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香港,股海翻波,华商混战,那还是一个股市经纪在黑板上疾笔如飞买卖股票的时代,1973年外资涌入干预港股,大量收购华资企业,工厂倒闭,恒指一年内从1774点暴跌到150点,无数港人跳楼自杀。
这时,五个华人股票经纪担当起大任,凭自己一腔热血和才智打赢了外资反收购战争。
此后,迎来了港股八十年代“鱼翅捞饭”的“都市神话”。。。
《窃听风云2》让人不得不想起《大时代》,那个混沌的时代,容易造就英雄的时代。
侠之大者——方进新(刘松仁),股坛大鳄陈万贤(江毅),警界枭雄——龙成邦(曾江),以及最后的赢家方展博(刘青云)。
在《窃2》召集那么多见证了香江光辉岁月的金牌老戏骨,可以说是向那个黄金时代的致敬。
地主会五人之中,修哥毫无疑问是一个仁者,而曾江则是一个枭雄,他们都是被时代选中的人,但自古以来仁者、枭雄就两难全,于是就有了兄弟之间的恩怨情仇,兵戎相见,最后到有一人倒下。
祖最后的复仇同样也是走不出当年《大时代》的轮回。
只是相比方展博的家破人亡,这次他的操盘更加完美,养老基金吸金,自己完美牺牲,地主会首脑的落马,最后甚至还给自己的棋子何警官、罗敏生安排好了后路,可谓机关算尽。
窃听1的失败,一毁在主角三人组缠得太紧,各自没有发挥空间,二毁在王敏德一成不变的POSE架不起那个漫无边际的黑幕。
所以窃听2一好在完全扔掉了1的剧本,三巨头分饰警匪商,各自游刃有余,更好在曾江带着一帮子老戏骨凛凛一站,立即镇住气场。
而那个神秘兮兮的地主会,让传说中一通电话就可以让市场翻云覆雨的大佬跃然而出,估计满足了无数小散的控诉欲,宋鸿兵的读者也大概也瞥见了心目中影影绰绰的罗氏家族。
在影院的120分钟里我的思维就这样无限发散,因为剧情在我的诸多情结之间无限穿越:我仿佛又看到《大时代》的延续,凶狠狡黠的龙成邦、阴阳怪气的陈万贤,还有,中年发福的方展博一一浮现——不过在展博身上磨灭的锐气和诡智居然被义匪所阿祖继承,最后,看着为父寻仇的阿祖一路吐血一路设局,又不能不使我联想起《暗战》里的张彼得。
凭心而论,这部组装戏有故事,有机关,有节奏,每个细节都用心打磨——就像同叔削铅笔、在白纸上仔细记下每一笔交易的造价——一样精致而稳妥,但是这些良好的感觉随着阿祖的死去,节奏的骤然放缓,迅速地消费掉了,仿佛什么都没有留下。
《大时代》里,陈万贤对丁蟹说:“咁多人死,唔得你死”,一语成谶,这部戏看了三遍有余,最后满眼只剩两个字:宿命。
而窃听2中阿祖豁上一人的性命完成了最后的布局,换得满盘皆活,恩仇尽报,乾坤各就其位。
窃听2毕竟是主旋律,升华了个人奋斗的价值,它不信邪、不残酷、不走偏锋,符合和谐社会的发展观;但是,尽管剧情贯穿前后四十年,它却独缺了一点厚重的情怀——方中信的龙套没点出股海无常风云难测;一句蛇足般的“车臣和中东的基金”没搭到时代的脉搏,反倒使其显得失血般空虚和苍白;最后客厅里上演的老电影,幻想中的天伦之乐,也没有勾人心魄的悲喜冷暖,反倒是像在暗示观众:亲,这只是一个独行杀手的传奇故事,戏演完了,该散场了,别遗落贵重物品。
所以简要地说,邪不胜正的智战片又多了一部佳作,而可与《无间道》比肩的华语电影暂时还没有出现。
(原文作者:吃瓜子的犀牛)实际上,在观影之前心中已有明悟,单就电影本身的发挥空间,《窃听风云2》给予古天乐的不会太多,此前三大主演所各自象征的城市图腾已可见一斑,深圳与香港息息相关,当代表香港继承者的精神冠冕被赋予吴彦祖挺拔的身形之上,本港导演尔冬升宠溺的眼神已经满溢而出。
至于眼神的背后,自然是竖起手指的微微摇晃。
古仔,这一次你的道路上,电影的上帝依旧吝啬鲜花。
但古天乐依旧给予了堪称优秀的表演,并不需要用诸如“热爱电影”这般高雅的理由粉饰,这完全是传承自香港老一辈对待工作的坚持与尊重,这种偏执地近乎信仰的情结永远在他的身上喷薄翻涌。
于是我总想起俄罗斯人爱说的一句箴言:拥抱永无终止,一日胜过百年。
当这种近乎偏执狂的坚持在十几年的岁月沉淀,或许我们真的无谓再给他添上巨星的噱头,他只是一个港仔,香港电影圈最后一个精神与身体都属于本土的港仔。
言归正传,谈谈电影。
