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也不需要太愤怒,毕竟人家好歹也动用了那么多那么多一二三四五六七线的演员一起来忽悠我们,还是很有诚意了。
而且对于广大中小学生来说,说不定还是有很多喜闻乐见的段落可以符合他们的理解能力呢。
至于我们就在电脑上看两段,知道它是个什么东西就完了。
何必非要跟老广较真呢。
这就好像你明知道人家……啊,对吧,有点那啥,你还非要跟它讨论人生,展望理想。
所以其实是我们不对,我们没有尽到照顾弱小,共创和谐的义务和责任。
所以我们要怀着一颗宽容的心来面对社会。
还记得冯小刚曾经说过,当年他的天下无贼送审的时候,广电部门的意见是整部片都没有体现出警察的形象,不够正面,而要求他修改。
于是冯小刚在片中加了一段警察抓贼的戏,我不知道大家看过之后是什么感觉,反正我觉得,那正是冯小刚对所谓的审批部门意见的一种讽刺和另类的反抗,而这一点,弱智的中国广电部门是看不出来的,或者还可能在因为自己的权利得到服从而沾沾自喜呢?
为什么说这个呢?
因为这部《寻找成龙》的导演正是前广电总局的副局长,因此,就算不用看也知道这是一部很正面,很和谐的“大片”,也正因如此,它也是垃圾中的垃圾。
寻找成龙。
额,这个电影开始了。
一个几分姿色的女人穿着古装,我想起了少年包青天里的N个女配角,但是这部戏发生的年代似乎不是那样的,只见和这个女人打斗的是拿着斧头的一群男人,暂定斧头帮。
就在此女被拿着斧头的坏人们围攻,双方怒目而视的时候,旁边的二楼一个带着礼帽的男人的侧脸出现了!伴随着雄浑的配乐,那男人的头猛地一转,脸上的肉微微的一颤……看清楚了,是成龙。
他从楼上纵身一跃,白色大褂,灰色围巾,衣摆在空中展开,很有气势。
然后,他们打起来了。
成龙的功夫属实不错,连围巾都信手拈来做了武器,鼓点越敲越快,打斗渐入高潮……咔!
哦,原来是在拍戏。
在片场之后。
刘星出现了,这孩子彻底被晒黑了。
奶奶拿的早餐似乎有铜锣烧。
后来看明白了,原来是在南洋岛国。
原来这肤色是和麻子俊差不多的原理。
觉得张一山那老师有点眼熟,是不是演过道士?
我忍不住快进了,跳到了挑水的那段。
又快进,偷钱包那段。
卖香烟的大姐脸蛋真红又快进,张一山终于见着成龙了。
一脸慈爱的成龙,张一山也哭了,声情并茂。
“我急了我就打他们……”我彻底不行了,跟着内牛满面。
然后最让我消受不了的是,张一山他外婆出现的时候,很官方的来了一句:“成龙师傅您好。
”啊我决定,不看了。
片尾的天空很蓝,阳光明媚。
如果“广大少年儿童”非常感冒这部[寻找成龙],那我大概就不用再整天觉得后生可畏了。
个人以为,原来央视播的[马丁的早晨]也比这个电影找乐,至少让那个小屁孩(本片中多次听到的一个谦辞)每天早晨变次形还需要些技术含量,到这就只剩剪裁、拼凑和瞎编乱造了。
骠悍的老罗曾经讲过 “装外宾”的典故,可惜张一山老师装不像,所以得用个十岁以后才下南洋的遁词搪塞一下。
他下的是南洋绝顶好的一块地方,万隆,那可是敬爱的周爷爷战斗过的地方。
虽然张老师的基础教育差得出奇(他十岁之前的那个小学实在应该取消招生资格),见到成龙师傅(耳边总回荡着[功夫熊猫]里的“媳妇、媳妇……”)之前又显得缺乏教养,但是张老师家的老艺术家们全都是些正派人,跟周爷爷一样正派,决不动什么歪心眼(因为这是一部面向“广大少年儿童”的优秀影片呀)。
因为,凭张老师的个人条件,到北大清华啥的留个学应该没问题。
不过,张老师的历史问题,看起来大家(包括导演和成龙师傅本人)都希望由成龙师傅出手,一洗了之。
所以,在一场庄生化蝶式的且无厘头的春秋大梦的召唤下,张老师踏上了那段难忘的旅程。
这就是故事的缘起。
影片里最有意思的是张老师连绵不绝的艳遇,这是真的,出家人不打诳语,后面有图为证,先按下不表。
在比李小龙影片更不节制的暴力场景以外,影片还不失时机地承担起了宣传祖国新貌的责任,这倒真叫人怀疑这片子还真是给外宾准备的。
像很多国产影视剧一样,本片对中国的表达有着不亚于[末代皇帝]的异域想象,比如住四合院的老人家、住道观里的师太,还有超现实的河蟹人际关系,可能是有意从小培养“广大少年儿童”站在他人立场看问题的能力。
不幸的是,这光鲜的异域想象另一面都是些嘛呢?
