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是我家

Nirgendwo in Afrika,情陷非洲,无处为家,非洲的天使(港),Nowhere in Africa

主演:茱莉安·柯勒,梅拉布·尼尼泽,Sidede Onyulo,马蒂亚斯·哈比希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斯瓦希里语,德语,英语年份:2001

《何处是我家》剧照

何处是我家 剧照 NO.1何处是我家 剧照 NO.2何处是我家 剧照 NO.3何处是我家 剧照 NO.4何处是我家 剧照 NO.5何处是我家 剧照 NO.6何处是我家 剧照 NO.13何处是我家 剧照 NO.14何处是我家 剧照 NO.15何处是我家 剧照 NO.16何处是我家 剧照 NO.17何处是我家 剧照 NO.18何处是我家 剧照 NO.19何处是我家 剧照 NO.20

《何处是我家》剧情介绍

何处是我家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开始于1938年,即将爆发的战争阴影笼罩着每一个犹太人。为了避难,沃尔特(米勒·尼尼兹 Merab Ninidze 饰)带着妻子杰塔(茱莉安·柯勒 Juliane Köhler 饰)和女儿雷吉纳(莉·克卡 Lea Kurka 饰)远赴非洲大陆,希望能够在那里躲避战火,开始新的生活。 刚开始,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让杰塔感到十分不适,背负着巨大压力的她将怒火和怨气全部发泄在了丈夫身上,夫妻两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变得岌岌可危。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接二连三发生的意外,杰塔渐渐习惯了充满了辛苦但也洋溢着幸福的生活,亦懂得了珍惜眼前人。而年幼的雷吉纳更是融入了异域文化中,还在当地结交了许多好友。战争结束了,一家人的去留成为了最大的问题。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报告医妃王小毛的奇幻人生绿衣骑士瑞卡湖深之处苍山平凡岁月的魅力祝你好运她妈妈不喜欢我办公室老公的春天终极天堂爱着西镇警魂第三季迷失伦敦支持女孩们铜雀阁湮没之地放手爱乾坤斗转凤离巢鲁邦三世PART4我的野兽默契第一季每天吓你八小时卿何薄命之羔羊少女寻根问祖震精游戏暴力罗曼史爱的救赎

《何处是我家》长篇影评

 1 ) 写给自己

好看。

战火一起,什么生活,什么追求,什么理想,通通都归于零,什么都没有了,生存成了最要紧的问题。

历史不过是一个化石,其间的血肉是人的生命填满的。

等待到了极致,就连亲人的死讯也是让人嫉妒的。

就算你不是纯正的犹太人也没关系,只要你是犹太人就该死--什么他妈狗屁逻辑!

有好多话都很喜欢,比如说:“总有一个人会爱的多一点,而爱的多一点的那个人会很脆弱。

”,“不同并没有什么不好”好想去非洲旅行,还要了解非洲的音乐。

宗教和各种信仰的富有,是音乐的土壤。

 2 ) 逃离灭顶之灾

2022.03.07

故土难离,在希特勒的纳粹开始迫害犹太人前,选择离开德国,是何等的有远见卓识,何等的坚定信念和意志。

很多后来被纳粹迫害的德国犹太人事先大都看到了危险,尤其是那些中产阶级犹太人,他们不差钱,有机会离开,即使断了他们的财路,他们还是坚持不离开。

他们面对舍弃优越和安逸优柔寡断,缺少离开的信念和意志,一丝侥幸心理让他们得过且过。

正像爷爷麦克斯那样“我怕旅途劳顿,这一切一两年就结束了”

韦特就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男人他在纳粹还没有迫害犹太人的时候就嗅出了危险的气味,写信给他的妻子叶缇,放弃一切,带着女儿速速离开德国,来到遥远的非洲肯尼亚,远离欧洲战火的蹂躏和摧残,远离纳粹恶魔的喧嚣和迫害,仿佛一片世外桃源,隔岸观火,别有一番感触。

和纳粹灭绝人性的迫害相比,非洲的贫困和疾苦简直不值一提,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在失去人的尊严和面临死亡威胁面前,逃离成为唯一的选择。

乘船从德国到肯尼亚的隆加整整走了六个星期,千辛万苦。

女儿小蕾第一次被非洲人抱起,近距离的触摸他们那巧克力肤色,心中充满了好奇。

同样,非洲人也对白种人充满好奇心,一群黑孩子怂恿一个孩子偷偷的摸一把叶缇的头发,引来哄堂大笑。

非洲除了贫穷,还有落后,尤其是风俗习惯方面的落后,比如男人不运水,那是女人的活。

佣人欧瓦帮她拎水,遭到一切非洲妇女的嘲笑和讥讽。

叶缇再也受不了这里的艰苦生活了,抱怨老吃蛋和玉米糊,小蕾不能上学,她要打包回德国,韦特回道“我们至少活着”,“活着干什么?

