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宗

The New Pope,新教皇,新生教宗,年轻的教宗续集

主演:裘德·洛,约翰·马尔科维奇,西尔维奥·奥兰多,塞西尔·德·弗朗斯,哈维尔·卡马拉,露德温·塞尼耶,毛里齐奥·隆巴迪,马克·伊瓦涅,安东尼奥·彼得塞利,基

类型:电视地区: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美国,英国语言:英语,意大利语年份:2020

《新教宗》剧照

新教宗 剧照 NO.1新教宗 剧照 NO.2新教宗 剧照 NO.3新教宗 剧照 NO.4新教宗 剧照 NO.5新教宗 剧照 NO.6新教宗 剧照 NO.13新教宗 剧照 NO.14新教宗 剧照 NO.15新教宗 剧照 NO.16新教宗 剧照 NO.17新教宗 剧照 NO.18新教宗 剧照 NO.19新教宗 剧照 NO.20

《新教宗》长篇影评

 1 ) 教宗从来都是与时俱进

大胆,庄重,古老严肃,激进现代。

似乎从来没有一个剧让我们对现在的宗教如此亲近。

这位意大利导演和裘德洛还有约翰马尔科维奇一起联手创作了一件无可厚非的艺术品。

是的,电视剧拍成了艺术品,语言,宗教,爱,秘密,秩序,探索古老与现代之争。

我们怎么去看待爱,当把性本能绑在十字架上时,我们如何去承认它,而使任何一种热爱都不会变的畸形。

只有你否认爱,爱才会变的畸形。

现在是个复杂的社会,我们还是需要宗教,需要圣人,需要信仰。

为什么?

因为在精神的藏污纳垢里我们无处可躲。

钱,我们理解的很多,而,爱,理解的却越来越浅薄。

 2 ) Will Napoli win?

Pleasure leads to pain.Love is an abstract concept but a necessary one, like happiness, intelligence and God.Even if he doesn’t exist, we desperately need to believe He is there.A piece of fragile porcelain, but consequently without sin. I am not a piece of porcelain, I am a man of steel laden with sins. But I also possess unimaginable powers of persuasion.Flowers are vain.Sick loves can not be treated. You can treat cancer, but not love. One possibility, then, is to shift the object of love.Sex has no value, it only exists and vanishes in the present. Love is dangerous, it looks to the future.Makeup is not about looking better. It’s about starting anew.Growth is the only evidence of life.

 3 ) 《新教宗》——遇见上帝

《年轻的教宗》+《新教宗》,两部看下来,颇有感触。

这大概是历史上艺术价值最高,思想最有深度的剧集了。

因为它所探讨的是上帝和信仰,没有装神弄鬼,也没有故作深沉。

意大利导演来拍,也是最适合这个主题的了,毕竟,意大利人是离教宗最近的地方。

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裘德洛会出演这样一个角色——教皇。

似乎他的美貌太过出众,更多的时候,我们其实会忽略掉他的演技。

剧中的裘德洛上了年纪以后虽然不再貌比潘安,但是演技更沉稳了,也更有气场了。

他的一个微笑,缓慢的眼神变化,恰到好处的点烟。

迷茫的,坚定的,脆弱的,凶狠的眼神和情绪的变化,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教皇形象。

他善于玩弄权术和人心,却也和其他凡人一样,追求爱,和期待被爱。

他拥有信仰,却也怀疑上帝,他害怕被遗弃,却又不停地探索。

平凡的就和我们一样,也有挣扎,也有痛苦,却也心怀希望和善良。

神圣大气的梵蒂冈,却又华丽恐怖,聪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还得以上帝的名义,人物对话彰显编剧水平。

我们以为的最神圣的,最接近上帝的地方,其实更肮脏,他们带着最深的原罪,毫不掩饰,玩弄着信徒的虔诚,说到底,他们才是最善于玩弄政治和权术的一群人。

中世纪的黑暗虽然盼来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但人性的贪婪和邪恶却千年以来,亘古不变。

