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开头,看公交车相关情节还觉得莫名其妙,到了婚礼场景时,已经能隐约感觉到这是一部奇片,各种隐喻、象征呼之欲出,越往后看越觉得导演有心。
最后女主角自杀时我差点流泪了,她用死完成了对既定的命运、可怕的规则和恶意的操纵者(男性)的反抗,多么绝望。
一幕幕都像噩梦一样恐怖、荒诞,既然是噩梦,当然缺乏一目了然的逻辑。
不过,跟着那种氛围和感觉走,相信导演的逻辑,相信自己的感觉而非思维,就会发现一个精心构建的、完整的、有象征意义的的世界。
许多场景都如从深层潜意识里化出,那份直击人心的恐怖并非只是来源于血腥鬼怪,而是我们都曾经梦见过的、幻想过的、害怕过的恶、荒诞和无意义——身边的人被毫无预兆的灾难杀死;本该保护我们的老师却朝学生开枪射杀;人群看似在欢笑祝福,真面目却是敌意与厌恶;在对女性来说有神圣意义的婚礼之上,自己却将被献祭给一个丑陋可怕的猪头新郎;以及自我的错位和丢失——自我的失去,将意味着彻底的迷失,思考和反抗的力量也就失去了源泉。
那个叫“超现实”的女孩,竖中指、说脏话,也充满了质疑和反抗精神,与这个超现实世界宣战的方法也是被她所道出:“要想改变命运,就要做以前绝不会做的事情。
”想看一个起承转合明白晓畅故事的人可以不用看这部片子,纯粹想猎奇血腥暴力场面的还是再看一遍《电锯惊魂》好了。
没认真看就嚷嚷着说烂片的人,和当初说《聂隐娘》是烂片的应该是一类人,其实看不懂只是相关的知识储备还不够(虽然我也还不够),所以真心想看的人,可以先找一些优秀的影评,然后再看。
其实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还有点像《傀儡人生》,看似莫名其妙、毫无意义的奇怪故事,其实值得认真的,严肃的解读。
等我以后多看一些理论书,再试着写一篇长文分析之
让我们来粗略的总结下正时间轴剧情:女主是一个演员,她与另两位女演员一起主演了一个叫《真实魔鬼游戏》的电影,大概在2015年上映(不确定),而这部电影,让无数宅男趋之若鹜,甚至可以看着海报穿着内裤在光天化日之下做一些小动作,而女主本人则在203X年的时候去世了。
那么从这里开始,女主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被遗忘,一个宅男将她深深的记在了心中,直到死去。
时间从女主去世后继续推移,过了大概50年(不确定,从女主上映电影时的年龄到死亡到宅男老去时间的大概推测),人类的高科技发展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DNA再现活体技术,已经诞生,游戏画面从CG级别变为了电影级别,NPC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人工智能。
而唯一不变的,是宅男那颗炽热的心,他一直有一个愿望:玩女主。
他制作了一个游戏,不知道还原了多少2015年上映的那个电影的戏份,我们知道的是他在游戏中肆意地操控着女主,将她的电影人生当做现实,让她经历一波又一波痛苦,去满足他内心的变态欲,直到游戏结束宅男让女主来到了现实世界并告诉她一切,然后要求她跟同样是DNA克隆的年轻的自己上床,来满足他最后的“欲望”,当然,也有可能继续满足他更多的“欲望”。
女主明白了一切,本来躺在床上准备被动接受,却因为回忆起超现实的一句话“做意想不到的事,才能改变人生”而选择死亡,最后在宅男痛苦的尖叫声中回到独属于自己的那一个天堂。
=========================================================================上面的,只是一个电影的剧情,从现在开始,将是真实的写照,你,做好了准备吗?
有一个游戏,特别火,即使发售了多年。
在这个游戏里,你可以为所欲为,你可以安装由无数人日日夜夜为其制作的各种模组,来打造一个独属于自己的性感女孩,你可以让她做任何事,让她穿任何你想让她穿的衣服。
许多人会问,这有什么?
