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肉行动

Operation Mincemeat,死间行动(台),肉馅行动,全谎位作战(港)

主演:科林·费尔斯,马修·麦克费登,凯莉·麦克唐纳,佩内洛普·威尔顿,强尼·弗林,詹森·艾萨克,马克·加蒂斯,哈蒂·莫拉汉,马克·博纳尔,保罗·里特,阿历克斯·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美国语言:西班牙语,英语年份:2021

《绞肉行动》剧照

绞肉行动 剧照 NO.1绞肉行动 剧照 NO.2绞肉行动 剧照 NO.3绞肉行动 剧照 NO.4绞肉行动 剧照 NO.5绞肉行动 剧照 NO.6绞肉行动 剧照 NO.13绞肉行动 剧照 NO.14绞肉行动 剧照 NO.15绞肉行动 剧照 NO.16绞肉行动 剧照 NO.17绞肉行动 剧照 NO.18绞肉行动 剧照 NO.19绞肉行动 剧照 NO.20

《绞肉行动》剧情介绍

绞肉行动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聚焦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策划的“绞肉行动”,歼灭德军数十万,为二战胜利奠定基础。1943年,盟军决定打破希特勒对被占领的欧洲地区的统治,情报官员埃文(科林·费尔斯 饰)和查尔斯(马修·麦克费登 饰)想出了一个妙不可言的假情报策略:用一具携带虚假机密的尸体误导德军,将其注意力引向希腊。希特勒中计后,盟军登陆了西西里岛,歼灭近20万德军,为欧洲战场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完美超越残香无痕通天干探魔鬼恋人OVA孟买之音三笑之才子佳人团圆饭猫与电车玛丽女王狗牙她独美非人之恋别西卜情定红海滩关东大先生乙方甲方第二季他们可以面对初升的太阳威尔和格蕾丝第七季路易斯·韦恩的激情人生撞死了一只羊圣母山丘盖比私家侦探第五季迷途之犬没关系,爸爸的女儿新雾都孤儿公民黑帮石头、剪刀、布邻座的怪同学澄和堇:年轻了45岁的女人

《绞肉行动》长篇影评

 1 ) 用一具尸体,赢一场战争

一具被临时征用的尸体,一个杜撰出的虚构身份,一队谍战系统的情报人员,用一出好戏蒙骗了希特勒,在二战关键时刻成功挽救了数万人的生命,甚至加速了二战结束的进程。

这段被尘封已久的历史,就是《绞肉行动》的全部内容。

虽然本片豆瓣评分只有6.6,但在我看来还不错。

正如一个好的创意需要团队集思广益,不断完善,在细节与执行方面不断深化以及巩固。

一个能改写二战进程的大胆构思,更需要举国之力全员配合,上至国家元首,下至贩夫走卒,全员上阵才能出效果。

1943年,英国谍报部门就想出来这么一个高招。

为打破希特勒对被占领的欧洲地区的统治,英国情报官员埃文和查尔斯想出了一个妙不可言的假情报策略:用一具携带虚假机密的尸体误导德军,将其注意力引向希腊。

如此一来,盟军就有机会暗度陈仓,成功登陆西西里岛,再度扭转战局。

在各方面精心布置之下,计划有惊无险,完美骗过了德军。

最终歼灭近20万德军,为欧洲战场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听起来好像挺简单,可实际操作起来却大费周章。

首先,需要一具尸体。

这具尸体不能太胖,不能太瘦,得符合军人气质要求,还得死得不早不晚。

死因不能太过明显,否则会被敌方验尸官发现破绽。

运输过程还得方便保存,易于携带,能够伪装成飞行员溺水身亡的样子。

别着急,以上才是第一步。

为骗过德国安插在欧洲甚至英国的谍报系统,这具尸体需要一个全新的身份。

包括姓名、年龄、履历、性格、家庭、爱情经历、部门评判、关系网建设,甚至有赌博等不光彩历史。

他生前定妆照得找相像的人补拍,衣着得得体。

随身携带公文包的磨损程度,与爱人信件的翻阅痕迹,甚至信件中“不经意”落下的眼睫毛等等,都要恰到好处,又不过分扎眼。

为了杜撰合适的人生经历,谍报部门甚至把女同事都找来编织了俩人的相识相知和相恋过程,模拟对话和场景,再让伊恩▪弗莱明(007之父)这样的谍报网小说(摸鱼)高手帮忙完善。