导演的镜头感很棒,每一帧都是艺术品,各种镜头把心里压力和变化表达得淋漓尽致,不愧是拍过《绝美之城》和《我的天才女友》的男人。

又一部加长版的绝美之城啊~能看到的东西太多太多,以至于只能献上我的膝盖。

美强惨男主搏出位,放到教宗身上也是一样的铁律,裘德洛更有魅力了。

(⸝⸝•‧̫•⸝⸝)其他人物也各有特色,他们有些有肉,他们迷茫,他们探索,他们生活,他们感悟。

这部剧所要表达的东西真的太多太多了,第一季的主线很明显,主要是教宗追寻父母(寻求爱)和寻求上帝(是否存在)。

在绝望边缘崩溃了的他,在昏睡过了两个教宗后又苏醒过来,好似耶稣转世。

自小被父母抛弃的他,不信任上帝的存在,却又拼命地寻求上帝,在一次一次迷茫,失落,希望和绝望中,他窥见了上帝的侧颜。

仰望星空,泪流满面,在无穷的虚无中,我们看到了上帝。

第二季,似乎要讲的东西就更多了。

但翻来覆去,人来人往,说到底,我们相遇,走向彼此,逐渐分离,一路上,都是在寻求爱。

“Even if God does not exist, we desperately need to believe that he is there. ”因为生而为人,我们一生所在经历的和体验的,都是在找寻生命的意义。

而注定在我们心里要坚信着什么,才能够令自己孤独地面对这个冰冷的黑暗的世界。

剧中每一个镜头都是最美的人文艺术,每一句话都带着神的旨意。

你看得到他们是冠冕堂皇下的乌合之众,却更能理解我们都是人世间受苦的魑魅魍魉,谁也不比谁幸运,谁也不比谁高贵。

所谓人生,不过短短一日三餐。

权力,情色,生存,所谓令人疯狂的世事不外乎就是这些。

这个系列所要论证的是上帝是否存在,可到最后,已经不重要了。

我们终究需要信仰些什么,才能够劝说自己继续在这苦世中沉浮。

终其一生,我们讨论上帝,都是讨论爱,悲剧是因为得不到爱的歇斯底里和畸形,我们祈求上帝,就是在呼唤爱。

美裘基本躺了一季,复活之后就是耶稣再世,霸气外露!!! 王者归来。

一切因他而起,又因他结束。

最后,这个脆弱的,绝美的,破碎的男人,也终究寻找到了内心的平静。

2021-03-26 20:54 于索菲亚

仰望星空

 4 ) 信仰归于世俗

其实这部剧看完之后每个人物都有一个小小的明确的表签。

Lenny代表的,就是信仰。

疯狂的善意不能取代信仰,自我救赎畏畏缩缩也无法代替信仰。

信仰,即使没落的纯粹的信仰仍拥有强大力量,但却不能总是让事情变好。

生命来源随着思潮走向威尼斯,而教会的母性力量终归纯粹的慈善。

信仰死亡后,只有善意的世俗主义能够代替他的位置,因为信仰在死前拥抱祝福了每一个信徒。

 5 ) 第八集 Girolamo的葬礼

Voiello念悼词的时候我突然就哭了起来,he is the world that suffers,作为轮椅上的残疾人,Girolamo不能享受常人所拥有的一切,voiello描述着一个健康男孩充实的生活,游泳、散步,这些常人所能做的他都做不到,但他仍然笑着,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他只是倾听,大笑,但是他同样也是幸福的,有另一个朋友的陪伴,我羡慕他。

我也为自己悲鸣。

 6 ) 梵蒂冈版“权力的游戏”,如此离经叛道

我们总以为,2020年会有一个美好的开局,而事实却让所有人都大失所望。

但生活终究还是要继续下去,既然满心期待的春节档彻底泡汤、第9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也尚未到来,那就不妨看看新出资源的电影或者美剧吧!

开年以来,北美电视剧市场便迎来了不少高分佳作。

首推的电视平台便是HBO,这家业内当之无愧的楷模在上个月分别开播两档新剧,一部是HBO拿手的悬疑罪案剧《局外人》,另一部是由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意大利著名导演保罗·索伦蒂诺执导的《新教宗》。

我们今天要聊的新剧便是《新教宗》。

这部作品是保罗·索伦蒂诺在2016年与美国HBO、英国sky、法国CANAL+三家平台联合打造的《年轻的教宗》的续集。

截至目前,《新教宗》累积获得了豆瓣9.0、IMDb 8.3的观众打分,烂番茄则达到了87%的媒体新鲜度和90%的观众好评率,媒体好评相较于前作不相上下,口碑在近期开播的新剧中表现较为突出。

