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老大很勇敢,但过于激进。
刚评选上一线队,队员很多都是新人,技术都没太熟悉。
就挑战那么大难度,最后火没灭掉,自己团灭。
附近那么多一线队!
有的很多年一线队了,经验都比你的队丰富,别人队长都没说去冲!
你非要去逞能带着队冲进去。。。。
停总指挥安排不行啊?
你也尽力了!
就算烧到小城镇,人和贵重物品早都撤离了,房子最多政府重建嘛,美国税高,纳税人的钱就是用于这些事情的嘛。
你倒好,面对天灾!
与天斗!
还带着自己刚组建的团队想逆天!
就为了让政府不用重新盖小镇,为政府节约钱!
也是服了你!
所以说,跟对老大很重要!
这个老大太过于表现自己,系列太极端!
太倔!
最后害人害己,为地方政府节约了钱倒是真的,但真没必要,他不是英雄,在团队家人眼里,他是为了自己的欲望拖累大家的恶魔!
消防日推荐这本电影,20个人的团队用生命捍卫家园,用一种很硬核又很轻松的方式展示team的力量。
硬核的是,经验老到的leader判断火情的方式以及团队临危受命、日常训练等一些具体的事情上,能学到不少森林消防知识。
尤其是在申请精英队的过程中,作为首支以地市级消防队申请洲立级别的精英消防队,整个申请流程简单粗暴,但主角保护家园、提高收入以及一点点清高,促成一种纯粹坦率的动机,实在看得令人舒服。
火势无法控制时,竟然能用阻燃材料覆盖全身抵御高温、趴下不动等待火势离开,在外人眼里(他们自己内心也懂)无疑是用一种体面的方式离开。
片中还很巧妙地制造了一个反派——空军救援对,坐享其成但一事无成,业余地要命。
轻松的是在家庭、团员之间的关系处理。
在特殊工种的工作和家庭关系都讲烂的当下,主角和妻子的关系一点都不苦情,两人心照不宣且时不时自嘲一下当下处境,即使是争吵,导火索也是和情节推动有关(也可能是Miles Teller那会儿邻家又乖张,不自觉地唤醒姐姐们的母性),睡一觉就过去了,这种苦中作乐又不断寻找新方向的态度实在令人会心一笑。
还有一些类似大男人和小baby相处的爆笑情节,编剧对观众的喜好真的很懂。
20个人像出生入死的兄弟一样,一边互相伤害一边共同进退,这种情谊在割裂的世界中更加弥足珍贵。
我们对这些年轻生命被吞噬而感到惋惜,很大一部分是怀念他们肝胆相照、亲密无间的关系也随着火势消散如烟。
主角梦境中火熊的寓意大概是,他本属于森林,本该与森林共患难,即便如此,他和火之间依然有一种剪不断的联结,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每当主角站在高处判断风向时,镜头给到他孤独的背影,脚下只有树冠构成的天际线映衬着蓝绿交织的空旷画卷,给人一种曲高和寡之感。
这也能够解释为何只有他能坚持到这个年纪,而没有像布兰登一样到了适时年纪全身而退,遗憾的是这场悲剧过后布兰登没有延续leader的遗志,这不禁让人唏嘘,大家和小家,或许本身就是一对反义词。
《勇往直前》。
9分。
约瑟夫·科辛斯基导演,乔什·布洛林、迈尔斯·特勒、詹妮弗·康纳利主演作品。
看之前几乎没做任何功课,一是喜欢詹妮弗·康纳利,二是消防题材吸引了我。
影片前100分钟非常轻松,甚至还有点喜剧,这得益于导演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玩套路,强行渲染,或者强行煽情,相反,他用非常简单的故事刻画了一个个刚强的血肉英雄。
乔什·布洛林饰演的队长埃里克是个工作狂,用他的妻子詹妮弗·康纳利饰演的阿曼达的话说就是埃里克是生活在玻璃盒子里的人,上面贴了一张字条——救火请找我。
埃里克90%的精力用在了工作,10%用来爱阿曼达。
这就让他的队伍非常严谨而专业。
但十分喜剧的是,他的队员的出身甚至有些歪瓜裂枣,迈尔斯·特勒饰演的布伦丹是个瘾君子、盗窃犯。