既然是续集,《窃听2》自然完全继承了《窃听风云1》的基本脉络与冲突的核心,当然与第一部略有不同的就是,《窃听1》里始终抬高“法”的贯彻与执行,而《窃听2》里“情"与“义”则成了所有情节的起点与终结。
无论是吴彦祖饰演的司马念祖,还是刘青云饰演的罗敏生,他们的行为始终都是出于“情”与“义”,而不是出于法。
法对于他们只是完成利益的工具。
甚至《窃听2》里真正“法”的代表何智强,作为一个执法者,他对情的重视也要远甚于“法”。
何智强在剧里最痛苦的一次执法行为是亲自逮捕犯罪的妻子,但理由绝对不是因为他大公无私。
而是因为他作为执法者太清楚执法机构的力量。
他的妻子希望他们一起走,但何志强清楚:他们走不了。
过于理性,是何智强的优点,也是缺点,过于理性就显的冷静,冷静与冷酷虽有区别但表面相似,而理性者的感情表达永远是暗涌的,就如同是深埋泥土的醇酒,埋得深藏得也深,你看不得见不着,你要寻找,只能是用灵魂去倾听。
如果你倾听不了,你就会觉得这个人冷酷无情。
而与感情内敛的何智强相对应的,是叶璇扮演的妻子。
现实就是如此,你永远不能要求女人去跟男人一样冷静理性,因为很多时候女人是连道理都不屑讲的,所以她们总骄傲地自称是感性动物。
出狱的叶璇与古天乐的对手戏带来了电影的一个高潮,她呈现在观众眼里第一个也是最具感情与力度的动作,是把结婚的戒指缓缓递还给自己的丈夫。
这也是《窃听风云2》里唯一值得称许的爱情片段,当戒指在指缝间传递时,镜头定格,妻子的脸上是慨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苦笑,丈夫的脸上则平静如湖水,仿佛意料之中,又看似并不在意。
唯一欲盖弥彰的是略显茫然的隐痛眼神。
而这时候的平静与后期何志强激烈狂乱的表现,在证明了何智强对妻子情感深沉浓烈的同时,也证明了这般感情内敛的人物在捉襟见肘空隙里,被古天乐演绎的竟是如此震撼直指人心,实在不得不让人击节赞叹!
似何智强般的男人,心中柔情百转,如此情深却不愿启齿。
似古天乐这般的演员,心中自有沟壑,却也同样不愿再人前高论清谈。
或许,能呈现这样精湛内敛的演出,与其说是演技,倒似乎更像是本色演出啊。
孙子兵法有云:“胜,不妄喜;败,不遑馁;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
”同样,在一个港片整体落寞的现在,无论是《窃听风云2》电影本身的精彩,还是古天乐不输前辈的精湛表演,似乎也仍然是努力在给观众多一些不放弃香港电影与香港演员的理由吧。
因为这不再是港片的黄金年代,王朝摇摇欲坠,观众称赞的永远是十数年前的剧目与演员。
于是他独自前行,砍遍荆棘的跋涉,在荒芜的路上自己洒下鲜花。
他深情邀约,请观众微笑应允。
他说:The best is yet to come,最好的就是现在的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他是古天乐。
看完《窃听风云2》,觉得还好,但想说的东西不多。
再看到舆论评价普遍正面向上,这个又真没有想到,大概真是其他站队的太矮了。
最近一段时间,自从《钢的琴》票房失利,看到某导演在微博上奚落的得意劲,看到一堆人扎堆去研究某女星的恐怖现象,我突然确信,在现下的中国,不仅评论失去其意义,电影制作者也逐渐丧失了其准则。
所谓的诚信、良心和品质,它们更是无从谈起。
在合拍大潮下,多少香港导演为了淘最后一桶金,疯狂透支信誉,就差直接摁住观众,往脑门上画符贴字。
从这点来说,《窃听风云2》是一个积极案例,它的票房和口碑至少是良性互动,反馈很多。
早先,麦庄用并不擅长的古装思路去肢解《关云长》,是为失败反例。
二人重回港片经典的警匪类型,他们调度有方,结果也终于变得正常起来。
虽然与此同时,《窃听风云2》沾染了港片的诸多毛病,比如不同戏段的掉链,人物感情戏皆为鸡肋,女性角色亦塑造得相当失败,追车场面更是主次不分,为了追而追。
一直到后半段,三位主角的命运才交错一起,制造出危机和紧张感,而此前,他们基本是各自为战,缺乏真正的关联。
跟前作相比,《窃听风云2》继续沿用了三位男星的演员班底,麦庄却大胆地另起炉灶,颇有合写《无间道2》时的胆量。
