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荡器》这部电影光是看片名就明白带有一丝情色意味,电影本身也确实如此。
我也从心里面觉得这是一部寂寞的电影。
找到这部电影是之前看了女主角寺岛忍的另一部《软的生活》,她演绎其这样的女性十分轻松,因为她本身也像是这样的女性。
只不过《振荡器》还有公路片的属性,多了些轻松自在的部分。
大森南朋在电影里荷尔蒙爆棚,举手投足间都有一种颓废的野性,很有味道,是带着欲望的味道(后来有次我在打工的时候遇到一个日本人也是这样的感觉,难道日本男性都这样?
)。
难怪有人说每个gay都有一个货车司机的幻想,看到大森南朋的出现绝对很符合。
这样的体会绝大部分是来自Tom of Finland的漫画吧,不过这两种不同的味道都挺吸引我的。
由于女主角玲子视角的切入,影片很多时候会出现她内心活动的文字独白,像是随笔一样出现在画面,十分贴合寺岛忍作家的身份。
黑底白字的竖式排版在追求整齐划一的同时,其严肃感也或多或少增加了冷寂漠然的感觉,无一不透露着寂寞的感觉,带给观者一种直观的感受。
寺岛忍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女,却带有迷样的欲望和诱惑,仿佛很容易就能够勾住成熟男人的目光。
在好奇与欲望的驱使下,漆黑的雪夜里玲子上了陌生男人的大货车,这一切本身就是未知,未知里满是诱惑。
她和大森南朋在并不宽敞的驾驶室里ML,寂寞的氛围从画面弥漫开来,紧贴身体的二人像是寂寞太久,黝黑的冬夜里,窄小的空间,彼此都能感受到呼吸,压抑的身心互相慰藉。
这里的一次和之后她为大森南朋咬,两段看着会很压抑,感受到那种牵动着人的情绪。
不过从寺岛忍上大货车后,画风突变,欢愉的公路片被激发出来,跟着大森南朋四处游走,影片的情绪感受起来缓和了许多,背景音乐也变得欢快起来。
被冬日的暖阳洗礼着,温暖夺目,在披着白雪的北海道穿梭,航拍的视角让大货车看起来多像模型,被温暖的冬日包裹着。
旅行了许久,最后还是回到了最初相识的便利店,失落感再次袭来,陪着我的他就要说再见,毕竟都只是过客。
片尾曲就像是热闹了很久,玲子呆站在画面里,嘴角扬起一起遗憾,旅行结束了,可是好像还是意犹未尽。
所有的寂寞只有自己知晓,唱出心底的寂寞。
只是有一种强烈的寂寞感,慢慢涌上心头,我感觉到了,寂寞好沉重,有一种窒息的感觉,可是却不知道缘由何处。
谁都体会过的寂寞,再次感受起来还是如此令人窒息。
正在写着这些文字的我,也逐渐回想起剧情,悲伤的情绪始终萦绕着我。
寂寞的雪夜,再见。
女人在超市买酒因为她需要呕吐她遇见了开货车的男司机 她要摸他 她想跟他上路在没有温度的城市 当时那种气氛是惨绿色的 他总是一路上边开车边说自己的故事就象在说别人的故事那样淡然她就那么听着每个晚上货车都会停在路边 只剩下发动机的低鸣和他们之间的喘息她知道自己的内心出现了巨大的旋涡她无法控制自己除了呕吐之后的短暂平静可是她遇见了这个男人他知道她需要什么他们在后座在只能容下一个人的空间里制造了无数的温暖男人温柔地洗净女人的皮肤她哭了歇斯底里地最后她不再呕吐回到了那个超市和男人说再见
【从安妮宝贝的小说谈起】 我看过一些安妮宝贝的小说,如果把她写的故事拆成零件,你会发现基本元素就这些:离家出走、旅行、遇见一个男人、温暖的性、随时结束的爱情游戏……大概很多女人都渴望来这么一场精神和肉体的冒险,正如很多女人会反复做性体验的梦一样。
现实中的安妮宝贝应该是一个谨慎克制的女人,并没有她小说中的女人那么极端和放浪。
有趣的是安妮宝贝小说中的女人基本只有纯洁和放荡两个类型,这说明安妮的小说很大程度上是她内心体验的写照,人物不过是表达某种看法的道具罢了。
最好的作品都是自传。
安妮宝贝的小说一直很忠于自我感受,而不去刻意涉足社会话题,也不去刻意表现某种哲学思考,这是安妮的真诚。