最终,当核心成员开始念虚构的情书时,那个虚构的人物一点点鲜活了起来。

他仿佛就是身边的战友,并肩的同事,“他”对爱人的眷恋,对战后美好生活的希冀,言语真挚,催人泪下。

以至于我们看到那具尸体时,都不再害怕,而是惋惜。

到此为止,计划也才进展了三分之一。

尸体怎么运输到海上,如果避开德军的潜艇,抛尸之后如何确保尸体能囫囵个漂到海滩,到海滩又如何保证有人会把尸体交给政府,当地政府又如何不动声色交给德国情报官员,德国情报官员凭什么一定会相信这尸体?

等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解决。

影片中007的老前辈们煞费苦心。

一面积极组织境外谍报部门全力配合,一方面运筹帷幄在德国情报网面前不经意间“撒汤漏水”,任何一个节点稍有不慎就会功亏一篑。

如果计划失败,绝不是情报部门多少个日日夜夜的的努力白费,而是关系到前线数十万士兵的生命,甚至二战的成败与否。

恰好碰到的擅长溺水死亡问题专家,恰好遇到的德国抵抗组织英国负责人,恰好遇到的明察秋毫的运输司机。。。

无数次危险当中,我们都替整个计划捏一把汗,心跳加速。

多少次的险象环生,最终在盟军成功登陆的捷报电话中落下帷幕。

那一刻,所有计划参与者都喜极而泣。

本片的精妙之处,还在于各种细节的铺陈。

有血有肉,骨架丰满。

除了以上所说的对尸体虚构身份的不断完善。

参与计划的项目组成员也都个性鲜活,各具特色。

情报官埃文、查尔斯和女情报员上演的爱情戏码颇受诟病。

但战事大后方“你爱我,我爱他,他很爱又不能全爱我”的牵绊,着实有英国佬那种骨子里的纠结。

面对爱情的惆怅,计划进行中理智与情感的交锋,吃醋与斗嘴的点缀,家庭的忠诚和情缘关系的无法割舍等等,又不断丰富着角色的塑造,将特殊历史背景下前冷战时代的到来一点点渗透给观众。

科林▪费斯等演员精彩的演技让原本烂俗的资产阶级小情调显得赏心悦目,中年人发乎情止乎礼的刻板背后,又多少给人以“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的遗憾。

而那个苦苦求爱而不得的查尔斯呢?

小丑就是我,尴尬一辈子。

影片中另外一些小细节则很值得影迷玩味。

007之父伊恩弗莱明的一贯摸鱼,英国情报员走哪风流到哪且男女通吃的腐国范儿,对社会主义信仰的时刻提防,对美国的揶揄等等,点到为止却令人无限遐想。

影片结尾,那具尸体的坟墓前摆满鲜花。

死者生前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死后竟以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为国捐躯,甚至为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如此居功至伟的贡献。

谍报工作人员则继续默默无闻,深藏功与名。

历史的荒诞与残酷恰恰就是如此吧。

 2 ) 兵不厌诈

本片是根据真实的史料改编的一部电影,描写的是二战时期盟军对德军的一次欺骗行动,从现有的资料来看,该片是比较尊重历史事实,非常细致地描写了行动的整个过程。

影片的叙事方式是采取单线正向时间轴的形式,按照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了描写,没有太多的复杂叙述方式,平铺直叙,以讲述故事为主,因此,整个故事也略显平淡,故事情节起伏不大,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叙事方式。

影片的制作比较仔细,复原了故事发生的场景,包括军队的制服、办公的场地,室外的场所,都比较符合了二战时期故事的发生地英国等地的面貌,甚至一些具体的室内场景,演员的相貌与当时历史的真实照片也十分的贴近。

该片被观众批评比较多的一点,就是穿插了男主人公和女秘书的一段婚外情,而且占用了不少描写的篇幅,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该片作为一部战争历史片应有的紧张感和节奏感,使影片变成了在战争的背景下的情感剧。

