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根据泰国的民间传说改编,一开始是带着看恐怖片的心来看的,没想到最后被逗得笑到捶地,还感动得一塌糊涂。
虽说是恐怖片,但是主角的的造型就很好笑,为了贴近原著吧牙齿涂黑就不说了,但是小麦跟他的战友的发型一个比一个‘时尚’。
看过《鬼4虐》这类的泰国恐怖片应该都认识小麦的几位战友,他们在几部泰恐里都是搞笑担当,在这里也一样。
尤其是跟小麦回家,认识了小麦的妻子小奈,之后根据各种线索争论小奈是人是鬼的情节,各种笑点频出,反转不断。
几个人坐小船为了看船尾的小奈是不是鬼还一起唱歌,听起来莫名其妙的情节,但它就是猝不及防地出现了。
还有几个人在寺庙那段情节也是好笑到不行,明明电影主角都很认真地‘逃生保命’,但是就是有不同的意外跟笑点。
但是恐怖的元素还是有的,无论是村民对小奈的闭口不谈,还是小麦的战友各种猜测臆想小奈是鬼,都有营造恐怖的氛围。
也许这种利用胡搅蛮缠的搞笑打破营造的恐怖氛围的手段就是这部电影的一大看点,喜欢的会觉得很有趣,讨厌的会觉得是“挂羊头卖狗肉”。
最后当真相出来,怕鬼的小麦原来早就知道小奈是鬼,只是小麦深爱小奈,没有戳穿小奈营造的假象,甘愿跟变成鬼的小奈在一起,这里也是电影的一个反转,一个泪点。
总的来说,还是挺喜欢这电影的,剧情紧凑不拖沓,故事也有始有终,还挺治愈的。
写于2014年。
鱼对水说:你看不见我的眼泪,因为我在你身体里。
水对鱼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中。
————题记当一个人死去,他会变成鬼吗。
这也许是一个愚蠢到不能再愚蠢的问题,但是我要回答:会。
因为他不舍离去,他爱着他身边的人,他必须回来。
他说,为了爱,他骗了他们。
这是多么美丽的谎言。
真爱是什么,是一个人说:我怕鬼,但我更怕不能跟你在一起,没有你的日子,我该怎么办。
也许活人不能和死人在一起,但是因为爱,点燃了生的希望,融化了生与死的隔膜。
只要你在我身边,无论你是谁,因为我有爱,你就是唯一。
For Love,Anyway,I will always love you,FOREVER.
3月28日全泰国上映,4月1日,future park,我来了。
很久没有写影评了,或许是太忙,或许是没有遇到值得下笔的电影,或许,这些只是我偷懒的借口。
这个故事,在泰国被翻拍过很多次。
对泰国人而言,这个故事正如中国对聊斋般的耳熟能详。
自从上映以来,票房一直遥遥领先,已过亿。
很多中国观众之所以会想去了解这部影片,我想,是因为那个出名的小帅哥,马里奥吧。
无论从故事情节,票房,还是男女主角上来说,这部片,都值得一看。
然而对我来说,看这部影片,是个意外。
我不喜欢看鬼片,不敢看鬼片,对我而言,鬼片是块禁地。
但今天去到future park,10个影厅9个放PEE MAK。
第一次在泰国见到这般长的队伍,排队看电影的人,一家五口都有,很神奇。
最终,一个人,下决心排在了队伍末端。
当时心里庆幸的是,这至少是一部喜剧鬼片。
可以说,这个故事情节简单,有些俗套。
大概就是讲述的,不过是一个人鬼情未了的故事。
纵使简单,却流露着让人最为之感动的真理。
故事一开头,演绎着男主角MAK出征,女主角NAK在家等候,在家的NAK怀着身孕,而孩子正要出生之时,她身边无人,不小心引发的一场大火,预留下了一片凄凉。
当MAK与四个战友回到家乡,见到家中娇妻,各种温存搞笑之后。
MAK和战友们逐渐发现全乡的人,每当面对着他们的时候,表现都很奇怪,渐渐地,四个战友发现NAK的不对劲,接着发生了一系列有趣而加点小恐怖的事件。
片子并不像国内的大片那样,讲究着各种华丽和渲染的色彩。
也不像往日的鬼片那般,阴暗地漆黑与恐惧。
片子虽是阴暗,却可以见到丝丝暖人心弦的阳光。
让观看的人,如我这种不愿看鬼片的人,都忍俊不禁,至少,我看到的不是惊恐,而是温暖与感动。
导演运用着各种搞笑的情节去演绎着这个万千观众心系着的鬼片。
男主角MAK虽然有些傻,女主角NAK总是面带冷漠,可是种种轻松而浪漫的话语,让人们记住的,是一种足以让观众沉迷的深情。
影片中,让我印象深刻着的,是男主角最后说过的一句话:我怕鬼,但我更怕不能和你在一起。
千古不变,俗而不烂的唯一话题。
爱。
人又如何,鬼又如何。
很多时候,真正的恐惧,不过是爱得不够深,不够真,不是吗?
