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旋转180度,背景音乐响起,飞雪飘散,群山连绵,此时黄政民所面对的正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
”几年前朋友头一次叫我上山,大约是在晚饭后给我打的电话。
什么不走正道,从侧面爬上去,挺有意思的,类似这样的话他说了很多。
我当时完全搞不清状况,只问了一句,能摔死不?
他笑了几声,说,那不能够。
又想了想,说,不过也有点儿危险。
今年2月份提到了与崔岷植的《大虎》同日上映的《喜马拉雅》。
《喜马拉雅》的电影海报就是黄政民的一张脸,挂着雪花的脸上展现出了八颗牙的标准笑容,但仔细一看眼里却含着泪。
不管怎样,有黄政民主演,那就必须要看一看。
通常宇宙国的电影都是那么个套路,前半段积极向上充满希望,不时还把观众逗得眉开眼笑。
后半段情感铺陈蜂拥而至,冷不防的就能让人为之动容甚至催人泪下。
如果后半段的故事情节在正常发展之下起伏不大,如同韩剧一般,编剧还会适当的加入绝症,车祸,死得早等必要元素。
《喜马拉雅》由李石勋执导,黄政民,郑宇等人主演。
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这次的故事不需要编剧再费周折,因为事件本身已经足够感人。
影片开篇是第一视角的登山镜头,极端的环境与吃力的呼吸声均映衬出登山之艰难,之后被挖出来的黄政民就出现了,躺在山上的黄政民样子搞笑,实则气喘连连。
镜头旋转180度,背景音乐响起,飞雪飘散,群山连绵,此时黄政民所面对的正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珠穆朗玛峰。
正如之前所讲,影片前半段欢快积极,黄政民饰演的严队长既是一位登山家,同时也是一个善良的人。
直到严队长遇到了同样顽强不屈的朴武宅,前辈的关爱,新手的成长,团队的协作,大家庭一样的氛围,轻松搞乐的故事这才慢慢开始。
我个人比较喜欢登山,要是哪天天气好,碧空如洗,云朵盛开,我也会忍不住多看几眼,想着这样的天应该与朋友们上山游玩。
张嘉佳怎么说,“天生出白云,地盛满欢喜。
”但登山并不轻松,前二十分钟会呼吸急促,会出很多汗,待到肺逐渐适应了攀登的节奏,还没翻过第一个山头。
经过了几座小山之后便是四肢乏力,遇到下坡会管不住自己的胳膊腿儿,如果趁势跑起来,那刹车就成了问题。
登山的过程中有“一览众山小”的成就感,同样也有《在路上》的反叛与追寻,但个人更喜欢的是登山时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克服困难的踏实感。
近年来黄政民主演的电影接连上映,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只是因合作的导演不同,影片质量有些参差不齐。
包括《喜马拉雅》在内,黄政民近期主演的电影都出现了跳跃式的叙事走向,尤其是2016年上映的《检察官外传》,虽然通篇轻松欢乐,但后半段的影片节奏加速感明显,在前半段的叙事节奏对比之下,整部影片给人一种故事上的割裂感。
能将普遍时长两小时的韩国电影拍成虎头蛇尾,由此可见黄政民在成为观影人次超千万的演员之后,至少在选片方面有些急功近利。
据目前所知的消息,黄政民仍有三部电影在拍摄中或已有参演计划,相比近期的影片高产,个人更愿意看到好演员演出来的好电影,希望黄政民一步一步的踏实前进,主演的电影都好看,不要步子大了扯着蛋。
如今天气渐暖,逢节假日朋友们也会叫我一起上山。
因为食物和水都是我背。
#히말라야##喜马拉雅#刚刚看了#황정민##黄政民#的另外一部#检察官外传#,发现这个不帅不高不年轻的老腊肉,散发着迷人的铜臭香味,近几年他主演的影片都成为韩国的高票房掠夺者。
本影片花了大量的笔墨来刻画角色间的情感,或许会有观众认为它在刻意过度煽情。
登山本身没有什么话题,也正是因为掺加了感情因素而变得趣味与尊重。
既然是登山题材,做一些基本功课是必要的吧。
一些小细节比如坐在峰顶玩这些就忽略了。
说几点不太能接受的bug:1. 无氧攀登。
这个嘛方便队员沟通和剧情展开,略去此节还可以接受。
2. 干城章嘉(8586m)峰顶前100米坐一宿还能继续登顶无伤返回。。。
