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罗拉公主》,一部“悲伤且残酷”的女性复仇电影。
一段杀人情节拉开了故事的序幕,非常血腥。
我们都看到了杀人凶手的脸,一个美丽端庄却表情愤怒的女人,她用尽手段接二连三地杀死了五个人,其间险象环生,自己也差点被人杀死。
为什么一个柔弱的女人要这么做呢?随着故事的推进,真相渐渐揭开:郑顺贞原本是个和善的家庭妇女,有一天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来得及去幼儿园接自己的小孩,结果孩子最后被一个变态带走了,强奸杀害并抛尸于垃圾场,做母亲的随即就崩溃了。
她精心地部署了一切,不惜代价地和直接或间接导致小孩死亡的人进行周旋,并将他们一一杀死。
最后,她装疯进了精神病院,杀掉了那个因为装病而逃脱法律制裁的变态,自己也自杀了。
电影很好看,但也让人郁闷,尤其是一段回忆的镜头。
往日那温馨的画面配上小孩子咿咿呀呀的歌声,再对比现今孩子悲惨的遭遇,真是让人心碎。
看到最后那个变态惊讶的脸,打死他也没想到竟然有人会这样为自己的孩子报仇。
所以说,得罪谁也不要得罪做母亲的,作为女人她可能是软弱的,但是为了孩子她可以很强大。
母亲一旦发怒了,后果很严重!
孩子的死表面上看是一连串偶然造成的但片中的烤肉男、车行老板和情妇、出租车司机还有不尽责的父亲,在现实中这样的人实在太多了孩子好惨啊......
直击人性,这是我在看了影评之后的第一想法,我是看了柳岩的演讲稿之后决定来看看这部折射人性冷漠的影片,我承认我泪点很低,所以在影片后半部分哭成泪人,尤其是在垃圾场上,女主角学着她女儿的声音说出的一字一句,都让人心疼,凶手固然可恨,其他人冷漠的人又何尝不是帮凶,题材很深刻,敢于直击人性最深处的黑暗。
曾经,我们都有很多的兄弟姐妹,那时候养多一个小孩和养多几个小孩就像养多几只小猪一般没什么区别,不像现在大多都是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带来的问题不单是对小朋友的过分溺爱,大人把所有的爱都放在一个小朋友的身上,一旦碰上意外,失去了小朋友,这个打击对一家人来说几乎是致命。
所以,为了自己的小孩,母亲能做出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
严正花饰演的复仇女神就是一个恐怖残忍的复仇母亲,但你却忍不住同情原谅她。
她把失去小孩的罪行算到了所有直接或间接的经历过的人头上。
她要把自己失去女儿的愤怒,悲痛,无奈...通通都控诉并实施在这些人身上。
不要得罪母亲,母爱可以很伟大也狠残忍。
这不算什么高智商的复仇,但却是一个构思巧妙,虽然剧情比较狗血,却看得很痛快的复仇故事。
导演通过一个复仇母亲的故事直白的指出了现今社会的冷漠人性。
影片中几乎每个被害人都是因为自己的冷漠人性而被残忍杀害。
这个世界太冷酷了,他们的冷酷来自于麻木,来自于自私,所以才需要一些鲜血一些生命唤醒人民的良知。
安静舒服的我们需要一部这样的电影来警醒我们一个事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2005年的片子,无论是从叙事节奏还是结构上,依然可以打出四颗半星。
每场凶杀案都有一个引子,继母虐待女儿,小三欺辱送外卖的大妈,土豪的花心随性,小吃店老板儿子不务正业,出租车司机对客人的嫌弃不尊重,但直到律师案,我们才为之一惊,原来四位被害者真正的被害原因是这样。
正是这几位环环相扣的不善良才导致小女孩的死亡。
焦点聚集在垃圾场的哭诉,一场模仿女儿的哭诉让无数人为之揪心。
当观众都以为失去女儿之痛,为女儿复仇的母亲变成了一位精神分裂患者后,奥罗拉顺利被送往关押精神有问题的羁押罪犯的场所,然后,她终于亲手结果了那位残暴的凶手。
原来,垃圾场模仿女儿的哭诉是为了向所有人显示自己是有精神问题的,当然,心痛是真的,但目的也是真的。
结尾处,隐晦的表现了警察父亲对律师下手了,弥补了垃圾场律师没有死的遗憾。
完美的复仇终于结束了。
与人为善,善待遇到的每一个人。
复仇。
杀人是可以被原谅的吗?