I don't care who you are where you're from what you did as long as you love me 我不离去,不过是因为在乎你。
我不明了,不过是因为想爱你。
明知是部电影罢了,却还是愿意将感情投入进去。
去笑,去哭,去感动。
其实,这样,挺好。
爱是坦诚,但因太爱,所以隐瞒。
若是真的有MAK和NAK,俗世中的我们,愿你们幸福。
改编自泰国民间故事《鬼妻》,讲述历经曼谷王朝战争回到家乡的男主,发现思念的妻子其实是亡魂的故事。
虽然是恐怖电影,但却是搞笑恐怖电影的精品,故事里不乏满满真情和感动。
一句“我是怕鬼,但是我更怕见不到你”直戳泪点。
泰国人鬼情未了的故事,把喜剧和恐怖糅合在一起,片头的桥段确实很有喜感,不过这也冲淡了恐怖的意境,感觉看这电影开心更多些,不过最恐怖的不是情节和画面,而是影片中人物的......牙齿!
个个一口大黑牙,不光恐怖,简直恶心啊。
很少写影评,总觉得自己的文笔太差,写出来都没人看,但是看了片子不写点东西,总觉得心里堵得慌。
我就占着长篇评论的位置写个短评吧。
当我打开碟机听到蓝光导航菜单的背景音乐时,着实吓了我一跳,心想连背景音乐都这么吓人呢,不愧为泰国的鬼片。
其实这部电影我个人觉得非常好看的,首先没有日式,美式惊悚片那种复杂的剧情,本人看的电影也较少,看这种简单剧情的电影感觉就很舒服了。
这部电影主要就是说了一个事,男主从战场回到家乡,女主却因难产死亡,没能等到丈夫回来。
思念她的夫君,化作鬼魂等着丈夫回来。
其实就剧情来说没有什么特别吓人的地方,但是导演能把这种惊悚片拍成浪漫爱情片 确实令人佩服。
来看剧情,故事发生在泰国的一个村落里,男主其实早就知道女主是鬼,却因爱着彼此而冲破世俗的观念。
当所有人都反对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两个却彼此深爱着,不离不弃,明知道人鬼殊途,不可能有好的结果,但却只为了那份情,那份约定,最终感化了身边的人,博得了大家的同情。
看过这部电影,我觉得对我最大的启发就是,关于恋爱观,婚恋观。
我觉得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当中充满了浮躁,充满了现实,我们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却因种种原因,有的没有对象,有的还没结婚,有的刚刚牵手。
其实心里很明白,也想有个家,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吧,两个人一直都没有结合到一起。
反观电影中的人物,一人一鬼,由于相爱,最终都走到了一起,我想,本片导演拍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为了票房,也是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看清楚现在。
不要过多追求外界的物质条件,追求那些条条框框,其实两个人在一起,只要相爱就好了,导演想展示给我们的,或者说想倡导的婚恋观,还是自由,浪漫式,冲突世俗的。
最近都在看鬼片,看到这部评分还可以,就看了,就根据我看的字幕组来翻译吧,男主叫Mark(里面都叫他玛,豆瓣上叫小小麦),女主叫娜娜(豆瓣上说叫小奈)一开始,演的是玛和战友们在一起聊天,我还以为演的战争片呢,可忽然转换镜头,一个孕妇要生了,流血倒地,打倒了烛台,像是有感应一般,玛的伤口也突然疼了起来,却不知为何!