可如果我告诉你,你可以让她做任何事,任何事,任何事,我说了三遍,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吗?
即使是电影中的断手断脚和机关枪扫射。
现在是2015年,高科技飞速发展也就近20年,那么再有50年、100年,真实的魔鬼世界会不会出现?
而你,会不会成为那个宅男?
不,你只需要思考一下,“你想成为吗?
”就够了。
《真实魔鬼游戏》 园子温 2015年虽然晚上是在欢声笑语中看完了这部电影,但是我知道癫狂的风格,妖魔鬼怪的剧情背后远远没那么简单。
电影演绎了一个少女去春游,无缘无故同学全被切了,她就跑阿跑~然后去学校,同学全被老师枪杀了,她就跑阿跑~莫名其妙结婚了,新郎是头[猪头] ,她就跑阿跑~又乱入去跑马拉松,可算跑到终点。
才发现这一切只是一场游戏,她早在2034年就死了,她生前是个演员,2015年拍了一部电影叫《真实魔鬼游戏》。
有一个猥琐大叔在未来的世界修复了她的DNA,制造了2015年的所有演员一样的人工智能,操控着光子的一生。
简直就是一场意淫大戏,不过可以看到园子温的良苦用心,因为背后呼吁的却是女性意识的觉醒。
你在认真看看这部电影的内容:光子拿起了笔,就告别了童年;穿上了校服就成了学生,接受教育赋予的压力,于是拼命的跟同学赛跑;穿上婚纱就成为别人新娘,并未看清对面站着那个人的真面目,就因为别人的唆使,匆匆嫁人;跌跌撞撞跑上了马拉松的赛道上,你不知道为什么要跑,要往哪里跑,别人告诉你跟着大部队就对了,于是你就慢慢跑向那笔直的人生终点了。
这像不像一场人生,你到了该读书时就读书,你到了该结婚就结婚,你到了该工作就工作。
你没来的急反应就接受了这样的游戏规则,因为后面有很多人追着你,大家都是这样跑的。
你一路跑一路丢失自己,没变换一种人生角色就认识一些新的朋友,失去一些老朋友。
你成为别人的朋友,别人的妻子,别人的同事,但是终究没有成为内心像成为的那个自己。
那如何摆脱这个游戏世界的操控呢?
超现实告诉你:去做出平常自己不会做出的行为。
枕头里的羽毛应该是开启任务模式的道具,而之所以选择枕头作为触发物品,应该源于老头150年的淫念。
树林里,一床单两枕头,分明是在YY野战 = = 当然也可能有啥别的象征意义,欢迎大家请补充^_^我对血的理解是,血象征着死亡和解脱。
大家也注意到了吧,最后枕头里的羽毛全变成了红色的。
光子自杀倒在了一片红色的羽毛中,好像倒在自己的血泊中一样。
简单说,白色的羽毛是开启杀戮模式,光子用自己的生命将羽毛染红,相当于关闭了羽毛的开启功能,就好像选项框变黑了一样。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欢迎大家讨论。
虽然这部片评分很低,但是楼主作为恐怖片退散者蛮喜欢的。
里面的脑洞其实不难理解,虽然前面一直看到晕晕的,但结局解密,回头一看豁然开朗,挺喜欢这种感觉。
而且不吓人,这个很关键!!!
《咒怨》、《猛鬼街》那种级别的,楼主根本不敢看。
当初无意中看《寒蝉》,被动画片吓得晚上做噩梦……想找部不吓人的恐怖片真的不容易QAQ 何况这部还挺喜感\(^o^)/为啥不给高分呢?
如何评价园子温?
