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金森》第一季的季终集收尾很美好。
艾米莉写下表达爱意的诗送给苏,两个人私自跑出房间,在郊外的林间起舞。
哥哥看到苏弄脏的婚纱,气愤地认为艾米莉在破坏他和苏的婚礼,故意戳艾米莉的痛处:父亲禁止她投稿出书。
受到打击的艾米莉又一次进入自己创造的想象世界,死神为她举办葬礼仪式。
用笔记下诗歌灵感的念头压过了祈求死神带走她的冲动。
艾米莉回到自己的房间,用缝制苏婚纱和母亲礼裙剩下的针线,将自己一页页散落的诗歌手稿连缀成册。
(艾米莉的母亲穿着女裁缝修补好的礼裙说了一句台词:“只要有针线,就没有她解决不了的问题。
”艾米莉也用针线解决了她自己的问题。
全剧最爱这段女诗人的“针线活”)
回顾一整季艾米莉的成长,事先瞒着父亲投稿校园期刊,女扮男装去学校听讲座,借用哥哥的名字参加诗歌比赛,装病待在房间偷偷写诗,就像她写下的“成功之道在于迂回弯绕”。
“真相闪耀的过程一定缓慢。
”最后一次站在房间门口面对父亲,艾米莉坚定地说出了自己是诗人的真相:不论你做什么,都阻止不了我写诗。
至少让我知道了狄金森这个人物。
这剧的风格和《西部的一百万种死法》有点相似,差点消化不了这种风格过于轻松的历史剧……台词让人分分钟出戏到现代。
而且道具有一种华丽但塑料的感觉。
这个倒还可以接受,比较受不了的是政治元素过多。
比如第一季里一群人围读奥赛罗,奥斯丁扮演女人,女主感觉没什么问题,而一个日本小哥(天知道19世纪为什么美国东部会有日本人)扮演奥赛罗,女主就觉得出戏,大力反对(因为奥赛罗本身是黑皮肤),堪称大型双标现场。
编剧的脑子仿佛被门挤了。
我是冲着百合去的,这剧让人比较满意的是演员的演技和颜值,角色塑造的也挺不错,包括配角。
但鉴于两个人的姑嫂身份和艾米莉本人还有几个传言中的男性情人没登场,我觉得在百合这方面也不必过于认真。
Emily Dickinson - 1830-1886One Sister have I in our house -And one a hedge away.There's only one recorded,But both belong to me. One came the road that I came - And wore my last year's gown -The other as a bird her nest,Builded our hearts among. She did not sing as we did -It was a different tune- Herself to her a MusicAs Bumble-bee of June. Today is far from Childhood -But up and down the hillsI held her hand the tighter - Which shortened all the miles - And still her hum The years among,Deceives the Butterfly;And in her Eye The Violets lieMouldered this many May. I spilt the dew -But took the morn, -I chose this single starFrom out the wide night's numbers -Sue - forevermore!家中有一妹嫂居一篱外一人同血脉两者皆我爱与我同根生着我旧衣裳与我同巢眠筑我温柔乡乌鸫啾啾鸣白玄恰恰啼悠声自成律六月空寻觅豆蔻已不再丛间无裙摆纤玉两相缠千里指缝间年复一年花间流连尽欺彩蝶秋波眉睫间紫罗映眼帘多少五月闲轻拂露痕撷取清晨任凭星河万点唯有此颗入眼苏 直至沧海桑田(译作源自官方字幕组)
2020年1月27日看完,最终深深吸引我的便是这位伟大的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她的成长。
一开始,我很庆幸在这样无力的环境下,她有一位真正理解她支持她的人——苏。
