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剧由畅销系列小说改编,第一季共十二集,分为前后两部分:首六集改自同名的第一本书,接下来六集则改自第二本书《Dead Lions》,所以后六集单独有个名字叫“Slow Horses and Dead Lions”。
如此则文字上对偶颇为工整了:驽马,对亡狮,还都是复数。
小说作者Herron早年做编辑,长期不得志,把丧的气质拿捏得死死的,而且你看他还拿丧来搞对偶了。
但剧名译为《流人》,对偶就有点搞不下去。
这剧名胜在简短而有文化的精准指出驽马组的状态:被流放。
其实这个小小办公室应该说是Lamb这纯粹的“流人”驾一群“驽马”,双语剧名恰好各占一边,一不小心又形成了跨语种的对偶。
话说1998年有部谍战电影《Ronin》,同样以冷战结束、特工世界崩塌作为时代背景。
Ronin一词正源自日语的“浪人”,指的是失去主公的武士,恰对偶失去事业的特工,也正是这部电影的中文译名。
所以,朋友们,你看对偶它又双叒叕出现了。
流人对浪人,延绵不绝的深层主题正是流浪。
电影《浪人》海报。
本片豆瓣1.5万评分平均7.8。
巧的是本剧老Cartwright扮演者Jonathan Pryce也出演了该片。
小说全系列一共十一本。
按首六集这个质量,当然要是能一直拍下去就好了。
后六集所本的《Dead Lions》曾获英国罪案作家协会的金匕首奖,值得期待。
这只是其中一部分哟。
也看到网上有信息说一共12本的。
《Slow Horses》是Herron的成名作,独立成书,内容完整。
这种完整也体现在了首六集当中。
六集总长度不过大约五个小时(每集长则五十分钟出头,短则不过四十分钟出头)。
在有限体量中讲清楚一个错综复杂、峰回路转的特工故事,令本剧“浓度”还是挺高的,也保证了二刷三刷的观感仍然不错。
不仅多刷,而且要反复比对参详,探微索隐,渐有做出了试卷末尾一道大题的快感。
而一旦细看,会发现剧情完整熨帖,前后呼应,错落有致,解释周到,并不难懂:原来这是一道送分题。
Herron担任剧本监督,保证了剧集对原书转化的精准。
剧中一众主配角色均刻画细腻丰满,诸多演员的表演均稳定维持在高水准。
值得一提的是,以Gary Oldman为代表,片中表演非常克制,常常隐而不发,台词也只求逼真而不求易懂。
因此,随着多刷中对剧情了解更为充分,对演员的精湛表演和台词深意的体会也将更趋深入,可以咂摸出很多细味。
反过来也意味着,因为剧情过于紧凑,各条暗线此起彼伏,表演和台词又不直白,观剧容易出现局部懵圈。
尤其是,剧中人物繁多,first name、last name和nickname随心混用,这直接导致观剧中一旦出现关键对话,常常搞不清who's who,接下来只好勉强把when where what囫囵听个大概。
每到这时豆瓣的演职人员总表页面就非常有用了。
所以看看人家英国人是怎么拍剧的,再看看我们:即使拿到上佳的素材,也要大刀阔斧糟改剧情、注入天量水分,增加各种不必要的角色,为了过审百般扭曲身段,再加几个演技零分的流量,为了观众能看懂而各种直白各种夸张各种拖沓,同样故事大概要拍个几十集,最终因为流量暴雷而遭雪藏……这就是我国的(有些)电视剧,以及这就是我国的(有些)电视观众呀。
*********************剧透分割线**********************整理一下剧情:全剧主体基本是在48小时之内目不暇接发生的(从周四上午到周六上午)。
这48小时惊魂的最初起因是英国特工部门MI5的二把手(行动主管)Taverner的一个大胆阴谋:在未获授权的情况下,她计划指使表面离职的特工Black假扮极端右翼分子,拉拢几个真的极右分子绑架亚裔公民并发视频计划将其斩首,得逞之前被早知一切的MI5擒获。
