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孟实在福聚德的职业生涯是中国式职业经理人的挽歌。
因为对老掌柜的义气接手风雨飘摇中的福聚德,还要面对时代变迁的动荡、竞争对手的拆台、二世祖少东家的拖后腿等等不利条件,可谓是九死一生,“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但随着老朋友、老伙计们走的走,死的死,最后北京城之大也没有了卢孟实的落脚之处。
就连卢孟实本人在离别之际也不禁问了问自己,“我一生从不吃喝嫖赌,为什么落得如此下场?
”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分论、轻视技术服务的思想根深蒂固。
例如卢孟实、常贵、罗大头等人,均属于各自领域的技术大咖,但在中国社会中地位不高,屡受轻慢甚至侮辱。
所以才会有片中常贵出殡当天围观群众的议论:“福聚德为何会给一个跑堂的大办丧事”,只有同为技术人才的卢孟实才会看得起常贵,为他风光大葬,才会因为爱才不惜委曲求全的为罗大头保住他的右手。
在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对于技术和经验具有财富价值的属性都是认可的,但在中国比较例外,四十年来市场经济取得一定发展之后才有所改观。
所以作为中国版职业经理人的卢孟实他的能力会被认为是可替代的,不必要的,但实际上财富不是靠看守,而是靠发展才能真正保值。
中国很多企业需要从地主老财的思维向现代商业思维,也需要认可深耕于企业历史、企业文化、企业特征,将自己的能力和经验栽培于企业的职业经理人本身就是企业财富的一部分,而且需要对这样的人才提供在企业内晋升的渠道。
这还需要中国企业走很长的路。
二、缺乏法律意识,契约精神。
法律对于中国是舶来品,因为法律之母民商法发源于西方,但民商法对于商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在民商法的范畴中,合伙关系和雇佣关系是要区分开的,合伙关系的特征是资合及人合的混同,所以合伙关系中各合伙人可以将自己持有的资本、技术等全部作价作为合伙资产,并按照资产比例进行分红结算。
雇佣关系的双方是单纯的劳动者出力、用人单位结算工资的关系,实质上是单位用钱购买劳动力。
故而在聘用职业经理人时一定要将合伙关系还是雇佣关系提前讲明。
现代企业经常的做法是可调增的薪水+提成或奖金+员工激励股权的综合报酬制度。
在剧中老掌柜的遗嘱将卢孟实定义为,用卢孟实是合伙关系,一旦决定不用卢孟实,则卢孟实必须无条件接受东家的结算安排并退伙。
而少东家们始终认为卢孟实最多算事办的还不错的被雇佣者,与饭店其他伙计并无本质区别,是实质上的“伙计头”。
而卢孟实本人则是根据店里的营利和他自认为自己的贡献,没有具体依据的给自己分配利润,自然也是一笔糊涂账。
综上,本剧的悲剧实质上是职业经理人的聘用没有书面契约约束,所有人不过是在凭借义气,感情,甚至各怀鬼胎为自己谋利,最终因为老掌柜的一纸黑箱操作闹得不欢而散。
所以没有法律保障的合伙生意中没有真正的赢家,把赚钱寄托在似是而非、善恶难辨的人性和脆弱的人际关系上注定也没有好下场。
这个片子看得出来是很下功夫的,剧情其实很淡,主要是人物牵着剧情走,不是剧情随人物的,好的剧应该是这样。
卢孟实:从一个农家人,到京城学生意,看得出来是个北漂,有才气,有野心,更有那个时代特有的人物,迷信,其实就是整个剧的推动就是八抬大轿,卢孟实不甘于人下,总是想出人头地,但是他的身上有太多的缺点,太多的优点,这就是一个好的人物,首先是有才,写的善中备载可以说是现代大数据分析的前身,知人善任,扩大规模肯定要储备人才,他留着刘金锭多半是为了事业的发展,这点又有自私,最后在结婚当天选择逃避也是直接导致刘自杀的原因,他的心里其实只有他自己,对待罗大头的恩情也是为了烤鸭子和福聚德的名声,表面看,他是重情义,知冷暖,有担当,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他的事业。
魏子是个好演员,演技炸裂不是哭,喊,咆哮,现在一弄就是演技炸裂,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卢孟实解甲归田后,在河边赶鸭子,这个神来之笔,我无法表达,只是让人感觉这个人物圆满了。
