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时间,大概是高中时吧,很喜欢那种港式的幽默风格。
那时候最喜欢的电影路数就是这种被我自己定义成港式轻喜剧的电影,代表作为《百年好合》、《行运超人》、《老鼠爱上猫》之类的笑点通俗、阵容养眼、结局温馨的小成本电影。
其实相对于周星星风格的喜剧来说,我更喜欢这种傻兮兮的,半伪文艺半商业性质的,节奏轻巧,看完就忘的类型。
不操心,看完站起身就走出情节,不至于被电影里的情绪忽悠得绕梁三日都走不出来。
看《扑克王》之前一个星期我去电影院里看了《十月围城》,看完第二天我又在电脑前看了《风声》。
前者让我在黑暗的观众席里泪流满面,然后那种昏天黑地的情绪足足纠缠了我三四天走不出来,直到满腔震撼化为七千字长文才排泄干净。
后者结局处我不知不觉滑落一行热泪(对于冬天冰冷的面部来说,的确是很热的热泪),没有前者给我的震撼和悲伤,但还是招人眼泪了。
由以上叙述得出,我是个看电影很容易动情很容易被导演牵着鼻子走的人。
之前看报纸评论说,在大片云集的贺岁档里,炮灰电影们的身影如此落寞。
其实《扑克王》也还好了,至少在电影院的宣传布置上也占到了不小的一席之地。
博彩题材也很容易让人想起经典的发哥,算是很讨巧。
虽然从头到尾我都没看明白他们到底怎样才算输赢这一点技术问题,不过总算演员们的面部表情很配合,不需要看牌桌,看看他们的神情就不必因为外行而被蒙在鼓里了——还好他们没打算拍心理剧,要是给我个个都表情高深莫测让人一眼望不到底……我掀桌子!
我是学文学的,看电影很计较剧本的情节问题。
《十月围城》很让人诟病的一点就在于它的情节漏洞,而《风声》有赖于茅盾文学奖的水准(作为学文学的我表示我尊重这个奖项的技术含量)剧本构造而让我看得更踏实了一些,而且玩悬念也玩得很棒,学文学的我没有中途出戏,在此表示满意。
——于是说到悬念这个问题,《扑克王》最后也给大家展示了“悬念是电影人永恒的追求”这一主题,可惜,手法不是拙劣了那么一点。
我们看过柯南的这一代都知道,要最后能使人出人意料又恍然大悟,前期铺陈是很重要的,至少不能低估观众们的智商且不能随意编造,重点词是要“合情合理”。
我们就不提《风声》了,《扑克王》最后突然揭晓的“浪荡子”原来是韬光养晦而油滑的一号反角原来是用心良苦,实在让人黑线到下巴脱臼。
拜托,作为关注我们已经很能接受浪子回头金不换这样的逻辑了,何苦非要否定掉“他们是浪子”这样的大前提。
私以为大概是古天乐和刘青云都觉得需要维护下自身形象,所以谁都不愿演反角,而且也不愿演一根筋善良到底的人物形象,他们需要挑战,他们需要突破。
于是作为观众的我们的确得到了挑战和突破。
说白了,把电影掐到古天乐战胜了刘青云全场欢庆的时刻,和把最后那个“真相大白”的部分加上去之后的结局,对前面的情节陈设要求没多大差别,反正作为观众,我根本没觉得刘青云之前那些圈圈叉叉的行为还能得到如此升华是合理的,也觉得古天乐最后表示他其实是潜伏着回来检验下刘青云是不是真的踏实肯干任劳任怨,两方都表面自己实则用心良苦,只不过最后良苦的用心两相碰撞后催化出如我们所见的黑色幽默而已。
所以,主线情节不重要了。
就算不看电影,也能用脚趾头猜到最后一场终极决战会是怎么个结果 ,男一女一男二女二的感情问题回事怎么个解决法。
人家说久病成医,作为曾经这类港式轻喜剧的拥踅者,我表示我很清楚让人轻松开怀的电影会呈现出怎样的情节走向。
所以看完电影留下印象的只不过是其中某几处小细节,不过有这样几处小细节沉淀得下来,也是一种胜利了。
总比一无是处强吧。
细节一,何超仪。
不愧是澳门赌王的女儿啊,那种淡定自若的气场根本不是演出来的吧,应该完全就是一种遗传。
我私心承认我喜欢女强人形象,美丽的邓小姐俏皮是足够俏皮,也据说她秒杀了很多观众,但是应采儿出现之际她那副无辜的小狗眼神,还是让人忍不住想对她吼:默什么默呀,你的男人自己看不住,能怪别人抢吗?!
