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部揪起痛处的电影。
也许本来是没有这样的痛处,只是,到底是不是我们对痛苦也免疫了呢?
过去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怎样才是真正的自己?
曾经做心理测试,说我是个伪恶的人。
我想,应该要比伪善的要好吧。
这部电影最终还是happy ending。
happy ending固然是好的,可是人生真得都能happy end么?
只是现在已经变得很难去相信未来的事情了。
无论是happy or sad。
日南子和她妈妈的那段话,印象很深。
——小学时候得我,中学时候的我,以及搬到这里之后的我,哪个时候得我最好?
——想很多事情,烦恼受伤,这些都是你的优点,无论是怎么样的你我都喜欢。
也许,无论是哪个时期的怎样的自己,其实某种程度上都是真实的。
只是,我们都不知道。
父母离婚后,寿梨跟着妈妈,哥哥跟着爸爸。
寿梨一个月才能和爸爸哥哥见一次面。
虽然谈不上是很深刻的父女兄妹情,可是那种淡淡的情感,更真实。
比陌生人多一点,比熟人少一点。
我以为,这样才恰到好处。
可以平和相处。
其实,能和哥哥一起走在上学的路上,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在我记忆之中。
只是,我们都变了。
-成海的演出始终还是中肯的。
只是感觉不新鲜了。
前田是一个亮点。
也许是我偏心了。
柄本时生感觉很Issei。
樱田通很可爱。
演技还需要磨练。
一群小孩子的演出,真好。
2007年是属于#成海璃子#的一年 这一年她初次主演了电影《神童》就获得业内和影迷的好评 而同年的另两部作品《未来之我制作法》和《只有你听的见》也都获得了成功 并为她带来了演艺生涯的首个最佳青年女演员奖项 其中在《未来之我制作法》里 riko以细腻的表演方式 演绎了受青春的迷茫而被束缚 最后在经过和朋友另类的交谈方式下敞开心扉 以及经历了家庭中的种种变迁之后 学会了成长 冲破青春迷茫 找到生活的自我和乐趣的大岛寿梨这个人物 当影片最后 主题曲《天气预报》响起 大岛寿梨翩翩起舞凉月谱时 那种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迷茫也好 振奋也好 这都是青春带来的震撼 此刻的我被感动的泪流满面 这一年的三部作品都是迄今为止 我认为riko最好 最漂亮的作品 内容都非常的深刻 写实和动人 结尾也都是让人难以释怀 常常不时的想起 并感到伤怀 将人带入其中 但是如果必须选出一部我最爱的 因为这个非常喜欢的结尾 所以我选择《未来之我制作法》 此片中的riko从小学演绎到了高中 这是她最擅长的校园剧 而在最好的年龄穿着不同时期校服的riko 是我认为riko所有的电影作品中最美的她(当然《神童》和《只有你听得见》中也都非常漂亮) 在影片的最后 导演安排了长长慢镜头 一直到影片歌曲的结束 当一脸迷茫的乖女儿在全校师生的注视下缓缓的踏上礼台 在转身走向话筒一刻 一向迷茫的她表情突然的变得坚定起来 然后前所未有的果断迈步到了话筒前 在凉月谱的题字下自信的说道“从今天起 我要做真正的自己 我们故事 一定是快乐的结局” 接着歌声缓缓响起(《天气预报》不算我喜欢的歌曲类型 旋律也一般 但是因为这部片子 成了我最爱 每天几乎必听的歌曲) 然后就是乖女儿翩翩起舞凉月谱的过程 歌声的最后 导演给出了背对镜头 一头马尾的乖女儿的特写 她缓缓埋头敬礼 然后又慢慢的抬起 影片收黑结束 这部片子之前累积的所有味道 都在这最后的一刻释放 表达出来 这种冲击对于我的心灵是无比震撼的 直到今天 过去了这么多年 我还不时回想起来这一幕 这是对于青春的感谢 正是有了这些迷茫 挫折 才给我们带来了最丰富精彩的青春 正因为这些 我们的人生才有了蜕变 这样的时刻就是一生中最美丽闪光的时刻 这是最美的乖女儿 让我无法忘记的乖女儿
今天终于看了我之前一直想要看的《明日我身旁的人》,其实说实话,本来我不知道它大抵上说的关于什么。
那天晚上经过校园的书报亭,刚好在贱价的杂志中偶然翻到,其实我很喜欢这样子,不经意的遇到自己喜欢的书、电影或者音乐看到名字“明日我身旁的人”的时候就被吸引住了。
也许在自己这个年龄里偶然也会发出类似这样的心里的疑问吧。
所以决意要看一看这部电影。
大概你也猜到了,我看了它的名字认为它讲的是关于爱情的。
