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纪中拍的电视剧,基本都是历史风味很浓的,武侠片没武侠味,西游记这类神幻片也不会有神幻的味道。
一个一个人物分析过来:孙悟空,老版本和动画片成功建立了一个聪明,胆大,孤傲的斗士形象,但这新版本只看到一个喜欢耍嘴皮子,动辄服输求饶的形象,演绎的较差,老版本是一个猴子,新版本那就是一头猩猩。
猪八戒:新版本的简直就是一头站起来的猪,忠实原著没话说,但作为电视剧演绎出来的实在不够可爱,并且,说话嘴巴不动,这太假了。
沙和尚:这个新老差不多。
唐僧:新版本这根本不是和尚,演绎的是一个六根不净的多情种,这算神马东西,并且头一点都不圆,这演员外形就不合适。
再说情节,大闹天宫,不闹,火眼金睛,根本没表现,猪八戒背媳妇,对不起,压根就没有,三菩萨戏弄猪八戒,简直是三个非主流打人而已。
这是神幻片,结果大部分是武打,还动不动扑地后地面刮起一阵风,怎么看都像以前张纪中拍的金庸剧。
这电视剧,还是无法超越86版本。
被聂远大猪蹄子圈粉来看西游的,本来看的唐僧cut,看着看着想看全集就看了。
这个悟空真的特别可爱。
对八戒也不只是打骂,更多温柔体贴,会抱着八戒的头像哄小孩一样哄他。
会背着唐僧(玉兔那集,老版悟空跟唐僧的肢体接触好像不怎么多)。
他的毛毛让人特别想抚摸,悟空抱着唐僧哭那集,特别羡慕唐僧可以摸悟空的毛毛。
而且偶尔清洗过后感觉像悟空洗澡了似的让人眼前一亮(悟空说你见过像我这么漂亮的痨病鬼那集的前半段)。
就是从五指山出来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绿油油长着青苔,可能他不在意脏不脏,唐僧也不敢跟他说去洗一洗。
臧金生的猪八戒演的非常好,非常可爱憨憨的。
从观音变了四个女的试他们那集八戒埋怨取经幸苦讲的一大段打油诗开始就喜欢八戒了。
“师父你一天骑着马,不吃不喝也就算了,你知道我们一天的辛劳吗?
你看看行李有多重啊!
你看看,四片黄藤篾,长短八条绳,又要防阴雨,毡包三四层,扁担还愁滑,两头钉上钉,铜镶铁打九环杖,篾丝藤缠大斗篷,类似这般的行李,难为老猪每天这么担着走,我老猪容易吗我?
沙师弟,你倒是说句话呀。
” 还有最后一集快到了灵山,八戒藏了好多个馒头,一下子掉地上,沙僧还怪八戒丢人,八戒说“吃什么了,走了十几年,饿了十几年,这两个是师傅的,这两个是猴子的,这两个是老猪我的,老沙,你拿了一个了,就不给你了。
留着我们明天吃,后天吃”,一语道破取经路上的艰难和对之后生活的担忧,同时还不忘自己师兄弟,人物形象非常饱满,臧金生老师对八戒的诠释非常到位。
86版就只看到一个出了事我就要分行李走人的猪八戒,这个版本虽然也有分行李,但展现在面前的是一个活生生的八戒。
听了唐僧一席话会说“老猪再也不回高老庄了”,见沙僧说“师父喜欢悟空对悟空是爱之深责之切”,就伤心“原来师父根本不喜欢我老猪,以后别骂猴哥了,要骂就骂我老猪好了”。
即使戴着难看的头套,但是越看越顺眼了。
唐僧也不是无关紧要,胆小迂腐的角色了。
白骨精那集,唐僧不是被妖怪蒙骗了才赶悟空走,他是知道那是妖怪的,这里的唐僧比以往的要睿智明事理的多。
不再是三个徒弟保唐僧西天取经,而是师父带着三个徒弟去西天取经,师父在取经过程中成长同时教诲自己的徒弟。
让徒弟背心经,教八戒写字,这些在以前的版本里应该是没有的吧。
这个唐僧还勇于承担自己的过错,在小雷音寺后他跟悟空说,这次是他的不对,以后都由悟空来做决定。
一病三天滴水不进那一集演的非常好。
唐僧,悟空,八戒演技都在线。
而且唐僧的台词中,好大部分都涉及佛法佛理,却不是咬文嚼字让人不知所云那种。
犀牛精那集唐僧想家了,他说“出家人没有家,又何谈想家”,悟空说“出家人处处为家”,唐僧承认“是为师执着了”。
给孤独园那集,唐僧俯身,用手触摸地面,地面立刻从触摸处开始铺上了一层金子,周朝也变得金灿灿的,唐僧的神识已经飞到了当年听台上佛祖讲经的时候。
这段特效处理太棒了,所以说好的特效是一种增益,对演员和剧的整体效果来说是一种锦上添花。
而坏的特效则是拉了演员的后腿,拉低了剧的档次,其实懂得取舍很重要,不必要全部都要求做特效,偶尔来这么个有档次的特效比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满是特效要好得多。
沙僧,比以往的话稍微多了一些,但毕竟师徒四人一起十几年了,总不能让沙僧一直板着脸装正派吧,悟空八戒打打闹闹的,沙僧偶尔一两句调侃也挺好的。
一星是被特效拉了后腿。
部分剧情有待提升。
比如四圣试禅心像逛窑子,悟空跟如意真仙对骂喷口水,撒尿等有点低俗。
其他都不错。
好多片段看过许多次了,还想看。
是那种看了让人回味的。
台词挺好的,我能接受这种诙谐幽默的风格。
新版西游记里的白龙马,那真是一倒霉孩子啊,每次不现身则已,一现身准挂彩。
第一次现身,让黄袍怪打伤了(帅哥相残不是我等看客乐见滴);第二次现身,让灵感大王的虾兵鱼将群殴受伤了;第三次现身,让地涌夫人给捅得浑身浴血……一条龙,一条有这贵族出身(西海玉龙三太子)和神圣职业(取经团队成员,取经集团CEO的司机兼坐骑)的龙,下水打不过鱼,上岸斗不过耗子……听着是不是有点儿憋屈?