相较之下我们的何小姐的水准简直高了不是一个等级。
什么叫做高手的调情,请参照她。
又是相较之下我们可以判定应采儿同学的调情技术不合格,出局。
而更关键的是,她的气场啊气场,她不是低姿态地勾引男人,她完全是女王气质,她要的是平等!
很难说刘青云同学到底对没对这位魅力满分的竞争对手动过心,一度让人觉得他们之间的故事,很能供挖掘。
虽然最后死心塌地的保镖小MM言简意赅地争取到了男二号人物,何小姐也没表明她对刘青云有更进一步的兴趣,他们的配对指数其实并不存在。
不过也正是这个没用爱情来解释的结局,更加凸显了何小姐之前的气场是恒定的。
P.s,这位保镖小MM也是一个亮点,是黑漆漆的夜空中的一枚可见的星星。
再P.s,这片夜空指的是基本上不存在星光这一说的杭城上方的那一片。
细节二,倒退的旋转木马。
这一节感动我之后我发现了我深埋很久不见天日的少女情怀。
令人感动的不是古天乐那一对,而是另外很抢戏的配角。
角色阿信一脸青涩地边挥手边跑,迷人得一塌糊涂,难怪荷官同学将这一幕收入脑海印象深刻,并最后成为压倒其心中天平金钱芥蒂的那最后一根稻草。
不过其实歪插一句,如果不是阿信最后误打误撞成为了那啥啥啥副总,敢以三万月薪说话的话,谁知道旋转木马的力量能不能借机发挥呢。
现实主义,哦,理想主义要在现实中扎根,还是需要大前提的。
但不管怎么说,如果把那个夜晚定格下来,是真的很美。
细节三,邓丽欣作为女一号人物,我们的邓小姐的表现比男一号和男二号加起来还要出彩。
不可否认,古天乐和刘青云驾轻就熟的扮傻装痴的技术已经炉火纯青,表现出来就是让观众不必过大脑就能直接条件反射地开笑。
但除此之外,邓小姐的俏皮形象还是很可圈可点的。
其实我很敬佩邓小姐的扮相,她才是真正的演员脸,扮啥像啥。
柔弱和彪悍,温婉与俏皮,她整个的掌控自如,令人心悦诚服。
就这一点而言,我相信已经可以横扫掉一大片女性演员和男性观众了。
后半部分我对她的表现略有不满,当然这份不满其实应该怪到剧本头上去。
之前那么灵动讨巧的性子,怎么最后还是沦为忍气吞声的地步了呢。
弱,不是这么个千篇一律的弱法的。
当然另外一个很怀好感的情节是,当古天乐递给她那一份首次合作赢来的钱时,她数都不数地直接收了起来。
这份单纯让人想起刚刚不久前因为单纯而被骗的古天乐,这个细节就好像建筑上的榫头,这两根单纯的木头,就这样被联系到一起了。
最后,在你决定去看《扑克王》之前,请重新核定你对它所抱的期望值。
有句话叫,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你就当是去吃一场爆米花,简简单单干干净净,就得了。
或者就当去HC或者YY当中的某个俊男靓女(其实基本上只有靓女啦,看古天乐一把年纪了还扮小生耍帅,我其实不想评价的),开心过一把,也就得了。
就是千万别较真,一认真,你就输了。
这次无病呻吟的人是我。
在预想了这是一部不会太出彩的电影之后,在果如其然的观众低分评价中,我把数量有限的四颗星送给了它。
我一向吝啬每一颗星,但是这次,却是一个例外。
生活,如果能够有一些例外,总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剧情并不如海报那样的轻浮,这是我看完以后第一个感到欣慰的事情。
不管是意外也好,顺理成章也好,至少留心看着整个影片脉络的人对于结局应该是不会觉得突兀,甚至牵强的。
刘青云的用心良苦在我看来,从一开始就已经猜到了,而古天乐的装疯卖傻也丝丝入扣,就算没有划过天空的那些小细节,依然还有感觉。
那些感觉告诉我,这些人物的刻画仿佛平淡,仿佛随意扭曲,却一点都不媚俗。
这竟然是古天乐那么多商业片里仅有的两部可以用心看,看到一些感悟的片子。
当然刘青云就不必说了,虽然近几年鲜有佳作,但是,他一直都是我很喜欢的男演员。
我也有偏见,却很用心。
我看到了刘青云在刻意磨砺古天乐,我也看到了古天乐不按常理出牌的奇人风范,当然也不甘愿地承认了荷官的现实,欣慰于每天都要想一想我的浪漫。
也许这样的浪漫已经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但是,当古天乐对邓嘉欣说:遇见你,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幸运的时候,我依然还是很恍惚。
有时候,幸运,就是一种运气。
有时候,这种运气,就是那么可恶,那么吝啬。
我不是寂寞,也不是孤独,只是,已经好久好久,没有见到过运气,这样狗屎的东西了。
其实扑克赌博戏份,大家都很熟悉王晶拍的赌博了,基本上是没有大的区别,不过很值得赞扬的是俏皮的爱情,我也想不到上年纪的古天乐也会表现了单纯又傻帽的少男,而邓丽欣演的少女很不错,他们在一起的戏份可以说是影片的亮点,也是最好看的。
影片虽说是爱情浪漫,但是金钱的力量不时搅乱其间。
钱,钱,时下约会都要数钞票,定地位了。。
刘青云最近演技不咋的了,还是喜欢他以前在股市风云里面的角色,期待他能超越。
昨晚在半梦半醒之间看了《扑克王》,算是打上“已阅”标记。
剧情?