她的小说还有一个特点,纯洁型和放荡型的两个女孩恰好是朋友,一个人看着另一个的生活,看着另一个人相爱、受伤、死去、重生……如果把安妮宝贝的小说看成是一个个的梦,那两种女人其实是她自己的两个分身,分别表演安妮的理智与情感。
她用小说来表演她的感情游戏,小说世界代替了她的异想世界,呈现在大众面前。
她写小说很像是她在梦游,安妮的小说是一个都市女性的梦游。
【一个“男气测漏”的女性梦】 回到这部电影,与其说这是一个女人的内心冒险,倒不如说这是在讲一个女人的性梦,虽然导演是一个男人,但并不妨碍他讲出女性的内心,至于为什么我后面再讲。
电影一开头就是一个女人在超市找一瓶酒,如果把这当成是梦,翻译过来意思就是一个女人在性市场上徘徊,作为一个大龄御姐,她为什么还在徘徊,前面提到了:她其实有男人在等她,但是并不满意,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出轨的梦,是一个出轨女人的冒险。
“酒瓶”在梦里面常常是阴茎的象征性表达,这虽然是电影,但我们可以把电影当成梦来分析。
其实,电影这种特殊的白日梦,和夜晚做的梦并无太大差别。
在选酒的女人,犹豫徘徊之际,看见了一个男人走进来,两人深深对视了一眼,连搭讪都没有,女人就跟了上去,梦的推进也是如此,没有理由、没有逻辑推理、没有过渡,就直接推进和表达自己最重要的欲望和最核心的焦虑——是的,女人这时候已经不再遮掩,她要找的就是一个男人,而不再是遮遮掩掩的一只酒瓶。
在超市里这段梦有一个细节很有意思:女人看见男人,心说:啊看起来味道很好,这是我想吃的东西——在女人眼里,男人很像是一款玩具或者一款点心,在在性市场上可以随意选择品尝。
那么,让我来吃掉他吧,于是她追随陌生男子上了车。
如果把这一段转化成梦的语言,就是说:啊,终于找到了我想吃的一款男人!
不如我去尝尝吧!
在女人的梦里,男人常常被伪装表达成一个建筑物,或者一个三轮车、一个大卡车之类的东西,然后她就会进入其中,紧接着就是性。
这个梦里也是如此,但是要做性那件事还是很害羞的,所以要找一个没人的地方,这个梦里则是警察来了,警察常常代表的是规训和禁忌的力量,警察在这里出现说明做性这件事是有人监管的、不能随便做的,是被不允许的;我在女性的梦里还没见过警察,因为女性梦中的性是非常肆无忌惮、并被反复体验的过程,女性是性压抑史中较少被压抑的一方,而男性才是性压抑的主要承受者,通过大量男性梦中一遇到性就会立刻会有警察、或者会有罪恶感可以确认这一点。
这个梦在女人遇见一个男人的紧要关头马上出现警察是一个很有趣的细节,这暴漏了这个女性梦中的男性元素,正如《阳关姐妹淘》那部电影怎么看都像是一部讲述几个哥们的故事一样,一个男性导演很难真正表达女性内心,因为他毕竟是一个男人,怎么能表达出这个世界上最复杂动物的内心呢?
不过,这一点点男气测漏并不影响大局,导演广木隆一有20多年粉色电影的拍摄经历,他对女人的观察和理解的深入程度依然令人诧异。
【男人的幸福是我要,女人的幸福是他要】 回到这个梦,女人上了男人的车子,找了一个僻静的地方,就开始做爱了,没有过渡没有缓冲,直接开始。
梦就是这样,把最想表达的焦虑和欲望一定是一上来就表达,比如这个梦里 的女人一上来就是在超市里找一瓶酒,结果找到了一个男人,我们都知道她要找的其实就是一次冒险。
在车上坐好以后,女人说:我想摸你!
可是男人凑过来说了句“你是我得客人”以后,她马上改口说:我害怕,对不起,听起来真傻,我担心我不认识的人会说我下流……男子退后继续抽烟,她又贱贱地说:我想摸你!
我想摸你!
——在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导演对女性性心理的洞察,女人在性上常常是被动的,就算是主动的性也要搞得很被动,好像是这并不是她想搞一样,就算是女人自己导演的游戏里,性也被弄成是被动的,是男人搞了她,而不是她搞了男人。
在这个电影里,尽管是她主动走进一个男人的车子,可还是被她改造成:我只是想摸他一下,我担心别人说我下流!