埃里克不在乎这些,他更在意态度、精神、团结以及专业,他把连他在内的20个兄弟捏成了一团。
影片改编自2013年亚利桑那大火灾中参与救援的格拉尼特山高手队的真实故事,尽管这支队伍非常专业,但在这场严重干燥的山火中,他们还是没能顺利逃出来,除布伦丹饰演的那位消防员外,其他19人全部遇难。
影片在最后的30分钟用非常简要但震撼人心的镜头将这个故事拉到了极其悲伤的高度,19位铁血汉子,在短短不到1分钟的时间内牺牲,他们最后的一句话还在叮嘱对方保护好自己。
这两天被困家里连续看了两部关于消防的电影,一部是《勇往直前》,一部是《烈火英雄》我最喜欢看军事题材的电影,我把消防与纳入了这个范围里,尽管他们已经退出现役,但他们依然是我最尊敬的战士。
所以我对这类题材的电影的有自己衡量度。
先说《烈火英雄》《烈火英雄》在2019年的八一建军节上映,我一直没看,直到我发现家里的电视可以免费观看才看的。
之前我问过我一个消防退役复学的同学,问他看了没有,我想等他的评价完我再看。
他说没看,看了预告片说这部电影一点也不真实。
我一直没看的原因是我也不看好这部电影,从演员来看,我就不喜欢,我不觉得这群演员可以胜任这部电影,怕这群演员没有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扮演不好消防员这个角色的。
看完之后觉得,演员的演技并没有拖电影的后腿,可以肯定的是导演和编剧们的能力不足以拍好这个电影。
《烈火英雄》消费了这个题材,选择在建军节这天上映,原本是一个献礼。
但很可惜,你们讲不好这个故事。
一、故事的开头故事的开头不可否认的是电影的自黑,看了开头就引起我的反感,为了突出主角在电影后段的表现,就一定要用这个故事手段来铺垫吗?
一开始就煽情,来博同情,这类电影肯定不会是好电影。
而且我觉得在电影开头的任务处理就有问题,队长的作用更多指挥,而不是冲进火场炫耀能力,来个隆重登场。
不过这也是军事题材一直的通病,指战员的“指”和“战”一直都是混淆的。
为了突出主角的光环,突出人物的形象而对人设进行偏离事实的改设,这个让我看的不满。
而且在二次发生险情的时候应该是第一时间去组织队伍抢救伤员和再次灭火,不是在搞内部矛盾。
这个开头有点让人不再想往下看了,这个故事开头都不好。
二、家庭副线这部电影我就分成两条线,一是主线,主要是描述消防员;第二条是副线,主要描写的是消防员的家庭。
而这条描写家庭的副线我可以说在毫无价值,完全看不到这些片段在电影中所起的作用。
如果电影是想要借助副线来表达出家属们的对消防员的支持和消防员对家庭的愧疚,体现军属们为了家庭的不易和辛酸的话也是可以的,但并没有达到这个效果,这条线毫无作用。
三、把普通群众写的过于冷漠这个是我非常不满意的一个地方,为什么要把群众写的如此冷漠。
在一个抓猪的片段里,一群人在嘲笑消防员笨拙。
我想有些人的确是不懂得尊重人,但绝不是一大群人都如此。
而且在家庭副线里,一群人把一个孕妇挡在门外,我觉得也是过度的把人性冷漠化了。
绝大部分的人都是有良知的,这种丑化大部分人来衬托一部分人的手法真的很低级。
而且,消防员的伟大我觉得不需要做衬托,更不需要用比较来体现。
四,不合理的地方太多电影用了很大的篇幅来描写用消防队扑灭港口的油罐区的情景,但我觉得能看的就只有从55分钟开始到江立伟的牺牲的片段可以看的,其余的都是充数的。
但在这能看的片段里也是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地方,我想也是导演强加进去的,例如在火场里摆人墙,这样做有意义吗,不得不怀疑编剧和导演的脑子是不是也被火烤过。
在作战的时候欧豪和杨紫在打情骂俏也是看的让人心烦。
而且穿着鞋子跳进海里也是厉害极了。
结尾就不用说了,那个书记说一句发动总攻大火就灭了,完事了!