 3 ) 非典型谍战电影——《绞肉行动》

今天聊聊英国 / 美国电影《绞肉行动》。

片名Operation Mincemeat (2021),别名死间行动(台) / 肉馅行动 / 全谎位作战(港)。

绞肉行动是二战期间盟军进行的一次军事欺骗行动。

为了隐藏1943年盟军登陆意大利西西里岛的计划,盟军找来一具尸体,在尸体上放上虚假的文件和信件,然后在西班牙海岸附近放出尸体,由西班牙人发现。

西班牙人再和德国人共享信息,让德国人以为盟军将大举登陆希腊。

最终绞肉行动被证明是成功的,希特勒相信了这一计划,盟军在登陆西西里岛时没有遇到多少抵抗。

埃文·蒙塔古(右)和查尔斯·乔尔蒙德利(左)绞肉计划由埃文·蒙塔古(Ewen Montagu)和查尔斯·乔尔蒙德利(Charles Cholmondeley)计划实施。

而他们计划绞肉行动的灵感来自1939年英国海军的鳟鱼备忘录。

鳟鱼备忘录名义上的作者是英国海军情报总监约翰·戈弗雷海军上将,实际作者伊恩·弗莱明。

伊恩·弗莱明因创作了标志性的绅士间谍007詹姆斯·邦德而闻名。

这份备忘录详细描述了54种诱捕敌人的方法,就像鳟鱼一样。

电影中的伊恩·弗莱明(左)和真实的伊恩·弗莱明(右)战后,埃文·蒙塔古写了一本关于这次行动的书,书名叫《冒充者》(The Man Who Never Was)。

这本书在1956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冒充者》。

作家兼历史学家本·麦金太尔(Ben Macintyre)根据《冒充者》编写了《绞肉行动:改变二战进程的真实间谍故事》(Operation Mincemeat: The True Spy Story that Changed the Course of World War II),故事于2010年发表,同年还拍摄了一部1小时的电视纪录片《绞肉行动》。

在2021年时,本·麦金太尔的《绞肉行动》搬上大荧幕,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部电影。

可以看出,绞肉计划其实是英国海军情报部门的一次豪赌。

即便德军情报机关上钩了,但是英国人依旧无法确认德军的最终决定。

据说纳粹高级军官海因里希·希姆莱告诉阿道夫·希特勒,他觉得这是一个骗局,但希特勒驳回了希姆莱的想法。

一直到1988年,死者“迈克尔”的身份才被披露。

“迈克尔”位于西班牙的墓碑刻着他双亲的名字“约翰·格林德维尔·马丁”(John Glyndwyr Martin)和“安东妮亚·马丁”(Antonia Martin)。

他的名字是:“格林德维尔·迈克尔担任威廉·马丁少校,RM”( Glyndwr Michael served as Major William Martin, RM)

这部电影取材二战后期的一次成功军事行动,在宏大战争背景下,几十万人的生命成了这场豪赌的赌注。

故事中融合了紧张、浪漫、惊险、刺激各种元素,把一个不同于正面战场的故事呈现在观众面前。

谍报战线发生的完全不同类型的战争,这里需要对人性有着深刻了解,需要提前预判对手的预判,才能让计划如期推进,任何一点细微闪失都会造成严重后果。

绞肉行动最大的功绩在于让希特勒信以为真,调走了大部分防守德军主力,只留下战斗力为负的意大利部队和少量德军防守西西里岛。

盟军在兵力、火力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较为轻松地实施了登陆作战,但登陆后作战不够坚决,让德军主力撤退。

电影中的简和绞肉行动中使用的简的照片虽说这是一次成功的军事行动,但影片表现内容的重点却在主人公的情感纠葛和自我认同上。

本来以为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结果两男一女在谍战紧张时期玩起了暧昧三角恋,甚至其中还有婚姻陷入困境的有妇之夫。

这让一个大有可为的军事行动变得像抗战神剧。

整部影片直到后半部分才有了点儿谍战的紧张气氛,尸体被西班牙人发现后,英国人害怕西班牙人不交给德国人,更害怕表现得反常漏了馅儿;随后英国人又害怕德国人不相信假情报,害怕自己的计划被识破。

这才是影片最紧张的时刻。

绞肉行动的影响不仅于此,这次行动和1956年的电影《冒充者》给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提供了灵感。

希区柯克在创作《西北偏北》(North By Northwest ,1959)时参考了这些元素。

绞肉行动后14个月,在1944年9月盟军入侵荷兰的“市场花园行动”(Operation Market Garden)中。

一名英国参谋带着一份完整的兵团级作战命令,乘坐滑翔机落在荷兰境内。

这份命令包含作战地图等详细信息,本不该离开英国。

最终德国人找到了这份情报,但前有绞肉行动在先,德国人觉得这是英国又一次欺骗手段,而没有采信。

这些在反映市场花园行动的电影《遥远的桥》(A Bridge Too Far ,1977)中有所表现。

非典型谍战电影,娱乐化战场豪赌。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4 ) colin说那句im driving 的时候我好想上车

📍建议spy , gentleman, agent 这三个关键词永远的和英格兰永恒的香槟男孩colin firth锁死!

