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子戏子痞子》在本质上跟那些“徒手撕鬼子”的脑残抗日剧没区别。
管虎从令人眼前一亮的《斗牛》到《杀生》再到《厨子戏子痞子》,一部不如一部。
如果说《杀生》的完成度不高还可以归罪或嫁祸于审查的话,那么厨戏痞纯粹就是编剧跟导演的能力问题。
#吐槽厨戏痞#说什么向儿时电影致敬,结果都是弄巧成拙。
如对黑白跟无声电影的借鉴,真要致敬你起码弄个4:3的画幅吧?
那个疯了的日本人更是莫名其妙,还有那三个贼,好多段落完全是用来凑时间的。
很多情节完全没有前后呼应。
还有那个毫无常识把观众当傻逼的“棉絮接种疫苗”你以为你在拍超凡蜘蛛侠么?
其实片尾那段三个主演访谈的花絮就说明了导演的心虚,生怕观众看不懂或不喜欢,不断的提醒你:我们这可是在玩啊,在致敬啊...其实是在为烂铺路找借口。
玩风格也有用力过猛的,比如《厨子戏子痞子》但最大问题是乱七八糟的剧本。
还算有点搞头的题材,并没有祥实的情节,而是用大量装疯卖傻闹剧来填充。
人物、故事的逻辑合理性也很差。
背后仅存的若隐若现的暗指、隐喻也不过是自我贴金跟意淫。
本来就没啥演技的刘烨奉献了他从影以来最傻逼的表演。
不推荐
庆幸压制了懒癌用来回两个多小时去影院看了管虎的这部不算很旧的旧片,真的超级有个性。
真亦假时假亦真,几个戏子一台好戏,厨子拿腔作调、戏子金刚怒目、痞子流里流气,搭配起来天衣无缝,演员真的很棒。
戏中戏层次的喜剧感与主旋律层次的严肃感本是虚实割裂,却因被下药的太君和“三傻”使荒诞延伸到了戏中戏之外,就是觉得一个傻太君足以,兼以“三傻”有些多。
也很喜欢痞子做的西部开场,虽然只是小桥段,但让人看到中式江洋大盗也可以很有牛仔范。
还有各种中西配乐于气氛的贴切,敲鼓传送摩斯密码那一段画面和节奏感都美到爆。
有看到那些电影还没出来就开始打一星的矫情的小文青了,实在看不下去了。
写影评其实是件利人利己的好事,自己写了可以梳理一下观影感受,别人看了不明白的也可以相互讨论。
悬疑片写个情节分析,文艺片写个生活感悟,娱乐片写点喜爱的明星等等。
但就是有那么些小装逼文青,喜欢搞得高贵冷艳,片子还没看过就开始矫情,真让人受不鸟。
今天就给大家分析一下这类人的常用装逼手法,以供参考,喜欢往这类人上靠的装逼潜力股,也可以当做教材。
既然是为了装逼,那就记住你的看电影宗旨就是——挑剔,挑剔,还他妈的是挑剔。
专业术语装逼的影评一般专业术语用的很多,比如说到剪辑 蒙太奇 ,必须提到前苏联的爱森斯坦,塔尔科夫斯基 ,巴赞的形式主义和格里菲斯的古典剪辑, 并且抄几句他们几位爷的观点 ,反正就是给人一种你是在北影深藏了50年的扫地神僧的感觉。
张冠李戴了也没事,或者干脆瞎掰一句,最后破折号,加个名字。
没人会为了一句破名言而去查一查到底是不是那人说的,他们只会觉得,哇你这都知道,真博学!
就是像这样。
————九筒布鲁斯对专业术语做解释时引用经典影片,随便拉出一个就是30,40年代的电影,不能是好莱坞拍的商业片,更不能是香港的,俗!