修鼎新:修二的扮演者是濮存昕,03年的时候濮怎么说也是一线,为什么挑个男配演,一开始我不明白,但是看到最后,发现修二这个人物太迷人了,前朝贵州,家道中落,身上有说不尽的悲欢离合,有点像曹雪芹,每场戏只要有修二的出现,多半有大段的独白,濮存昕在谈笑间,会把戏都抢回来,这就给演员很多的创作空间。
他比卢孟实活的洒脱,当他无法忍受的时候他会挥挥衣袖不留恋。
最后他变卖家中宝贝,把钱送给克五,也是这个戏的点睛。
人物圆满了。
常贵:这个人物我不认为创作的多好,他只有两面,一个是堂头,一个是丈夫和父亲,人物的分辨度很明显,他走的时候对我触动不大。
罗大头:罗大头我严重怀疑是抄袭焦大。
王子西:王子西黑化很大程度很卢孟实有关,把一个老实人逼成黑化,也展现了卢孟实身上的缺点。
最牛逼的是老掌柜,最后还是把生意留在了自己家里,好一座危楼,谁是主来谁是客,一句话就把卢孟实的一声说尽了。
27集修先生落难了找玉雏谈心道尽世态人生啊印象深刻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之好一座危楼谁是主人谁是客只三间老屋半宜明月半宜风(这对联真的是道尽了卢孟实的一生上联书写了卢孟实为福聚德操劳的心血最后被“主”赶了出来,下联可以说是道出了人世间走一遭的真谛人不要跟自己过不去心像月亮一样明白就好,有的事该过去的就让它随风一样去吧)修先生是真的厉害啊,这剧里有两个神一样的人设都阅尽世间百态大彻大悟明明白的人,一个是瑞英的姥姥从一开始就预言了世间一切,另一个就是修先生了,在最后也是看透了世事归于平凡自在走了半场人世间有的人悟道了或是开启新的人生旅途或是经历了大风大浪从此做个平凡人明明白白的过后半辈子也是人生的一大境界了,卢孟实、瑞英、休鼎新、玉雏(本以为她就是个苦命的人没想到最终还不错虽说没有嫁给卢但能和修先生搭一块儿也不错)都悟了,至于小人或者或者做过亏心事的人早报晚报终有报,如瑞英害人终害己丢了买卖失了财而且也做到了以德报怨,如卢孟实是个孝顺人却终归没能有个后(虽说他待刘金锭更多的是兄弟之情但是在刘的催讨之下本也就成下了,刘金锭被伤了心加之知道了自己也不能生孩子完全失去了活下去的欲望而跳河自尽了真是造化弄人啊),如王子西因嫉妒之心处心积虑害别人来自己上位结果刚才一上台转眼之间就注定吃不到个好后面有他好受的,如花鼻子做了那么多坏事最后还偷了东家的钱跑了像这种人走出去能好过吗说不定哪天就一个栽子了结了他一座危楼道一生 百味世事千品评...
老舍先生写茶馆,写骆驼祥子这个他拿手,因为那是他的生活,其实这部作品,我也就能记得个大概,每每看到巍子的演技,脑海中浮现出来的总是那个有自己独特生存法则的克五爷。
这做的不对,血外行,这能放芫荽吗,这得放韭菜沫,然后一口差点给那哥们手指头咬下来。
作为当年的神级败家子,他和范五爷都是各种翘楚,没有民国,俩人还是满清的贝子。
忘了这年头清宫辫子戏不时兴了。
其实克五大多数时候还像个人,有钱的时候吃喝玩乐,没钱了也能和劳动人民打成一片,比起范五爷出门还要体面一点,克爷为了一口吃的,什么招都用了,他也好吃,也懂吃。
满汉全席还是馊了的半只鸭子,都能照单全收。
甚至是不正宗的猪拱嘴,也能狠狠咬上一口。
难得我五爷没有抽大烟,这也不影响我五爷拉洋车嫌客人太胖。
就五爷这个饮食习惯,还能活着这就是挺抗祸害了。
落魄了的五爷偶遇职业生涯焕发第二春的修先生,如同现实中无数恨人有笑人无的损友。
和修先生当街骂起来了。
当年五爷出去吃饭,你修鼎新就是我小跟班,现在你好了,那你把当年欠我的饭钱还我。
修先生这个气啊,自己一个美食家拉下脸来给饭馆揽客遇见熟人就够没面子了。
没想到还碰见这么个主,自己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的时候,卢孟实来了,张嘴就是一句修二,修先生大手一挥辞职不干了,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给老板开了。
其实这个事就是五爷的错,关键是五爷一贯就是这个德行。
千错万错都怪我修鼎新没管住自己的嘴。
于是修二当了祖上传下来的家当,享受了克五给他拉的这趟车。
心理平衡点了,把钱给了克五。
你不是说我欠你钱吗,我一次性给你结清了,以后咱俩就各走各路。
克五人都傻了。
我当街找茬就是讹点钱,没想到你还真给我啊。
终究是修先生重情义,临走还不忘嘱咐五爷,这钱存着点别造了。
五爷感动的眼泪都要下来了,修先生真是讲究人啊,自己得为他做点什么,于是五爷直奔福聚德,给修二找场子去了。
只能说我五爷有独特的行为准则。
进了福聚德,点了一桌子菜,先骂伙计,再喷堂头。
卢孟实一看是来找茬的,一点没惯着。
找几个地痞流氓给五爷一顿暴打。
喝多了的五爷看着面前的女子,您老是不是唱大鼓的小苹果?