一个非常潦草的结尾,我只能说导演和编剧们说,你们是真的不懂中国消防,也没有能力拍的好消防这个题材。
我查了一下陈国辉导演拍过的作品,什么全城热恋、全球热恋、新娘大作战等等。
事实证明,他的确拍不了这种电影。
而在看烈火英雄之前,我还看了《勇往直前》。
这部电影我很喜欢。
一开始我在某音上看到了这部电影的某个片段,引起了我的兴趣。
我还以为只是一部励志电影,讲述一个问题青年的自我救赎。
我没有看简介就直接就上网看这部电影,看不到10分钟,我就断定这部电影不是讲励志青年的,是讲消防队的,因为我看到这支队伍在灭火的场景做得非常真实,导演在背景和色调上非常用心,如果不是讲消防的不会如此得细致。
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是这电影讲好了这个故事,讲好了“格拉尼特山高手对”的故事。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部电影不用煽情也能让我动容。
而烈火英雄一开始就煽情反而让人觉得这电影不行,因为这题材根本不需要煽情,而是要观众去了解消防的真实模样。
这部电影里也是分两条线来描述,一条是救援线,另一条也是家庭线。
两条线可以完美的融合起来。
有真实的血肉感情,有妻子,有女儿,有社会责任,也有家庭的责任,很平和的描写这些事,一点也没有造作。
更让我喜欢的是这支高手队对于救火的态度,全程下来都是整支队伍在一起作战,一起为成为先锋队而努力,我喜欢这样的团队。
我也喜欢为了救火而着魔的老大,我仿佛看到了这个团队的精神所在。
而在烈火英雄里有几个内讧的镜头,这我完全想不到导演安排这些镜头是干嘛用的,带节奏、拉仇恨?
《勇往直前》拍摄时非常注重消防队灭火的专业性,尽管救援操作的镜头并不是很多,但也能从中看出专业两字,我非常喜欢这点。
在一部消防电影里,专业一词是非常重要。
消防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社会功能之一,担负着重要的职责,一点也不能马虎。
消防队员们必须掌握专业的技术,才能应对各项突如其来的险情,而在以往我看过的电影里,我都没有看到电影可以突出专业这一特点。
反而都很乐于花大功夫在人物的塑造和场面的调度上,以为用最大的力气去塑造一个高大尚的人设,打造一个恢弘的场面,制造逼真的特效就能得到观众们的赞赏,这想法很幼稚。
在《勇往直前》里,我并没有看到有多大的特效,就最后的山火是特效外,应该就没有了。
但这个特效比烈火英雄里的火真实多了。
这部电影不需要用什么高大尚的特效来吸引观众的,全篇下来也没有什么恢弘的场面,我觉得靠的就是用心去将好这个故事,这才是最能吸引人的地方。
这部电影用心到每一句台词,里面很多我喜欢的台词。
消防员是一个高危的职业,每次出任务都伴随着生命危险。
对于消防员,我们听得最多得是牺牲两字。
虽然是在看电影,但面对这些镜头,看到消防员的牺牲谁都会难过。
在《烈火英雄》的原型里是只有一名消防人员牺牲,但我联想到的是2015年的天津海滨新区爆炸事件,那场事故造成了99名消防员牺牲,还没包括其他参与救援的公安和群众。
在《勇往直前》,相信大家看到那19名消防员牺牲的场面心里肯定也会难受。
2013年6月,美国西部发生史上最大的森林火灾,格拉尼特山高手队作为尖刀部队被派往灾区,因高温大风使火灾迅速蔓延,全队消防员于救火过程中几乎全部殉职。
再看《勇往直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2019年四川省凉山森林火灾。
扑火行动中,受风力风向突变影响,突发林火爆燃,造成27名森林消防队员和3名地方干部群众牺牲。
看了这部电影我才体会到那大火笼罩天空的感觉是那样的恐怖,那些被困的消防人员在牺牲前显得是那样的无力。
那灰暗的场面,那些消防员的遗体,那医疗队的报告,痛哭的消防员,这些场面是那样的揪心。
如果不是真实故事改编,那19名消防员活着多好。
电影有好坏,但消防员是正的伟大!
