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生涩的男女主人公高中生,面对纯真稚嫩的爱情产生,却因怀疑互相是亲生兄妹,而无法面对。
故事结尾充满着让人疏怀的美好结局,有老一辈的证人证明他们并不是亲兄妹,从而影片在轻柔抒情的音乐中嘎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
故事本身平凡,但背后的大环境、小背景,却深深的吸引着我。
大环境,是日本战后重建,许多20左右的青少年,都面临着在战争中(原子弹爆炸)失的父亲或母亲的家庭及成长环境。
小背景,是他们顽强、自信、自立,从他们高中社团中种种社团行为,及保护校中古建筑的努力中可以深深感受到。
(这或许是受日本传说中岛国危机民族意识的影响)。
看到他们在学校里的那种精神,那种朝气蓬勃,让我对自己曾经的教育经历及中国现时的教育环境深感羞愧。
故事中的点点滴滴,及那帮青少年的精神面貌,深深的打动着我。
不管是作者美好了,或者是这是日本真实精神面貌的反映,这都让看过电影的人,对日本有更多的了解,以及理解。
这或许就是所谓的“文化输出”吧。
所以,这部电影是了解日本的窗口,中国未有这种文化输出的好作品,缺少了解中国的窗口。
我不敢说中国缺少像电影中表现出来的年轻人的精神面貌,我只是说目前的教育环境,压抑了青少年的精神成长,而让他们在真正进入社会之后,才开始慢慢感悟生活,感悟人与人之间的不同,甚至感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意识形态的不同产生的冲击。
中国的作品,缺少这种对大环境产物的挖掘,似乎未见到过能阐述我们目前时代精神面貌中感动人的部分。
难道是我们这个时代真的没有这种东西了吗?
我想肯定不是的,只是我们自己未看到,作品的制作人也未挖掘出来而已。
目前正值钓 鱼 岛 炒得火热的时候,看看这种影片,有助于我们了解日本。
任何国家都有右翼势力,尤其是左翼无法压制右翼的时候。
看到本该互相融合的双方,因为无法控制的右翼主导的战争,而走向疏远,面对战争,真是让人心痛。
据说早期的日本,甚至是时至今日,仍有部分日本人深认为自己出自唐汉文化,甚至要与我们争谁才是正宗唐汉的文化继承人。
那为什么双方会走到今日的地步呢?
我心中虽有答案,但是还是罢了,不谈政治!
大家各自思考吧!
这是一部分不错的影片,推荐大家心静的时候看看。
反应昭和时代面貌的动画并不少,《龙猫》这种纯粹田园的是一种思路,对立的则是《人狼》这种社会批判的思路。
从GHIBLI的任何一个特性来看,都没有可能走后一条路。
《侧耳倾听》《听到涛声》这种脱离社会性的青春物语似乎就成了吾朗唯一的选择,绝大部分老炮之前已经给吾朗设好了套,你要是拍青涩物语,那肯定是超不过望月智充,你要是拍社会批判,你爸就得吃了你,如果是《神灵狩》这种剑走偏锋的,那肯定也好看不了。
于是,《虞美人盛开的山坡》一出来,我们听到了一片眼镜碎掉的声音。
从故事上,虞美人不仅入世了,而且入的很深,但是却是从一个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积极的方面来表现的。
学生抗议学校是用最有建设性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态度,家人背负着过往的伤痛,却从不沉浸其中,就连东京的事务所里来来往往的路人也散发出一种“只争今朝”的气息。
即使是浓烟笼罩的天空和乱七八糟的东京景观,在故事整体的氛围影响下,也只让观众感到充满活力。
就连兄妹恋人这样每个时代都有的俗套,套到60年代的背景下似乎也变得颇有说服力了。
如批判者所说,这片子作画毛病颇多,剧本简单粗暴,对时代的表现过于片面,内涵很浅傻子都能看懂,这里有问题,那里有问题,连膝盖都有问题,总而言之,吾朗拿GHIBLI的资源做这么一个简单的片子是浪费资源,如果不是GHIBLI拍的根本没人鸟这片子,云云。
但是,很久没看到这样一部积极向上的动画了。
“明天会更好!