其实换个角度想想,也不能再苛责人家了。
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理由。
一、白龙马现存的有效战斗力及其分配 被观音由龙变马的时候,褪鳞去角本来战斗力就锐减了,关键人家平时还得驮着个一百多斤的大活人或者一堆重量不明的行李走路,师傅没醒他得先醒,师傅不休息他不能休息,这体力消耗得当作折扣算进去吧?
他师傅师兄有地方投宿的时候他住的是哪儿?
马厩;他师傅师兄有地方吃饭的时候他吃的是啥?
马饲料;他师傅师兄没地儿住没地儿吃露天歇宿的时候呢?
他跟着受冻挨饿。
典型的共苦不同甘的牲口待遇啊!
这也得当成折扣算进去吧?
褪鳞去角算个八折,体力消耗算个七五折,给养不足算个六折,这前后加起来他的战斗力足足打了四二折!
一半儿都不到啊这是!
折扣算完了,我们再来看看西海玉龙原本的战斗力有多少。
从小说中的出场来看,这条玉龙连个人形都没修成,跟孙猴子打用的都是本身,见观音为了不失礼只好“幻化出个人形”,按照神魔小说的修炼等级划分标准,这西海龙太子还嫩了点儿,道行不够深,对付肉体凡胎或者一般小精怪还成,遇上厉害对头,最好的运气也只能借水遁溜之大吉。
本来,按照正常的战时人力资源分配,这种情况的员工本应让他一心一意搞后勤,前线的火不该烧到人家头上。
打个比方吧——战斗还没艰苦到主力全军覆没或者折损过半的时候呢,您现在就让炊事班和军需处的人往前冲,合适么?
然而,纵观全剧,白龙马介孩子好像就是专门负责在其他几个徒弟都歇菜……其实更多时候是集体翘班的时候,跑去给唐僧当肉垫子OTL可怜的娃啊(依水草说,按照本版剧情,最后正果给他的实在不够高……人家一路就没闲着,平时当脚力,战时还得垫底,人家容易么!
)二、具体的作战条件与对手的综合实力也就是说,得看看本剧中他每回光荣负伤都是伤在什么人手上。
第一回,黄袍怪,人家是天神——也就是说通过了天庭公务员编制考试的精怪,而且从他能够腾得出时间来跟披香殿女职员搞办公室地下恋情,并且能够无故翘班十三天不被发现来看,人的职务还不算特别低,阅历还不算浅。
由此可见,人家各方面都比富二代兼官二代出身的白龙马资历深。
第二回,通天河虾兵鱼将和他们的头儿灵感大王两口子,灵感大王是观音麾下职员,能够悄悄跑这儿来以个人名义开个子公司,拢了这么一大堆雇员陪着他一起横行霸道,足见实力也不算特别弱。
水战本是白龙马的地利,然而一则对方是在有总指挥的前提下群殴(人海战术的威力就连孙猴子也不能说不受影响的),二则自己这边儿还有个拖后腿的包袱(唐僧不会水,你不能光顾着打,还得分神护着点儿,既不能让他淹死也不能让他被抓走——我们都知道分心二用要不得呀,通常就算是他大师兄也得吩咐八戒沙僧看好师傅才能飞出去跟妖怪干架),战斗力首先吃了大亏。
第三回,地涌夫人,这倒算是一个自学成才拿到高学历的妖怪。
出身没有背景,那就自己去制造人脉背景(老李家父子);求学缺乏资源,那就自己去争取优质资源(金蝉子那些灯油);并且能够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行创业实践(无底洞贵族地下楼盘,多么低调华丽匠心独运的设计啊);同时不忘时刻自我提升实力(在大雷音寺人还是只耗子模样,这时候已经修出了人形)。
综上,地涌夫人的能力学历资历和阅历,都非白龙马可比。
此外,还有相当重要的一点,就是战斗力——能够在猴子哥儿仨的围攻下,巧妙运用地利全身而退并且困住敌人,这体力和智力的综合战斗力分数得多高啊?
让本来战斗力就弱于仨师兄,一路还因为身体伤残、体力劳动、营养不良和作息疲劳而大打折扣的白龙马去单独对付这么一主儿,不是我骂那仨混蛋师兄啊,简直是坑爹么!
总结一下,不得不说,白龙马同志的一再受伤,充分体现了当今社会各行各业底层和中下层职工的苦逼血泪史!
咱也是爹生娘养的在家也是龙子龙女啊!
平时跟单位里就让人当牲口使不说,关键时刻还得给领导当人肉垫子垫背!
其实,凭良心讲,从各方面来看,小白马都应该被评为取经劳模!
除了孙猴子就数他上班时间最长、加班最多,工作量最大,而孙猴子恐怕都没他累。
虽说人家战斗力是弱了点儿吧,可人家多敬业啊,回回都是竭尽全力不是,哪像那头猪,空长了一身力气,在战斗中居然还想着上厕所睡觉甚至泡女人……然而道理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吐血受伤的总是我们,回头大功告成成佛的还是领导,咱最多回头跟董事长的大型办公室或者会客厅里拣根柱子抱着七,给人当当前台、摆设和临时保安啥的。
唉!
