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不知道主题是什么,我怀疑导演的脑子进水了,真像是一个中学生拍出来的电影,专门给弱智儿童看的。
看完电影后,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和沉痛,我想用最激烈的语言来讽刺这部电影的制作团队,他们浪费了金钱,浪费了我们的时间,这是对大众影迷智商的讽刺,真心希望这个团队从宇宙中彻底消失!
郭德纲主演的《车在囧途》,这个一定要捧场。
但是,很费了劲。
星期天金逸临时改片,结果无奈被迫看了主流垃圾导演霍建起的《台北飘雪》。
4月10日,星期二,竟然打了两个小时电话,金逸愣是占线不通。
气得不去了。
打电话给喜满客,第三次通了。
喜满客的毛病是网上没有预告,时光网今日又开天窗。
带了椰子汁和苏打饼干去喜满客看6点20分的。
竟是一号大厅。
但是只有六七个人。
今天的主打是3D泰坦尼克号。
喜满客的电脑打不出囧字,票上是《车在G逋》。
太厉害了!
保存票根。
其实我事先知道《车在囧途》大约是烂片。
但是,一看之下,颇为震惊,这个片子的烂,又超过了《杨门女将》和《东成西就2011》,郭德纲怎么的了!
也不知道他们用低价雇佣的什么二杆子导演和摄像,整个片子镜头一直在抖,而且很多像是虚的,聚焦都没有弄好,尤其不能容忍的是全片几乎100%是脸部特写,而全片除了一个美女之外,其余全是丑女丑男,实在没法看,我后来只好把眼睛闭上。
偶尔有一个中景,就觉得身心舒服无比。
比如拿车钥匙,是特写,手从口袋里出来的特写,而且镜头还在晃。
比如跑步,是特写,脚的特写,镜头在晃,然后是跑动中的郭德纲的大脸的特写,镜头在晃。
比如郭德纲把人带到家看自己的衣柜,一个个脸的特写,衣柜则一个特写都没有,衣柜里不知道是什么。
郭德纲的家一个中景都没有,全是脸,脸,脸,谁讲话就放谁的脸,而且镜头还是快速摇过去的。
买车,那些好车都没有正常镜头,全是人的脸部特写。
一个单亲妈妈,又老又丑,被人打砸,趴在车子里哭,这时镜头从下往上拍她的脸部特写,哭了有两分钟,这种电影真令人作呕。
亏得我没吃晚饭。
我猜测,可能有省钱、省事因素。
比如郭德纲家,全放人脸特写,家里就不用布置了,甚至只要在摄影棚里搭个假景就行,不用到真的房子里拍。
但是,晚上在水边聊天,干嘛也全是脸部特写,而且像还是虚的?
情节全是胡扯,简单,煽情,整个儿莫名其妙。
郭德纲安排自己演一个阔佬,明显有补偿心理,舒服的角色给自己。
张馨予明明是拜金女,却死气摆列缠着一个不帅的穷理发师(无名气台湾男),连汽车都买不起。
加上那个单亲妈妈包工头(她居然是包工头),几个人合买一辆汽车。
相互之间说说话,盯盯梢,特写,特写,特写,说话,说话,说话,然后90分钟就过去了。
(喜满客在观众全在场的情况下,而且才7点50,并不是很晚,就把才放几秒钟的片尾给掐了,不知道有没有花絮。
喜满客真差!
)侯震演弟弟,无厘头,还行。
瞿颖演大妈,潘长江打酱油。
于谦有几个过场镜头。
导演兼编剧,似乎是一部片子没拍过的人。
网上都搜不出资料来。
叫什么“华原”。
怀疑是郭德纲的化名“化缘”。
这个片子,郭德纲大约不想把自己的精彩点子拿出来(要放到相声里),只想骗观众几个钱。
对我来说,总算很清楚地看到了郭德纲的脸,而且里面也有一两段逗乐的地方,还好,倒不至于气愤得要死。
电影是差得不能再差了,比如一个笑料是身边过去的人看上去好像全是大明星的脸,但影片只放了郭德纲脸上的震惊反映,却没有让观众看明白那些人都是模仿的哪些大明星。
到底是不会拍,还是连请山寨明星的钱都舍不得出?