在缺少天主教氛围的中国内地,普通观众对“教宗”这一宗教概念普遍模糊不清。

简单来讲,教宗指的便是“罗马教皇”,也就是世界范围内天主教的最高统领者。

继承“教宗”这一身份,便意味着成为梵蒂冈这个独立主权国家的第一领袖。

与此同时,“教宗”也是西方影视剧中较为常见的形象。

比如去年上线的颇受关注的网飞冲奥之作《教宗的承继》,以及著名导演南尼·莫莱蒂的《教皇诞生》,便都是关于梵蒂冈教宗的不乏史料价值的电影佳作。

《教宗的承继》

《教皇诞生》在展开介绍《新教宗》之前,我们不妨先来回顾一下前作《年轻的教宗》。

《年轻的教宗》的主人公是身为美国人的年轻主教莱尼·伯纳德,他在梵蒂冈教宗选举会上意外胜出,成为梵蒂冈新任的教宗,称号是庇护十三世。

莱尼的意外胜出并不是天意所为,而是梵蒂冈高层政治的折中结果,高层内部集中投票给莱尼的主教们打算将这个异邦人当作傀儡来利用。

但主教们的如意算盘显然打错了,莱尼不仅不受摆布,还是一个手段高深且强硬的年轻人。

莱尼是个固守天主教原教旨主义的保守派,他上位后以一系列的强硬手段迅速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不仅全力打压掌握实权的主教们,还打算制定与整个社会诉求相反的宗教决策,反对同性恋、反对堕胎……这个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年轻教宗在主教和信徒之间引起的争议不断。

莱尼成为教宗后,对上帝的信念开始产生动摇,身世之谜对他的困扰、不孕女子的出现……这些接连不断的意外情况,渐渐扭转了他原有的观念。

他收起了自己的固执,开始向外界展示出教宗应有的那份慈悲胸怀。

但不幸的是,在面见教徒们的最后一刻,莱尼因心脏问题而倒地不醒。

续集《新教宗》是紧接着《年轻的教宗》的这段背景展开,诚如剧名所示,续集的主人公不再是裘德·洛所饰演的庇护十三世,这位年轻的教宗因为心脏疾病而持续昏迷,即便换了一颗健康的心脏,也未能苏醒过来。

教宗位置的空缺使得梵蒂冈陷入一片混乱和悲伤之中,为稳定局势,主教们必须推举新的教宗出来。

和莱尼的情况一样,经过不同阵营多番博弈后,弗耶罗一派的主教们折中推举年迈平庸的维列蒂为新任教宗,称为方济各二世。

而这个角色显然是对现实中在任的梵蒂冈教宗方济各形象的放大和讽刺。

看似老实巴交的维列蒂同样不是省油的灯,他秉持着的是开放包容的盲目主张,继位后立即宣布梵蒂冈接收贫困移民的政策,赢得教徒们的呼声,却也惹怒了弗耶罗这一派的主教。

但维列蒂到底只是一个目光短浅的庸人,上台不久便因为“突发疾病”去世了。

教宗的位置再度出现了空缺,外界对梵蒂冈的舆论压力也越来越大,不少人对上任教宗的死因存在质疑。

为了再次稳定梵蒂冈的混乱局面,弗耶罗考虑再三,决定推举对自己伤害最小的中间派布兰诺克斯为下一任教宗。

然而,远离梵蒂冈的布兰诺克斯却并非等闲之辈,这位隐居不出的低调派成为新任教宗后,注定为梵蒂冈带来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惊喜”……

保罗·索伦蒂诺打造的《教宗》系列是一套显得有些离经叛道的作品。

首先,它并不是纯粹的写实主义,在这套虚构的电视作品中,索伦蒂诺加入了不可知论的宗教神迹显灵情节,譬如裘德·洛所饰演的莱尼以神力治愈了重病在床的妇人、让不孕女子成功怀上了孩子……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是一部承认天主教神话世界观的作品。