让我们回到园子温初次踏进主流视野的时候。
2001年,Suicide Circle,自杀圈。
56名互不相识的高中女生通过网络聚到一起,手牵着手站成一排,在电车开进新宿站的时候跳轨自杀。
坦白来说,比起巴士横削两半的镜头,那一幕在视觉震撼上要经典得多。
而且,那一幕绝不仅是猎奇的刺激,而是一种宣言式的行为艺术姿态。
如果当年的园子温有今天的名气……《自杀圈》是一部乘着日本恐怖片(J-Horror)全球浪潮的跟风之作,也因此让他走上了海外获奖转销国内的道路。
你瞧,Circle(圈)的概念,作为圈子(自发组织的团体)和无限循环的双重意象,简直和《午夜凶铃》三部曲《Ring(轮)》《Spiral(螺旋)》《Loop(环)》的中心概念一脉相承。
在从影17年后,园子温终于从《自杀圈》开始,奠定了一种“标签性”的“血腥、变态、猎奇”基调,也开始扬名海外,成为了“变态日本”在海外的代言人。
在此之前,他拍的是地方青年难以宣泄的荷尔蒙,乡镇街道上的奔跑,漫无目的的青春。
他从小看欧洲著名导演的文艺片长大;他写诗,登在国内最好的诗刊上;他做行为艺术,走上涩谷街头为了抗议而抗议。
多年后的今天,拍摄了玩具特摄片《爱与和平》的他承认,当年走上血浆片的道路不过是为了市场。
他一直以来最喜欢的电影是《小猪宝贝(Babe)》。
这不是他第一次投机,园子温在书中将他的营销天才倾盘托出。
为了糊口,他拍过色情片;为了得奖,他拍过文艺片。
为了观众,他开始拍血浆片。
然而,正如《自杀圈》探讨了日本社会在网络时代的孤独与家庭的失败,《奇妙马戏团》描绘了多重人格与多重身份的世界,《真实魔鬼游戏》在表面的“鲜血淋漓”之下,讲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婚姻制度(无处不在的枕头)的压迫,以及男性消费者(玩家)的丑恶。
血浆不过是他在思考的问题上的一层糖衣。
熟悉园子温作品的人可以辨识出许多一直延续的主题:不能停止奔跑是从最早的独立电影《男人的花道》《自行车叹息》就开始的姿态;多重身份的转换、梦与潜意识(“我是美津子!
我是美津子!
”)在《纪子的餐桌》《奇妙马戏团》时期集中探讨过;女性从男人的从属物品,到抗争、寻找自由,再到自我毁灭,是与《恋之罪》整部电影剧情相同的主题。
简单来说,这次最让我惊喜的是,园子温在商业电影的框架下,把自己在《恋之罪》中纯粹地表达过的女性主题重新讲了一遍。
女性主义的解读已经有许多人看了出来,在此不赘述。
以下是我对园子温这部作品额外的定位:这是一部在无法抗拒的外界体制框架下自我否定、自我毁灭的片子,在某种程度上是导演自己的影射。
美津子在片尾的自杀正是导演自己这一姿态的隐喻。
2007年,借着拍血腥恐怖片而打响的海外名气,园子温曾与日本的电影“大厂”东映有过一次合作,也就是臭名昭著的《恐怖爆发(Extension)》,刻板的商业套路,不忍卒看。
唯一印象深刻之处,是片中作为恐怖元素的头发增殖到令人恶心,“不像恐怖片而像娱乐片了”。
也算是B级审美的过度的玩心,以及对端正的商业电影的嘲讽吧。
他后来的回忆是,与大厂合作,导演受到的限制太多,无趣。
或许和库布里克当年拍《斯巴达克斯》,或者好莱坞的导演和制片人剪辑权之争类似。
园导决定再不与大厂合作,而是继续回去拍他的B级片风格,在日本走边缘道路(请注意,园子温的风格即使在日本也是很难受到主流市场认可的,反而在欧美拿奖较多,他也因此一直诟病日本观众的趣味太窄。
一般中国观众认为园子温代表了日本的变态的想法是巨大的误解)。
而若干年后,经过《地狱为何不好》与《Tokyo Tribe》的试水,园导决定正式投身娱乐片。
前者表现了对类型电影与B级片美学的赞美,后者则是电影审美化的歌舞片和物美布景尝试,两者都是纯粹形式的游戏,顶多包含了一种融合主流叙事与B级美学的样式尝试,而没有太多问题与思考。
2015年,他先后与大厂索尼(哥伦比亚)和松竹合作拍摄了《新宿天鹅》《真实魔鬼游戏》两部商业片,片头没有他标志性的“A Sono Sion's Film”,也违背了他“不用成名演员”的原则,采用了绫野刚、山田孝之、泽尻英龙华、特林德尔·玲奈、筱田麻理子、真野惠里菜等名演员或者向演员转型的成名偶像/模特。
因此,问题是,园子温与商业大片的重新握手,到底意味着什么?
