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誓言这种东西无法衡量坚贞 也不能判断对错 它只能证明在说出来的那一刻 彼此曾经真诚过其实从一开始陈寻就不爱方茴 就像方茴自己说的 他就是个孩子 陈寻从始至终就不是一个成熟的人。
不要忘记 从一开始讨厌方茴的是他 欺负方茴的也是他。
比起乔燃 他根本不懂方茴 也看不到方茴的内心 而他一开始 就把乔燃对方茴的感情看在心里的 他知道乔燃喜欢方茴 不出意外 他们可以好好在一起的 陈寻对这一切是嫉妒 他迅速改变了态度开始直接追求方茴 在黑板上写下方茴喜欢陈寻这句话的心理我无法理解 或许仅仅是他那个年纪作为一个男生的虚荣心 能干出这种事情 可见他从一开始对方茴的感情就不是纯粹的 上了大学之后 没了乔燃这个竞争对手 方茴对他而言整个魅力逐渐暗淡 所以有好几次他都不说自己有女朋友 在餐厅打工沈晓棠问他为什么在这他一直不说为了给方茴买票只说自己缺钱 直到沈晓棠向他表白他才说自己有女朋友 再联想他几次放方茴鸽子 不是这样就是那样的破事 只有结束到最后才能想起方茴 比起乔燃逃课跑遍全世界就为了给方茴找一本小王子的心意 陈寻对方茴的感情不过如此 所以他才会轻易爱上沈晓棠 所以他可以那么轻而易举放弃方茴而毫发无伤。
无非是爱的不够
第一次看原著,从陈寻开始喜欢沈晓棠,眼泪就再没停过。
后来再拿出来翻看,仍旧是一看到这里,就想哭。
那个和自己面对面站在学校的树荫下,大声说着”是“”是“”是“的男生怎么就突然喜欢上别人了呢?
那个为了能和自己在同一所学校,高考不惜放弃十几分的男生怎么就突然对自己不耐烦了呢?
那个为自己写歌在全校面前告白演唱的男生怎么就能和另一个女生同台唱了给自己的歌呢?
乔燃说”人越长大就越会知道,世界上有一种最好的东西叫得不到“我想这句话,方茴一定懂。
没有得到过,不知道有多好,也不会在失去的时候那么痛苦。
”曾经拥有最后失去“永远比”从未得到“更痛苦。
方茴对乔燃说“如果我一开始喜欢上的人是你该多好啊”,“只是我再也没办法跟谁在一起了”。
可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如果。
所有看过这本书这部剧的人都觉得,乔燃才是最适合方茴的那个人。
两个人兴趣相投,性格相合。
那个人一切都好,可我偏偏不喜欢。
好多人觉得方茴作,可是我却觉得那才是高中时代大部分女生的真实写照。
没有林嘉茉的勇敢,没有沈晓棠的开朗,只是带着青春期的自卑小心翼翼地走在自己的青春里。
陈寻为什么会喜欢方茴呢?
原著里,因为方茴对乔燃,对赵烨都很热情,唯独冷待自己。
好胜心让陈寻开始接近方茴,慢慢对方茴充满了保护欲,有了切真的喜欢。
电视剧里,因为误会方茴,真相大白那一刻,好像突然对这个不辩解沉默的女生有了好感。
不管是哪一种原因开始的,之后的喜欢却是真真实实的喜欢。
始终还记得原著里有一段说方茴形容陈寻这样的男生,不敢靠得太近,是因为陈寻是太阳,靠近了自己会被融化成灰烬,但是那么暖那么亮的光又让人没办法不靠近。
方茴恨过陈寻吗?