恐怕万年之后,当斗战胜佛孙爷爷怀着复杂的心情缅怀自己全盛时期那股天不怕地不怕的抖擞精神和光辉岁月时,盘踞在如来柱子上的熟男——八部天龙敖先生,也会在无人处一声长叹:当代职场小白领小办事员的人生,一言难尽哪…… 以上,纯属调侃,仅图一乐。
老版的西游记民间传说的成分多,主旋律的成分多,神话故事的成分多。
张版西游记原著小说的成分多,佛法的成分多,现代化的成分多。
这点,听两版的片头曲就很清楚了。
对比老版,张版煽情和搞笑的原创台词不少,很多小说中有趣的内容又加了现代化的改编。
配合绝赞的新神怪人设和大气的色彩场景,令我每日追看而耳目一新(先前播放的湖经卫视版删节过分,情节都断了,大家切勿去看,乱了对本作的感受)---以下正文,说一下我对西游记原著小说的理解。
西游记是一则修心的寓言,抛开他神怪和宗教的内容不说,其实讲的是人如何去除心魔,从而安心顺命的道理。
唐僧是坚毅心慈悲心摇摆心,悟空是名利心乖张心自由心,八戒是色欲心贪欲心八种魔心,沙僧是晦暗心计较心各种烦心。
西游记从悟空出世说起人一出世,最大的就是不服天不服地的乖张自由心,好名利好进取,从而寻访名山,修得真道本领。
修身时更无性,别人骂我我也不恼,一心只求上进。
一旦本领学的,便眼高手低,乖张暴戾,再不听人言,再不服人管。
给你个从低处做起的小官实禄,你不爱。
给你个有名无实的齐天大圣,你乐此不疲。
此谓功名虚利。
直到玩忽职守,监守自盗,放任随性,终于闯下弥天大祸,被大法力困,险些丢了性命。
幸得佛祖慈悲,未伤其名。
而韬光养晦,自我反省,助那坚毅摇摆心(唐僧)成功。
人的本性有坚毅处,更有摇摆处。
容易因为本性而坚持一路西去,但也爱八种诱惑(唐僧很喜欢八戒),亦需进取心(悟空)时时告诫自己摆脱八种诱惑。
却又害怕外在的灾变凶恶,各种道佛内外的魔头威吓,迷失本性,吓得寸步难行。
而一旁的暗晦负面感情(晦气脸的沙僧)虽然一直默默无闻,此刻却格外增长,更添路上艰难。
好功名者(悟空),常努力,而八种心魔常常阻碍自己的努力。
加上摇摆心作祟,令功名者受挫。
所以功利心要悟“空”,空者明也;欲望心才无能,无为,无处作用,负面心方才方(悟)“净”。
各种魔心互相纠缠,也互相助长互相抑制,让人最终修得真性,自在无边。
此为西游记心经是也。
我知道很多人都在骂这部剧,可是只要你细细的看下来,就会发现很多的闪光点,完全遵照原著的顺序,佛祖等说话几乎是原文,四个人物都没有在模仿,都在创作,聂远的唐僧让我无限想起辩机,吴樾的悟空从戴花儿的一瞬间萌到了我,臧金山老师的八戒非常可爱,徐锦江的沙僧一直一身正气。
当然,缺点也还是不少的,可是如果没有仔细看过就一味的贬低的确没有发言权,特效不错的,演员们辛苦的工作,我相信会得到大家的尊重的,况且,谁也没说过要超过老版的呀!
所有主创都说,我们从未想过超越原版,太经典了原版。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色,新西游记挺好玩儿的。
那什么,这段补充于2020年12月,刚看完tvb96版西游记的我表示,大陆新版很多模仿痕迹。
吴樾的萌猴还是没有dk的萌。。。。
聂远的圣僧也有江华的影子。
怪我当时没看过tvb版,主要是因为配音原因,今年才开始看原声版,感谢我的腰伤让我什么都干不了。
换台的时候随便看了些,吐槽点就一大堆。
张纪中到底有没有认真读过西游记?
到底有没有基本的逻辑常识?
号称投资多少多少,耗时多长多长,实际上根本就没有用心在制作。
只看了一小段,从观音卖袈裟禅杖到五行山救悟空。
原著交代的很清楚,时间地点人物。
怎么叫卖,怎么被宰相听到,怎么被带到驾前,然后太宗买下,观音不收钱,召唐僧上殿,赠予袈裟。
写得明明白白。
电视剧倒好,皇上跑庙里跟唐僧说话,直接就听到外面的叫卖。
唐僧自己问价,得知要价七千两,然后大手一挥我买了。
这和尚真有钱啊,掏七千两都不眨眼睛的。
送行前,原著里交代了九月份的天气。
电视剧里唐僧和皇上俩人在屋子里说话嘴里有呵气。
估计也就零度上下。
原著写明了从者二人随唐僧西行,电视剧里得有个三四十人吧。
人多也不是不行,来历呢?
逻辑上说应该是唐王派的吧,那就应该是正规军啊,结果这帮人打扮各异,大呼小叫,难道是唐僧自己雇的一群猎户当保镖吗?
救悟空,为了揭帖子唐僧徒手攀岩,直上直下几百米高的岩壁。
这是人能办到的事吗?