与《窃听风云》的贪念铸成大错不同,这一回影片是渲染复仇之念,行动展开,其他人的命运也卷入其中。
当他不惜以性命相抵,其他两人反而成功解脱。
为了降低观众的理解难度,《窃听风云2》的窃听也只限于卫星电话和安装窃听器,偶尔丢出同一个手机的包袱。
至于有点门槛的股市操作,通过戏剧化的买进卖出,基本也能明白个七八分。
在另一个角度理解,也许是编导故意含糊,怕着班门弄斧。
为了增加剧本厚度,麦庄引入了七三股灾、亚洲金融危机等事件,再主打一个地主会的概念,跟一般人猜测的阴谋论是直接对上了。
九七后,港人生存空间饱受积压,愤懑跟恐慌都难以消除。
就着《窃听风云2》,我开玩笑道,据说每一部港片都可以有政治解读,就看够不够胆。
友人坚决反对,说每一部港片都不应该有政治解读,出发点大概是多数香港电影纯粹为娱乐制造,政治无非浮云。
问题在于,政治本是闲聊话题,麦庄也会加入一句“我是大法官的侄子”,如果没有语境,外人还会觉得莫名其妙。
因而,事实是港片里含沙射影的东西实在很多,若有人真往后九七方向去做政治解读,那也是避免不了的。
如果从金融黑幕来说,《窃听风云2》的技术含量跟窃听手法一样,确实有点太低了。
但明眼人都知道,金融只是一个题,正如日本人拍电视剧,从法官到医生,每一个行业都可以剖上一把。
说到底了,打麻将也不过是一个局。
港片在制作流程上就已经决定了娱乐至上,所以,当《窃听风云》以低缓得有点拖沓的节奏展开故事,给足了几个明星镜头,才真正切入主题,然后对峙以及结局反转,它是步步为营。
这点上,当内地逐渐主导了合拍片投资等环节,香港编剧能做到麦庄这样的,现在其实已经很少了。
表面上,《窃听风云2》是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然而比起一帮吃白食的,它还算用心,没有在恶意透支和消费前作。
作为合格的类型片,《窃听风云2》暴露了与生俱来的缺点,比如制造交手对决,比如曾江那句台词,所有人都可以脱口而出。
然而,它又恭恭敬敬把故事给说完了,留有几场闪光的戏,给了出色的老配角,这或许是它最大的优点。
【东方早报】
□加书亚你只能祈祷大师们不要失手拍出烂片,却可以期待商业片导演偶尔拍出杰作来。
上半年的《关云长》使麦兆辉庄文强二人遭受了多少观众的唾沫星子,这个暑假末尾上映的《窃听风云2》就还给他们多少掌声。
让许多观众不解的是,何以同样是这二人的作品,质量却如此参差不齐,一部画地为牢、顾此失彼、形神具散,一部却元气淋漓、剧力密集、奔腾千里。
答案,或许就在于类型本身。
在警匪片中得心应手的麦庄去涉猎历史剧情片便显得捉襟见肘,回归后又显得游刃有余。
《窃听风云》系列确实是近年来港片中难得一见的佳作,尤其是第二部,无论是剧情跌宕起伏的设置,还是对主要人物的刻画,都让人眼前一亮。
几位老戏骨的表演也可圈可点。
《窃听风云2》既最大程度上保留了港式警匪片的原汁原味,同时在面对内地市场时,又能克服近两年来一味的迎合倾向,通过对原有类型的适度改造,取得了调和众口的效果。
这样的片子,十分接近于一些好莱坞的优秀类型片,它尽量不去强调地方性色彩,把观众接受的普适性作为制作的旨归。
麦庄的《窃听风云》系列以及徐克近两年来的武侠片,似乎暗示了一部分香港导演在面对内地市场时,已经由一开始的顾此失彼、“不知道内地观众想要什么”,变为逐渐摸索出了一条类型片的重新整合之路。
显然,《窃听风云2》的要点不在“窃听”上,而是在复仇上。
复仇,给了人物行动的动机,给了情节发展的剧力,复仇的实施过程给观众带来了酣畅淋漓的快感,复仇的意义和结果构成了电影主要的道德设定。
这是一个精心编织的关于复仇的故事。
如果说在第一部中,“窃听”还可以视为剧情发展的一个契机,那么到第二部中,“窃听”则成了一个意义可疑的工具。
导演无意于像德国电影《窃听风暴》那样去揭示窃听的政治含义,或者探讨警察权力和公民自由的边界——时下,媒体和政界不断爆发的窃听丑闻正使这一问题变得敏感。
总之,窃听元素在第二部中被进一步弱化了。
类似地,股票市场在电影中的重要性也处于一个从属的位置。
尽管电影中涉及了“地主会”、内幕交易等金融丑闻,但其在这方面对观众造成的冲击力,远逊于《华尔街》这类专门揭露金融丑闻的电影。