我始终觉得没有。
哪怕那个给自己带过可乐戒指的男生最后放开了自己的手去牵了别的女生。
就像方茴吃到的那块巧克力里的爱情寄语”错了没关系,真的没关系“我从未恨过你。
只是那时的我不明白,原来这世界上没有不会变的心。
时光如梭,岁月荏苒,请原谅我用这句老掉牙的开场白,但对怀旧的人来说,老掉牙也许不是个贬义词。
先申明,非原著党,看推荐后才点开视频,一口气连看了八集,这种情况下写评论可能有点早,但这种半部影评也许像恋爱前半段一样美好,全是赞。
影视作品,特别是文艺题材,无论多么老少咸宜,终归有一个核心受众群,就像张艺谋的《归来》是给那些经历过文革的人看的,郭敬明的《小时代》是给新成长起来的90后看的,而这部《匆匆那年》就是专门献给我们80后的,献给那些刚刚变成孩儿他爸,孩儿他妈,以及没机会升级只能看《非诚勿扰》和《爸爸去哪儿》的剩男剩女们。
所以先不要挑剔拍得好不好,演员符不符合原著feel,剧情有没有硬伤,首先要感恩,感恩有这样的作品出来,至少有人,有我们的同龄人在努力帮我们留住追忆过往岁月的一些线索和痕迹。
--周播,网络剧,新人主演,还有氛围营造,典型情节的还原,以及暖黄色调的拍摄风格,还有什么4K技术拍摄手段.........都算是用心之作了。
老式教学楼,扩音喇叭,蓝白校服,单车,球赛,板报,磁带,海报,小卖部,图书馆,小饭馆,逗比同学,教导主任,刘海,马尾,学霸型男,气质男神.......光有这些符号就够了,就算拍的不好也可以自己脑补。
至于人物塑造上还是略显薄弱,男女主在情节设置上吃亏不少,而男二和女二不知是颜值太高还是角色讨巧,好像更让人喜欢,特别是那个乔然,这块小鲜肉趁着监狱风云开拍之际,大有抢班夺权柯震东的架势,柯残粉们先别开骂,台湾帅哥的确帅,大陆帅哥也不差啊,不要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搞地域歧视。
女二虽然讨论的不如白暖男那么热烈,但真的很招人稀饭,田径场跑步那一幕,瞬间感觉太阳出来了,自带光环啊,有人说像姚晨,但姚晨那大嘴,宽屏手机自拍都拍不完,哪像这位小妹妹恰到好处啊,当然,演技还生涩了点,但我看好你哦。
蔡文静,跟蔡文姬嘛关系?
白敬亭,白先勇致敬牡丹亭?
好文艺的两个名字,加油,两块小鲜肉。
男主角挺帅的,棱角分明,乍一看神似林峰,又是名门之后,人艺大院长大,叔叔阿姨都是濮存昕宋丹丹这样的大牌,从小受到的艺术熏陶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加上国外所受的戏剧教育背景,将来有的是好角色等着他。
也期待他能为沦陷的星二代们正名,告诉人们天下的乌鸦不都是黑的,不过这部剧里至少前八集里发挥并不太好,期待后半程爆发。
还想说的一位是班主任侯老师,如果没记错的话,她在奋斗里演朱雨辰的女朋友,最后负心嫁给了一光头男,当年可是青春年少啊,脸上都能掐出水来,这才一眨眼,已经演老师了。
时间真是一把催熟剂,青苹果变成了红苹果,不过我还是喜欢她。
只要是苹果,不管大的小的,青的红的,怎么爱都不嫌多。
好饿,吃苹果去了!
昨天看完了该剧。
我没有看过原著,只是根据电视剧写写自己的感想。
可能这部作品,在大多数人眼里是一部很不错的改编,因为很多人在里面多多少少都可以发现自己的影子。
但我觉得里面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讲述的是教你怎样去寻找痛苦,怎样逃避责任,怎样对生活绝望。
其实,青春没那多的痛苦,如果真是这样,谁还敢去回忆,谁还会如此向往。。。。。。。。
记得林夕有一句歌词是这样的:但凡未得到,但凡是过去,总是最登对。
我们都曾有过这样认为,错过的都是最好的。
其实我觉得这是一种很消极的心态,因为无论发生什么,生活都得继续。
我们能做的最好的就是好好地过好现在,让将来的人生少一点遗憾。
坚强这东西,看似很容易,但真的真的是很困难。
一想起女主方茴遇事那苦瓜似得神情,就觉得不舒服,如果人们都像这样,怎么对得起上帝赋予我们如此美丽的生命。
在这世上,除了生离死别,真的没有过不去的事儿。
记得到目前为止遇到的最大的坎儿是那一年高考失利。
那时,真的很困惑,感觉天都会塌下来,那时候。
我很幸运,上天能给我一对这么好的父母。