此计一箭三雕:打击极右,自扮英雄,并讨好该亚裔在巴国军情部门任职的叔叔。
然而Taverner连犯两个大错,后果都非常严重:其一是竟然在前线俱乐部将此事告诉弟弟,还疑似被隔座过气专栏作家Hobden偷听乃至可能录了音。
她于是借调驽马组的Baker跟踪Hobden,又嘱咐驽马组检查其垃圾,谎称这些都是日常任务。
这就是剧情一开始,周四上午驽马组的工作内容。
当晚绑架发生,周五一早视频传播,Taverner刻不容缓的需要解决Hobden的问题。
此时恰好一个失败的前特工Moody来向Taverner告发他暗中窃听的Lamb,于是Taverner指使Moody当晚侵入Hobden家,大概是要他去杀人灭口、取回电脑,并制造入室抢劫的假象,然后再去Lamb办公室取回窃听器。
遗憾的是,两件事Moody都没完成:在Hobden家被监视在旁的Cartwright撞破,还枪击了Baker;在驽马组则被周五酒后的两个前同事撞破,意外身亡。
(Taverner安排Baker监视Cartwright,并不知道二人当晚也在Hobden门口。
)惊弓之鸟Hobden屡次电话极右政客Judd而打不通,情急之下找去Judd家里,要他想办法传话给斩首小队。
传话成功,小队内乱,Black遭斩首,其余人逃亡直至伏法。
尘埃落定后,Hobden被Taverner的死忠部下暗杀在伦敦街头。
这是英国政府官员在英国谋杀英国公民,只因他知道的太多。
第二个大错是和Black在健身房接头,碰巧被Cartwright跟踪拍照。
Taverner对此极为介意,指使死忠部下Webb陷害Cartwright令其离开总部加入驽马,仍不放心,又派Baker去跟踪他。
周六凌晨情势对于驽马组而言急转直下时,目睹Black断头的Cartwright想起了这出,随Lamb潜入MI5,搜到照片并当场迫使Taverner妥协(搜照片的关键词fiasco,是档案保管人Webb对机场事件的定性,首集他和Cartwright曾围绕此词争吵)。
这些照片于是成为驽马组避免背锅命运的game changer,最终还被Lamb拿来交换了Standish的叛国罪卷宗。
Taverner严守London rules: cover your arse。
一切行动由驽马组及其退役成员进行,包括Black、Moody、Baker、Cartwright。
周五深夜和Lamb河边谈判也坚持要由Lamb先在斩首小队处露面。
周六凌晨事态失控,Taverner果断对上司表示这应该是Lamb在胡作非为,并动员驽马组员Loy诬告,甩锅已然进入进行时。
她的两个大错比较离谱,尤其是第一个错误,不知小说中有无更多铺垫(第二个错误则可以解释为Cartwright监视技能出众)。
比起田野工作,她明显更擅长搞政治,野心强,威胁、谈判、甩锅、整人都是把好手。
审问Loy的一出,起承转合,颇为老练。
此大姐有个小伏线,就是对Lamb颇为高看,并希望向其证明自己。
河边说出“你低估了我”(哪怕其时被“低估”的小聪明正面临适得其反的风险),是对其自尊心的惊鸿一瞥。
Lamb久经历练,老谋深算。
他对组织早失信念,伤痕累累只求平静度完余生;自知身处理想背锅位,早早准备了遁逃的后路。
本组被安排调查Hobden已令他高度疑心,周五早晨一见视频就意识到关联,要求全组袖手不动并尝试联系Taverner。
周五傍晚听说Cartwright和Baker前后脚离开,立即叫回Ho来监听总部警报(但依旧做得不动声色所以你二刷才明白过来老爷子脑子转的有多快),从而及时在医院解救了Cartwright。
以捅破Moody之死作为要挟,他与Taverner河边谈判,得知真相。
这是一场甩锅之战,Lamb同意做敲门人的道理是这样的:咱们先别急于互相伤害,配合我出头去帮你毁锅,这样不就无锅可甩?