拜托,大家都是成年人了,看这种电影还注意剧情吗?
基本是男人看美女,女人看帅哥,各找各的乐子了。
原来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古天乐演技那么烂居然还老能有片可演,前两天重新看《罗汉》系列,看到Brad Pitt终于恍然大悟,那家伙一张帅脸蛋可以保持这么多年没变化就是功力,丫一出场估计影院里一半的观众(女)就大脑短路,不会去考虑什么剧情啦、场景啦、对白啦之类的具体问题了。
同理,小古同学那酷酷的黑脸一出来,天雷勾地火,引无数花痴竞折腰,还要演技干啥?
电影最后一分钟出来个莫名其妙的古天乐的师傅,说了个名字介绍了一句“十届世界冠军”,就拉着男女主角一起打酱油去了。
一下勾起好奇心,港片最喜欢搞这种大人物冷处理的“彩蛋”,Google了一下片里提到的名字,乖乖不得了,真是十届的WSOP冠军(World Series of Poker 世界扑克系列赛),真正的“赌神”级人物,靠玩德州扑克赢了超过20亿RMB,看来电影也不完全是胡白的。
曾经以为古天乐+刘青云 的双黑组合,是喜剧电影的低保;曾经以为赌神类电影是香港电影驾轻就熟的题材,出不了大岔子;结果却发现,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
让我坐在暖气边,心却哇凉哇凉的,怎一个悔字了得!
情节是港式赌片一贯的套路:老板死了,少爷在外,原来的副手暂时居正。
在外力的刺激下,副手将少爷接了回来,先是在外人面前将他高高捧起,然后在他失足后狠狠地踩上几脚...最后应该就是受了刺激的少爷,路遇贵人,重整旗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击垮了副手,拿回了自己的一切,同时博得患难与共的美人欢心。
从某个程度说,这部电影并没有跳出这一惯例。
只是做了小小的调整,副手不是真正的腹黑,少爷没有那么天真,最终少爷又将抢回的一切扔还副手。
说腹黑:--其实在看到副手行为转黑的瞬间,能体察到了他的苦心,一举一动并不狠绝只是在教育少爷在赌场上必须学会的东西,就像他安排踩在少爷身上的每一脚都是为了让他记住哪些事情不能做---喜怒不行于色、识时务和防人之心,是赢家的必备条件。
就算光凭刘大叔那张脸,忠诚得像大黑狗,再想想他和况小姐的斗气,开会前让助手模拟战况,结果没机会施展的郁促,就是只可爱逗趣的小黑皮嘛,哪能是真的透心黑?
--少爷的腹黑只有一个词形容:莫名其妙!
老板的精明挑的人哪里需要少爷验证能力,编剧啊你若是编成考验忠心,我还能勉强接受。
但是唉。
少爷追美人那个苦守小楼两天两夜的桥段也真是让人无语,如此爱情不如不要。
说到这里忽然发现少爷的腹黑其实也是早有痕迹:初遇美人,美人正被纠缠,少爷示意她反押输一把;为了给朋友报仇,少爷没有吉祥物美人,还不是斗智斗气大刮了暴发户二人组;当小跟班约心仪的荷官吃夜宵遭拒时,少爷偷偷塞了三千给人家---这点点滴滴哪里是沉迷ONLINE不懂实战和人情世故的少爷该做的。
再说跟刘大叔的忠厚皮相比起来,古少整张脸显得那个圆滑,眉眼风骚、嘴角风情,若隐若现的梨涡,无处不透着奸诈。
到头来是,双黑一个腹黑得有始无终,一个腹黑得没事找事。
少爷最后赢时讲副手:你这个人很矛盾。
我说不对,他真的一点都不矛盾,矛盾的是少爷你。
副手大黑黑得很透明,只是想把你这个假烂泥扶上墙,哪怕是用踩的骂的,反正要击出你的韧性,磨砺你少爷小黑真的透明得很黑,吃饱撑着装痴装单纯,骗人家担心逼腹黑,耍着一群人玩,也可能只是想落难一把捞个红颜知己吧,我真的搞不懂你了说重复--我承认台词偶尔的重复,偶尔的还之彼身,会成就一种很妙的快感。
但是太多次就是累赘了,少爷的心计揭示前将那些话还给副手,情理上讲得通,但是没必要句句重复吧,每把牌还都配合也太夸张,少爷不会是抽老千的吧?