她们没有任何埋怨,任何责骂,有的只是父亲的鼓励,母亲慈祥的眼神。
所以,我认为,中国的家长决不会像里面演的那样绝情,那样不懂礼数。
但中国的大多数高中老师,为了升学率,真的是什么都干得出来。
也许很多女孩都想自己的生命力有一个像乔燃那养的暖男,可以默默的对自己好,可以再自己需要的时刻立即出现在眼前,可以不用对他有任何的责任,只是沉默的接受。
其实,这很自私。
不喜欢,真的应该说得很清楚。
用一种适当的方式拒绝他对你的任何的好,让他去伤心,让他死心。
这或许才是对待感情成熟的表现。
同时,男孩们,我们真的不应该去暗恋一个女孩,因为,那只是在浪费时间。
看完最后的结局,感觉很揪心,我一直都觉得我的青春岁月虽然有很多的心痛,但开心时间比悲伤的时间多得多得多。。。
所以,青春很美,我们不应该这么消极,不用去装深沉,找一些不必要地哀伤。。。。。
看完结局的时候,突然想到詹姆斯.麦卡沃伊和安妮演的《 成为简·奥斯汀 》 ,不是因为比较,只是觉得他们的爱深沉、美丽,当然也很幸福!!。。
首先想说的是,这只是我自己看书和电视剧后,把两者结合起来得出的一点感想,也许会写得很乱,但我的中心思想是确定的,那就是,其实何泓姗把方茴演绎得很好了已经。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楼主,有不同意见的大家尽可以平和交流。
我也不是什么原著党啊什么的,大家都是喜欢《匆匆那年》的人,就别分什么阵营了,对吧 楼主是个90后,可以说,我很喜欢方茴。
而且换做是我,我相信我很难会对方茴变心,只要她不变,我就不会对她变。
这里有个逻辑先后的问题了,按编剧田博的说法,方茴是那种“等着外界入侵她的世界”的人,原著里小九也描述过,方茴“像松鼠一样保卫自己的粮食,害怕别人把她的松果踩碎”,所以“陈寻以疾风暴雨的形式闯进了她的生活”之后,她不能自已地“受虐”式地爱上陈寻,是自然而然的事。
其实乔燃从一开始就输了。
因为作为方茴来说,她对乔燃的行为、动作是比较熟悉、了解的,有句话不是说嘛,太了解了反而做不成恋人只能做朋友了。
原著中,不管是侯老师对方茴说“他年轻、聪明、他玩得起,你呢?
”、还是唐海冰对方茴说“你跟陈寻差太多了,你和他成不了”,都能证明,陈寻当初喜欢上方茴是必然的,后来抛弃方茴也不是偶然的,陈寻就是这么个性格。
这里解释的是大家常问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方茴没有和乔燃在一块儿而是和了陈寻在一块儿”。
需要补充的是,我认为电视剧版本的第一集的设计有点不妥当。
田博说,我们为了更快地让主人公进来,于是就砍了张楠那部分了。
田编的意思(据采访视频)大概是说,张楠是个“对剧情发展几乎没有作用”的人,我认为不妥。
张楠是干什么用的?
看过原著就知道了,张楠对方茴从一开始就有好感了,换句话说,其实小九一开始就想让大家知道方茴是讨人喜欢的,因为张楠迫不及待地和大家说他喜欢她——“很有味儿”、“让你过目不忘”,我相信对于一个正常男生来说,用这些词来描述一个女生,只能说他喜欢她。
但反观电视剧,编剧可能是想放大矛盾(有点以前港剧的即视感,所谓不打不骂不聚头嘛),方茴的形象一开始就被“电闸”事件所干扰了,于是在观众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方茴以一个“胆小怯弱、走路特别难看、眼神像个盲人、眼袋还很大(从一些观众的留言中提取)”的形象出现了。
私以为,这是编剧故意让何泓姗这么做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都看到第六集了,不妨回过头来分析一下。
方茴是以什么情况来到实验中学的呢?
是以一个带了几年小白花、在学校天天被人欺负、在校外被尾随、自行车被弄坏、家门还被贴纸恐吓的形象来到高一一班的,出于保护自己,方茴当然不敢把犀利的眼神拿出来——我知道乔燃你也喜欢小王子,可是你和赵烨陈寻这些欺负我的人关系这么好我怎么能完全信得过你,你会不会也欺负我?
——这是很正常的想法,我认为何泓姗在剧本不够完美的基础上把那点不自信却又善良但又很放不开的特点演绎得很到位啊。
到了后来被浇水之后什么走路很难看的,你们想想为什么?