”这样的信念离开日本已经有20年了,确实需要有人提起来了。
既然老头觉得这事不归他管,那儿子就果断接手了。
有人说动画的积极风格与311大地震有关,从制作时间上看似乎不太吻合,但是现在的日本确实太需要这样的鼓励了,做一部纯粹的动画,表现一种纯粹的感情,这么简单的事情,没有人愿意做,日本是真的病了,吾朗的选择完全是正中红心。
哪怕是从头到位带着批判的眼光来动画的人也必须承认——看完之后心情会好不少。
其实,这就够了。
说起来,另一部遭到大多数人鄙视的神作《空中杀手》,其实主题也是鼓励年轻人奋发上进的,批判社会和内涵深度刚刚的,但也因此导致少有人看懂。
从这点来看,吾朗比押井聪明多了,谁敢说他傻?
虞美人盛开的山坡?
其实不懂为啥要叫这个名字!
看完了也不懂!
看到有人说这个导演的作品可以分两种,一种是好姑凉冒险的故事,一种是好姑凉的故事,这部是属于后者!
这里面的海确实是个好姑凉,16岁就照顾着整个家庭。
在校也是帮助了俊,在那栋旧楼的维护中确实出了大力!
她还是个孝顺的孩子,即使爸爸不在了,也一直遵守着他们之间的约定!
不过设定确实狗血,几个孩子你一言我一语就说服了理事也太过简单!
还有海和俊的关系,看似曲折其实都是套路,你们终究不能做兄妹!
“我喜欢你,不管你喜不喜欢我”
雖然難免會將父子比較,作為觀眾的我還是選擇了單純一點地去被片子感動,不竟那種校園的可愛,對今天城市生活的成年人,實在有種當頭棒喝的覺悟,但願大家看畢後除了看到吾郎有待改進的技巧外,還能看到片子原來要表達的東西。
技巧甚麼的,還是可以訓練的,將一個初哥與大師比較,本來就不合理吧。
花钱花时间赶去看了首映,说实话,有些失望。
色彩仍然是吉卜力鲜明得无可挑剔的色彩,我觉得这是保留下来的唯一看点了。
在拍摄结构安排上,可以说是没有重心,前段铺垫部分太过冗长,以至于我看到前半部分的时候有种无聊到想从电影院走出去的感觉,高潮部分不够精彩和动人。
配乐方面,之前宫崎骏的动画里的插曲一般是单纯用曲子,很少有歌声出现,这部吉卜力的片子里出现了少有的歌手伴唱。
只是,当最后电影插曲的歌声响起的时候,打动我的是手島葵的声音,而不是片中的女主人公和影片本身。
甚至当女主角开始说话的时候,反而有一种影响了观众听优美歌曲的感觉,这一点也很是失败,建议在电影中还是采用纯粹的曲子较好。
总体来讲,没有以前宫崎骏动画片的灵气了,也没有了那种能把人感动到骨子里的感觉和精彩得能让人陷进去的紧张气氛。
一个人的才华希望能够一代代得以传承下去是很难做到的。
若是经商还好说,让下一代人努力学习管理经验,下一代人够努力的话或许能够实现平稳过渡。
但是如果是艺术这样的需要灵感的东西,就不那么容易做到了。
艺术这东西很私人,每个人对艺术的感知程度都不一样,不管宫﨑吾朗在绘画和动漫的技术上有多过硬,但是对动画的制作和灵感上或许跟宫崎骏的想法不一样,若是父母把自己的套路强加到自己的下一代身上,最后取得的成果有多少有些扭曲感,观赏艺术的人们也感知不到其中的灵气,这就着相了。
若是各自尊重,能任其发展自己的艺术思路,经历磨练,即使出来的不是像宫崎骏那样阳光灿烂的作品,至少有灵气,就是好作品。
这个世界上,能让人捶胸顿足,眼冒嫉妒之火,大声嗟叹既生瑜何生亮的词中,“才华”算的上一个。
尤其是在凭手艺吃饭的动画圈里,“才华”更是名人和凡人之间隔着的那条大河,在河岸这边想要迈腿试试水深浅都难保不栽倒在漩涡中再也走不出来。