但同为女生,苏的处境甚至更加无力,出身贫穷,没有亲人,负债累累……即使苏和艾米莉同样坚强,但在这样的环境下,终究难逃命运的安排。
后来,我开始希望在这样的社会中,能够有一位真正理解并支持她的男生出现。
最开始还以为乔治是这个人,但很明显,他还是太年轻太幼稚……幸运的是,本出现了,一位成熟并相信艾米莉的人,但不幸的是,本去世了。
最后我终于发现,艾米莉不需要依靠任何人。
她喜欢和志同道合的人相处,喜欢和能够理解她的人聊天,但如果没有,也没关系。
她尝过真正的孤独,便不再惧怕黑暗。
她的诗是写给自己的,她也曾想让更多人看见,但如果不能,也没关系。
她相信自己会成为美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便无需渴望支持和肯定。
她在自己的房间,写着自己的诗,装订着自己的书,诉说着自己的故事,以及自己非凡的一生。
第二集把火山这个意象拍得特别好,火山的危险性、未知性、不确定性时刻吸引着Em,它的危险性是Em和Sue的les情感、对她重重禁忌的男权社会,它的未知性是她看到的充满知识和神奇的世界,它的不确定性=不知何时会喷涌而出的可能性,从本质上吸引着她。
它吞噬的庞贝又像Em对自己处境的感受一样永恒凝固。
我还记得我看庞贝古城展的时候,被烧成黑色的人体蜷缩成一片,时间凝固在美丽的马赛克砖瓦上。
这一集有一段母亲给她“讲道理”,很扎心,我也是Em一样只在意自己想要的东西、长大后疯狂表达自我的小公主,而我妈也不擅长表达情感;明明已知妈妈不喜欢被抢夺管理者的地位,父亲作为Provider是值得尊敬的,但是我们自我中心又有点幼稚的“反叛”却只推动我们表达情感,不允许我们体恤他们的控制欲望和情绪。
《狄金森》这部剧实在太让人惊喜了。
现代音乐的质感和美国田园风景的画面搭配产生的化学反应实在太过奇妙,像在雪莉酒里撒了一包跳跳糖。
说唱和电子乐本来是我以为我很难欣赏的风格,但是在这个剧里太合适了,Apple TV真是有点东西!
当然,将自己和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类比实在太不要脸了,但我还是要说我在狄金森身上找到了太多共性。
神经兮兮,前言不搭后语,想起一出是一出,犟的像头驴,这不就是我本人吗?
她的诗里全是没有实现的梦。
在诗里她去了从没有去过的马戏团,和死神喝着交杯酒,恶狠狠地跟阻挠她写诗的父亲说:Well,try to stop me. 和罗南演的《小妇人》比起来狄金森稍微少了一丝英气,多了些古灵精怪。
和她在一起的分分秒秒都是新鲜刺激的,她和她不知疲倦的鬼点子像星辰一样发着光,我没有办法不爱她。
放弃社交闭门不出又美艳动人的少女时代里,她把蓬勃的爱都献给了创作。
所有没有公布于众的表达欲,都被写在零星纸片上的诗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其他任何方式的认同和赞美都显得多余。
她是火山,诗是她沸腾的岩浆,咕咚,咕咚,冒着泡。
我真是无比渴望这种漫无目的地的生命力。
Puberty 28.6Mitski / 2016
细腻,真挚。
恰到好处的勾勒,浓墨重彩的添色,把古典与现代结合,Emily的细节描绘,Sue的爱而不得,生活的打压,世俗的眼光。
在当时的年代,在一个奴隶还存在的时代,在一个男女仍不平等的时代,在一个女性甚至没有自主权的时代。
Sue,一个饱受苦难长大的孩子遇到了今生唯一的挚爱,Emily,一个被困在温室里的孩子。
她们懂彼此,Emily的爱热烈而短暂,Sue的爱深沉而持久。
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碰撞出强烈的火花,她们是彼此的灵魂伴侣也是彼此的心灵旅人。
Ben,一个爱着爱着Sue的人,他们终究不是一类人,Emily遇到了另一个可以共渡灵魂的人,但她也早就意识到Ben爱的不是自己,被吸引的也不是彼此的灵魂,而是Ben身体的本能,在当时不被理解的肮脏的永远埋入土里的爱。
Ben被埋葬了,Sue知道Emily爱着那个跟她灵魂契合的人,而她也要嫁为人妻,可能为的只是跟爱的人一起,共度余生,一墙之隔,却恍若世界的尽头。
是她们的心,还是她们的身?