(Everest里的Rob哭死在山上)。
3. 珠峰路线。
这个觉得比较低级,寻遗体队员从卢卡拉(尼泊尔,南坡线路)徒步出发,居然走到东北山脊(西藏路线)救人,之前事发时也有地图闪过“二号阶梯”,完全是北坡线路。
4. 无论南北坡,在4号营地吹口琴唱歌,真是不愿意节省体力啊。
5. 正福连夜上去救人,爬到8700+的地方,且状态不错,完全不可能。
这些错误不算低级,但确实经不起推敲。
我从未登山一日,仅查阅过许多96珠峰山难的相关资料,光是一篇知乎回答“0基础如何登珠峰”就能帮导演完全避免这些遗憾。
一直喜欢韩国电影的节奏感,但这部有点踩空。
再加上狂乱煽情,真是一边哭一边气。
真是残念啊。
不想离开山
需要片源的关注我们回复“喜马拉雅”,即可获取资源文章均为原创,禁止抄袭,转载请授权迷妹之前推荐过电影《老手》。
黄政民欧巴演技太棒。
欲罢不能。
一口气把他近两年的电影看了个遍。
《喜马拉雅》深得我心。
2015年。
喜马拉雅系列电影。
中国式纪录片《喜马拉雅天梯》。
美国好莱坞片《绝命海拔》。
......年底,《喜马拉雅》赶上热潮。
豆瓣评分7.2分。
只比《绝命海拔》少0.2分。
评价人数竟差了3万多人。
这里是不允许人类去亵玩的神的领域,人们把它称为喜马拉雅。
电影围绕登山展开。
严弘吉,韩国著名登山家。
一次救援中遇到了朴武宅。
一个一定要将同伴尸体带下山的登山者。
此事一出,严弘吉让他滚回韩国。
别再想登山。
朴武宅当然不会这么做。
为了登山放弃了交往五年的女朋友。
坚持不懈的努力。
严弘吉同意让他参与“旅程”。
很快。
朴武宅登上干城章嘉峰,8586米登顶。
如愿以偿地跟女友结婚。
和严队长接连“征服”多座高峰。
对于登山爱好者来说不用征服这个词。
就是运气好点,得到山的允许,短暂停留在山顶而已。
每个登山爱好者都应感谢背后默默付出的妻子。
她们的愿望小得卑微。
就算放弃登山再不容易。
严弘吉还是选择退隐。
其实脊柱问题也不允许登山。
朴武宅承其衣钵。
带领队员挑战更高的山峰。
遭遇雪崩,身亡。
没有遵守和妻子的约定。
“很快回来”成了梦。
剧情发展到这里。
有个直戳泪点的点不得不提。
太阳已经完全下山。
空气稀薄气候严寒。
救援队不敢出动。
朴正福却独自前往营救。
那相当于自杀。
他整整攀登了一整夜。
攀越了最为艰难的珠穆朗玛峰,海拔达8750米。
守护朴武宅直到生命尽头。
同时自己也遇难。
纵使没人会记得。
那也是最伟大的一次登山。
为了把朴武宅的尸体带回来。
严弘吉和退隐的队员再次出山。
不负众望,找到遗体。
遗体带下山实在困难重重。
妻子秀英就算再想看看丈夫。
只能放弃。
“我哥哥他好像不想离开山。
”冰雪皑皑的世界屋脊之巅。
举行了隆重的按葬仪式。
影片以严弘吉登上洛子峰结束。
完成16座8000米以上记录。
兄弟情。
团队力量。
支撑着严弘吉。
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尼泊尔等地雪山取景。
以还原真实场景。
险碰到尼泊尔地震。
相比。
《绝命海拔》的好莱坞英雄主义。
《背负春天》的日式偏执匠气。
《喜马拉雅》却是更生活化的人情世故。
登山热背后的问题也值得关注。
--- end ---更多精彩电影推荐及资源,请关注微信订阅号美否电影(ID:mayfou2015)。
《喜马拉雅》可以算作韩国近年来为数不多的一部灾难大片,攀登雪山的特效场景固然无懈可击,但是电影依然在发挥韩国电影的优势,以情动人。
对于一个攀登者来说,也许征服每一座高山就是他唯一的梦想,为此他会一直勇往直前的坚持下去。
这种执着和信念不是金钱、荣誉所能取代,哪怕是牺牲生命也在所不辞。
可是随着年岁的增长,妻子儿女无法照顾,那份愧疚之情愈加强烈,身体机能也慢慢减退,伤痛时时发作。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剧中主人公严弘吉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回归现实。
也许这就暗含着一份对家人的责任,虽然有点不舍,但是人毕竟是感情动物,不能因为追去梦想这种自私的借口而放弃所有的一切情感羁绊。