比如,人是分等级的,贵宾楼“群众演员可不能进来”;比如大明星呀、大导演呀、导演的狗腿子啦,都是不能惹的,稍有差池你就礼送“北影厂门口”了;再比如各种难办的事情最终都要靠人格魅力来恩赐,要见成龙师傅就得由他喝退不识时务又没有人格魅力的小保安才行。
这倒是换汤不换药的经典现实主义,“广大少年儿童”了解国情的窗口。
成龙师傅的功夫秀、祖国新貌、文物古迹、武林大会以外是不怎么靠谱的剧情,还夹杂着一堆春晚式的油嘴滑舌和各色影视剧煽情桥段。
长话短说,话说张老师历尽千辛万苦,制服罗丽,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在终极波士成龙师傅面前搬弄是非,结果发现面前这哥们张嘴武术的真谛,闭嘴中华民族美德,原来找着的是霍元甲师傅。
可是,教育小说、成长之旅好歹得留下点儿什么,再不济也宣传点什么价值观吧。
对不起,一切欠奉,有成龙师傅化腐朽为神奇就够了。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张老师回南洋憋着一股鸟气考了个省重点全国十佳高中,可惜最后到底没改了那吹大梨的毛病和混不吝的作派。
最后说下艳遇,这理应是影片的重点。
片中的张老师绝对是个通吃型的人才,一双销魂的媚眼引得不同年龄段的骄杨竞折腰。
头一个是小道姑,如果是小尼姑就好引“和尚摸得”的名句了,可惜是位道姑。
她跟张一山老师从床上缠斗到地上,又从地上缠斗到床上,其间的高难度动作恐怕是还跪着的李安导演都想不出来的。
第二位是烟贩熟女,对张老师含情脉脉,前言不搭后语地诡称他长得像自己的小弟弟,不幸被三号制服阿姨给搅和了。
制服阿姨说出那句“先住我这儿”时,我一口水喷了出来,这脑子可真够脏的。
到后来说“这衣服真臭,脱下来洗”的时候,估计亦会给该给制服阿姨念《西游记》了,炒完饭才发现那阿姨在渣滓洞看过大门……可惜好局又被犯罪分子给搅了,怪不得震中犯罪分子要人人喊打,人家都穿上阿姨丈夫的制服了,这意思是何等的明显啊,就差那么一下啦。
可惜的内心似火的冰导演,看了演员表才发现原来是余男老师,真是放掉了个可造之材,想想[狂怒],啧啧……http://www.mtime.com/my/underground1984/blog/2136248/
《寻找成龙》我对祖国电影事业的担忧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就凭你们拍出这么……精彩的片子就能看出来啊。
一直觉得中国人民特淳朴的一个地方就是只要拍片子就得带上我们亲爱的人民警察同志。
不知道是导演呀还是编剧啊对咱们可亲的可爱的……警察同志有着什么样的深仇大爱,反正近几年的国产片中警察,哪怕就是像《601个电话》里的那种陪衬,他都得露个脸才行。
本片有比较多的漏洞。
张一山不认识书法,他就不能问别人吗?对,他不问的确表现了他的莽撞,但是随着剧情发展,还有疑问。
比如说张一山在山上到底住了多久?
他们家人难道不报案么?
