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觉得这个剧还是很不错的,我非常喜欢这种有质感又有剧情的剧,会让人有想看下去的冲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故事,有大上海的繁华也有小市民的烟火,我弃了同期的几部偶像剧,但是却每周两集不停的追,还感叹这部剧的热度不够有点可惜。
可是!!!
但是!!!!
为什么要有查晓萌这么气人的角色呢?
两个换镯子的故事贯穿主线,婆婆的换镯子虽然伤人,但顶多是道德层面上的,或者说是诸多婆媳矛盾的一个集中点,虽然会为刘茵难过但是也是在可以理解的范围。
但我不理解查晓萌突然开始起歹心去换刘茵的镯子然后还理直气壮的去责骂刘茵,脑子有什么大病?
前面她的小心和自卑还让人觉得有些共情和心疼,后面的剧情走向完全让人只想把她送进局子。
偷了最好的闺蜜的传家宝去买自己的房子,还站在道德的至高点去指责她闺蜜怎么怎么样,那可是几百万的东西,是货真价实的盗窃,不进去合理吗?
如果最后的结局让她受到应有的惩罚,我会给这个剧打五星,可是最后却开始洗白了???
这是什么逻辑??
甚至刘茵发现了来问询她的时候,她有一点点悔过懊恼吗?
没有!
她还回镯子了是因为她男朋友回来找她等她回家?
what?
偷换了闺蜜的镯子,然后低阶卖了,然后买了自己的房子,然后还反复指责闺蜜,然后死不承认,然后还回去就没事了??
天知道我看到她都到公安局门口了又离开有多生气,成年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编剧不让她进去强行洗白,那这个剧只值三星。
女主角刘茵原生家庭重男轻女从小不受疼爱,造就她独立的性格。
由于原生家庭的影响,她敏感,渴望爱,别人的一点关心也能够欣喜很久。
因此刘茵对于婆婆的亲近才如此触动,并且不断行动去对婆婆更好,把婆婆当成亲妈一样的孝顺,也希望将心比心以此换来婆婆能够把她当成亲生女儿一样真心相待。
然而事与愿违,她付出了那了那么多,只是感动了自己。
在婆婆心里,刘茵是比不上自己的亲生儿女,她只不过一名中途闯进来的外人。
刘茵付出得不到期望回馈,难免伤心、失望、崩溃。
“把婆婆当成妈”并没有问题,但我个人认为,是否过于理想化?
婆婆不是妈,她对你没有养育之恩,也不是亲生儿女……对于自己的另一半的妈妈,是否可以做到亲密有度?
保持一定的界限感,尊重、关爱、做朋友等,但是一定不要把婆婆当成亲妈。
对于本身自己的儿女而言,爱一定会倾斜,这是人性,也是常态。
婆媳之间需要培养感情,但需要时间。
毕竟儿女的感情已经培养了20多年,这是不能相比的。
有爱,要理智对待,关系才会更健康。
力量的传承女主多少有点光环,现实中虽然鲜少存在,但她许多做法和期待,非常真实,破灭的时候,粉碎得真切。
她那句“妈您说的非常对”让我印象深刻。
无论如何,先把对方的情绪和观点接过来,才能把交流的话语权流动起来。
当一个人表达欲望喷薄而出的时候,只出不进,唯有被接纳,才能有契机和能力去听别人的“理由”。
这部剧有一幕,婆婆慈爱地拍着媳妇的小手儿说“我也需要人帮忙,现在啊,可以放心把这个家,交给你啦”!
看的时候寻思,导演发糖happy ending!