也许这样的生活继续过下去也就不会有这部电影了,听到亦徒亦友的朴武宅命丧8750米处的喜马拉雅山顶,悲痛伤心自不必说,在回顾朋友生前的录像时,一句话触动了严弘吉,不能让朋友的尸体孤孤单单的留在世界之巅成了严弘吉现在最重要的使命。
虽然舍不得家人,虽然脚伤依旧,但是这份对朋友来时同路,回去也要同伴的责任让主人公毅然决然的选择重新组队回到喜马拉雅,去把武宅的尸体运回来。
这是电影故事最主要的情感着力点,也是全篇最重要的泪点,前面漫长的情节叙事和人物关系的刻画都是为这个做铺垫的,确实在这里作为观众的我也抑制不住的想要掉眼泪。
电影还有一个细节值得关注,其实主人公弘吉是不赞成登山者冒着生命危险把同伴的尸体运回来,这在电影的开篇有交代,当武宅固执的要这样做时,弘吉是一百个不赞成,甚至不想再见到武宅。
到了后面武宅出事,弘吉才被武宅生前的录像里的一段话触动,有所感悟,终于明白了武宅这样冒生命危险也要把同伴遗体运下山的意义,同时自己的人格也得到了升华,让观众慢慢认同主人公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产生共情,带着那份坚定不移的使命一起重返喜马拉雅。
电影评价:(不错)
为什么非要丑化中国人?
电影中后段武泽团队需要救援,在对讲机请求帮助,英国🇬🇧队伍不出声,中国🇨🇳队伍居然在那里打麻将?????
还说风凉话?????
非要丑化中国人是不是?????????????!!!!!!????????????????
哈?????????????????????????
当被问谁是最伟大的登山者,严队长讲了在旭的故事,这是整部电影最撼动我的地方。
在神圣的喜马拉雅,去搜救还是保命这是不能用道德去衡量的事情。
在旭选择去救人,其他人没有参与搜救,我觉得旁人是没有资格去评论登山队员做出的选择。
在在旭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伟大,手足情感让人动容。
在喜马拉雅山顶,看着不远处的峰、云,那种美透过镜头也能感受一二,所以因为“山就在那里”,那么多人宁愿冒着生命危险去攀爬,无论是遇到危险中途折返,还是成功登顶,在我看来都是成功者。
感谢电影带给我的力量,亲情与爱情,执着与放弃,这些都是尘世生命的美好!
人类的登山运动,不是征服,而是向大自然表达自己的敬意,更是为了挑战自己,更深地认识自己,这就是悲剧精神,这就是悲剧的崇高感。
攀登一座座雪峰不是征服”,是对大自然保持敬畏之心。
英雄悲剧出发点多为利他,为群体或者为集体、国家牺牲等等,在审美效果中更多就会倾向于崇高感,这种审美体验就是美学中的崇高性。
人生就如同登山,你会面对很多困难,你必须要勇敢坚持,克服重重困难和险阻,一直往上攀爬🧗
虽然我饥寒交迫,但我仍然享受这攀爬的感觉,那种克服困难和恐惧的精神力量。
黄政民等一众演员太棒了,剧情好震撼,也很感人。
其中传达的精神和友情很真挚感人,这是一部难得的佳片电影。
喜马拉雅不仅仅是一座山,更是一种勇攀高峰的精神,激励和鼓舞着我们所有热爱生活的人。
2015年关于攀登喜马拉雅山的电影在年末突然涌现出来,先有中国大陆的纪录片《喜马拉雅天梯》,再有好莱坞引进片《绝命海拔》,然后是这部未在国内上映的《喜马拉雅》。
三部片都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喜马拉雅风景的壮阔和一览众山小,但从主题上来说前两部都是描写关于登山的困难和艰辛,在敬畏山的同时也致敬了攀登者攀登精神的可贵。
而这部电影的重心却是以攀登为载体,多角度的向观众展示这个载体所承载的爱。
一是对攀登的爱,因为这个爱队伍能聚在一起,同样因为对攀登的爱,朴武宅和朴正福才能死缠烂打进到这个队伍。
严弘吉能收到队员的爱戴同样因为他对登山的热爱,当严弘吉得知自己的腿无法再继续登山、当朴武宅得知严弘吉要隐退,这两处的镜头都向观众无声的展示了他们对登山的爱。
其次是队员之间的爱,朴正福天气恶劣的夜晚独自一人上山救援朴武宅最终丢掉性命,严弘吉得知朴武宅遇难后的自责都深深得表现出这种爱,也是对队友的爱最终让严弘吉下定决心哪怕孤身一人也要去找遗体,没有让他失望同样也没让观众失望的事尽管队伍散后各自落魄但所有人还是回来跟严弘吉一起踏上寻找队友遗体的路程。
是的,这些队员都有过犹豫,但你敢说当他们决定追随严弘吉的时候他们展示的不是爱?