我喜欢军事题材的电影,并不是喜欢看电影把军人和消防战士们拍成英雄,只是想每部军事题材的电影都有它的意义。
他们的意义是真实存在,所以电影也应该是真实的把他们描绘出来,不要随便去消费这些可贵的精神。
中国的很多电影都是缺乏讲好一个故事的能力,如果可以把这点做好,《烈火英雄》那么好的题材的评分就不会是那么低。
我还是非常希望,中国能多出几部想《勇往直前》一样的电影,别看这个名字起得确实是一般般,但确实是一部值得一看和借鉴的好电影。
之前的时候,有个小小孩童问过我一个大大的问题,什么是勇敢?
当时我就在想,这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话题,但是至今为止,是我第一次认认真真地思考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样的含义;然后便是我组织话语讲解给这个小孩子听。
我说:“勇敢就是即使你知道这件事情很困难,你做不到,但是你为了内心深处的信仰还是会去做这件事情!
”然后孩子又问:“什么是信仰?
”“什么是信仰呢?
信仰就是你必须要去做到的事情,如果没有这个信仰你会难过的事情。
” 我说你明白什么是勇敢了吗?
他听得云里雾里。
然后我又在想:可能,可能有些人一辈子都无法明白什么叫做勇敢,但是我们还是用坚定着自己的信念勇往直前,比如《风声》里面的顾晓梦;比如《第一炉香》里面为了纸醉金迷的生活而无法后退的那种勇往直前....当然了,还有我们这部电影里面的勇敢,他们面对山火的时候,也曾经无数次地害怕,无数次地想要后退,无数次的难过,但是他们还是勇往直前,还是义无反顾。
Part 01.火熊狂奔在森林之内,带走了一条又一条鲜活的生命. 生命是我们看着火熊奔腾在森林之内,那么绚烂炽烈地燃烧着自己;生命是我们看着野马驰骋荒原,那么热烈地想要摆脱蹄掌;生命是我们跟随着一众的消防员跑到了山顶之上,看到了那么绚烂的风光。
队长马什最难以忘却的景象就是眼前的无限风光和当年在救活小分队的时候那头冲向森林之中的燃烧着的熊;在队长马什的生命之中,最绚烂的景象就是自己义无反顾地保护着眼前的这片土地;在队长马什的生命之中,他已经无法停歇,深深地为着保护生命之中的这片土地努力着,骄傲着,勇往直前着,她能够做的所有的事情,就是为了自己这个救活的毒瘾,勇往直前,即使前路艰难,但是救火已然成为他戒不掉的毒瘾,成为了他一生之中最最唯一需要迫切完成的事情。
当火熊奔赴在山海之中的时候,马什已然明白,自己的这一生,要交代在这个地方了。
Part 02.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英雄. 队长马什说:“你应该问问自己,什么是你生不可缺,死也不能舍弃的东西?
” 其实这是我们生命之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话题,但是我们当中的很多很多人并不明白这件事情,我们踽踽独行,我们的生命往前走的过程之中,我们不断地迷失自己,我们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生命步调,不过都是为了寻找到最重要的自己,不过都是为了找到最初的自己,如此而已。
当他们穿上救生服的时候,他们已然成为最伟大的英雄,他们用自己小小的身躯,阻挡了山火冲过来,他们的家人在一次又一次的担惊受怕之中,等来了这样一个令人难过的结果,一切都像是一场笑话一样,但是这就是这些消防员“生不可缺,死也不能够舍弃的东西了。
”
让我为之动容的场景,自然是在影片的高潮和结尾:当我看到马什在结尾面对熊熊烈火时的恐惧,当我看到布伦丹听到消息后在车里的抓狂,当我看到杜安打完电话后在车里哽咽,当我看到那19具烧焦的尸体…… 他们是英雄,也是人,他们会为了工作而忽略了亲人,他们会因为吸毒盗窃而锒铛入狱……但这就是真实的他们,正是这份真实,才让你我更能感受到他们的伟大。
英雄不是面对灾难勇往直前就能造就的,英雄是在生活琐碎中炼成的。
马什面对火焰的恐惧,面对爱人的温柔,面对自己的过去,面对生孩子问题的逃避不过是一个人的正常反应,但他在烈火中迎难而上,直面过去的勇气才是成就他的英雄品质。
英雄也会害怕,而害怕却给予他们强大的力量。
评8.0。
本片根据美国2013年亚利桑那州亚内尔山森林火灾中,“格拉尼特山高手”消防队英勇事迹改编而成。
其实也是一部英雄主义电影,但是却充满真实和悲情色彩。
每个人都很有特点,能感受到影片的诚意,还有生活中的冲突与男主的偏执也摆的正大光明。
最后真人照片出境时确实感动,没有什么艺术比现实的力量更动人。
每个队员的牺牲都是一个家庭的崩溃,他们的妻子和恋人也无比动人。
想变的优秀,就别太在意别人眼中的失去吧。
3月30日下午5点,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发生森林火灾。
689人参与实施灭火作业,可想而知火情严重。
着火点,在海拔3800余米左右。
地形复杂、坡陡谷深,通讯不便,都给这场灭火作业带来了更多的困难。
3月31日下午,受风力风向突变影响,突发林火爆燃,30名扑火人员失去联系。
噩耗在第二天被确认了。
愚人节,多希望这是一场玩笑……很多人感到难以理解。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力无法阻挡的灾难已经屈指可数。
为什么区区一场山火,会造成如此大的伤亡?