然后搞起来。
尼采说,男人的幸福是我要,女人的幸福是他要。
这句话深刻说明了女性在性上的被动,以及男女性心理的差异。
两人做爱后的早上,天气晴好,开车上路,这时候的背景音乐非常欢快,是一个女孩在唱歌,这让我联想起滨崎步的一首歌,讲的就是一夜欢愉之后的吟唱,导演的配乐很棒,把女性和男人一夜欢愉之后的满足、骄傲、欢快全都表达了出来。
“一个女人坐着车在马路上行驶”,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情节,很多女性都做过和车子有关的梦,有时候是在开一辆公交车,有时候是坐火车,有时候是坐汽车,有时候是骑自行车……“车子在马路上行走”这个意象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长条的东西在一个可以容纳它的空间里来来回回,说的其实就是做爱,就是那种很兴奋、带着速度感的、来来回回的运动,这和开车的却很像。
这个女人找到了她想坐的车,开始了她的冒险,随着这车子带她高速飞跑,她很快乐。
在梦里男人对于女人而言就是一部车子或者一架飞机那样的东西,是可以带她们飞的幸福工具。
而很多没有找到合适男友的女性则会常常做买不到票的梦,非常焦虑。
从梦的角度来说,这部电影里女主角和男子做完爱以后在高速路上狂奔仍然是在继续做爱,或者说实在继续体验性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一直再重复:从前面她在性市场里找一只瓶子,到找到一个男子,到和男子做爱,到坐着车在像隧道一样的高速路上飞驰……她其实一直在体验性,从来没有停止过,这也是女性梦的一个特点,对性的反复体验、消化,毫无罪恶感。
【 “振荡器”是什么?
】 在日日夜夜的行驶路上,女人开始观察这个身边的男人,她发现男人用一个“振荡器”交流讯息,振荡器是用来产生重复电子讯号的电子元件,是能将直流电转换为具有一定频率交流电信号输出的电子电路或装置,在女人眼里它就是一个好玩的玩具。
如果把这电影当成梦分析,所谓发现冈部卡车上好玩的“振荡器”,就是发现他身上长了一个可爱的小鸡鸡。
“振荡器”在这部电影里是一个隐喻,对于女人而言男人就是一个一个的发出特殊频率的“振荡器”,一个可爱的玩具。
不得不说这是导演对女性内心的深入洞察后的比喻,非常准确地抓住了女性的心理。
在电影里女人好奇地看到了男性世界的有趣现象:原来他们是用“振荡器”来交流的动物啊,在一个幻想的场景里全世界每个人的身上都写着“Seek You”,意思是找到你、找你,她问男子“CQ”是什么意思,男子说“有人说是‘寻找你’的缩写,其他人说是‘快来’,是寻找伙伴的代号。
”——不管怎样,有一点是肯定的,男人用这个东西和人交流、寻找爱人,女主角立刻幻想出一幅全世界所有人都在“Seek You”的画面,这个画面是她对男性世界的理解和想象,也是她自己现状,其实是她自己再找,对于一个31岁的女人来说,还在寻找的确是一件麻烦的事情,性欲旺盛可是自己的身体也正在衰老,女人在这个时候开始了最后的抗争,这是一场女人自己的战争,她的对手是冒牌王子、是快速流逝的年华、是衰老的身体。
终于遇到了一个好吃的男人,经过了一段欢快的旅程,她犹豫了。
她和男子一起洗澡的时候,她开始思考:“我想知道,为什么这个男人,让我可以接受,他的关心不仅仅是同情,是真的。
他甚至不是出于同情,他非常小心的触摸,就像你手中拿着一个桃子。
冰冷的肩膀,我们就像动物一样,一切都是出于本能。
有人不知道怎样去温柔,他是这么温柔。
如果我跟他在一起,他就会是我的男人。
如果我坠入爱河,我会哭泣。
不要傻了,谁愿意做他的妻子。
我喜欢他。
就让我淹死,淹死……”——一边想着她开始往水里沉,男子对此有点迷惑连忙把她往起拉,她又说打我啊打我,男子不知所措了,他没有听懂女人的话,他说我怎么会打我喜欢的女人呢?女子的内心独白则是:那样我在知道痛苦的滋味,我渴望被他打!
——爱是什么呢?
爱就是毁灭,女人深知这一点,所以她们敢于为爱奉献出一切,打又算什么呢?