在《新宿天鹅》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被阉割的园子温,园子温第一次没有自己写剧本,全片的观感是完全普通的商业片。
我们甚至可以拒绝从片中解读出任何园子温式的东西的尝试。
我想象,《真实魔鬼游戏》的故事拍得再顺畅,画面再刺激,结果也不过是一种《新宿天鹅》式的无趣。
而出乎意料的是,园子温对这部“系列的新作”宣称:他一页都没有读过原著。
因此,你很明白地看到,他不过是借了一个畅销小说/电影系列的噱头,在拍他自己的私货。
园子温不是一个不会讲故事的人,在《冰冷热带鱼》中我们可以看到剧情的发展的节奏是如何紧张,高度的把握,没有一丝多余的镜头;在《奇妙马戏团》中我们可以看到剧情如何圆满,一切超现实的情节都在好莱坞式的精神分裂的框架下得到完美的解释。
而我们看到,在《真实魔鬼游戏》中,那个写诗的园子温回来了。
他钻回了梦与超现实之中,拒绝被看懂,拒绝为商业电影写一个逻辑自洽的故事。
片中美津子不停变换自己的身份,不清楚自己与所处的世界的联系,不停被身边的人提示她自己是谁,应该怎么办。
像在一个梦中,美津子通过身边的人来问自己:快想想,该怎么办?
呼之欲出的焦灼和对自我的质疑和追寻,最后在长久的自我怀疑后终于坚定喊出的“我是美津子”,无疑是从《我是园子温》时期就开始的一种行为艺术式的姿态,在集体主义的日本对“自我”意识的强烈宣扬。
观众们有权利愤怒。
对于付了钱进剧院或者买了DVD的日本顾客,他们可以抱怨并没有看到一个有“意义”的、“合理”的故事,《真实魔鬼游戏》系列的一个合格的续集;对于花了宝贵的精力点了鼠标,浪费了宝贵的生命在网上看完了的中国观众,他们并没有被感动,也没有被不上不下的血腥镜头震撼,他们感觉什么都没有看懂,没有得到,感觉导演是个疯子;对于冲着女生、杀戮、血、底裤来看的B级片粉丝来说,片中的暴力不上不下,并没有带来大逃杀一般爽爽的快感;对于没有理解、尝试理解、或者仿佛理解了片中游戏与虚拟现实对应的科幻迷观众,他们觉得片子的故事讲得不够清楚,不够精妙,不够“好看”。
打分与写短评吐槽是他们表达对导演的憎恨的唯一手段。
我们还记得片中“超现实”的话吗?
人生即是无意义,我们必须超越。
园子温用日本五大电影厂之一松竹的经费,拍的不仅是大量的航拍(可能前所未有地过了把瘾)、慢镜头,或者MV一般的“唯美”画面和剪辑。
他达成的是,在商业大片与消费市场的框架内嘲讽了其本身。
你以为解读出他在拍女性在虚幻的未来科幻游戏中被物化就足够了吗?
他攻击的是,无论多么荒谬或者虚伪,商业片只须为观众讲一个完整、精巧的故事就成功了,仿佛一件精雕细琢的古代工艺品令观者惊叹。
但电影作为一件精美的商品,毕竟是陈旧的、毫无新意的套路,需要一些“超现实”的方式来打破。
美津子为何写诗?