看我五爷对美女还挺有礼貌。
结果让人一顿报废。
就这样修先生卖了家当,和卢孟实的初恋合伙开了一家私房菜。
在卢孟实被东家扫地出门那天给卢送了一副对联。
好一座危楼谁是主人谁是客,只三间老屋,时宜明月时宜风。
卢孟实百感交集啊,我给补个横批吧。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是啊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当年他怎么对的修二,今天王子西一样能这么对他。
没有卢孟实,这馆子早黄了。
卢孟实一夜白头啊。
为了这座楼,他搭上了时间精力,还搭上了刘金定,到头来落得这么个下场。
人这一生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但有放不下的人和事。
修二爷能靠自己的才华东山再起,卢孟实没法面对死了的刘金定和疯了的小辫刘。
人生是痛苦的,快乐是短暂的,即使你身居高位也是危如累卵,不如三间老屋来的自在。
而我们的五爷呢。
连这三间老屋都不要,正所谓天地何用不能席被,风月何用不能饮食,生我何用不能欢笑,灭我何用不减狂骄。
唉,五爷好赖是吃过见过,我这一辈子,基本算是白活了,也罢,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是时候和这个世界说再见了。
什么是江湖?
人就是江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家有业而不能守,虽无能却可夺权。
这就是董事长的公子。
任何董事长的打工仔都绕不过去。
你说你为什么那么迂呢?
卢孟实啊。
买卖干大了,人为制造一点波澜。
要么董事长的两位公子立契明确你的身份。
要么两位董事长死活不同意,于是你把风波平过去。
然后暗地制造卢派和老唐派,利用王子西当牵线。
两派对决之中,带着卢派远走,重新开张。
后面老唐把自己玩蔫了,你找个中间人狠狠杀价,过来一收。
让老唐烤鸭变成老卢烤鸭的分店,给俩公子留每年盈利的四成。
私义有亏,但是鸭子的传承跟老唐后人的生活都解决了。
危机也没了。
大义少了哪一点么?
为了正义而实施的阴谋诡计那还叫阴谋诡计么?
1,堂头是种神奇的存在。
2,老掌柜下的一盘大棋。
3,纨绔子弟某种程度上可以和直男癌划等号。
4,做菜好吃的女的长相一般都不会太差。
5,濮存昕从此在我心里摘掉了中老年妇女偶像的帽子。
6,这真不是全聚德瑞蚨祥六必居联手打的超长软广?!
7,明明找到了最强合伙人最后还是把鸭子店传给了不争气的儿子,是不是"人类智慧"输给"动物本能"的表现??
8,麻辣个鸡我想吃烤鸭!!