回屋叠衣服,突然转念想到:其实同性力量的传承,都是博弈后得到的。
心理学说,孩子的心理学独立,往往都是与同性父母对抗,作为成熟标志。
往往,这种“交给”都是无声。
男孩子和爸爸对恃女孩子和妈妈较劲每一场,都是力量的相见。
所有奋起对抗的力量,终究是因为想要获得它。
在斗争中,体会琢磨研究,有一天赢了,你的力量,就成为我的力量。
在交锋里,知己知彼,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对方的智慧力量。
婚前,得到妈妈力量的传承;婚后,得到婆婆力量的传承。
蛮力,就无头绪征战。
智慧,把力量化为己用。
这剧拍的挺创新的。
除了开头码头那个采访,其他镜头的光影,挺奢华的,有点大上海那种纸醉金迷的意思,还有万花筒样式处理的城市夜景。
感觉有点光污染。。。
城市夜景反而看不清蓝盈莹的戏挺不错的。
她和婆婆两个人有时候的话外旁白的创意挺好,但是过渡的不好,太仓促,突兀,不够丝滑。
婆婆这个演员很优雅,有气质,所以觉得很美丽。
感觉她对她孩子是真的很好,打心里爱那种。
对牛骏峰挺期待的,但是演技其实有点浮夸,跟麦通对戏的时候,觉得麦通这个人物的内心os可能是:这是哪里来的傻子?
牛俊峰和蓝盈莹演的夫妻不像夫妻,很有距离感,在家里外面都是一样的相处模式,没什么区别。
麦通一对演的像情侣。
还有中间的那个文字说明,挺有创意,但是不切题。
有个特别的是,剧中处处有牌匾,婆婆家里写的是家和万事兴,还有石舟欣一家人和婆婆一家在说刘因换镯子的事,也出现了一张牌匾,婆婆一家和刘因在饭店吃饭也有一张,写的恩情意重。
这还挺有意思的。
说来奇怪,看完《婆婆的镯子》后,我对结婚这件事反而没以前那么排斥了。
虽然这部剧,讲的是俩人结婚多不容易,婚后生活又怎么一地鸡毛。
这部剧以刘茵为第一视角展开。
一个外乡女孩,独自在上海打拼多年,工作做得不错,人长得漂亮,情商也高。
最后还嫁了个上海老公,尤其这老公还通情达理,处处宠妻。
可以说是非常完满了吧?
但现实生活不这样,婚后的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处理等等棘手问题,分分钟能让你之前取得的优秀成绩瞬间归零。
“家庭关系里,我们还是新手。
”刘茵、石磊,还是婆婆,在新的家庭关系面前,大家都是新手。
但是呢,同样是新手,容错程度却不同。
刘茵犯了错,全家批评,即使是个误会,也得为了一家人和和睦睦想法子去道歉;婆婆犯了错,人人都说她是家里的长辈,得让着。
婆婆自己,也端着长辈、家庭权威的架子,不肯服软。
“女人结了婚,对于娘家,你是亲戚, 对于婆家,你是外人。
”所以我们女性为什么要结婚呢?
自己一个人不香吗?
但,开头我说,因为这部剧我对结婚这事儿没那么排斥了。
准确地说,是看到刘茵的婚姻生活,忽然就乐观了。
原因在于:她想明白了。
-刘茵对于结婚这件事,是很有规划的。
她在上海工作那么多年,多少还是希望能留下来的。
尤其,生在那样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里,回老家就意味着和以前一样,接受母亲把女儿辛辛苦苦赚的钱,一分不少地转给儿子。
多窒息呀。
上海虽然压力大,但好歹离家远自由啊,这里没人催你结婚,没人逼着你成为“扶弟魔”,更不会用老一辈约束女性的那一套来束缚你。
可,没什么生活是真正完美的。
中国各个地区都一样,家庭矛盾,妯娌关系不可避免。
尤其在上海本地人眼中,这里寸土寸金,是很多外地人眼中的香饽饽,事关利益,婆婆自然对刘茵没个好脸色。
这一点,刘茵显然也是考虑到了的。
爱情可以虚无缥缈,婚姻却得脚踏实地。
一套几百万的房子,足以让很多女孩对石磊趋之若鹜;而她却不见得能再遇上一个石磊。
也许,剧一开头,俩人在相亲角汇合那段,正是暗示了两人在婚恋市场上的旗鼓相当。
导演没有讲两人从相识到相恋这段过往,直接跳到了结婚和柴米油盐上。
在我看来,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
不刻意制造戏剧化冲突,只客观展示现实生活中婚后生活的矛盾已经足够令人肾上腺素飙升。
也因此,这部剧让人觉得很有代入感。
再看看刘茵在见家长这件事的应对策略上,是怎么做的呢?
