。
在我记忆中,当时有许多香港武打片都是以拳种的名字命名的,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如此命名就意味着你必须尊从该拳种的特点。
那时的武打影片不但向观众传达了善与恶的区别,同时也传达了各种武术流派的问题。
但由于传统的武德观念,所以少了许多格斗的意味。
在七十年代初,李小龙的影片可以说是一个异数,他的影片第一次将武术与格斗相结合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件。
李小龙死后,电影中格斗的概念又淡化了,成龙戏谑武打开始替代刘家班的真功夫武打设计,于是武术在成龙这里更具杂耍的意味。
后来洪家班,元奎到袁家班风靡全球,真功夫近身肉搏的武打很难再看到,电影也多是舞蹈式的武打动作。
甄子丹是崇尚真功夫的人,所以他加入了刘家班,直到《千机变》中担任武打设计时才开始初现甄氏功夫。
其实在这之前,甄子丹自拍了几部影片,也单独任武术指导,但由于影片不卖座,他的设计也不为人知。
《千机变》由于是打偶像牌的英皇投资,所以广为人知。
不过说实话,这部影片并没有将甄子丹的设计完全表现出来,虽然许多动作令人耳目一新,但只有闪光点而已。
在这个时候,《七剑》出现了,可以说替甄子丹的武打设计起到了辅助作用。
《七剑》的武术指导是刘家良,与甄子丹在影视表现武术方面可以说有相同的观念,更重要的是,徐克的回归。
当全球都充斥着袁氏特效飘逸的武功时,徐克则抛开了《蜀山传》之类的空灵,回归到武术本身,所以《七剑》给我们逞现出来的是真实的效果,尤其是一段巷战,十分抢眼,与《方氏玉》中那段蒙眼巷战的写意明显不同。
但刘家良深厚的武术功底,对传统武术的认知还是阻碍了此片走得更远,直到甄子丹的《杀破狼》横空出世。
武术以德服人的概念在《杀破狼》中一扫而光,格斗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尤其格斗的招式中充满了角色本身的性格,这一点上可能连李小龙的设计都无法比拟的。
有人说《杀破狼》是传统武术电影的回归,我想只说对了一半,原因有两点,一是它结合了刘家良贴身真功夫的传统武术与李小龙格斗式武术的精髓,而这两者在七十年代时是各自分开的,并没有结合在一起,二是它更结合了剧中人的身份,最突出的莫过于吴京的阴狠,真是如同小说中说过的招招歹毒。
这显然是一种在回归基础上的超越,令人不可小觑。
甄子丹也因为《杀破狼》一片而奠定了自己一个著名武术指导的身份,可以说仅此片,甄子丹的地位便可与刘家良等人相提并论。
但谁也没有想到,甄子丹竟然在《杀破狼》之后走得更远了,《龙虎门》这部影片在武打设计上几乎汲取了这三四十几年来所有武打影片的精华。
一部漫画作品改编的电影,在武打设计上是有相当难度的,尤其是对于甄子丹这样的近身理念者,如果换了袁家班,也许更显得顺理成章一些。
但事实上,甄子丹却将《杀破狼》的风格延续了下来,而且更突出更明显。
近身真功夫与格斗的结合几近完美。
许多人乐道影片开头谢霆锋酒楼一站的腿功,但事实上最能体显甄氏风格的是日本料理店中那场战斗。
影片竟然采用了俯拍镜头,这是早期武打影片大全镜所常用的镜头,后来由于不激烈,节奏缓慢而慢慢地退出了武打影片,取而代之的当然是局部特写的蒙太奇手法,所以说甄子丹这次用的俯拍镜头绝对是一次冒险,但事实上,他成功了。
狭小的隔断,人群的拥挤以及镜头下的贴身肉搏这一切把一个现代多少认为有些禁忌的俯拍镜头表现得极具冲击力。
(这里要注意一点,袁和平的俯拍镜头大多是渲染造型的,不在此讨论范围内。
)但毕竟这是漫画,影片不可避免的有许多写意性的武打桥断,尤其以最后一场打斗戏最为明显。
可以说最后一场打斗戏是一种尝试,即写意与写实的结合,说实话,还是不如前面那些格斗式的武术打斗来得过瘾,但这种尝试是很有必要的,至少它们的确结合在了一起,同时也可能是甄子丹野心的一种体显。
华人的武术电影是相当令人骄傲的,在世界电影史上肯定会留下重重一彩的,甄子丹这两年的崛起令我们相信后继者有人了,这是值得欣慰的事情。
虽然我们可以说甄子丹重现了香港电影史上那些武打影片的精髓,但笔者更想说甄子丹是在回归的基础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这一点十分重要。
最后顺便说一句,《龙虎门》毕竟是由漫画改编的,剧情简单,有些情节过于随意,但有了甄子丹,此片应属收藏之列,个人鄙见!