然而见到的却是Black的人头,显然巨锅已在路上,Lamb于是急召全组进入隐匿状态。
墓地里的小组聚会,Cartwright终于想起照片的事。
这周五长夜里Lamb已经小露几手算热身,重回总部刀尖舔血时情绪不由得饱满了起来。
当他在Taverner办公室意外获知Baker死讯(“谋杀”意味着对象已死),接下来的十几秒堪称全剧戏肉:老爷子表情平淡望向一边,只有转瞬即逝的轻微迷离与嗫喏。
年轻优秀女特工的死对他无疑是个打击。
职业素养要求他立即将感情抽离,而毕竟留下了一点点痕迹。
这是极精细的表演,难免令人想起Oldman在《Darkest Hour》中与家人举杯庆贺当选首相那一幕。
狂风巨浪或波平如镜都不算最难,死水微澜、遮压之下仍稍有荡漾,是最难的。
Lamb这角色其实多数时间都是在玩人设、玩台词,都是不动声色的,给演员发挥的余地并不大。
唯这一幕,在对峙中,在痛楚里,在震颤与平稳之间,给了演员一个难得的表现机会。
Oldman稳稳抓住了这个机会,展示了强大的情绪调动与表情控制的结合,展现了奥斯卡级别的演技。
(感谢Baker,Cartwright闻知她死讯时也在副驾位置上来了段演技发挥,包括小小深呼吸,奈何光芒被身旁老司机掩盖。
)剧情为渲染Lamb的老辣,疑似人为调低了MI5诸君的智商,令Lamb屡屡得计:还有谁比我更了解这游戏怎么玩?
对于这些阴谋家和走狗,就是要耍得他们团团转。
因此网吧订票,只是炫技;总部入口拒不下车,就是知道按照规程动粗前走狗必到,就是要当面给你难堪。
谎报炸弹后不由得又哼起了开车时随唱的魔性音乐,真是神来之笔。
(同时也意味着对Baker之死的情感抽离已迅速完成。
)Standish是条完整副线:这角色也颇立体,内敛、坚定,柔弱却有勇气又忠诚。
她是Lamb的软肋,受威胁则妥协,做交换则保护,危急时亲自去接。
推测早年柏林墙倒,Partner的双重间谍身份暴露,连累秘书Standish也有犯叛国罪的风险。
走官方途径追责会有两位老间谍所无法承受的后果,因此联手将他做掉。
Lamb用尽全力令她免于遭受这世界的不公,更多的想必不是出于愧疚,而是出于对身边人善良品质的珍惜,和准亲人般的情谊,一如他在最危急时刻也不抛弃团队,以及言行中对Cartwright的呵护开导。
Cartwright的升华则在性格单纯的Ho的身上完成。
当Ho天真以为Baker在系统中的无痕迹可能意味着睡美人还活着,Cartwright并未戳穿(他自己的信息来自Taverner-Lamb一线,应是准确的,他对Ho的观点也无任何惊讶不解,因此应是不信的),甚至进而就Ho的职场旧挫折撒谎——他选择了保护Ho的天真,让他暂时免于面对这世界的严酷。
在那一刻他也终于理解了Lamb的苦心:看透这黑暗世界,却仍在不动声色中努力保护身边善良的人们。
这剧刷到后来,主要也就是细细欣赏Oldman和KST的演技。
Cartwright提供剧情推力,斩首小队提供张力,其他驽马跑跑龙套,如同大家搭好布景,然后——请开始你的表演。
这部戏在多点呼应上也做得扎实。
例如Moody:辛苦六年做狗,然而大家都看不上他。
Taverner对他的鄙夷溢于言表;Lamb在河边嘲笑他死后智商没变化;Cartwright回忆蒙面人“似乎努力装成是个特工的样子”真扎心;到了Standish在电梯里解释他“was always going to end badly”的时候基本上已经变成黑色幽默了。
对于特工素质,剧中两位最资深的老特工也有前后呼应:Lamb在车里教育Cartwright要“get used to death”,而当晚夜谈Cartwright提到自己被Taverner摆了一道,爷爷立即将他的自怨自艾限制在睡前20分钟。
所以当特工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
首先艰辛而危险,其次充满猜忌被判,如剧中充斥的同事定位同事、老板跟踪同事、老板安排同事监视同事、同事诬告/杀害同事。
第三饱受情感折磨,用层层伤疤构筑心灵铠甲,但已不是健全人。
最后,这也是一个竞争严酷的行当。
Moody、Black甘愿赌命(也终于丧命),Loy努力屈身投诚甘愿被当枪使,为的无非是能从流放中被打捞回来。
因为落魄,所以堕落,驽马面前是条叹息的不归路。
残留疑问:墓地中为何专门照亮William Blake的墓碑给了个特写?
只是因为偏爱么?