夸张也得有个限度。
悟空脱身,奇烂的电脑动画就不说了,就看那一身皮衣皮裤吧。
一点不贴身,跟消防队员制服似的。
带个面具,除了下巴和眼睛能动别的地方都是固定的,基本没有表情。
这可是男一号啊,真怀念六小龄童那传神的扮相。
师徒俩人路上臭贫。
对话毫无营养。
看这个剧别说入戏了,就跟看小品差不多。
吐槽点太多了,都懒得再写。
这只是看了二十分钟的结果啊,真不知道什么人能有勇气有能力看完整部剧。
综上,新西游记再一次刷新了烂片的标准。
无关时间,无关投资,无关技术,就是一帮烂人弄得烂作品。
老版西游记确实经典,但对原著的诠释实在太差,多数人没看过原著,所以对原著的理解也很狭隘,以为只是儿童作品罢了。
新版的大多数造型还可以,起码比较符合原著,当然不对某些人的胃口也正常。
其剧情据说是有史以来最全的影视版本,起码唐太宗游地府、乌巢禅师都登场了,光这点就很值得期待了。
貌似里面对西游记内涵还有所挖掘,比如贯穿全篇的心经了,对孙悟空是心猿的理解了。
希望可以为原著正本清源吧另外,日本拍的那部乱七八糟的西游记评分竟然都在6分,而对于国内一部以原著为本的还没播出的电视剧却是如此苛刻,真tm悲哀。
什么也不知道就会骂人的脑残滚蛋,没想骂人,哪知道说点自己的话就被人骂做脑残,草别问我为什么打5分 既然有人以期待分为由打低分,我怎么不能以此为由打高分,我很期待怎么着,起码不是那些见张就骂见张就贬的无聊人。
张版西游记发布预告片之后无数鞋童奔走相告 苦苦等待 开播以来众人纷纷表示压力很大, 直到第14集收沙和尚开始, 画面终于回归正常, 终于减少坑爹的背景合成了。
郁闷的观众如果不明白为什么那些合成画面让你纠结不安,我来瞎侃几句。
中国不差数理计算人才 更不差点按钮使用maya 3dmax的高级民工, 但是十分缺少高端美术修养的CG人才。
去琢磨一下剧中那些灯光的设置, 在太阳漫反射的场景我却能看到唐僧秃头顶上那油亮剔透的高光反射。
当太阳斜射的时候师徒四人的衣服上看不到任何阴影,这年头就连3dmax做建筑渲染的小朋友都知道选出天空白云绿树红花的背景素材的第一件事是摸清太阳的方位和光照强度。
而在这部戏里灯光师大多时候直接正方向大灯伺候,把太阳公公当浮云。
HDR全局光照这些CG伎俩修正下三维CG模型的光还行,对真人画面也不好使了。
给个美剧的视频合成链接Stargate Studios Virtual Backlot Reel 2009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nmYhgKl3KLM/本剧的合成效果我就不发了, 别把大家气出内伤漫长的路啊.....基本国情是国人对光影,摄影的理解还远远不够, 不像老外人人不差钱玩单反玩全幅中幅大幅,祖上三姑二姨都练过油画啥的,绘画修养的确是高出国人大截。
但这并不是马虎敷衍了事的理由。
不懂可以学,做不好可以改进,如果只为赶进度滥竽充数丧失了工艺人的修养就真的自暴自弃了。
既然视频合成技术比不上美剧 就老老实实拍实景吧。
张老头的作品的文戏武戏好坏, 观众心里自然有杆秤。
单就特技这部分, 按照项目管理的角度, 张纪中作为最大的甲方在CG特技设计管理这方面这么多年积累的管理经验如同孙悟空的筋斗云一般隐隐约约模模糊糊闪闪烁烁一到关键时候不见踪影。
这些管理经验有没有形成正式的流程去控制多个公司统一标准提交成果?
早在天龙八部里面暴露的多个特技公司分包造成的特技参差不起, 如今在西游记里面更加突出, 作为甲方分管特技效果的负责人难道没有办法去设置管控点控制特技制作过程?
我们不是苛责中国的特技公司技术差,他们的进步有目共睹。
甲方的管理水平较之特技公司水平需要潜在提高的空间更大。
曾看到一个消息, 称某某CG学校的速成培训生参与张版倚天制作,很短时间学成很短时间上岗很短时间完工。
不知你们怎么想, 我看到那学校的新闻稿只觉得悲哀,比看到张版倚天开篇那只诡异的飞行物,后来知道是凤凰的心情更悲哀。
本来CG行业门槛并不高,易入门难提高。
请别再让实习生做的半成品当正式商品推到市场上。
大家别以为这戏的CG都不好,相反很多镜头处理得还是很不错,后期许多CG也具有设计感和美感。
正是因为很多好和不好混在一起倾泻给观众,就如同餐桌上美味的山珍点缀着些许耗子毛,让大家的情绪如同筋斗云一般,上天入地只在那一瞬间,以至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前发生了什么....
高清画面除了给观者带来愉悦满足感之外,也“放大”了创作上的缺点!
这新戏一拖再拖,本来是要在BTV4“低清”播出的,删减了6集,延期3个月,倒是索性以高清在BTV2播出了,应该吊足了不少胃口。
虽然网上早有二线地区台RMVB小画面本了,也看过片段,但看不出细节,也就没啥好说的。
但是,这次高清新年伊始发出,给人的第一印象实在是乏善可陈!
不是一般的差。
是不是投的钱越多,就越气粗?
就越自夸有底气?
钱和成就不能画等号吧!
最明显的想法如果80年代就有高清摄像机,那么张纪中的这些创作就一无是处了!
无地自容!
80年代那是在演戏,在讲故事,那是云集的当时艺术家的称职的艺术创作!
如今张先生们在干什么?
炫耀电脑绘画的能耐,堆砌满大画面?
这种对好莱坞30年前就很成熟的电脑加特技合成的电影技术的模仿,至今只是在东施效颦!
一塌糊涂。
举例到了阴曹地府,画面虽很满,混乱不堪,不知想让人看出什么。
你最起码营造出阴森恐怖的气氛,而不是含糊不清的的电脑游戏场景。
像天宫大殿上,光亮的冲淡了很多色彩,在玉帝和一些神仙背后,遥远的旌旗乱舞,兵将云集,却杂乱无章!