浑身湿透不说,最可怕是“我初中三年已经这么悲催了我高中三年难道也要这样吗”,大家想想那是怎么一种羞辱和惧怕,都这个份上了你还能有什么形象走路还能好看得到哪儿去?
再有了,方茴后来哪次走路不好看了?
她迎着阳光微笑着走近画面的模样,头发被映照成棕色、校服和衬衣都那么整洁——不让陈寻倾心才怪呢!
话说在原著里,可是有四个男的喜欢(过)方茴啊,可以说是最受男性喜爱的女性了。
眼袋的问题是后话,暂且按下不表。
这是第二个常见问题:方茴在剧中一开始为什么不容易被观众喜欢。
问题三,到底是何泓姗把方茴演绎得不够好还是杨玏把陈寻演绎得不够好?
有人说方茴演得很作,什么扭扭捏捏欲言又止的,这是事实。
我必须承认。
问题是,作为“被动型”女生,方茴为什么会有这些“作”的行为?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来源于陈寻给他的影响。
在原著中陈寻是“喜欢打闹的、青春热血的、有时带点小孩子任性的”存在,在剧中,杨玏硬是把陈寻演绎成了一个超级沉稳的大叔。
就是让你特有安全感,很会照顾人的那种。
连那句“你过去就是杀人放火了,我也照样喜欢你”都能说得那么波澜不惊。
可实际上陈寻并不是这样的人,陈寻是个“进攻型(张楠语)”男生,他是想到哪做到哪的,哪有这么稳重大气?
可以说,方茴的“作”(其实就是敏感)是被陈寻的没心没肺给害的,可是杨玏没演出那种感觉。
杨玏跟方茴说话的语气总是和哥哥给妹妹讲话一样,次次都连哄带劝的。
但事实上一直舒坦地过日子的陈寻哪里可能理解有这么多曲折经历的方茴?
我认为何泓姗的表演是很契合原著里方茴的性格特点的,怪就怪杨玏太成熟了,演不出那种年轻劲儿。
还有一点必须说的是,剧本有意无意地把陈寻对方茴的喜欢归结成“我想保护方茴”,但并不是这样的。
陈寻喜欢方茴是从对乔燃和赵烨的嫉妒中开始的,是一种占领欲。
这才是陈寻,不成熟的,但却是真心真意地喜欢方茴的陈寻。
问题四,为什么头两集一直在渲染燃茴,到第二集最后忽然就变成了寻茴了?
好突兀!
这个问题问得好。
我记得不知在哪看到个评论说,手电照在方茴脸上那一刹那,觉得真好看啊——这不就就对了嘛!
陈寻也是这样的,那个moment,就决定了一切。
乔燃一切细水长流都敌不过这突然而来的心跳,相信谈过恋爱的人都能了解的。
这就是方茴口中的“这份悸动,让多少炽烈的我爱你都黯然失色”。
之所以先前一直渲染燃茴,那只是因为编剧/导演让乔燃来担任了原本属于张楠的工作罢了:从侧面让观众了解方茴。
但个人认为这段有关于《小王子》的改动比较失败。
问题五,何泓姗演的方茴的形象问题5.1 有人说方茴的脸有婴儿肥 就算有,与门铃草、林嘉茉的脸比起来(原著中只出现过这两人和方茴的对比),方茴的脸是不是显得最小?
是就得了。
本身设置就是这样的而已。
5.2 有人说方茴的头发为什么不扎起来,很没精神啊!
而且学校不抓,这不科学 小九的原话是“F中是开放式教学,封闭式管理的先驱……规矩也多,女生不许留披肩发”。
按原来的设定,这所学校应该也不存在像大马猴那样体罚学生的老师。
我把这理解成电视剧创作的需要。
另外,林嘉茉在剧中的发型怎么也难以和“超级玛丽里面的红蘑菇”扯上关系吧?
所以这是无伤大雅的东西,如果何泓姗留齐刘海长直发更加符合方茴的形象,那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5.3 有人说方茴的眼袋好严重 首先我不知道这是化妆师水平不行还是故意为之,我们讨论后一种情况。
在第4集里,方茴就做了一个噩梦。
对于看过原著的人来说,一定对方茴连高考都能失眠记忆犹新。
是的,方茴在整本书里就是总是睡不好觉,总是失眠做噩梦。
5.4 有人说何泓姗没演出方茴那种瘦弱,而且身材不好,还是饼脸 首先方茴只是瘦并不弱。
就算真的“弱”了也是到了大学后陈寻抛弃她之后的事。
方茴的“弱”是弱在精神上的,不是身体上。
其次,你觉得让何泓姗花枝招展的吸引陈寻在这部剧中合适么??