如果有理由的杀人不是罪行,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罪行?
死刑是被允许的,但它并不道德。
符合道德的并不一定就符合法律。
那法律又是基于什么而存在的?
杀人者必将付出代价。
得到与失去是等值的。
灵魂的堕落和不被救赎就是一种代价。
在看片子时,同情而不希望凶手被抓住,我们的道德就改变了,我们心里的魔鬼就正在唱歌。
片子开头,是女主角穿着灰色的风衣。
杀人。
用尖状的厉器在卫生间杀死了一个女人。
因为,这个女人毒打她的继女。
这个女人不停的杀人。
不同的人,看起来像是毫无关联。
她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为的只是,用残忍的方法,弄死一个人。
片子中,她是母亲。
她爱着自己唯一的女儿,六岁。
女儿死了。
奸杀。
被弃尸在一个垃圾场。
发现的时候,没有穿着衣服。
我想,任何一个母亲看到这样的画面都会疯狂的。
我可以理解她的疯狂。
但是,即使杀人的理由可以被原谅的,杀人的实质却不可以被原谅。
记得有句话,那位哲学家说:“死刑是被法律允许的,但是,它是不道德的。
”道德。
道德的底线是什么?
什么才是道德的?
道德,是人的道德。
人的规矩。
看着片子里的女人,哭泣,在女儿被发现的垃圾场。
在女儿生日和忌日的这一天,她把那个虚伪的律师绑在起重机的机臂上。
她打了电话给电台,告诉了警察自己在哪儿。
她疯狂。
疯狂的报复。
但是,她假装成女儿,哭泣,害怕。
她没有真的疯了,只是,假装。
想起以前看的一部电影的影评里说——电影里的女人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她要杀人报复,为了出院,她配合医生,最后,医生都认为她好了,让她出院了,在走之前,她对她的朋友说了一句让我恐惧的话,她说:“我要杀人。
”另一个女的说:“可是,你杀人是犯法的。
”她说:“没有关系,我只是假装正常。
”假装正常。
谁在假装正常,或者疯狂?
《睡公主》里面的女人,她假装疯狂。
因为,真正杀害她女儿的凶杀,因为律师的开脱,以精神病的理由住进了精神病院。
她不甘心。
所有的报复,必须以真正的凶手的死为结束。
所以,她假装疯狂。
之前的杀人,因为她也有精神病,所以,同样把她也送进了同一家精神病院。
她见到了凶杀。
杀了他。
刀片,脖子的动脉。
血喷出来,染红了整个桌子。
他死了。
她笑了。
同样的刀片,同样的脖子动脉。
她死了,因为她的女儿,被她称为奥罗拉公主的女儿,早就死了。
疯狂的母亲的复仇。
片子里,在她杀人的时候,经常放着她女儿唱的歌。
童声很可爱。
六岁,天真的年纪。
到最后快结尾的地方,导演用回忆的方式告诉了观众,女人所杀每一个人都是与她女儿有关的。
第一个被的继母,是因为她的继女和女人的女儿是同学,女儿说那个小女孩很可怜,那个小女孩总是期望她的继母死。
被杀的女人的朋友,因为她的自私,导致女人的女儿必须自己回家。
被杀的烧烤店的男人,因为他无赖,导致女人不能按时到店里去接自己的女儿。
被杀的出租车司机,因为他不载没有带够车费的女儿回家。
每一件事都是有它的理由的,只是,看你知道,或者不知道。
睡公主。
奥罗拉有另一个我们所熟悉的名字叫做睡美人,她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公主,善良又可爱,一头金色的秀发,散发出宛如阳光的美丽光芒,紫罗兰的眼睛如同水晶般纯洁明亮。
公主小时候被坏仙女所诅咒,年满十五岁的时候便会被纺织针扎中而死,然后第十五个仙女的祝福让公主可以免于一死,但要昏睡一百年。