祈求老天下雨?

”,韦特告诉叶缇一个惊人的消息,昨天纳粹德国烧毁了犹太教会,侵占了犹太的商店,他们将犹太人的一切毁坏殆尽,纳粹不在当我们是人”,而他们在德国的亲人渺无音信。

一席话让叶缇目瞪口呆,从此再也不提回德国的事了。

韦特本是业界精英,人中翘楚,怎可能甘愿一辈子做个农夫,葬送了大好的前程。

靠天吃饭,给人打工终不是长久之计,大概率的怀疑铺天盖地的蝗虫袭击应该对叶缇造成了不小的恐怖阴影。

女人多是感性的,来的时候“拿不起”,走的时候“放不下”,太多的不舍和牵挂,但是最割舍不下的应该还是夫妻情感。

韦特最终用真情打动妻子,夫唱妇随,事业爱情双赢。

 3 ) 将纯真渐渐渗入心底

我实在是喜欢这样的故事:在帝国文明之外的土壤上,原始部落族群的人们渐渐把自己的纯真渗透进白人殖民者的心里。

饱受了被国家背叛又亲人离散的犹太人,也只有在这方土地才能抛却文明世界的残酷,慢慢疗伤。

女主人最终并不想离开非洲的农庄,在她看来德国已不是祖国,敌人仍然存在,那是一个积聚着恐惧和悲伤回忆的地方,另一方面,她想留在非洲也不仅仅是被动的逃避,这里有她付出的汗水和心血,遇到蝗灾和村民一起奋力驱赶的她,生命已经牢牢的和这片非洲土地绞在一起了。

这种生活比起她在德国时当千金小姐的养尊处优,要来的辛苦太多,却也激发着蓬勃的生命力。

最喜欢的还是小可爱和欧瓦之间的亲密情感,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成见,那么纯真坦诚,实在太美好了。

两人第一次见面时,欧瓦把小女孩高高抱起,叫她小可爱,而她呢,俯下身紧紧搂着他的脖子,抚摸他蜷曲的头发,这一幕我是打从心里发出了微笑。

欧瓦对小可爱的爱灿烂又细腻,他为她抓小鹿,在放学的路上张开双手迎她喊着小可爱…… 这样的亲密在最后告别时真叫人心伤,不过欧瓦的纯真还是让我更多的觉得如沐春风,也感叹原始部落人的智慧和洞察力真是远远超过所谓的文明人,记录一下欧瓦要离开时的对话:“你在这里干嘛”“我在等日出”“为什么?

你要去市场把狗卖掉吗?

”“我不要你看到我,拉姆勒和我要去旅行,第一个去旅行的人不能哭。

男人在时机一到时就该去旅行。

帮我和小可爱道别”“难道我要跟我女儿说,他走了,他不想再见到你”“小可爱会明白的,她一向明白一切,她的眼睛和心跟我们一样”“拜托欧瓦,跟她道别”“爸爸,欧瓦必须走,难道你要他的心死去?

”“胡说,道别又不会害死人,不然我早死了”“别走,你不想去旅行的”“好好照顾主人,他还像个孩子,你很聪明,要帮他指点迷津”

欧瓦说的对,男主人还像个孩子,他需要人指点迷津。

全片男主人给我的感觉是面目模糊而矛盾的,他虽然决绝的主张逃亡非洲却在非洲迷惘,他爱她的妻子却不知如何宽慰她又如何自我宽慰,他身为犹太人被德国驱逐内心却仍然对祖国难以割舍,他说他想要回德国去当法官为新德国出力,然而在女儿说“妈妈需要你留下帮忙,我宁愿留在学校。

为什么会这样,爸爸?