比如要说剪辑,绝不能把《谍影重重3》拿出来对比,得是《救生艇》《后窗》什么的。
语言文字必须中英文夹杂,除了必要的人名地名用影片中的原文外,必须时不时拉出几句影片中的英文对白,抄原文,或者原文稍微改一下,补上一句:“那死黑鬼声音太含糊了,都没怎么听清。
”注意抄写对白的时候要口语化,sort of得写成sorta,because写成'cause最新的米国流行语百度上搜一下,用来抒发感情时用,装逼也是要先备备课的。
最好整几句法语西班牙语, 不会没事儿,搜狗输入法随便打几句,没人会去查,真碰上高手了算你命不好经历随便开口必须是:我在美国时,高端一点的开头就是“阿姆斯特丹的风有点冷,吹得我看电影时心里的寂寞弥漫到冷风中了。。
”口音记住,装逼文青对口音有着如同狗的嗅觉一样灵敏的感知,基本上没什么是他听不出来的。
经典格式:“布拉德皮特那南方口音真他妈的受不了了。。
那北密西西比口音真他妈的难懂,我看的版本是没英文字幕的,好几句没听出来。。
”随时都给人一种 米国每一条下水道都摸的清清楚楚了的感觉,随便拉出一老鼠你都能分出布鲁克林口音还是皇后区口音。
版本装逼影评一般会喜欢扯一下版本问题,名著改编的话,忠于原著的就得批导演太死板,导演自我发挥的就得批他对原著作者不尊重。
如果是翻拍的,那就是越老的版本越好,这是永远不变的定理,哪怕是五六十年代的片子埋在电影学院资料室里堆了一层灰的,也得毫不犹豫的夸它好。
简单的说一下常规的版本装逼常规套路:“唉,这个版本真受不了,简直就是玷污原著,还是法国xxx那个拍的比较好,我看的德语原著也不错!
”态度装逼青年的最大特色就是有态度!
除了一星就是五星,总而言之,态度鲜明。
不能含糊其辞,折中打分。
国产片绝对不看,态度得坚决,但分儿要打,片子还没上映,先打个一星。
“一看这阵容就知道又是烂片!
半星!
”再头朝45度角叹口气,“唉,国产片什么时候雄起啊。。
”然后抓了把按斤称的薯条爬床上,关上灯一个人看黄教主的片子,咯咯傻笑。
打星的原则就是,看不懂的片子就是好片子。
装B就得是这样,打开《少年派》看了十分钟看不懂,直接打上5星,赞一个,把前十篇好评都给点个赞,然后用油不拉几的手拿出盗版的《泰囧》DVD塞进他那背着XP系统挣扎运行的电脑重新看了遍,笑得鼻子眉毛拧巴成一团了。
看完骂几句:俗!
真他妈的俗!
《山海经·北山经》中有记载,早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大禹治水时代,长江下游沿岸的人们就食用河豚,而且知晓“河豚有毒,食之丧命”。
2000多年前的长江下游地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属地,吴越盛产河豚,吴王成就霸业后,河豚被推崇为极品美食,吴王更将河豚与美女西施相比,河豚肝被称之为“西施肝”,河豚精巢被称之为“西施乳”。
明代大奸臣严嵩,据说80多岁的时候,纳了山东蓬莱一渔家少女为妾。
为了庆祝他新纳妾,属下别出心裁策划一场河豚宴来讨好他。
严嵩同意了属下的点子。
婚庆那日,当朝重臣、地方要员等宾客云集,热闹非凡。
当香喷喷的清炖河豚端上桌时,垂涎欲滴的宾客争相为食,一眨眼工夫,河豚被吃得干干净净。
正当大家余兴未尽品评着河豚的美味时,靠窗一桌有一穿长袍书生模样的年轻人,突然倒地,口吐白沫。
“有人中毒了!
”婚宴乱作一团。
慌乱中严嵩勃然大怒,责问小妾:“何以解毒?
”小妾吓得脸色惨白,老实回答:“惟有黄汤。
”严嵩问道:“何为黄汤?
”小妾硬着头皮说:“粪水。
”严嵩即刻下令去茅厕担来粪水。
宾客们顾不上颜面尊严,争相端起碗扬起脖闭上眼将粪水喝下。
粪水催吐,宴席上顿时吐得一片狼藉,臭气熏天。
哪知众人正吐着,那位昏倒在地的书生悠悠醒来,看到周围一片污物,他捏着鼻子问,怎么回事?