女人想通过被打感受痛苦的滋味,和女人希望被男人要感受幸福的滋味一样,是的,她们需要这种压倒性的力量来征服,这样她们才有幸福感,这样才是她们需要的爱情,尼采说男人心灵深处是恶,而女人心灵深处不健全,说的就是女人自我的缺失,女人爱的是能征服她的男人,是能够管住她的男人,需要是一个白马王子,而不是七个小矮人那样的好心人,这是每一个女人内心深处最原始的愿望,这件事已经被很多童话故事讲过了,我在这里不多说。
女人这时候开始爱上这个男子了,可是就算坠入爱河又怎么样呢?
可是,这个人并不值得我这样付出啊!
这依然是一个不理解我的、消耗我的男人。
这是一个只有一辆汽车的男人,他一无所有,只有一颗漂泊世界的自由的心。
“不要傻了,谁愿意做他的妻子”,这是女子内心理性的声音,告诉她这样的男子是不靠谱的、不能和他结婚的,可是她爱上了他,怎么办?
怎么办?
淹死我吧,淹死我吧,与其说这是女主角的客观行为,不如说是对她内心矛盾的表演,这个一直在寻找归宿的31岁女子的内心矛盾和征战,导演通过这个细节把这一心理表达得淋漓尽致。
“我一片迷茫,对你所说的话”……女人知道男子没读懂她的心,所以觉得很伤心,哭了,哭得很伤心。
女人的哭泣不简单,当她们伏在男人肩膀哭泣的时候,男人的安慰通常是徒劳,要想弄明白女人为什么哭泣可能是一件需要动脑筋的事情,因为她们并不会告诉你。
那么,你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抱着她、感受她的忧伤,女人要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获得沟通、获得通感、获得抒发。
【女人问“你爱我吗”的心理是什么?
】 在餐馆里,坠入爱河的女人开始问男子一个问题,这也是所有坠入爱河的那人最爱问男人的问题:你爱我吗?
你喜欢我吗?
你喜欢我哪里?
……这个问题常常把男人逼疯,因为女人天天都要问、天天都要爱的证明。
这是女人内心真实的焦虑:就算坐上车了仍然会问司机你把车票给我了吗?给我了吗?
给我了吗?
她们要不断确认自己手中的车票没有失效,可以带她继续前行。
——女人在这个爱情游戏中看似非常被动,但是这是最大的假象,其实她深深知道这个游戏的主导权在她们,问你爱我吗?
其实在问:你还是我的吗?
我还是你的主人吗?
她们通过一句看似被动的话来反复测试自己的主导权。
男人则糊里糊涂,被问得不知所措或不胜其烦。
电影里的这个男子回到说:是的,我喜欢你!
并且向她发出邀请:如果你愿意可以和我生活在一起。
女人拒绝了,她说:谢谢,但是有另外一个男人在我家里等着,我告诉他只是出来买酒。
——这个场面真实值得每一个男人深思,你以为你是这个游戏的主导吗?
绝对不是,女人随时可以结束这个游戏,就算她很喜欢你,你们也互相喜欢。
过家家游戏绝对不是小孩子才玩的游戏,而是每一个男男女女一直在玩的游戏,不过是越玩越高级、越复杂罢了,而过家家游戏永远不变的主角是女人,她们自编自导,把这个游戏玩得上天入地、惊心动魄,男孩不过是一个配角。
这个男主角也是一个配角,他恋爱经验丰富,甚至还当过皮条客,他对女人应该有很深入的认识,可以面对这个女子的突如其来的一句“有另外一个男人在我家里等着”,他还是有点猝不及防,他说:你开玩笑吧?
——是啊,在这个游戏中,男人常常遭遇的情况是,玩得很嗨的时候人家突然不跟你玩儿了,你能怎么办呢?
女人是男人的学校,更是男人的人生中的必须经历的劫难。
不用试图逃避或者玩世不恭,因为你终究会在女人那里摔得很惨,既然如此何必要逃跑呢?
——过家家是一个活到老、玩到老的游戏,聪明的人会一直玩儿下去,比如歌德,他老人家60多岁了还要追小姑娘呢。
男子冷静了一下继续问:他会一直等吗?
女人说是的。
女人希望找的就是这种男人,永远不会背叛她,永远爱着她,就算自己精神出轨、就算自己嫁给了别人,也希望爱她的男子继续守护她、爱她。
男子不禁感叹:啊,真是一个好男人!
女子看男子受不了了,立马说:开玩笑的,我没有男人。
并且,她立即戳穿了这个告诉她已有妻儿的男子的谎言:你没有结婚吧?