她先是不卑不亢、有礼有节地去男方姑姑家里,没有惊讶于对方的豪宅居然这么豪,面对对方有钱人的做派,也毫不怯场,只是自然而然地,像进了一家装潢气派的商场。
(ps.石磊姑姑之前在《三十而已》里饰演过那个住在顶层的王太太,《婆婆的镯子》里,她家住的还是这套房子hh)看看这架势,像不像一个在职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然后去大厂面试的资深人士呢?
刘茵的得体与底气,在我看来,更多是得益于她在职场中的积累,尤其,作为人事,她的专业就是看人。
这一场“面试”下来,她就懂了,石磊家虽然是实打实的上海人,可毕竟房子小,石磊妈妈觉得不体面,才把见面地点选在了姑姑家。
越是疑心刘茵贪图自家房子和上海户口,便越是把自己的弱点暴露在了刘茵面前。
一个是强势、小资的上海婆婆,一个是在职场上摸爬滚打、看人脸色多年的新一代年轻女性。
这场婆媳大戏,有看头。
最终,这婚到底还是结了。
-剧名叫《婆婆的镯子》,顾名思义,镯子是刘茵和石磊结婚时婆婆给刘茵的礼物,传家宝来的。
不过,在这部剧里,这镯子承担的功能可不小,之后的很多家庭矛盾都和这镯子有关。
在原著的“创作手记”里,作者陈果说,之所以想写一个和镯子有关的家庭故事,是她看到很多女性同事手上都戴着一个翡翠镯子。
她花了很长时间琢磨这个现象,最后发现,相比于其他钻石玛瑙之类的首饰,镯子最能代表中国女性。
千百年来,女性都被要求要温顺、和善,正如这翡翠。
就,很有大家闺秀气质吧。
所以,剧中这个镯子,首先一层,是代表了中国传统女性。
再一个,这镯子也是婆媳关系不断变化的重要因素,代表了家庭中所有足以产生矛盾的鸡毛蒜皮。
因为婆婆给了刘茵这个镯子,娘家才没坚持要礼金,婚才能结;因为这个镯子,刘茵看到了婆婆温暖的一面,这个价值不菲的镯子代表了婆婆对她的爱,所以她决定,要对婆婆比对亲妈还好;随着剧情推进,刘茵发现这镯子居然是个假货,和婆婆的联结便断了,也让她明白,媳妇终究是媳妇,最多只是半个女儿;之后,因为一场误会,刘茵被全家人看作是一个贪图钱财的小偷。
在这里,具象化的镯子=礼金=人与人关系的试金石。
同一个物件,在过去与现在意义已然不同,可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它都把女性圈在了一个框里。
说到底,这翡翠镯子可以是有钱人家一件体面的首饰,也可以是足以换上海一间房子的钱财。
人心的猜忌、贪念与欲望,在这小小的镯子间,暗潮涌动。
这还仅仅是前三集的内容,后面关于这镯子又会牵扯出什么故事来,说不好。
那个民国的富家大户、贫穷的艺术家麦通,又会与这镯子发生什么样的交集?
当镯子的矛盾摆上台面,刘茵与婆婆的关系又会演变成何种?
这个还在磨合中家的未来,又会走向何处?