“窃听”和金融市场这两大元素确实丰富了电影的内容,加大了可看性,但两者最终都不得不为复仇让路。
整部电影最亮的人物自然是司马念祖。
电影对这个人物的成功塑造很大程度上也使另外两个人物沦为配角,如果没有老戏骨刘青云和“中层骨干”古天乐的有力支撑,这个“三角”可能早就因为不均衡而散架了。
司马念祖是一个具有复仇所必须的极端色彩的人物,在极端情感下干着极端的事,同时依靠极高的智商和行动能力控制着全局。
电影中往往这样的人物最具有魅力。
吴彦祖对这一人物的演绎是非常成功的,他赋予了它“独行杀手”阿兰·德龙般孤独、冷峻的人物气质,但在狂热和极端的背后,又使这个人物表现出体贴、善良的一面。
电影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一个以复仇为核心的构思巧妙的剧本。
逻辑如此严密、过程如此巧妙、实施细节如此丰富,这样考验角色和观众智力的剧本在传统上不重编剧的香港是难得一见的。
虽然,故事的模本和人物的设定与杜琪峰的《暗战》有一些相似之处,但麦庄的故事显然在前者的基础上大大深入了一步:复仇的元素更加凸显出来,人物关系由原先的两人扩展到三人,在纯粹的警匪类型内加入了“窃听”、金融等元素。
在导演方式上,麦庄也有意向好莱坞靠近,飙车追逐,中环爆破等动作戏的加入使电影的可看性和节奏都加强了。
在情感和道德层面,电影设定了一个从当年“一起打外国人”到今天只知道捞钱、逐渐堕落的“地主帮”作为恶的代表,设定了一个身负杀父之仇,用股市为慈善基金集资的司马念祖作为善和正义的代表,以此来肯定复仇的价值和正当性。
这样的设置对于商业片而言是常见的套路,但实际上,如果能突破黑白分明的套路,加入更多严肃的现实元素,电影或许便能在好看的同时带上一点思想性。
不过那样的话,便接近尔冬升,不像麦庄了。
《窃听2》最核心的一句台词是借曾江饰演的同叔之口来传达的,这位坏得很有深度的老者,白发苍苍却英气逼人地枪杀了无数少女倾慕的阿祖,满怀不屑地点出“我的命,我自己操盘!
”的人生哲理,仿佛当年的黄药师附体。
以曾江为首的地主会是金融界的操盘手,也是电影届的定心丸。
在这一场巨大的黑幕里,存在着许多的不合理与体制外,但影片并未对是非对错做一个先入的评判,也没有倚赖官方力量来化解矛盾冲突。
司马念祖的复仇是一种侠盗式的以牙还牙,动机无罪,结果善良,却因为过程的非正常而受到自己的判决。
香港人对正义有着独特的理解,因果的味道很重,也正是因为如此,影片中人物表面的风光和失意,往往与其内在地位不统一。
成非王,败非寇。
阿祖用死去的748救活了一个团体,同叔在被押解时对社会亮出嘲讽的一笑。
输赢未必就那么简单,对玩家、对看客都是如此。
尽管外界对两部《窃听风云》存在着诸多质疑和不满,其中的许多弊病,如感情戏的生硬,人物交代详略失衡,部分对白雷人等,似乎是香港电影代代相传的细节病。
但《窃听2》的主心骨是正的,它明确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而观众又会从中得到些什么。
希望麦庄在这条潜力无限的类型路上走得更深入。
香港证券商人罗敏生(刘青云 饰)驱车上班途中遭遇车祸,这起看似平平常常的车祸却引来反恐队的关注。
原来警方在罗的车内发现军用窃听器,反恐队长何智强(古天乐 饰)怀疑有人正在策划恐怖袭击。
随着何的调查,始终藏在暗处监视窃听的退伍军人司马念祖(吴彦祖 饰)也渐渐浮出水面。
与此同时,罗将被窃听的消息告诉了“地主会”的元老们,这是一群自70年代起便操纵香港金融的业界精英,如今更成为只手遮天的抢钱大亨。
地主会遭人窃听,无疑预示着他们的各种黑幕将大白于天下。
写此文仅仅是想告诉你,我多么喜欢扯淡。
照例提醒一句:剧透,慎入!另外文中的一些BUG,比如林迪安大人在无间道里的名字,比如吴彦祖的吐血……感谢朋友们帮我留意到了,不过蛋已经扯完了,就不改了。
俗话说得好,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牛B的《窃听风云2》一上档,N多人惊呼:真正的港片回来了balabala……看到这样的评论,我忍不住齿冷:你们啊!