更何况,设定的少爷只是为了看看副手的能力而已,何必如此睚眦必较呢!
少爷还真是吃太饱的矛盾的存在。
说女角--何超仪的况小姐是整部电影最迷人的存在,赌亨大小姐的气质无人匹敌,美丽而神秘,和副手斗智斗勇的感情,也有那么点扑朔迷离。
邓丽欣出现得不算少,但真的没什么戏份,一点都不出彩的花瓶。
应采儿和何超仪放在一起,不知为什么就透出一丝丝俗气,从前都没有在她身上感到过,可惜了。
最后说句男角吧--被剧本局限了两人的笑才,双黑一个有貌一个有型,不同时代的两种型男。
不是一部有趣的电影,笑点少力度也不够,没有惊喜,甚至没有以前双黑合璧作品的水准。
没有看介绍就花了个上午看,真的是我的错。
啰嗦一堆,只是为了追悼这个被我浪费的周日上午。
反省....
电影🀄️古天乐网络线上同时操作几台电脑打牌是真实存在得!!
对于成熟的牌手来说,简化GTO是做的到的,根据场景不同,找出对手偏离并做出调整。
但最重要的还是实战经验,手牌积累数,也就是你打了多久,没有这些云基础是不可能打好的,所以我们都有一个无奈的交学费的过程。
对于我们这种娱乐玩家来讲,WPK线上小级别以及低成本的DZPK比赛是比较推荐的,既有趣又可以学习。
当然,对于DZPK这个游戏来讲,也是存在运气成分的,bb与被bb是很正常的现象,小伙伴门做好心理准备。
我们一起学习💪
算是一个转型的赌片吧。
没了血雨腥风,也没了你死我活,一切以轻松娱乐为主。
不过,想想也是啊,和气生财了……哈哈
片名:扑克王(Poker King)导演:陈庆嘉、秦小珍主演:古天乐、刘青云、邓丽欣、何超仪上映日期:2009年12月22日读家:白小顶推荐指数:★★☆☆☆☆一句话点评:就像一杯温吞水,平淡无奇成了最大卖点,注定在贺岁档会成为炮灰。
赌片可以说是和黑帮片一样让香港电影名扬四海的类型片,不过随着内容重复和制作粗糙,在王晶恶搞了一堆《千年之王》系列后,这一类型片,逐步走向了没落,好多年就看到了这么一个《扑克王》,却表现乏力,毫无新意。
《扑克王》的故事很简单,被集团总经理卓一挤走的“富二代”人杰通过努力,参加“扑克王”大赛,重新继承家业的故事,并在这一过程中找到自我并获得真爱。
故事俗套的我都不想多提,这种八、九十年代香港电影中的俗套桥段竟然还被拿来大卖特卖,本该是小人物厚积薄发的励志史,却成了一场平庸的泡妞,做糕点、打扑克的流水账,加上有点“花痴”加“白痴”的搞笑,没有啥太多的新意。
也许是为了庆祝澳门回归十周年,影片全部取景澳门,而这也是电影惟一值得一看的地方。
流光溢彩的赌场,葡萄牙风情的街道,标志性的名胜古迹,当地的特色小吃,让大家能够全方位领略到澳门的奢华和秀美,如果暂时去不了澳门,就算免费旅游。
剧情的单薄,注定了《扑克王》中的人杰当然不会“卧薪尝胆”,他没有赌神高进的潇洒大气,也没有赌圣阿星的胜券在握,他的扑克技术让人更多的感觉靠运气而不是实力。
我甚至觉得其实影片基本上没有高潮,两个人扑克对垒成为了一场惺惺相惜的对话,更多的就是兵不厌诈的反复重复,卓一是为了“教人成材”,人杰是“为了考察对象”,唉,原来大家都是有心人,为啥要这么纠结和麻烦呢,关于输赢结局大家早就心知肚明,过程看得还真累。
爱情在这里同样稀缺,人杰和售票员笑容,糕点师阿信和发牌女乐乐,卓一和女助理施晨,两对半的爱情虽说有模有样,却没有腔调。
陈庆嘉对都市轻喜剧的功力,在这部戏中,不管是细节还是套路都乏善可陈,结果这几对都是除了空有外表,但无法让人对他们的情感变化,有任何的触动和共鸣。
刘青云和古天乐的搭档,在这部缺乏层次电影中,他们的表现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倒是饰演赌场高管况小姐的何超仪,干练温柔,让人印象深刻;一大批新生代的美女,尽职尽责的充当了花瓶角色,虽说没啥像样的故事,至少还有眼福。
没有了黑帮威胁的隐忍,没有了出老千的新奇,没有了精确计算的乐趣,现在的《扑克王》只是一部既不励志,也不传奇的伪赌片,它有搞笑,有爱情,有扑克,却缺少了让我感动或感叹的兴奋点,或者说它已经不能叫做赌片,而是寓情于景的风光片。
陈庆嘉做编剧还算合格,但是做导演却显得缩手缩脚,一切以不出错为目的,这么一部各方面表现平平甚至中庸,只能靠美女和风光做噱头的电影,又何必非要进入贺岁档分一勺羹呢,不看也罢。
很不错的一部电影,不管是情节的构造上,还是影片的质量上!