-《婆婆的镯子》说白了,讲的还是家庭中种种矛盾,但不同的是,它讲的是当下的年轻一代与老一辈人的相处问题,现在的年轻人有自己的主意,自信、独立,不再像以前的婆媳剧,动不动就是受气媳妇恶婆婆。
那是老一辈人爱看的,年轻人可不爱看。
可,在我们的文化体系下,婆媳关系必将是世世代代要面临的问题,不去讨论,不意味着它不存在。
这部剧呢,用了一种比较新颖的形式去呈现。
比如,它用打破第四面墙的形式,让刘茵直接与观众对话,拉近了角色与我们的距离。
还有一点,是我个人特别喜欢的。
它展现了刘茵、石磊妈妈强势的一面,也非常温情地展现了她们脆弱的一面。
很有人情味儿。
比如,刘茵的性格比较独立、好强,那是因为在她的原生家庭中,母亲也很强势,而且,发现没,这种强势只存在刘茵身上,不在弟弟身上。
是不甘心。
不甘心母亲把大部分的爱偏心给了弟弟,所以她要斗。
由此,她好强,独自在外打拼,职场上深谙人心便找到了原因。
不过同时,她也因此变得缺爱、缺乏安全感,看着很精明,很会算计。
这些种种,都让这个人物立体起来。
再比如,婆婆的性格强势,还有点作,很有小市民的一面。
但是你会发现,她这种性格是有点外实内虚的。
在家里,有老公、儿子宠着惯着,在职场上她是护士长,人人得让着。
可一旦和刘茵硬碰硬,她就虚得快速败下阵来。
说白了,她不是真强势,只是嘴上不饶人。
再往后看,当她发现给媳妇买的镯子是假的时,那种心虚又不好明说的窘迫感,瞬间就告诉观众了,这个婆婆是真心把刘茵当自家人的。
只是她的善良温情里,带了些傲娇成分。
在这部剧里,我看到的是婆媳互相磨合的过程,而不是总想着赢过对方。
生活本就是如此,很多时候,每个人都没有错,只是在某件事上,各自立场不同罢了。
婚姻也是如从。
鸡毛蒜皮面前,本就没法讲道理。
只有学会让步,学会调和,婚姻和家庭才能长久地走下去。
芒果季风剧场,《婆婆的镯子》接档了《我在他乡挺好的》,由都市情感转向以婆媳关系为主的家庭伦理剧,可是,只有14集,太不符合这类题材剧集的设定了,连看了三集后,果然,从内到外都打破了传统的“家庭伦理剧”的概念,非常现代化,非常都市化,虽然聚焦的是恒古不变的婆媳关系的难题,却拍出了不少新意。
电视剧的第一个镜头就很有意思,定格在上海的外滩,大近景的切入,以新闻采访的形式,通过相亲角,展开了对当下年轻人婚恋观的讨论,这里面隐藏的关键信息是一线城市。
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使得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背井离乡成为了一种常态,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打破了边界,也对新的家庭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两个人的相遇可以跨越千山万水,可是背后两个家庭的融合却荆棘丛生,如果这种相遇还夹杂了本地人的优越感和外地人的偏见性,那么矛盾就会更加激烈,这也正是刘茵和石磊面临的困境。
在这部剧中,石磊是上海本地的土著,刘茵来自不知名的小城市(南方的,我猜测),交往了三年,男方的母亲还在试图拆散双方,是看不上女方的外地身份,也是提防着女方的精明算计。
反过来,来自小城市的刘茵的母亲,确实是算计着嫁女儿的利益得失,特别是在自己还有一个儿子的基础上,心中的天秤就没有公平过。
继门第之后,地域的“阶级”成为了另一道婚姻中隐形的围墙,这里面包含着门当户对下固守的经济藩篱,又衍生出了地域性的价值体系。
很显然,《婆婆的镯子》有着非常浓厚的海派风情,特别是在情感上的处理上极其细腻,人物之间“勾心斗角”的拿捏也是分寸感十足,这点与北方大不相同。
其实,我身边也发生过相似的事件,只是男女身份互换,城市也变成了北京,女方是北京土著,男方来自东北某个城市,没有百转千回的绕指柔,而是当面锣对面鼓的直接刚,物质上的矛盾反而退居其次,更多的问题还是城市给予人的生活方式的不兼容。
