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钧一发的时刻,只有主角光环能拯救。
同时看《SILK》和《The Good Wife》起码让我明白,永远不要低估一集律政剧的最后十分钟,那是光芒集中放射的时候。
于是,就任由这样的光芒放射了整整两季零五集,Martha苍白的脸绷得线条分明,红唇微启掷地有声,英音是有多好听,回荡在法庭的木桌木椅之间,传递着冰冷又热烈的理性。
是从她每次都让client望着她的眼睛,洞穿真相,识辨罪行真伪开始。
是从习惯她一丝不苟的妆容,墨镜,与开得飞快的跑车开始。
是从知道她会在不镇静时匆匆忙忙塞上耳机,也会忘情舞蹈开始。
是从发现她看billy的眼神总会多一丝柔情开始。
是从印刻下她抱着一堆材料,读着一桌子材料,拖着一行李箱材料开始。
是从感叹她驾驭得了一本正经孜孜追求的表情,也驾驭得了不设防的爽朗笑颜开始。
Martha越来越女神,光芒越来越强烈,直到越来越多女人出来抢戏,越来越多NPC开始闹幺蛾子。
第三季了,这部剧从主角模式逐渐切换到了群像模式,也开始从事件的残忍过渡到人生的残忍,你可以与活着的人争逐利益,却无法与将死之人谈论悲喜。
主角的光环在看剧的人心中最亮的时候,也是所有人的光环被打开的时候,你回想一下,Miss Warwick的坚毅表情,哪怕是拿起酒瓶子时帅呆的自在样子,跟Martha何其相似;Clive庭上举重若轻的风范丝毫不逊于Martha,Harriet这位第三季官方碧池施行想法时的雷厉风行,眼睛里那种逼人的光何尝不曾射瞎双眼震撼人心,更不要说办公室里的NPC们,做出令人惊诧的选择,袒露没人敢提的隐情,错愕在别人的痛失里,剧终了好歹有个交代,存在感刷刷地就来了。
突然想起《The Good Wife》里的律师们,甚至Legal High的古美门和黛,他们没日没夜地埋首在材料里,奔忙在现场间,拼凑整理一个可以用来解释的框架,但旧旧的肃穆的法庭里横冲直撞的,是证据证言的点,是串起来的线,却从来看不见完整的空间,正如那个或许曾经被想起,又或许被丢弃一旁的Truth。
Professional自身就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尊严,在一个行业里从junior开始熬起,战战兢兢,满心忐忑,担心自己不够内行,mentor的心意不是你想猜,想猜就能猜,peer的机遇不是你想有,想有就能有。
几十年熬成Martha的锐利,熬成Clive的圆滑,熬成Warwick的技巧之后,路途渐坦,视野渐宽,无暇感叹。
那时他们都已是举足轻重的角色。
那时他们都还是骁勇善战,巧舌如簧,响当当一队好碧池。
听说默认用碧池模式活着,才不会是任人欺负的傻瓜,反正人人皆有碧池的一面,谁也不能指责谁。
但某个时候,世界会给有的人开另一扇门。
Micky在死亡之门前看到了他觉得matter的三件事,以何种方式死亡,留下的还有什么,死了之后去到哪里。
Billy不想看到这扇门,拼命挡住自己的眼睛,挣扎,丧气,操最后一次苦心。
然而世界给了Martha一个旧爱的相逢,一次失灵的判断,一颗愈加纠结的内心。
人在纠结的时候往往最容易瞎坚定,最后一集,就看着Martha一步步执拗地走向迷局的尽头,眼睛里却越来越多柔情。
从前觉得,控方在她的精彩辩论面前是多么无力,而这次,眼看无力的变成了她自己。
办公室没有了Billy也运转得很好,没有了Martha也不会空荡。
将严肃的追求荒于嬉闹,使空旷的舞台繁花锦簇,独独在生死议题面前缄口不言,假装所惧怕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假装所追求的事物还生机勃勃。
人终究也是个活物,谈温拿之路,谈世间功名,谈红尘八卦,到底超越不了物种与生命的界线,不越界,便可说为人之内行话,为一切真真假假、来来往往而慷慨陈词。
我满怀期待看着Martha从选举的人群中走到前面,好奇她会说些什么。
她面对同样期待的大家,睁大眼睛问,Who am I ? 以前跟小伙伴们闲聊,说,一定要在职业规划里加上一条,那就是在达到目标后金盆洗手,往后潜心研制独门奶茶配方度过余生。