有才华的人是被世界所眷顾的,搞《王立宇宙军》和《飞跃巅峰》时候已经穷的快要揭不开锅,依旧能等到庵痞子火力全开捣鼓出。
在东映和吉卜力都郁郁不得志的细田守,拉着贞本义行出来单干,搞出的动画电影票房甚至能让吉卜力也甘拜下风。
《沙耶之歌》尽管小众,但老虚那沸腾翻锅的才气却相当大众,试问市场虽大,又有几个人敢拿魔法少女的题材开刀,还能抽丝剥茧的把魔法少女与现实的残酷解剖的清楚明白。
有才气的人总会被眷顾,只要他耐得住寂寞,总有一双慧眼能把他带到大众的面前,接受观众掌声的祝福。
话题扯回本文的主角吧,宫崎吾朗,他的父亲,那个创造了一个动画时代的伟大动画人,那个一辈子和高山大河的壮阔物语打交道并且走在最前列的动画人。
宫崎骏正是被才华所眷顾的那个人,他的幻想物语能和茫茫世间巧妙联系,能让观众坐在电影院中流泪。
即使是他累了,不想讨论太深刻的话题,抱着给孩子做一部精彩的动画这样的想法,也能用这世间绝顶的想象力创造出获得全世界认可的《千与千寻》。
而让宫老爷子的精力被时间的车轮无情的碾过,他的儿子,在园林设计方面已有所成就的设计师,回到了吉卜力想要接过老爷子的枪,他的姓氏是宫崎,这带着光环的姓氏并不能给他带来什么便利,反而是让他伸不开手脚的桎梏。
让观众们看着宫崎骏儿子的名号走进电影院而又纷纷离去的正是作品《地海传奇》。
原作小说中庞大的世界观并不是只用姓氏就能把控的简单玩意,第一次接触动画就玩得这么大的宫崎吾朗显然低估了动画这种依旧是手工艺术的难度。
糟糕的节奏和错误的改编甚至让原作作者都出离愤怒,宫崎吾朗,他真的是做动画的料么?
带着多年的被怀疑,并不甘心《地海传奇》失败的宫崎吾朗又卷土重来,带着《虞美人盛开的山坡》重新杀回了大屏幕。
日本上映时隔半年之后我们天朝的动画迷也终于能一睹芳容,就题材上来看,这次选择日本战后的学校作为背景。
现实的校园题材在把控上确实也较架空世界来的容易,吉卜力的原画师仍旧给力的让画面清新细致值得欣赏。
这次的故事很简单,无非就是战后日本人们努力想要从百废待兴的处境中走出来,展示各个阶层的人们焕然一新的面貌。
对本人来说,片中最打动人的不是男女主角相互欣赏却变成兄妹到终段又解开误会有了可以去爱的本钱,而是学校中那污秽不堪却蕴藏着宝藏无数的“拉丁区”。
那里是什么样地方,地板上有跨越世纪的污渍,墙角早已被蜘蛛一家占据,破烂的门板挡不住风,却有人在里面阅读海德格尔,印刷的设备虽然破旧,却仍拦不住这些年轻的孩子向世界发出稚嫩的呼喊。
随着“拉丁区”的焕然一新,观众的心情相比也是清澈透明,而战后的日本能从断壁残垣中爬出来走入发达国家的行列,除了美国人的援助,这“拉丁区”的繁荣,是不是也是答案之一呢?
拥有亮点的《虞美人盛开的山坡》还远远称不上一部吉卜力的经典。
即便有让人热血沸腾的“拉丁区”存在,片子略显普通的叙事节奏和意料之中的主线剧情还是让人感觉遗憾。
片尾高潮处女主登上汽车追赶男主的场景比起《魔女宅急便》中琪琪战胜心魔重新成为可以飞翔的魔女差了一截,片中对主要人物的性格刻画也显得单薄,大伙都一副纯良无害的天使心态简直可以写进大陆的思想教育教科书。
人物的面部表情把握也很成问题,不知道宫崎吾朗是想要表现那个年代人特有的含蓄还是根本对表情的绘制很苦手,片中人物都有着不同程度的面瘫倾向并不能给一般观众带来什么好的印象努力工作,注重细节的宫崎吾朗用自己的拼命工作交出了《虞美人盛开的山坡》这第二张答卷。
回到文章开头的话题,宫崎吾朗究竟有没有做动画的才华?