在喜马拉雅寻找到遗体下撤途中,因为天气和各方面的原因,之前一直执着的严弘吉在面对恶劣环境的时候最终决定就地安葬朴武宅遗体,他那时说的话很好地体现了这种爱:朴武宅,对不起,我爱你,但我也深深爱这些信任我并一直追随我到底的他们(大意如此)。
导演在整部电影中描写这种爱笔墨是最重的,很多细节都表达出这种感情,包括最后严弘吉带女队员登上山顶的那个镜头。
最后,是对家庭的爱。
这方面导演正面落笔不多却时时有弦外之音,承载影片表达这种爱的无疑就是两个主角,朴武宅死时看着妻子的照片、严弘吉对朴武宅说的回去征服秀英,一个镜头和一句话浓缩地表达了这种爱。
在叙事方式上导演很到位的处理好了插叙的方式,使影片既不会像《喜马拉雅天梯》那样平铺直叙又不会像《绝命海拔》那样让人眼花缭乱。
黄政民的表演是能直入人心的,从《新世界》的嘻戏笑脸的痞子形象到《老手》中的认真起来不要命的警探,再到这部片的内心戏,没有令人失望过。
黄正民dabang~
故事性很弱,感觉是部主旋律电影。
后面过于冗长煽情
妈蛋他们在camp4还能不忘煽情吹口琴侃大天不吸氧唱情歌!这片让泡菜给拍的…珠峰上都飘着一股辣白菜味。一星故事本身一星黄政民,当成登山片看不如改名 8848个槽点与bug
虽然中途死的不明不白,登山细节被一带而过,山上忽然就拿掉护目镜这种不可理喻行为,但是画面质感很强,有种在看航拍风景片的感觉。韩国人善于渲染情绪,所以后半段的悲让观众一时间也不好苛责叙事和情节上的缺失。回家吧,至少主题挺感人。
看哭好几次。把登山题材的片差不多看完了,觉得自己此生登上珠峰没啥可能了……
这不是闲磕牙的电影,有过经历才会知道真正的泪点在哪里。
骗谁呢,从卢卡拉机场下,从北坳登上去。脱不了韩剧的狗血,比绝命海拔差多了,两星给音乐
just soso
挺煽情的,可是细节太潦草,8750的地方还能大喊大叫,氧气瓶也扔了,这都是铁人啊。
不是史诗级灾难,只是一个圈子关于信念和爱的故事。ps:黄政民一说普通话真不习惯呢……
两小时的片长,看点只有两点:1 敬畏自然,“山不是能征服的……”2 结尾10分钟比较煽情和感人所以,一个好故事没有讲好,重点不突出,如果能把重心放在最后这个情节上可能会更好吧!
为力煽情而煽情,有点脱离现实了
非常感人的故事 关于最孤独最伟大的救援 那段真是看哭了 只是后半段煽情有点过头了 怎么能关掉对讲机呢 太不现实了
凸显了韩国人的自大……
2015年的登山大冒险,先是中国团队展示《喜马拉雅·天梯》,再是美国好莱坞倾情演绎《绝命海拔》(个人偏爱这部),然后韩国也在年末贡献上《喜马拉雅》!曾看过的纪录+剧情片《喜马拉雅》和在中国电影博物馆震撼过的IMAX纪录片《珠穆朗玛峰》,感兴趣的朋友可做观影打算。…黄政民的牙好大好整齐啊……
这样的题材,无可抵挡!
黄政民演什么是什么,毫无违和。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完成度总体还行,前半部分8分,后半部分5分,影片从朴武泽事故后,煽情戏份太多,有点太过了,如若合适删减些更佳。
好喜欢这种很纯粹的感动和力量,人生很短,很多挑战,也许看起来荒谬,然而那也是有些人心中的向往与力量,有些人,注定回不来!
虽然有违登山常识,但做为一部电影还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