想是,若能达到目标,想必已经对所在的行业失望透顶,各种见怪不怪,麻木不仁,可把胆战心惊、重重疑云加上一肚子八卦都化为笑谈。
很多年前,等一个机遇入戏,很多年后,同样等一个机遇出戏。
不知道女神最后逃到了哪里,她开始想家,开始没有了愤怒错愕,剩下平静的表情,瘦削的身板在傍晚的繁忙街道边直直挺立。
熟悉而繁忙的shoe lane,女神踪影不再,主角光环彻底淡入夜色。
而那些继续奔走的碧池们,将带给这个世界更加光明的未来。
这一季的案件都挺难受,可能精彩度不如上季,而且都有无奈和困境。
第三案,弟弟听从姐姐指示对姐姐执行安乐死,妈妈顶罪,第四案,被告到底有没有参与恐怖袭击。
每个案子女主都尽力了,但是她却越来越迷茫。
最后一案,米奇让男主找到夹克本意应该是要帮助女主,因为血迹在夹克右边袖口,而死者背对凶手枪痕在左侧,凶手应为左撇子,而被告为右撇子。
很明显为栽赃。
而女主一味沉溺于用语言组织的逻辑去打警察陷害这一点反而忘记对证物勘查这一最基本的步骤,因而输掉了案子也输掉了真相。
也许正如米奇所说,讽刺的是导演选择让米奇这样的绝对谈不上正义得人物口中说出来:针对某个证据,控方和辩方都会站在各自立场去呈现给法庭,控方想制造确实的罪行,辩方想竭力逃脱。
结果往往忘记了追寻真相,因为一旦你给中立的东西加上了你的目的而去用语言描述出来,那很可能会背离真相,而让语言的技巧发挥了作用,哪怕只有一点点程度也是灾难性的。
那么,对一个审判来说,对法律来说,真相到底重不重要,很难回答。
真相确实只有一个,但是任何事情一旦发生以后,任何人都只可能尽力去还原他,哪怕你说监控上看到的行为是百分百确定的,但是做的人却可以有很多种解释。
一旦牵扯到法律,人们总会绕不开,程序,公平,正义,真相和输赢。
说到底,我们也只能断定一点最基本的,法律的存在是为了保证哪怕被告是十恶不赦,制裁他也需要完整的证据链和程序正义。
最后,大爱比利和女主。
比利是最有血性的,他虽然不乏手段心机,但整三季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去维护女主和男主。
直到最后他还在拖着病体,面对着来往的车流,寻找已经消失的玛莎。
忙碌中看完了,每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的,所以也谈不上有什么感想,但是还是写在这里的吧。
玛莎在面试QC的时候,面试她的前辈说过一句话A prosecutor doesn't win or loose,she just present the facts.这句话对我很有启发,长久以来,刑事诉讼中强调控辩双方的对抗,控方在掌握了他认为足够的证据后,便不在小心翼翼,便忘记了他的使命并不是把站在被告席上的人送进监狱,而是为大家呈现事实。
辩方亦是如此,本身从规则的设定上来说,辩方无需证明被告无罪,只需证明控方指控不成立即可。
如此一来,往往一场最应该有关于事实的庭审就变成了双方攻防的表演,而那本应该是找出事实的手段,并非最终目的。
第三季的突然结束,恐怕编剧也是想告诉我们,玛莎本来可以做一个对事实负责的律师,但是她最终选择了蒙起自己的眼睛——至少在某些时候是。
而最终,恰恰是那样的想法阻碍了她发现关键的无罪事实。
乔伊对她说的话,就是想告诉她,走吧,去做回自己吧,不要为了目的而忽略或掩盖事实,因为那恰恰会让你达不到你的目的。
当然,为了严谨,我还是要说明一下,这仅仅是我对本剧的理解和思考,不代表现实中存在这样的问题。
那破灭的必将迎来新生。
玛莎的火焰不会熄灭。
《Silk》让我看到法律和正义是多么岌岌可危。
在制度里,有的只是一套话语对抗另一套话语,用故事描摹摸不清的事实。
个人在这里面是多么渺小无力啊,每一个细节又是那么过分的强大,有决定性的力量。
也许这终归是一个谁的声音响谁正确的世界,无论庭内庭外。
一瞬间我回到了关注安柏德普庭审的那个时候,想要呕出卡在喉咙深处的愤怒。
也许在职业道路上,最终还是会回到对自我最初的叩问,“who I am”。
我想要追寻的是什么呢?