每个想突出展示的神仙都孤零零在画面前,兵马在遥远的背景中。
就是地上的帝王也是等级森严,场面庄严整肃的;天上的神仙应该是位列仙班,整齐站立于大堂两侧,怎么可能都孤零零出现在画面呢。
天宫不可能像土匪山寨,千军万马乱哄哄聚集在大殿上!
花了那么多钱,电脑应该玩得很油了,孙悟空会牛魔王时,一画面突然淡的几乎没了色彩!
这不太像电脑高手手笔。
龙宫里多次重复一个场景画面,你既然是电脑画了,就不应像搭的实景出于局限不能多拍,怎么就不能多漫游一下龙宫里的四面八方场景哪!
这些超低想象力的电脑高手胡乱唬弄观众的创作真是“随意信手拈来”,孙猴子刚发现水帘洞时应该没有什么特异功能,我们看到匪夷所思的两道藤蔓直冲出强大的瀑布!
挂于洞外大树上并自动缠绕成功!
这到底算怎么一回事?
故事交代的杂乱无章,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点不到却为止。
像老版孙猴子到人社会里乱闹,学人的行为举止,交待的简明扼要,生动自然,也没费多少笔墨;这新版却到处乱堆画面,什么也讲不清楚。
孙悟空到龙宫里没有说到要披挂,四海龙王就在商议送披挂了!
老版孙悟空的师父须菩提祖师演员的道骨仙风,慈祥可亲,在新版马精武的老脸上荡然无存,真是令人扼腕哪!
所有丑陋的面具的神魔鬼怪,除了不符合千百年中国人的欣赏习惯,就是拙劣的模仿好莱坞也太不到家,他们能很细节的展示那些面具;而张纪中们的展示都是含糊不清的。
由于太乏味,家里人强烈要求换台看谍战剧或“天天向上”了,以至于第3集都没看。
我们不能再沉湎于摄像技术拙劣的老版了,那么就跟浙江的新西游记比比,没看出花了几亿的张版比浙江版有什么强的地方。
张纪中版《新西游》开播,趁着这个风,某特来凑个热闹,发个西游记的科普贴。
【东胜神州】这显然是佛教的世界观。
佛教认为围绕着须弥山世界上分为四大部洲,北俱芦洲、西牛贺州、东胜神州、南瞻部洲,可不要以为孙悟空的老家东胜神州就是指的咱东方的天朝,其实咱们属于南瞻部洲。
最初南瞻部洲只指印度一带,后来印度人发现原来世界不止南亚次大陆那么点地,于是,把印度人所知的世界都归入了南瞻部洲。
所以,这孙大圣的籍贯,肯定不是中国。
【哪吒】这哪吒,西游记里说是托塔李天王的三太子,估计不少人以前都看过“哪吒闹海”,里面介绍了哪吒的生世,说他爹是李靖,乃是商纣王的臣子。
只是大家不免奇怪,这哪吒,为什么不像是中国人的名字呢?
其实哪吒本来是四大天王里面北方多闻天王,也就是毗沙门天王的三儿子,持印度国籍。
这哪吒,当然也就是印度名字了。
后来中国以讹传讹,竟然把毗沙门天王的儿子过继给了李靖,丝毫没有问过毗沙门天王自己的意思。
【托塔李天王】大家一看到李靖这个名字,可能会觉得熟悉。
很多看过《红拂女》的会记得大唐初年有个武将叫做李靖。
没错,他就是托塔天王的第一原型。
那么第二原型是谁呢?
就是前面提到的四大天王里面的毗沙门天王。
这位天王的塑像,今天在寺庙里进门的位置都有,“天王殿”里拿把伞的就是他。
好好的天王,为什么拿把伞呀?
这是后来的老百姓把四大天王附会成掌管“风调雨顺”的神,于是毗沙门天王,就拿把伞,管下雨。
如果回到唐朝的话,大家会发现,唐朝庙里的毗沙门天王,是托着一尊宝塔的——所以李靖抢了他儿子还不算,还抢他的宝塔。
【王母娘娘】王母娘娘就是西王母,《山海经》里说“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
”长的好吓人。
但是到了《穆天子传》,西王母又成了个美女,住在昆仑山的瑶池。
不少电视剧里都把玉帝和王母说成是夫妻,实在是雷人不已。
西王母的年代,比起玉帝那可是早了不知多久,话说天宫里,叫“娘娘”“帝”的神仙可不止那么两位。
那位海上交通部长妈祖还是“天后”呢。
【悟空】大家都知道玄奘确有其人,是个穿越过戈壁、沙漠,翻越过天山,读通过佛教的经、律、论,精通唯识学的高僧,还和唐太宗,印度的戒日王,突厥的统叶护可汗都是至交好友,堪称唐代第一牛人。
其实“悟空”,历史上也确有其人,而且也到过印度,只不过他不是玄奘的徒弟,而是一位比玄奘晚了一二百年的晚唐和尚。
这位悟空和尚,留下了《悟空入竺记》,详细记录了悟空在印度的所见所闻。
话说之前貌似看过网上有篇文章,说玄奘在高昌时收过四个徒弟,法名正是“悟空、悟能、悟净、悟慧”,我没找到出处,查《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讲讫为法师度四沙弥。
以充给侍。
”没有说名字。
若有豆友寻到出处。
还请留言指出。
【心经】第十一集出现了乌巢禅师授心经的故事。
这个也是真有其事。
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玄奘到四川的时候,遇到一位病僧,玄奘悉心照料他,这位僧人将《心经》口授玄奘,作为答谢。
这部最短的佛经,言简意赅地概括了中观学派的世界观。
在取经路上,玄奘每逢遇到信心动摇的时候,就默诵此经,于是就能静下心来,面对磨难。
如今我们熟知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汉译本《心经》,正是玄奘所重译。
【唐太宗游地府】这个情节在西游记里反映的是玄奘取经的动因,下了地狱的唐太宗得知,要保大唐江山,需要“大乘教法”。
后来玄奘也对唐太宗说,“中国的都是小乘”,“愿去西方取大乘教法”。
换言之,在西游记里,玄奘当时的中国,只有小乘,没有大乘,所以靠小乘佛法不足以护持大唐江山,因而太宗就让玄奘西去取经。
这里需要说的是,事实上传入中国最早的佛经,以“小乘”为主,但后来中国一直以所谓“大乘”佛法为主。
为什么佛祖既要说小乘,又要说大乘呢?