无论如何,动画中的奥罗拉结局是美好的,漂亮的公主被王子深情的吻所救,可是如果这么漂亮的公主一开始就惨遭厄运,又被不公正的对待,那么一切是不是要重新定义。
如果爱可以让人获得强大的生命力,那么恨就可以让人获得巨大的破坏力,这是一部为女儿复仇的故事,像所有疼爱孩子的妈妈一样,当痛失女儿后,自己的生命也就形同虚设了,活着的唯一目的便是复仇。
关于复仇的情节我不想过多透露,无非是跟她女儿死有关的人都要死,无论是间接还是直接,总之一切的一切都不可饶恕。
但惟独第一个死亡的人物跟女儿死无关,我很想聊聊这个人,这是位继母,总是用一些卑劣残忍的手法打孩子,孩子不是亲生的,但每一次的下手可都是“货真价实”的,她的死是死去女儿许的一个愿望。
继母、后妈这个名词总是跟虐待,暴力这样一些不好字眼的相关联,当然在这个世界上也有很多很多爱子如亲生的养母,今天我们来说说这些人。
客观来讲继母的角色不好当,当好了还好,当不好则被人诟病,可世间每个人都有其角色,不能因为角色而扭曲了自己的生活。
孩子不是亲生的,可是人是活生生的,电影中的那个继母是残忍的,那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也是可怜的,复仇的奥罗拉,不单单指为女儿复仇的妈妈,也有可能是这些不被公平对待下成长起来的孩子。
看《妈妈不哭》那部电影的时候,你能感受到一个幸福的孩子变得不幸的过程,看《奥罗拉公主》你能感受到孩子遭遇不幸下孩子妈妈便疯狂的过程,但都是不幸的。
我不知道你看这部电影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欢迎留下你的想法。
零零散散整理一下,发现看过不少这类片子了。
1《奥罗拉公主》是母亲为孩子复仇。
整体因果链是这样的:母亲晚接孩子(小型车祸+好色烧烤店男纠缠)——孩子被赶出店(情妇与老板去美容)——孩子走丢(无爱心出租车司机)——孩子死亡(遇假精神病真恋童癖男)——凶手脱罪(无良律师伪证帮凶)2.《特殊案件调查组ten》第6集中的案例是父亲为怀孕女儿报仇。
(这个更惨了,当时看的哭得不能自已)女儿当街被陌生男子拖拽殴打,向周围人求救无果,被刀刺致死。
整个过程被人录下传到网上。
3.《沙希》相较而言复仇就比较极端。
《沙希》主要讲女儿为母报仇(就不剧透了==)4.《暗黑者》某个案例是DARKER为拾荒老人复仇。
还是那种几个人不约而同的不干好事致使无辜生命凋零的悲惨事件。
(看到再更……)
《奥罗拉公主》,封面的短发女子清秀冷漠,精致的银色面具握在手中。
奥罗拉公主,曾经爱的昵称,后来血腥复仇的名义。
影片一开始的利器刺杀,鲜血洒满,刺穿手掌,扎入头顶的画面,一下一下那么多的愤怒。
最开始以为女主角是因为有缺失的童年,而心存对社会种种不公平和丑恶的痛恨,采取极端方式来宣泄或维护心里的正义;后来才知道,在怎样的人性残忍、事态冷漠、阴暗不公里她失去了自己六岁的女儿,甚至无法将凶手绳之以法。
“我的女儿,才六岁,清早被人发现丢弃在这里,赤裸着身体,和这些垃圾一起。
而那个人却在医院里接受治疗!
”而当年替报告辩护的律师说的话残酷却现实:法律,是可笑的。
强奸、凶杀、抢劫,这些事情自古就存在。
因为人们界定它们为犯罪,它们才是。
那么,如果法律的公正可以被金钱和权利蒙尘,奥罗拉公主只得自己复仇。
伤害、痛苦,这些都是如此真实的存在,怎能容忍被轻视和践踏?
哭喊着:爸爸,我怕!
我怕!
几近疯狂的她把自己和女儿恍惚融为一体。
逼出眼泪,能逼出众人内心的良知么?