对于有些人,一个目标就足矣,对于玛莎,只有有答案才能走下去。
多么怅然又有重量的结局,她远走,办公室主任继续被白男占据,政治和私情挤在这个小办公室里翻涌,有人酗酒,有人已去,有人将死。
辩方不再,理想不再。
同一条街口,从初级律师到皇家律师再到离去。
最后说点不喜欢的,探讨死亡时大谈masculinity看得我很厌倦了。
权力和性那么密不可分,性骚扰就是性骚扰。
看完结尾只想大喊一句“What the hell's going on?”这样就结束啦?
Martha就这样消失?
Billy就这样等死?
Clive和他的伙伴们就这样皆大欢喜?
什么鬼?
第三季全篇都在从各个细节描述的Clive对Martha的各种小情绪就这样没有结果?
从第一集的表白,到后来看到Martha遇到前男友后的各种试探询问(不是因为喜欢才各种在意吗),并且按照Martha前男友的口吻戏谑的喊她“Mar”,在她时间安排不开时代替她为其前男友出庭做无罪辩护,这些铺垫就是为了在最后一集跟Billy的对头搞在一起?
实在是有点接受无能,以至于在最后Clive做就职演说时完全看不下去了都,这个世道还真是这样,对生活不太较真的人笑到最后,事业爱情双丰收,对工作拼劲全力的两个人一个消失一个等死,也太现实了点。
不知道这是不是编剧的目的,生活就是这么无奈,你只能接受。
Clive真是个渣男。
还指望他在最终季能够回归真心,不那么花心大萝卜,结果,看到个女的就flirt也是醉了,又不是禽兽,好失望的说。。
大家各种法律公正人性剧情剖析,只有我纠结于这点若有似无的感情线,真是服了自己。。
第一季以及第三季都是连贯的,连贯起来是个完整的故事。
第一季这是观众入门,你看的热血沸腾,而且非常感性,这是玛莎擅长的,也是观众看剧的情感切入,正义加情感,无罪推定,观众立即站在玛莎的视觉,理解一些。
但是真正的事实掩藏在局里,是显而易见的,就是观众的情感视角,所以并不被察觉,她的原则其实和法律有矛盾之处。
但是它是逐渐递进的,随着观众对司法的了解而递进,观众将变的专业,当专业过后,才能引入矛盾和思考。
第一季我们看到了玛莎的无可争议的辩论,我们完全信任她。
第一季全部都是法律的信仰。
第二季是关于信仰和事实。
这里引入了一个重要的角色的动摇,那就是比利。
玛莎代表了信仰,比利是经纪人,他的工作是深入到现实生活里,他的信念支持是法律的信仰。
如果他是一个完全信仰法律的人为什么他不去做律师呢。
当然他有自己现实的一部分。
玛莎之所以能毫无顾忌的行驶正义,是比利给了她一个发挥的舞台。
当很多律师都在现实和信仰里平衡时,只有玛莎没有。
我们觉得玛莎是对的。
就像我们很多的理想不现实,但我们觉得应该义无反顾。
但比利如果倒了,她就没有发挥的舞台,变得很局限。
她知道,所以在后面她开始介入事务所的投票之类的,挺比利。
玛莎在上一季,我们看到她的情感牌。
她是个重视情感的人,比利是她非常重要的人。
当比利陷入陷阱的时候,她是一定要救的,她在法律面前,必须权衡利弊得失,每个人都要这样,无论是被控诉的还是起诉的还是律师,还是经纪人,她陷入泥潭拯救了比利而顺利脱逃。