众人也纳闷,这人刚才明明中毒,这会儿怎么就自己醒了?
书生解释半晌,众人终于明白事情的真相。
原来,席间书生外出小解,待他回来河豚已被一抢而光,他顿时怒从心起,癫痫的老病复发,抽过去了。
导演说这是一部向儿时电影致敬的片子,大家都是在玩,所以故事的背景就发生在那个抗日奇侠辈出的年代--果然这几个人岂止是燕京大学的学生这么简单, 哑女绝对是刘谦附体,她徒手就掰弯了鬼子的王八盒子,那一刻我是真的跪了。
厨子毕业于燕京,并师从德国莱比锡特种部队训练营,一把小匕首干掉鬼子敢死队17人。
戏子绝对可以媲美兵临城下的裘德洛,用狙击步枪爆头19人,再用自动发射机关爆头20人,最后抬出的密林更让丛林枪战达到高潮,恍若施瓦辛格和兰博附体全无敌。
最后是痞子,除了一手飞针暗器玩得出神入化,还是欧阳锋的传人,一把化尸粉让满地死尸消失得无影无踪,末了还一口吞下河豚肝,把731的毒就这么解了,他绝对是诺贝尔奖的不二人选。
最后说说川军团的骚鸡公,在民族大义前幡然醒悟,看着变身为人猿泰山的小红人(最后貌似升级成了阿凡达),张开大板牙就咬了上去,翻滚着,翻滚着,在漫天红霞中,洗涤了灵魂。
当主旋律再次奏响的那一刹那,我哭了!
看烂片固有一死,或死于俗套,或死于精分!
传说在遥远的东方天朝,盛产一种独特题材的影片,这类影片无逻辑无剧情无演技,编剧导演演员抱着没什么事就去死一死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向世人呈现了一幕幕无比糟烂的影片,观众们看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三观尽毁,世人称这样的影片为“精神分裂类影片”,简称精分片。
小弟我今天三生有幸跑去电影院看了第一部精分片,现在回想,仍心有余悸!
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厨子戏子痞子》。
说道电影的名字,有人可能会联想到《锅匠,裁缝,士兵,间谍》这部以冷战为背景的优秀谍战影片,但大家千万不要被误导,《厨子》与《锅匠》没有半毛钱关系。
《厨子》讲的是抗日题材的影片,故事的背景发生在1942年的北平,话说当时发生了生化危机,4个主人公与敌人斗智斗勇,最终从日本人手里搞到药方,救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
按理说厨子应该是一部主旋律电影,但编剧和导演觉得不够娱乐,非要把他拍成无厘头搞笑的电影,于是在故事的开始我看到了黄渤饰演的一身牛仔装扮的山东籍痞子在风沙漫卷的北平街道上,劫持搭载日本特工马车的段落,很有“国产西部片”的风格,一阵慌乱的打斗与驾车疾驰后,痞子与两个日本特工滚进了一家饭店,随后他们遇见了刘烨饰演的会讲日语一身东瀛装束的上海籍老板兼厨子和他的白痴媳妇(梁静饰),紧接着又一阵慌乱过后,第三个登场的便是张涵予饰演的一身武生装扮的北京籍戏子,电影演到这里,所有的主要角色都已亮相,整个开头在无厘头式的开场、嘈杂的对白以及夸张的表演中让你感觉不到任何的笑点。
紧接着剧情突然闪回到故事开始之前的时间,重新对厨子戏子痞子和白痴老板娘进行角色阐释,原来他们4人是埋伏在北平的地下党,这四个人都是民族的精英,各有绝活,他们接到任务,为了解救被病毒感染的人民必须劫持日本特工并从日本人那里搞的解药,所以才装扮成厨子等角色演一出戏给日本人看,让日本人觉得他们是2B从而放松警惕,搞到解药。
在这段故事里,编剧和导演要告诉大家,我们拍的不是无厘头抗日电影,我们和潘长江演的《老少爷们打鬼子》完全不一样,我们很严肃很有逻辑,我们的2B是装出来的;但这只是导演和编剧的一厢情愿!