男子乖乖就范说:没有。
不仅没有妻子,也没有孩子,没有房子。
他是一个一无所有的人。
【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两人吃完饭,走出小店,男子继续向女人发出邀请:你想开车吗?
其实是说你想和我一起生活吗?
男子怂恿她说,你可以开4吨的卡车。
女子对此表示怀疑:真的吗?女子真的开起了他的大卡车,一路上很兴奋,男子还以为她接受了邀请,结果她说了一句:我可以开回去吗?
于是女子把车开回了超市,是啊,冒险结束了。
超市前的海报上写着“White Day”,就是白色情人节的意思。
“白色情人节”最早起源于三世纪时的罗马。
罗马皇帝在2月14日救了一对因为原本因违反恋爱结婚禁令而要被处死的恋人,罗马皇帝为了纪念这一天而设立了情人节。
而在一个月后的3月14日,这对获救的恋人宣誓恋情将至死不渝,为纪念这一天,于是另订为白色情人节。
——这的确是她值得纪念的一天,这不是女人和岗部的情人节,而是和她电影里未出面的男人的情人节,这是她七年之痒之际经历了一次冒险后的回归。
这时,她内心的声音是:“我脑子里的声音没有了,我想它们还会回来的,但是现在它们消失了。
”——冒险结束,回到现实,卡车停在了她出走的超时前,她的背景是几个垃圾桶,其中一个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no”字,这是她内心的声音:不能就这样把自己扔进垃圾桶,还是回归原来的生活吧。
她满意地一笑,向卡车司机上的男子告别。
但是,它们还会回来的,就像那个写着NO的垃圾桶一样,有一个写着NO,还有两个没写呢。
电影结束了,但女人内心的冒险还远远没有结束。
这个31岁的女人决定回家洗洗睡了,开始等待下一次爱情历险的发生。
看到这里,我突然觉得用“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这句话来形容爱情游戏中女人的态度再合适不过了。
聪明美丽的女人一生都在爱情冒险的路上,比如玛格丽特·杜拉斯,谈了一辈子恋爱,都成老奶奶了还抓住一个小伙子谈恋爱,女人这种自然力真是可怕呀。
一切都结束了,她还要回家继续面对那个已经看透了的男人,那个被证明是冒牌王子的老公,继续不痛不痒的婚姻生活。
这是一个女人的内心冒险,还是一个女人的性梦,都有吧。
或者,确切地说,这是一个女人中年危机的开始,她试图通过这次一夜情化解,可是成功了吗?
——“他尝起来味道很好,但是我被他消耗了,就是这样”,她失败了。
【恋爱中的男人女人】 电影开头,她遇见他,她说:“他看起来很美味,我要他吃起来很美味。
” 电影结束,分开时她说:“他尝起来味道很好,但是我被他消耗了,就是这样。
” ——女人的爱情,从误以为他是美味的白马王子开始,以知道他既不可爱也不是白马王子为结束。
男人的爱情,则以不知道怎么爱别人而开始,以知道自己的不可爱而告终。
这是可怕的无知,可是知道了又能怎样呢?
这是一个对爱情游戏已经很娴熟的女子,在最失落的时候做了这个梦,它告诉我们:在这场女性主导的游戏里面,女人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她想什么时候玩儿就什么时候玩儿,她们想什么时候结束就是么时候结束。
是的,冒险结束了,你可以走了,我也可以回家了。
一个日本片,叫VIBRATOR,而且还是英文直接音译的VIBRATOR。
很奇怪的名字吧?
情节和主角也都很奇怪。
但是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我觉得很多人都可以从那个女一号身上看到自己。
她说:喝酒,它可以帮助我睡着。
她说:只要吐出来就好了,第二天早上,一切都会没事的。
她说:爱我吧,爱我吧,爱我吧,爱我。
有很长一段时间,以为喝酒可以让人忘了自己的存在,现在想想不过是在骗自己而已。
喜欢上某些人的原因,大概也和电影里面她爱上他的原因一样,男女之间果然也就是彼此寻求安慰罢了。
影片结局女主角回到相遇时的便利店,他开着车缓缓离去,好像从来没有出现过。
她走出店的时候,还是拿了两瓶白酒,结账的时候表情一脸茫然。
就像vibrator,那段短暂而快乐的时光,不过是一时的刺激。
在一个下雪天你钻进一个陌生男人的卡车里,钻入他的身体,跟着他离开这里。
但最后又回到了这里,和他告别,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你不过是抓住了一个可口的男人、饱食了一顿。
但最终,人还是会饿。
《振荡器》的大概剧情就是上面那样(结尾时男子车上的雨刷器摇来摇去好像在挥手说再见,好可爱,现在我每次看到车上的雨刮器在摇,都想冲着它们挥挥手,さようなら!