好一座危楼谁是主人谁是客,只三间老屋时宜明月时宜风。
横批: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修鼎新关于鲥鱼的说法,说鲥鱼只要一片鳞片被挂住就不动了,宁愿被抓也不愿意损坏一片鱼鳞。
卢孟实、瑞英都为着鳞片而愿意放弃自己一生的幸福。
玉雏儿跟瑞英说:你们什么时候都不再跟自己较劲了,你们就可以在一起喝酒了。
瑞英当时的回答是:那我先抽自己一个大嘴巴。
瑞英没有自己抽自己的嘴巴,但是生活的真实狠狠地抽了他一嘴巴,而卢孟实也被真实的生活抽了一个大嘴巴。
于是他们终于番然醒悟,坐在一起喝起了酒。
看似悲剧的结尾,其实对两个好斗的男人,包括选择做回船娘的玉雏儿,和贵为皇胃的修二爷这几个剧中的“好人”来说都应该是一个完美的结局,甚至包括克五这样有了钱就天天吃鸭子的主来说,都不算是悲剧。
而对王子西、唐家两个东家、花鼻子等得了志、得了钱、得了手的几个来说,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群星云集,卖力出演真心说,大家都使了把子力啊!
谢谢各位主演。
一部电视剧,一部何冀平先生小说的再演绎,让当下之人,看见民国初年人情世故及变数,看见同行相倾与作手,看见职业管理人的荣衰与兴辛,看见混世人烟之泱泱。
历史可过,车轮大帅。
以食为天,民回兴衰。
片中二句话,何冀平先生真谛。
1、通过不同人表述出来,尤其是狱卒。
-中国人要办成点真事,真他妈太难了!
2、修二先生不断重复之。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有很久很久没写过东西了,甚至拿起笔很多字都会写的似是而非,更不用说心底的那些话了,可是还想随便写点什么,算是给这周耗去的时间一个交代吧。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此剧,顿时被吸引住一直看下去,那一幕幕的离合悲欢令人扼腕,一出出的尔虞我诈令人惊叹。
很久没看过如此精彩的剧集了,剧本、导演、演员都无可挑剔,甚至很多配角都非常出彩,唯一可惜的就是没找到高清版。
全剧以福聚德起,以福聚德终,从清末到民国再到军阀混战,每个人的命运都在时代的车轮下挣扎。
底层百姓的喜怒哀乐,上层社会的钟鸣鼎食,商场的勾心斗角,情场的恩怨分合,都描画的入木三分。
换句老调就是真正做到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是戏剧的根本,却又是很多所谓的生活剧难以做到的。
本剧的主线是适意居和福聚德的竞争,以两大男主卢孟实和瑞英的恩怨开展,以两大女主玉雏儿和刘金锭的感情纠纷为辅,穿插以各配角引发的大小事件推进剧情前进。
本剧的结局也算是大圆满,卢掌柜独掌权柄把福聚德从濒临关张的地步做到京城第一楼的名号,最后也因此被嫉恨而辞退。
相信没有了他的从中调度掌控,又连失几个主干成员,福聚德会渐渐没落,也许再遇到困难的时候还会有人想起那个霸道的卢掌柜也是个勇于承担责任解决问题的能手。
卷起铺盖临行前,他收到了修二爷送来的对联:好一座危楼,谁是主人谁是客;只三间老屋,半宜明月半宜风。
他也真正懂了修先生说的天下无不散之宴席的意思。
人去楼空,伊人早已飘摇天涯,再难寻觅了,他其实是大梦初醒一场空的。
瑞英最后决定出国留学,也解开了心头的恨意,相信会有一番作为。
他在商场上失败的原因在某集自己也点出来了,心里只有恨,入了魔道,才会被花鼻子这种小人左右,心邪了才会被外邪乘虚而入。
玉雏儿跟了修二爷,扁舟一叶,泛迹江湖。
俩人都看得清纷纷世事,与知己对酒当歌,此生足矣。
卢孟实其实也是懂玉雏儿的,可惜分分合合终是无缘,就把彼此放在心里,当成一个梦吧,也许梦才是真实的。
红尘的事,红尘中人又怎能看得清。
闲言至此,是为记。
整部电视剧,无可辩驳的说,90%的内容都只是在铺垫,要看其精髓,必须只在最后的高潮部分,也就是最后的一集那紧凑的几十分钟里面,一个成功的京城大企业经理,到落魄的失业农民的蜕变。
结尾,本意是把尾巴打个结,意思是到这儿就了了,就像过去结绳记事,事儿发生了,就打个结。
但就标题而言,天下第一楼本身没有结尾,我们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可最终,我们没有看到这楼塌掉的过程。
就主角而言,卢孟实本人的楼,当然是塌了。
他本人实实在在是“为谁幸苦为谁甜”的现世报。
在王子西和唐家兄弟的酒会上,他们道了一句,“做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
意思是做马仔,不按照老板的需求发力,996也是没有用的!