在我身边的这段真实故事中,男方的父母,选择了在大年三十的晚上首次空手拜访女方的父母,并在女方父母“客气”的挽留下,选择了留宿在女方父母为他们腾出的卧室里,而女方父母在客厅将就的同时,也在内心埋下了一颗难以拔除的钉子。
这样的故事本质上与刘茵的母亲执著的讨要彩礼是一样的,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婆婆的镯子的矛盾升级。
石磊的母亲始终担心的是过于美丽、精明的刘茵和她背后精于算计的家庭,是会让自己儿子吃亏的;我身边人女方的母亲一直在意的是男方的不成熟和他背后家庭的不讲究,是会让自己女儿受罪的。
与之对应,刘茵的父母非常在意嫁到大城市的女儿带来的体面和未来对家里弟弟的帮衬;我身边人男方的父母始终觉得比女方小三岁的自己儿子才是放弃更多的那一方。
一组有趣的对比,我们不去深究始终不可调和的性别优势,只说地域性的影响,已经确确实实波及到了当下的家庭关系,即使是家庭条件的门当户对,也掩盖不了不同城市下生活方式的差异性。
从这点来说,《婆婆的镯子》的切入视角非常与时俱进了,在婆媳关系中,对当事男主角的情感矛盾已经让位于家庭身份认同感的矛盾,这种新的更加开阔的视野是非常难得的,一些细节尤其让人印象深刻。
比如刘茵和母亲就彩礼问题的争执,石磊与刘茵第一次爆发换玉镯矛盾的冲突等等,都没有被过度演绎成狗血的桥段,而是处理得平滑且适当。
这就已经打破了传统家庭伦理剧中喜欢无限放大人物缺陷,以达成激烈对抗的套路。
剧本显然在原著小说的基础上,进行了比较丰富的加工,把最抓马的题材演得并不悬浮,并且在此之上,也有进行框架的尝试,这是另一层新意。
比如用定格的形式来侧写人物内心的旁白,在中间穿插字卡的形式来打破第四面墙,以及带有致敬性的镜头使用,和大量BGM、配乐,还有每集结尾衔接的属于另一个民国版的镯子的故事,都充满了创新精神,也是一种冒险,因为新的表达形式很有可能会失去传统热衷于狗血剧情的中老年观众,婆媳关系的题材又推拒了年轻人。
当然,也可能收获一波感同身受,这种感同身受于我来说,就是城市感。
不要小看城市感的渗透,它一直就存在于镜头语言中,从亦舒的《流金岁月》到陈果的《婆婆的镯子》,上海的华丽,始终未曾改变过,也只有属于那座城市的人,才能最真切地传达出城市的味道,城市与人的相爱相杀。
当婆媳关系由走入一个家庭,升级到走进一座城市,或许这就是当下家庭关系中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这其实可以算作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彩蛋吧?
剧尾处的“民国番外”让镯子的来历也露出冰山一角,为本就扑朔迷离的剧情又添“新坑”。
镯子到底是不是宁家传家宝?
还是只是宁夫人临时买来的道德枷锁。
初见宁家辉煌气派的婉清,在宁夫人的糖衣炮弹攻击下,在还不了解二少爷的情况下就同意出嫁,结果结婚当天才发现二少爷是个瘸子。
本来想走却因为宁家人的热情和关系决定留下,结果好巧不巧又不小心摔坏了镯子。
也就和刘茵的镯子上有金缮工艺对上了,所以这镯子就是石头家传家宝镯子的由来吗?
这个民国番外真的是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最近,有很多爆红的电影和网络剧频频出来核炸,搞得大家目不暇接。
然而芒果tv却低调的放着一部像溪水涓涓一样流淌的情怀小剧——《婆婆的镯子》。
顾名思义,以一只镯子为主线,展开的一系列故事。
镯子,情起于皇帝,承载了几代人,一往而深。
它不像大片一样让你的心跟着主角跌宕起伏。
讲述的是人们生活中的小故事,它看起来是渺小的,但却有细微不同的处世之道。
镯子是“邪”还是“正”,是欲望之火,地狱之门,还是文化情感的传达?
它的价值,是人衡量的,还是石头本质就有价值?
就看人们怎么定义它。
依我个人之见,导演想表达的是“家和万事兴”比镯子重要。
何为家?