死死的!!!!

📍看到一半我才反应过来这是two darcy。

太梦幻了这阵容。

mark虽然戏份少但是也是真的很绝。

在动荡的年代互相信任更加不可判断和可贵。

📍计划一开始成立的时候三个人漫步在伦敦。

穿过广场和公园。

美晕了。

所有的细节从树枝到公文包💼都美晕了。

📍我太喜欢这里面所有的作家梗了。

所有的agent都是作家hhhhhh。

007之父的原型好他妈帅啊。

喜欢那个看上去可以切罐头的表。

📍谁能想到这故事里还能有三角恋!?!?!?

(克制又缠绵可爱。

真是喜欢死我了) 虽然影评都在说谍战戏里插感情戏很奇怪。

但是他们在做人物侧写诶 很难不代吧(狗头) 不过谈爱的戏份确实也还是可以剪掉一些真的。

半夜敲门告白那里太像真爱至上了。

是我去影院会说suck的水平。

📍那种讨人厌的上司还有勾心斗角的令人yue 生动又令人鼓掌👏💕 📍 colin说那句im driving 的时候我好想上车(不是那种车🚗)

 5 ) 有一点点平淡

柯林叔一如既往帅炸,双排扣军装大衣哇塞…剧情改编自真实事件,讲述二战时期一个迷惑德军掩盖盟军意大利西西里登陆的秘密行动。

主线当然就是这次行动,策划、招募、审批、落实、后续跟踪。

(不得不说剧里面英国驻西班牙大使/情报部长堪称本剧超级交际花,魅力无边,男女通杀,从政府部门前台到三面间谍都是他的裤下臣。

🤣)另一条线则是集中在这个秘密行动组的四个主要角色之间幽微的关系上。

其实这条线主要是凸显人性的多面性,以及无名英雄的人性弱点。

但这两条线比重差不多但节奏上差太多,以至于我在看的时候一会儿觉得也太紧绷了吧然后又出现台词间停顿感情复杂难辨的段落,从而失去整体的节奏感找不到高潮部分。

不能说特别棒但英国味儿挺足。

比如早上八点喝一杯之类的。

😉——————题外话:我惯例坐到大部分演职员表都过了才起来,就发现出口旁有三人。

按照一般情况电影结束了还聚集在出口干嘛?

我走近发现三人应该是一起来的,其中一个男士非常用力推着出口那扇门旁边的墙。

😅我怀抱着疑惑的心情在三人的目光中推开了出口的门,说:“难道不是这个门?

”扶着门回头一看,两个女孩子笑喷,那个推墙的男的笑得蹲在地上捂住脸。

然后我们鱼贯而出他们三个人在门口笑得说不出话来。

我开玩笑问:“刚刚是在找哈利波特的隐形入口吗?

” 那个男士一直捂住脸:“我不知道哈哈哈哈!

” 估计会成为他一辈子的黑历史。

🤣🤣🤣🤣

 6 ) 比行动过程更写实的是那段感情

虽说本片展现的是二战历史上一场伟大的欺敌行动始末,但在我看来本片是有妇之夫精神出轨的最好案例。

Motagu能够吸引Jean的最大优势就是在于他有过跟女性相处的经验,这是Cholmondeley所缺乏的。

Motagu展现出来的绅士、周到和Jean展现出来的适然、灵动都别具风情。

但是有妇之夫还是按捺不住自己逐步发起攻势了,这是我对脸叔饰演的Motagu最厌恶的一段。

结婚证上有一个感觉还爱着,又对身边的女同事表达着真情。

真是大猪蹄子!

气死我了!