与此同时,《教宗》系列却又打破了宗教高层的神秘面目,索伦蒂诺主要以戏谑的角度塑造角色形象,主教身上都充满现实的滑稽势利之感。

整个故事的核心并不是展现宗教文化,而是讲述梵蒂冈宗教高层内部的政治博弈。

宗教高层人物对宗教的不纯洁目的,使得宗教的存在本身也成为了一种讽刺。

作为意大利导演,索伦蒂诺拍摄这样一部带有宗教自反色彩的作品本就离经叛道。

通常来说,拍摄涉宗教、涉权谋题材的影视剧,难度系数是极大的,阅历和学识不足的电影人的肤浅创作很容易就被观众看穿,而讲得太深奥观众又会看得吃力和乏味。

《教宗》系列之所以能够获得普罗大众和专业媒体的纷纷赞许,正是与从小对意大利文化耳濡目染的索伦蒂诺息息相关。

在意大利的文化结构里,宗教和黑手党是不可或缺的两大要素。

在包围着“圣城”梵蒂冈的意大利土壤上,宗教与意大利历史始终相辅相成。

而黑帮文化则是在好莱坞电影的介入下得以发扬光大,科波拉的《教父》更是让全世界无数观众对这个国度憧憬不已。

生长在意大利的索伦蒂诺早已吃透了宗教和黑帮文化,这两种要素贯穿其电影创作历程,《教宗》系列的成功实际上是一次必然。

这部电视作品既有对宗教精神的深刻见解,也有对宗教高层系统内部的政治斗争的精彩诠释。

某种意义上,宗教高层与意大利黑手党家族是共通的、相似的。

对于观众来说,裘德·洛的演出毫无疑问是《年轻的教宗》的重要卖点,但《新教宗》播出至今,裘德·洛却始终以“昏迷”的状态出现。

第二季的主人公被布兰诺克斯取而代之,这个新角色由好莱坞著名的个性演员约翰·马尔科维奇出演。

约翰·马尔科维奇是好莱坞戏骨级的演员,曾经出演过《空中监狱》《换子疑云》《太阳帝国》《危险关系》等佳作。

而那部以其名字命名的奇幻经典神作《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更是让观众们见识到马尔科维奇不拘于外形印象的强大可塑性。

马尔科维奇的加入必定能够补偿裘德·洛暂时“缺席”的遗憾。

《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作为索伦蒂诺倾尽全力打造的电视作品,《教宗》系列所延续的是索伦蒂诺拍摄电影时的规格,影像同《绝美之城》和《年轻气盛》那样一丝不苟,叙事层面也足够高级细腻。

与此同时,整个故事在不失主题深度和隐喻趣味的基础上,做到了让大多数观众都能看得懂,甚至为之着迷。

观看这样的作品本身就是一次难能可贵的享受。

《绝美之城》

《年轻气盛》在当下流媒体疾速发展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电影导演投身到电视阵营,除了索伦蒂诺的《教宗》系列、大卫·芬奇的《心灵猎人》等这些已播电视剧集外,未来两年内,我们还将看到科恩兄弟、阿方索·卡隆等著名导演的电视处女秀。

在这些顶尖电影导演的引导下,电视剧集的质感必然会越来越向着电影靠拢,电影美学也会逐渐地渗透到电视作品的制作理念当中,从而弥补电视作品相对欠缺艺术性的一大短板。

但愿未来像索伦蒂诺的《年轻的教宗》《新教宗》这样既富有艺术审美价值,又不乏文本深度的荧幕作品会越来越多。

作者| 卡洛斯的三棵树;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7 ) 我只是一件脆弱的瓷器

第二季的《新教宗》,在宗教权利争夺的大叙事里,最吸引人的还是约翰爵士的个人故事。

他的神秘和脆弱一上来就自我标榜,随着剧情深入,来回穿插,逐一浮出水面。

当他的弱点在直播中暴露于世人面前,颜面尽失,他再次退缩,直到明白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有弱点,也都在人面前出丑,正是这些弱点,这些人性之中柔软的地方,才是人的共性。

所以后面有了那场三钟经,这大概是目前在影视剧中我看到最精彩的演讲,写给所有那些被遗忘被忽视的人。

在这场伟大的演讲之后,他最后选择了回归自我,教皇的显赫不是他,不被关注或者被遗忘才是他的人生目标。

正如他最后所说“脆弱是我的力量,不是我的诅咒 ”。

接受自我也需要勇气。

John Malkovich层次丰富地把一个敏感神秘脆弱,但在必需的时候又充满激情的约翰保罗三世,演绎地几乎没有瑕疵。

特别是他的台词,经历了严格的检验,从只有一个单词又充满变化的No, No, No,到长达数分钟的三钟经的大段演讲,情绪从忐忑到激昂,真有种宗教的神圣和召唤。

最后,为什么约翰爵士不是Gay? :)

 8 ) 圣人的标准

回归基要主义,靠神秘和'圣迹',塑造成偶像的庇护十三世,到'放纵'而暴死的方济各二世,因人性而退隐的保罗三世,都充满着人性的'弱点',真正如圣人的只有吉罗莫,他不语,倾听,满足一切想象,完全符合圣人的标准。