)。
几年前在看这部电影时只找到了英文字幕文件,然后用Excel和百度翻译把它转换成中文字幕文件,无奈机器人的翻译水平太差了,必须边看边猜,但是看到“与旅行同伴,世界微笑对你”这样的字幕时,依然非常高兴。
最喜欢的段落就是卡车飞驶在高速公路上时,女人听着男子用无线电和“朋友“聊天的段落。
男子会用“CQ、CQ”打招呼,女人好奇地问那是什么?
男子说是“找你”的简称,但也有人说这意味着“快来、快来”,这是寻找好友的代码。
女人的脑海里闪现出了一系列画面,在人们的包包上、衣服上、手机壳上、大楼外的显示屏上全都印着“seek you” 。
啊!
CQ就是seek you。
我们每天做的一切不都是在小声喊着:“CQ、CQ!
”。
快来、快来,做我的朋友。
呼,真的是,爱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某种感情,而是存在本身,因为我们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才会感觉到孤独,没有爱我们会死去。
我们不停呼唤着:爱我吧、爱我吧,让各种各样的爱快来吧。
开场时,女主的脑子里充满了自己的声音,那些没完没了的自言语言将她和整个世界隔离开来,她真的是太孤独了,她只能不停喝酒,不能清醒。
她在超市买酒时,看到了穿着胶鞋的男主,感觉他看起来很好吃,犹豫过后,上了男子的车,随着他跑大车,一路做爱、讲手台、大笑,“他小心翼翼地触摸着柔软的东西,就像处理一个桃子”。
结尾时女主想着:“我脑子里的声音没有了,但我知道它们还会回来。
”孤独被爱驱散了,但是爱也会消散,孤独又会再来,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
这也许就是生活本身,吃饱了还是会饿,睡够了还是会乏,再强烈的体验还是会被遗忘。
你活着,你死了,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
啊!
对了,那么振荡器到底是什么呢?
我第一遍看也没注意到,后来一次看的时候,发现有一场戏,男主让女主假装自己去讲无线电,女主说那怎么能办到,男主给了他一个小盒子,说:“用这个,这是维斯康巴达!
”女主用了以后就是变声器的效果,就好像有些电影里绑架犯打电话时会用的那种,男主会经常用这个来开玩笑。
然后我想,这东西叫维斯康巴达?!
等、等一下,这个片子的英文名好像叫“Vibrator”。。。。
呃。。。。
好吧,该死的日式英语。
所以振荡器就是这个变声器,女主通过这个就能和各个地方的卡车司机说话了,她和这个世界取得了联系。
我现在想起这部电影时,也想对着振荡器说:CQ、CQ!
算上这部已经看过寺岛忍8部电影了。
虽然早年间导盲犬小Q已看过多遍,但却对寺岛忍没一点印象,这也不能怪谁,狗狗实在太耀眼。
真正让我一下子注意到寺岛忍的,是群戏《东京塔》,以及和炫目的泽尻英龙华配戏的《狼狈》。
尽管根本不是主要的那一个,可看着看着就会被这么一个不起眼甚至过于寻常的欧巴桑给吸引过去。
百思不得其解。
60届柏林影展那一年,低调又散发巨大魅力的38岁的寺岛忍荣膺影后,那年我们送去参展的片子是王全安的《团圆》和国师的三枪。
可!
是!
这部片子里31岁时的寺岛忍为什么这!
么!
美!!