naïve!sometime too simple!
球,不是这么踢~滴!
电影,不是这么看~滴!
且让我来告诉你们《窃听风云2》里藏着的惊天大秘!
锦哥,真正的老大谁是《窃听风云2》里最大的反派BOSS?
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地说出来:同哥!
如果你的答案也是同哥,那我遗憾地告诉你,这部电影你白看了。
事实上,当曾江扮演的同哥说出“锦哥”二字来的时候,你就应该知道谁才是真正的老大。
看到这里有人要说了:泄特!
锦哥不过是同哥的头号手下,什么时候成了老大了?
关于这一点请参考《古惑仔之只手遮天》,山鸡重回洪兴,老大让他从小弟做起,跟着蕉皮混,蕉皮积威之下喊了声“鸡哥”,山鸡羞射地说:“这怎么好意思呢,你叫我小鸡好了!
”——幸好那时还没流行卖萌,否则陈小春会自称“小鸡鸡”。
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辈份是非常重要的!
身为地主会的老大,挑挑眉头就能引发金融海啸的同哥,会叫一个手下“锦哥”?
在过往的香港电影里,你见过哪一个老大这么干过?
导演在用这种方式暗示我们:这个锦哥不一般!
当然,如果同哥管他叫“涛哥”的话你也许能品出点滋味来,但是,如此明显的暗示过不了审滴哟!
所以,锦哥才是真正的幕后BOSS,这一点,知道的人没有几个。
同哥是知道的,所以他一直叫他“锦哥”,而地主会的所有人都被蒙在鼓里,这一点在地主会的大佬们带罗敏生去同哥的豪宅时说的那句话里就可以看出来:“这是阿锦,他的兄弟会送你老婆回家!
”——一个被老大称为X哥的人,你们这些小弟居然看不出来,还管人家叫阿X,真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事实上,锦哥潜伏已经很久了,你没有发现他很眼熟吗?
在《无间道》里,正是他把马上要关上的电梯门打开,黄Sir才没有逃出生天。
那时他叫“丧标”,注意,这才是小弟应该有的称呼,然而,即使是他用了这么大众化的小弟名字,陈永仁还是不敢把他的名字写出来,最后只写了个“镖”字,想想看,名字能成为敏感词的,除了伏地魔和吡——,还能有谁?
值得注意的是,锦哥仅仅是个代称。
跟在同哥身边的锦哥,不一定是锦哥,他也许只是锦哥的代言人。
关于这一点,可以参考刘青云主演的《暗花》,刘青云仅仅是个执行人。
幕后的人,正是“十几年没有回过澳门的老头子”——洪先生,即红先生。
谁是同谋?
整部电影,就是一个局,当大反转的结局出现的时候,所有人都以为这是司马念祖设的局,事实上,这是涛哥,不,对不起,锦哥设的局。
我知道你们不信。
表面上看来,阿祖把窃听器植入体内这一点非常牛B,但事实上这是老梗了!
记得《窃听风云2》的导演以前拍过什么吗?
《无间道》啊!
当年黄Sir就问陈永仁:“植入体内的你要不要?
”你以为这真是笑话啊?
《电锯惊魂4》里,竖锯大人都把录音机植入体内了,一个小小的窃听器,何足道哉?