因为诗的非理性、诗的无意识、诗的跳跃式的美学正是文学用以对抗逻辑与现实的最后的阵地。
园子温同时嘲讽的是电影以其感官的刺激、猎奇的许诺(“鲜血淋漓的高中女生”)对观众的狩猎。
他曾吐槽过大厂的恐怖片“要有噱头,吸引观众,但是又不能太过激,以至将观众拒之门外”,这也是他对于大厂制作的最大不满,也是为何《恐怖爆发》最终变成了一部娱乐片。
抱着对鲜血、杀戮、女性、底裤……的猎奇心态来看电影的人们,对费解的剧情与不够刺激的画面感到被捉弄。
难道来看血浆和底裤的观众不正是电影中打着美少女游戏的宅男吗?
园子温将他十几年来赖以生存的糊口之道完全否定。
人们以为是他恶趣味,是他喜欢拍底裤,是他喜欢拍血浆,是他变态。
而园子温不光说,我拍这些都是因为你们想看,而且特地用一部令人费解的猎奇片,嘲笑了所有追求这些的观众。
他拒绝被消费。
在电影大厂的默许中,他达到了在《恐怖爆发》《新宿天鹅》中没有获得的自由。
那他为什么要拍这些片子呢?
很简单,2015年,园子温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他需要钱。
独立工作室的第一部电影《悄然的星》,和《爱与和平》一样,都是进入猎奇时期之前独立时期的,二十余年之前就已经写好的剧本。
园导最近还在推特吐槽说,他到现在都无法接受“终于可以挑电影拍”这样一件事实,因为甚至到他成名后很多年,如果不是不停地接拍任何片子,经济上就会出问题。
所以,首先应该恭喜园导的是,在商业片的体系中摸爬滚打了这么些年,园导终于可以实现某种程度上的自由。
《悄然的星》将是继《庸才》《希望之国》之后,园子温第三部以福岛为主题的电影,继续讽刺政府的无能、虚伪,讲述灾难、孤独、人性。
这部电影中没有杀戮、没有鲜血、也没有底裤。
没有任何的“变态”与猎奇。
有的是极其缓慢而空旷的镜头、古典乐、悄然低语、各种自然的“声音”,和他最爱的女人——神乐坂惠。
这将是一部美丽的电影。
然而,因为没有潜在市场,《悄然的星》在获奖后(而我们看到,真正以拍猎奇片为己业的三池崇史的最新烂作《极道大战争》在同一电影节上并未获奖)却迟迟无法在日本上映。
尽管如此,园导表示,今后还会继续拍摄以福岛为主题的电影。
这在今天的日本,是绝无仅有的一份对这片土地的爱与担当。
观众们看这些商业烂片的钱,将会支持他拍出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作品。
因此我们看到了日本电影真正的困境,这也是园子温为何多年如一日地咒骂日本电影腐朽、要完。
日本的商业电影、市场机制、口味高度统一的观众阻碍了真正的好电影的出现。
不管是猎奇还是所谓的“文艺”片,赚取的都不过是感官的刺激或廉价的感动,血和眼泪的面具后都是商业大片的逻辑。
如果不进入这个商业体系,追求先锋、创新的导演很快就会饿死(事实上,这适用于动画、设计、建筑、时尚等所有创意领域)。
我们看到曾经在园子温片场实习的一位新晋女导演,为了筹拍自己的出道电影而去拍了成人电影,这难道不是园导本人正在走的路线?
在《真实魔鬼游戏》中,我们看到的是,园子温召集了大型片方、有市场召唤力的偶像演员、女高中生与“人气系列改编”的噱头、一群渴望暴力和色情刺激的观众,然后给了他们一坨屎。
而且,这是一坨诗意的屎。
讲真,日本还有几个作者导演?