还是Jean的这两句话让我破防了:While my life may not look like much to you, I have made my own way, alone.她还把脏水泼在自己身上来体面指出Motagu的轻浮。

自尊心强的单身女性就这样,自己骂自己好过别人骂自己。

其实我非常想看到他们俩最终走到一起,就像现实中我所期望的。

但结局还是分道扬镳了——男人的事业蒸蒸日上,与结婚证上的人重修旧好;女人则要背负压力,打破原本平静的生活重新出发。

所以无论怎样,有妇之夫出个轨都是不会亏本的。

这片子看得人郁闷,恨得咬牙切齿,调整一下说说剧情以外的东西:刚开始各种角色出场,节奏太快看得懵,历史背景在会议上被提及才知道他们要干什么。

但如果是要讲行动,那Motagu一开始的婚姻状况篇幅太多了;如果是要讲Motagu这个角色,那Cholmondeley的戏份又分配太多。

所以我觉得本片没有把行动本身和Motagu的人物线分配好,只能给6.5分。

 7 ) 精致的乏味终究是乏味

又有新的引进片来了!

不过,它不是登陆院线,而是登录网线。

早在一周前,爱奇艺就宣布同步引进准备上线网飞的《绞肉行动》,而且还强调“无删减”。

“守望好莱坞”微博截图“无删减”,再加上片名的“绞肉”,内容简介的“尸体”,让人浮想联翩,差点就感叹:爱奇艺你这次真猛。

猛?

你想太多了,这部电影的分级是PG-13,是跟大部分迪士尼的动画片同样的分级,你预期看到的那些大尺度场面,压根就没拍出来。

所谓的“无删减”,一开始就是个唬人的噱头。

本片是讲述一个二战时期的骗局,而这个骗局其实一直都在戏外。

“全球全网,独家同步”,这是爱奇艺印在海报上的宣传语。

如此大阵仗,也意味着,这得充钱才能看。

开会员还不行,还得另外付12元,才能完整观看。

这不禁被网友调侃:电影拍的挺好的,就是有点短,才6分钟(试看时间)。

先说说本片的评分,它在豆瓣目前分数为6.6,只有800来人评价。

为了避免水土不服的误判,我们也结合下国外几个权威评分网站的评价:IMDb6.8,烂番茄新鲜度87%,但观众评分是65%。

不管是中还是西,本片都算不上有个好成绩。

本片虽然是美国公司出品,但它其实是部“含英量”十足的电影。

一部英国二战时期的故事,当然还是交给英国人来执导。

本片的导演约翰·马登,是一位执导莎士比亚出名的英国导演,当年那部把“小辣椒”格温妮斯·帕特洛推上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宝座的人,就是他。

严格来说将“小辣椒”送上宝座的是韦恩斯坦而主演科林·费尔斯就英国味更重了,这位奥斯卡影帝不仅演过英国国王(《国王的演讲》),还演过英国特工(《王牌特工》),纯正的英国口音,是不少想学英式英语的人绝佳素材。

科林·费尔斯早已经是不少国人心中英国演员的代表。

《王牌特工:特工学院》剧照这些都是肉眼可见的英国味,而它那种内敛的气质,也许才是它最大的深藏不露的英国特色。

说到电影上的英式美学,最典型的例子是《国王的演讲》。

2011年,很多人无法理解《国王的演讲》为何能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其收放自如的克制,区别于强调戏剧冲突的电影,透出一种高级感,这也让很多观众觉得这部电影没味道。

《绞肉行动》有着《国王的演讲》的内敛,然而却少了点后者的简洁。

本片的预告片基本已经把整个故事的前因,用突出重点的方式给“剪”清楚了。

1943年,英军为了打破希特勒对欧洲地区的统治,必须攻下离北非最近的西西里岛。

然而当地地形和兵力都意味着英军无法攻破。

再说希特勒也不傻,敌人的小心思他肯定多少猜到了。

英军要想翻盘,必须蒙骗到希特勒。

用什么蒙骗?

利用一具流浪汉的尸体。

首先让这具尸体出现在西班牙——一具带着机密资料的尸体漂在海岸上。

西班牙表面上是中立国,但其实佛朗哥政权一直在支持法西斯阵营,这么一份机密文件自然会被送到希特勒手里。

当然,这是份事先伪造的假文件,目的就是为了骗希特勒,盟军下一个目标是希腊,以便对西西里岛攻其不备、乘虚而入。

按照中国人的说法,这招叫声东击西、调虎离山。

整场秘密行动命名为“绞肉行动”。

这是电影核心故事,也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史实。

这不禁让人好奇尸体被德军识破不是溺死怎么办?

尸体真实身份被识破怎么办?

西班牙没把文件上交德国,那怎么办?

德国人没看这封信怎么办?