而且,最要命的是,这恰恰是整部电影最大的BUG,按照导演给我们的信息,锦哥是个无所不能的手下,一个牛B的反窃听高手。
几个人被阿祖胁迫录音以指证同哥,是他发现的;阿祖的行踪,也是他发现的……一个这么牛B的反窃听高手,会在不确定阿祖身上有没有窃听装置的前提下就带他去见同哥?
拿机器稍微一扫瞄就发现阿祖植入体内的窃听器了有木有!
而且,阿祖被锦哥活捉也是一大疑点:阿祖跟何智强说:“千万别让我亲眼看到你逮捕我!
”他早就料到自己一定会被同哥活捉,而且一定会死,会以尸体的方式出来在何智强面前。
然而这里面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同哥什么时候抓住自己,如果在自己没有布好局前就被抓了怎么办?
如果他派出来的是草包永远抓不住自己怎么办?
为什么就偏偏不早不晚,就在他想被抓住的时候,锦哥就出来在自己面前了呢?
此外,阿祖的经费又是从哪里来的?
他的军用窃听器及装置又是从哪里来的?
尽管阿祖有从军经历,但这些东西,是随随便便的人可以拿得到的吗?
福尔摩斯告诉我们,当所有合理的答案都被排除之后,那个看上去最不合理的答案,就是最终的答案。
所以,一切证据都指向同一个人:锦哥!
他与阿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合理的合理与合理的不合理行文至此,你会发现,我没有提到古天乐扮演的何智强,也没有提到刘青云扮演的罗敏生。
你觉得他们是来打酱油的吗?
错!
先看何智强。
何智强出现的时候,向罗敏生自报家门:“我是保安科反恐队的!
”而黄奕扮演的郭丽萍一口道破真相:“就是97年前的政治部!
”保安科这个名字,看过《无间道》的都不陌生,黎明扮演的杨锦荣就是保安科的,来头相当不小。
其实,保安科只是个习惯性称呼,你要是去香港警务处的网站查询,你会发现现在根本没有保安科这东东,有的是保安部,《无间道3》里,刘德华跑去黎明的办公室安摄像头,镜头里就出现了“保安部”字样,其职务是:负责多项与保安有关的事宜,包括保护显要人物、防范及对付恐怖活动,以及统筹保安工作。
而在香港回归之前,政治部的职务内容是:搜集情报的工作,以及调查一些政治团体涉及的政治活动,外国在港进行政治活动的团体等。
掌握这些团体或组织的人员名单、活动情况、经费来源等资料,以及负责跟踪、追踪,甚至做卧底的工作,亦负起保护来港重要人物(如各国政要、高级行政人员及外交人员等)的责任,还负责内部保安工作,包括防止和侦查颠覆和间谍活动等。
当时的情况是,只是政治部插手的案子,别的警员一听就知道没自己什么事了。
顺便说一句,政治部的英文名是:Special Branch,所以,它有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简称:SB!
通过保安科和政治部的对比,你就可以看出,这个部门相当难进,而且继承了政治部的神秘与玩政治。
比如杨锦荣 抓了台湾毒贩送给内地公安。
用黄Sir的话说就是:“你们保安科秘密最多!
”所以,何智强绝非异与之辈,而他出现在此案中,也绝对不是反恐这么简单。
再说罗敏生。
这个角色由刘青云来演,完全就是冲着当年的《大时代》来的。
玩股票的方展博二世。
表面上来看,罗敏生是一个有点窝囊的角色,开始被地主会耍着玩,然后被阿祖耍着玩,无论在谁面前,他都抬不起头来。
但事实上,玩经济不像玩警匪那么刀光剑影,罗敏生这个角色,古井无波的表面现象底下,是深不可测的内幕。
地主会是《窃2》最大的噱头,借胡枫扮演的司马祥之口,这个神秘的组织被揭开一角。
司马祥说,1973年股灾,是他们兄弟五人力挽狂澜,拯救了整个香港股市,然后地主会急转直下,成为香港金融界的土匪。
“表面上是捍卫香港经济,实际上是强抢豪夺,只准赢不准输!
”民族英雄突然成了土匪?
这合理吗?
更令人可疑的是时间,如果地主会从1973年开始成为金融霸王,那么他们玩转香港长达近40年。
但接下来司马祥说了这样一句话:“这十年来,我做错了很多事。
”意思是十年之前,他的所作所为,是对得起良心的。
请注意说话的时间背景,当时罗敏生被司马祥看中纳入地主会受其帮助大胜,黄奕扮演的郭丽萍有句台词:“几天后雷曼公司破产了。
”众所周知,这是2008年,那么,上推十年,恰恰是1998年,香港回归之后。
于是一个大秘密揭开,97之后,地主会被同哥控制,成为敛财工具,司马祥迫于形势,不得不违心合作。
而同哥背后站着的,恰恰是我们上文所说的锦哥。
司马祥不甘心成为这一势力的敛财工具,出局之时保罗敏生入局。
之后在狱中惨遭杀害。
至此,主角至齐,谁的命,谁操盘?