这是卢本人的真实写照,他把买卖当自己的,不知自己只是一个打工仔,所以修先生送他对联儿,行一座危楼,谁是主人谁是客?
只三间老屋,时宜秋月时宜风。
(剧本改为:好一座危楼以及半宜…半宜…的句式,当然这个并不对仗,比如,行是平声,只是仄声,改成好,就成了仄对仄了)卢孟实滚蛋,原因很简单,功高震主。
而全篇的核心就是:有钱别干好事儿。
整个故事里有钱的人都在拆台搞破坏,没钱的人,好的则是任劳任怨,坏的则是想办法坑有钱的人的钱。
任劳任怨的都是没有好下场的,坑蒙拐骗的,其下场高于老好人。
这也是本剧最现实主义的地方,高度符合,修桥补路无尸骸,杀人放火金腰带的拆你思古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人生道理也非常简单。
奋斗不一定有用。
尽管。
该剧在官方辞典中。
所昭示的道理是要改革经营制度一类的话。
但是我们很明显看到,奋斗,只是在瞎忙。
就和加班是一样一样的,这些都没有意义。
所以人生得过且过。
难得糊涂,该要糊弄的时候就要糊。
千万不要认真。
也千万别赌气。
应该多思考一下,怎么为自己活着。
正所谓路线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
换过来说,路线错了,奋斗越多也越反动。
其实卢孟实一开始就输了。
他为烤鸭店。
呕心沥血一辈子。
仅仅是因为。
老董事长。
给了他一个文书。
让他掌大权。
这个和空投支票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这老头一开始就死掉的时候,这就已经成为一张废纸了,因为股权事实上已经由他的两个儿子继承了,即使他的两个儿子不捣乱。
卢孟实事实上也只是拥有了一个经营权。
并没有掌握实际的股权。
如果这个桥段发生在港剧里。
或者发生在一个正常的有脑子的心眼儿的人的世界,一个掌握经营权的人,面对狗屁不通的董事局,应该想方设法吞并企业。
稀释股权。
让自己拿大头。
凭什么给别人干活?
所以一开始两个儿子并没有打算把这个老头儿的话当一回事儿,他们从一开始就想把卢某赶走,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实际上当时就欠了一屁股债。
拉卢某人出来顶缸而已。
而如果这个桥段发生在一个正常的人的世界,公司都要破产了,欠了一大堆烂账。
让我来做总经理加法人代表。
又不让我掌握全部股权,又要让我承担风险。
难道不应该立马跑路吗?
卢孟实主动承担这个责任,不能不说没有私心。
只不过说他太蠢了。
可你以为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吗?
如果结合一下作者写作的背景。
也就是当时的时代。
进行恶正瘾的解读,以上看来以很荒谬的事物就说得过去了。
全篇看似发生在民国。
各式军阀走马观花。
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
我们把它稍微抽象一下。
说的就是。
管事儿的人换来换去。
你方唱罢,我方登台!
也可以说成是。
大背景剧烈改变的时代。
而作者生活过的具有这种环境的时代是什么时代,那就一目了然了。
真正掌握最终决定权,但是只添乱的东家,明明没有实际股份,给一个做饭馆主人空头票的承诺,分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的卢某人。
吃铁饭碗的八旗子弟。
明明是个鸡,又不想做鸡的鸡。
这些都是隐喻。
但是我没办法继续解读下去。
回到卢孟实本人的奋斗。
他不缺乏对生意的敏感把握。
但是缺乏。
对人生的把握。
比如他在对面店的时候,作为一个会计,却和总经理经常作对。
开头部分。
"刘全儿"从账上提前支了钱,但是没有给花鼻子总经理说,被花总经理逮到了。
卢孟实完全没有请示,简单说这种做好人的事情,这种恩德。
你要么就悄悄的给。
要么你就给领导说。
你做中间人赚恩情就好,可他到好,被问到了,反而自己拿钱给"刘全儿"。
这就特别不痛快了。
过去电视剧里面老是喜欢塑造这样的人物。
就是好像有一股倔强劲儿。
好像很正义似的。
然后就演出他们处处碰壁。
这种电视剧毫无好处。
因为。
他并没有给你仔细解说,一个人为什么会得罪人,你看完了以后只会觉得好不公平。
我觉得这样好无意义。
很明显。
就借钱这个事情来说,看过杜月笙的故事就懂了,我在地摊报纸上读过,杜月笙是上海流氓大头子,虽然他身为青帮大佬,但是非常懂得做事做人,杜月笙做好事从来都不说是自己做的,或者说不以自己的名义。
而是请示高级的政治人物,这种功劳明显是他们的。
因为他什么也不是。
他根本不配。
港片上海皇帝中也有类似的情节。
杜云生为蒋委员长出生入死。
最后想混个领导,别人却觉得你一个流氓头子还想当官什么意思?