至少从《虞美人》来看,本人依旧要给这个问题以否定的残酷答案,他努力认真,就如同《父与子》纪录片中描写的一样,认认真真绘制了每一张分镜,修改再修改自己的想法,固执且坚定的想要完成属于自己的动画,但作为动画监督,他依旧是个只有常人之姿的新手。
没有才华,至少现在还没有。
是本人对宫崎吾朗的评价,他还在偌大的动画海洋中找不到属于自己的风格,还站在吉卜力数十年时间缔造的大厦上唱歌,能听到他歌的人不少,但,他们还会说,看,他就是那个改变时代的宫崎老爷子的儿子。
我想这一定不是以年过四十的宫崎吾朗想要看到未来。
我们可以忍耐押井守的玄虚、可以忍耐新海诚玩起了传统物语却拍的一塌糊涂、可以忍耐庵痞子一次次的把重制,这些是有才华人们的特权证。
而毕竟最广大的普通人都和你一样,希望能用努力和自信创造属于自己的作品。
所以《虞美人》后,但愿你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未来。
依然是各种吉卜力的经典元素,绿意葱茏的山坡,大海,喧闹温暖的夜晚和人群、电车……当然还有独立坚强的少女。
那陈旧、拥挤逼仄、充满各种奇怪东西的拉丁楼,让我想起移动城堡和千与千寻,这是我非常喜欢的元素。
六十年代的日本,学生们为了各种念头辩论抗争,学潮频频暴发,在本片中学生为了保护传统文化的象征拉丁楼而抗争,乃至哲学、化学、天文学各部的活跃,无不因应了那个时候那一股虽然混乱但无比蓬勃向上的时代热潮——“我们观察太阳黑子10年了,觉得宇宙很大,人很渺小,目前还什么都没有发现。
”虽然身为天朝子民不太理解,但这必定是日本人怀念之所在。
不同于宫崎骏的宏大奇妙的幻想世界,就这样扎根于现实性的感念和平淡,也不失为一个好方向,而且不过是一个壳子而已,人的际遇,人的性情,那样一种质朴的乐观坚定勇敢,才是我们想要从吉卜力中看到的。
《虞美人盛开的山坡》大体没有偏离这个方向,但也没有表现的多到位,抓住了一些符号,但主题到底不够鲜明和集中。
男主人公骑车带女主人公到集市去那一段,分镜很流畅,BGM也很好听,黄昏喧嚣的市场,欲言又止的感情,真的很动人。
知道是兄妹但摊开来说,清平明朗,没有什么纠结和尴尬,这是韩剧再花十万年也学不来的。
情不自禁伸出去的手、雨天默默走过的路,分手前说的喜欢……这些都够各种清新党默默打上五颗星了。
但仅此一些片段和符号很难掩盖整体叙述节奏的缺点,后面十几分钟展开显然仓促。
至于兄妹恋情节,有人诟病狗血,有人说这是一种纯朴和简单,或者表现了战争时代人事的仓惶流变,要怀念过去,要忘记伤痛,要面对未来……这么多堂皇的名目,我自己想着都觉得牵强,感觉导演在拍片时并没有一个明确想要表现的主题,仅仅凭着一点对那个时代的想象一气拍下来,结构上缺乏构思,这在某些情况下或许会成就一部很好的文艺电影,但大多是情况下只会把片子拖向平庸而已。
文/ESP原载于《24格》71期穿过我家门口200米长的商店街向北,就是玉川上水了。
江户时代,这条河是东京主要的上水通道,现在当然是废弃了的。
河岸边茂盛地长满姿态粗野的杂草和灌木,以至于从水道边不足一米宽的泥土小径上,就几乎看不到河面。
相比起东京的其他许多条清澈幽静的河流,玉川上水显得太过荒僻和粗疏。
在夏日猛烈的阳光和让人无法不察觉到的鸟兽行迹下,这条河甚至带来恐怖的气氛。
然而这恐怖对我却是合适的。
沿泥土小径骑车向西北半个小时,树木就高大了起来,树下积年的落叶散发出特殊的森林的气味,蝉鸣的音量也变得刺耳。
然后,如果你有森林动物的敏锐视觉的话,就可以透过树影看到巨神兵黑褐色的后脑勺。
那正是适合怀揣稍稍忐忑的心情到达的地方,龙猫的城堡,三鹰之森,吉卜力的美术馆。
到现在为止,我都认为吉卜力美术馆是宫崎吾朗最好的作品。
热爱自然,高中时代沉迷于登山,大学选择了森林工学为专业,毕业后进入绿地设计事务所,作品有很多是湖畔的公园。
直到30岁,铃木敏夫给他看了父亲的美术馆构想图,那之后7年一直在为建设这个美术馆工作。
宫崎骏当然是伟大的,他是在二维世界中无所不能的大神,但是让吉卜力美术馆从三鹰之森褐色的土地中成长起来的,并不是龙猫的魔法,而是儿子吾朗7年的心血。
可是怎么想起来去拍动画了呢?