我相信在我们的匆匆那年时,最初开始喜欢一个人时,肯定不只是因为他/她身材好吧??
第三,关于饼脸的问题,女主同是齐刘海长发的,《挪威的森林》大法好,搜索电影版+菊地凛子有真相。
最后,何泓姗演的方茴给我的感觉和张楠的简直一模一样:不是明眸皓齿的美人,却有本事让你过目不忘。
问题六,最后探讨下暖男乔燃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第一,田博说这是一个主要面对女性观众的戏。
第二,看这部剧看得带感的,一般都已经过了那个岁数了,都是来怀旧的。
田博说,可能女生的年纪去到一个程度就会喜欢乔燃这种细水长流型的多一点。
年轻时喜欢陈寻这样的多一点。
这个我赞同。
第三,同样是内敛的人,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乔燃而对方茴的关注度没这么高?
因为乔燃做的事情是实打实的,大家都能看见的。
方茴主要靠内心戏,靠想,靠我们观众猜测。
而看乔燃是不需要我们自行脑补的。
是能直接让大家感到窝心的。
所以大家都喜欢乔燃。
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可能有很多东西说得不够完善,还恳请大家不吝指教。
小弟先谢过大家了。
希望大家能一如既往地支持《匆匆那年》!
——2017.3.26分割线——作为多年的豆瓣小透明,看到那么多的小伙伴喜欢这个剧评,我真的很开心也很感动。
时间飞逝,距离《匆》上映已经两年半过去了,不知道大家有了什么变化,都过得好不好。
和喜欢的人在一起了吗?
变成自己心目中理想的那个人了吗?
对自己的匆匆那年释怀了吗?
希望大家一切都好,天天都开心快乐!
看完《匆匆那年》,不禁唏嘘,说好的一直在一起,最终没能经得住岁月的洗礼和人心的善变。
但是何妨,这也许才是更为真实的青春,那时候,我们青春年少,天真烂漫,总是觉得一切都是美好的,相信友谊爱情不会改变,一起许诺一起承诺一直一直在一起,永远不分离,“以为长大以后就能真正的永远相伴,于是不惜一切代价的拼命成长,但是当真的长大到足以告别青春时,才突然发现,原来长大只会让我们分离。
” 时间教会了我们成长,一切都在改变,只是青春那份我们留给彼此印记永远存在。
记忆中,青春 刻骨铭心。
男主陈寻其实是一个很有主见,有自己看法的男孩子,为反抗晚自习而召集全部联名上书。
他自信、张扬,爱表现自我,打篮球喜欢突出自我的位置。
他的青春有着属于的自己深深烙印。
对于友情,他是个仗义的男生,即使上了重点中学,还是和曾经那群步入社会的发小关系很铁,照看白峰的爷爷,为孙涛和杨晴凑钱;他为赵烨放下自尊向那群混混下跪道歉,也在关键时刻不计前嫌为学校出力。
对于爱情,他坦诚,直接,毫不避讳地向方茴表达他的爱意,在回答单恋的问题也直截了当,即便后来方茴问他是不是喜欢沈晓棠,他回答是。
他拉着方茴上天台大声表达自我,为她赶走坏人,最忙碌紧张的高三冲刺阶段他带着她晚上一起疯狂,不顾学校领导老师的反应,切断眼保健操的旋律用最真挚的声音为方茴献上自己写的歌曲。
在高考时,甚至不惜放弃三道大题放弃北大清华也要和方茴在一起。
因为太好,特地前来打分支持!
强烈推荐!
本以为中国不会有成功的青春类电视剧。
正叹息的时候出现了这一部剧,而且还是网剧,比现在电台制作的强哪去了。
画面都快赶上电影了,剧情主线明显,对白逗趣,道具场景还原度高,制作绝对诚意,良心剧组,演员演技也好,选得都不错, 除了男主有点老。
最棒的是里面的细节,抓得非常好,每次小小的一点(例如办板报问字歪不歪)就能触发我对学生时代的记忆。
情节生动连贯,详略得当,不无病呻吟,不故作矫情,有搞笑有感动,对白实在,发生的故事也符合现实,在满屏的青春气息中引发我对自己中学时代的追思,觉得比国外的好些类似电视剧更有深度(主要离自己近,经历相似,更有同感)。
还有一大亮点是片尾!