如果他姥姥姥爷真是那么喜欢他,为什么不直接到机场接他?诸如此类的疑问造成了本片在编剧上了逻辑的缺失,让人觉得云里雾里,有种不明所以的感觉。
但是既然不是悬疑片,我们可以说,电影的主要就是要好看,但是本片中间的情节本身,吸引人的地方并不多,笑点不好笑,在电影院里面看的人嘴巴抽的慌。
总的来说本片就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式的苦口婆心的说教片,但是又没有当年的《少年犯》的那种有如纪录片一般的真实感。
当然影片的最后是大团圆结局,主人公终于长大,他也得到了成龙的认可,让人怀疑他们这是不是变相地帮成龙造势啊。
只能说,如果你夜里睡不着,纯粹打发时间,可以看看倒是。
看完之后又一种被骗了的感觉,开始可惜浪费在这部影片撒谎上的时间。
整个就是一个以一群明星为噱头,实际是教导青少年要重视祖国文化的儿童宣传片。
粗制滥造,虎头蛇尾。
除了零星几个细节可圈可点之外,再无其他亮点特色可言。。。
第一句话,6块钱白花,由此可见,我买的是D5.片子毫无剧情可言,少年寻英雄的主题用得很烂。
当年一部《少林寺》,毁了多少懵懂少年,倒也振兴了不少叉叉武术学校。
今年一部《寻找成龙》,你浪费了我6块钱。
你说,要不然你就像尔冬升拍新宿似的把一个老套的故事拍的足够牛逼。
要不你就省点花花心思,多抠抠演员的表演,反倒弄来什么“老中青三代演员”来凑数。
何必呢但不得不说的是阵容足够强大,首先是七小福中元华,元秋和成龙三人。
再有老字辈祝希娟,田华和于蓝。
年轻点的有北电01表高的姚笛,北电表本的爱新觉罗•启星中,中系02表本的唐嫣。
提拔新人没什么错误,但是你让演小品出身的三德子来演绑匪那就是你的不对了。
这就和你看小龙人时,突然发现里面有个演唐朝人的是于谦一样不可思议。
当然颜丙燕的善良大姐姐和姜宏波的女警还是很nice的。
第二句,我看了个大广告。
中影啊中影,你找来一帮北影厂的演员,胡乱演一通,片子里再贴你几处广告,稀里糊涂的就成了一部电影?
先是片中拍片现场的“中影集团”道具箱。
再有怀柔的制作基地和飞腾基地。
你无非就是想说“俺们地方大,俺们实力强”?。
最后竟然还让《红楼梦》的演员跑了个龙套。
真有你的,建国大业要是早开机几个月,你是不是也能顺便一起忽悠了?
你牛,真会省钱!
第三句,制作太糙了。
既然不是用胶片拍,那还不多注意注意质量?
天空没密度,我也就忍了。
该升格不升格,该降格不降格,全靠非编上调速度,我也忍了。
王学兵开出租车那会有一个镜头,车一拐弯,摄像机的影子清晰地投到了驾驶室里,这个我可就忍不了了。
说你穿帮吧,一般人倒是不会注意;说你不是吧,又太恶心。
我就纳闷了,重拍这个镜头你能多花多少钱?
王学兵一天多少钱?
租一辆出租车多少钱?
你要是胶片我也就忍了,既然是磁带的,拍完一条之后你就不能倒回去看看有没有拍毁的地方?!
还有N处对话的正反打,活脱一个国产三流电视剧范。
都说电视剧没那么严谨,但是你也不能虚焦那么严重吧,你不能光位也不接吧。
真不知道摄影组和灯光组的脑袋们是不是让驴踢了,不过的确没听说过龙申松这个名字。
反正吧,你要是想看看张一山小朋友除了会演情景喜剧之外还会演什么戏,你可以看。
你要是想看看成龙是怎么演自己的,你可以看。
你要是买盘时,老板找不开零钱,非要拿《寻找成龙》来补零的话,你可以看。
剩下的,买票到电影院或者为了像当年《寻找周杰伦》那样新鲜的感觉去看,我劝你还是算了,甭浪费那6块钱了,拿去买张毛片吧。
开头就穿帮一句北京话 弄得我都无语了!
到晚上 张一山武打那雪化的真快!!
这就是一部儿童教育片 !!
宣传片!