顺便也提几个英语知识点吧:1. Lamb在墓地招呼Min和Louisa为“Mimouisa”,是挤兑他俩如情侣般把名字亲密合写。
2. 末集开向码头时Lamb说,从我这边看,surviving is the short straw,背景是拿麦秆抽签时,抽到唯一短签的算倒霉,这里是说活下来的才是倒霉的那个。
3. Lamb还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lost a baker's dozen”,背景是中世纪烘培师卖出一打(12个)面包时,为免无意间缺斤短两导致受处罚,会多饶一个,因而“烘培师的一打”指13个。
此处如此用语有点戏谑之意,可是比起“一打”听似泛泛之语,你看Lamb还把数字算得这么清楚。
和Bake的姓重叠,只是巧合?
4. 他又说,柏林墙倒,“whole networks of joes rounded up, blown”。
Joe指特工,blown是遮盖被“吹掉”,引指特工身份暴露。
注意“dog”指的不是特工,而是特指MI5内部稽查部门,是稽查自己人和处理善后的,令人想起汉语中的“关门放狗”。
该部门的办公室被称为“the Kennel”(犬舍),领头的则被称为“Head Dog”。
参见 Mick Herron’s Slough House – A Glossary(https://spywrite.com/2018/07/04/mick-herrons-slough-house-a-glossary/)。
因此joe和dog并非同义词(联用也要小心——joe-dog的意思是penis)。
剧中Lamb的用法是很准确的:描述柏林墙倒后大批特工曝露用的是joes;另一处拒载Mimouisa时则说,开到码头只剩10分钟,那里“dogs, bad guys, guns”什么都有。
镜头转到码头,MI5人手果然来自内部稽查部门,为首的Nick Duffy是MI5内部安全主管,Taverner的死忠,正是一只Head Dog。
(Webb则被分到vetting组,应该也属于犬舍一部分,Cartwright嘲笑他是去了人力资源部。
)
好喜欢哦!
我怎么会这么晚才看一部同时有老邓跟Gary Oldman的剧!
这个片子最impressive倒不是案子本身,而是这个下马的腔调——消极的生活态度,连同消极的拒不服从;丢掉了精英主义的坐标,还有丢不掉的反骨;再有就是,很毒的嘴,以及更毒的嘴。
就只有在英剧里会有这么毒又这么好笑的台词。
句句都能嚼能吸能咋摸,还能吐出骨头来。
相比起来,大多数美剧的台词就比较像肉泥做的麦乐鸡块。
下马特工的设定也好有趣。
疲倦于高精尖的好莱坞特工叙事,全球化退行阶段的间谍组织也变得慵懒颓丧。
他们也会闯大祸,变loser,在两性关系里局促失措,陷于办公室政治变成牺牲品。
也说不准这才是真正的新时代特工真相,谁知道呢?
总觉得英国人可能是获得了天气加持。
所以总能把“丧”这种底色跟任何题材都融合得这么浑然一体。
当然也要爱啊,但是“It’ll pass”;当然也要充实生活啊,但是“keep busy, keep blind”;当然也要尽职尽责啊,但是“London rules, cover your ass”。
很难不喜欢诚实丧气的英国人
让我种草这部剧是因为加里奥德曼说拍完就退休。
我看估计是嫌累,倒不是说曾经《流人》难为水。
这剧没什么深度。
两组反派一边是煞有介事的腐败间谍头子套娃,一边是反水种族主义者套娃,相当cliché。
但《流人》还是好的,好在于游刃有余的酷。
间谍类型片的紧张节奏向来是好莱坞的事,英方主要负责掼绅士派头:007、王的男人、《锅匠、裁缝、士兵、间谍》都如是。
而英方一旦认认真真追赶美方的节奏,就容易学个自乱阵脚,搞出《军情五处》这种急又不知道急什么的别扭之作。
《流人》第一个自然段很稳:他追,他逃,他追错人,再追。
而“蓝衬衫白T恤”又是冷不丁的英式幽默。
以此奠定的基调持续到季末。
一口气贯穿始终好难的。
再到下一段,就懂了《流人》的名字由来。
废柴联盟痛打变质官方的反差让我想到褪尽铅华的古早网文《人渣集中营》。
这类作品里,批判官方之恶只是一块增加深度的背景板,华彩在于废柴如何成事。
在铺开介绍的阶段,废柴刻画的分寸就很重要,管不住嘴就成了PPT式的《自杀小队》。
我盯着金发男主看了两集终于明白他身上的即视感从何而来——他像《王牌特工》里的俄国间谍,有顶尖的间谍素质,又冲动得像个毛子。
以此类推每个流人都得有和闪光点同样鲜明的缺点,得散是一粒沙,聚是一盘沙,还得把设定顶到最后一集不ooc。
其实这剧里几个人的设定多多少少都是套路,好在有加里奥德曼。
怎么形容加里奥德曼演技的好呢?