此段落一出,我暗暗告诉自己:考验三观的时刻到了!
后面的剧情也是这样无厘头似的嘈杂混乱,我先省率一万字,这一万字有没有都不影响你的观影感觉,其乱无比,其烂无比。
直接跳到结局部分,日本军队包围了饭店要解救人质夺回解药的配方,然后就有了武打动作场面,爆炸场面(话说地下党可真不是盖的,既是化学天才、会多国外语而且武功枪法也是以一敌百!
)和男女主人公分别时的煽情场面,在此我要特别说一下该段煽情戏。
无论是抗战还是谍战还是抗战谍战类影片,都存在男女主人公生离死别时的煽情桥段,观众们也都习以为常;但本片的奇葩导演在这无厘头的基调下,硬生生的插进了这段分别是的煽情戏,插得是所有观众菊花一紧啊!
按照喜剧片的贯用结尾,任务已经达成,主人公们就应该脱离险境实现大团圆大胜利大逃亡,可是偏偏本片导演又想起自己是在拍严肃的抗日电影,非得要三个男主人公在最后时刻选择牺牲来成全民族大义!
还必须和女主人公来一段生离死别的煽情!
这样狗血的煽情真是亮瞎了我的钛金狗眼!
像这样的对白“你要多小心,以后还会有比这更艰巨的任务,到时就只有靠你一个人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啊!
刘烨你干脆对女猪说:“以后困难更多,记得到时多喝水”好了!
让你想不到的还有结局,最后一幕竟然是4个主角穿着五四青年装(我真搞不懂导演对于人物的设定,反正是精分片,随便吧)站在山上撒柳絮,字幕说治疗霍乱的药物随柳絮飘落在全城各地(反正是精分片,科不科学无所谓),镜头各种特写以求画面唯美,导演敢再矫情点不?
不要以为故事结束了就算完了,导演给你留了一个更大的惊喜,他居然厚颜无耻的在结尾用老照片闪现的方法想告诉你本片可能有真实故事基础,告诉观众:我们真的是抗日题材影片,很主旋律的!
观影结束,三观尽失。
在观看本片之前,只是觉得国内好电影少,但影视圈还是努力的;看了本片之后特别失望。
虽然刘烨、张涵予、黄渤都是影帝,但三个影帝凑在一起不一定能演出《教父2》或者《让子弹飞》这样的好戏,也可能是精分片。
总结以上,《厨子》是融合了谍战、动作、无厘头喜剧等诸多杂碎的主旋律精分片,是一部18岁以上和以下都不适应观看的电影,如果你真的好奇想去看看,建议空腹或自备塑料袋前去观看。
Ps本片导演兼编剧管虎在谈及本片成因时说:“我觉得有一点点自己的特色,有一点点自己的表达,有一点点给观众的挑战感,包括类型上,我们得尝试。
”恭喜导演,你成功了!
你给了我极大的挑战感!
看着管虎和黄渤就劲劲地去了,我这种肤浅的人能以极大的内力抵挡住了全肉宴的杨家将而本着这片儿,到底还是混混控啊。
我妈问我演员都谁,一听就吆喝:哟,三个流氓呀1.坑爹了的抗日背景,虚置一个背景都可以,何以总是飘荡着主旋律2.更坑爹的是凭什么一定要满足我族的意淫欲望,四个绝逼智商高到丧心病狂的妙人果断自贬自演损人不利己。
要真聪慧到这份上。。。
岛国一定是你们的3.说下管虎。
我特别特别理解他,丫是不是双子座呢?