”他回答“我也不知道”。

最后结尾我太喜欢了,卖香蕉的非洲妇女和女主人之间的短短两句对话,满含着人性的善意,由此引发出深深的对非洲大地的眷恋,也隐隐让人对新德国的未来抱有一丝希望,我忍不住眼睛有些湿润 。

全片精致的台词太多了,真是一部值得回味的好片。

 4 ) Das verbannte Leben

Nirgendwo in Afrika ist ein Dokumentarfilm. Der Film wurde in Kenia gedreht. In 1938, Walter Redlich ist ein Anwalt, aber weil er eine Jüdische Familie hat, er muss Deutschland abreisen. Er und die Familie haben nach Kenia gegangen. Walter arbeitet auf einer unschönen Farm in Kenia. Seine Tochter Regina liebt das anderen Land. Sie lernt die Sprache des Landes und spielt mit die Afrikanischen Kinder. Sie machte einen guten Freund mit dem Koch Owuor. Aber seine Frau Jettel hatte ein Luxusleben früher und sie kann nicht sich an das Leben dort. Sie hatte sogar den Afrikaner diskriminieren, weil sie schwarz sind. Sie kann nicht Fleisch dort essen und sie beklagt sich immer seinem Mann. Dann sie finden, dass sie einander nicht wissen und sie nicht zusammen sind. Eines Tages Jettels Mutter und schwester wurde vom Nazi getötet. Sie akzeptiert die Tatsache und verrät ihren Körper, um einen Job für Walter zu bekommen. Jettel fängt das Land abzuscheneiden an. In 1948, der Krieg endete. Walter bewirbt sich als Richter im Deutschland. Aber seine Frau Jettel und seine Tochter Regina mochten lieber in Kenia bleiben. Sie lieben das Land und die Leute tief. Endlich, die Familie gehen nach Deutschland, weil sie zusammen sind. Ich liebe das Film. Es ist bedeutungsvoll. Als Juden, sie sind Ausländer überall. In Deutschland, sie ertrugen schreckliche Verfolgung laut der Regierung von Hilter. In Kenia, werden sie von Kolonisten von England gefangen, weil sie deutsche Staatsbürgerschaft haben. Aber die Familie lernt zu lieben. Neben die Liebe unter disen drei Menschen, das ist die Liebe unter Leuten von verschiedenen Ländern und Kultur. Sie finden das Zugehörigkeitsgefühl im unruhigen Jahr. Walter entscheidet sich dafür nach zerstörten Deutschland zurückzugehen und er sagt veileicht er ist ein Idealist, aber onhe jede Hoffnung, die Welt wird zerstört.

 5 ) 何处是我家

没有气宇轩昂的《走出非洲》的大气与励志,此片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思考。

犹太人的一家三口因为二战即将爆发陆续到肯尼亚生活,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到慢慢融入到了非洲自然、平等、淳朴的生活,与当地黑人一起共事生活,当二战结束,一家人可以回德国,但是已经融入当地生活的母女却不愿回到那个“文明”的社会,对犹太人的成见及歧视不是希特勒创造的,不平等的生存环境即使有着更好的物质条件,却不应该是人生的追求。

影片非常细腻地描写了非洲当地的生活环境,如庆典、战蝗虫等,把非洲黑人描写得敦厚单不愚钝,美丽的场景加上温柔细腻的情感,让这部二战题材的影片有一种别样的磅礴。

 6 ) 殖民下的非洲

如果别人偷了你的牛,你再也看不到了,因为你的牛已经死了。

如果别人偷了你的地,你还是能看得到,因为你会留恋这片土地。

一个当地黑人对从军营中出来打工的男主角讲到。

当地黑人看起来很不情愿和这位mzungu(白人)交谈过多,因为他们的到来抢夺了原本属于他们的土地。

想要为自己曾经生活的土地耕耘生活,甚至还要来排队竞争职位,只为留恋的那片土地。

有时我会想,他们是不是真的知道,没了这片他们赖以生存的地方,他们还能剩下些什么?

 7 ) nirgendwo in Afrika

朋友借给我这部影片已经近半年了一直没有什么兴致去看一部那么承重的影片2007年的第一天苏州下雨似乎比较适合做一些承重的事情于是翻箱倒柜的找出了这张片子何处为家?

当初借这张片子的原因很简单只是想听听德语影片好让自己不是那么轻易的忘记德语在德国生活了近5年当看到主人公面对去留的时候想到了自己当时离开德国的情景何处为家?