德国人看了不相信怎么办?

世界的命运危在旦夕,而人类的和平就被这场诸多不确定的冒险计划左右。

光是听这些历史故事,便足够有戏剧性了。

早在1956年,这则历史事件就被拍成了电影《冒充者》。

当年改编的版本加入了一条尸体父亲的感情线,一位父亲在各种感召之下,允许因肺结核死亡的儿子参与到这个计划。

然而真实历史中,这人是吃老鼠药自杀死的流浪汉,这场戏是无中生有,新版《绞肉行动》剔除了这场戏。

《冒充者》剧照真实性是有了,但没想到是本片竟然将整场惊心动魄的行动拍得如此......让人波澜不惊。

《绞肉行动》名曰是间谍片,但更像一部话痨片,全片在室内喋喋不休的对谈,你感觉自己像是在看一部话剧。

整场谍战行动基本靠人物口播,巨大的信息密度藏于对白中,一不留神,你就会不知道故事进展。

信息量越大,反而越让观众混乱,到头来你会发现,全片最清晰的地方,其实是预告片。

这份专八级别的听力素材,必然是需要听多几遍才能听懂。

在反复比对字幕后,观众大致能还原出整个故事。

本片对于细节的还原,不可不谓是讲究。

一般来说,常规的好莱坞商业片会把重心放在任务进行时,然而《绞肉行动》不是,它花费大量的篇幅在任务的前期筹备(本片一小时二十分钟左右的篇幅都在)。

导演带着观众,从零开始生出整个计划。

从寻找尸体,到为尸体制造人设,寻找埋藏在各路的间谍里应外合。

这套复杂的流程下来,还没认全角色,观众已经懵了,以至于忽视了不少有趣的彩蛋。

本片其实埋藏了一个让影迷们兴奋的彩蛋,一位叫弗莱明的同僚在写作,他称自己在写间谍小说。

也许不少人已经猜到了,这位叫弗莱明的同僚就是伊恩·弗莱明,《007》原著的作者。

而007的原型人物达斯科·波波夫也是“绞肉行动”的双面间谍。

处处藏着历史细节,处处考验你的知识储备。

也许导演也意识到这么干下去会劝退不少观众,于是强行加入了全片最为鸡肋的感情线(这也是豆瓣网友吐槽的败笔)。

你无法理解科林·费尔斯饰演的情报官员埃文,是怎么跟凯莉·麦克唐纳饰演的女秘书通上电的。

这场毫无来由的雾水情缘,到头来结束得也是莫名其妙。

战争危难之际,人与人之间产生微妙的情愫很正常,但如果没有,真没必要勉强。

导演和编剧写得尴尬,观众看得更尴尬。

这部上线流媒体的历史题材电影,真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坚持看完。

不可否认,它在服化道各方面是精致的,但也不可否认,它很乏味。

它就像一盘英国美食,看起来丰盛且色彩缤纷,但真吃下去,你就会发现再精致的乏味终究是乏味。

不好吃就算了,最后你还发现,买单时他们鸡贼地给你算上了小费。

【首发于“正点观影”,笔名不同,但是本人没错】

 8 ) 绞肉行动|M缘起

老外对于二战,是有着相当的情怀的。

特别是英国人,对于二战的“切肤之痛”大概更甚。

一场战斗把自己老大的位置打没了,而且从此以后“一蹶不振”,战争的代价,实在是太大。

而故事被誉为二战史上最成功的“欺敌行动”,结局大概是早已明了。

关键是看,怎么讲这个故事。

脸叔的团队,在二战陷入僵局时,准备策划一次“欺敌行动”,情报的力量,在行动中彰显出巨大的力量。

原来,战争除了钢铁洪流的对抗,还有更为广阔的战场。

在这个战场取得的胜利,可以挽救很多人的生命。

意义不言而喻。

故事在设计,被设计中周旋。

同时也在轻视和质疑中艰难前行。

相信如果不是到了最困难的时刻,谁也没有胆量批准执行如此“疯狂”的计划。

事实上,这个行动之所以成功,按照故事介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祈祷”。

因为在行动的最后,计划已经“败露”,可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万幸的是,他们成功了。

至于为什么成功,个中细节倒是很值得玩味。

情报究竟有没有暴露?

按照故事情节,大概是暴露了(历史真相如何,谁也不知道)。

然而,一份暴露了的情报,为什么还导致敌军“将错就错”?