晚上无意点播到《寻找成龙》,思绪一下拉回到了很久之前…小的时候在电脑上随意点播到,当时什么也不懂,兴致勃勃的看了很多遍,现在想可能都是早已注定2013年1月12日,去影院看了《十二生肖》,对大哥的爱一发不可收拾,从来不追星的我开始追星,疯狂追星。
收集成龙的所有周边,香港代购大哥的所有碟片专辑,穿类似大哥的衣服,留大哥的长发,学校不让留长发就和学校干仗;参加大哥的所有活动,首映,演唱会,生日会,在14年4月7日,终于见到了大哥,当时远远的看着大哥升上舞台,哇,那就是成龙啊心脏砰砰直跳,我也很幸运,第一次见到大哥,就有幸在生日会上和大哥作为粉丝单独合影,可能就像电影中张一山一样,控制不住激动的心情。
同时大哥也改变了我,原本的我没有什么人生追求,打打闹闹嘻嘻哈哈一天天,每天都是吃饱混日子。
从遇到大哥之后,我坚定了梦想:做演员;我开始学武术,学唱歌,学表演,第一年艺考,我只想成为大哥那样的演员,天真的只报了最好的学校结果完败,本来就要凑合上个普通专科的时候,想到大哥,毅然决然退学复读,最终上到了大哥的成龙影视传媒学院。
上学之后,对表演的认识只停留在模仿大哥,有幸遇到了很优秀的表演老师,带着我一步步摸索表演,随后发现噢原来表演是这样,噢原来我可以不模仿大哥一样可以演戏,而且很自然很舒服,渐渐的,“真正”爱上了这条路。
和电影一样,我和张一山都因为大哥做过很多愚蠢的事,但也因为大哥,同样改变了我们的人生。
近几年随着生活的丰富,各种压力各种事,有时候近乎忘了当初自己的“寻找成龙”,每当看到大哥的相关,记忆会逐渐拉回最初的初心,不知道“寻找成龙“的这条路还会走多远,能不能走下去,希望还能够:不变初心
已经退下的广电总局副局长江平同志找了一位拍戏能力每况愈下的方刚亮导演,一起炮制了一部惊世骇俗的群星“大制作”儿童电影。
这部电影的亮点就是它的亮点将永远是个谜。
你很难在一部电影里收看到像这部电影一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秒杀演员大型活动,里头有国际巨星金鸡影后华表影帝,连带于蓝田华一众资深老艺术家全部晚节不保。
这部电影将“毁人不倦”四字阐述得淋漓尽致,它的低智和不以为然的姿态和广电总局这金字招牌是那样天然的契合与妥帖,充分表现了一代电影人强大的自信心和容己能力。
这部电影基本上已经退化到没有电影手法可言了:后期改配音,加速和抽帧滥用,声画不同步,转场随意……错漏百出,而竟然胆敢在这样一个大银幕上接受大众雪亮眼睛的审视,真当看电影的都是傻子吗?
更遑论它的剧本和配乐,这部戏的价值观是什么,它的目的是什么:诉求于商业?
说教?
还是就是胡闹?
一部连基本价值观都没有的电影,居然妄图寓教于乐,让青少年从中获得些什么,这不是误人子弟是什么?
这不是荼毒青少年是什么?
居文沛同志居然运用黄飞鸿对战群雄一般恢宏壮阔的配乐搭配一出没头绪,没情绪的情节,果然反映了广电总局天生具备的荒诞感和黑色幽默。
我为中国电影心痛,为中国儿童电影心痛。
电影放映之后一众演员出席见面会,江平同志嘴上功夫了得,滔滔不绝,说得绝对比拍得好,他对电影和自己能力的信心真是让人匪夷所思,听完他说话,你可以充分体会到为什么在当今这个社会上总是有那么多人莫名其妙的拥有盲目的乐观与优越感。
参与客串的石小满老师曾经出演的【小铃铛】是一部经典的中国儿童电影,面对四十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儿童电影竟然沦落和无耻到这样一部田地,情何以堪?
江平同志的所作所为,怎么向这些关心下一代的老艺术家交代呢?
主演张一山没有想象中那么差,看得出来他努力地将角色演出得合理化,但是无论怎样努力,他无法逃脱一个大格局,主人公的角色设计就是一个二百五。
努力演好二百五,其结果只能是活脱脱像观众展示了一个2B形象。
而华语电影的骄傲成龙同志,正是通过这部电影,向世人展示了香港回归以后的良好形象,预示了香港电影北上的未来趋势,成龙同志更不甘一人吃苦,顺带把元华元彬几位师兄弟全部展现在电影之中,正朝着使七小福死无全尸声名狼藉的方向继续努力。
这部电影唯一的作为,就是终于让人们搞清楚了一个问题,当人们在广电总局的各种行为面前或愤慨或不解的时候,当想到曾经的广电总局执行阶层具备这样的能力和智商的时候,一切的问题就化解了,疑问也将不复存在。
原来是如此呢!
没有大家说得那么烂嘛~~~
张一山本色出演,这个片还挺有意思的,用的也是真名。
智障人士的最爱
当年看过 我觉得还挺好看的啊
张一山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难得能看的儿童片
奶奶
追星的那份儿虚荣心——那是会教坏小孩的
够无聊的
成龙已经不是原来的成龙了,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用来混点不错之选~~~
情节太散了,龙套大集合,鹦鹉和洪哥是不可忽视的亮点!
小孩子出道不易~给三颗星~
这都能叫电影?真是奇迹!
想见成龙的孙子多了。。。哼哼。。。
电影是电影,生活是生活,两者根本不能混为一谈
小学假期老师推荐的,三年级的我给这它打三星
想起了某X在SIFF上的发言腔调,媒体朋友们,今天我是以导演身份来的……恶心。还有,要说真话的人,趁着还没下档,你们倒是说呀。难道忽视不提就是最动听的真话了?
cctv6 最近愈发脑残了
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