她险胜,但是比利在这里就到了极限。
第三季是玛莎的极限。
同样是情感,她胜利在于情感,但败也败在这里,太看重情感而忽略真实。
她的初恋,她一直被他那句深深的吻她令他觉得仿佛到了天堂而陶醉,二十年后,他们提起这个心动的时刻,玛莎的念旧情,其实一下子爆发了,他轻易地相信了他。
其实呢,事实呢,其实这只是那个男的招数。
接下来那个米奇就玩弄了一个关于事实的招数,可是玛莎必须要救初恋的信念高于一切,她这个时候是利用了法律的。
于是在最后,我们看到了所有的人其实都可以玩弄法律为了想要的事实,包括要捍卫它的最好的律师,也有低头的时候,这是人的局限。
法律是死的,必须由人来行使,这是法律的局限。
终于我们看到了一个律师的极限,一个人定的社会规律(法律)的局限。
全篇结束。
留下来了一个问题,法律并不能成为唯一的衡量人性,惩罚利弊的考量,那么是什么呢?
我们怎么知道,这只能由观众们去寻找了。
1、即使在鼓吹民主自由的西方国家,即使父亲是法律人士的所谓上流阶层,触怒了专制机关也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2、到底是球场威胁霸凌,还是借机报复球霸,有时候法庭上的真相也不过是律师策划展现出来的剧本而已……3、玛莎已经渐渐显露出自以为是甚至飞扬跋扈的那一面,也就是为了在法庭上获取胜利开始不择手段……瘫痪女孩的悲剧每一个人都不愿意看到,但是玛莎为了所谓的真相,重新撕开这个家庭刚刚结痂的伤口,甚至可能让一个懵懂小孩终身背上亲手结束姐姐的道德负担,你真的做对了吗?
4、玛莎彻底黑化:寻找对方漏洞加以攻击,本来就是律师的工作手段,完全无可厚非。
但是为了赢,多次干扰克莱夫作为“法庭特别顾问”的工作,从中套取信息,靠军情五处程序上的缺失强行洗脱当事人嫌疑,赢得很不硬气,也不光彩……5、律师应该维护代理人的利益,这无可厚非,但应该立足于至少能在法庭上证明是“真实、客观”的证据开展辩护,即使其证据并不一定是真实客观的。
对于曾经留下过刻骨铭心的感情的前男友,玛莎居然玩起了看着对方的眼神决定辩护策略的玄学。
这跟比利企图用“我不是个男人”来洗脱性骚扰的罪名,有什么本质区别?
他对兰的所作所为应该没有性暗示的色彩,但是归类于上位者表达对对方的全面掌控,一点问题都没有。
6、“公诉和警察文明的弊端”,当然,在这一季里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刑讯逼供、恐吓威胁、削足适履为“认定”的犯罪嫌疑人寻找甚至制造证据。
比如,最后两集的肖恩案,不论最后或者背后的真相如何,指控某人谋杀罪名,没有目击者,没有嫌疑人口供,没有找到凶器、血衣或者其他直接证据,就凭办案警官“从业20年的经验”,甚至找来与嫌疑人有经济或感情瓜葛的人作为关键证人(虽然证词也只是证明了个寂寞),那也未免太草率了一些。
所以,虽然被每个法庭所标榜,但是却被每个法庭忽略的,真的是真相吗?