宫崎家是还有另外一个儿子的。
名叫宫崎敬介的次男,毕业于日本四大艺术名校之一的武藏野美大,现在是小有名气的版画家。
如果铃木敏夫非要根据血统选择一个继承人的话,更具备艺术训练的次子不是更好?
《来自虞美人之坡》是吉卜力少有的类型。
60年代海边小港少年少女的青春故事,不怎么幻想,不怎么大自然,也相当的不童真。
可这其实是适合吉卜力的类型。
如果幻想,大自然和童真都出现在这个故事里,我相信一定会比现在好看得多。
有一个瞬间,我似乎看到了一点意思。
场景转到了一座摇摇欲坠的学生会馆,那里是女学生的禁地,传说装满了各种宅气冲天的奇怪男性社团。
可是当女主人公带着娜乌西卡式的勇敢表情闯入后,我们却并没有太多收获。
什么嘛!
很普通啊!
历史,哲学,文学部,一群平凡的臭男生而已,简直是浪费了我们的好奇心。
是想象力的界限,还是用功不够?
如果吾朗能像建设吉卜力美术馆一样用心建设这座会馆该有多好!
要成为吉卜力的继承人最需要的是什么?
热爱自然,热爱儿童,竭尽所能完成一项艰巨工作的恒心,对每一个细节精雕细琢的偏执狂精神。
这些吾朗都不缺乏。
或许是因为这个,铃木敏夫才选择了他,而不是看起来更有艺术天赋的弟弟。
吾朗可以把父亲的构想图,魔法一样变成耸立在森林边缘的城堡。
他并不缺少才能,他只是缺少学习和训练,他还没有掌握那个能够把思维幻化成色彩的咒语。
《虞美人》并不成功,但是许多人开始相信他终究会学会这个咒语的。
他的父亲说道:小子,我不会让你随便就赶上的。
这至少说明,父亲已经把他当作对手看待了。
让大神当作对手看待吗!
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
我再次到访吉卜力美术馆,是为了帮助跟我一起去看了《虞美人》的那个女孩重拾对于吉卜力的敬意。
而我自己收获的,好像是对于吾朗的敬意。
一个能够建造起这样奇妙建筑的男人,他的终点不应该是《虞美人》。
在分别前,电车声已遥遥在耳,望着对方的眼睛,大声说“我喜欢你“,不是乞求不是自怜不是悲叹只是要坦率的做个决定”尽管命运跟我们开了玩笑,尽管现实无法改变,我拥抱这命运,接受这现实,并仍旧喜欢着你” 窈窈曲径,翩翩并树 恋恋之影,婷婷起舞 古色教堂,鸟风向仪 攘攘夏道,一览无余 昨日之爱,形如泪殇 涩涩干涸,漫漫消散 明日之爱,情如副歌 萦萦之辞,绵绵不绝 迟迟立斜阳,终重逢 祈紧紧相拥
上次带虫虫去影院看《借东西的阿丽埃蒂》(The Secret World of Arrietty),快到尾声,包括她在内的周边小朋友纷纷坐立不安,吃糖喝饮料要尿尿扯起嗓子喊妈妈,仿佛阿丽埃蒂和男生告别的场景很遥远,的确也不 假。
虽然脱胎于小说,两个世界的人正面冲撞,情节不至于快马加鞭但也经常吊到嗓子眼,画面又那么常绿常新,但其中蕴藉的感情实在静水深流,几岁的小孩子未 必接招。
尤其大男生翔,因为病着吧,保持着恹恹的笃定,不用回头,眉眼轻抬,就知道身后是那个小小的她,她淌着冷汗,心跳如雷,反差未免太大了。
于是乎轮 到翔气喘吁吁追逐小阿时,他渐渐浓重的敏感,似乎有点迟到,要再多几分好莱坞式外露,小观众方能体会他的心意吧。