走的时候我想我也很“穷”的吧

 8 ) 家在何处

德国电影《无处为家》获得了当年奥斯卡的最佳外语片奖,可以说是实质名归。

作为一部同样是二战背景下的电影,影片的视角却很是独特,它并没有把战争作为主线,而是把主人公一家逃亡非洲后与非洲之间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表现的淋漓尽致。

影片很有意思,很多时候是以孩子的视角来表现他们一家在非洲的生活,尽管一开始女孩的母亲因为不适应非洲的生活时常发火抱怨。

而相对于大人,她的女儿则很快适应并融入到了非洲的文化与生活之中。

在与那个非洲孩子的交往中我看到的是一个白色皮肤的非洲女孩。

影片有一个片段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女孩对非洲男孩说他们都长大了,以后她不能再脱光衣服让他看到自己的身体时,黑人男孩说在他们这儿所有女孩都是不穿衣服的,在他的眼中,她也和她们一样。

于是女孩脱掉了衣服和那孩子奔向远方嬉戏。

这个情节也说明了女孩已经完全融入了非洲的文化与生活之中。

小女孩一家的黑人管家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们一家人,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也是影片的另一个看点。

但他们是德国人,战争结束后他们一家还是回到了德国。

女孩的父亲是伟大的,他并没有因为祖国抛弃了他们而抛弃了祖国,毅然在祖国最需要他的时候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而女孩则永远记住了非洲这一块她成长的土地。

影片之外,这其实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本同名的自传体小说,更详实地表现了作者也就是影片中的小女孩在非洲的生活以及离开非洲之后的故事,推荐给大家。

 9 ) 人,真的是感情动物。

临近78届奥斯卡,央视电影频道连续几天在播历届奥斯卡获奖影片,虽然安排在凌晨时段,虽然我第二天必定要顶着熊猫眼上班,我还是难以自制的坐在了电视机前,纵情流连于光影之间。

昨天晚上播的是曾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无处为家》(Nowhere In Africa)。

德国女导演卡罗琳•林克执导,舞台出身的朱莉安•科勒、梅波•尼尼兹主演。

影片处处流露出女性的细腻温婉。

广袤荒凉的非洲大草原,干旱少水的肯尼亚,淳朴善良的当地人,不同文化间的隔阂,战争带来的创痛,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考验着主人公一家的意志和情感。

从优渥的欧洲中产生活到肯尼亚农场的辛勤劳作,女主人公由起初的抱怨,对丈夫的鄙视,对身处现状的不满,到后来的独立,自强,并渐渐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和热爱上这片收留和拯救了他们的土地。

这一转变,是喜人的,也在影片自然流畅的镜头下,显得那么水到渠成,似乎就是你身边发生的故事。

最吸引我眼球的还是故事的讲述人,小女孩莱吉娜,一颗没有经受过成人世界污秽玷染的心灵在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就申申地被他吸引并爱上了他。

没有种族偏见,没有身为白种人地自傲和不可一世,对于妈妈地警告不予理睬,与黑孩子两小无猜,与善良地黑人厨师Owuor结下了深厚地友谊。

她宽容,可以接受不同族裔和肤色;她善良,收养了可爱地小动物并悉心照料;聪慧,在与校长地对话中展现了超乎年龄的睿智和成熟;她很热爱这片帮助他们全家地土地和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

她很快融入了当地人地生活。

并把他们视作亲人。

与同龄的孩子们玩耍嬉戏,一旦睡不着地时候就跑到好朋友家里借宿,参加当地人地祈祷,在学校中因为身为犹太人遭受到伤害在她视为家人地黑人朋友那里得到了温暖地慰藉。

还有黑人厨师Owuor,他善良,大度,睿智、忠心耿耿,重情重义。

对于病重地男主人悉心照料,对于初来乍到地女主人对他地颐指气使默默忍受,对于小主人莱吉娜宠爱有加。

最终凭借他的宽厚和善良博得了一家人地尊敬。

最后,他抱着小狗坐在墙角等日出地场景,让我几乎落泪,他以男子汉地姿态,向小莱吉娜挥手告别,高大地身影显得那么寂寞孤独。

带走了他们共同生活地点滴,带走了主人一家对他和这片土地的眷恋。

人,真的是感情动物。

 10 ) 想点事情:我们可以书写什么样的大女主

看《何处是我家》的时候,脑海里不断下意识在做对比的是另外两部电影——《印度支那》和《走出非洲》。

这三部电影有非常高度的相似性,讲述的都是西方白人女性在不同时代境遇下,走出欧洲“文明社会”,来到野蛮落后、未开化的异域文明,从抗拒到扎根,在这里找到真实自我的故事。