Emily希望不控制自己的身体,自己的灵魂才能高度的思考,理解,体会。
这世上无法理解的事太多,就像Emily对Sue,是爱情还是亲情,是心之所向还是灵魂契合。
是啊,Emily是诗人,是她在有生之年无法发布的诗歌,是她内心的独白,是她的爱和自私。
诗人,有着自己的法则,有自己对爱情的理解,理想主义永远落入现实的圈套就像Sue永远无法对Emily表达爱意。
因为经历让她小心翼翼,事实永远是冰冷谁又能像Emily有着炽热的心,不屈的精神和丰盈的生活。
Emily是幸福的,她不会经历绝大部分人的痛楚,Emily也是可悲的,一生如白玫瑰在温室里度过,无法感受寒冷,没有喜怒哀乐,没体会过人生苦短。
她在自己的囧笼里创造了成百上千的诗集却无人知晓,这份痛苦她承受了整整一生 整整一生。
Sue是红玫瑰,Emily是白玫瑰。
总是针锋相对,却总是甘之若饴,始终如一.最后用一首诗结尾That first Day,when you praised Me,SweetAnd said that I was strong-And could be mighty,if I liked-That Day-the Days among-Glows Central- like a JewelBetween Diverging Golds-The Minor One- that gleamed behind-And Vaster- of the World‘s这是我们究其一生都到达不了的精神高度,她用一生去思考和创作
需要一点时间适应的风格:19世纪美国背景下,这部剧在田园风景的画面中穿插了很多节奏感很强的现代音乐(一开始很不适应,但后面和着情节出现Billie的 all the good girl go to hell的时候我就直呼bravo了 )
还有一些类似美国青春高校的拍摄手法(一些疯狂瞬间的定格拍摄、party,etc)
情节人物塑造:剧中塑造的Emily Dickinson跟我心中的她还是有一定出入的,没有想到会增加鬼马俏皮的特性,大概是贯彻轻松的基调。
编剧脑洞真的很大,大量想象力极其丰富的情节去刻画更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但个人觉得有些情节过于丰富,反而弱化掉了ED的一些独特点,有时候也会让我产生混乱,比如为了Ben成为家庭主妇的这个转变,还有Ben喜欢Austine,我??
还捉摸不透的是为什么开始几集要加一些EM和父亲之间强调, 加了一些情节但似乎又没能成功呼应到一些情节或者突出主题,确实有做到把重点drama放大,但非重点上并没有完全简化,显得有点繁冗。
以及个人比较期待的关于Emily和Gardening的联系没有被重点突出,有点失望咧
叙事上,电影去挖掘ED的每一首诗歌,然后结合人物经历还原创作过程,这一点上我觉得还是做的比较好的。
在看了两三集适应了风格之后,就逐渐期待每一集情节怎么融入到诗歌里。
我最爱的就是每一集结尾的读诗部分了,太美了太美了,就挖掘诗歌和还原创作过程的结合而言,我最喜欢的是 Tell the truth还有Emily写给Sue的那段话(录屏反复观看)
情感线上:作为Emily生命中的引路光线 ,Ben出现的那两集我真的很惊喜,两个人的默契和相互理解太令人欣喜了,Emily和Ben确立un-husband-and-wife关系,那种soul mate的相处真的太令人向往了,之前做pre查ED资料的时候就知道了Ben会死,以至于那些情节看的我小心翼翼呜呜呜
另外关于Emily和Sue,两个女主都是独立意识觉醒很到位的前卫女性,后面Sue对Emily发表诗歌的鼓励和帮扶也让我看到姐妹情深哈哈哈哈。
les的情节也朦胧耐人寻味,第二集里用火山的意象去展现两个人之间的情感,危险、未知、强烈无一不吸引着Emily,引导着她感知和创作。
最后Sue结婚前和Emily跑出去疯玩的那段情节也太美了吧!!!
真的太喜欢了!
年度好剧狄金森!