这一点或许只有看似世故的瓦埃洛领悟到了,所以在梵蒂冈大教堂为吉罗莫举办的弥撒,才是重点。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如是言。

 9 ) 666

约翰保罗三世的隐退很多人不能理解觉得莫名其妙,其实我觉得一点也不突然,因为他本来就是个脆弱的人,因为采访出丑就直接拍屁股跑到雪山了,还是索菲亚去找他,直击他的柔弱,给他勇气回到梵蒂冈。

索菲亚出发之前找了国务卿,也是国务卿暗示她才能让约翰保罗三世回归。

只不过让人意外的是索菲亚自己也爱上了约翰保罗三世,所以她不能在呆到梵蒂冈,毕竟和教皇相爱是不可能的,约翰保罗三世刚开始之所以答应上位教宗其实也是也有索菲亚的原因,国务卿最后在他家给他激将了,两个人的爱情线贯穿第二季。

所以索菲亚第九集刚开始的离开,以及莱尼对他的操控,约翰保罗三世再次陷入了脆弱,在那个银盒子面前叹气,其实就是想吸毒。

反观莱尼,因为孩子被绑架,刚开始误认为是哈里发的人实施的恐怖主义,目的是为了威胁他向他宣战,此时他已经失去理智(莱尼在孩子的问题上失去理智不是第一回了),立刻让约翰保罗三世同样回应宣战,结果导致恐怖分子直接枪杀牧师,莱尼此时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这个错误让约翰保罗三世背了锅,所以出现他态度的转换,从刚开始第九集见面的不屑一顾到给约翰保罗三世时跪下来亲吻手指,从这里可以看出莱尼还是第一季那样,既有孩子一样的脾性也有年轻政治家该有的手段,但是他也会犯错,两个人最后的对话背景图,莱尼对应的是孩子,而约翰保罗三世是教宗,此时我觉得约翰保罗三世已经超越了莱尼。

约翰保罗三世说的话,其实我很有感触,让我们崩溃脆弱的东西可能恰恰是让我们不能割舍支撑我们活下去的东西,这些东西伴随久了成了我们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本就是如此,如果不接受这样的自己,又怎么能接受别人的爱,人矫情的源头就是不接受自己的本性。

光头男这个角色一直都很神秘,似乎是梵蒂冈国家安全机关的头头,负责配合国务卿清除异己,辅佐国务卿。

第九集,光头男带着哈里发的核心人物见国务卿,两个人的对话并没有翻译,我只能大胆猜测一下仅仅和大家讨论。

哈里发的人来见国务卿应该是表明不是我们的人绑架了孩子,你们不应该向我们宣战,哈里发并不想和天主教开战,所以莱尼宣战以后他派人过来言和,莱尼对哈里发的预测还是比较准确的,他断定哈里发害怕自己死而复生露面后引起新的一波天主教热,所以他刚开始宣战哈里发就怂了派人来言和,只是莱尼想错了,绑架孩子的人不是恐怖分子,只是喜欢自己的天主教狂热分子。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哈里发的人言和的同时向梵蒂冈透露一个和平协议,就是只要不让莱尼上位教宗,他们两家宗教以后可以和平相处,至于怎么不让莱尼上位,那就是不留证据的做掉莱尼,所以光头男最后又说了那句台词,你找不到证据就是没证据。

因为没有两人对话的翻译,哪个大神听得懂两个人的对话可以告诉大家。

莱尼最后一次布道,也是他再次升华成熟的表现,他开始信奉中庸之道,也就是用包容的爱容纳一切,就是大家说的存在既合理,这主要是因为大家对他畸形的爱发生了不必要的流血让莱尼彻底想明白了。

他最后放下了自己最开始一直追捧的信念——宗教需要保持自己的神秘性,让人们不要在思索自己的神性,在人群中拥抱大家,褪去自己的神性。

新教宗三个字说的是约翰保罗三世,其实也说的是最后全新的莱尼。

莱尼的死我觉得是铁板钉钉了,应该不会在活过来了,要不然又成了死而复生,外国编剧不会干这样的事。

(希望打我脸,我也想他复活)。

这个剧看的人不多,我从第一季追到第二季,作为一个无神论者看的津津有味,信仰的意义本来就不应该是上帝或者其他神袛救赎人的灵魂,不是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莱尼信奉神秘最后也放下了神秘,人终究需要自救,但是信仰给大家带来的是灵魂的安宁和不知道由头的力量。