这是抹黑。
卢孟实更是如此了。
他辛辛苦苦的想搞一个八抬大轿。
站在上帝的视角来看,这完全是多余的,啊,其实就中国总人口来说。
像他这样的职业经理人有千千万万。
真正厉害的是唐家两兄弟。
因为他的价值。
是可替换的。
作为唐家两兄弟,他们确实是纨绔子弟。
可换句话说,人家败自己的家,跟你其实也没有关系。
电视剧里面那种卢孟实扼腕叹息一份家业被败坏的感觉非常神奇。
有一种皇帝不急太监急的感觉。
这也是非常扯淡的。
所以一个人的最重要的就是明白自己是什么东西。
我们可以追求完美。
但首先要认识到身边,什么是不完美的。
什么是假的。
什么是错误的。
比如有人跟我说。
现阶段可以人人平等。
起码就资源总量来说是不可能的。
比如石油就是有限的。
而人是越来越多的。
僧多的结果就是粥少。
卢孟实如果能够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高级马仔。
不过是东家的一条狗。
是生活在依附资本家生活的位置。
他就不会去做这些无用功了。
比如罗大头顺手牵鸭。
简单的说关他屁事。
他去跑去把人揪住。
而王子西一开始就说他管的太多。
做人应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王子西早就明白很多事情。
只不过装糊涂。
和《茶馆》云泥之别
爱情戏还是多了点儿拧巴了点儿,应该是为了改电视剧给硬加了不少戏,但看得出来骨架很不错,这帮人艺的演员们,看着也舒服。结尾特别好,曾经的战友反目,仇人却坐在了一起,坏人也没有罪有应得,憋闷又有余味
这巍子说话声音还能再小点吗
绝了!编剧导演!要不要把福聚德写那么惨!反派每集都在算计福聚德,全是败家子、烂泥,看的人真不解气,坏人都精着呢,好人都傻,这看的真气人!就这一点扣一星。
从这儿知道的下水啥意思
悲欢人生
看了两集,墨迹
为什么这么悲惨啊!
经典往往都是以悲剧。。
卢孟实是机关算尽太聪明最后黯然收场,巍子的气势真压人;修二是世态看尽早身退抱得美人归,第一次看濮存昕的电视剧(?);瑞英是浪子回头心存一丝善念傻人得善终,看张嘉译那一口牙;全场最佳堂子常贵,矜矜业业本本分分,全剧最好的人就是他了;王姬的刘金锭演的太好了... ...全剧每个人的命运似乎都从开始时有了伏笔。
每一个角色都好鲜活啊,京味十足!
当时还小,看不懂,如今想来竟历历在目
演员都很入戏,角色表演的很精彩但是总感觉这剧的本子不太行,太混乱甚至男主也不是乱中有序的存在也是混乱的后面不按逻辑行事,人物不按自己行事逻辑来就很怪但是烤鸭是真香
有点虎头蛇尾
瞧瞧当年的剧多么写实啊
有部书叫《天下第一楼》,有改编过话剧和连续剧,讲北京烤鸭全聚德的故事。清末,上一代全聚德老板快过世时觉得两个儿子不成才,就留一封遗书,把经营权交给大掌柜,儿子只能分红。大掌柜很有本事,把全聚德做到北京第一。没想到老板留了第二封遗书,如果全聚德有一天名满京城,就可以凭遗书开除大掌柜,儿子夺回经营权。大掌柜临走前题了一副对联:一座危楼谁是主人谁是客;三间老屋时宜明月时宜风。
记忆中还挺不错的 当时也是央视大戏了
第一又怎样?比不上家中青瓦三间
好本子,好演员
眼见他高楼起,不见旧人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