下次有郭德纲主演的电影,我还会看,但影评会写得更严厉些。
《大胃王》《三笑之才子佳人》,事不过三,事已过三,第四部如果也是垃圾,郭德纲的才子之名算是泡汤了。
全片最好看的,就是片头。
后面的东西要是有片头动画制作那个水准,就好了。
还不错,有些很搞笑,谦哥太像个正常人了,不习惯,呵呵。
印象很深的有,大叫“塑料的”,还有装害羞的样子,唉呦~~
尊敬的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先生:您好!
我是你的一个衣食父母。
虽然我一次没进过德云社,但你来石家庄的几次我都自费观摩了,你们有今天的成就,起码有那么一小小小部分得益于我的贡献。
看到你的相声事业越来越风生水起,越来越被同行妒忌,我很欣慰。
但我就不明白了,你为什么就不会演电影?
在豆瓣上,有你的片子得分都不超过4分,这种分数就算放在国语片里也不露脸,基本属于烂片,当然,可能你比较正直、诚实、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和无情的指责,而不愿意花点小钱雇一帮水军攒分。
不过,这不能作为烂片的借口。
就拿这个《车在囧途》说吧,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合买车跟合着娶媳妇一样,完全是理论上的扯淡。
首先是所有权和使用权没法控制;再有就是谁在什么时间用没法界定,比如深夜凌晨,你让谁去开,谁愿意开,而上下班节假日谁不争着用;最后就是,这种事你见过吗,你们单位有这样的么,更何况是网上素不相识的几个货。
至于跟你搭档的几个演员,除了于谦老师,基本没默契,完全是拿捏不得体的作秀,许绍洋可有可无,张馨予不脱没戏,王一楠水平有限。
最主要的是,一个烂剧本,让你们几个更显的不着调。
其实,拓展业务是无可厚非的,但一定要量力而行和精心准备,你演这个电影的状态不是力不从心,而是心不在焉,还没一次普通的德云社演出HIGH呢,怎么能演好!
表演的感觉不能说不到位,而是根本找不着,还真不如把剧本让你们几个站在一张桌子后面去说,纯说,反正从头到尾你也没演,都是在说。
或许这是玩票,只为赚钱,或帮朋友忙,总之,给人感觉不好。
当然,你的同行可能很高兴,但你的衣食父母很倒胃口。
郭和张本是名人吧,是看你们的面子去看这部片了,你们也太坑人了,郭是相声好,张是人长得好,一个不好好演相声,一下不好好卖笑,看得真惨!
一部好的电影首先是表现手法,然后是深度。
为什么深度要排在后。
从商业电影来说,即使一部肤浅的电影能用得好电影的表达方式,也是可以达到一个不错的口碑。
参考好莱坞最近的各种英雄电影和动画片,少数见深度的电影以外。
他们即使表达的内容很肤浅甚至很无厘头。
但是他们在电影学院和语言学科里学到的表达专业技巧都用尽巧妙。
而这部电影就失分在表达技巧上。
不及格的台词功底,但值得一提的是表情和某些细节有用心。
说明演员还是比较领悟角色内容。
10分的技巧我能给4分。
第二点也是本电影最大的诟病就是摄影。
这简直太糟糕了,对,只能用糟糕形容。
乱晃的尽头,奇怪的虚焦,莫名的特写。
给观影者的体验极其难受。
1分嫌多。
演员上来说,其实每个演员都演得像那个角色。
不偏不倚,起码来说角色选的不算太差,但侯震莫名的出戏······给5.5分吧。
其次深度来说。
这部电影由小家之事映射社会的真实的一面。
每个角色在片中都有不可缺少的作用。
他们每个人分别代表着社会中很常见一类人。
而且既有鲜明对比也有互相融合。
在剧本上,还能看出编剧对每个人的生活方式的尊重和包容。