2006-8-16韩兮
剧情啊什么的,本来就不是关注的对象,既有动作又有深度的漫画改编电影目前还凤毛麟角……,(我觉得〈绿巨人〉可能还稍微算一部,它是被低估了的)所以一开始就是冲着动作去的…… 老实说,电影里的水泥墙实在是太脆了,什么手脚快点的人,不管是谁,一碰就碎。
一开始使用这种方法人也是为了增加视觉效果,但后来用多了,不但没有让人觉得真实功夫的力量感,反而削弱了它自己所宣称的“真功夫”。
印象里这种让岩石水泥之类硬物碎掉的打斗效果,用得比较成功的是〈七剑〉,特别是剑与墙壁碰撞时的质感,把握得很有分寸。
但〈龙虎门〉显然太过,稍微摔一跤,墙就有了一个窟窿,太假。
但〈龙虎门〉除了最后一段打斗显得太假而且太温吞以外,另外几场打斗非常精彩,很有水准。
特别是一场日本料理店的打斗戏和暗杀马坤的戏。
日本料理店的特点是每个房间都很小,过道很窄,房与房之间隔着很薄的纸墙。
这就形成了一个被分割了的大空间。
整个大空间是整个店,然后用非常薄弱的纸来分割,每个小空间都可以知道其它小空间里的人的活动。
导演使用了两个特别的镜头来交代和展现。
一个是穿墙的长镜,一下子就把几个分隔空间窜起来,也把人物的关系和情绪窜起来了。
还有就是一个大俯拍,把整个店都拍下来了,里面的人物在空间的分隔下做你死我斗,很像是一个客观而冷漠的观者,很有气势,也很有蕴意,是这片里最好的几个镜头之一。
还有暗杀马坤一场戏,灯光打得很好。
其实这种强对比的灯光效果在打斗片里是很常见的,也经常被用来表现这种气氛。
但它一出现时,我还是觉得很惊艳,可能我对黑白的东西比较偏爱吧。
特别是这场戏的最后一个镜头,王小龙抱着小灵渐渐走入黑暗时(这时画面上方约八成的面积都是黑暗的,非常漂亮),我们确实可以通过画面来了解人物的心情。
虽然说我不会去关注这种片子的剧情,但还是忍不住要呐喊一下:把故事编得好看点会死人啊!