解释用《法华经》的一个比喻很简单,叫“化城喻”,说的是有位老法师勉励一群修行者到500KM(便于理解,变成今天的单位)的一个城市去,那里遍地珍宝。
结果修行人走了很长一段路后,累得不行。
于是法师就在300KM处变出了一个城,对修行人说,看吧,就在眼前了。
修行人立马信心倍增,赶到了这座城。
法师立刻把它变没了,说,真正的城,还有200KM才到呢!
说到底,法师之所以要变出这样一个虚无的城,就是行个“方便”,鼓舞修行人的信心,帮助修行人的理解,诱导修行人继续向前。
这个300KM所达到的,就是小乘所证的果,真正的大乘的果,是500KM那里呢。
这就是对于所谓小乘和大乘关系的一种解释。
当然,历史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今天的东南亚,都信仰的是小乘教,他们自称“上座部”,才不会理会什么“大乘小乘”的说法。
小乘,更接近佛陀时代的佛教,而大乘,则是在佛陀入灭后几百年,才慢慢地在印度南部兴起的。
从兴起之初,就和其他教派争个不停。
所以,西游记里说什么“唯有大乘才能普度众生”,当然都是一方面的说辞罢了。
但是,在玄奘取经的时代,中国国内的教派,基本都是大乘佛教,为什么玄奘却说他们不是大乘呢?
其实这就引出了历史上的玄奘真正取经的动机。
玄奘去印度所取的,是印度的瑜伽行派的经典,玄奘是这一宗派的信奉者,也就是玄奘心目中的大乘。
回来后的玄奘,依此学说创立了法相唯识宗。
【文殊的狮子】文殊师利菩萨的狮子,在西游记里一共出场了两次。
第一次是乌鸡国,化作全真道士,第二次是狮驼山,一共两次下界为恶,于是令很多人提出这是西游记里的一个BUG。
也有人说,这是文殊师利菩萨有两只狮子。
当然,文殊菩萨不是开动物园的,养那么多狮子干嘛。
对于这个问题,我没法给出更多解释。
我只知道,早期的佛教造像中,文殊的坐骑并不是狮子。
第一次狮子成为文殊的坐骑,是南北朝东魏的时候。
而对于文殊骑狮子的理由,恐怕是《华严经》。
里面有提到文殊或骑孔雀,或骑狮子。
这个其实只是表示威猛的意思,与或开奔驰,或开宝马其实没有本质的区别。
话说看过佛经或者话头公案的人都了解,佛经特别喜欢用“狮子吼”这个词,想来狮子的确是印度最厉害的动物,因此的确配得上最牛的文殊菩萨。
【普陀珞珈山】很多人都去过浙江普陀山,传说中是观音菩萨的道场。
当然,叫珞珈山的地方其实很多。
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普陀、珞珈,都不是中国话。
因此,今日之普陀山,最初一定不叫普陀山,也一定和观世音菩萨没有关系。
为什么浙江舟山之外一个小海岛莫名其妙就成了观世音菩萨的应化道场普陀珞珈山呢?
这其实是五代十国的后梁时期的事情。
当时有个叫慧锷的日本和尚,从五台山弄了一尊很喜欢的观音像,想带回日本。
结果出海之后,慧锷就在舟山之外遭遇了台风,一连几天没法下水。
慧锷就想,莫非观音菩萨不想到日本去?