编剧前两季一直给Clive洗白,是为衬托出最后一刻他的无药可救:两面三刀、欲望和自私让Clive的格局始终很小,Clive会是一个好Chamber能打赢官司的silk,但不会成优秀的律师。
反之Martha 的结局让人心疼,摧毁她的不是单一的Clive睡了别人,或者Billy即将离开,另或是她执着的在法庭上为客户辩护,以为司法系统健全,能保护她的客户,其实她看到的不过是单纯的一面,她一心想要保护的,想要争取的真想,想要还给客户的清白,其实只是被别人利用的工具,无论是谁赢了,她(辩方律师)或者警察,只不过都是幕后家族操纵的,他们认为的真相,只是他们单方面认为的,是背后势力画出来给他们看的。
这时候她的世界轰然倒塌了,她执着的坚守的价值观—还世人清白,还世界真相,不复存在。
她开始意识到,连司法连明主都无法阻止的东西,是人的欲望。
在欲望的做作祟下,人心是可以非常丑陋的。
这一刻她觉得,她一开始就错了,越错越远。
Billy,是个很聪明的人,他深谙潜规则,也是Martha 的守护神。
我相信他大概看明白了这司法是怎么回事—“我需要的真相才是真相,人们需要的真相才是真相,真正的真相没人在意”但是还在他没有Martha那么较真,他先接受着,因为他知道违法改变,尽管事实是多么的残酷,他帮Martha扛下一部分,纵使她对司法的热情和期望不会消失殆尽,我想,Billy除了爱她,还是想让Martha去帮他实现心中所谓的“司法梦”,不然真相太赤裸裸,不维系一点儿美好,日子太难过。
声明:毫无法学基础,不对以下言论负任何责任。
不过欢迎评论指出任何错误的地方。
silk这一季隔太久,我都忘了上一集在讲什么。
这一季的中心很明显了——在最后十五分钟,托米奇之口——不管是警察还是律师都太迫于让自己所相信的观点被认可,真相反而被掩盖;整个法律体系在输与赢得争斗中失去其原本的意义,最好赶快逃出去。
尚有余温的legal high试图告诉我们,律师并不是侦探,律师的职责不是所谓追求真相,而是帮助委托人赢得胜利;而本剧则反思律师们是不是太在意输赢,反而忽视了最重要的”真相“?
这样看来,也许是有趣的平衡。
让我们假设,宇宙中存在某种至高无上的神智(或者某种高度发达的文明所建立的律法条例,对于无神论的同学们),可以精准巧妙又恰如其分地为每一件事做出”正直“的判断。
那么,有了这份”绝对正确的判定“,我们人类的任务就是无限接近它:首先,承认人的智能是无法达到这个高度的,因此我们编造出”法则“,让规则来代替”人心“,提供更可靠、恒定、强壮的结论;然后,条例无法自动执行(也许某种高等文明发明了”判例机“可以LOL),因此我们需要人来解释条例以匹配千千万万情况各异的事件;再然后,对于不同人的解释我们需要有一个判定,鉴于没有任何个体能够确保完全的正确,那么我们交由一个群体来做出判断;最后,对于整个”法则系统“的运行,要有一个人得以从近似管理员但实际不干预结果的偏向性(而不是不干预结果)来确保这套系统的正确运转。
于是我们有了(各种律政剧里看到的)法律体系。
那么就很清楚了:不管是追求输赢还是追求正义,律师们和警察们一起在努力,从两个方向出发、利用平衡巧妙地接近所谓”绝对真理“。
那么不管是李狗嗨还是丝绸,所提倡的结果是一样的:让”人们“更了解这个系统是如何工作的,从而保证这一体系的正确运行。
对于追求输赢的,努力跳脱出判定输赢的规则,尝试以真相而不是判决书判定正义是否得到伸张;对于追求正义的,也记着并不是自己——而是包含了自己的整个系统——的努力,才让真相得以获得最妥善的对待。
如果是这样,我还能说服自己为什么你国的法律体系选择了由法官而不是陪审团作出判决:那些口口声声喊着”人民“的人,他们其实清楚地知道,我们的”人民“还远不够资格为自己、为他人做出判定。
(不服气吗?