小朋友喜欢轰轰烈烈,坦然直陈,奇曲耀目的魔幻元素也最好就位,虫虫对《天空之城》、《哈尔的移动城堡》、《千与千寻》显然重视得多。
这和年龄有 关,待心眼慢慢内张,不再停步于皮层,看到的更多,不希望被看到的也更多。
这其实恰是阿丽埃蒂们的生存本能,我倒喜欢它的含蓄不惊,有时心思更飘到剧情外 围,赞叹凝露的满屏绿意或者小阿的妈妈煮的香茶了。
相比起来,完全走现实路线的动画,比如最近看的《侧耳倾听》和《虞美人盛开的山坡》,对我的杀伤力比较大。
两部都讲少年生活,古早的《侧耳倾听》夏 阳烈烈,朝气满盈,新近的《虞美人》却是未雨先愁,淅淅沥沥;夜幕青灯的外景,幽然寂寞的内室出镜率颇高。
画风呢,《虞美人》好像不如《侧耳倾听》多变, 人物一律细伶伶,身型高挑到单薄,不过细节依然很抓人,厨房里装盘、舀米、拧水龙头,桌台前刻油字、打开相簿等等小动作绝不马虎。
详实的生活走钟,有点类 似李安、侯麦的片子,小处没什么具体意义,却不可忽略,也不容忽略。
《侧耳倾听》的叙说非常平滑,没有什么耸动,除了猫男爵以及他在雯笔下、圣司爷爷回忆里的幻影,其他都限制在真实存活,情绪的自然堆积。
看了以后心底温热,想想觉得还是很超现实,几近完美的人生。
其一,雯和圣司有着理想的年龄差,他尽管淘气,却并不怎么幼稚,他的喜欢一个人,他自己比较能掌控度数, 不太迫近,也不遥远,和《阿丽埃蒂》的翔相似,和他对手的率真得大咧咧的雯,因此十足被珍视,一开始交锋就浮现幸福箭头。
其二,两个人一个要高中毕业,一 个面临升高中,但分道扬镳,前途纷飞的可能似乎不是问题,《虞美人》对主角前途的交代也一笔带过,好像不值一提,殊不知现实里总是反向,不得不提。
动画的 化解方式,突出了信念,认定对方一辈子,而且在非常小的年纪,这是理想状态了。
两人在可以说是错的时间选择伴侣,这还在其次,他们竟然那么小就能明确未来 的路,心意奔腾,此志不渝,新生的爱情几乎立即转向柏拉图式的并肩携手,省掉多少琐碎曲折,太干脆地美满如意了。
表面看,雯遇到才华、样貌、家庭样样出色 的圣司,幸运到离谱,反过来,雯之于圣司,也对等的宝贵。
所以这是什么都占全,且趁早的圆满爱情。
比较贴近实际的,倒在圣司爷爷,生活是无法抵抗地持续, 几乎也是快乐地继续,时间却并不能卷走他过往的遗憾,无法代替的猫男爵夫人,仍常驻心里。
梦里不知身是客,醒来惘惘,这才是活着的真相。
《侧耳倾听》仲夏朝阳的爱情,在《虞美人盛开的山坡》变成沧海明月,或者月下花间一滴眼泪。
《侧耳》饱满,《虞美人》则阴晴圆缺,爱情带着抚慰疗伤的药味,用主人公梅露的话,风间是代替父亲而来的。
战争、海洋吞没的父爱,改由明月相照,是痛极之后的安定,想一想是很悲伤的。
这几天我在临摹电影的海报,海报好像 用颗粒粗大的纸,浅蓝线条斜斜刷下,周身长满锯齿般的刀锋。
梅露仰着脸,温柔坚定望向旗杆,每天升起希望,翘盼归航,远幕云水翻涌,与她粗粝的生存处境不谋而合。
风间俊对梅露的喜爱,表述淡然,有点像勇猛凌厉魔法师哈尔看到夜间恢复原身的苏菲时,目光温柔,轻悄掩上门。
风间是学生社团呼风唤雨的人物,面对梅露,静默的时候却很多。
他看到她时,明显顿一顿,交代完毕,也就专心手上事。
他会在人群里找她,然后飞快按下期盼。
他的在意,月下长坡,载她驰骋,给她额外买一口好吃的饼,便已达上限。