也许,《勇往直前》这部电影能够给你答案。
中外影评网站均给出高分,惨痛的真人真事改编。
2013年6月28日,亚利桑那州亚内尔山爆发森林火灾,涉及数百万平方米。
亚利桑那州政府出动250名消防员赶到现场灭火,并安排直升机进行空中洒水作业以配合扑救。
19名来自“格拉尼特山高手队”的消防员,被林火吞没,英勇牺牲。
山火的可怕之处,在《勇往直前》的讲述和画面中,你我可以体会一二。
电影里,领队埃里克在一次训练中,特意让新队员最后一次好好看一次山脉的风景。
因为,在那之后,消防员眼中将不会再有森林、灌木、村庄……一切都会被被三个可怕的字眼取代——“可燃物”。
山火必须扑灭,是因为山火威胁着附近居民的财产和生命。
但山火和一般火情有着根本的不同。
曾经参与过至少三次山火扑救任务的知乎用户@鸢海,结合切身经历聊了自己的体会。
首先,山火极难扑灭。
一方面,山火燃烧的面积太大,火力太旺,温度极高,人力就连靠近火源都非常困难。
就算扑灭部分火源,若不能及时拉平火线,扑救的部分也会马上死灰复燃。
其次,是隔离带预设难度大。
为了防止热风把可燃物四播,隔离带至少要百米以上。
但是,很多森林山高林密,地势不平,大型机械很难操作,靠人力预设隔离带几乎不可能,或者几乎毫无价值。
最大问题,还是风向。
风向一转,前功尽弃不说,消防员很容易被“包饺子”。
用“蔓延”来形容山火,是不恰当的。
一阵强风刮过,风带来氧气,火借风势,山火会飞。
森林里的可燃物源源不断,烧起来几天几夜、甚至上月都有可能。
几个月前,加州坎普发生山火,大火延绵燃烧长达两个月无法扑灭,导致100多人死亡,200多人失踪,烧毁1.4万多栋建筑。
如果遇到火龙卷,更是只能听天由命。
再说新闻里说到的“爆燃”。
发生山火的森林,往往气温偏高,空气湿度很低,枯萎的植被积落在地或者挂于树枝,在发生火灾之前,已经变成了一把把极易点燃的干柴。
当温度达到着火点时,一个小小的火星,就会引发“爆燃”——一个瞬间,所有枯枝落叶,全部化为火海。
扑救山火的消防员,都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进山的。
在火场里,永远不知道“下一秒和意外哪个先来”。
最后,因为“山火面积大,难以根除,而且容易死灰复燃”,必须由人确保灭火,人力不可缺少。
直升机等大型机械,对山火来说也只能起到杯水车薪的作用,人工降雨更是条件苛刻,往往不现实。
说清楚山火,再说回电影。
《勇往直前》在中外平台都获得了极高的口碑。
每个观众在走进影院前,都知道,它将会表现那场注定的悲剧。
可敬的是,它并没有用灾难场面煽情。
在死亡到来前,它不厌其烦刻画的,是这支消防队的人物形象。
英雄的日常生活,并不伟光正。
新人布兰登,加入消防队前,是个小混混,一个偷窃犯。
前女友不喜欢他,宁愿分手当单身母亲,也不愿让孩子认这个父亲。
得知前女友怀孕后,他决定改过自新。
加入消防队的第一次拉练,差点要了他的小命。
老队员们欺负他,开他玩笑,他都忍了下来,直到成为一个优秀的消防员,赢得队友们的尊重。
领队埃里克。
有技术有智慧,会抢在前面为大家争取利益,是最好的队长。
同时,他也性格古怪,脾气倔强,除了消防队和妻子,几乎没人想和他交朋友。
老队员麦克,喜欢泡妹子,爱欺负人。
但在布兰登证明了自己之后,两人不计前嫌,还成了室友。
他在布兰登第一次把女儿接回家过夜时,帮忙把家具全部包上保护垫。
布兰登被毒蛇咬伤,他特意杀蛇为布兰登报仇。
电影花了一个半小时,徐徐铺展他们的性格和故事。
将他们,从一份“英雄”名单,还原成我们身边那些可爱但也有一些缺陷的普通人的一份子。
凉山30烈士,亦该如此。
他们有家,有爱人,有朋友;他们是孩子,是丈夫,是父亲……
缅怀,愿烈士安息。
