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军
L'Armée du Salut,Salvation Army
导演:阿卜杜拉·塔亚
主演:Said Mrini,Amine Ennaji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摩洛哥,瑞士语言:法语,阿拉伯语年份:2013
简介:《救世军》是年轻摩洛哥作家阿卜杜拉·塔亚的导演处女作,根据他的同名自传小说改编。电影以第一人称讲述主人公的成长故事:“我”(Said Mrini 饰)出生在摩洛哥港口一个庞大的家庭中。尽管阿拉伯世界严重恐同,但成年男子也会在私下想办法解决需要。由于“我”的家庭负担严重,懦弱的父亲默许男人们对“我”进行性骚扰以获取..详细 >
因为导演
正如同性合法所在国家一样 同志也同样趋向去往那样的国家 同性电影真的和网球一样遍布世界各地啊 是选角的问题还是 觉得西亚人种比北非好看
妈的 我怎么就找不到一个瑞士的sugar daddy呢
其实他不是爱,他只是想要从原生家庭里解脱。
演了点啥呢?自我救赎?自我放逐?痛苦抉择?傻傻搞不懂啊!
阅
阿拉伯电影中的第一个同性恋角色。是个有名的作家自传,1小时21分钟,主要描述了小时候的成长经历。或许是因为作者独特的表达,我没怎么做到感同身受,但相信其中的苦肯定只有作者自己知道。
和不久前巴西的《未来海岸》一样,当发达国家的gtm已经在重点聚焦平权主题,欠发达国家的作者们依然在描绘着基佬们逃离故土、寻找自由以及寻找过程中的跌跌撞撞和迷惘彷徨。最后一部门竟然越看越伤感,转念想想片中的少年现在已经成了作家和导演,又觉得欣慰了。
演员都不错,角色完全和故事融为一体,摩洛哥平凡一角很真实,镜头感非常好,压抑的家庭和无处安放的青春期让人有共鸣
人生的跨度十年,让我们看到男孩为什么会选择逃离故乡,导演也没有太多实验的元素,他也没想去叙事化,他只是不知道什么叫叙事节奏,他在这部处女作里唯一做到的就是堆砌各种自传性质的情节,然后用一堆镜头堆积出来这么一个空洞的玩意。导演该去补脑些好电影,有些满脑子诗意的观众该去读点诗歌。
350M。自传改编!最后通过骗取一个瑞士人的感情,成功到了瑞士去读书,逆天改命。家里真的生太多了!!还是要计划生育设一个上限。很底层的人,有的时候真的只要通过出卖自己的身体来改变命运。从他默许船夫要他配合,要三倍的价钱,就知道他对瑞士人只有利用,没有感情。
生活的汪洋里,一两滴甘甜泉水的滋润显得那么弥足珍贵记忆难忘,却又那么无济于事。可以理解前半段的冗长铺陈与生活细节展示是为了说明逃离的必要性,但仍然太过冗长了。摄影很棒。
演员没有自传本人好看哎,镜头很干净,但是故事叙述性不强,最后和男人的争吵,表现方式让我觉得有点矫情?不过这一路走过来也是挺勇敢的
自導自編自傳。揭示環境與自我掙扎。整部電影聚焦於作者年少傾慕、幻想直至成長後的迷惘、無可奈何。但整體內容過於空泛作者化。
尼玛非洲人民法语都说的比我好了要加油了!...瑞士叔挺帅的啊 两星半
导演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改编的电影,故事其实应该是很有看点的,男主的父亲一直默许别的男子对男主进行性行为,然后获取一定报酬,而男主从小崇拜的哥哥却跟一个女人私奔,于是男主的渴望离开摩洛哥去别的国家重新生活。然而时间跨度大,细节太有难度,导演留了太多的空白,让观众根本无法入戏,差评!
主人公好不容易逃离了祖国、家庭,在苏黎世救助站让室友老乡唱自己年少时记忆中的歌谣,是怎样的心境?人不停抗争命运,但无法抹去身世的烙印。
摩洛哥第一部同志电影。镜头语言很不错,北非异域风情让人联想到另一部同影“白丝线”,可惜情节太空泛了——据说是作者自传改编?那么作者的人生阅历显然还不够...
无趣
由于没有中文字幕,我就着英语字幕看完了,有些地方理解得不够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