清凉,冷冽,孤寂又风中飘摇。
电影里没对她做任何的交代,只有一个名字,叫“玲”。
电影改编自赤坂真理半自传体小说,单一场景的公路剧情伪情色片。
说是伪情色其实裸露镜头并不少,但丝毫不感觉色情。
对剧情不做评价,也无从评价,只对寺岛忍近乎独角戏的表演感12万分的兴趣,看她如同照镜子般的演绎孤独女子的疯狂和放纵,很是治愈。
空洞的眼神、喃喃的自语、无人理睬的角落里,满是女主角的踌躇和神经质,这一刻,在广木隆一的映画里,我突然想起来村上龙的小说《Line》。
恋物癖、被虐狂、四处流浪的女孩……所有这些看似荒谬、怪诞、不可理喻的行为,因为东京流行的的迷失、隔阂与孤独感,变成都市病最正常不过的症状,村上那条看不见的线,在广木手中,变成女主角胸口虚拟的振荡器,他们将这个城市里畸形的性爱与压抑的人性还原成文字与影像,它想要开启的,是渴望心灵救赎的探索之旅。
可以看作是分裂的人格在作祟,也可以当成分不清幻觉还是在现实里发生的梦游,迷惑的女主角跳上陌生男子的卡车,在狭小拥挤的空间里,在放任肉体堕落的冬夜过后,一夜情的逃离还不足以摆脱内心呐喊的声音,随即只好踏上漫长的旅途。
另一个声音在内心反复拉扯,一如她在进食后要强迫自己把一切呕吐出来,一如她后来在欲望上渴求性爱,在精神上却无比抗拒一样,似乎发生的一切事情充满矛盾与不确定性。
她是要透过摧残身体减轻精神上的痛苦,还是任由失去方向后犹疑裹足的困惑将自己反复折磨?
如同她自己的脚步,仓皇、流离,男人把她带到了一个从未接触过世界的入口,她小心翼翼的不陷入其中,然后冀望能找到走出自己世界的路。
不需要怜悯与关怀,她需要男人所不了解到东西去燃烧这个寒冷的冬季。
无线电里她听到了来自过去的声音,伴随破碎的记忆,她泪流满面,她跪在冰冷坚硬的柏油路上,想把堆积在胸口的阴郁全部呕吐出来,却发现夜空里回荡的只有自己干涩的呻吟,如同受伤的野兽。
“丈夫的故事是骗你的,你妻子的也是!
”女人静静吃着饭,男人略带诧异的看了她一眼,不好意思的承认了自己的谎言,没有怪责与内疚,这个世界太冰冷,我们都需要一些坚硬的外壳来保护自己。
男人把女人送回相遇的地方,还是同样冰冷的夜晚,还是同样的场景,只是飘扬的雪变成地面湿漉漉的水痕,分不清是被融化、还是另外下起来冬雨,就这样默默分手,残留在怀中的温暖却被看不见的Line联系,是南柯一梦?
抑或短暂的杯酒人生?
或许在现实的世界里,我们只能依靠短暂精神的旅行,依靠自己心中的振荡器找到心灵的慰籍。
她还是在寻找麻醉自己的酒,她还是会听见另外的那个声音,不同的,是她脸上不易察觉的变化,女人轻轻吹了声口哨,那是在卡车上男人和同伴用无线电通话的暗语:告诉大家,我平安无事!
这是日本《旬报》评选的2003年十大佳片之一,主题是女性自省,表现形式则是曾在西方电影中相当流行的公路片。
除了大量风格迥异的音乐,影片还使用了很多字幕来辅助情节推进,这些字幕的功能主要是展示女主角片断式的内心独白,这使它最终看起来更像是一则公路笔记小说。
31岁的专栏女作家玲长期受到精神困扰,为了治疗失眠,她常在深夜去便利店购买烈性酒。
一次,她在便利店偶遇28岁的货车司机冈部,一时冲动之下,她上了冈部的卡车,并从此踏上了一段奇异的旅程。
整个旅程,与其说是二人共同漫游日本北部,不如说是玲展开的一次对冈部(男人)身体和自己(女人)灵魂的探险。
这对男女曾多次在卡车中做爱,彼此的吮吸渗透了皮肤,狭小的车厢则阻隔了窗外漫天的大雪,也曾将他们和整个世界隔绝。
但是,做爱并不能使一个人根深蒂固的恐慌和孤独感消退,玲在一句独白中这样说道:我的身体在渴望,但我的灵魂却在踯躅。
同样的情节曾出现在不久前的一部法国电影里,在那部叫作[29片棕榈叶]的情色电影里,男女主角独自驾车行驶在沙漠里,他们以身体的摩擦抵挡灵魂的孤寂,那样的彼此取悦,实则渗透了某种相互的精神折磨,所以最终落得一个绝望到死的结局。
[振荡器]的不同在于,它更多的是以女性视角在关注整个旅行过程,男人冈部则显得相对被动,他很像一个在场的局外人,根本无法领会女人玲全部的内在痛苦。
最终他们选择了一次温柔的告别,他们停车,在旅馆的浴室里共同沐浴,男人的轻柔手法暂时缓解了女人精神的恐慌。
影片最后,冈部开车把玲送回了最初的便利店,女作家玲熟练地卖了两瓶烈性酒,离开了便利店,刚刚过去的一切,好像只是一次短暂的梦游。