从这种恰到好处的人性的褒贬,电影有打动人的一面。
这些方面在本片中处理的还是很不错。
能给到6分吧。
最大的问题就是整片没有演员情感和演技的爆发点。
没有明显的高潮和收缩。
有些寡味。
在一部低成本的电影来说,在烂片横行的中国电影市场上,我真的找到一种不一样的味道。
所以我推荐这部电影可看。
但他的确很烂。
都市中的你我都靠着无比强大的影子过活,却难得对自己加以审视。
骨子里,我们都喜欢独占。
可是飙涨的物价,生活的艰辛,细碎的开销,面子的需要,感情的维护,都让我们不得不拼着过生活。
不仅如此,我们还不得不拼的“开心”拼的“精彩”。
实际上,我们早已失去了自己人生的方向盘,通向万劫不覆的物质深渊。
《车在窘途》通过三对来自生活的人像,对他们的生活的悉心关照,试图找到我们自己的生活镜像。
影片直视窘境,勇于调侃,让你我周身的光亮淡入,四下漆黑中,让我们得到一个生活的索引,一点点的逼近自己那一个不大不小,平平凡凡的肉身,然后会心一笑,当周遭渐亮,也许下一秒的我们能对自己的生活,重拾一份自信和勇气。
作为一部国产轻喜剧,影片以她的小,低姿态,亲切不做作给人极大的好感。
在这个关于三人拼车的旅途中,将窘境一一善意的收纳视野。
影片中的笑点俯拾即是,人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被弯腰妈妈火急火燎的行事作风呛的上气不接下气的郭立行(郭德纲饰演)更是被在幸福的爱情糖水中泡着的仪容(张馨予饰演)腻歪的不行。
前后夹击下,更是有个不争气的弟弟寸步不饶。
这一切,都在郭德纲略带曲艺风格的表演质感下完美再现。
轻松幽默的语言下满是沉重难言的无奈。
影片不像《十全九美》,《大内密探灵灵狗》,《追影》,在观影的过程中有种观影的疲倦感,电影若是为了商业而电影,难免裹挟着太的商业趣味,将角色与观众建立起来的代入感破坏殆尽。
而《车在囧途》这部电影给人以现实的关怀,一些适当的巧合揉捏其中,不伤电影,反而更深刻反映出所要表达的东西。
在一个幽默的风格的电影中,把拖欠工资,感情的隔阂,油价,等现实生活融入进来,这都给人温暖,有着现实意义又无伤大雅,而且安排的合理自然。
生活总是令我们呻吟。
因为生活总在给我们伤痛。
其实我们都不傻。
生活如果不是自圆其说,那就是自我哄骗。
说起来都是自我安慰。
你能说服自己,那便无憾了。
所有的遗憾,只是因为,我们并不满足。
随着影片剧情的不断推动,剧中人物都在这一路的窘境中收获成长。
年轻恋人们明白了爱不仅是索取更意味着付出。
中年人在彼此的温暖中发现生活的意义远不是落入自己口袋中的钱倆,更会因为生活中的助手之劳和责任的践行感到满足。
追逐梦想的青年人,懂得了一朝一夕的汗水,点点滴滴的积累,才是成功的不二法门。
作为又一部消费郭德纲的作品,《车在囧途》达到了前作所无法比拟的烂片的程度。
你能找到能夸这个一部电影的地方,在这部电影里都下不去嘴。
演员表演那叫一个浮夸,台词说的那叫一个生硬,说流于表面都侮辱了表面这个词,你就分析得多糟糕吧——许绍洋的表演水平停留在当年偶像剧的阶段完全没有进步,围绕着他的两个妞长的特别像,都是聒噪肤浅,一个流水线生产出来的。
以至于在众多不着四六的演员映衬下,客串的瞿颖都算是演技好的了。
还有众多人“交口称赞”的整容冰冰情节,这种为了逗贫而逗贫的桥段真不知道得生活多不幸的人才笑的出来;情节太弱智,一台车牌子都有了,保险开到报废了就没上去,坑爹那这是。
老郭的那爹那弟弟,就那智商能平安的活过18岁吗,太冒险了吧,这还能安然的在他面前作威作福是为了感动中国对吧?!