中国传统里,家的标准就是“和睦”、“情”。
而礼、孝、贤德是它们的基本。
牵头做这些事的第一类人就是“婆”和“媳”。
那么镯子成为婆媳之间重要的信物,一种荣耀,一种文化的传承。
所以镯子能够把婆媳的情系起来。
这样一代传一代……到了现代,这种文化的传承发生了转变。
婆婆没有把镯子传给媳妇,而是给了自己女儿,所以发生了仇恨和纠葛。
在镯子的映衬下,我们看见了人性的良知。
婆婆:偏见太重这个来自普通家庭的婆婆,谁给她的勇气?
用金钱去衡量他人,穷的就瞧不起。
①儿子结婚的房子是他们掏的,有底气②她是个三甲医院的护士长,很有成就感。
③男主姑姑家非常有钱,婆婆动不动就带女主去男主姑姑家吃饭参观,炫耀。
婆婆的偏见让她决定把该属于儿媳妇的镯子,给了自己的女儿。
女主:自私、爱财来自二三线城市,结婚的时候在金钱上没有做什么贡献。
娘家只会叫“穷”。
故事的开始是女主的一段独白:“想换工作跳槽会不会鸡飞蛋打?
想走遍世界又怕回来,一无所有想成家立业,又担心不能美满。
过得力不从心,却又不敢泄气。
”看到女主患得患失的样子。
你是否能理解,如果没有好的出生,也没有遇到财阀老公,普通女孩子为获得幸福而焦虑的样子!
她走出小城市,想在上海定居下来,不容易。
大城市的房价,就算白领也望而却步。
找对象的标准就是能在上海买个房子,那才能叫踏实。
女主被婆婆瞧不起,被阴阳怪气的嘲讽。
让她对金钱的欲望倍增。
接着,故事巧用一只镯子,来给她答案,镯子就能解决她的焦虑,给她幸福。
但也使她盲目,让她散发出负能量,偷了镯子。
女主闺蜜:阴险一只镯子就能够让人性的阴暗面悄然萌芽。
闺蜜也需要有个房子和一个爱的男人。
她正在慢慢地修这个果。
女主的镯子来路不正,让闺蜜产生了一个邪念——以假调包那真镯子。
这样就能加快“修成正果”的速度。
男主妹妹:宽容、理智故事中一个正能量的人。
男主的妹妹与以往的电视剧人设有反差,以往的电视剧喜欢把有钱人塑造成有能力、冷漠、衣食无忧、贪欲的人,而剧中,没有丑化富人,也没有美化穷人。
这妹妹不是来给女主添乱的,不是突出女主的“善”的。
这个妹妹寄养在姑姑家,家庭富裕,名牌随买,自己是大律师。
所以不计较得失。
家是需要大家一起来维护的直到婆婆生了重病,男主不想像姑姑家借钱看病。
于是想当掉镯子来救命。
这样,所有的真相才逐渐露出水面,故事也接近尾声。
结局很有深意,在情、爱、生、死之中充斥着情感的纠葛和内心矛盾中的抉择里。
最后顾全大局,皆大欢喜。
有人说,在视金钱为唯一价值的今日世界里,我们还有没有别的价值可以追寻?
《婆婆的镯子》告诉我们,达成和解,家庭和睦比镯子重要。
女主在最后关头勇敢的面对现实,正视自己的错误,并配合救婆婆,也得到男方家里人的宽容。
男主妹妹在之后关头,出了个主意,使结局圆满。
身为律师,她态度是:法律是容情的,迫不得已,就不一定非用法律的武器去制裁别人。
所以,追回了镯子,镯子回到了原来主人的手中,婆婆有钱救命,闺蜜被谅解。
结局没那么惊艳,却散发着祥和的光芒,坏人有悔改的机会,悟性比理性更吸引人,体现为人处事的艺术。
价值不菲的镯子,如果你把镯子看成实现梦想的希望。
它就是妖。
如果它能救人一命,它就是救命稻草。
镯子还有特殊的暗示,跳不出自己的执念,生活处处是囚徒。
我们不要陷入金钱的囚徒里,不要被它的“环”所限制,囚禁了你的思想,正确的使用它,你就会幸福,不然给你带来灾难。
家和万事兴,让社会变得更和谐,少点戾气之人。
真假镯子一直在掉包,这个故事线索挺吸引人的,真镯子到底在谁手上呢?