锦哥毒设相思局 三子正照风月鉴所以我们不妨还原一下这个局的始末。
97之后,锦哥与同哥一起控制地主会,以捍卫香港经济之名大发横财,钱财流向锦哥的利益集团,挡路的司马祥被他们联手做掉。
然而,锦哥发现同哥已经渐渐失去控制,他甚至已经背着自己插手中东与车臣,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这是锦哥所不能容忍的。
于是锦哥开始密谋除掉同哥。
然而同哥与地主会根深蒂固,金融这东西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想静悄悄做掉并不容易。
于是,锦哥找到了阿祖,告诉阿祖,同哥是害死他父亲的凶手,而从阿祖数次口吐鲜血可以知道,阿祖时日无多,即使不被同哥打死,也会病死,所以不如拼死设局,让同哥打死自己,然后将证据送给警方,从而正大光明为父报仇。
然而,阿祖不愧是司马祥的儿子,他早已洞悉锦哥的阴谋。
但干掉同哥是多年夙愿,于是将计就计虚与委蛇。
然而,他不甘心就这样被利用,便找到了父亲当年的盟友——罗敏生。
锦哥不是想做掉同哥吗,那么他们可以从中让锦哥吐一点钱出来。
所以,布局陷害同哥,这是锦哥所知道的,但他万万没有料到阿祖和罗敏生来这一手。
这再次证明了锦哥所在的利益集团的致命弱点:玩政治玩人,是高手中的高手,但玩经济,永远是外行中的外行。
捞钱可以,但搞建设,对不起,没这能力也没这心情。
当锦哥发现这一切的时候,他开始疯狂反扑,这时阿祖与罗敏生找到了又一个盟友——何智强。
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局早就开始设了,因为何智强亲手把因炒股失败的妻子送进了监狱,这是一个苦肉计,首先可以借此与金融界划清界限甚至以敌视金融的面貌出现。
其次,妻子出狱之后,故意以“去证券交易所取回自己应得的东西”之名,把自己当肉票送给阿祖,使得何智强“被逼为阿祖做事”显得名正言顺。
后面的事你们都知道了,利用这一事件,大量资金流向罗敏生控制的基金会,而何智强既帮助他们完成这一计划,又亲手拿到同哥的犯罪证据,同时,锦哥也失去了对地主会的控制,一石数鸟。
失去地主会的金融市场,将不再有横征暴敛之人,锦哥的集团大受损失。
而以罗敏生为主的人,可以大打经济战,以已之上驷对彼之下驷,借机积蓄力量。
但是,锦哥绝对不会甘心,一个地主会倒下去,他们会培养下一个地主会。
同时,他们仍然拥有对整个香港的实际控制权。
另一场布局,即将开始……
先说说第一部,第一部国语版不行,配音太差了,细节没有处理好,有些地方也没交待清楚,看后感觉一般。
本来以为这种电影是没有续集的,就是有也不会比第一部好到哪去。
作为续集电影来讲,能够维持前作的水准并超越前作是很不容易的,弄不好观众还不买帐。
但没想到的是,第二部却出乎意料的好看!
一向不被看好的续集竟然大大超越了前部作品,真是惊喜啊!
跟第一部比起来,这一部在剧情方面好多了,前作三名演员都演出了不一样的感觉,有突破。
电影越往后张力越大,悬疑越深。
深藏的迷团到最后都慢慢展现出来了。
吴彥祖的表演是最突出的,演得太棒了!
一下子就把刘青云和古天乐的表演给弱化了。
在早期的香港电影里面,以往的坏人都是非常变态毫无人性的。
现在对坏人的刻画则更具人性化、更合理了。
司马念祖就是一个成功的典型,他虽然坏,但却并不是变态的坏,他冷酷,却也有温情的一面。
在影片交待他坏的原因之后却又让人恨不起来。
演得太到位了!
这个坏人有情有义,坏得正直。
这部电影依旧是跟窃听有关,还和股票有扯不开的关系。
但其实说白了,这就是一部关于复仇的电影。
跟第一部相比,这一部简直可以给五星!