在郭德纲的职业身份中,做的最好的是相声,其次是主持,最差的就是表演,特别是他主演的,那差的简直是让你无法忽视。
如果实在那么喜欢郭德纲,可以买票看他说相声,要不然就打开电视机,给他主持的电视节目贡献点收视率,再不济甚至可以买他的海报每天对着拜当拜关公保平安也算有诚心了。
就是别再臭吹这部电影了。
为了突出老郭一完人,靠郭德纲赚票房的意图明显的令人发指。
电影甚至还为老郭安排了一场若有似无的感情戏。
这段建立在不知道为什么上的感情出现的莫名其妙,也没有任何的发展,居然在结尾升华了。
它莫名其妙的升华除了能说明这部电影的无厘头之外还有第二种解释吗?!
我觉得绝大多数走进电影院的人还是想在除了老郭之外找到点其他的电影意义,有人说我们就是为了看郭德纲,这种电影不需要认真之类的话,我想说真不是我们太认真,实在是这部电影太马虎了。
电梯2层: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374724/?start=100#comments
电影总会将生活中的事物夸张化,在现如今的社会,人们崇拜金钱、名利,人人嘴里要心无杂念,但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利益。
电影《车在囧途》就通过“拼车”(这里是拼在一起的拼,而不是比拼的拼)来讲述人们在追求物质、名利时所受的困惑。
《车在囧途》讲述了4个看似永远也不会有交集的人凑钱买车用车的故事,每个人都带有鲜明的目的:郭德纲饰演的郭立行因为吝啬而买车,王一楠饰演的严小莲为了争客户而买车,情侣陈波与伊容因为男方自卑女方虚荣而买车。
这四个人价值观不同导致不少矛盾与冲突,在用车的过程中彼此也成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最终每个人虚荣、欺骗的行为都受到了“惩罚”。
故事其实比较简单,但是内含的社会问题却非常多。
郭德纲饰演的郭立行,瞄准了当下人“越有钱越抠门”的心态,吃饭一场戏,说AA制已经是编剧在忍让,没有让其他人请客已经算是手下留情。
王一楠饰演的严小莲,属于事业刚起步的奋斗青年,已经知道面子非常重要,通过买车来凸显自己的社会地位。
这个角色的设计非常直白的讽刺了当今社会“卖肾买ipad”等事实,年轻人咬紧牙关、借钱刷卡买个iphone4,无非就是想让朋友、领导、亲人看得起自己,通过一部手机来提升自己的地位。
而现如今年轻人也以买车、买房(当然基本是家长支付)来互相攀比,可见社会上不仅仅一个“严小莲”。
而许绍洋饰演的陈波与张馨予饰演的伊容,则更是讽刺现代人的虚荣。
陈波属于高帅穷,因前任女友被人无故送车与之分手,其实是自己内心的自卑在作怪。
伊容喜欢网购,与陈波恋爱后开始各种秀恩爱,为秀的更精彩,与陈波商议买车的事。
一个自卑,一个虚荣,当然也因为逃罚单等事情而受到了惩罚。
影片一些情节看似荒诞,但这个社会本就是一个荒诞的社会,又有什么不能理解的呢?
主创的立意不错,人不要太虚荣,追求一些无用的反而会让自己不快乐,而总是生活在谎言中也会迷失自我,何不活的洒脱一些,卖了车,卖掉负担,坐坐公交车?