学招学得挺好,东搬西闹地也挺惹人喜爱,跟跟盖里奇啦昆廷啦各种梦幻思维啦,但始终让人感觉到无法跟随的脚步,更别提超越了但是,关键是爽到了。
这就行,期待进步
关于看电影我总是自动的将里面坏的、不合理的情节过滤掉,以免影响自己观影的兴趣。
电影里只有少许的笑点。
没看过《斗牛》,没看过《杀生》,第一次奇怪电影还有这样剪辑的。
先看到离奇的结果,然后活过来告诉大家,原来是这样。
一次次展现他们超人的思维能力和预见能力。
一次次满足观众的心理。
还好,幸亏是这样的,不然英雄就要死了。
带给观众一种欣喜的感觉,只要你不是存心来找茬就行。
看的过程中我一致怀疑这是不是一个个人的悲剧,国家的喜剧。
宣扬舍生取义,牺牲小我,拯救大我的精神。
还好,他们没死,我松了一口气,也中了导演的全套。
似乎体验的是一种死而复生的喜悦。
如果电影就在这样的结构中飘过,那么未免太失败了。
最后竟然煞有其事的介绍了4个人物。
好吧,我承认,作为一名涉世未生的人,认真了。
暂且把他们当真吧。
同样是经历了大学的人,差别咋就那么大了。
我们不需要超能力,只需要一点敬业精神似乎也很勉强。
学业不精,技能不行,牢骚满地。
我开始思考,为什么现在的我们会是这样。
看着似乎有些理想,看着似乎在做些事情,可实际上总感觉不是想要的自己,缺少那么一种动力,缺少一种信仰。
他们的知识学得那么扎实,现在的我们经过了四年却好像什么也没学到,真正的知识和技能不知道在哪里。
可是还是有人能做的很好啊,专业成绩优秀,大赛获大奖。
归根到底还是人的问题。
在如今这样的一个社会,是否还有那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人,是否还有那中不计个人得失,物质享受而甘愿清贫的人。
那是伟大的人!
在一代人里,那些优秀的人最终都还是在上层的人,都是有着人格魅力的人。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你是怎样的人,就会吸引怎样的人。
你想成为怎样的人,就要结交怎样的人。
他们是有青春的人,而我们或许只是看上去有青春的人。
在这里说道理的人,大部分的或许还是过的不如意的人吧。
个人之见。
我跟那些「有思想」的电影观众不一样,我是属于没有思想没有想法的脑残,我喜欢看电影很简单,让我更快乐。
所以我对一部电影好坏的评价标准就是是否能让我感觉到愉悦。
这份愉悦不光是指好笑!真心讲,因为我不怎么喜欢刘烨,因此并不多期待这部电影。
但是黄渤+张涵予导演管虎,就没有不去电影院的理由了。
开始一段,有点云里雾里的感觉,我知道痞子、厨子一定是再演,因为太疯了,戏子稍微好点儿。
可我猜不到他们在演哪出戏,所以跟那种看个开头就能猜到结尾的电影区分开了。
(不剧透了)黄渤艳舞的那一段,我激动的恨不得站起来鼓掌,那小屁股撅的,尤其是那条花裤子契合神韵到了一个巅峰地步。
他是为喜剧而生的,他没辜负他那些年的努力、积累。
这是厨子。
张涵予的话,一直觉得他有一股爷们气质我极为喜欢,所以看见他演戏子哪泼妇嘴儿,一口一针的那个贱,挺逗。
可爱的戏子。
厨子的话。
我想刘烨应该演的很尽兴吧。
挺好的演员!剧情不多评价,因为我最不喜欢把电影立于思想之境界的人。
我觉得《娱乐至死》写的好。
在我看来,电影比电视确实要有思想,但是真正想获取思想讨论的人,大多都是用书籍的。
真正能从电影传达、获取思想的人,不会跟人去争论也不会浅薄的去非议一部电影。
看完这部电影会有我最近常有的感触,羡慕那一代人。
深处风云时代,他们早早的成为各种大师,各种理想、抱负让让他们才华横溢。
不像我们,物质的可怜兮兮。
跟他们那一代人比,我无限自卑!
抛去那个穿越的机关枪,抛去一切YY,印象最深的是片尾那段民国大学生的感觉。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纵观中华历史五千年,我独爱民国时代,那个时代里的大学生或许正处于思想启蒙阶段,或许没有纯粹的所谓信仰。
但有我向往并钦佩的爱国情怀,人文思想,更有着这个时代里我们已经渐渐死去的理想。
看完《厨子戏子痞子》,忍不住想要说两句1、片名的英文翻译实在太欠2、喜欢宣传语“卖笑”救国3、那些老看不起国产影片的也没什么让人能看的起的4、影帝果然不同凡响5、尼玛看了评论才知道原来火华社长操的是一口上海普通话6、唯一女角梁静很到位7、套上了抗战的背景有什么不好!