我记得他的厚得看不清眼睛的眼镜、松弛的脸和袜子上的破洞。
直到最后一幕才意识到他有张英国人的没有上唇的嘴。
Slow horse们的弼马温属于戏剧化的虚构角色。
加里奥德曼最知名的虚构角色非德古拉莫属(或许已经是小天狼星了)。
一般来说这类角色设定自带魅力加成,但他演出的魅力在于人物栩栩如生。
在这剧里,他一出场就让人知道是个最垃圾的垃圾站管理员,也是过去深得一季讲不完的顶尖特工。
又是篇幅所限,加里奥德曼角色的深度、废柴结盟的层层加码都不太舒展。
对我来说《闪亮女孩》也有这样的问题,设定抛得慢条斯理,事件解决得仓促无比。
现在的剧是不是不敢拉两位数的篇幅,也不敢把主要矛盾抛到第二季去解决。
真正做事的人是那些“明知”自己已被抛弃的人,真正在那个位置上的人忙着写剧本、挑演员、make a great show。
此处明知是指,知道自己不管做什么都会被当废物,难有出头之路,而不是还认为能在工作上取得什么大进步,简言之,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颠覆对特工的认知,但凡有一个能打的都不能是这样,巩固对特工的认知,心眼子是真的多啊
Slow horse,一开始翻译的是“慢马”,后来变成“流人”,因为我之前并不认识杰克劳登这位小哥,所以完全是看着 加里奥德曼的名头去的,结果看了一集就弃了,觉得剧情缓慢毫无吸引力,直到前阵子没剧看了又转回来续上,哪怕看第二集的时候用了三个晚上,怎么说呢,这种剧就是得静下心来看,然后“渐入佳境”。
演员阵容庞大,很庞大,电影大咖空降到电视剧里演得如鱼得水,这里面你可以看到小天狼星(虽然在这里面大腹便便头发油腻还穿着破袜子随意放屁,但是个人魅力啊!
找个时间我要去看看至暗时刻),当年碟中谍里出场就莫名其妙死在铁栅栏门边的美女(如今已经变成一个脸上的线条如同刀刻一般的老女人,她的这个死法当年实在是太迷惑我了,以至于多年之后这个角色对我的影响力盖过了她的其他更出名的角色,比如英国病人),还有那个出场不算太多的政客我怎么看怎么眼熟最后想起来好像是万物生灵中的兽医大叔。
一查果然,差点儿没认出来。
还有就是剧情,对不起编剧大人前面没看下去真是我有眼无珠,明明就是都有做了铺垫而我没有发现,现在岁数大了不但脸盲症开始发作脑子也不好使了。
评论里有人说是间谍版凤凰社的逃亡。
没有花里胡哨的打斗,都是暗戳戳地下棋,玩得都是心眼儿。
看完之后觉得杰克劳登小哥很帅很可爱,仗着两条大长腿几乎每集都在奔跑。
期待第二季。
也期待能看到原著小说。
相比第二季,特别喜欢第一季的氛围,伦敦的冬季,阴冷潮湿,充满故事的红砖小楼和小巷里的楼梯,配上嘎吱嘎吱的楼梯和生锈的铁门,真是令人感到舒服的恰到好处 。
前两集耐住性子看下去,第三集才开始有一些节奏感。
Min和Louisa接吻那一段特别棒,这种空气里的暧昧多有质感啊 !!
有好多有时代背景的梗没有很懂,还有大段的台词非常考验理解能力,也不禁羡慕能够把嘴巴这个器官利用到极致的本事。
还有很多细节并没有交代清楚,恐怕是要到原著里才能找到答案了。
也许是悬疑剧看得多了口味挑剔起来,总觉得平淡的叙述总好过生捏硬造。
受不了那些个低级和重复使用的梗,好生乏味好生尴尬。
个人口味一己之见个人口味一己之见个人口味一己之见超级喜欢第一季——衷心希望第二季不要仆街!