六岁的小女孩,那样矮小稚弱地迷失在汉城街头,被从出租车赶下后,独自哭泣着穿过漫长的车行隧道。
墙壁有黄色的灯光,身边车川流不息,心里只有无助和恐惧,而那个唯一为她停下的人不是帮助她,而是将她带入死亡。
“她大概1.60米,大眼睛……她看起来很善良。
”身为警察的前夫说。
她确实曾是温婉的女人,带着女儿过甜美安详的生活,长发温柔地束于脑后,笑起来发自内心。
后来,她留短发,仍温柔地笑,甚至更魅惑,却眼神黝黑难辨。
她永远善良,而善良之人的反抗,因为对罪恶的憎恶,自身力气的微薄,更加竭尽全力、不留退路。
映射血色的利刃,她承担了多少痛苦和愤怒,亏欠她的人通通都要偿还。
故事从杀死虐待孩子的后妈开始,之后杀死了做二奶的前老板、老板的情夫、出租车司机、烧烤店主的儿子、律师、强奸犯、还有自己。
顺贞丈夫的自裁。
而这一系列死亡的背后是敏娥的被杀。
因为发生车祸,被烧烤店主的儿子纠缠,导致接女儿时间晚了。
前老板忙着约会做美容将6岁的敏娥放在门外。
敏娥给自己的爸爸打电话,爸爸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女儿,就这样敏娥在街头流浪。
搭载公交车,钱不够,被放在半路上。
遇到无所事事的强奸犯,被杀害丢弃在垃圾场里面。
告上法庭,律师包庇强奸犯,最后以精神病的名义在精神病院疗养。
法律给不了她公正,她依靠自己的力量寻求解脱。
当最后她杀死强奸犯,自己也自杀的时候,我感觉到了她的内心也很痛苦,因为自己的疏忽没有接到女儿,在女儿死后的1年中,一直生活在自责当中。
她也曾经善良,可是失去女儿的痛苦,强化了复仇的欲望。
这部影片的悬念并不在杀手是谁,而在于为什么杀人。
假如上面的每一个人都可以不那么冷漠,也许敏娥就不会死。
前老板等待顺贞到了之后再去美容院,不要将6岁的孩子单独放在外面;爸爸在接到电话之后赶到女儿身边;出租车司机可以将敏娥送回家,不用在乎钱;烧烤店的儿子不是那么纠缠着耍无赖。
也许顺贞就接上敏娥了,生活还是那样继续下去。
可是生活没有如果,冷漠会给他人带来伤害。
我们的社会由熟人社会进入到陌生人社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个体竞争日益激烈,生活压力越来越重,冷漠也在我们的内心慢慢滋生。
我们不去过问别人的生活,那些“远亲不如近邻”的邻居也冷漠以对,见面无法say hi,有问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我们对生活冷漠,生活也以冷漠对待我们。
这部片子还给我另外一个感受就是父母对子女的心,可以拿生命去付出。
看到顺贞自裁的时候想到了这个,她太爱敏娥了,在她死后无以为寄,唯有复仇,哪怕最后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脑海中浮现出《亲爱的》、《失孤》,那些失去孩子之后的寻找的眼神。
父母失去自己的孩子需要承受怎样的痛苦!
报复来得简单,伤痛却要根植。
真的有被这部电影的剧情震撼到
背景全部采用冷色调,暗示了复仇之路。千万别试图招惹或者激怒一位母亲。
啥玩意
《论一部电影是如何做到既破碎又拖沓》
严正花可
死变态们
不理解一个母亲为女儿复仇的片子还非要给母亲加点激情戏,汤里掺老鼠屎。
没有快感,但绝对值得看。
有点失望。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其中的情感表达会不会太苛刻了一点。本质是个复仇故事。缺点在于,一来警察老公和杀人魔老婆之间的情感处理非常淡,甚至让人感觉这是选角的问题。二来开挂似的杀人魔老婆让人觉得不太真实,除了死法比较猎奇以外。三来主题探讨的内容虽然深刻,但事件和情节的组织不能指向所表达的情感(母爱的伟大一定要通过这种方式表现吗?)。四来观众虽然对主人公有一定情感认同,但最大的罪恶指向也没有表明(犯人真的是伪装精神病吗?女儿失踪当天的路人真的都应该死吗?),罪恶的屎盆子不知道往谁脑袋上扣,其实会形成迷惑。
为了复仇而复仇的毫无是非观念的母亲吗?
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女主演技棒
严正花让我刮目相看。故事很畅快
最后十分钟 加一星
又一部疑似看过的,各种de javu。
里面那个司机处罚太轻,猪头烤肉男有点过
严正花的假脸不忍直视啊,剧情一般吧。
没有奥罗拉这个梗就好了……那个贴纸总觉得搞笑。严正花好像马里山啊。
结构非常巧妙的悬疑电影,削弱了失去孩子的痛,重点刻画一个疯狂复仇的母亲形象,连身为警察想当牧师的前夫也被感化,助她圆满一臂之力,结局大快人心,那些钻法律空子逃避制裁的人渣活该这种下场,偿命比救赎更重要。
想搞以暴制暴就不要过度神经病煽情傻逼,别扭死人,故事铺垫毫无悬念,BUG多的不能数,受害人们都是等着女主来杀,草,玩这类型看看人家朴赞郁的《我要复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