无外乎两个原因。

第一,掌握情报的军官良心发现(不过,好像也不是。

故事里头一笔带过)。

第二,已经将错误的情报进行了上报,这时再说情报错了,自己的脑袋要不保。

至于战局,那只是“敌人太狡猾”而已。

两害相权取其轻。

至于这个“轻”,是对个人而言,还是对战局,无所谓的了。

故事没什么好说的了,还是说说故事里头有趣的桥段吧。

脸叔的弟弟,在战时物资紧张的时候,还是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身上“间谍”的嫌疑,始终没有消除,至于是不是,故事也没仔细说,但实实在在的影响了脸叔。

执行计划,需要一具尸体。

本来计划很完美。

忽然尸体的亲人出现,要拿回尸体。

这个……这么一件无上荣光的事,家属在这里矫情,这是要搞哪样?

在这场行动中,脸叔的感情戏也占很大比重。

然而,关于感情问题,情感专家的言论,简直直击心灵。

那些浪漫和爱情,只属于年轻时,也就挡挡好日子里的子弹。

而在残酷的战争中,奢谈爱情?

为什么要在战争中相遇?

所以,这段“发乎情止乎礼”的爱情,大概还是需要情感专家的醍醐灌顶的。

脸叔和他的搭档,在这次行动中,拯救了千千万万战士的生命。

然而,对他们自己,都没能获得拯救。

故事里头透露出的悲凉,不仅是对战争的悲悯,也是对人性的审视。

圣人不得已而为之。

可惜的是,往往不是圣人,往往不是不得已,已经有人“大开杀戒”。

最后的最后,还是看看神秘的情报局,M的代号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吧。

 9 ) 没有受害者视角,有点不爽

电影讲了二战著名的一次间谍活动,也叫肉馅行动推荐一个B站UP主 地球灯塔,做了一期肉馅行动的讲解,清晰明了,不了解二战历史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本片从英国视角还原了行动的过程但是片中缺少受害者视角,没有展开讲德国是怎么上当的反而用大量篇幅讲感情线,可能导演给他的定位不是谍战片但是这种题材你不拍谍战片我是真的不理解

 10 ) 兵不厌诈

2022.07.05

1943年,盟军为打破希特勒对欧洲被占领地区的统治,扭转盟军在欧洲战场上一直损兵折将的颓势,制定了一个大规模的登陆行动。

所谓兵不厌诈,为了保证行动的成功,情报部门设计了一个骗局,叫做“绞肉行动”,用一具携带虚假机密的尸体误导德军,骗过希特勒,使其相信盟军的下一个目标是希腊。

希特勒中计后,盟军突然登陆了意大利的西西里岛,这是希特勒的软肋,歼灭近20万德军,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为打开欧洲战场的胜利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整部电影在谍战这条主线的贯穿下,交织着蒙塔古和亲共的弟弟之间的亲情、蒙塔古和查尔斯之间的友情、蒙塔古和琴之间爱情的纠葛,错综复杂,剪不断,理还乱。

英国情报官员伊文·蒙塔古中校(科林·费尔斯 饰)和空军上尉查尔斯·乔姆利(马修·麦克费登 饰)被安排在一起,共同谋划这个“绞肉行动”。

首先是挑选合适的尸体,要求也不胖也不瘦。

接着编造履历,从起名字开始,兵种、职务、制服,业余生活,感情经历等等,有点像搞创作,严丝合缝,不能有一点破绽。

空军上尉查尔斯·乔姆利看上了一个女同事,在电影院和人家套近乎,借着找照片的机会假公济私的进一步接近女同事琴,更把女同事琴也拉进了“绞肉行动”中来,这样他们可以朝夕相处,名正言顺的一起进行好玩的“编故事”。

就这样一个叫威廉·马丁少校的人被编造出来。

给“马丁少校”拍照成了一道难题,死尸咋都拍不出活人的感觉。

酒吧里寻来寻去也没有结果,正当一筹莫展时,琴新交的男友,罗杰·迪尔伯恩中士,一个美国大兵的到来让大家眼前一亮,这也太像了马丁少校了,不过也太TM的晦气了,拿美国人开涮,这部电影够损的。

马丁少校口袋里那封奈将军写的信让蒙塔古中校犯了难为,连改了14稿戈弗雷上将都没通过,最后还是奈将军亲自写了一封才过关。

两个月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四个人开香槟庆祝,作为消遣琴给大家读了帕姆写给马丁少校的情书,尽管知道是假的,但是都被信中内容勾勒出的美好回忆和憧憬所打动,此时此刻,他们又何尝不是这般感受?