是他先知道他们爱情前有不可抗力,一番微笑认命解释后,只不过狠狠握了一把她的手,被伤痛划开的脸很快复原。
他越理智,她就越沉重,表面还得维持风平浪静,实在并不亚于苦情戏主角。
梅露对风间的等待,一开始就蕴意复杂,莫名其妙的诗,毫无防备空中跃下的人,姐姐画中招展的旗语,都接力着另一种,对父亲的等待。
她等得太累太久,然后又要不断压抑,显然不如风间自如收放,于是雨中守校门口的人是她,爆发表白的,也只能是她。
听完母亲讲述身世,半释怀半牵心,久藏的委屈终于浮起,眼泪在梅露的眼中停了一下,一颗颗打在手背上,然后才汇成洪水。
这么细腻的画笔,换真人版,上乘镜头语言也就无非如此了。
一部又一部宫崎骏,沉静似海,韧如苇丝。
我倒觉得他儿子很得他真传,也是懂情之人,才能处理得如此含蓄,美丽。
也许回应不了小观众们直亮的期盼,却定格了人生中,梦想中,此去不再的美好情怀。
“若登上缓缓长坡,会否见夏色暖风”,虾米网上,不知是谁,翻译的主题曲这么如诗如幻。
虞美人上坡的彼处,夕阳与草地交攘之际,有没有伫立着心上的他(她),我们每个人,都曾有此一问。
接父辈的班 这件事情,确实要比父亲做的更好才能被人肯定。辛苦了,宫崎吾朗!
好挫逼的剧情啊。。就。。女主角都高二了还扎两个羊角辫真的大丈夫么!!!
最近刚好对日本六十年代感兴趣,所以那些情感都很容易打动我,音乐也好喜欢。但故事和水平终究太一般。
东京奥运会前的时代舞台感还原得很到位,情怀满满,跑船、阴错阳差的故事也很贴合,青春蓬勃的初恋气息令人感动。配乐很棒,尤其是两人赴东京时的那首”孤身一人的夜晚“特别有风情。情节稍弱显得平淡,大体差强人意,对男女主角的刻画也还需再深一些。
宮崎吾郎真愛追星啊。。。又是長澤雅美又是岡田準一又是石田百合子。。。拍得很瑣碎,不夠大氣啊,手嶌葵也只能算是一般 看完無感 說裝純我有同感
一如既往的清新美好
人物刻画没侧耳倾听强,不过画风看着真舒服。
三颗星全部给制作背景的工作人员。本来我们还在为“天下的有情人都是兄妹”这诅咒应验而喷狗血的时候,突然她娘的话将剧情来个翻转……我晕,这整个不就是我小时候那部《老房有喜》吗?!!!
第一次看宫崎骏的片子 不感动………………哎~
吾郎和近藤喜文还相距甚远
兄妹線的負面影響蓋完全蓋過了カルチェラタン線的優點。讓人感動的部份(溢出的音樂、一如既往的畫面、豐富的細節)都來自工作室數十年的積澱。這位公子想繼續拍動畫可以,但不要再倚賴GHIBLI之名,這樣我也能乾脆地表示不看了。
吾郎,我儿。快退出动画界吧
要讲的事情很美好,却少了点什么重要的东西——或是我少了一些重要的东西以至于失去了感触。
花了90分钟讲了一个神马破故事......
宫崎父子齐上阵,共同用心作出的一部作品。纯爱的风格,婉转的配曲,明亮简洁的画风,让人看了很舒服。有点《听见涛声》的感觉了
宫崎骏你还是放过你儿子同时也让他放过吉卜力吧
说不上多好多坏,沉醉在这种精致唯美的画风与音乐中,就是享受了。
没必要动画化
虎父犬子,是不是全球的导二代都这样?
太纯了!就喜欢这样纯的爱情故事~ plus就算是亲兄妹也要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