每集都不一样,看得出来剧组很用心。
看别人的同时也想起自己,有遗憾,有想念,真心迷之感动!
很棒!
必须5星!
希望大陆其他电视剧多多学习本剧的优点,为国产电视剧的崛起而努力。
最后,喜欢乔燃,喜欢女二,喜欢赵烨!
怎么偏偏跳过了主角......
小说是很多年前看的了,看了太多这类题材的小说全都串在了一起,但在我的心目中还是比万人爱的何以箫声默更得我心,可能是因为自己的私心.因为我也有过那个在背后拿着手电筒为我照亮黑板'陈寻',然后也是可以用渣男来形容的'陈寻'距离高中10年了,十年之前,我刚认识你,你也才认识我,坐在同一个教室里,十年之后,我在美国,你在澳洲,两个半球.在所有的物是人非里,忘不了的还是那个穿白衬衫,阳光下单肩背斜挎包,向我走来的你.笑容依旧明媚.每个人应该都会有这么一个人吧. 今天是我的生日,意外的收到的第一个祝福的微信是你发的,开玩笑的跟闺蜜说情人还是老的好.可是在那些我在乎的日子里,从来没有等到过这一句生日快乐.所以这样的回忆就跟校服一样,藏在箱底,偶然拿出来回味一下,想到匆匆那几年的美好,看到镜子里微笑却略显成熟的脸,脱下校服,细细保存.
爱情的部分拍得很好,年轻时候的爱情就是这么青涩这么纠结这么不可理喻。
可是爱情只能是这部剧的主线而不是全部,火华的挣扎和艰辛在哪里?
大学的精彩和迷惘又在哪里?
明明工作、学习、家庭都有很多可以深挖的地方,乔燃在英国初期的不适应就算用闪回带过都是好的,陈寻在酒吧打工的经历难道不能有更多大学和社会碰撞的调调?
肉夹馍后期只在维护五人关系时出现其余在女主故事里几乎隐身的表现让我很出戏,方茴的室友很具有代表性每人多加两句话岂不是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在这些东西的衬托之下或许更能体现他们之间的感情,而通篇的爱情戏让这部剧没有了骨架(对,后半部分连友情戏都几乎没有,与高中时期的朋友疏远也不代表不可以提大学的友情戏)。
最不可理解的是大学时代的N集,在教室里面的戏合起来超过十分钟了吗,这种“大学就该一节课都不上”的即视感闹哪样?
高中时期的生物化学语文老师班主任教导主任选角多好啊,大学阶段就不能延续一下吗?
近三年的流行语真的不能用在这种“时代剧”里。
我知道对于一个网络周播剧我不该这么苛刻,可是它真的错过了许多让更多人有共鸣的机会,作为一名普通观众我觉得有些可惜。
《匆匆那年》的原著和电视剧我基本上是在同一时间交叉看完的。
所以,我既说不上是原著党,也并非来声援电视剧。
看完后只是越发觉得,也许我们每个人,无论看完后是喜欢还是不喜欢,都是在怀念自己匆匆的那年。
若是喜欢,定是觉得这故事将那个年代的校园,那个校园的爱情,那些爱情里的人都真实地还原出来了,而不喜欢的人,多是抱怨女主角演得太次,男主角选得太老,故事穿帮镜头多种种,大概是埋怨这剧并没能完美地勾起他心里的关于校园关于青春的一切美好记忆。
目前看来,这类青春校园剧选择网播是对新道路的一次很大胆而成功的探索。
毕竟青春题材的受众们早已经是不再每日坚守在电视机面前有什么看什么的九零后,而九零后正在成为撑起网播电视剧市场的主力军。
十六集的片长看似不长,但对于一个简简单单的校园故事已经足够了。
电视剧和原著的出入很多,但这并不影响它本身的优劣,镜头语言和文字语言本也无法直接拿来比较。
因此,电视剧里完全删除原著中“张楠”这个旁白者的角色也确实是出于电视剧叙述角度的需要。
若非要说改编后的遗憾,也许该是高中校园与大学校园戏份的侧重,书中大部分内容其实是方茴在讲述她和陈寻、和乔燃、和林嘉茉、赵烨的高中时代,那些让她最刻骨铭心的爱情和友情,那些他们一同经历的建国五十周年大庆、高考、申奥成功也都是以高中时代为背景,而大学随时几人故事的转折点,但并未占据大量篇幅。
相反,电视剧里没过几集就已经把高中时期的种种一带而过,对于未读过原著的人来说,“匆匆那年”这四个字到底是指什么,就变得模糊了。