唯一的缺点就在于:黄奕和叶旋的戏显得有些多余,如果剧本稍微修改一下,完全没必要添加这两个人物。
PS:影片的最后一幕是亮点,非常感动!
让人动容。
看完窃听风云2后,我快乐了很久。
原来摧毁真的是为了建设。
摧毁后,才能建设全新的希望。
以前看东野圭吾的小说白夜行, 感觉剧情跌宕,引得我一口气看完,看完后,有点忧郁。
看韩版电影白夜行时, 剧情就浮云了。
反而那个警察最后逮捕男主时,说的那句:“对不起,我没能早一点抓到你。
让你多受了这么多苦。
”之类的,有点煽到我了。
窃听风云2里,演警察的古天乐在悬崖边救吴彦祖时,古天乐脸上的表情,以及后来吴彦祖回报古天乐的,古天乐又回报吴彦祖的。
都感动到我了。
这种正邪之间的惺惺相惜惺惺相知很触动我。
觉得这是人性里美好的成分,完全没有功利色彩。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哈姆雷特,我心里的哈姆雷特就是古天乐这样的在剧中,古天乐多半时间严肃忧郁,但跑起步来又一副天真烂漫的样子,大叔也很萌哒,看的我心花怒放。
虽然何督查都把老婆都送进了监狱,但是我为了能有这机会,我还是愿意受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淋的 啊。
我是不是花痴了一点,我还是娇羞的退下,然后继续花痴。。。
哎呦,吴彦祖两条大长腿走在路上,真是掩饰不了的风采啊。
加上那轮廓,看起来,也是里面最嫩最青葱的。
但是又很霸气。
哎呦,刘青云完全淡定系列,精英男士,他一出现,空气立马出现圣洁感觉啊,那几套西装好合身啊,能不能脱下来我帮你熨一熨啊。
单从花痴层面,这3个男主完全是品质从优,预购从速啊。
两个女主嘛,过得去。
还蛮搭调的。
剧情君啊,在不剧透的情况下,我该怎么形容你才贴切呢,“对你的感觉强烈,却又不太了解,你像窝在被子里的舒服,却又像风琢磨不住,像手纹像散发的香水味,像爱不释手的红色高跟鞋”我眼里剧情的形容还是开头说的,摧毁是为了建设。
摧毁了一个念祖,建设了崭新的生活。
里面的配乐不错,我个人审美:尤其是古天乐和叶璇险后重逢那段音乐。
这段戏在里面很有感觉。
算亮点。
中间几段追车戏不错,当然我最喜欢那段,N辆4个轮子追一辆2个轮子的。
结果N辆4个轮子的惨败。
哈哈哈。
得意的笑。
中间笑点不断,旁边的人都在笑,于是我也会心的微笑。
股民估计对里面的指数深有体会,木办法,我是门外汉。
不评价了。
最后15分钟,我像一块海绵一样不停的泪眼婆娑了起来。
泪痕狼藉里,看到最后一幕,也得承认,这结局还是美好的。
忧伤渐远,温柔重现。
废墟后,希望之花绽放。
就是觉得很无聊,这种套路看的太多了。
编剧尊重过观众的智商吗?
除了脸上有血的吴之外没有交代清楚任一片中人的性格,把刘青云拍的像傻子,古天乐怎么看都不像警察起码有个制服啊亲!吴彦祖什么时候转型专门演cult片了?前半段毫无必要烦冗拖沓,后半段故事平铺直叙不见起伏,最后草草解密收尾,无任何亮点,失望
比一逊一点,角色安放的不太舒服,阵营不一样嘛!
好无聊。各种哈欠
俺真的很不喜歡配音嘛T T沒神韻了都覺得還可以啊..1是前面好看點,2是後面好看些0 0
为什么死的总是吴彦祖
Daniel真是靓到爆
为嘛是黄奕啊。。。。
你们都老了,吴彦祖还是那么帅。
比起1差了好多,1的亮点是刘青云隔着落地玻璃像张静初求婚,2的亮点想了半天,应该是吴彦祖一人骑摩托对付好几辆汽车的画面。
难看,甚至觉得不如扫毒2。
OVER 过了
懒得吐槽...很多地方莫名其妙...古天乐那张打僵了的脸真是没眼看啊~
操,这戏你们也给4星,快说,收了多少润笔费
股民们,不怕手握垃圾股,就怕豪门不恩怨···
开始谈公德了,关云长把两人拍傻了吧
相當勉強的電影,邏輯都理不清。
应该叫股票风云。
我就是来看阿祖的我就是来看阿祖的我就是来看阿祖的我就是来看阿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