娜娜每日抱着孩子在门头前的岸桥上遥望,夜夜歌唱,却迟迟等不到自己的夫君归来。
在战场上,玛一直坚信自己能回家与自己的妻儿团聚,不管受多大的伤,都咬牙坚持下来了,终于等到他回去的那一天,他的战友与他一同回到了他的家,看见多年未见的妻子,非常开心。
可悲剧发生在第二天,他和战友一同去赶早市,却被告知自己的妻子娜娜早已难产而死,现已化为鬼魂,村子里的人都对他们避恐不及……玛的战友都开始怀疑娜娜真的是鬼,便想尽办法准备帮助玛,在过程中,大家都猜测到底谁才是鬼,并发生了一系列乌龙事件,最终取得美好结局!
其实我觉得这真的是喜剧,而不是鬼片,玛的那三个战友实在是太逗比了,每次看到有点恐怖的时候都会来个神转折,让你苦笑不已😂😂😂😂😂很喜欢娜娜,面对玛的时候温柔似水,而当有人想要拆散他们的时候,表现出来那个气场真的超强大啊,酷啊!
现在我都还不能理解他们为什么要光脚,那些荆棘划到不会痛吗?
还有那个牙齿是什么鬼?
看着好出戏啊最后说一句,这是一部集搞笑、爱情和恐怖为一体的鬼片!
为什么会那么高分我没想明白,真的很一般呀,要恐怖不恐怖,剧情也很一般呢。
这就是一部披着恐怖片的一般爱情喜剧片。
最后煽情部分集中在一起了,感觉还是有一些苍白的.搞笑台词和笑点呈现上很刻意,或许是我理解不了吧,总体上个人觉得只能算及格吧,最后不得不吐槽一下,度娘了一下那牙齿问题,虽然知道是文化需要尊重,但真的很难看呀
泰国的恐怖系列做得真好,在剧中我虽然知道有搞笑四人组,但有时候还是会捏紧我的拳头,有的时候气氛真的营造得非常秒,笑料百出但丝毫不影响这是一部恐怖片,光是那一顿枯叶加虫子的晚饭就足以吓得我不敢多说话,由于电影中参杂了喜剧元素,不是泰国纯种的恐怖片,结尾也是大团圆,值得一看,根本不吓人,反正有搞笑小分队在,怕啥。
我怕鬼,宝宝别吓我啊今天推荐的这部影片叫做《鬼夫》,在台湾翻译成《凄厉的人妻》,这算是一部泰式恐怖片。
全片虽然是以恐怖为基调,却充满了浓浓的温情。
泰国导演改编自99年的《鬼妻》,本片没有绚丽的服装,美丽的场景,演员统一以黑牙的造型登场,加之是还原曼谷王朝时农村的景象,总是给人一种乡村土鸭的即视感。
从最开始的恐怖阴森,到中间的搞笑幽默,最后温暖感人。
导演把细节处理的很好,会让你看完全片就觉得结局就该是这样,他们就该在一起。
影片自2013年在泰国上映后,票房一直居高不下。
横扫国内外各大奖项,2014年更是一举成为泰国历史上的票房奇迹,也成就了男女主角事业的巅峰。
导演也被称为良心制作。
影片讲述泰国曼谷王朝时代,在一个叫帕卡侬的小镇,男主麦克被迫参军,留下家里快要生产的妻子娜娜。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麦克凭借顽强的意志,终于和几个战友一起回到了帕卡侬。
当然了,打仗不是过家家,离开家数月的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妻子娜娜因为不小心流产而死,已经变成了鬼。
鬼妻娜娜每天抱着孩子站在江边,唱着盼郎归的歌,情真意切,(反正我是被娜娜圈粉了),可在村子里人的眼中却像是魔咒一样,所以村里人都知道娜娜是鬼。
回到家中,麦克看着自己的妻儿都在,说不出的感动,他说:“娜娜,我在打仗的时候,满脑子都是你和孩子。
我在想孩子生了麽?
多大了?
有取名字麽?
还有你还好么?
我没有想到国家,没有想到曼谷,我想得只有你,我爱你,谢谢你给我生了一个这么可爱的儿子。
”而娜娜看到丈夫的笑容,自己笑容中却深含无奈。
麦克本以为打完仗后,就可以一家人幸福的在一起。
可是村子里却总有人说他的妻子娜娜是鬼,麦克自然不信,不过他的战友却渐渐发现了娜娜的不对劲。
他们最后证实娜娜是鬼,认为人鬼殊途,想要告诉麦克真相,可总是受到很多阻挠。
影片前面娜娜问过麦克,你还是像以前那样怕鬼麽?