于是就对观音像说,菩萨呀,如果您与日本无缘,那么您就还是留这儿吧。
话没说完,风停了,云开了,天晴了。
好嘛,于是慧锷就把这尊观音像留在了这个岛上,这才回了日本。
后来,人们就在这个小岛上,为这尊观音像建了一个“观音院”,后来就叫做“不肯去观音院”,久而久之,小岛上的寺院越来越多,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知道的普陀山了。
在今天,“不肯去观音院”,仍然是一处重要的景点。
【一口钟】车迟国斗法之中,有个隔着箱子猜东西的环节。
有一回,这妖道往箱子里放了件衣服,被孙悟空变成了件破僧衣。
孙悟空让玄奘说这是“破烂流丢一口钟”。
在86版电视剧里,剧组给整成了一口大钟,结果闹出了笑话。
“一口钟”其实是明代的一种衣服。
明代著名思想家方以智的《通雅》里面说:“周弘正著绣假钟,盖今之一口钟也。
凡衣掖下安摆,襞积杀缝,两后裾加之。
世有取暖者,或取冰纱映素者,皆略去安摆之上襞,直令四围衣边与后裾之缝相连,如钟然。
”这条百度百科也有。
总之就是说,这衣服形似钟,故称“一口钟”。
【鱼蓝观音】我国现在的寺院中经常会有观音手提一个鱼蓝的塑像,在西游记鲤鱼精这集里,观音就已这一形象示人。
“鱼蓝观音”形象的来源众说纷纭,比较早的是这样一个故事,见于南宋的《佛祖统记》:唐朝时,陕西省某地突然出现了一个十分美貌的提篮子卖鱼少女。
人人都想娶她。
她就说:“有一夕能诵《普门品》(法华经观音普门品)者,我嫁给他。
”于是,有20多人背下了《普门品》,于世,她又说:“还需背下《金刚经》。
”于是还剩下十个人。
她又说:“还需背下《法华经》。
”三天后,只有一位姓马的少年背下了。
于是卖鱼姑娘就和马郎举办了婚礼。
然而就在洞房之前,姑娘却死去了。
后来有一位僧人告诉马郎:提篮女是观音菩萨的化身,是来劝诱你们皈依佛法的。
比这个故事更早的是唐代李复言的《延州妇人》这个故事,但这个故事里还没有“卖鱼”,也没有“婚礼”。
这个应该就是“鱼蓝观音”故事的雏形了。
“马郎妇”的故事流传很广,在《太平广记》《五灯会元》里都有。
只是没有《佛祖统纪》里固定下来的“鱼蓝女”的形象罢了。
【女儿国】如果去翻中国的书的话,会看到很多对“女国”的记载,下面我举几个例子:拂懔国西南海岛有西女国,皆是女人,略无男子。
(玄奘《大唐西域记》)东西长,南北狭,即东女国也。
世以女为王,因以女称国。
夫亦为王,不知政事。
(玄奘《大唐西域记》)女国,在葱岭之南。
以女为王。
(《册府元龟》)东女国,西羌别种,俗以女为王。
(《太平广记》)东女国,西羌之别种,以西海中复有女国,故称东女焉。
俗以女为王。
(《旧唐书》)可以发现甚至连史书都会记载这个“女国”,包括玄奘本人也提到过“女国”。
我们看到,上面提到的“女国”有两个,其一个是“皆是女人”的西女国,一个是“以女为王”的东女国,当然,包括玄奘在内,写书之人也不过道听途说。
当时国人对世界的认知就跟一种猎奇的心态一样,比“女国”离谱的事情多了去了,什么“狗国”都有,还有半人半兽的国家。
当然,可以看到“东女国”“以女为王”这个记载就靠谱多了,我们知道古代女巫都是女人,这种较原始的神权国家,或多或少都有过女王长期执政的历史(比如卑弥呼)。
“东女国”离东土大唐近,自然就靠谱些了。
【六耳猕猴】这一条貌似算不上科普。
关于六耳猕猴,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六耳猕猴究竟是谁?
为什么六耳猕猴与孙悟空一样厉害?
为什么照妖镜照不出来?
为什么六耳猕猴举止与孙悟空相似,单单品性相异?
众多解释当中,我比较相信的一种是:六耳猕猴就是孙悟空。
换言之,从佛家看来,悟空是在和自己的恶心业心做斗争。
佛家云,心具一切法。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这个六耳猕猴,就是悟空自己的内心幻化出来的。
悟空将六耳猕猴打杀了,从此就开了圆解,于是,玄奘也就再也没有念过紧箍咒。
这也就是为什么谛听能够识得六耳猕猴,却不敢言说的原因。
列位看名字就可以明白,六耳寓意“眼耳鼻舌身意”,佛家所说“六根清净”,就是不为这六根所迷的意思。
孙悟空此番断了六根,于是就算真正入了空门。
在新西游里面,佛祖关于这个道理讲的就比较明白了。
《法华玄义》:烦恼心是般若、苦心是法身,业心是解脱。
佛教认为:转识成智,转烦恼成菩提。
都是依赖这“心”。
亦是此理也。
【孔雀明王】狮驼岭这集,提到佛祖被孔雀所食,佛祖从其脊背而出,后来封其为孔雀明王菩萨。
这个故事的来源,我没有查到,只能请豆友帮忙指出。
孔雀明王,倒是应该是出自《佛母孔雀明王经》,属于密教经典。
中土的密教,自唐末宋初就算是绝迹了。
唯有日本和藏密还有。
为何西游记里会有孔雀明王,窃以为是受到元代以降藏密流行的影响。
当然,此观点纯属臆测。
孔雀明王经说了佛祖曾修行孔雀明王的法门,这部经,即以孔雀明王为本尊(密教多有本尊一说,比如若文殊是本尊,则诵经N遍可以得见文殊这种)。
佛教中孔雀历来有众多象征意义。
另外,“佛母”当然也不是佛祖的母亲的意思。
现在西藏就常有佛母、明妃一说。
因对密教知之甚少,在此不再多说。
话说这里插两句,说说密教中的女性崇拜。
密教有“能”的观念,是说佛或菩萨与女性配偶的神化形式中的能力,与女人的性交被叫做“瑜伽(不同于今天的瑜伽)”,是一种解脱的方法。
因而在密教画像中,常有佛与女性度母一同出现,也就是传说中的“男女双修”。
当然,这种性交崇拜,中国一直不太喜欢。
传说今日藏密也不愿意提及此事。
【鱼蓝观音(补)】近来看到了前面说的鱼蓝观音的原型“延州妇人”的故事,发现虽然内容相似,但是与后来的“马郎妇”版本在意义上大相径庭。
在原版的延州妇人中,妇人是一位“淫妇”,显然不是观音,死后,一位西域僧(显然是密教僧)路过其坟茔,竟然加以礼拜,当时人不解,西域僧却说,这死去的女子是“大圣”,是“锁骨菩萨”,于是掘开坟墓一看,果如其言。
这个故事里的妇人,无论如何也与观音联系不到一起。
将淫妇说成“菩萨”,当然是密教的思想(参见上一条)。
不知道后来观音形象女化,是否也是受到密教塑像的影响呢?