再周密的计划,实施中都离不开机缘巧合的运气,这个“欺骗”计划一波三折,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影响。

首先是尸体落入西班牙海军手中,当地验尸官偏偏死了,临时验尸官是个博士和病理学家,专门研究溺水身亡案例的专家,负责处理此事的西班牙海军法官偏偏又是一个反纳粹分子,让英国大使馆的海军专员直接把打捞上来的公文包取走,幸亏英国海军专员随机应变,亦以应对,这场戏才没有演砸。

英国和驻西班牙大使馆像真的搞丢了绝密文件一样,电话电报你来我往,不亦乐乎,英国谍报人员大卫上校牺牲色相,做了两次鸭子。

重新回到英国的公文包经过检验发现文件被打开过,可以肯定有人读过信。

好运气时刻相伴,德国人终于上钩了,德军开始从西西里岛往希腊调兵。

不想节外生枝,琴在家里却遇到了大麻烦,俱乐部里的服务生特迪突然出现在琴家里,拿着那张假扮帕姆的照片,逼问事情的原委,威逼之下,琴只好如实交代,“绞肉行动”暴露了。

最让英国人郁闷的是什么人获取了情报他们一无所知,英国首相坚持按计划进行,西西里岛登陆行动在战战兢兢中进行,结果大获成功。

“绞肉行动”拯救了数以万计的生命,如今被誉为是欺敌行动史上最精彩的篇章。

《绞肉行动》短评

虽然有一众英伦演员撑腰 但还是比较boring

6分钟前
  • Dublin苍穹下
  • 还行

浪费了一个好故事

9分钟前
  • 阿托品
  • 较差

太平了以至于过于乏味 没什么出彩的地方

12分钟前
  • 一桶猫
  • 较差

科林费尔斯的表情是有问题的,始终国王的演讲那个范儿,抿着嘴显得无比自信。除此之外,他跟Jean的爱情或者暧昧是没有任何基础的,很莫名其妙

15分钟前
  • 骑着上帝流浪
  • 较差

太太太平淡了,感情戏比重太大,节奏也很拖沓,情节走向挺刻板的,很多并没有足够说服力,既没有展现出走钢丝那种一步都不能走向计划外的惊心动魄,也没有展现出人物内心的丰富,悬疑感更是完全没有。倒是酒吧、爱情这些标签化桥段都放上了,很平庸无趣,没什么亮点。科林的演出甚至有些太用力了。

20分钟前
  • 等待如果
  • 很差

这么些年过去了,小寡妇还是小寡妇……

25分钟前
  • 推荐

故事很好,演员很好,但是拍得实在是……没有节奏,没有氛围

30分钟前
  • nian年。
  • 还行

工整

32分钟前
  • 咕噜噜不见了
  • 推荐

感情戏 没必要

34分钟前
  • jiyun
  • 还行

【7.0】一次伟大的创作。

39分钟前
  • Anattā
  • 推荐

节奏海星,感情线挺多余

44分钟前
  • 好莱坞先生
  • 推荐

一段与主线毫无关系的四角恋。。。。。有病

47分钟前
  • 海边的利物浦
  • 较差

感情线真是令人费解,好好拍个声东击西的故事不好吗

49分钟前
  • 雪糕星熊
  • 较差

这段感情戏消减掉太多战争情绪

54分钟前
  • oiuplhgvt
  • 较差

一般

58分钟前
  • RAAM
  • 较差

作为二战最经典的战略欺骗行动,本片的演绎成分已经大到「传奇」居多了,不太算是一部典型的谍战电影。

1小时前
  • 张小北
  • 还行

二战时如此经典的策划式间谍行动居然拍成了如此琐碎寡淡的故事。

1小时前
  • 朴树的那些花儿
  • 较差

居然把所谓"欺敌行动史上最精彩的篇章"拍成了这么一场油腻不堪、莫名其妙的三角恋。I may vomit too, literally

1小时前
  • 说故事的虎牙君
  • 较差

伊恩·弗莱明是本片最大的彩蛋。

1小时前
  • 壞壞噠貓先森
  • 还行

感情线纯属为了凑时间,其他整体不错。

1小时前
  • shidamao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