让我们永远不要忘记片中“超现实”(富手麻妙/冨手麻妙)的中指,以及她和“超现实”的生活的永远的搏斗,不要忘记秋(樱井有纪/桜井ユキ)的勇敢、对美津子的援助与牺牲。
这两位才是园导今后将会大力培养的演员。
她们也将会作为主演出现在园子温下一步作品——电影合辑《Madly》的短片《Love of Love》中。
让我们永远拥抱超现实,与一成不变和体制战斗。
园子温影迷小站:http://site.douban.com/249987/
虽然没有看这部电影,但是看了谷阿莫的视频,觉得5.5分还是被低估的,附上他最后说的话:小时候的你很单纯但这些单纯不晓得什么时候就像一阵风一样忽然地吹过来一切的单纯忽然霎那间变成血腥但是那残忍的风仍然毫不留情的切碎你所剩不多的单纯随着你的年龄略有增长你进入了校园生活你从小学一路读到大学你也不懂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大概是因为大家都说要这么做吧不过你内心的小勇敢很快让你接受并面对这一切但其实读书有点痛苦学校跟老师总是有点不讲理翘课就是死刑不听话就是死刑书读不好就是死刑到底是谁做这些规定的呢好不容易毕了业想逃离了校园家人开始催促我结婚但为了结婚我要学习好多以前没在做的事煮啥饭扫啥地啊我感觉自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有天回过神来就发现自己走入了教堂我其实也不晓得我是不是真的想嫁但好像也没有退路你看后面那些三姑六婆一个个等着看好戏的样子看我走上跟他们一样的路可是当我清醒过来发现我竟然要嫁给一个猪头时我忽然不想妥协了士可杀不可辱这时候我内心的小勇敢又带我起身反抗不过家人的压力才是最难对抗的要怎么说服老妈接受我不想嫁给她帮我安排的猪头呢算了管他的我霸道一点就行了吧而人生就像是一场马拉松能持续前进人生经历让你又像变成了不同的人还好有时候我们还是会遇到一些鼓励我跟开导我的人让我回想起人生的美好让我坚持不放弃的向前跑但不管我怎么跑家人和逼婚仍然在后面紧追不舍到底为什么我们女人最后一定要当小媳妇呢还好我内心的小勇敢教我先专心投入工作不去想这一切就行了你看老板现在可看重我了不过当我整个人都只剩下工作时我感觉像是要被工作杀死一样这样好像有点本末倒置还好我内心的小勇敢让我决定改变一下跳脱现在社会的规则记住自己是谁我感觉又变回以前那个单纯的我了呢后来我认识了我以为的真爱他似乎可以给我的人生带来一点不一样的变化可是最后我发现真爱终究还是一场男人利用女人来达到传承目的的骗局忽然我明白了我不想被这个叫做命中注定的老头帮我订好我的人生那我就要做出一些让人出乎意料的事这时我才知道难怪那么多人会自杀啊他们一定是想不到其他更好的让人出乎意料的方式才会用自杀这种烂招来让人觉得出乎意料但是我们现在是要改变被人规划好的路不是要终结自己的道路诶想到这边女主角突然爬了起来因为她发现更让人出乎意料的方式就是在你以为我要放弃的时候我却站了起来继续前进
这几天被微博转发的片段吸引过来,但看了一会后,不禁说到,真是一部操蛋的电影啊,老师开机关枪杀死全班同学。
但看到结尾,之前的一切似乎说得通了。
尽管超现实说到平行世界,但这部电影却和平行世界关联不是很大。
(另一部真实魔鬼游戏系列电影讲述的是平行世界)魔鬼,魔鬼到底是什么?