麦克一脸惊吓状说:“宝贝明明知道人家怕鬼还吓人家,宝宝坏人-_-#”“如果我是鬼呢,你会怕麽”“宝宝怎么可能是鬼嘛”听到这里娜娜只有笑,却怎么也藏不住眼神里的忧伤。
那是一种对连自己爱人都害怕自己的难过。
可是麦克一直满心欢喜,好像并没有注意到娜娜的眼神。
O(∩_∩)O村里祭祀时,娜娜带着面具和麦克一起去参加各种活动。
傻傻的麦克问为什么可爱的宝宝要带着面具,娜娜只是说,这样更神秘一些。
在鬼屋里所有的工作人员(也就是装鬼的啦)都被这个真正的鬼吓的不轻。
而麦克似乎并没有察觉。
摩天轮上麦克和娜娜深情的誓言感动了很多观众。
那一吻,似乎是永别。
最后道观里,看着倒悬房梁上,一头黑发拖地的娜娜,战友们纷纷劝麦克放弃娜娜,毕竟人鬼殊途,叫娜娜自己去投胎做人。
可麦克推开了战友,向着他的鬼妻走去,他说,从重逢那刻起就知道他的妻子死了,他知道生活在一起的不是活人是鬼,他说,不管你是人是鬼,都想和你在一起。
娜娜是真的感动了。
我想这就是中国人和泰国人的不同。
在中国人的眼里,人鬼殊途,就是不能在一起。
多数恐怖片最后一定是人为(也就是有人在搞鬼)。
而导演给了一个全新的定义:只要有爱,无论是人是鬼,都能打破世俗,穿越人潮去拥抱彼此。
像多年前在网上看到的一个小句子: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因为在我面前的你是我爱的那个人。
麦克说:“我怕鬼,但是我更怕不能和你在一起。
”影片高潮也是在道观里,得知不能和自己爱的人在一起,娜娜抱着一种既然不能在人世相爱,那我们就一起做鬼,去地狱猖獗的心态,把一双诡异的长手掐向麦克的时候,看到麦克脸颊上的泪滴,她仍是心软了,她不愿看到爱人难过,终是用一双惨白但纤细的手轻轻拭去麦克脸颊的泪痕。
“亲爱的,不要哭。
这样就不帅了”最后自然是happy ending啦~~结束片花中有很多他们在一起后的幸福生活。
很甜。
讲完了故事,我想说,最开始看的时候很膈应,觉得不喜欢他们的黑牙,觉得把我帅帅的男主丑化了,后来被剧情吸引的我也就渐渐对黑牙免疫了。
查资料才发现,原来黑牙什么的是因为和泰国的槟榔文化有关,古代是没有牙膏牙刷的,那时侯的他们就用槟榔,贝壳什么烧出的石灰放在器皿里捣碎,放在嘴巴里,用烟丝刷牙。
因为槟榔对牙齿有染色的作用,所以都是黑牙咯。
而且古代泰国都以牙齿越黑越美为标准。
不过从近代开始,觉得这种文化落后,也就没有继续黑牙了。
男女主都还演技不错啦,不然也不会是天王天后级别了。
男主马里奥是我很喜欢的泰星,中 泰德三国混血的他自然帅的不要不要的啦~尤其女主影片中看人的那个眼神,那叫一个冰冷如铁,胜似淬毒。
可是每次她看麦克的眼神永远温柔似水。
妆容还不错,画的很重,看起来就是女鬼的即视感。
周传雄在《黄昏》里唱着:依然记得从你眼中滑落的泪 伤心欲绝 依然记得从你口中说再见 坚决如铁我怕鬼,但我更怕不能和你在一起。
(^_^)Y(^_^)Y
被朋友推荐看恐怖片,说其实还有点搞笑。
然后我就看了。
女主角颜值真的太高了,是我最爱的类型。
真的好好看啊啊啊!!!
导致人家说泰语我也能接受了。
黑色的牙齿是潮流,我也觉得很神奇。
不过气死我了啊,不去伤害别人的鬼,为什么要被排斥和讨厌呢?