选择清明节假期推送这篇文章,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清明节正是一年中野外火源管控最难的时段。
祭扫、焚烧秸秆、燃放孔明灯……大部分人只知传统和玩乐,却不知在中国,90%以上的森林草原火灾,都是人为原因引发。
在缅怀烈士的同时,条姐也想呼吁大家:清明节进山入园,一定要注意森林消防安全!
进山不带火,入林不吸烟!
一点火星,可能就是一片火海,可能就是一条条年轻的生命,和无数破碎的家庭!
没有苦大仇深,正是这些真实且日常的细节,让我们迅速认同这群人——这群后来被称为英雄的普通人。
一如本片编剧肯·诺兰所说:“他们斗志昂扬,不屈不挠,但同时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们也会疲惫,会恐惧,也会互相开玩笑。
”导演甚至选择了去戏剧化的方法处理那场真正的灾难。
他们躺在岩石上调笑着彼此,就像过去出任务一样。
但我们依旧会为他们的逝去感到心碎。
他们不再是报纸上报道的为保护人民殉职的英雄消防员,而是如你我一般的平凡人,就像我们身边的朋友一样。
他们的平均年龄是27岁,最年轻的,只有21岁。
反正邻座的那个女孩是哭着问我借纸巾的,我哭着告诉她我自己用完了。
《勇往直前》也许只会让你哭一次,但是这一次的力量可能胜过千千万万次的刻意煽情。
cr阿德
今年留下极深印象的两部好片:《寻梦环游记》和《勇往直前》。
《勇往直前》改编自美国真实事件,看片前不了解真实事件,按照套路,本以为影片会把大量的篇幅放在一场惊心动魄的救火行动中,过程曲折艰辛。
出人意料的是,影片的大量篇幅用于描绘每一个普通消防队员的生活、性格、家人,也正因如此,最后一场大火中19名消防队员殉职才令人悲恸难忍。
每一位消防队员的生活是这样的普通、平凡,好像就是我们自己的生活。
有人刚刚新买了一双限量版鞋,有人变成新晋奶爸对照顾小宝宝手足无措,有人失恋闷闷不乐,有人因工作和家庭生活失衡而苦恼,有人钟爱音乐拥有自己的乐队即使可能并不专业.....但每一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工作,珍视这弥足珍贵的兄弟情义。
一场大火使这一切戛然而止。
电影中最难忘的一幕是,队长派木脑壳去望风时,木脑壳坐上车扬起了一片沙尘,沙尘模糊了所有其他队员的身影,木脑壳和麦肯锡竖起中指调侃对方,却没想这竟是永别。
木脑壳回到安全地带,急切地期盼着对讲机中的应答,先是断断续续,直至最后无人应答....大火袭来,吞噬了十九条鲜活的生命。
他们是那么地年轻,他们中还有人期盼着再会一见钟情的姑娘,还有人晚上要与家人一起度过晚餐时间,还有人要用音乐来歌唱生活....但一切的可能都变成了静寂的终点。
木脑壳最后执意要进入体育馆,当所有家属看到生还的并非自己家人时,绝望、悲痛、崩溃,所有的情绪再一次达到高峰。
木脑壳无比愧疚,网上说他因此患有抑郁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失去一个至亲已经足够痛苦,更何况是19个情同手足不是家人胜似家人的生死兄弟。
电影中有一句台词:Figure out what you can live with,and what you can die without.这似乎回答了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人的一生何其短暂,其中的痛苦、不如意人人有之,可是这些都是生活的常态,我们必须明白这些事情只能live with,可是这些不如意真的那么重要吗,在生命即将消失的时候,这一切生命中的炼狱与折磨你还会想起多少,你还会沉浸在这些痛苦中不肯走出来而虚度生命吗?