最最偏爱的是整部剧集通体上下散发出来的英式幽默,完全如同《三人同舟》、《银河系搭车客指南》那般经典的话唠絮叨、阴阳怪气和奇思妙想。
这种幽默突出表现在对白台词上,但同时也不动声色地潜伏在情节里,轻微爆笑,余味耐嚼。
盛赞原作者Mick Herron和编剧Will Smith(不是美国那个)。
Moscow rules: Watch your back; London rules: Cover your rear.以下简单笔记个人最有印象/最喜欢的笑点,不详尽不精确,就大概记个意思(看了一遍,又快速刷了一遍)。
EP1:Failure's Contagious◎ Blue shirt White tee 与 White shirt Blue tee:这纯粹是存心害人——也满好笑的。
◎ 剧情过了20分钟,才发现前面的紧张追捕是一场演习。
◎ 老头听见外面员工陆续来上班了,动静很大,鄙夷地说:I thought spooks were supposed to be stealthy.◎ 老秘叫Moody不要在公共汽车站盘问行人,扰民。
Moody不服,争辩说他们有可能在监视Slough house,老秘冷冷地回答:Or they could be waiting for a bus.◎ 年青男主去总部送文件,惨遭各种花式羞辱。
◎ 男主到外公家,边煎鸡肉边打探消息。
外公这才恍然大悟,哦……You didn’t visit me just to lecture me on home safety and food hygiene.◎ 亚裔男电脑极客Roddy说:Everybody needs me, they just don’t know yet.第一,亚裔男总是担当电脑极客和技术奇才的重任,这是刻板印象,但好像也是现实。
第二,Roddy这个角色演绎得很可爱,活灵活现的。
◎ 老头的工作哲学:Doing nothing, absolutely nothing.EP2: Work Drinks◎ Roddy 神气活现,自信不疑地说:在网络世界里,I'm someone between an emperor and the god.但是,没有成果,他又说:Even god has blind spots.◎ Moody 跟副局长KST碰头。
KST对Moody的鄙视和嫌弃演得实在太传神了。
她当然也鄙视Slough house,称之为:你们在toy town搞什么。
◎ 右翼记者神龙摆尾,身手敏捷,左右换乘,怕被跟监。
等他最后终于上车坐定,要去真正目的地了,镜头里显示:年青男主正守株待兔呢。
◎ Slought house同办公室的三剑客。
热心讨厌鬼说:我们一定要找时间一起喝酒啊。
另两人敷衍说当然当然。
女生说:圣诞节吧!
讨厌鬼纳闷:现在才2月份哪。
(你怎么就不明白人家不想跟你玩嘛……)◎ 年青男主说:I was assigned to follow the shadow minister of education as excercise. 但那位shadow minister忽然心脏病发,所以只好改成跟踪副局长KST了。
◎ 三剑客中的Min的滑铁卢是:把top secrect文件忘在通勤火车上了。
EP3: Bad Tradecraft◎老头的密码是password◎ 年青男主告诉老头:Sid调到Slough house是为了监视他自己。
老头不屑地问:她告诉你的?
that was before or after she got shot in the head? ◎ Moody摔下楼梯死了,Min声称自己不是故意杀死他的。
老头说:当然,If you meant to kill him, he would still be alive◎ 右翼记者去找Z客:如果你不帮我,那么以后,The closest you get to Downing Street is looking down to it from an open-top bus.EP4: Visiting Hours◎老秘拿着一瓶水防身,老头问你拿的啥?
老秘回答:这是水瓶,you’ve probably never seen one.◎老头告诉老秘:Moody死了,Sid受伤。
老秘惊呼:How badly hurt is Sid?不料,老头很生气:Not as badly as Moody, he is dead. 你怎么不先关心一下Moody?