情节在最后有一些峰回路转,从而使得影片未落于俗套,给人一种清新之感!
其中一些影片的情节也很温馨,诸如定表十二点,模拟木马人,很美很浪漫!
其中张人杰对于自己能力的追寻也是一个过程,以及最后的离去!
现实与网络的差距等
这部电影一点也不叫人失望,因为一直心中有数。
电影里最有趣的还是林雪。
我觉得现在的林雪已经成长为香港最牛的电影配角,远远超过了当年的吴孟达。
吴孟达在周星驰身边的时候,就像那颗离月亮最近的星星,熠熠生辉,可惜离开周星驰以后就黯淡得我们肉眼都看不见了。
如果说吴孟达是行星,那么林雪就是恒星。
林雪不需要借助别人的光芒,这些年来他都是自己在闪光,而且他的光芒越来越亮。
古天乐的塑造力真强。
而他身边的邓丽欣几乎没有什么塑造力,演一千部电影,就是演了一千个邓丽欣,不过也很奇怪,我偏偏就是喜欢她。
在这部电影里尤其喜欢她的那句求肯,每晚十二点的时候,你能不能想一想我?
电影里最有趣的是古天乐在邓丽欣家楼下的一幕,古天乐像一只绵软羞怯带点狡猾的鹌鹑,估计是他从影以来最可爱的一个形象。
邓丽欣:你怎么还不走?
古天乐(绞手):其实,我现在连住的地方都没有。
哦,我明天会来找你,再见。
邓丽欣:其实,我是一个人住的。
不如这样,你来我这里先住下。
古天乐:你不怕……我会骗你?
邓丽欣:唉,我有什么给你骗的啊?
古天乐(上下打量邓丽欣):这倒是。
邓丽欣:我开玩笑的嘛。
(不悦,继而微笑)刘青云与何超仪,他们让我明白了孤独和寂寞原来是有性别之分的两个名词。
男人的需要叫孤独,女人的需要叫寂寞。
因为从表面看,孤独两个字里有瓜果虫兽,充满了男人的野性;寂寞两个字就含蓄得多了,像两个枯坐的妇女,戴着睡帽。
穿越
你看到我的寂寞了,让我看一下你的孤独吧......噗~~~~
挺好看的啊。
就是一般的香港赌王片呗
前半段感觉很好,很喜欢邓丽欣那种很纯的感觉。刘青云演技很不错,很带感,后半部分就有点太过于喜剧化了。
结局很低能。。
至少我看明白了。
小盆友,叔叔同你一起分享一哈這個喜悅的心情。小盆友,你真的犧牲咗,不過是輕於鴻毛內種~~~
如果去电影院看,估计我会泪流满面吧。
烂的难以形容,很难想象这是2009年的电影blog.sina.com.cn/bluesliver
这个结局我中意啊
什么年代了还玩这套。古天乐的脸僵到爆!!!
一个整体上及格的娱乐片,鉴于对我来说有美女可以看,多给一星
香港电影没救了
烂片让我不能自抑!
刘青云的演技就是好啊
各种无聊
赌片包装的无脑teenage偶像剧。不过,作为澳门旅游宣传片还过得去。
如果有個男人肯為我繞著靜止的旋轉木馬奔跑...
邓丽欣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