剧情一环扣一环的,戏剧冲突很强,第二集真真是吊足观众胃口
刘茵听了同事的话发现镯子是有点不对劲,然后去找鉴定师鉴定才发现是赝品…刘茵试探婆婆心意那一段,有那么一股婆媳之战的感觉,期待后面的剧情发展了!
就喜欢这样剧情,紧凑,不拖沓,而且总是能出乎意料,但是又合乎情理。
虽然石磊刘茵CP也不错,但是我最喜欢的是婆媳关系那条线,邬君梅不愧是老戏骨,演技真的很好赞,蓝盈莹的表现也很nice,新手媳妇刘茵人设我还是蛮喜欢的
写论文的时候看见我妈在看,然后就一发不可收了。
说真的,还行吧。
确实是几乎全员演技在线,邬君梅我简直要爱上了,一颦一笑甚至翻个白眼都很有趣味,她真的太有魅力。
牛骏峰很帅,这部戏我才知道他原来还会唱戏,忘记在哪一集有一次情绪爆发演得很好。
蓝盈莹的话我之前不是很喜欢,撇开这个演员本身,这部戏里真的演得不错啊,不懂为什么热评叫蓝盈莹别演戏都好,她真没那么不堪,不过很多台词确实还可以进步(例如q会发成ch,x会发成sh这样子)。
石舟欣在这里的妆造真的很好看很有气质,(感觉跟章若楠有点像),看了她其他照片觉得这个造型要不直接半永久吧。
不过石舟欣这个角色后期的很多心里矛盾我真是换位思考也很难理解(她因为两个妈和好了感觉自己前二十年努力白费了那里)。
剧里石老师这个角色很讨喜也很真实这种软软的性子。
这部剧真的挺还原老百姓的真实生活,情景方面父母和石磊夫妇的家就很有生活气息,没有那种国产剧里贫穷但是住着大平层那种浮夸。
然后很多的场景(天桥、电影院、刘茵的公司)感觉都挺用心特别并且接地气的,没有那种强烈的钢筋水泥流水线上生成的国产剧感。
没有狗血的爱情,很多是生活的鸡毛蒜皮。
感觉像是普通外地人在上海成家立业多少都会经历的困难。
中间还提到很多次阿莫多瓦hh说到底能看下去的原因还是因为没有那么多滥俗的桥段,有些对白设置还真是让人没想到。
不过理想化的也还是有很多(说到底这部剧根本就没有人性引起的大风大浪,大家其实都是普通小市民)比如最后那个宁老板无条件帮助周老板家就有点理想了,现实里商人哪儿找这么好的。
还有一点就是刘茵这角色真是蛮惨的,换我我早砍人了(夸张手法),不得不说她娘家那边发生的事和唯一对她好的弟弟那里真是蛮惨蛮俗的,不过也算慰藉吧,说不定还就有这种极端重男轻女家庭出来的正常(指正常)男人呢。
还有一点就是看到热评说把心机算计和穷人联系在一起,把高尚纯洁和富人绑定。
首先这里所谓的「穷人」也就是指除了周老板一家外的大部分人,如果一个月前就这样定论的话那跟刚认识别人就给别人打标签有什么区别啊。
况且这里本质就是设置矛盾误会,把一切都归结于心机也太差劲了吧?