但是,今晚看了之后才知道,其实不是。
它讲的是关于青春少女对自我的思考的。
非常的喜欢。
对与自我的思索和烦恼。
也许每个人都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深沉的发人深省的问题和想法,只是没有被说出来或者与第二个分享。
当说出来的时候,如果刚好遇到可以理解并且有过相同想法的人,那大概就是心灵的交流了吧。
这样就可以成为朋友了。
而且还是不一般的朋友,因为她们互相理解的东西不仅仅是玩乐或者分享小可爱东西的表面上。
她们分享彼此的成长心灵经历,并互相扶助互相鼓励。
她们在心灵上互相认可,大概这是最重要的吧。
因为这是心灵的信任,是一种彼此最深的信任。
寿梨和日南子就是这样的吧。
她们在很久以后还可以最终成为真正的朋友,理解彼此的角色和自我。
真是很美丽的事情。
"我们描写的故事,一定会是美好的结局."电影结束了,寿梨和日南子的约定仿佛还在耳边,我又何尝不是寿梨呢,我在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一直念念不忘《柏林苍穹下》里开头天使的喃喃自语 “When The Child Was a Child… It Was The Time Of This Questions, Why Am I Me…And Why Not You? Why Am I Here,And Why Not There? When Did Time Begin,And Where Does Space End? Isn’t Life Under The Sun Just a Dream? Isn’t What I See,Hear,And Smell….Just The Mirage Of a World Before The World? 当孩子仍在孩提时代,总会问这样的问题:我为什么是我?
而不是你?
为什么我在这里,而不在那里?
时间从那里开始?
空间又在哪里结束?
阳光下的生命难道不是一个梦?
我所见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
不就是这个世界的外衣吗?
人生就是一场COSPLAY,昨日的你,今日的你,父母眼中的我,同学眼中的我,小学的我,中学的我,现在的我,并不是真正的我,然而又都是我,都是我生命这个过程中的某一个片断.大多数人都相同,人类的心是个无底洞.The world is but a stage ,all man &women are acters---by william shakespear.
要是我不是我的话,要是我是她的话,会有不同的明天么?
--<<未来之我制作法>> 这不是一部科幻片...有着如岩井一般唯美的风格,每个画面都如同一幅画一样漂亮,一如画中的她们美好的青春... 一直很喜欢日本的青春电影,悲伤和喜悦都很淡薄,可又都那么真实地存在着,存在得那样好看,干净而唯美...钢琴声的背景时时响起,就这样在轻柔的氛围中安静地看完... 不是岩井的绿,更非北野武的蓝,如果一定要找一种颜色来形容的话,我会认为,它是白色的...白得充满了无数可能性,白色下面有隐藏的矛盾和冲突,可又不那么激烈,不致那么凸显... 原来没有什么分别的,成长过程中所要面对的那些问题,烦恼,所生出的疑惑,原来不管是中国的少年,还是日本的孩子都无可避免...怎样才能让自己最大限度地避免受伤,融入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不管是怎样的那个我,都是我...其实没有什么真伪,所要做的,也许不过是在两极中取得一个平衡点,把两个我统一起来...而在现实中,有的孩子很成功地做到了,并且做得很好,有的则不可避免地冲突,于是矛盾和痛苦接踵而来...也许有的时候比任何人都清醒明白,就是无法真正做到... 最后的结局还是给人以希望的,一如寿梨那本书的名字:<<向日葵>>...这也是我喜欢它的原因所在...记得曾和朋友讨论,其实这个世上真正积极的人不多,真的不多...也许很多时候都是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所能作出的最佳选择,微笑地面对...所以那天发了短信给小北说觉得她多么难得...一直都觉得小北是如同向日葵的女子,总是给人以温暖和正面的力量...真希望自己也可以给身边的人暖意,如同会发光的萤火虫...