——老头这反应太莫名其妙了,死都死了,难道要问:How badly dead is Moody?◎◎Roddy在家修图:
◎年青男主行动前非要去医院看望Sid,这真是没有困难也要制造困难。
EP5: Fiasco◎被绑架的小伙子讲笑话,开头效果不佳,于是他说:You got you wanted:msl bombs.EP6: Follies◎ 副局长KST用很亲热的口气跟老秘套话。
老秘回答:I appreciate you offer to include me to your circle of sisterhood. I have to decline. 然后愤然拂袖而去,说回Slough house.Roddy说方向不对啊。
老秘说:我知道,But I was in dire need of a dramatic exit. ◎ 最后哈桑获救,他问年青男主:我能给我父母打个电话吗?
年青男主尴尬回答说我没带手机(其实是被老头扔了)。
哈桑悲愤质问:连个手机都没有,what kind of spy are you?
这部剧的一开场就描述了MI5特工男主卡特(River Cartwright)在希思罗机场试图逮捕一个潜在的💣嫌疑人,但因为猪队友给错了情报,卡特抓住的目标并非是真正的目标。
卡特耳机里原本听到的命令是要求他们抓捕的是一个蓝色衬衫白色T恤的人,但其实真正要抓的是白色衬衫蓝T恤的人。
由于抓错了人,导致真正的目标逃脱并在机场内引发了一场混乱。
卡特在被命令退出后,仍然坚持追捕,最终在站台上与目标对峙,但不幸的是,目标引爆了💣。
这次训练演习最终失败,如果是真实的抓捕行动,应该会导致了149人S亡、212人受伤,以及350万英镑财产损失。
最后,卡特冤枉替给了错误情报的猪队友背了黑锅,惨遭"流放"。
如果事情真有这么简单,这部剧就没这么精彩了!
其实栽赃卡特的幕后黑手就是MI5的二把手女BOSS,因为卡特无意中拍下过可以威胁到她的照片。
人心的晦暗不明才是这部剧的核心,借着一桩反恐案件,看透了行走人间的魑魅魍魉。
越后面越好看,开头蓝白衬衫体恤差点弃了,转弯就告诉我是演习哈哈哈,而且后面有反转。
英国人的幽默和自黑本能令人捧腹也令人佩服,而英剧总是多线叙事精彩纷呈。
主线就看两大主角飙演技了,体制无能也许夸大,但官僚作风无处倒是真的,官官相护,明哲保身,唯利是图,最后哈桑是自己用一块石头救了自己,反英雄的气质让人笑死。
最喜欢的反而是绑架组,充满了惊悚,暴力,黑色,哲学的意味,让人想起很多电影,其次驽马中的"炮友"组也是很搞笑了,贯穿绑架的车载电台音乐带来别样的心酸和感动Nobody said it was easy,人活着这么累是为了干什么,在这流浪之地,即使后面稽查队追着,即使下一刻失去自由失去生命,这一刻久违地感受到有一个人支持着你的温暖也足够令人失神陶醉。
Apple TV+出品,改编自Mick Herron的同名系列小说首发于vx公众号:杰拉德斯劳部门(Slough House),军情五处里最不受待见的部门,这里的人没有被解雇的危机,但大部分的人来到这里都因为曾经犯过比较严重的“错误”,包括部门的boss,一个长年穿着破洞袜子,不修边幅邋遢的老头:杰克逊·兰姆(Jackson Lamb)。
本剧男主卡特怀特(River Cartwright)也是新晋不幸加入这个部门的一员,而他加入的原因就是第一集开头那场“特工演习”,因“被陷害”跟踪错人,导致罪犯最终引爆了“炸弹”,虽然是演习,但男主也因此背锅被贬至此。
角色介绍
人物关系图1、瑞弗-卡特怀特:男主,身手敏捷,但因训练演习造陷害“被贬”至斯劳部门,自认不受BOSS兰姆待见,想方设法证明自己,并私自调查案件,也将斯劳部门推向危险中。
2、兰姆:斯劳部门的BOSS,表面是一个不修边幅,平时对手下呼来喝去的坏人,但私下为保护手下答应副局长的要求。
3、戴安娜-泰维纳:军情五处副局长,安插内线杰德到斯劳部门,并指派希多监视男主,同时也利用斯劳部门调查一些上不了台面的事情。
4、霍本:记者,因被戴安娜怀疑偷听并录音了他和弟弟之间的机密谈话,被斯劳部门调查、跟踪甚至暗杀。
为了自保,霍本也不得不去找右翼政党人员的帮助。
《Slow Horses》第一季共6集,目前已播出3集,后续3集每周五更新,虽然更新速度有待提高,但剧情和演员还是让我有动力追下去。
同时该剧在已续订了第二季,因此可以期待一下2023年第二季。
另外本剧的演员都大有来头,斯劳部门boss兰姆的扮演者是加里-奥德曼,曾经《哈利波特》小天狼星的扮演者,也在《至暗时刻》中扮演首相丘吉尔,因此荣获奥斯卡最佳男演员。
而副局长戴安娜的扮演者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在《至暗时刻》扮演丘吉尔的夫人。
《至暗时刻》剧照男主的扮演者“老邓”杰克-劳登曾出演诺兰的《敦刻尔克》,而前三集中受伤住院的斯劳部门员工希多也是《头号玩家》女主萨曼莎的扮演者奥利维亚-库克。
《敦刻尔克》中的Collins
《头号玩家》女主
节奏好,可看性高,但是硬伤太多,在最需要军情五处的时候凑不出两个人追一个人,让斯劳部门的人逃跑字面意义上“回家一样”简单,兰姆开车回总部后军情五处的人甚至不看下后备箱,我的天,这是军情机构干的事吗?