说实话,刚踏出校园的我,似乎已经渐渐忘却高中是什么感觉,虽然总说着自己似乎是停留在高中的最后一刻,这四五年来一直未向前迈一步,但终归是悲哀地发现,高中生活的细节在我脑海里留下的记忆慢慢在褪色。
也许,很多人说青春题材影视所作的恶就在于助长一群二十出头的九零后还未长大便已经开始怀旧青春。
可真正觉得高中是青春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的人大概都懂得,这些作品到底有什么内涵什么深意根本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和书里戏里的他们一样,都那么年轻,那么美过。
我们并非怀旧,而是记住。
我们只是在看,自己的匆匆那年。
给某部分青春注入的一个梦吧!好的不好的,当时的人都并不能准确判断,也无从把握。基本没有喜欢也没有讨厌的。
我真的是一个没有青春的人啊 和室友一起吐槽太可乐了 日在校园都比这个强 作者是不是想哪写哪啊
作为先看过书的我~~~只能说,嗯,小白演的不错~剧比电影好很多~没了
开头每集一个哭点,后来每集一个怒点。乔燃揍陈寻的时候我拍手了!
“我们不分手好不好……我们就像从前那样……吵完架就和好了……好不好……我们还在一起……为什么你不要我了……我还爱你啊……”“你知道心痛是什么感觉吗?就是看着你抱过我的手……却拉着别人“
那么多青春片里,这部网络还不错,虽然演员演技还是有瑕疵,但是比起其他来说还可以了
不喜欢这种为了虐而虐的青春剧,青春剧里最爱的还是最好的我们
根本就是瞎演,一群鸡鸭在装纯
对白敬亭还有点好感
除了部分较狗血的剧情和极低下的逻辑之外,这部剧泛黄的追忆味道还是让我切身地漫想到了自己的初高中时代。只可惜当时那些不安于室的小情绪都只能在城门紧锁的胆量里死于年华之中,所以我很开心看到他们恣意地挥洒,用力地爱恨。把高三拍得再长一点难忘一点该多好!配角们初生牛犊,碰撞时恰有雷电火光
陈寻不是我心中的陈寻,但乔燃不错。
男性选角有点老,女主角是《云巅之上》的沈嫣啊~或许,有些人不会懂,以为年轻时候的爱情不过如此,却不知道,有些人的爱情,一生可能就只有这一次。他浪费了她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却一无所知。但愿他一生都能如此无知而放肆地活着,别有痛彻心扉的这么一天。 http://tv.sohu.com/s2014/zzccnn/?fpa=se
看过一篇影评说到最后很心疼方茴,在看到一半然后直接看结局的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再回过头来慢慢看下去,我最心疼的还是乔燃,方茴在报复陈寻伤害自己的时候,其实受伤害最深的是看着方茴伤害自己的乔燃。
为了男二加一颗星吧
20150109,没看过小说,只说电视剧,不喜欢这样的女主,纯是自己作的,其他的角色都很好,高中那部分的情节跟自己高中好像,除了谈恋爱被全校通报批评,
比电影版好?好个铞!还不如电影呢!更矫情,更不会演戏,剧本更弱智。
演员选的不错,校园感挺浓的
青春不只是故作姿态的伤痛
因为白的微博和新闻,总想重看这个。今天大概看了一下,总觉得自己之前看过。嗯,那时候真的很流行这种伤痛文学,很喜欢看这些,现在却好像觉得挺不可思议的,也挺烦的。陈寻从开始就是个渣男啊!方茴真的太傻了!这种剧当时害了多少年少无知、世界观没建立起来的女孩子啊!!希望女孩子别看这种剧和小说了,都努力成为像余周周、耿耿甚至陈小希那样美好的女孩子吧!不要在爱情里犯傻了!要么没必要,要么不需要!
当时看的时候就感觉好无语,现在手机上刷到这部剧的cut还是觉得好雷!女孩们要好好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