或许是因为她有伤害别人的能力,不能被大家信任。
为什么异类是悲剧之源?
北影节@党史馆,开头就猜到整个走向的电影,个人觉得慢镜头长镜头还挺好看,但影院至少一半人睡了,是在家里自己一个人很难看下去的电影
抱着镭射灯让整间车厢不那么空旷,打开投影机让整座小镇不那么单调。卡车司机游走在寂寞的公路和泄欲的黄碟里,后面骑摩托车追上来同样孤独的灵魂。我跟父亲同在车厢里却无话可说,父亲和我都发生艳遇却都不快乐。前面鱼疫绕路,我们像风车园里的扇片。把母亲的骨灰撒向大海,也把自己的寂寞留在北方。
3.5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巨大的扇叶将阴影遮蔽在女孩身上 占据着画面 向远处排开 孤独没有尽头的生活绑架着这个青春期女孩 压抑和对父亲的仇恨日益升温 导演通过大篇幅的流浪生活和土地环境描写用平缓的长镜头 将这股绝望压抑的气氛向观众释放出来 最终女孩砸车出走 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青春期的冲动与成长
-
这是一部深入探讨人性复杂面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洞察,让观众在紧张刺激的剧情中感受到人性的冲突与挣扎。影片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紧张的情节安排,生动地展现了冲动背后的心理变化和道德抉择。影片的导演巧妙地运用了镜头语言和音效,营造出一种压抑而紧张的氛围,使得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痛苦。同时,影片也引发了观众对于冲动与理性、自由与责任等议题的深刻思考。《冲动》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它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能够引发观众深思的人性探索片。通过这部电影,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更加珍惜和把握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
#BJIFF 公路片中的安哲,流淌着塔可夫斯基的风声,只是这份旅途没有终点,绵延的情绪也不知因何生发,风霜雨雪在北回归线以北的荒原上无所依从,父女的隔膜更无从着落…… 我总感觉胶片的质感增添了影片“大师之风”的气质,作为电影最本初的物质本体,它似乎总怀有某种原始的神秘和母性,令我安眠。
#2024北京 亚洲首映3.5
充满能量,或许导演也在躁动。
我觉得报看,难以忍受的沉闷,和看安哲老塔不是一个感觉,不是360度运镜就是大师吧😅一部让我中途不停看表的电影
BJIFF 240425 党史馆
给低分吧,不合适;给高分吧,不值当。感觉父女俩太i了,其他人也陪他们一起i。或许影片就是想广袤空旷的空间之上,构建/展现这样一种人与人疏离冷漠的关系?
终究我还是不适合看这种过于平缓意识流虽充斥氛围意境但故事性缺失的片子,虽然vanlife是我很感兴趣的题材,但毕竟看无依之地的时候我也睡着了!
3.5
11th@14th bjiff@北京坊。俄罗斯公路片。中间放电影认识骑摩托车男孩那段睡着了一会儿。颗粒度很高的真电影,像是我猜测的白内障患者眼中的世界,模模糊糊枯黄灰蓝的调子。风景美。海边气象观测站和退潮死鱼画面对我来说是种奇观了,盯着画面仔细地看想把它们深深印在脑中。出现的三个女人加摩托车男孩的背部都很美,薄薄的脂肪加标致的肩胛骨。中间看男主轮廓隐约跟普丁一个模子嘛,又走神想了一下欧亚大陆最标致的元长相在中心而中心是哪里这个问题,从中心往四周人们五官和轮廓脸型都开始逐渐变化。警察打人那段不喜欢,似乎在自我强化野蛮性和非文明性。男主好有魅力。为啥父女俩不多说点话呢。最后字幕出现了摩尔曼斯克,似乎是拍摄于那里。
昏昏欲睡,场景萧瑟,和寒冷潮湿的、无处投放的情感。故事性实在是没有,运镜手法也有点复古,所以会有点晕,睡了半小时……
有点安哲,走出影院有一种死了很久然后复活的感觉
#BJIFF 2024#❌就算让我边看边睡我都不愿意……
痛苦的观影过程,确是我一直迷恋的母题。
壮阔,苍凉,颓败。很contemplatif的影片,摄影加分,但不适合困的时候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