以上仅仅是我自己猜测,第一次写欢迎大家讨论,批评指正。

 10 ) 导演的文青属性导致种种遗憾

《年轻的教宗》因为有裘花加持,文青在逻辑思维上的糊涂账还勉强遮掩,在老约翰的《新教宗》里,没有转移视线的花枪,魔术就再也没法让人赞叹了,老约翰本身的表演风格就是嗨到断片前一秒的状态,这种云山雾罩的东西在接地气的对手、配角、故事里很超脱,像诗和远方,哪怕他念的诗连韵脚都荒腔走板,远方连一个街区都远不到,到底有那么点意思在,可是在整个剧都异想迷离的环境里,他就成了老不正经,像Studio54里流连不去的老dancing queen,是的,衰老是最可怕的,正如古铁雷兹拒绝了同是红衣主教的求爱,而年轻貌美的弗雷迪一脱光就颠倒不能自已。

这个对比可悲又可笑,前面吧啦吧啦一通拒绝的大道理,还幻想得到了裘花圣灵的嘉许,可在青春肉体面前连犹豫都没有就拜倒了,那是靠精神力量吗?

那是告诉我们,老丑没关系,出来勾引人就不对了。

《新教宗》的种种前后矛盾让角色们越来越俗套,他们的痛苦越来越可笑,古铁雷兹长得挺像胖的阿凡提,本来挺好,一下人设就坍塌了。

《年轻的教宗》,酒店里的妓女用手机近距离拍了裘花的照片,绝不拍照的裘花竟然扭脸就走了,这个悬念一直干扰我,此后只要一出现手机,就恨不得伸手进屏幕给他打一行字:妓女手里有照片!

最后出场的回顾里竟然还有这个妓女的特写!

好吧,就当裘花圣灵附体早早预知自己会死在第一次公开布道时,等妓女知道她拍的是谁,这照片也不重要了。

这种无节操粉丝向的维护心情提醒我,裘花已经把角色建立起来了,所以才会边看边为他担忧。

老约翰呢?

这大爷天生一副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滚刀肉形象,没法让人为他担忧,让观众为他担忧本身就说明人设坍塌了;可是一部观众没法担忧主角命运的剧,怎么能让人一厢情愿穿凿附会替它的漏洞自圆其说呢?

最难以忍受的是竟然以为梵蒂冈和意大利的外交角力里,梵蒂冈真的可以动用宗教威胁,裘花那么说的时候,对象是一个正宗意大利花瓶,而裘花的确用饥饿营销的手段创造了进球机会,观众也许可以接受这种文青下棋想2着就以为决胜千里了,命令教众“不参与政治”是无差别打击,并不能针对总理个人,等于是外交宣战,实际效果恰好解放了意大利,当且仅当“花瓶会认为一切都只关于自己”这种勉强站住脚的前提下,这个段子可以成立。

看文青设想政治,什么时候翻白眼都是恰当且必要的。

解读宗教意象都成了搞笑,啥宗教油画、远古雕塑、奇异的袋鼠,最大的意象就是无处不在的苹果,裘花全套执政方针就是四个字的花活,饥饿营销,把乔布斯的灵从地下请上来附体就够了。

如果没有疫情导致剧荒,真的看不下去。

我都已经走神到这种程度了:艾斯特第一眼看见情人,一面喊“天使啊额滴爱”,一边要人刮刮胸毛,我忍不住笑了,这您就下不了眼了啊?

得亏您没看见裘花\秃,毛都长身上了。

《新教宗》短评

台词:“认知决定一切”,所以导演保罗索伦提诺在其每部电影里所做的事情从来都是~已知定义为端点,用美哲推导出无限延扩纵深。每次看完他的片感受是,认知又向外延伸了一点点。同片末裘花庇护十三世走出教廷扑向无限之海。因第一部太喜欢到五星不够打,所以这部只能四星

3分钟前
  • 珍妮的肖像🦤
  • 推荐

片头RGB十字架实在是太骚了,请给我来一个谢谢

5分钟前
  • ERIC
  • 力荐

摄影呱呱叫。边看边截图,构图实在喜欢~~以及骚骚的秃裘他那白色内裤沙滩造型,吓喷了,尺度太大

7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节奏超级超级超级慢。

9分钟前
  • 喵呜日常
  • 较差

The saint whispers heaven to a dying son, while John finally gets his Sofia. And me longing for your thinking my God.