【多心经】西游记近尾声的时候,心经的出场频率似乎特别高。
有网友甚至说,“心经是西游记中唯一的真经”,似乎“心经”中藏有什么隐喻。
另外,关于心经还是有两个疑问。
一是孙悟空问的,为何一时称心经,一时却称多心经?
二是为何三位徒弟念诵心经就能破除妖怪扰乱心智的法术呢?
说起来,在有唐一代,心经的经题,一律省略为《多心经》,“心经”作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省略出现的很晚。
难道是唐人把“般若波罗蜜多”的“多”理解成实词,弄错了么?
当然不是。
《心经》原本不是“经”,在尼泊尔梵文本中,是“陀罗尼”,是咒语。
或许西游记里之所以念心经能安心的说法,不仅是大乘“心具一切法”的隐喻,也是暗示了心经的本质是咒语。
当时,密教有很多称为某某心经的经典,为了区别,特别省略成“多心经”。
话说,真正重视到心经在教理上的重要性,认为是般若系经典精髓的人,正是玄奘本人。
【大鹏金翅鸟】查了查词典:迦楼罗(Garuda)是一只弘大的金翅鸟,它的双翅睁开竟有336万里、每一天要吃一条大龙和五百多条虬龙。
来自印度教的神话。
是毗湿奴的坐骑。
在密教中,又是不空成就佛的坐骑。
在《法华经》中,是护持佛的天龙八部之一。
中国古代有“大鹏”的传说,比如《庄子·逍遥游》,因而中国人就以“大鹏”来附会印度的金翅鸟。
诸位可以看看泰国的国徽,就是大鹏金翅鸟。
【太乙天尊】西游记后半段最牛的妖怪,应该是九灵元圣。
而九灵元圣,就是太乙救苦天尊的坐骑。
前些日子我去龙虎山天师府,看见了太乙天尊的塑像。
不过没有骑狮子。
太乙天尊何许人也?
为何他的坐骑如此厉害?
我们不妨把“太乙救苦天尊”这个词分成三个部分,太乙、救苦、天尊,天尊不解释,太乙,一称太一,首先是北极星的意思,同时也是北方神的名字。
《史记·天官书》:“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
”太、一两个字都显示这个神的至高无上性。
又说“太一”就是“道”,是宇宙的本体。
钱宝琮《太一考》论证太一原为一个哲学概念,直到汉代才与北极星的太一崇拜联系在一起。
葛兆光后来说,太一至少包含四个意思:(1)北极;(2)北极之神;(3)道;(4)太极。
总之“太一”的概念符合了很多东西。
另外,战国时楚国信仰东皇太一,屈原九歌有一篇就叫这个名字。
后来道教发展起来,太一也就是太乙成为了天尊,同时又是东极青华大帝,为六御之一,是玉帝的辅佐。
道教经典说太乙天尊居“东方长乐世界”妙严宫,有点儿弥陀净土的意思。
【灵山】28日最后一更,玄奘师徒终于修成正果。
灵山,也就是灵鹫山,鹫峰山,梵文Grdhrakuta,巴利文Gijjhakuta。
在《大唐西域记》里玄奘是这样记载的:“宫城东北行十四五里,至粟陀罗矩吒山,接北山之阳,孤标特起,既栖鹫鸟,又类高台,空翠相映,浓淡分色。
如来御世垂五十年,多居此山,广说妙法。
”传说灵山是佛祖说《法华经》的地方,禅宗传说“拈花微笑”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当然,这并不是历史事实。
玄奘曾达到此处瞻礼,见此处有寺院、佛像、窣堵波、石窟。
今日印度人一度已经找不到灵山的所在,只能依照玄奘的记述,来还原自己的历史了。
(后面随着剧情继续科普)
别糟蹋经典了...
且不说演得假不假,演戏跟赶路一样,赶着把台词快念完,赶着走场景。就像一张画皮。也就童话色彩比86版淡了些,但是也谈不上体现原著内涵的程度。
多看几集,比预想的好些,至少层次高于其他的西游翻拍
和编剧的名字一样:庸
其实只是推荐,评分忒不公正了姑且力荐吧。就目前国内影视剧的现状,你不能否认这剧拍出了最好的技术水平,不能指望它能和阿凡达相比。从剧情看也比眼下其他宫斗穿越等古装剧强太多了。一味贬低的您看过原著么?虽失败地美化了某些妖精,但还是颇具原著风骨,保留了许多原著充满禅意的对白。
什么玩意……
被低估的好作品!好片子需要沉淀!(抛开特效看剧情)
有多少山精野怪也不同担心,有什么样的天仙美女也不用担心,唐僧自始至终,眼里看见的心里想着的嘴里念着的,就只有悟空一个,生也好,死也好,只要有悟空,了无牵挂。种种细节,不胜枚举。让人觉得不腐都难。
一无是处,一无是处。
很好看。整部片子其实就像人的一生……
希望大人们不要一直说特效,还原之类的了。灵魂人物变身面具脸,单这一条,足够劝退我们。
比想象中的要好很多啊有木有,唯独想吐槽下音乐,张胡子这次的定位就很好,而且也不怎么见做作了,赞一个!师徒四人打情骂俏的段子看得我鼻血狂喷...
5星,生不逢时
导演水平好次啊,一个毫无品味和幽默感的导演
说是卖特效,可你们的特效也太对不起观众了吧。
力荐!见逐集评论……
不说这叼片子……
特效钱花哪里去了,情节不用动脑筋好歹场景设置符合点常识吧。
其实没那么烂吧,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虽然不如老版经典,但也不至于完全否定。至少看过幕后之后,人家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内容不错,就是特效太恶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