艹,这不就是历史么!
2B们都想回避还是怎么着?
8、前30分钟阶段真的很出彩,审问日本人那段甚佳!
对于这部电影来,其实,这就够了!
9、田中千绘还欠火候10、蠢货三人组那条钱真心太弱,同样的还有那个疯了的日本军。
他的后期任务处理变色就木有别的功效了么最后,我爱这部片,看笑了,看哭了,看到亮点,看到出彩,看到三个影帝飙演技就够了!
至于剧本,至于逻辑,留给下次在改善吧!
谁敢说这世上有百分百完美的电影呢!
这什么破电影啊?!本来挺喜欢黄渤的,但是突然发现他的表演太模式化了,成名了也要求突破啊!
想不到十年前的管虎这么抽象,想拍一出厨子戏子痞子,结果拍成呆子疯子傻子,夸张的喜剧话剧式表演融合龙门客栈密室奇谋,据说对标的还是《无耻混蛋》,然而二者差距之大如同买家秀和卖家秀。西部牛仔造型+武士浪人造型+国粹京剧造型,噼里啪啦哇呀呀,全是表面功夫,因为大家都是同一个立场,演戏骗鬼子,造型骗观众,实际上是管虎在骗自己,这不中不洋的戏,只能落个不伦不类的名。若是开场尚可以荒诞喜剧的名号招摇撞骗,故事走到末尾的时候已经完全荒腔走板,皮衣飞刀加特林,小镇上的超能战士,巷子里的绝命毒师,视频号随便一剪妥妥的抗战神片《超能武工队》。当一群面目模糊的人去战胜另一群面目模糊的人,所有的胜利都是虚伪的,因为一切都基于爱国奇观的再创造,且不必对具体现实负责。即便如此,末尾还是被朴树的《送别》给狠狠煽了一把。
抗日神剧电影版
不想当厨子的戏子不是好痞子
谁说是喜剧片?明明是谍战片!尼玛的基本上没发觉哪里好笑,剧情胡扯乱七八糟,结尾再现无脑主弦律~
图一乐的电影呢。足够图一乐了。
难道是我的笑点太高了么?坐在电影院里看了半天,没笑一下,就觉得这个导演拍得什么啊,就他M的又是一部抗战神剧,日本人一死一大堆,我们那四个英雄怎么炸都死不了。无聊至极!
电影版抗日奇侠传,抗战版意淫也精彩。抛开艺术创作,癫狂风格,三大型男,此片是某党高端黑吧?大陆影视圈再这样折腾抗战题材,下次出现的估计就是仙佛版抗日,修真版抗日,外星人抗日片了。
抗日奇侠剧,各种闪回显得前半部分很乱,抱着批判的眼光看就好了
有亮点无特点。
就是纯笑,却又是在严肃的话题上进行的。几段无声表现的还不错
极其对我的口味,四主演明年估计拿奖拿到手软,绝对的试验性,赞。
“在中国人里我们算最傻的” 确实太傻太刻意了……
制作精良的手撕鬼子电影,剧情随时开挂根本不讲理,癫狂与严肃好似精神分裂。若说有什么稍强于闹剧《黄金大劫案》的话,就在于其中那么一丝丝真诚与情怀。刘烨叶问上身,黄渤柯南附体,张涵予还是谷子地,梁静……在凤姐和江姐中自在游走。冲着那点少年意气和燕京大学的匾,加一星到四星。
有点趣。
全片有一种躁狂气质,上一次让我有这种观影感受的还是可怕的《匹夫》。。。
虎头蛇尾
片子的前三時十分鐘我是想給四星的,但爛俗的反轉又讓它從黑色幽默變成紅色主旋律。什麼都想沾邊,導致什麼都不倫不類。黃渤的甩臀舞值得一看
在主旋律下的嬉笑怒骂
野心家管虎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