再说说表演,郭德纲叔叔我觉得还是说相声比较好一些,或者客串一些角色,绝对比做主角有意思。
王一楠童鞋很吸引眼球,她能在一群人说话时让人觉得这是在看电影而不是看人聊天或吵架。
因为之前看过王一楠主演的《撒娇女王》,所以我对她的表现是非常放心的,事实证明她也没令人失望,严小莲这个人虽然也是盲目虚荣的人,但为了生计谁都会千方百计的去拼搏,同时也有自己的职业操守以及底线,在“操守”与“底线”越来越不值钱的今天,严小莲这个角色或许能够让人对未来充满一丝希望。
对于王一楠,唯一的希望就是她能够遇到好的导演、好的剧本以及好的团队,好演员不怕没本子,就怕烂本子。
希望同一题材,可以再换一个导演再拍一遍,拍得更细、更贴切、更好玩儿。
因为所面对的一些隐性问题确实是当今年轻人所不知的,早点儿明白,早活得痛快。
看完电影后,出了影院就记不起片名了,回来在豆瓣热映中才找到。
其实片名还行,主要是内容太无存在感了。
关于虚荣,关于现实,关于残酷,关于无声的反抗,关于喜剧,我们可以说出很多很多,按照此片内容,72家房客可以改名“房在囧途”,并且我大学时候就写过一个本子,一对年轻情侣为了让双方父母同意继续交往,把朋友家的房子借来忽悠双方父母说买房了。
该本子投递后石沉大海,只在剧作课上交了作业,若干年后看到相似题材,只是署名不是自己,就觉得编剧这行水很深,轻易也不敢再随便给人本子。
现实很残酷,所以我们需要超现实,生活很烦恼,所以我们需要冲突,人生很无趣,所以我们需要喜剧。
不过此片中我记得主人公面临的现实是没地方车震,没法讲排场,没能力说服二逼父亲和傻逼弟弟。
这不是喜剧,这是悲剧,因为陷入此中的人是不可救药的,当然片中给了药方,在公交上玩一主二仆,傍个大款,把傻逼弟弟炸死,把二逼老爸气死,你看,问题解决了吧。
看完后我承认我和主创生活在不同的位面。
郭德纲曾经说过一件事,他还没成名时有一次回家,当时住通州,口袋中没钱,四惠下地铁后只能走路回家。
看完此片后我觉得这事儿是他说过的各种故事里最真实的一件。
因为只有经历过这种事情的人,才会如此的崇拜四个轮子,认为车是人生幸福的象征,同理像某些人之前不学无术,约炮时发现和文艺妞上床时词穷理尽,丢人现眼,于是以后发奋读书,从而成为著名的掉书袋,把读书作为自己的性福所在。
不过也有区别,读书不求甚解的去约炮,往往词不达意,丢人现眼时常也有,毕竟不是自己的业务范围可以理解,老郭虽然喜爱车,但拍电影毕竟不是说相声,自己掌控能力有限,拍出来丢人现眼也在所难免了。
我只想告诉他,稳定器的租金是150一天,并且能模拟出运动中有节奏的颠簸感,这是现实主义拍摄手法,而不是叫摄影师扛着机器瞎转哟,各种跑焦才叫纪实性拍摄,那叫home video。
还行,跟人在囧途一个级别!
全给老郭 我那么爱他 烂片我也爱
我去 。。。3.8分,其实老郭不错啊。
喜欢老郭,虽然片子内容一般 的你我还是很喜欢 哈哈哈
郭德纲真的不会演戏,好好说相声吧
怎么说呢,原来不喜欢这个类型的电影,不过比期望值高很多。喜欢某些地方的小插曲~
没什么看头,没有郭德纲,就1颗星。
不用看画面……
瞿颖真心演得不错。
不需要“演”啊,让郭德纲站着那讲不就完事了么,瞎折腾
加长的相声小品
有些地方可以笑一下,演员选的太烂台词太傻逼。最后郭德纲的眼神好温柔
开车在大马路上倒车,随便乱停。。。我对这部片好无语啊。。。
说相声的都是好电影人
看在那啥薰衣草的份上给个3星吧,许绍洋你能不能进步啊
郭德缸是名好相声演员,张馨予是名好小姐,王一南是名好话剧演员,许邵阳是名好美国人。
故事还不错,但不像电影。
纯粹是靠老郭搞笑
我警告你们阿 我这辈子 就恨两种人 一 不尊重我的 二 欺负我弟弟 三 不识数
嗯哼,同意的点“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