这似乎是一个不错的结局,但聪明的你也应该注意到,女作家最终还是选择了酒,作者的意思大约是说:她的精神危机,并没有就此告一段落。
我发现,这种环形结构的电影,心态往往却是开放的,观众的思考不会因为故事从起点回到起点而结束,恰恰相反,起点依然是起点,不过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
[振荡器]的开放性,使它显得非常有生命力。
另外,这是一部非常适合文艺女青年看的电影,因为对于新时期的文艺女青年来说,在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并不是什么难事。
关键词:公路、性和女性自省背负精神危机的女作家和一个公路男人“在路上”的故事,女性自省和自觉是影片的核心。
这是麦小zi同学最喜欢的电影。
也是她推荐给我看的。
那时候我们上大学,她把光碟拿来给我。
看第一遍就有淡淡的吸引。
可能我们都向往那样一种生活吧,在路上。
有人呕吐,有人头痛,有人咬指甲。
每个人神经质的表象不尽相同。
但是我们都不排斥甚至向往那样的际遇。
遇见一个人,然后走,最后可能回到起点,可能继续走下去。
不久前的一次小范围的大学同学聚会,安排在了麦家。
酒足饭饱之后已是深夜,放映的时间到了,伴着困意我断断续续看下去。
分不清哪段是梦哪段是电影。
只记得后段车行驶在公路上,有明亮的阳光,有音乐,就像每次旅行一样。
心情很好。
广木隆一的影片始终不会兼容复杂的剧情。
靠演员的美貌,精致的画面以及稀奇古怪的道具吃饭的导演,就算是舍弃了自己的老本行,也还是多少残留着自己曾经的影子的。
当然,这部影片已不再有美貌的演员,刻意化妆出沧桑感的大森南朋和成名时已过而立的寺岛忍任谁也算不上年轻美形。
但这部作品毕竟还没有像广木之后的那部《机关车先生》般舍弃了对边缘群体的关注,这部作品的两位主角事实上都是边缘的个体。
一位利用职业便利运输毒品枪支的长途车司机,一位渴望情爱而离家出走的中年女作家。
两个人在旅途上的为时甚短的一段邂逅便成为了作品完全的主题。
中途广木还是忍不住用一段光怪陆离的性幻想来对曾经自己从事的行业致敬。
而最后冷静的分离也不过是2003年所有日本影片的一个主基调而已。
梦想不再,大家只能回归现实。
俩人要是一起走下去就太温暖了
公路片
补记一下。公路情色。画质比较差。
没有什么理由,就是想要被爱,想要溺水,想要被殴打,如同雾气。很快又醒了。
无聊,机翻看得我快不认识汉字了
+,喜欢字幕卡的文字,户川纯,可爱死了。但不太能接受字幕卡的粗暴无节制插入。
有一句台词最切合我的观感:あああああああああああああああああああああああ。
一位利用职业便利运输毒品枪支的长途车司机,一位渴望情爱而离家出走的中年女作家。两个人在旅途上的为时甚短的一段邂逅便成为了作品完全的主题。
Shake me to make sure the trip happened.
放在今天看,大概是那种会被很多人嘲笑矫情、文艺的片子吧。但我的确曾经认识过几个类似电影里的人。想必他们不一定看过这部片子,但如果哪一天他们看到了,大概会很感动有人这么细腻又深情地拍了”他们“吧?这就是电影最重要的意义之一了。
小段落闪闪发光
女主的絮语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形式的振荡器,声波靠近水面振起涟漪,传递给我一点点细微的几乎察觉不到的动量变化。
什么玩意
这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啊……
我看不懂。。。
心理疗愈公路片。日本人真的挺会拍孤独的,身边人给不了的温暖,只能靠一些陌生人的连接。好像一切都没有变,回忆也找不到痕迹的crush,猛烈的、短暂的。但其实一切都变了,很幸运,她变成了好东西。
让我听你说。
当年太小不懂事
又在装逼 女作家什么的
从夜晚的便利商店离开,几个昼夜以后又回到这里的夜晚,睡眠依赖酒精,清醒依赖呕吐,跟随一辆货车,紧贴一个陌生人,始入一条环形公路。究竟是先有梦境才有后来见到的世界,还是这个世界和那段旅程制造了梦境,都是幻觉。也借我一间不熄火的燥热车厢,一杯酒,和一个温热滚烫的身体,让我昏厥和发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