…… 博客:http://www.mtime.com/my/Lyeast/
『龙虎门』是一个锄强扶弱的正义门派。
影片讲的是它的第二代传人王小龙和王小虎以及后加入的石黑龙,与邪恶势力罗刹门抗争,最终战胜火云邪神的故事。
提到火云邪神,很难不想到周星驰的《功夫》,然后自然而然地拿两部影片做起比较。
就先拿火云邪神来说。
《功夫》很完整地塑造了一个武痴的形象,出手狠辣但不失纯真。
相比之下,本片里的大反派火云邪神未免过于单薄,他坏,他很能打,就没了。
就像戴在他脸上的面具一样,撕掉这两个标签,这个人物就消失了。
其他人物也可以拿来比较。
《功夫》的主人公阿星从怀揣梦想的小混混到万中无一的武学奇才,中间有非常清晰的成长路径。
反观本片,王小龙为虎作伥又振振有词,王小虎做事鲁莽,石黑龙不知道是来干嘛的——这些人物一个个面目模糊,关系不清,都无法担纲统领全片的主人公。
再说女性角色。
《功夫》成功地塑造了包租婆这个经典形象,哑女戏份不多,但对阿星的人物建立至关重要。
本片中的两个主要女性角色都只是花瓶,罗刹女与王小龙似有青梅竹马之谊但交代不清,两个人成年后的关系又极为拧巴,扮演罗刹女的李小冉只能尽力表现自己并不擅长的风尘味道。
马小灵对王小龙和王小虎的感情都莫名其妙,她在白云山的英勇献身毫无来由,也就无法感人。
王小龙的母亲更只是一个符号,片中对她为何离开龙虎门语焉不详,但是她用几句教诲就能让王小龙在黑道混了多年仍是一朵白莲花。
本片的影像风格颇为诡异,满屏黄绿配色可能是为了表现漫画的质感吧。
《功夫》也有漫画元素,但民国时期的质感非常扎实。
而本片中,现代都市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快意恩仇的江湖气质,龙虎门三少的杀马特发型,彼此格格不入。
本片拍摄晚于《功夫》,可水准却是全面落后的。
那时候董洁刚火,好久之前的事情了。那时候刚跟第一个男朋友好呢。
香港电影十部有九部烂,幸亏拍得够多,否则没法看
在电影院看得,当时觉得效果还不错
画面,摄影,武打设计都挺好,可惜剧情改编出了事。世界设定和实打实的武打不融洽,还不如用风云或者原著那种夸张风。
也许现在有人知道为什么当年甄子丹和谢霆锋有过节了。
印象中三位主演的造型都很诡异。
打得精彩,编剧一般
这个...我真不知道他要说什么...
里面的功夫打得太酷了!~
香港的漫画改编电影从来就不是我的菜,于是迅速看完全片,主要看女演员的镜头:梁洛施官恩娜作为配音演员自动忽视;董洁这个花瓶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温婉贤淑跟以前的形象没什么分别;李小冉的妆画得,四个字总结:“我勒个去”;雯女戏份不多,不过造型很靓,很像《女人不易做》里的海翘。三星。
相比较上一部改变自港式功夫漫画的《风云》,似乎并没有多少进步,只不过这次打斗的场面更真实了些,当然在特技上也有了进步。至于其他方面,诸如情节的简单、场景切换之间的突兀、语言和表演的做作等等方面,还是一点都不逊于前辈。还有那个通红的画面,不知是刻意为之还是视频版本缘故,简直让我无法
故事俗套,动作和特效不错的〜
说到大部头港漫改编的电影就还有这部了。比起《风云》和《中华英雄》来时代感更加不明,完全抛弃了武侠形态,就是一部能力极度夸张版的古惑仔。然后就是喜闻乐见的“无敌风火轮”……
画面的漫画感很强啊,即使是6年后看依然觉得画面很漂亮,动作也不错,不过情节……,这片有情节么
三个乡村非主流。。。。“王小龙,我想最后问你一个问题!”“爱过!”
导演: 叶伟信主演: 甄子丹 / 谢霆锋 / 余文乐制片国家/地区: 香港imdb链接: tt0482930
6年前的港片看着就是舒服 十足的漫画元素让我想到了同样除恶扬善的钢铁侠 只是咱国人不整高科技 靠着腿脚与信念外加点灵丹妙药就可成为超级赛亚人了!
网大风,杀马特动作片,所有人都在装样子、摆造型、特效、音乐都蛮廉价的,可能是叶伟信职业生涯最差。
漫画电影,十分漫画,零分电影
原来有甄子丹..于是看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