我觉得应该是心中的软弱。
很多人提到女权这个词,那我们就姑且把这个叫做女性的软弱好了。
超现实说过,要想改变命运,就要做自己意想不到的事。
片中出现过很多羽毛落地的镜头,这都说明了女主在可以改变命运的时候没有做出选择,羽毛仍然落到了它应有的位置。
性,在这部电影中也有体现,白色的枕头便是一个意象。
白色,纯洁的颜色,却是男性淫念的象征。
超现实说湖边枕头旁的席子一定有人躺过,这应该是操控游戏男主YY野战的暗示,其余从被风刮起裙子露出内裤和最后一幕在床上ML都可以显示出。
在女主每次身份切换的时候,枕头这一线索都出现了。
然而最后一次出现,女主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杀死了自己,其实也是杀死了心中的软弱。
最后吐槽下那个变态宅男主角,看年轻时的自己和妹子XXOO有意思么,圆梦你妹啊,而且他怎么还不死,这么老了还这么淫荡,日本人脑洞真是无穷大。
这部片子无疑是讲一个女人的一生,女孩面容的转换,角色的转换,代表了从学生时代,到婚姻,到为事业奋斗,渐渐迷失了自我,从一而终的奉献与牺牲,不自觉地产生了奴性和惯性,猛然回首找回自己,发现自己受控于男人与家庭之下,贯穿整部剧情的枕头代表了家庭,婚姻,正如里面说的“只有做自己意识之外的事才能走出去”,而最后女主打破了它,染红了它,杀死了各个时期原来的自己,出现在一片雪地中自由的奔跑,雪地代表纯洁纯真本我,女孩找回来自我,在自己的世界里尽情驰骋
1.特玲真是女神啊,尤其是在片子刚开始的时候,一个人安静地坐在位子上写诗,和煦的阳光洒在身上,脸上洋溢着天使般的微笑,感觉此时此刻,全世界所有的美好都汇聚在了她的身上。
2.整部片子也是满满的园子温老妖的风格,美好事物的转瞬即逝,就是日式暴力美学的真谛。
就如同影片的第一个故事中,光子和小秋她们四个朋友一起逃课在外面玩耍之后回到教室,当人们的记忆还停留在之前那段美好时光的时候,突然教室里所有的人就都死于非命了。
一眨眼之前就将所有的美好事物都毁于一旦,这种暴力美学的表现方式也算得上是一种极致的变态了。
3.本片也在告诉我们,总想着去控制别人,最后的结果一定是自取灭亡。
哪怕别人是你制造出来的人造人,一切的日常运转都需要依靠你事先设定好的程序,但是世事无常,没人会知道后面还会发生什么。
同时,不要过早地向人生低头,因为有的时候,用自己的双手来改变命运也是命运的一部分!
梦想不一定都是高大上的,但是人绝对不可以没有梦想,没有梦想,人就只能庸碌地度过一生,那是对人生最大的亵渎!!
最后还是想说,剧中的每一个露过脸的妹子都好美,不论是特玲,麻里子大人,野菜,还是小秋,平子和超现实,都好想全部打包回家!!!
颜值即是正义!!!
“在某些极端情况下,我们看到少女用居于她体内的虚无反对这个如此造就了她的世界。
她的形式的纯碎空虚,她对存在的一切所怀有的强烈敌意,将会浓缩成一个否定性的炸药包。
她将不得不破坏掉她周围的所有事物。
她内心的荒芜终会以燎原之势将帝国夷为平地。
给我一颗炸弹,我必须死,她狂热得犹如一个上世纪的俄国虚无主义者,乞求以自杀为代价对瑟奇大公爵进行恐惧袭击。
”——提昆《花季少女理论》10
就几个镜头值得看
日本CULT
20151204 720P
觉得恐怖是因为真实啊。
我操,我没看懂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3289627/,原来是宣导关注和善待女npc的感受
园子温映画元素满载。宅男之神斋藤工压轴登场!
2.5星,美腿,血浆,白内裤。虚拟,疯狂,大杀戮。园子温在边玩边拍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这是啥烂玩意儿啊!!!!!
女人的世界。血淋淋的。但我喜欢女人的世界,也喜欢血淋淋。去他妈男人。
我是不是没看懂?还是我想太深了?
如此的光怪陆离,导致都没有兴致看完……
除开刷因为GIF才来看电影的,弹幕居然有好多刷我麻的,我麻居然还没胡萝卜,感动cry
恶趣味
园子温用影像表达了今敏的世界,镜子用的很好。暴力血腥真的只是最外在的包裹,大概观众都是抵达了这一层,所以评分才这么低吧。
力荐!牛逼啊!!!
园子温直男癌啊
我觉得很美很高大上很后现代
很园子温,很血腥,很莫名。
我觉得很不错啊,不知道为什么分数那么低,画面呈现,节奏张力都发挥在线,血浆、奔跑、少女的回旋踢还有内裤这些元素也不少,虽然没有老婆,还是很园子温的,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诗人园子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