翻出你的租房合同,看看它包含了你实际遇到的情况的百分之多少?
)Our people is not prepared to be LAW MEN.(硬拗英语何苦嘞……)当然我也仅仅是猜测。
整个宇宙有着漫长的过去以及总有终结的未来,也许并不在意中间某个渺小星球上转瞬即逝的文明罢了。
所谓“绝对正义”,也不过是因为相信“总有方法让人们更好地活下去“而成立的。
但你总要相信点什么,不是吗。
转引(非常同意这个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杂伴儿):最后一集神结局,非常震撼人心,引人深思。
这一集让世俗法律(实证法)在神法(自然法)面前彻底无语和失效,让英美法系的无罪推定和正反控辩沦为毫无人性的技术工具,将本剧思想拔高到了对法律本质的反思,Marsha说了who am i 后没有下文,她的自我意识(终身坚守的法律意识追求公平正义)彻底被Micky 消灭,逃吧,如果你内心还具有追求真相分辨善恶这样的人性良知就不要来玩这个游戏。
这是对真相被现代法律机器搅拌扭曲的终极抗辩,相信很多律师看了也会质疑自身的职业价值(实用法律技术能否实现法律所追求的最高原则),我想只有当所有律师能反问一下自己who am i,反问一下自己的价值是否由律师费决定时,法律才会真正向律师显灵。
Can't agree more.
what?结局是个什么鬼,还有下一季?
Run Miss C. run for your life.永远只看到真善美却无法保护自己,义无反顾的defence因为有这么多人在保护你。可是保护者一个dying,一个毕竟要为了事业一往直前。所以当你自己都开始质疑自己的时候,run!
为什么第三季为了突出女主把别人都写成了傻子,有成功有失败那才是真正的人,何必为了女主赢而弱化他人,不败的律师也太不真实了。
所有愚人节前后完结的剧集都是在耍流氓!
Who am I?可能永远没有答案。
潦草的最后一季。倚靠豆友精妙的解读和编剧在推特上无力地阐述不会继续写下去的女主的结局来调和观众的失望。拖曳做作毫不缜密的剧情并不精彩,甚至蠢,越来越悲情的人物走向和戛然而止的结局令人心酸。辩护本身其实与正义无关,与真相无关,胜利才是关键。还是没有一部律政剧可以超越Legal High。
这果然是只有英国人能拍出来的冷幽默结局吧!
这剧和我三观不合,我喜欢的角色大家骂,我讨厌的角色大家夸。还好也没后续了
我最爱的律师题材电视剧,没有之一。女主。L U。
对Martha的爱还是浓烈的,但Clive感情上浪子回头转变也忒快了点吧,最后一季了,不好好打官司,开始讲故事了撒?英国好故事?!
律政类最好的剧,没有之一!!!
果然只有Billy和Jake小可爱是真的,其他人的人设全崩,前两集的滤镜宛若国产古偶剧,也就最后一集有点意思。
真的没看下去
玛莎的发型碉堡啦。。。
这一季虽然涉及多个可以争议的题材,但案子的水准都很一般
Martha Martha~
有点审美疲劳了
不必用最后一集最后十分钟来挽尊了,因为这恰是本季失控的集中体现。“Who am I?”与其说是Martha的困惑,不如说是编剧的懒惰,或者面临匆忙收尾而不得已的选择。除了Clive以外的角色塑造全都大滑坡,案件质量较前两季也有下滑,立意试图扯“这就是现实”的大旗,从评分来看好像卓有成效,但仍然难以掩盖“simply poor quality, cheap and lazy scriptwriting”。(Maxine Peake还是演得很好,其他人也不错)
已经很少庭审剧每集都停留在比较高的水准 探讨法律的精神 The Good Wife大多都是庭外的戏了 虽然好看 但是庭外了。
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