天才少女艾米丽·狄金森,才华横溢,与众不同,甚至是les。
她是不幸的,时代和家庭所迫不能发表作品,只能被当成未来的主妇培养。
可她有自己的追求。
可以说和身边人格格不入。
曾有想要共度一生的爱人,无论是苏还是本,前者性别不允许,后者阴阳两隔。
她也是幸运的,家庭富裕,亲人和睦,没有生存的压力,被屡次催婚未果后家庭也接纳了她做一个“老姑娘”。
她还有一个可以懂她的好朋友,苏。
她和死神也是老朋友,经常坐他的马车遛弯。
最重要的,她有诗歌,她的一切情感的寄托。
大半夜突然理解了Sue想对艾米莉狄金森表达什么意思。
深爱着一个人,是一定会渴望她能幸福,作为一个诗人、一个天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
如果她的才华无法耀及世人,Sue会感到深深的痛苦;更重要的是Emily只把诗给Sue看,她的才华只有Sue能够欣赏。
因此Sue陷入了一种深深的对Emily的立足于深爱的焦虑——每每读到Emily的文字,Sue深受触动和震撼的同时会感到,Emily的才华怎么能就这样埋没于此,她的才华应该让世界仰望,她是天才凭什么不能发光,凭什么我爱的人只能拘泥浅滩,凭什么?
我恨!
其实这种“替她焦虑”的想法可以约等于“把自己看作她”,“我是她的话,如果我的才华没人看见,我完全忍不了,我会被逼疯的,可恶!
”。
这种情感正是爱到入骨的表现,几近极致的关心与守护与爱,近乎“我即是你”你我一体的感觉。
然而久而久之它演化成了一种有点类似自虐的感情,一边深爱着她的才华,一边为她的才华焦虑,渐渐地Sue开始不愿意感受Emily的才华刺激,因为每每读到那些天才般的语句,焦虑便会立刻如潮水般涌来,鞭笞着她的愤恨、她的渴望、她似火的爱。
Sue无法接受天天这样的精神折磨,最后的结果就是——Sue开始回避,回避Emily的才华,“如果我此刻看不见Emily的才华便不会受到刺激,也不会陷入焦虑了。
”这种想法看似很傻,却是最真实最深刻的,还能怎样才可以摆脱名为虐却植根于爱的、黑暗缠身的荆棘呢。
更甚者,便是一种更扭曲的回避,即催眠自己无视or看低她的才华,“其实她这首诗有几句不是很好……其实她也挺年轻天真的啦……她也没那么了不起……”,意思是,故意地去挑刺找茬,绞尽脑汁试图证明她的那么一点不完美,试图达到一种通过损己的方式,来扼制自己的抱不平情绪、减少焦虑的催眠效果。
这种心理已经完全扭曲了,所幸导演还是很善良,没有让Sue达到这种境地。
上述心态的成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当然是Emily足够闪耀的才华与魅力,另一方面就是Sue对Emily刻骨铭心的爱,想让她幸福,如果她的幸福受阻碍自己恨不得要死了一样。
这种心态真的狠痛苦,但又无比真实,无法逃避,如同身陷《星际穿越》里的四维空间,深爱的人就在我触手可及的位置,她的笑容使我的心融化,我却永远无法触碰,没有任何办法去关爱她、帮助她、守护她,所爱之人在我的面前深深受伤然而我一筹莫展,此乃世间无解之恨。
没抱太高期待,但是比预期好看。每一集的剧情都能很好地跟诗句结合在一起,同时又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Emily Dickinson的诗句。某些地方是有点口号式的生硬,不过瑕不掩瑜整体表达形式已经很新颖了。听到mitski的时候是有点出戏但是后面逐渐适应,海莉还是有撑起这个角色的。