本我 自我 超我人生就是一场cosplay 是什么让我们相识因为你我相似我透过你看到了我你透过我发现了你这究竟是自我认同,心心相惜我爱上的是自己,还是与我共鸣的你
電影道出迷失的人常發問的問題: 如何活出自我?明明没有人阻止一個人去活出自我, 為何仍要發問這個似有約無的問題呢?我覺得是因為迷失的人失去了安全感和前進的目標.没有安全感...就是害怕的表現, 害怕得不到認同, 害怕說錯行錯不像一般人而不被接納...害怕自己成為別人的負擔...一般人只要隨波逐流, 通常都能解決没有安全感的問題. 可是這並不等如得到真正的快樂."要坦白, 才能獲得幸福"至於人"前進的目標"這個課題, 對我來說, 仍是個問號...所以某程度上...我自己都是個迷失的人...這套電影能表達到年輕人迷失的問題, 但我覺得後段主角找到自我時, 電影起得不夠令人有"括出去"的興奮! 反而兩女角用視象電話這一段, 拍的手法幾得意, 也是電影主題的骨髓.
我一直想要做真正的自己那么做就可以了,没有人阻止我我讨厌承认,今天在这里活着的我是真正的我因为,很土,不好因为是虚假的我没办法,这么想会轻松多了可是,我知道 胆小的我 扮演的我 全都是我想要逃避的我 撒谎的我 受伤的我 全都是我虽然还有点害怕,可是我要以自己的方式努力活下去因为即使今天有不喜欢的事但或许明天会有好事发生。
少女心理的描写还是挺细腻的不知是不是日本地小人多的关系,总觉得他们比较喜欢探究内心细节的东西,也不错。
觉得前田敦子有点像陈乔恩啊
看这部电影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自己在中学的时候也曾有过类似的思考。
现在还能清晰记得那时曾写过“如何表现真我”,“如何做真正的自己”的日记。
所以当看到大和人以此为题,摄制青春成长影片的时候,自然就想要一窥究竟。
这个主题是不容易表达得清楚深刻的。
这部影片算是开了个好头,希望今后还有影片在这个主题上挖掘。
东方的文化具有相似性,都是以collectivism出了名的。
所以当东方人最初遇到individualism,self-identity这样的西方概念时,往往不得要领。
现在不知还有多少人受了烂翻译的骗,把individualism当贬义词对待呢但时代的前进是无法阻挡的,新一代的东方人也开始注重人的个体价值以及个体生命的独一无二性了。
好!
又是跨时空
最后的最后很感动
有點看不懂
画面干净
不喜欢成海璃子那张脸,一点都不够甜更别说气质,根本和优没得比,而且影片有点无病呻吟.
与其害怕暴露真正的自我受伤害,倒不如扮演别人给予的角色。”可是这又能维持多久呢?下次你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一般
一开始看不懂呢,因为剧情很平淡,后来用心去体会,很有味道哦,很喜欢成海璃子啊~~~
什么是真实的我什么是虚假的我。我想做真我。
大闷片。。。还有 前田敦子是因为丑才从AKB脱颖而出的么
正太酱&gt;&lt; !的确是青春电影来着,成长的烦恼
寿梨(成海璃子饰)是个平凡的女孩,她如今小学6年级。在学校里,寿梨总是配合朋友们一起行动,从不特立独行。而在家里,她努力扮演乖女儿,希望总是吵架的父亲(石原良纯饰)和母亲(石原真理子饰)能够和好如初。不敢我行我素的寿梨非常羡慕活泼大方的班乾部日南子。寿梨因为报考某中学失败休息了一段时间,回到学校后,她惊讶地发现原来班里的红人日南子竟然被全班同学孤立了。毕业典礼那天,日南子和寿梨碰巧单独被留在了教室里。日南子告诉她,如今被大家欺负的自己是“伪我”,而过去意气风发的自己才是“真我”。日南子的坚强促使寿梨也吐露
真实的好还是虚幻的好,这是个问题。
原来当年我已见过敦哥
一般般吧
孤独感.高三时候看的,甚为喜欢.节奏依旧慢.
还行吧
很普通的题材让市川准拍得很干净很细腻,多给一颗星
那时候的阿酱好嫩哦ww海报上的成海璃子真美~
很舒服的小闷片儿