(写到这里,突然意识到《面纱》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这一类电影,不过就不做对比了,感觉影版的《面纱》更多还是一个爱情故事)这几部电影其实或多或少都有点白人中心主义,带着殖民者居高临下的凝视意味,其中以《印度支那》尤甚(越南半岛成了法国母亲不听话的黄皮小女儿,女儿要离家出走闹独立,母亲只好忍痛放手)。

但是因为书写的都是女性故事,所以那种让人不适的感觉最后还是可以被冲淡。

因为归根结底,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战争都是男性挑起的,而女人千百年来总是被动承受着男人的暴力冲动带来的代价。

她们看似柔弱,却又如此坚韧,像藤蔓可以包裹所有的苦难,又像种子可以在任何地方扎根。

《何处是我家》中的叶缇和Regina就是这样的女性。

我认为这两个女性形象的确立,是这部电影最成功的地方。

否则作为一个人物命运型的故事,其实电影的整个情节线是有点散的。

主人公没有贯穿始终的目标和行动线,总是被动承受外界的变化和打击。

个人感觉这种故事写起来是最难的,很容易像电视剧。

要是没有足够的奇观和有独特性的人物,可以说这个电影就完蛋了。

说回这两个女性——叶缇从始至终都是一个不完美的女人。

前期是个公主病,作为德国犹太人,大难临头了,还把闲钱花在买晚礼服上。

自恃矜贵,心底里瞧不起非洲人,嘴上还要说自己“对黑人没意见”。

后来当他们作为德国俘虏被英国人抓走后,她自愿献身给了一个英国大兵。

虽然此举说是为了解救丈夫出俘虏营,给他谋份工作,但在跟这个英国大兵相处的几场戏中,你很难在她身上看到受辱的意味,好像享受的成分还更多一些。

她有情欲,也不引以为耻,婚姻感情不睦的时候,她也不介意跟丈夫的犹太朋友调调情。

这个女人身上的道德瑕疵太多了,如果在国内院线上映的话,一定会受到广大观众的千夫所指。

但是,我真喜欢影片对她感情的处理——她虽然有过两次出轨,但并没有成为她婚姻中”埋的雷“。

虽然也有后续再交代,但都是四两拨千斤地就过去了(如丈夫让她脱去上衣,像非洲女人一样;多年后Regina提起自己目睹了母亲的出轨,母女发生小小冲突,也没有在女儿心中留下什么创伤)。

她和丈夫的感情始终是在流动的,有感情很好的时候,有互相怨怪的时候,也有彼此牺牲、彼此支持的时候,但总是在一起。

试想想,女主跟别的男人睡了,在一般的爱情电影里是多大的事啊!

可以演绎出多少纠葛冲突,但是在这里都不存在,所谓的不忠跟现实中的各种生存困境相比,轻如鸿毛。

我们看着她从最开始的白人大小姐,慢慢成长为非洲土地上拼尽全力生活的“大女人”;从凡事斤斤计较,到最后学会松弛,什么事都打不倒她——这种女性人物的成长,太迷人了。

写到这里,对Regina我也有点懒得写了。

只是想思考,今天我们国产剧中的大女主形象可以怎么样更进一步?

不再只是美丽又有钱,聪明又上进,被最好的男人爱;所谓的“黑莲花恶女”,也总是被男人伤害之后才会恶。

我们不敢写真实的人,不敢写真正的道德瑕疵,是因为观众太挑剔了,还是我们自缚了手脚?

《何处是我家》短评

另一个《走出非洲》罢了...

7分钟前
  • 大宸
  • 还行

应该是部好电影,可惜没好好看。

8分钟前
  • 岑思录
  • 还行

男人一到时机就要去旅行。最难忘记在日出前离开的背影,黑人厨师太帅了,要向他学习。

12分钟前
  • 滚来滚去
  • 还行

最后那个拿着香蕉的老人的一个笑容竟然莫名的触动了我的心灵,隐隐发烫;音乐忧而悠扬;家为何物?家在何处? 家是祖国,家是一个可以让自己获得身份得到尊重受到认可的地方。家还是自己身边最最深爱的那个人。

14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一部犹太民族二战史,最让我感动的是她女儿与厨师的深厚感情。