好看,期待下一季!
Absolutely brilliant. Spot-on casting. The gritty part of London well-captured. Found myself drawn to the Mick Herron world despite its bleakness, cruelty, and desperation. Or maybe it’s the rare cases of kindness, caring, and heroism in such a world that count the most. Diana: God, you really love them. Lamb: They’re losers. But they’re my losers.
整体很平淡 把特工当上班族看的话别有一番风味 狗爹骂人大赏
不是,你们英国特工一边监视一边聊杂七杂八的家长里短?学会了国产剧的注水是吧?
其实,本质是讽刺喜剧。同事是傻逼,老板是傻逼,领导是傻逼,甚至对手也他妈是傻逼,再照照镜子,自己都不确定自己是不是傻逼了。
Almost perfect. 第五集结尾穆斯林小伙被迫给绑匪讲段子可以入选我的年度镜头。与其争论中文译名合不合适不如先举报这个豆瓣简介吧。我看叫瘦死的马比狗大也挺好lol
罗南老公演的这个角色真的太讨厌了,以至于联想到他本人是不是也这样就更讨厌,编剧为什么不把他写成哑巴
这什么玩意
这个简介也太离谱,明明是一群明摆着被安排背锅的下等马奋力自救以对抗上层官僚及其爪牙。
感觉剧情有一点老套,狗爹的演技实在是太自然了
【3.0】
没跟上期待。过于细碎,过于缺乏重点,可能是英美合作的缘故,反倒把对方最差的一面拿出来合作了。英国不善于这种复杂的场面调度,美国则不善于复杂人物塑造,结果两方面都给出了自己最差的成绩。
豪华演员阵容的废柴组队。感慨这应该是哈利波特和神奇动物想要营造但没营造出来的那种氛围。在世界向右转的今天,劣马老爹来保护一群已被抛弃但又想要做点什么的小马驹们。they are losers. but they are my losers.下一季会有更多昔日旧账的情节。老爹以前也下过黑手。和锅匠铁匠那个也能连起来,这个角色其实是邓布利多该有样子。杰克劳登也选的挺好,他虽然是“肌肉”的角色,但是他比较有男孩感,不是过分有攻击性的形象,很符合小马驹的设定。那个老太太角色也很有个性,工作能力很强,她和身居高位的戴安娜地位悬殊,但是她还是保留了尊严。
撑到第三集,确认真的不是我的菜
前两集节奏太慢,展开的没有任何有效的故事情节,而只是一帮碎嘴子叨逼叨的boring mean人设,实在是坚持不下去,弃
后冷战时期的谍战剧也只能这么拍了,干练的、意气风发的部分,属于往事和追忆,属于柏林墙和斯塔西,颓丧的、一地鸡毛的部分就在眼前,一个油腻的老头子带着一帮废柴下属一面搞职场内斗,一面抓几个排外的极右翼小混混。
劇情一般,演技不錯。
年轻小伙子虽然干劲十足自信满满,可是老爹只要一站起来走出办公室对比就很明显了,老爹才是真正牛逼的人物啊
剧情很拖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