第五集弃我不认为-听到自己心爱的女孩由于贫穷失去家人要嫁给别人,只是叫去森林亲吻,说不管你嫁给谁,你不能爱他多过于爱我,转而只关心自己的诗在期刊上发表;派对上苏逃走去波士顿,她只是写信,仍然只是照常轻松快乐的生活-是爱情。我不认为-一直念叨死神,自然,出现黄蜂的幻觉,听火山的讲座达到高潮大喊出来,组织戏剧社,强迫大家演不喜欢的角色,不考虑别人可能被当众羞辱的感受,听到黑人念黑人角色的台词说是完美-是艺术家。我不认为-扮男装听讲座,请佣人省下时间写诗,占有女人,说自己穿西装肯定很帅-是平权,还是男尊女卑逻辑下的一点幼稚的叛逆。你生来轻松,你有爸爸的保护,你凭什么对别人说人生本不该如此。你觉得灾难是妈妈不愿请佣人,你却完全没有考虑过眼前你声称最爱的女孩,负债累累,要通过卖身来活下去。
这比一些姬片还不搞那虚头巴脑的直接开做啊啊啊啊|……这是在干啥|有点忍受不了这种自以为是和矫揉造作了…第八集 恶心的弃了
狄金森 我还是看书吧
姐妹们我流泪了,我被诈骗了呀。女导演+双女主+女诗人原型Emily Dickinson本身就是女同,我心想这不是稳了吗?没成想这就是个欧美青春仙子剧啊!(从第一集开始我就不太舒服,很不喜欢女主对自己生物爹的态度,还有男性角色总是在往女权男方向走——但我忍了呀。)结果第6集,Sue向Emily表白,说认为Emily是唯一爱她的人,结果,结果,Emily竟然说“不是的,我弟弟也很爱你”——你忘记你们一起吐槽你弟弟是个草包时的样子了吗?我吐了呀。
现代青春剧手法拍,有些地方还是拍出了诗意(也有可能只是诗美),但主角演太差。。。演出了一种骄纵矫揉造作的大小姐的感觉;苏挺美。
篱笆那边有一颗草莓😄将艾米莉•伊丽莎白•狄金森这位隐士诗人拍成青春偶像剧,我“滚”不看就是了🤔
gentleman jack 珠玉在前
戏说狄金森,让人恶心的媚俗。50%的sitcom模式,让她与bbf接吻,拿她婚事恶意开玩笑,迎合美国青少年。还是看《宁静的激情》吧。
别具一格,有几首诗真是看到热泪盈眶
总觉得狄金森父亲对她的感情有点诡异……
第二季出来之前认真回看了一下
倒也不必如此的为了政治正确拍剧……定位没有立场,谁都想讨好。纵使导演想拍出点不一样的东西,但是为了政治正确又会变成什么都想要的裹脚布。酷也没有很酷,配上如此bgm却显得不伦不类,女主性格整个就是高中常见的叛逆类型却披上了狄金森的外衣。
好和坏都挺明显的 但是还是很喜欢
7/10只看剧名,以为是类似BBC年代剧的那种质朴平实的传记。点开看了两分钟,惊喜地发现是部当代青春风格的情景喜剧。现代流行乐的配乐,和19世纪服化道之间,形成的反差很有意思,使整个调性显得轻快俏皮。为这个总的企划设计鼓掌!然而,糟糕的是,只有好风格,没有好故事,每一集都像普普通通的当代美国校园言情剧一样无聊。能够支撑观众把剧看完的,大概全靠对这位21世纪的19世纪女诗人的喜爱了吧
半集弃...cos味太浓了,堆一大堆价值观来掩盖剧本和编排的无力,着了魔了,筛选观众的筛网太明显,连洗脑都不是,算是诈骗
“如果我不曾见过阳光,我本可以忍受黑暗。然而光亮已使我的荒凉,成为更新的荒凉。” 现代剧的手法拍古人,混搭出来的效果可爱,BGM好听。
喜欢这种用Z世代的眼光重写历史的角度,电音hippop配上历史剧莫名不违和。当Sue迷失自我的时候,Emily不能爱一具不完整的灵魂,第二季或许就有更多爱情线了。当我们重看历史的时候,才更深刻地意识到女性是怎样任(男)人宰割的,看狄金森摆脱虚伪的父权压迫与控制。
音乐是亮点
无功无过,Sue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