18分钟前
  • 弦哥
  • 推荐

精致的画面,细腻的情感,美好的河山,一部十分震撼的电影。

21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二战中一个德国犹太小女孩在非洲的成长史,折射出战争、种族、家庭、友情等多个课题。典型的以小见大,但感觉有点过于游离了。

24分钟前
  • 核蛋Klakt
  • 还行

从爱情到战争,从种族主义到殖民主义,从无以为家的犹太人到叶落归根的德国人,这部作品想要探讨的主题太多太广,最终免不了有一点点顾此失彼。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其中也包含了无数极其动人的细节。“身为一个理想主义者,我很骄傲,因为这证明我对人类还有信心。”

26分钟前
  • 猪头妖怪
  • 推荐

7/10。二战题材中非洲向来是一片乐土,因为这里是远离阴云、世界大同的心灵港湾,不需强调故事性,总有闲适的生活感觉和异域风光勾勒出蒸馏水一样纯净的观赏感受。女性在当地环境驱使下也经常受不住婚外情的诱惑,导致本片直接滑向了流水帐式廉价浪漫主义,另外捕杀蝗虫景观还是[天堂之日]最具感染力。 @2015-02-06 05:40:39

29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典型的奥外片,算是全程基本hold住,问题就是信息量太大,什么都没说明白。

32分钟前
  • 猫猫
  • 还行

女性导演电影一贯特有的平淡和细腻。连角色性格的转换也淡得让人不知不觉。多次出现的女生梦呓呻吟与一段非洲音乐的配乐印象深刻。煽情虽然少不了,但是也没刻意过分的乱戳G点。结局很棒。 地址:http://goo.gl/YSr8Z

35分钟前
  • M.
  • 推荐

平静的剧情,却以小见大,涉及了很多深刻的内容。种族的和解,文化的和解,仇恨的和解,无不令人动容,也重新给予我们“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希望。虽然是深夜看的,但观看体验很舒服、很专注。观看过程中打了四只蚊子,也让我忆起影片中的疟疾、蝗虫。【注意】影片中有较多露骨内容!

36分钟前
  • Orbiu
  • 力荐

7.0/补片奥外#大家都说有爱就有家,有老家是万幸,有爱更是万幸。

39分钟前
  • 异度恋
  • 还行

没有高高在上的白人、没有愚笨迂腐的非洲人、也没有西方殖民文化的傲慢与自我中心,反倒是真实地呈现出西方白人在异乡时的手足无措与非洲人淳朴开朗的天性。没错这不是理想生活、这是真正需要的生活。

41分钟前
  • 一脸横肉张小晒
  • 推荐

没有谁能真正的融入异域文化——除了孩子——骨子里根深蒂固的是白色人种对有色人种的怜悯与傲慢,正如《英雄》在本片面前的一败涂地;终究,最后三十分钟走与留之间的冲突拯救了这部片子,正如这场超现实主义的蝗灾解开了男女主角之间的死局;作为西方传教士帮佣的后代,我突然很好奇,在幼时长辈口中仁慈的西方主子眼中,我的祖辈又是如何的一副形象?

43分钟前
  • 风吟
  • 还行

膚色、天候、冷漠與熱情、適應與憂慮……《何處是我家》是一部以大量對比畫面構成的電影,在尖銳的差別之外,溫暖整個故事的是主角一家與非洲鄰居、同僚互助,跨越種族的愛。全文:http://hou26.org/zeta/children06.htm#e

45分钟前
  • 侯二六
  • 力荐

@2024-06-02 19:02:06

48分钟前
  • 虾仁🐷心
  • 较差

是真的,so-so而已。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50分钟前
  • egmont
  • 还行

2003年,第75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影片对人物与环境的融合过程做了重点展现,叙事错落有致,心理刻画层层推进,避免了令人窒息的压抑感与痛苦莫名的挣扎,却平添了一丝漂泊不定的宿命。本片走冷峻的写实路线,所讲述的故事“泪水指数”高得惊人,但影片处处显得质朴、敦厚。

53分钟前
  • 梦之安魂曲
  • 还行

二战背景下的背井离乡,作为一部德国电影,《何处是我家》将“家”放置在了非洲,电影从逃难者的视角缓缓展开了一个从欧洲到非洲的故事,一家三口日常生活为引的展开,至美的非洲景色与非洲人的善良纯朴,让人融入了电影中的生活,而反种族性别歧视的内核,更是融入在了电影爱与包容的温情里。

58分钟前
  • 梦里诗书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