11分钟前
  • IЯIS
  • 推荐

这部续作我等了两年,几经波折终于等到,只是没想到它能陪我打发笼闭在家的隔离时光,天意~人人都为了看裘德洛醒来,但我是为了看马尔科维奇,当初得知主演换成他,真不知道有多惊喜!

12分钟前
  • 梦旅人
  • 还行

8.5/10.年轻的教宗因更换心脏而陷入昏迷,新教宗诞生,有两任。说的是宗教和哲学,但其实还是人性,黑暗的欲望,权力的腐败,极端的信仰,官僚的虚妄。虽然这也是老调,但你永远都猜不到保罗索伦蒂诺的下一步出招是什么,总有惊喜,总有意料之外,大胆,骇世,黑色幽默,不落俗套,这才是他的作品的魅力所在。梵蒂冈国务卿还是那么出彩。第五集的开始有莎朗斯通客串,致敬了《本能》的经典换腿段落,很搞笑。

15分钟前
  • 生活在别处
  • 力荐

弃过

18分钟前
  • 栗子酱
  • 还行

2.5;有点混乱……导演是觉得摆几个POSE就能唬住观众吗?上一集吸引人是因为塑造了那样一个角色,就是“年轻的教宗”。到了这一集,新出场的角色都没有立住,包括马尔科维奇。

21分钟前
  • 枯藤和老虎
  • 还行

依然是诗意与现实共舞 信仰与私欲齐飞。

25分钟前
  • 司马良木
  • 力荐

比年轻的教宗强多了, 不过依然是部gay剧

28分钟前
  • 阿富汗
  • 较差

表白每集片头片尾都很好听的插曲,严重填补了音痴单一的歌单;表白裘裘行走的肉体,得以赏心悦目;表白大驾光临的John Malkovich先生,成为了前半段最闪亮的戏眼。感觉自己大概是少数更偏爱这部的观众,故事在前作完成了对角色精神层面的探索后,倾向了更宏观的视角;静观着教廷在飘摇中的位置,还有这里围绕着权力和突变而起的波云诡谲。前半段铺垫着迷雾一般的故事,修女和“WIFI”,Paul和想要见到的名人,Sofia与欲望…直到最后三集才拉开真正的大幕,渐渐明晰:为这个角色写就了最好的结局,也重新审问了信仰在每个人心中的分量。

32分钟前
  • 基瑞尔
  • 力荐

人还是得自救的……

37分钟前
  • 假名字永权
  • 还行

索伦蒂诺关于信仰的表达在第一季已经很充分,这一季试图在政治角力中找寻丢失江中的剑,颇有一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尴尬与勉强,虽然荧幕上的索伦蒂诺依旧有想法,但带几个过气明星蹭热度的加长版抖音就恕不奉陪啦,对马尔科维奇exquisite yet lack of empathy气质的Pope形象无感,裘德洛更具共情力;202弃

38分钟前
  • Poros
  • 还行

索伦蒂诺复古守旧的过分,却又现代摩登到过分。

41分钟前
  • MR.Charles
  • 力荐

制作是大制作,不过叙事和摄影可以再风格化一点会更好,题材不予评论因为不了解,但是可以作为一种文化的学习。开篇就是修女在教堂抚摸裘德洛的整个裸体真是惊骇人,不过也预示着这是一部有些离经叛道不走寻常路数的剧集。

44分钟前
  • 一飛
  • 还行

我只能说:混乱不堪,胡乱表达!太让人失望了!!!!!

48分钟前
  • Anson_Xi
  • 很差

All form and no substance. John Malkovich shouldn’t have been cast in the first place. What a pity. The Young Pope was such a brilliant show.

51分钟前
  • 此情终 此博封
  • 很差

依然不在乎剧情,就看镜头画面,片头分了两个阶段,乱舞和裘德洛回归,五六集已经觉得没有新意跳不下去了,果然第七集就换画风了

56分钟前
  • 八八八爪鱼
  • 还行

一边借角色之口说出问题之价值在于其没有答案,一边尝试解决一切问题,角色未成人物而是表达工具;从运镜的刻意(且技术灾难)到情节的刻意,表现欲满溢;台词筋道,一切跳跃拼接令人惊喜;宝贵而令人失望

59分钟前
  • 山止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