既然生而为人,请珍惜这仅有的一次体现生命价值的机会。
电影英文名字叫做:Only the brave.据说来自希腊酒神狄俄尼索斯的一句话-only the brave enjoy noble and glorious deaths.只有英勇的人才能享受高尚和光荣的死亡。
而在中国,司马迁也有句人人皆知的古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十九个英雄的生命无疑是重于泰山的,高尚而光荣。
最后,掌声和敬意献给英雄们。
RIP.
打分高主要还是因为牺牲情怀吧
真实事件改编,可发挥余地非常低。或许主旋律拍成大制作就不是很合适。突然出现一段中年危机真是吓到我了。
影片从容不迫的塑造、铺垫,让观众从银幕上「认识并熟悉」这群人,感受着他们聚会、彼此开玩笑时的喜悦,明了着他们工作的伟大,最后…为他们流泪。
真实事件改编,一群糙汉子平民英雄
嗯,詹妮弗 康纳利
题材很好,但是电影平淡化的描写,让我这种追求节奏感场面感的人略感乏味,最后每个人照片一张一张出来的时候也蛮感动的。
花了两个小时做铺垫,整整一队人唱着歌,开着玩笑,就全灭。一直吹有多牛逼的领队,莫名其妙的判断失误,放弃焦土,转移守农场。在面对大火的生死关头,19个人中,没有任何人表现出质疑和焦虑,对火势威胁也漠不关心。在危机面前如此散漫的精神状态,本身就是对消防员职业的侮辱。
What a shame. Such a promising story. And the movie was... too long and so boring.
其实是最多值四星的片,但是结尾着实又被感动了一把。救灾场面整体占比不大,核心在于人物塑造,灭霸爆裂鼓手督爷几个演技派真是在发光,还有詹妮弗康纳利,也好久没在银幕上见到了。这些年看了很多优秀的美式主旋律,难道我们就没有同样的题材同样的故事吗?真的应该感到羞愧。
不得不承认,结尾的照片一一闪过是巨型催泪弹,浪子回头,家庭的爱,近乎军旅题材一样的战友情,但是,以真人真事作为故事蓝本,明明可以拍的更好……
全片唯一震动我的是前面主角一闪而过眼神坚毅的要去蚍蜉撼树对抗大自然的某一刻。有时候数学需要好,19条人命贵,还是一座农场贵?可能地球人太多,人命真的不值钱吧。拍得还不如美剧,高分是因为主角全军覆没。美国主旋律,男味儿冲天,且全片没有一个有色人种,这还是大美利坚吗?The 5 largest ethnic groups in Prescott, WI are White (Non-Hispanic) (89.9%), Asian (Non-Hispanic) (4.82%), White (Hispanic) (3.28%), Two+ (Non-Hispanic) (1.77%), and Black or African American (Non-Hispanic) (0.189%).
”幻视”炮爷的太太演“灭霸”Josh Brolin的老婆,我去笑一会儿啊(才发现其实看过好多布洛林的片子啊)
没意思
剧情其实很流水账,感动人的是这个真实事件本身,Jeff Bridges真的是毁容级演技。
又臭又长
其实应该引进看看,山火多可怕。写在30名消防队员牺牲在扑灭山火的时候
看不下去了,最后有点震撼,节奏太慢
带着回顾灾难事件和学习防灾知识的期望,结果看了100分钟流水账家庭肥皂剧。导演也许是想通过各种情感纽带唤醒观众的同理心,而我的直观感受只有不会让亲人和朋友去当消防员。
前面觉得有点无聊,看到最后还是哭了…片尾把原型的消防队员们的照片放出来超感人,而且感觉到了片子选角和演员们扮相演技的走心。至于what can I live with and what can I die without这个问题,真的很值得扪心自问,也是真的好难回答…
以我们的角度来说,其实挺难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