其实说真的,正是因为生活条件的差异,「穷人」就更要精打细算(褒义),「穷人」在生存和生活方面也多了更多的压力。
而富人,尤其是石舟欣那种天生拥有那些良好条件的人,其实就是生长在温室里,他们被他们拥有的物质条件和人力资源保护得很好,确实完全可以做到天真无邪。
你说电视电影如何如何,你说刻画影射如何如何,可是现实确实就是这样的啊。
看到有评论说不要一开始怎样怎样最后都是大团圆结局的也是有点失语了,据我所知不团圆的好像也不少吧。
而且这部电视剧没看多久就可以看出根本就没有什么「坏人」啊,不都是偏见和误会引发的吗(不过这也是这部剧过于理想化的另一方面)针对这部电视剧而言,如果只能在某个角度轻飘飘地这样概括一句狗血到大团圆,那也是挺可悲的。
有一个问题是这部电视剧的打光好像太猛烈了,很多时候白得人五官都要消弭,同时第一次连看三集的时候真的以为是我家电视出问题,有时候导演抽帧抽得真是莫名其妙且大段大段,造成观感上的不舒坦。
石舟欣她两个妈和好,给她夹菜那一段滑动变焦跟整个饭桌整体情绪也是不匹配的,还不如慢慢地把镜头拉出来呢。
总而言之我觉得应该是瑕不掩瑜吧,至少没有那种看大部分国产电视剧切条都觉得无语的感觉。
心里对情节和对白设置说的脏话也不多hh。
算是让我看到了国产电视剧没有「一切都在无可挽回地走向庸俗」,或许也仅此而已吧
婆婆的镯子 (2021)6.02021 / 中国大陆 / 家庭 / 李昂 / 蓝盈莹 牛骏峰
对牛骏峰的印象之前停留在微微一笑和演员请就位中的自闭患者,当时就知道他演技不错了,没想到在婆婆的镯子里再次被牛骏峰惊艳到,几次哭戏都绝了,单凭这部剧的演员演技,就值得四星半!
蓝莹莹演的可以,很自然
世上只有妈妈好
看到大家都讨厌晓萌我就放心了,PS:说明王鹤润演的好啊,大家不要上升到演员啊
看了十分钟感觉不错
彩礼,房子,首饰,婚纱,唯独没有爱情。十级美颜亲妈不认的滤镜,每一个演员要么面目可憎,要么愚蠢至极,说着毫无逻辑的台词,演着自己都不知道是谁的人物,扭曲的人性和价值观,没看过这么恶臭的剧,感觉有股绿色的臭气缭绕着电视机喷到脸上,国产剧太可怕了。
每个人都有因为说不清话而令人生气的时刻
最讨厌这狗血的勾心斗角,可它又实实在在存在于生活中。不喜欢就躲远吧。不喜欢和人争,也不屑于和谁争。
在抖音看过一些片段,我觉得蓝盈莹演技挺自然的,但是这部剧怎么说呢,剧情不太可,男一有些懦弱无能,牛骏峰只有战长沙的小满还算出彩,等他演男一的时候感觉撑不起来,跟蓝盈盈之间没什么cp感,当然有一部分是角色不讨喜的缘故
看了一集,剧情好无聊,弃了
这剧挺有意思的,第一次get到了蓝盈莹,演技真的不错~战长沙第一次看牛俊峰的戏,希望他越来越好~戏剧性,冲突性,镜头设计,滤镜都挺有特色的~
除了舟欣没一个正常人
最后两集剧情有些牵强,整体还可以,婆媳关系如果最后真能如此通情达理就阿弥陀佛了
家庭婚姻的戏是看不下去
上海婆婆因儿子有病,才会答应外地媳妇进家门,拿假镯子骗儿媳,媳妇自己花3000买特需号去鉴定真伪;另一边,外地妈为给儿子买房,让亲女儿要巨额彩礼,当爹的默认。每集都在撕,所有人都精于算计,真的不是在黑上海人?
剧情紧凑 时长感人。蓝盈莹气场可以
抛开老套的故事。这没有灵魂的大光圈和变焦,真是亮瞎眼了。导演是干影楼转行的?你要是不懂光影的戏剧推进和情绪渲染功能,就不要乱用啊。
本来想四星,但中间旧上海那一家的来来回回真是看的头疼,那一部分统统快进,整个故事到了结局也好似没写完,舟欣要怎么去和亲妈继续,还有所有房子都卖掉了,镯子看来也要被卖掉,也许还有下一部,真的建议一集别切这么长,集数虽少但每一集更新观看时都有点犯卡…
看了两集看不下去去看小说,发现小说好看的多
上海妈妈可不这么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